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四百十三卷目录

 卫辉府部汇考七
  卫辉府古迹考

职方典第四百十三卷

卫辉府部汇考七

卫辉府古迹考

        《府志》本府
牧野 在汲县南陵西社。周武王伐纣陈师牧野,即此。《诗》云牧野洋洋是也。《广舆记》故商都牧野之邑。《寰宇记》汲近郊三十里。
𨚍城 在府城东北一百里。周武王克殷分畿内地自纣城以北谓之𨚍,即纣子武庚所封之地也。𨚍水名在滑县,因名。鄘城 在府城东北十里。武王分纣。城以南谓之鄘,以管叔尹之即其地。《路史》云:有鄘水出宜苏山。
卫故城 在府城东北六十里武王分纣。城以东谓之卫,以封康叔后,并以𨚍鄘入之此,即其建国处也。
延津城 在府城南。《左传》:郑伯弟叔段侵郑至于廪延。又曹操遣于禁渡河守延津,即此。汲城 在府城西南二十五里。后汉崔瑗所筑,遗址尚存。
太公台 在府城南陵西社。相传武王筑,此台拜太公望为师,尚父因名。
望火台 在汲县黄土冈西。纣与武王交兵,夜于此望火,因名。
太公旧居 在府城西北二十五里。旧有庙,今废。有晋汲令卢无忌碑,残断卧道傍。万历十二年,知府周思宸载置府治宾馆一碑,在府城南关八蜡庙,即汲郡太守魏子客文。今移置于西门太公庙。太公望表晋武帝。太康十年三月丙寅朔十九日甲申卢无忌依旧修造。
凤凰台 在府城北五十里清水河南岸。又苍山中亦有此台。旧有凤凰集其上,因名。
卫灵公避暑洞 在府城东四十里淇门镇全真观内。相传有人开发,其洞深窅,风出不可近,因闭之。
击磬处 在府城外南关。相传为孔夫子击磬处。
君子村 在府城西北三十里。蘧伯玉昔居于此,因名。
铁丘 在汲县境内。春秋卫太子登铁丘,即此。《一统志》云:在开州北五里。《左传》:卫与郑战,蒯瞆登铁丘望之。至今云此丘曰铁丘。
铜关 《晋书·地理志》云:汲有铜关。今未详其处。汲冢 在汲县西二十里。魏安釐王所葬。晋太康二年,汲人不准盗发得竹书数十车。世号汲冢周书。
奉王台 在府城东北三十五里。五代周郭荣为王,入继道经于此,官民筑以迎之,因名。屏盗碑 在府治衙神庙内。五代周郭进为卫州刺史,群盗屏迹。世宗敕杜韡,序其事于碑。牴诡 在汲县牴诡。兽名,以石为之在府前说文云此兽性忠直。
堆金冢 在汲县西北二里许。元萧真人兵后敛遗骸葬于此,俗呼是名。元学士王恽有记。秋涧读书处 在汲县戴村水山上。有记。明德堂 在府城南武公祠内。嘉靖辛酉,知府陈庆建。万历乙酉,知府周思宸重修,知府陈庆自为记。
迎薰楼 在府城南门。上高敞隆壮,登临寓目可览一郡之胜。又其东为宾阳,西为眺行,北为拱极。三楼并峙相埒,各因门以名。万历十三年,知府周思宸创建。
绿竹堂 在府治宾馆内。万历丙戌,知府周思宸建。
飞云楼 在府北城上。金大定间,防禦使杨伯杰建。万历丙戌,知府周思宸于旧基之西更筑一砖楼,并于新城之东南、西南各添筑砖楼,以壮观保障。
邀月楼 在府治内。唐刺史李宪建。
警严楼 在府治内。元延祐中,总管所建。以上三楼今废。
富教楼 即樵楼。在府治前。正统初,知府叶宜
重建。万历十四年,知府周思宸修。因扁今名。崇本书楼 嘉靖间旧汝府建。蒙敕赐扁名,今在废潞府内。
