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庆远府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四百十四卷目录

 庆远府部汇考二
  庆远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庆远府城池考
  庆远府关梁考
  庆远府公署考
  庆远府学校考

职方典第一千四百十四卷

庆远府部汇考二

庆远府山川考二

 《通志》府州县《志》合载忻城县
马鞍山 在县北三里,形似马鞍。
龙塘山 在县西八里,按《一统志》:山有塘龙,尝潜于此。
叠石山 在县北四十里,层次岧峣,石如累砌。张帽山 在县西一十五里。
黄泥峒 在县北十里。
夜峒 在县东十五里,有岩深邃,不透日光,故名。
乌坭江 即红水河,源出泗城。自那地东兰,经安定土司彝江,流入县境,下达迁江界。
龙塘江 源出永定土司,流经县治,合乌坭江、河池州。
智山 在州治南,与州后北山相对峙,高耸入云,连西为笔架,山三峰列峙。
火焰山 在智山北,下又名纱帽山,因山上一石宛如纱帽,故名。
凤仪山 在州治北,极其峻险,州城半枕山麓。马鞍山 在州治北偏西。
屏风山 在新治东北,旧治后正北。上旧有观音阁,山半有泉,盛夏溢流,今阁废而泉存。鱼跃山 在旧城东北一里。
新月山 连鱼跃山。
祥云山 连新月山,三山并列。
东山 在东三里馀,挺然独立,又名乐教山。达山 在东北五里谭村后。
屑壁山 在旧城南,与屏风山对峙。
笔山 在英罗里喇雷村西南至州十馀里。智州山 在州西四十里,唐智州建此。
太平山 在州东五十五里,金城江边。岩上有天下太平四字。
可案山 在州东二十里都铭里。
寨娄山 在州东二十二里都铭里。
吴山 按《通志》:在州前。
天马山 按《通志》:在版头村。
雷山 按《通志》:在弄郎村。
四一山 按《通志》:在州后,州旧治倚屏风山。移岭山 按《通志》:在州北,山崖峻险。
剑甲山 按《通志》:在版姜村。
都铭山 按《通志》:在州东,旧名都猛。
鬼人山 按《通志》:在州东三十里。有深岩,相传岩内吹响器。
岊带山 按《通志》:在古云里。
振人山 按《通志》:在镇南里。
洪鹿山 定南山 乾山 按《通志》:俱在板村。岊工山 按《州志》:在九门村北。
喇夏山 按《州志》:在西村西。
岊引山 按《州志》:在版心村南。
岊洽山 按《州志》:在中落村南,小路通猺。剑隘山 按《州志》:在弄郎村东。
独山 按《州志》:在版犊村东。
乔类山 按《州志》:在山角村东,以上俱属三旺里。
吉炼山 按《州志》:在版拔村东。
岊两山 按《州志》:在版光村东。
冷兰山 按《州志》:在坂景村东。笼鸡山 按《州志》:在外孟村南。
岊同山 按《州志》:在北曹村南。
岊蜡山 按《州志》:在上德河村中。
冷各山 按《州志》:在下德河村南。
岊桑山 按《州志》:在马黄村东。
坡寨山 按《州志》:在古北村南。
坡吞山 按《州志》:在古丹村西,通北隘。
下隘山 按《州志》:在弄罗村南。
千盖山 按《州志》:在下北隘村南,通上北隘。把猺山 按《州志》:在大郭村西。
坡桥山 按《州志》:在坂来村西。岊炭山 按《州志》:在龙墓半村西。
洛山 按《州志》:在山学半村北。
岊滑山 按《州志》:在坂莫村东。岊石山 按《州志》:在古帝王村东,永顺司交界一十八里。以上俱属中江里。
