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二百四十五卷目录

 衡州府部汇考五
  衡州府公署考
  衡州府学校考

职方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卷

衡州府部汇考五

衡州府公署考

        《府志》本府
衡州府署 在城东北隅。宋以来,皆建治于此。元末,燬于兵。洪武三年,知府高从训始建。正统中,知府邹良重修。成化间,知府何珣复鼎新之。万历二十一年,知府陆志孝大为缮修旧制正堂五间,东经历司;西照磨所;左右为六房;前为仪门;又前为大门;大门外有石坊;题曰湖南名郡为门;于其下以司启闭;傍列石槛;其仪门东为清军、捕盗、管粮三署;捕署之前为寅宾馆;粮署之左为土地祠;其仪门西为理刑署;为司狱司;仪门左右辟夹道以便各厅出入焉;正堂之后为后堂;又后为知府廨;东为同知廨;东之南为推官廨;西为捕盗、通判廨;西之南为管粮、通判廨;西之左右为经历,照磨,知事廨,为吏舍。崇祯癸未经逆寇张献忠之难,诸廨署悉煨烬。惟府后廨与清军廨、理刑厅堂仅存。自甲申迄丙戌守佐诸官,或草草创竖,或出就外舍。皇清知府范明宗始营葺正堂,东西二库,及左右六房。顺治十五年,知府李光座营后堂五间,扁曰居敬,有居敬堂碑记。在堂内,今知府张奇勋复捐赀增饬之,又于大门左右建保釐师帅二坊,规制肃然。顺治六年,裁捕盗通判等寻又裁知事,今仪门之东祇戎捕同知及管粮通判二厅暨土地祠。仪门之西祇理刑故署,暨司狱司馀诸幕官廨署及寅宾馆。犹待修复。
清军公署 旧在仪门东。万历间移于按察行署之左。今华光祠傍。后燬于兵。皇清间仍建于仪门东,管粮署之北。因奉裁捕盗通判遂合为戎捕署焉。
捕盗公署 旧在仪门东,后燬。顺治六年奉裁并于同知。
管粮公署 在仪门东、戎捕署之南。康熙二年通判吕之绎捐俸重建。
理刑公署 旧在仪门西,万历中移于按察行署之右。崇祯间,推官孙襄仍移仪门西。自是前署后廨始合一焉,屡罹兵燹,厅至今犹存。皇清康熙六年奉裁。
抚院司 在府治西南。旧为察院司。顺治十二年,偏沅抚院袁廓宇驻节于此,遂为抚院司。后兵巡道胡允史必遵皆相继移为兵巡署,今仍为抚院司。
察院司 在县治左。旧系卫址。顺治十三年,知县余天溥督建。
布政司 在府治南,今废。
按察司 在府治东,今华光祠傍,久废。万历中复移建于鼓楼之西,今亦废。
兵备分巡道司 旧在府学右。崇祯末燬于兵。顺治十一年,兵巡道张武烈移于旧司之北。因民居增饬之,然终浅隘不可居,今为客署。分司 凡二司在雍王府旧基。南北相向,明天启七年,桂藩复建,遂废。
递运所 在江东岸,久废。
税课司 在潇湘门河街之南,久废。
永丰仓 在府治南,久废。
南漕仓 在府治西北。顺治中建。凡衡阳、衡山、耒阳、常宁、安仁五县仓皆在焉。
广盈仓 在北城外,即临蒸驿故地。顺治十二年,内院洪承畴驻石鼓,督运军储建此仓。阴阳学 在府治南,今废。
医学 在府治南,今废。
僧纲司 在花药寺。
道纪司 旧在西湖观,今在回龙观。
衡阳县署 在西门内。明洪武初年建。正统七年,知县林靖重修。万历十七年,知县胡遵化大为修葺,正堂三间,后为后堂,左右为六房,前为仪门,仪门左为寅宾馆,后堂之北为知县廨,设屏大门之外。崇祯癸未,经寇难一火无馀。垂十馀年,官斯土者咸寓外舍。皇清顺治戊戌,知县余天溥始建。立大堂。及后廨体制肃焉。
县丞廨 旧在县治左,今废。暂移南门外鲜羊巷。
主簿廨 旧在县治右,今奉裁廨,亦废。
典史廨 旧在县治左,今废。暂移南门城内。河泊所 在湘江东岸,今废。
江东巡检司 在耒江新城市。
松柏市巡检司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
便民仓 在北城外青草桥之北,滨于湘水。知府徐孚始建。及嘉靖中,知府周诏增置。每里为一廒,民甚便之,久燬于兵。今知县王鸾冲初卜营焉。
预备仓 凡五:一在永丰仓左,一在慕道一都,一在长平一都,一在永伏四都,一在重江一都。今废。
养济院 在城南,今废。
外州县