镇卫楼 在府城南关。其东南初通汴楼,俱弘治中知府刘驿建。
义赈亭 在府城南关康武祠傍。嘉靖三十九年,知府陈庆建,郡人布政马汝彰有记。
卫河提举司 在府城外西关。永乐初建,后改置临清州。
外州县
胙亭 在胙城县东南庞固社。周公别胙伯所筑,今废。
南燕城 在胙城县东庞固社。即春秋南燕国。晋慕容德都于此,号东燕城,盖再筑也,今废。古新州城 在胙城县西南二十里。金正大间所筑,徙县于此,更名新州,后为风沙所没。俗呼吴起城。
黄河故道 在胙城县。自新乡县南入界北行,与胙城县相接,至大名府浚县大伾山北入海。即禹贡导河东过𠗂汭,至于大伾处,胙之河,禹之旧迹也。汉文帝十二年,河决酸枣。《水经》所谓东至酸枣,又过南燕。县故城北是也。
沁河故道 在胙城县。一名孟姜女河。自武陟县流经胙城境,北行与汲县相接,在汉堤西。今塞。
石丘 在胙城县东北三十里。相传汉成帝时星陨之石。
石岸 在胙城县西南。即汉堤金卫州河平军节度使奥敦公所修,以障大河。今沙门西冯魏二堤多石,皆是。
黄飞虎洞 在胙城县治西。相传纣时黄飞虎所筑,疑即飞廉也。
万户营 在胙城县东南宋社。相传元末万户陈荣建营之所。
搠木台 在胙城县城西。高三丈馀,阔亩馀。始筑未详。一云元时汴卫运木于北,此其木厂中所筑之基也。
牧村 在新乡县东北三里。即古牧野武王伐纣陈师之地,今有太公庙尚存。
冯石城 在新乡县西南十里故城村后。汉封冯石为侯,筑城于此。
获嘉故城 在新乡县西南一十二里。本新中乡汉武得,吕嘉首置县于此。
尊经阁 在新乡县儒学内。嘉靖甲午年,知县邹颐贤建,教谕赵琬记。
海蟾堂 在新乡县治东。金皇统三年,县令王廷宣建,自为记。其略谓刘海蟾于致和中来新乡佛地白鹤观书,壁石刻尚存。
御寨 在新乡县东北,近卫河。有红土冈。俗传武王伐纣,血流漂杵于此。
李台寨 在新乡县南三十里。俗传元总管孙公懋屯兵之处。
临清关 在新乡县东二十里。前代设置,以控扼卫河之险。今废。有临清店。《唐书·地理志》云:新乡东北有故临清关,即此。
络丝潭 在新乡县南十里故城村,今废。白马潭 在新乡县东北二十里东庄岩社。五陵 在新乡县北二十里。
金家湾 在新乡县东。
鸿门 在新乡县东十里。
古殷州城 在获嘉县西南羊家庄社周围三里许。隋置殷州所筑,今废。有故址存。
齐州城 在获嘉县西南二十五里。今名齐州村,即古殷州城。
古城 在获嘉县北崇兴寺东。相传旧县治也。故址犹存。
黄河故道 在获嘉县南四十里。天顺六年南徙于原武县界,其地淤塞,旧迹犹存。
七贤乡 在获嘉县北。晋稽康等七贤同隐于此,沉酣剧饮,以放逸为达,因以名乡。
七贤堂 在获嘉县北十五里。内祀晋竹林七贤。今废为寺。
梳妆台 在获嘉县城内分司后。
乱冢 在获嘉县治西。
殷故宫 在淇县西朝阳山。其址尚存。
朝歌邑 在淇县北关西社,即殷旧都朝歌地。汉置县。王莽更曰雅歌。刘子曰邑号朝歌墨子回车。
妹乡 在淇县北,即古卫邑。书酒诰明大命于妹邦,诗卫风沫之乡矣,即此。
卫县旧城 在淇县东二十里,即康叔之国。唐置县,宋金因之。