岊方山 按《州志》:在大唐村西。
坡剑山 按《州志》:在近社村东。
律坡山 按《州志》:在半岭村南。
岊茶老山 按《州志》:在坂笼村南。岊困山 按《州志》:在山角牛村北,通柯峒。以上俱属安边里。
岊贤山 按《州志》:在古云里南。
大插山 按《州志》:在上欧村南,通安定司十里,有堡。
岊那山 按《州志》:在下河村南,通安定司。𨚗独山 按《州志》:在下廖村村北,大路通永顺司。
岊怀山 按《州志》:在下廖村南,通猺峒,通安定司十里。
岊带山 按《州志》:在福禄村北,通永顺司一里。𨚗庄山 按《州志》:在福禄村南,通已桑猺峒、安定司界十里。以上俱属古云里。
岊夜山 按《州志》:在下寨村西,通下镇南。岊往山 按《州志》:在古容村南。
洛锁山 按《州志》:在古容村西,通下镇南。喇好山 按《州志》:在坂谁村东,通地罗猺峒。岊心山 按《州志》:在坂谁村南,通峒怀猺峒。以上俱属光岩里。
鼓儿山 在州东五里,有深峒,内尝有鼓声。黑岩 按《州志》:在古云里南,通下光岩。
漏沙峒 按《州志》:在大村南。
根冷峒 按《州志》:在坂累村南。得行峒 按《州志》:在上下开村。
流冷峒 按《州志》:在坡厄村南。
弄林峒 按《州志》:在北曹村西。
弄屯峒 按《州志》:在上北隘西。
牛峒 按《州志》:在下落村南。
猺峒 按《州志》:在下落村西。
笼勒峒 按《州志》:在打鸡半村东。
北冉峒 按《州志》:在大团村南,通安定司界十里。
同心峒 按《州志》:在坂下村西,属光岩里。下可岭 按《州志》:在下廖村北,通永顺司八里。怀拿坡 按《州志》:在下欧村北,通永顺司。白大坡 按《州志》:在𨚗赖北,通古郎大路。白纸坡 按《州志》:在古云里北,通永顺司八里。坡怀坡 按《州志》:在上欧村北,通永顺司八里。果炭坡 按《州志》:在大团村北,通永顺司。坡弃坡 按《州志》:在福禄村北,通永顺司十里。属古云里。
坡入坡 按《州志》:在坂望村北,永顺司界三十里。
金城江 在州东五十五里,宋有金城州,因名。江南岸居民数家,村名喇街,东去里许有大石,如盘,南来溪流其上,日夜鸣啸。
灵浅江 按《通志》:在苟桥村北。
洪龙江 按《州志》:在大村西。
那龙河 按《州志》:在保作村前,上通雷山二十馀里,下通镇南。
上下德河 按《州志》:合上中江界。
红敢河 按《州志》:在北曹村前。
喇索河 按《州志》:在岊学半村西,通大郭村。秀水 在州治前。
猫溪水 在州西。
古浪溪 在州东南二十五里,一名乾溪渡溪,再折而西,即去三旺大路。
白崖飞泉 在州西南四里,入山又西三折而至白崖。北面高可二十丈,泉自岩半挂下,如疋练,此泉北流过州,而东即所谓秀水也。东流一十馀里,㐲入高山,下至六甲里涌出,合金城江。
思恩县
旗山 在县傍。
绀山 在县北三十里,一名捍谓可捍蔽县,后土人曰暗山。
龙门山 在县南五里,峰峦耸秀,朝兴云雾,霖雨旋,应祈祷归焉。
修炼山 在县南十里,相传昔陆仙翁修炼之地。
啸山 在县西四十里,峰峦玲珑,风响谷鸣,如长啸然。
覆斗山 在旧县南二里。
天门峰 在县东北二十里,万峰襟带,惟此峰最危,峭立插天,高可千丈。山腰一穴,如门横深
三十丈。门口石柱如龙形,天雨则水如注,俗名大门峒,道通一线,攀缘而上。猺民恃险避乱居之内,可容二千人。康熙乙巳,贵巢居人匿贼于此,邑令翁世庸督兵围攻,三日破之。
垒石峰 在县北二十五里,如片石,层累高千尺,又名斧劈峰。