衡山县署 在巾紫峰下,古白茅镇地。明洪武六年,知县陆伯良建。正统十一年,知县龚俛重修。成化十七年火。十九年,知县刘熙修复。嘉靖九年,大水浸圮。十三年冬,知县彭簪再建,匾其堂曰牧爱。万历四十年,知县何登高重葺。皇清康熙六年,知县王家贤撤而新之,正堂三间堂。
后为后堂三间,穿堂五间,左右厢房各三间,左官厨,右册房,官宅居后堂,正中正堂,左为金银库,贮官帑;右为龙亭库,藏仪仗。堂前为戒石亭,吏书房、六居厅事左右,前为仪门,为土地祠,宾馆居。仪门外头门、二门俱系重修。
县丞厅 久裁。
主簿厅 旧在县署左,今裁。
典史厅 今在正堂左。
察院司 在北门内。
布政分司 在十字街东。
按察分司 在布政司右。
行府 在通津门直街。
河泊所 在县东南滨江,后革罢,本县带管。税课司 在县东十字街。正统间罢之,本县带管。
岳津镇巡检司 明成化二十二年,知县刘熙迁于雷家埠。
草市巡检司
阴阳学 在县治东。
医学 在县治东。
僧会司 在县东北清凉寺。
道会司 在安宝观。
药局 今废。
养济院 在城北。
耒阳县署 在北门内。明洪武二年,知县徐煜建。嘉靖间,知县黄鏊、马宣相继重修。万历乙卯,知县朱学忠复修正厅五间,匾曰忠爱;后堂三间,匾曰冰檗节操;左右司房,东列吏户礼,附架阁库,西列兵刑工,附承发房。前为戒石亭,又前为仪门,仪门外左为土地祠,右为寅宾馆,知县廨在后堂,内正中皆旧制也。
县丞廨 原在县署东,今废。
主簿廨 原在县署西,今裁。
典史廨 原在司房东。
布政司 旧在县西。
按察司 旧在县东。
罗渡巡检司 在县西南。
阴阳学  医学 俱在县南。
僧会司 在寺。
道会司 在观。
养济院 旧在县南。
常宁县署 在城西门内。明正统初,知县赵忠建。成化二十二年,知县谢廷举重修。万历元年,知县陶敬图更新之。崇祯十一年,燬于兵,知县徐兆奎重建。至皇清康熙九年,倾圮过半,知县张问明捐俸修造,次第告成。正堂三间,抱厅三间,后二堂五间,问明额曰无逸堂,又后三堂三间,君子堂三间,后衙五间,内书室,左右各三间正堂,东西列吏书房各三间,戒石亭一座,亭前为仪门,门左为土地祠,右为寅宾馆,久废。
典史廨 在县署东。
布政司 旧在县治南,久废。
按察司 旧在县治北,久废。
府公署 旧在县治西,久废。
税课司 旧在县治东。
阴阳学  医学 俱在按察司街。
僧会司 在湘山寺。
道会司 在北镇观。
惠民药局 旧在县治南门外。
养济院 在县治北门外。
安仁县署 宋乾德八年,升场为县,县治在宜阳乡。咸平五年,知县高岳徙于永安铺之香草坪,即今治。明洪武元年,知县韦衡新立县署。弘治四年,知县贺俊重修,正堂三间,匾曰牧爱,后为后堂,后堂北为县廨,廨东为吏隐堂。嘉靖间,知县张宥建,西为四知堂。万历间,知县李继铉建,西南为退思堂;知县赖霖建,正堂左右为六房,前为仪门,门外为寅宾馆,左为土地祠,前为谯楼堂,东西列二库,西贮龙亭,仪仗,东贮官镪,凡此皆旧制也。
典史廨 旧在县堂左。
布政司 旧在县治东。
按察司 旧在布政司右。
税课司 旧在县治东南,久革。
安平巡检司 在县南三十里,初设于县南七十里。明正统中徙今所。
潭湖巡检司 在县北三十里。
阴阳学 旧在县治南。
医学 旧在阴阳学右。
僧会司 在惠日寺。
道会司 在崇真观。
惠民药局 旧在县治东,久废。
养济院 在县治北。
酃县署 宋嘉定四年,置邑。历元,规模草创。明洪武初,知县朱玑建立县治,正中为牧爱堂,堂前为赞政亭,两腋为东西二库,亭前为戒石亭。天启时,知县庄大化立坊,题曰廉明公正坊,东西为六房,仪门居其前,门东为土地祠,西为寅宾馆,正堂后为春风堂,上为映宿楼,后为县廨,岁久颓敝殆尽。皇清康熙元年,县令李朝事莅任,次第修建,规制略备。
典史廨 在仪门左。
布政司 在县治西,今废。
按察司 在县治东,今废。
府馆 在县治西,今废。
炎陵公署 旧名天使馆,居陵之下兵火,后鞠为茂草。康熙七年,宗人府府丞高奉

敕致祭知事李朝事,重为创立。
阴阳学 在县治南,今废。
医学 在县治东,今废。
僧会司 在青台寺。
道会司 在洞真观。
惠民药局 在县治西,今废。
养济院 在县治东,今废。