枋头城 在淇县东南八里卫河北,即淇水口也。《魏志》曹操于淇水口下大枋木,以城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漕运。因名枋头。《晋书》桓温伐慕容炜,炜将慕容垂拒温,大破之,遂至枋头。亦此地。后魏常徙汲郡治枋头城。
郊台 在淇县东北吴里社。相传为殷时郊祀之所,旧觉惠寺,即郊台遗址也。
鹿台 在淇县西五十里南阳社。即商纣积财之处。《周书》武王散鹿台之财是也。《史记》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按《刘向·新序》:纣为鹿台,七年而成,其大三里,高千尺。今为鹿台寺。浚县西五十里亦有此台。
钜桥 在淇县东北十五里吴里社。即商纣积粟处。《周书》发钜桥之粟是也。索隐曰钜大桥器名也。纣厚赋税,故因器而大其名。服虔曰钜桥,仓名。浚县西五十里亦有此桥。
鹰犬城 在淇县东北。商纣畋猎之所。遗迹尚存。
北海子 在淇县西北二里许。纣育禽兽之所。酒池 在淇县西北十五里灵山社。商纣贮酒之处。遗迹尚存。
饮马池 在淇县西朝阳山上。相传商纣饮马之所。遗迹尚存。
朝歌寨 在淇县西南二十五里南阳社。相传商纣屯兵之处。
淇园 在淇县西北里河社,淇水之澳园。古多竹。卫人美武公之德,赋诗瞻彼淇澳菉竹猗猗,即此。
荆轲旧居 在淇县境内。战国时刺客尝居于此。
花台 在淇县西灵山社朝阳山。金大定间赵善建。元季兵废。
摘星楼 在淇县古朝歌城上。相传纣与妲己观涉之处。遗址尚存。
观澜亭 在淇县西北五里许,斮胫河之右。古共城 在今辉县城外周围十里许。相传即卫世子共伯肇建。四门遗址尚存。一云元辉州故城旧基。
其姜台 在辉县治内宅之东。台高一丈五尺,即卫世子共伯妻共姜守节之所。元知州伯善建。祠台上肖像祀之。或云墓在其下。
凡城 在辉县西南二十里。周公子凡伯所封之国。
邓城 在辉县西南六十里周围九里。四门遗址尚存。即山阳故城。曹丕废汉献帝为山阳公居之。
方城 在辉县西北二十里史村。广二百二十步。南门故址尚存。
张飞城 在辉县西北二十里。
王莽城 在辉县西北八十里。三城如鼎足。王莽所筑。车辙尚存。
齐王建旧居 在辉县西北七里苏门山坡。建齐襄王子。始皇二十六年秦兵击齐,齐王听相后胜,计不战降。遂迁于共处松柏间,饿死。齐人歌之曰松邪柏邪往建共者,客邪。盖疾建用客之误。
啸台 在辉县苏门山巅。即晋孙登隐居长啸之所。阮籍往见登,与商略终古,默然不应。籍退至半山闻山巅有声若鸾凤,乃登啸也。正德十一年,御史许完建祠台北。
安乐窝 在辉县苏门山内,西北百泉之上。宋邵康节所居之处。成化六年,邑令张锦建祠。桃竹园 在辉县。康节共城诗序谓予家有园数十亩皆桃、李、梨、杏之类即此。今旧址无考。一云在百泉南滨河。
仙人迹 在辉县苏门山之巅,大方石上有仙人迹三字,未详。其指旁有小字,岁久磨灭,不可辨。
梅溪 在辉县西四里,卫水之涯。元耶律楚材故居。尝建琴亭月榭于此。种梅数株吟味其中。遗址碑刻俱存。
竹林 在辉县西南六十里。晋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刘伶、王戎游隐之处。世称作林七贤。其西为七贤观,今废为寺旧属河内。元以山阳县并入辉州,今属辉县。
山阳镇 在辉县西南七十里。元省山阳县入辉州,改县为镇。