桂阳州署 州治,即唐平阳县,地在城北。洪武九年丙辰刱建。天顺八年冬,燬于寇,同知管淳修复。成化十年甲午,复燬,知州何琪再建。嘉靖二十八年,知州林垠重修。万历元年,知州王训额其堂曰节爱。十五年,知州罗大奎重新之。二十二年,知州郭槃易节爱匾曰桂华堂抱厅,后厅常盈,仪仗二库俱增新焉。旧时州治正堂三间堂,前左右列六房,中为甬道,竖戒石亭,前为仪门,仪门前为谯楼,门内右黄册库,左土地祠,宾馆一所,知州蒋学成匾曰虚受,正堂后为知州廨,自明以后修废不一。至皇清顺治十八年,州判王锟署州事重建抱厅。康熙八年,知州吴宗杞改建,正堂制如旧而加高。州同廨 原在州署,东为清军厅。康熙六年,奉文裁去判官更为戎粮厅。
判官廨 原在州署右,后改左,今奉裁廨,亦废。吏目廨 在州署西,中匾曰茇思堂。康熙七年吏目唐明玉建。
布政司 在旧仓基左,今废。
按察司 在州治后,今废。
府馆 在分司左,今废。
泗洲寨巡检司 在州北八十里。
牛桥巡检司 在州南六十里,今奉裁。
阴阳学 在治前左,今废。
医学 在治前右,今废。
僧正司 旧在能仁寺。
道正司 旧在元妙观。
养济院 在州治西南。
嘉禾县署 明崇祯十二年初设,县本府同知张恂时署县务,即建衙舍。明末兵燬。至今,邑令僦居民舍,其馀营造概未遑也。
临武县署 明洪武三年,知县贾元凯始建。天顺三年,獞人入寇,残燬,县丞张祯督修,中为正
堂三间,匾曰明威厅事,后为协恭堂,堂后为县廨。正堂下东西列六房,前为仪门,又前为谯楼,仪门左为寅宾馆,馆右为土地祠,祠左为仪仗库。明末,圮废俱尽,邑令皆僦民舍以居。皇清康熙七年,知县侯九鼎于旧址如制新建,典史杨应登董其事。
县丞廨 原在县治东,久奉裁。
主簿廨 原在县治西,久奉裁。
典史廨 原在县治东南隅。
布政司 原在县治西北,今废。
按察司 在县治东,今废。
府馆 在县治前,今废。
税课司 原在县治西南,明正统中革。
两路口巡检司 在县北八十里。
赤土巡检司 在县东四十里,久废。附入桂阳牛桥巡检司。
河泊所 在县治东,明正统中革。
阴阳学 在县治东,今废。
医学 在县治西,今废。
僧会司 在县治北。
道会司 在县治东。
惠民药局 在县前,今废。
养济院 在县治西,今废。
蓝山县署 宋绍定间,知县赵汝澹始迁今治。端平乙未,知县柴梦规重修县厅。元延祐间知县丘仲熙再为鼎建。元末燬于兵。明洪武初知县刘接重建。明末复燬。皇清康熙间创新之正堂三间,后厅三间,戒石铭勒仪门额上,仪门一座,头门一座,上立谯楼,堂东西为六房,廨库房三间,厢房三间,土地祠,寅宾馆俱在仪门内。知县正宅、正厅三间,前厢房四间,中厅三间,后厢房二间,书房、厨舍称是多属。今令郑梦坤建造。
县丞廨 原在县署东,久奉裁廨,亦废。
主簿廨 原在县署西,久奉裁廨,亦废。
典史廨 在县治东。
布政司 旧在县治西,今废。
按察司 在县治西北。
府馆 旧在县治东。
大桥巡检司 在县西六十里。
毛俊堡巡检司 在县东二十里。
乾溪巡检司 在县北五十里。
阴阳学 原在县前左,今废。
医学 原在县前右,今废。
僧会司 旧在普云寺。
道会司 旧在玉虚观。
养济院 在北门外。

衡州府学校考

        《府志》本府
衡州府学 学故在石鼓山。宋开庆间,燬于兵。改筑城之金鳌山,山在城内西南,后雍藩建府于此彝,其山郡守赵某以官廨易,兴化寺,废塔基,亦金鳌山地为大成殿,益市民居地,增筑之。元至正间,寺僧讼于朝,竟为所夺,时宋李忠节公芾故宅在崇贤坊,即今府学地。在金鳌山之前,李殉节潭州地,归于官,有司输其值三千缗,度其地,创建今学。国谕吴刚中记之。元末复毁于兵。明洪武三年,太守高从训同训导杜文德重建,中为大成殿,东西两庑各为间若干,前为庙门,门外为泮池,跨以石桥,前为棂星门,门外迤十馀步,临前衢为坊,绕以木栅,额坊曰万代宗师,后为启圣祠,为乡贤,名宦祠,为敬一亭,规制悉备。又于庙后建明伦堂及进德、正心、诚意、明善四斋,久且坏。成化九年,太守徐孚始建明伦堂于庙左,易棂星门柱以石工。未竟,以疾去。成化十六年,太守何珣与教授刘庆辈踵成之。徙其门向回雁峰,庙后建尊经阁,前衢建绰揳四,左曰文逵,右曰文庙,其外曰宾贤曰毓秀,大学士李东阳记。正德三年,提学佥事陈凤梧建射圃于明伦堂东学宫,岁久多圮。嘉靖四十三年,知府金立爱重修,郡人御史朱炳如记。隆庆四年,知府周浩增饬之,酃人副使刘稳记。万历八年,知府熊炜复修。十六年,知府许倓重加完葺,推官黄齐贤记。二十一年,知府陆志孝改名
宦乡贤二祠于庙门,左右以翼大殿,移乐器祭器二库于东西,两庑傍建宰牲房、神厨于棂星。门内增修明伦堂,后为教授宅,东西列斋凡四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号舍若干,楹前为仪门,又前为儒学门,门内东为训导宅。凡四三十四年,知府邓以诰复修,郡人参政伍让记。四十二年,知府刘春增修。崇祯七年,推官师教隆,又重饬之,郡人副使陈圣典为之记。十六年,逆寇张献忠犯衡,堂庑尽燬,惟前庙门及后敬一亭仅存。广文博士皆僦民居。皇清顺治九年,巡按御史李敬与兵巡道张兆罴、知府陈起潜重建大成殿,凡五间,东西庑各九间,增修庙门,一时焕然更始焉。十四年,偏抚袁廓宇复踵成之,又仍庙左旧址建明伦堂五间,白门余天溥书大学圣经一篇于堂壁,左右为廊舍各三间,仪门儒学门次第修复。十六年,知府李光座建启圣祠于庙后,然规制粗备,而视旧为略,如名宦乡贤祠,东西斋庖号舍及教授廨皆阙焉。康熙七年,张奇勋乃复加修葺,凡堂斋门庑施以朱采。延诸生课读其间,时议修复旧制,然费钜工繁,不能无待焉矣。
石鼓书院 在郡北二里所石鼓山,踞蒸湘之会,宋时州学也。奇特秀丽,为湘东八景之一。旧为寻真观,唐刺史齐映建。合江亭于山之阴。元和间,士人李宽结庐读书其上,刺史吕温尝访之,太守宇文炫于山之东题曰东岩,西题曰西溪。宋至道三年,郡人李士真援宽故事,请于郡守,愿即故址创书院以居衡之学者。至景祐二年,集贤校理刘沆来守,衡请于朝,始赐额曰石鼓书院,遂与睢阳、白鹿、岳麓称四大书院焉。淳熙中,部使者潘峙提刑宋若水先后修葺,而连帅林栗等咸捐金相之。晦庵朱文公有记,见艺文。开庆巳未,燬于兵,刑狱使俞琰拓故鼎新,一复旧制。提学黄干出公帑,易茶陵田三百五十亩以膳生徒。元末,书院复燬。明永乐十一年,知府史中始图修复,又更兵巡,沈庆知府翁世资相继营度。历弘治初,何珣来知府事乃克就理书院,前为棂星门,次为禹碑亭,亭之东西翼以号舍若干。楹关西刘玑守衡时所建亭,后为敬义堂,睢阳张一霁建循石磴而上,中为
先圣燕居堂,有宋时故像,盖肖之秘阁画本者。堂
前为露台,左右皆石磴,再循而上,为风雩亭,亭后为讲堂,知府周诏建。旁列主静、定性二斋,知府蔡汝楠立。堂后为先贤祠,祀昌黎、晦庵、南轩、勉斋、李宽、李士真六人。万历间,中允曾朝节,请祀濂溪。盖七贤云祠。后有砥柱中流一石坊,后又一祠祀寓贤湛甘泉,邹东廓程,天津乡贤,祀岣嵝咏刘、岳亭黻刘、仁山稳王、楚阳万善,亦为七贤。各肖其像,又北为仰高楼。宋俞琰建楼。下为合江亭,韩昌黎诗刻在焉。又名绿净阁,取韩诗中绿净不可唾之义。亭背石壁峭立,石底勒朱陵后洞四字。昔有得道者,谓从此达衡山仅三十里许,然本无途径,惟顽石嵯岈,耳后有凿之者,已失其初矣。万历二十年,同知沈铁大书濯缨濯足于石,置合江亭下。又谓之沧浪亭。盖寓意于湘清蒸浊,听人自取,以谂后学也。万历四十年,巡按史记事,观察邓云霄度敬义堂后隙地建大观楼,楼下为回澜堂,以石为柱,檐牙嵌空流,丹若虹,称为壮丽,邓云霄有记。历崇祯十五年,提学高世泰重加修葺,未几,以兵燹燬烬,荡为瓦砾,惟合江亭犹存。皇清顺治十四年,巡抚偏沅都御史袁廓宇重为创建。命知县余天溥董其事。中为武侯祠,前立大观楼,楼下为七贤祠,右为公署五楹。两庑各为书舍,规制略备。康熙七年,今守张奇勋于大观楼崇台之下立号舍二十馀间,拔衡士之巂者肄业其中,每月两试之。
学田 伊山寺田三十亩,原纳租谷二十七石粮一石三斗五升,在光政一都,六甲每年除纳正赋外,折租银二两八钱。
学塘 会馆塘一口,在府学右,系理学宁咸置,原无粮税。
衡阳县学 学在县西城外,即宋龙图阁学士郑向故宅。宋开禧三年,县令唐晔始建大成殿五间,左右列两庑各五间,前为庙门,又前为棂星门,门之外为泮池,即西湖塘庙,后为明伦堂,左右为二斋,博文、约礼堂之后为亭,亭后为尊经阁,阁之左为教谕宅,左前为训导宅,又前为启圣公祠,儒学门在棂星门左。元至正七年,佥宪周骧因泮池没于寺,僧力复之,刘简有记。元末燬于兵。明洪武初,知县周岳即旧址重建。正
统中,知县林靖重修。成化六年,知府徐孚重建。谢省记。万历庚辰,学宫尽圮,壬辰同知沈铁推官朱梯议以理刑署馀宅若干楹,移置学宫为尊经阁,又为敬一亭。癸巳,知府陆志孝鼎新之,一如其旧。崇祯十六年秋,逆寇张献忠陷衡