醒酒台 在辉县驼峰寺傍。崖畔突出一石,若神人舒掌之状,光净平坦,刘伶每大醉则卧其上。
马武寨 在辉县西北七十里太行山内。天花洞 在辉县西北七十里,地名耿家楼。昔高僧栖禅之所。
草市斜阳 在辉县西北五里马家桥南。方里许芳草畅茂,日不正午,盖山势使然。
连理树 在辉县东二里。道旁两椿同根,下有双冢微露其砖。蔡相园 在辉县百泉书院左。本卫州河平军节度使奥敦园也。后为刘、丘、谭三真人修真之所。今改名集仙资福宫。
筠溪轩 在辉县西卓水泉上。元道士李重元、茅伯达建,学士王磐有记。
明农亭 在辉县西南清水之涯。元王恽建。百泉亭 在辉县百门泉上涌,金亭之右。金明昌间建。元儒许衡尝与门生游咏于此,今灵源亭即其旧址。
混混亭 在辉县百泉亭南水中,旧废。正德中御史许完重建。今更名秾翠亭。
云桥 在辉县秾翠亭西。搆石为之,百泉分流经其下,石形似云,因名。
附录〈迹在他境而事系于卫者附之备考〉
朝歌城 在浚县西七十里,即纣所都也。其南有糟丘酒池,土人犹识之。
卫国城 在观城县界。内有康叔、子路、蒯瞆、孔悝、灵公诸冢。又县南有古城。
帝丘 在濮州东北。相传颛顼建都于此。有帝冢,故名。春秋僖公三十一年,卫迁都于帝丘,即此。一云帝丘城在滑县东七十里土山村,春秋时卫成公迁于此。
楚丘 在滑县东六十里。春秋时卫文公自漕迁此。后改卫南,今省入白马县。
漕 即白马。在滑县治南。卫戴公东徙渡河庐于漕。汉为白马县。
濮阳 在开州西南。卫嗣君独有濮阳,即此。黎阳 在浚县西二里。汉置县。卫水、淇水合流至黎阳,故城为黎水在水之阳,因名。
野王 即河内县。秦置东郡,而并濮阳更徙卫君角居野王,即其地。
三仙洞 在辉县苏门山麓石洞万丈许。元丘处机、刘处元、谭处端三真人修道之所。有三清祠在其上。
无梁殿 在辉县苏门山上。殿无栋梁,皆以石搆为之。嘉靖中建。
栖凤阁 在北泉书院思贤庭前。即藏书阁四围有竹万竿,因以栖凤名。
聚远亭 在百泉上苏门山之巅。取其可以望远,故名。今废。
思亲亭 在百泉聚远亭之前。元许鲁斋寓居苏门,与门人时至百泉,吟咏为乐。后其子师可为卫辉路总管,睹其游息之所而思之,故建。此亭扁曰思亲门。人佥事白栋有记。
灵源亭 在辉县卫源祠下。旧为喷玉亭。嘉靖三十四年,御史霍冀改建。内有泉井曰圣水井。碑曰灵源。世传唐薛仁贵搠刀于此,泉水涌出。俗名搠刀泉。
涌金亭 在灵源亭左。泉从地涌出,日照如金,故名。内有宋苏轼书苏门山涌金亭六字及诸题咏石刻金主簿李天瑞重建,明御史霍冀重修。
古卫郊 在山东东昌府范县东北四十里。旧有石门,高数尺。乃鲁卫之郊。
匡城 古卫邑,今在长垣县西南一十五里。春秋诸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论语子畏于匡,即此。
蒲 古卫邑。故城在滑州匡城县,即子路作宰地。
戚城 在开州城北七里。春秋晋赵鞅纳卫世子蒯瞆于戚,即此。
蒯瞆台 在顿丘废县北五里。卫太子蒯瞆登铁丘,上望郑军投车处。
顿丘 在清丰县西南二十五里。卫风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即此。