圣庙,暨两庑斋舍,悉焚灺无馀,至皇清顺治十二年,诸生蔡国球、王之燮等请于偏抚,
袁廓宇发诸荒冢,迁瘗之各捐赀不等,甫设栋建楹寻,为风所折。十八年,教官古通今等复先后请于兵,巡胡允各捐助有差。自康熙元年七月经始,越明年,夏赖知府刘进礼乃告成中,建大成殿,凡五间,东西庑各三间,前设庙门,后建启圣公祠三间,至于尊经阁,明伦堂左右斋舍及棂星门、儒学门等,尚待修复焉。
学田 荷叶塘田四亩七分五釐,粮二斗七升在慕道二都八甲。除正赋,系佃民自纳,外每年纳米十斛。近因荒,止纳米七斛。
油麻凹田四十亩,粮一石六斗,在政义二都四甲。
团鱼塘田五十亩,粮四石四斗,在金兰二都六甲。
大陂头田一十四亩,粮一石八升在长乐上里一都九甲。
油塘尾田二十六亩,粮一石四斗五升,内一石五升在永福上四都三甲,又四斗在永福六都三甲。
客塘尾田五亩六分,粮二斗七升在光政三都二甲。已上自油麻凹以下五处,其田有上中下,则起派不等,共额租谷一百六十二石,除照民例完正赋外,馀照时值易银听候公用。
学塘 西湖塘、鱼利塘在学前,七十二亩。粮六石四升,在西厢三甲。额税银一十两。
招陂塘、防旱塘在西乡,一百四亩五分。粮一石四斗八升,在西厢三甲。额税银一两八钱。已上二塘税银,除照民例完正赋外,馀银听候公用。
外州县
衡山县学 自唐天宝间,县宰陆公始建时。兵戈扰攘,陆独加意文事,杜子美为之感激,赋诗谓足以恢大义,而压戎马之气。宋大观元年,学士郑居中奏乞御笔八行,刻石学宫以明伦化俗,为务碑,至今存。元末庙燬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县陆伯良,即旧基建之。宣德五年,知县彭戢重修。正统间,知县龚俛县丞,方绅以庙学,湫隘弗称,购地广之。成化十五年,知县游昂重修大成殿明、伦堂及两斋。嘉靖五年,知县彭簪增修学舍二十三间,中为文会堂,与诸生讲业其中。庆隆二年,迁于南门外预备仓之旧址。万历十一年,形家以为未善,复迁于城内县治之左,开云楼之右。十六年,巡按御史柯挺巡历至县视学宫形胜,乃迁明伦堂于巾紫峰之麓。中为先师庙三间,东西庑各五间,前为庙门,又前为棂
星门,门外为文峰塔。今废。右为明伦堂,今废。又右为启圣祠庙,左为名宦乡贤祠,教谕宅在启圣祠右,训导宅在明伦堂右,两宅悉燬于兵。南岳书院 在岳山西。肃宗时,邺侯李泌退隐衡山,诏赐道士服,为治室庐于烟霞峰侧,名曰端居室后相德宗其子,繁为随州刺史,邺侯家多藏书。
韦宙书院 宙仕唐为永州太守,辞官居衡山,创书院于净福山兜率寺左,去县南十五里,遗址尚存。
卢藩书院 藩唐人隐居衡山,创书院于紫盖峰,院废基存。
赵抃书院 宋神宗时,抃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改青州复知成都,后以太子少保致仕,其子屼奉抃遍游诸名山,遂于衡山卜居,有书院遗址存焉。遗址内尚存门鼓二枚,前有民间稻田作半月形,疑即门前旧池。嘉靖三十六年,副使程秀民重建。
胡文定公书院 文定名安国,初提举湖南学事,诏举遗逸安国,以王绘邓璋应诏,零陵簿某言二人乃范纯仁客,而流人邹浩所请托也。蔡京得簿言,命湖南提刑按治无验安国,竟除名。读书衡山紫盖峰下著春秋传。十五年不出,二子寅宏增创书楼,各有著述,今书院祀文定先生配以二子。盖重建于明弘治乙卯。监察御史郑惟恒属衡州府,同知邓淮成之也,大学士长沙李东阳有记。
南轩书院 南轩张栻,宋忠献魏国公浚之子浚罢相守永日,栻往来省侍,受学于五峰先生,又与朱子同游,讲学置书院于岳山后,今基存。
赵季西书院 在安上峰,有墨池,今池水墨色。甘泉书院 湛甘泉先生,嘉靖甲辰岁年八十有四矣,因武陵蒋公信之约,遂自罗浮携门人骆尧知周荣、朱黄云淡来游衡山,筑室于紫云峰之麓,与衡士讲学其中。数月乃归。后十年甲寅先生年九十四,复游衡山,舟经石鼓,题诗壁间,栖迟衡岳复数月,庞眉皓首,其颜如童人,望之如仙焉。
白沙书院 在甘泉书院上,甘泉早承白沙先生之学,以先生尝寤寐衡岳,弗果而卒,于是另构堂于书院之上,以祀白沙。
东廓书院 邹守益号东廓国子祭酒从,阳明先生学契良知之旨,嘉靖中讲学石鼓,复建书院于南台寺左,著教言二十五篇。子善孙德溥,俱以文章儒术著名。隆万间先后,游南岳,俱有诗,记三世于衡,唱酬相躅,有明一氏而已。集贤书院 在集贤峰下,太常卿夏良胜谪守茶陵,同编修张治游南岳,与知县彭簪议建。集唐宋名贤李邺侯、韩昌黎、朱张二夫子合祀之。先是朱张有专祠,在方广后,方广祠毁,郡人曾凤仪,迁主于集贤祀之岁。春秋上丁邑博躬祀祠下,明季衡山知县董我前修方广故祠,奉朱张二子,而集贤合祀如故,今因之。
九龙书院 在岳路九龙泉,知县单仲礼建。文昌书院 在县治南关外,知县彭簪邓国材建。
景行书院 在岳庙街右。皇清顺治九年,邑人合建,以祀枢巡张兆罴郡丞赵廷标。
各书院田一百八十五亩,该租谷一百三十八石。内胡文定公书院田八十亩,租谷三十九石。集贤书院田四十五亩,租谷三十九石。甘泉书院田六十亩,租谷六十石。以上田租除丈归僧道户内起纳条鞭,外馀谷供集贤、甘泉二书院祭祀及诸生会课支用。
社学 一在城南坛左,一在城隍庙西,一在雷家埠,一在依田,一在平头村,一在南岳庙前,一在皇华站,一在吴集,一在草市,一在沙泉,一在白杲。
学田 流杯池田租八石,嘉靖四年知县彭簪置。
铁炉冲田五十亩,在二十四都,系贺家田。三十都田十亩,系万历十二年置。
二十都又田二十亩,系万历十三年,知县王三畏置。合前田共三十亩,内熟田二十亩,每年收租一十二石,作会课用。
学塘 大小二口,俱在学前。
学店 儒学左街。万历十二年修学馀银,置起店十四间,内将三间与杨典宝易地一片,起塔。见存十一间,收租支费。
耒阳县学 在县南。
先师庙凡三间,东西两庑各十二间,前为庙门,门
左为文昌祠,右为土地祠,俱废。门之外为泮池,又前为棂星门,又启圣祠,名宦、乡贤祠、敬一亭、宰牲房、神厨各三间。庙左为明伦堂五间,后为尊经阁,今废。东西列成德达材二斋,又西为教谕廨、训导廨。廨前为仪门,又前为儒学门,门内号舍二十间,射圃馔堂三间,今废。学故在县治东,汉侯寘始创。宋元符二年,江滋重建。元末燬于兵。明洪武二年,知县徐煜移置县治北。天顺中,御史龚谦捐金,命推官余敬重修。成化五年知府徐孚主簿韦镔重建。正德六年,知县王睿议建城垣,遂障学宫风水,科名稍衰。嘉靖四十五年,知县苏伟决意迁改寻,以丁艰去任贻金四百馀两贮。待至隆庆己巳,知县刘太和始迁建学宫于南城外山川坛,科名复振。万历己亥年,知县曾惟悫改移
文庙于明伦堂之前。至丁酉庚子癸卯丙午,四科
联发,寻议于左边空旷地,造塔一座,取文峰秀映之意,本学棂星门外,旧有泮池。万历四十一年,知县朱学忠捐俸凿之四围,砖砌加石槛于其上。今岁久渐圮,举而修之,尚有待焉。
杜陵书院 在县治北二里。即杜甫祠堂处左右。书舍各六间。唐建。明嘉靖辛亥,知县马宣重修。
白石书院 即庞公祠基。嘉靖壬子知县马宣为郡守,蔡白石先生建。
社学 在县南。天顺七年,知县张兰建。嘉靖辛亥知县马宣又增设,于灶头上堡新城肥田等市及城外中街,凡五所,今废。
常宁县学 在县南门外。大成殿三间,东西两
庑各五间,前为庙门,又前为棂星门,库房、宰牲、神厨各三间,庙后为启圣祠,乡贤名宦祠,俱在集贤书院后。庙左为明伦堂,东西列高明、广大二斋号舍一十五间,前为仪门,又前为儒学门,右为教谕司训廨,左为训导廨,后为魁星亭、卓尔亭、高明亭。宋始建为州学。元末,燬于兵。明洪武三年,降州为县,学亦因之。八年,县丞金彦利重创,岁久颓敝。成化十九年,知县谢廷举重修,因创观德亭于学之南。正德己巳,推官马萱复修。嘉靖己未,知县赵泮复修明伦堂。魁星亭建自宋开禧间。明景泰间,训导张懋复修高明亭,即二贤祠以祀程朱,建自元大德间。明万历二年,知县陶敬图重修。四十三年,知县刘自省复建大殿,两庑,两斋。崇祯九年,知县徐兆奎重修,更新建棂星门,周围增甃以石。皇清顺治十七年,知县张芳捐俸改建。栋桷榱楹,焕然一新。甫兴工寻去任。康熙七年,知县张问明复捐俸鼎新之。
集贤书院 即芹东书院,为教社学子弟而设。以其居儒学左,故旧名芹东。成化二十年,知县谢廷举重修,久废。万历四年,知县陶敬图查《旧志》清出废址,重造,更今名。
桃花书院 在城内。
学田 西阳保田三十亩。大小四十四丘。该租三十石。嘉靖十四年,邑庠生吴邦卿捐入,又西阳保田三十亩,大小三十三丘,该租二十九石。鹅湖塘一口,租四石。嘉靖三十一年,民黄元捐入。