旄丘 在开州城东北𨚍风旄丘之葛,即此。鹤城 在长垣县西十八里。卫懿公养鹤城。鹤池 在观城县境内,去县五十里。相传卫灵公养鹤之所。
喷玉亭 在灵源亭右。旧名白泉亭。嘉靖三十四年,御史霍冀改置西洲渚上,扁今名。与涌金相峙。
秾翠亭 在百泉南洲上。旧一名仁智亭。元郭子忠建。沿至明正德中,御史许完改今名。
洗心亭 在秾翠亭东南。正德中,御史李元建。万历十四年,知县卢大中修。前后轩各一间。内有石池,方广数尺。池中水与泉通,澄莹如鉴。文昌阁 在辉县城外东南。万历丁丑,知县聂良杞建。
护国塔 在府城外东南。万历丁亥,知府周思宸从汲县乡耆阮寿等议募造,乡民暨士大夫各醵金义助。塔高百尺,雄峙巽隅,足称一方之伟观。
盐店 一在德胜关北,系明潞藩置贮食盐及府属行盐。又一在大石桥西卫河岸,亦系明潞藩置贮河南行引客盐。
龙亭 在辉县苏门山啸台前。康熙三十年九月间,因两河历经灾歉民困颠连,特蒙上恩轸念,全蠲河南通省三十一年钱粮,并停徵漕米,府属六邑士民感沐,沛恩公为建造亭。中竖碑敬刊蠲粮纶音于石。
《府志》未载古迹
汲县
隋兴城 在府北二十五里。五代置汲郡,有隋兴县。隋开皇十六年,置寻,又析置阳源县。大业初,以阳源县并入隋兴。唐初又废隋兴,入汲县。淇门镇 在城东北五十里。唐大顺初,朱温寇魏博分遣其将丁会等渡河取黎阳,临河庞师古等下淇门卫县。五代梁龙德二年,与晋军夹河相持,戴思远袭陷卫州,又攻陷淇门及共城、新乡等县。《九域志》汲县有淇门镇。元人运道自封丘中栾镇陆运至淇门。明初,徐达定中原,规取河北,自中栾渡河下卫辉,至淇门镇是也。杏园镇 在府城东南。旧为黄河津济处,设戍守。唐乾元初,郭子仪讨安庆绪于相州,自杏园渡河至获嘉,败贼将安太清之兵。《九域志》汲县有杏园镇。
通汴楼 在府城南关。东南二楼俱。弘治中,知府刘绎建。
冰窖 在城内东南隅。潞王建。置岁藏冰于内。国变废,今空閒。
春楼 在潞府东华门内。潞简王建,今废。看花楼 在潞府石山北,今废。尚存台。
景武堂 在府治署后堂。嘉靖间,知府吕颛名以景武,崔铣有记。
帅正堂 即府治正堂。元至元二十六年,侯答失帖木儿暨总尹耶律汉杰、判官常德建,王恽有记。
壁光楼 在府城内正中。高十丈,有奇。下跨街衢以通往来,其建置最远。原名丽谯。金贞祐间遭燬。元延祐间重修。明崇祯四年,因移县庠于楼侧,安奎光于楼上,知府苗自成重修,名以壁光。
胙城县
石柱 此古庙也。未详。其始建元封宣差行省。撒吉思不花相公、夫人世食户于胙,创建门宇一区。今存石柱二,在县西郭大屯。
华严晓钟 在县治西北隅。俗传河注胙城乱流中有钟浮焉,隐隐若人𨙫之声,舟人获之悬寺内,声闻百里,后不知所在。或云即县治钟楼所悬者是也。未详。
新乡县
岳忠武战垒 在县南二里,拔新乡时驻兵地也。高丈馀,亦称岳王冢。今东西岳王营是也。石佛 在县西南三十里宋佛村。宋时有石佛,高丈馀。黄河泛涨,浮水至此而止,遂建西明寺。鲁总管故里 在鲁堡。有元碑残缺。其沟为鲁王沟,文武贵人皆出一门。洪武时,钦天监言此地有王气,差官凿断。遗沟尚存。
淇县
纣王殿 在县西五十里。遗址尚存。
纣王窝 在县东十五里四流口社淇河内。相传殷纣葬于此,故名。
肃迓亭 一在北关,一在南关。明嘉靖二十三年,知县张宜建,今废。