鸭婆塘田一丘,租七石五斗。
石羊保玉草冲田一十三丘,召政门首田二丘。又门首沙塘内五丘,租十三石。又官板保下洞田三丘,东价猴子毛田二丘,陈万通门首田三丘,秧田园内田各一丘,租二十二石。
学塘 一口。
学地 在学前右大街上下,各十丈,租银二两。安仁县学 在县东南隅,中为先师庙,凡三间,东西庑各十间,前为庙门,门之左
右为名宦乡贤祠、省牲所忠节祠,文昌祠,门之外为泮池,又前为棂星门,庙左为明伦堂,东西列进德修业二斋,号舍各十间,堂右为启圣祠,左为魁星亭,堂后为馔堂,东为教谕廨,西为训导廨,廨前为仪门,门之东为敬一亭,浴沂亭,又前为儒学门,门内东为桂香楼,又前为启秀门。学故在县西,宋绍兴中徙于西南。嘉定五年,王槐迁今所。明洪武三年,知县韦衡建。景泰四年,知县李恕施善相继重修。弘治七年,佥宪吴淑以学基狭隘,购民地拓广之。弘治十五年,知县陈善正德,九年,知县韩宗尧重修。嘉靖十年,知县张宥建敬一亭。万历七年,教谕经仁恒辟启秀门,列名宦乡贤二祠。九年,知县赖霖改启圣祠于明伦堂右,以明伦堂在庙后,文峰障塞改建,今所郡人伍让记。万历二十八年,知县谢之藩改建。
先师庙于西城内,城隍祠之右,迁启圣祠于新学
大成殿之左,建名宦乡贤二祠于新学戟门左,右开凿泮池,中竖小坊二座。万历三十一年,知县谢之藩建魁星亭于南湫书院,塑像于其上,春秋祭祀。皇清悉仍其旧。
南湫书院 在县毓秀门内,明万历三十一年,知县谢之藩建。
清溪书院 在县东南三里宝塔寺之左。宋丞相周必大读书处。嘉定间,县令王槐建书院于此,即旧学基也。元至正二年,县令王显重修。明嘉靖二十二年,教谕闵文振即四忠祠改修,今圮。
社学 在西街。洪武间建于南门外。成化十六年,知县陆翰重修。正德十一年,寇燬。嘉靖七年,知县孙枝徙建今所,今废。
学田 李珂捐早租田二十六亩五分,纳租二十三石二斗,市江田一所,纳租三十四石六斗,外塘一口,何正道李、万定二处实纳租二十三石六斗。
阳瑞光田纳租二十五石五斗。
侯智伦租谷九石。
罗国定租谷五石四斗,以土除给租,各户纳粮。外实存租谷一百二十一石三斗,听本学支用。酃县学 在县东。中为先师庙凡三间,东西两庑各五间,前为庙门,又前
为棂星门,庙左为启圣祠,名宦乡贤祠,库房、宰牲、神厨、射圃各三间,明伦堂三间,东西列进德
修业二斋,号舍十间,堂右为敬一亭,馔堂三间,教谕训导廨附焉,学故在县西。宋嘉定中建元至正中,徙今所。明洪武三年,知县朱玑训导尹廷实仍旧址。鼎建天顺七年,知县韩暄重修。弘治四年,知县苏源复大新之。嘉靖十六年,知县高祉建敬一亭。二十三年,知县胡子信建启圣祠,岁久渐圮,仅存庙及明伦堂数椽。皇清顺治十八年,知县李朝事同教官李光纶田弘恕修葺大成殿,凡启圣祠、文昌祠、戟门、两庑咸鼎新之。棂星门则康熙八年始建焉。
台山书院 在县西二十里,山高二十馀仞,上平旷若台。宋邑人尹沂读书讲学其中,今基存。社学 坊都各一所,载《旧府志》《县志》载:学在西城外,今圮。
桂阳州学 在州治东。中为先师庙凡三间,东西庑各八间,前为庙门,门左为
名宦祠,右为乡贤祠,又前为棂星门,宰牲,神厨俱废,库房一间,庙左为启圣祠,祠左为学正训导廨,庙后为魁星亭,庙右为明伦堂,东西两斋号房各八间,堂后为敬一亭,会馔堂一间,前为仪门,又前为儒学门。学故为郡五代时创。天圣五年火。绍兴十二年,知桂阳监张修,迁学于城南,胡致堂有记。宋乾道元年,燬于寇。四年,复建于旧地,张南轩有记。泰定八年,郡守以其地隶圃者,拨归军学。有东汉守令七贤祠、濂溪周子祠,太守陈止斋郡常卿柴秘书高奏院祠。明洪武三年,知府李福因旧基置府学于治东。洪武八年,改府学为州学,废平阳县,学为射圃。弘治壬子判官姜绾以地利,请迁城南,即平阳县旧址。州判桑悦记。嘉靖十七年,巡抚顾璘分巡姜仪属千户,陈本督工,复迁旧址,今之学宫是也。万历十三年,知州罗大奎重修。皇清顺治八年,文庙灾,两庑悉燬。十四年,知州刘见龙重建。康熙九年,知州吴宗杞、学正易廷望复修。
石林书院 在城西三里芙蓉峰下。宋进士黄照邻及子植读书处,淳熙五年立。久废。
蒙泉书院 在城隍祠后。明嘉靖五年知州戴录建。西有泉,甘冽不竭故,题曰蒙泉。
子龙书院 在州治东,去城里许,因赵云迹在此故名,久废。