辉县
月台 在涌金亭西南。有石如月,故名。
放鱼亭 在河之东滨。去岸丈馀即更衣亭故址。明万历甲午泾阳李公放鲤于此,是日雷电作于河中,风雨腾空而去。故建亭以纪异,上有碑记存之。
清辉阁 在河之中央,即秾翠亭故址。万历壬辰,知县纪云鹤建。其上扁曰宛在。一名宛在亭。旧有扁题山水之间四字,后失之。
陵墓附
殷比干墓 在府城北十五里,即周武王所封。墓前有宣圣亲笔殷比干墓石刻四字。庙傍有元时卫辉路教授王公悦临摹周武王封比干墓铜盘铭,碑石残断字画失真。万历十五年,知府周思宸重摹汝帖,立石于墓前。铜盘铭相传唐开元中偃师县土人耕地得之,因以立墓。篆文甚奇。古其释文云左、林右、泉后冈、前道,万世之藏兹焉,是宝。一云左林、右泉、前冈、后道,万世之灵于焉,是保。一本灵作宁历代祭吊,诗文另有录。
墓田 地二段,共八顷八十一亩八分。内一段,坐落庙前,八顷六亩八分。一段坐落井家冈,七十五亩。每年佃户共纳租钱一十九千一百五十一文。汲县徵收春秋二祭,共用钱十二千七百文,剩钱六千四百五十一文,留修庙用。万历十五年,本府行汲县清查立石。
周姜太公墓 在府城西北太公泉上。其地即太公旧居。近墓有庙有晋魏二碑详古迹。胙伯墓 在南燕城后。圯于河。
共姜墓 在辉县治内。相传墓在台下。
卫灵公墓 相传在府治后。古有紫金碑,雷轰之。庄子曰卫灵公葬,得石椁。铭曰不冯其子,灵公夺我里,灵公夺而埋之。又观城县东南四十二里亦有卫灵公墓。高苑县东北二十五里亦有墓。
魏襄王墓 在府城西二十里,即汲冢,详见古迹。
蘧伯玉墓 在府城西北君子村。伯玉名瑗,卫大夫。又长垣县南十五里亦有墓。
蔺相如墓 在辉县西北七十里平罗社。相如,赵上卿。又磁州北羌村亦有墓。
隋徐孝肃墓 在府城东白楼村。世称为徐孝子墓。
秋公墓 在府城北一里许。未详其人。或云即秋胡。
唐刘公墓 在胙城西第五疃社。唐刘奇、崇龟崇望、崇鲁皆葬于此。
尉迟敬德墓 在淇县西灵山社。
罗公远墓 在辉县西南十五里云门社。五代吕咸休墓 在新乡县东南十里吕公村。咸休,后周户部侍郎。
宋太尉杜贵墓 在辉县东北十里。政和三年,击贼战殁,葬于此。
苗授墓 在辉县西北十里靳浩屯。授右卫上将军,保原节度使,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庄敏。金萧抱公墓 在府城西北十里。抱珍有仙术,封真人。
元御史中丞王昌龄墓 在府城。王尚里王恽作墓志铭,详宦业。
王恽墓 在府城西北十里河西乡。恽,翰林学士。承旨追封太原郡公,谥文定王公。孺撰神道碑略。
王氏长乐阡 在府城西北十里,即恽祖茔。堆金冢 在府城西北二里许。元萧真人兵后敛葬遗骸于此,俗呼是名。
韩郎中墓 在府城西孟姜女河坡。元郎中韩澍汲尹葬此。
元刑部侍郎慕完墓 在新乡县东北二里。至顺间,封卫郡公。翰林院学士虞集撰慕公世德碑。
总领卫辉路孙衍墓 在获嘉县南五里大程社。
王总管墓 在淇县东四流口社。
翰林学士承旨姚枢墓 在辉县北五里九山之南。姚文公燧撰神道碑略。
张忠墓 在辉县北五里。忠以子思明,贵赠骑都尉,追封清河伯。
萧达墓 在辉县东北十五里北王社。达辉达鲁花赤至元间卒于官,葬此。
河南道劝农副使白栋墓 在辉县东十里。姚燧撰墓碣铭。
王贞妇墓 在获嘉县西酂城村。明汝世子墓 在府城西十五里司马村。胙城郡主墓 在府城西十里土山后。乃汝安王女。
宫女墓 在府城北三里卫津堡西。嘉靖十八年春,明世宗南巡道经卫郡行宫火,宫女李氏夏氏极力拯护,死于火事,闻悯之命有司营葬,仍立祠于墓侧。
副都御史刘璋墓 在府城西二十六里。
副都御史玉嵩墓 在府城西二十里。
太仆卿张衍瑞墓 在府城西北十里。
兵部右侍郎张衍庆墓 在府城西北黄山之麓。
张烈女墓 在胙城县东班子村。
潞王坟 在城西五陵山中。
《府志》未载坟墓。
汲县
南子墓 在北城基下。
刘珏墓 在城北。
获嘉昭定王墓 在府城西水冶镇。
义冢 塔东潞。长史陶遵龄建。
胙城县
石坟 在县东北班胜固之东南。有石人、石羊、石柱。相传唐宰相卢怀慎所葬也。
元刘子仁墓 在牛市屯集。
店冢 在县东三十里。
坟台 在县西五十里。
新乡县
汉袁绍墓 在县西南十里故城。土人曾掘一石刻云汉袁绍墓。《一统志》云:在邺未知,孰是。宋吕大防祖墓 在县东三里。近卫河边,数冢相连。大防于绍圣间过卫祀其曾祖。有院曰报先旌德。
元王鲁冢 在县北鲁堡。
明梁中丞问孟墓 在西郊三里。
明郭宗伯淐墓 在县北二十里鲁堡,敕修。义冢 一在南门外,廪生李若桐施地六亩。一在县东,吕村生员路天锡施地四亩,知县周毓麟捐俸,设立义冢四处:一在东关外,地二亩;一在东临清店,地二亩;一在西南长兴铺,地二亩五分;一在小冀,地二亩。
获嘉县
文王冢 在张朴营。
吴王冢 在双陵村。
故王冢 在小屯村。
搭连冢 在李村营。
双冢 在大落纣营。
三里冢 在三家庄。三冢相连,最高。
四里冢 在县南四里。大如三里冢,而高不及。金马驹冢 在沈家庄。
四女冢 在南阳屯。
阎家冢 在小位庄东北。
陈家冢 在小位庄正东。
娄家冢 在泰山社。宗唐娄师德之裔也,系原武长安乡人,初举进士官至太尉。政和元年迁葬于此。万历二十七年,盗发事闻,其子孙自原至获,踪迹之不得,因设祭封墓而去。今获人传其事者或云娄敬,或云师德。不知敬葬陕,师德葬原,不在获也。三十一年春,特遣人至原询之,其裔孙应星原诸生以缄复者如此。
赵越墓 《水经注》:县故城西有汉桂阳太守赵越墓,墓北有碑。越字彦,善县人也。累迁桂阳郡五官将尚书,仆射遭忧服,阕守河南尹。建宁中卒。碑东又有一碑,碑北有石柱。
义冢 旧在县治东、西各二里。万历间创置。皇清顺治九年,知县冯云朝奉文于本县东关、西关外空閒官地各立义冢一处。又赵境营中和村亢村镇空閒官荒地各立义冢一处。
淇县
元孟大夫墓 在县东十五里四流口社。元议政大夫孟处中墓。至今遗碑尚存。
义冢 旧有数处,今无考。皇清顺治十六年,知县王谦吉奉文新立义冢二处。
一在南关外二里,一在北关外二里。
辉县
元左丞相张思明墓 在古城北一里。赵孟頫书碑。
中书令耶律楚材墓 在梅溪西。
元知州萧志墓 在辉县东北。
环娘墓 徐氏广陵人,翰林王紫绶妾。顺治癸巳随王寓苏门。戊辰之秋,年二十一,卒。葬梅溪左。王有悼亡诗八章,刻于墓搆,召言亭以覆之。义冢二 一在城东关外,一在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