兴贤学 在城南。
育才学 在城北,俱废。
学田 李家坊田苗六十担,该粮三斗租谷。逐年,与佃均分。樊福所左园地一片、塘一口,逐年纳租银二钱。
雷家坊机木坪田十五担,该粮七升五合。罗一楠耕,逐年,纳租谷三石,内除三斗完粮差。石山头下、村水口田二十担,粮一斗,杨廷宪耕种。
禹帝庙下塘边田一十八担,塘一口,秋粮六升。逐年,纳租银四钱,以上本学纸张支用。
碓下田二十担,粮九升五合,曾孟贵佃
下邓婆田塘二号,苗十担,该租银二钱,以上刷卷纸张工食支用。
金一乡一二都官陂大水源中田四亩一分二釐,陈金用佃,逐年,除纳粮差外,纳租银八钱。銮一乡五都锦里铺田四亩八分六釐二毫又田五亩八分三毫,雷耀佃耕,每年除纳粮差外,纳租银一两五分。
晋宁乡一都海塘田三亩九分七釐,尹才佃。逐年,除完粮差外,纳租银七钱九分四釐。
金三乡一都双轿鸭园下二处田六亩八分,除完粮差外,纳银一两四钱四分。
陈家湾田一十五担,除完粮差外,纳租银三钱。晋宁乡一都檀山下八处,共田一十一亩八分三釐。除完粮差外,纳租银一两六钱六分六釐二毫。
岭背瓦窑头田二亩四分,周宗惠耕,逐年纳租银三钱零。
桐木板塔山下田苗二亩四分,周文贤佃。逐年除完粮差外,纳租银三钱。
大田背石塘田苗三亩五分。周文光佃,逐年除完粮差外,纳租银五钱九分。
大井头田苗一亩五分,周文清佃。逐年除完粮差外,纳租银五分。
栗树下石塘、背洞中枫木塘、张家山等八处共田一十亩一分,除完粮差外,纳银一两六钱六分七釐。
射圃塘一口,每年纳租银二钱。
罗一巽佃田,除完粮差外,纳租谷一石四斗。
下燕塘、上燕塘、塘下、带下铺、舍人渡、三公井、邦里、三都、下平都、禾仓头、邦里、上水头、牛屎寨,共十三处,每年除完粮差外,共纳银四两八钱五分。
嘉禾县学 始于崇祯十二年甫设栋,即有灵鹊来巢,时同知张恂额曰鹊巢黉栋不数年,寻燬于兵,仅存明伦堂一区。皇清康熙八年,知县汤学尹捐俸,鸠工复鼎新之。
临武县学 在县东北。中为先师庙凡五间,东西庑各七间,前为庙门,门之左
右为宰牲、神厨,房门之外为泮桥,又前为棂星门,明伦堂凡三间,左右列进德修业二斋、号舍各八间,堂后为教谕廨,右为训导宅,堂之左为启圣祠,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射圃一所,堂之驰道为敬一亭,前为仪门,又前为儒学门,学故在东南。宋乾道元年,改建今所。绍定间,重修。元延祐丙辰,县尹皮元重建。桂阳路儒学教授欧阳南有记。元末,燬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县贾元凯建。正统九年,知县秦庸重建,翰林学士陈循记。弘治十六年,教谕陈显祖奏徙复旧址。十七年,知县刘熙载甃石为棂星门。三十年,知县费懋文创建启圣祠及名宦乡贤二祠。万历四十八年,知县杨学孔修。崇祯七年,知县徐开禧重修。有记。明末悉颓废。皇清康熙四年,知县李振麟重建先师庙及明伦堂。九年,训导李蕃捐造圣贤神主五座。
南薰书院 在县治南三里。宋延祐间邑人陈骡溪建,今废。
环绿书院 在县东南。宋景定中邑人谭衡建,今废。
侑溪书院 今废。
白石书院 在侑溪书院右,今废。
学田 黄门口田一十亩。
新村田五亩。
走马营田五亩。
古车洞田九亩。
上富村田五亩三分。
平头岭田一亩。
深圳田一亩三分。
蓝山县学 在县东。中为文庙三间,左右列两庑各五间,前为庙门,门之外为泮池,池之前为棂星门,庙后为明伦堂,左右列时习、日新二斋号舍各五间,启圣祠、敬一亭、会馔堂俱在学左。庙门左为乡贤祠,右为名宦祠堂,后为教谕廨,右为训导廨,学建自宋庆历四年。旧在舜水之厓,知县沈光龙改筑于县南,工未竟而去。宝历丙戌,桂阳守高不倚檄知县史元举修之,成于绍定,改元之夏越。三年,知县赵汝澹增饬之。至元丁亥,县尹李勉之复,加完葺。泰定五年,刘季哲改卜于邑东之剧参,长沙李珠记。明洪武中即其地重建。成化元年,知县萧韨修之。弘治五年,知县汪英重修。正德乙亥,知县刘文华撤而新之,岁久圮。万历乙亥,教谕张朝臣重修,而云路坊、聚奎门,则朝臣所创建。皇清康熙九年,知县郑梦坤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