望峰 在县东一里,枕脉寒坡岭,迤逦而下,登山眺览带水,千峰历历在望,旧有文漪亭。龙岩 在县南五十里,有洞深邃。
米岭 在县东三十里,为入县之始,诸峰罗立,如米家画上有老鼠。隘高五十丈,险窄莫比。寒坡岭 在县东五里,入县。孔道高二百丈通志名寒山。土人云寒坂以山高多风,炎方之人甚宜之。
回头岭 在县南三里,其山势回顾县治。暗岭 按《县志》:在县北二十五里,以其山嶂崇叠,日光少见,故名。《通志》名缉山。
石岩洞 在县东二十里,三峰之下,天成岩穴,宽约五六尺,有泉自洞中涌出。
五十二峒 按《县志》:县治四境或十里百里,远近不同,曰藏峒、曰花峒、曰古心峒、曰思立峒、曰湘峒、曰昆峒、曰鸦峒、曰会峒、曰旧峒、曰腊峒、曰多峒、曰连峒、曰水源峒、曰蒙峒、曰洛吉峒、曰莲峒、曰江峒、曰波峒、曰枭峒、曰独峒、曰磨峒、曰李峒、曰公峒、曰三仙峒、曰囊峒。或编入民差,或差徭不及,止输折米升斗附入中州,驯驻抚化苗粮之内。其峒名其不可考者,古制相沿曰五十二峒。谚曰:中洲驯驻五十二峒人,少莫来弄盖,言民顽而催科难也。地形四面皆奇,峰环堵中,有田可耕,有涧可汲人,垂老不见官长,衣食粗给,各自为卫皆世守焉。若非搆怨报雠,何减桃源。
砥柱石 在县东三里,拳石中立,为带溪中流砥柱。
环江 在县南六里。唐环州治此,其时县亦隶环。
环江洲 按《县志》:在西门外,江水环绕沙洲。中洲 按《县志》:在县东一百五十里,一大沙洲,四面水绕如海岛,然猺居上中下三里。明万历间,庆远知府岳和声勒碑定赋,岁徵折粮,无差民不至,县官亲督,输每不及额名,为抚化羁縻之地。过此为古周,八万獞人不入版图。
带溪 在县北四十里,发源自湖广武开,卫从八万猺中,东流入县境二百馀里,旋折如围带,东南四十五里暗流,山穴下达龙水,宋之带溪寨设焉。
婆婆泉 在县西五十里,水不常出,欲饮者伫立,呼之乃出。按《县志》:在暗岭山左,土人为婆婆泉。《通志》名婆娑泉。
荔波县
水岩山 在县西十里,其下有水,从岩中出。方林山 在县北。
白崖山 在旧县东。
董盖山 在县城西。
韦家山 在县西。
者近山 在县东,古南丹州筑城在上。
劳村江 在县东南。
东兰州
都彝山 在红水河东,离州三十五里,高峰插天,最为险隘。
青云山 在州西四十里,横亘绵远。
胜山 在州西七十里。
武篆山 在州西八十里,耸秀菁葱,上多大猿奇鸟。
福山 在州北三十里。
伐山 在州东北三十五里。
印山 在州东三十里,其形方正,如印,故名。三佛山 在州西七十里。
九曲山 在州南八十里,岩峒盘旋,峰峦曲折。幽洞山 在州西北九十里,林麓深邃。
雷山 在州西四十里,上有关隘。
双凤山 在州北二十五里。
真武山 在州东三十二里,遥接都彝,踞红水河畔。
思荣山 在州东三十一里。
白面山 在州西一百四十里。
十八鹤山 在州南九十里。
北荷山 在红水河西畔,离州东三十里,特立岿然。
羁陵山 在东院旧州境,峰回路转,曲折玲珑,岩际林端盈眸荟蔚,入目最多胜致。绝顶旧有
亭榭今圮。
青石岭 在州西五十里,高低蜿蜒,为往武篆要道。
隘峒江 即红水河,水势汹涌,昏黑直等黄河。源出泗城,流经那地乌泥江,至州境,下达安定土司界。
九曲河 在州南四十里,源出九曲山溪,涌出绕银海池,下合乌泥江。
银海池 在州南八十里,其水深,活每日三潮南丹土州。
长春山 在州南三里,与州署后青云望遥相对峙。
三宝山 在州西二里。
金鸡山 在州东一里,蒙寨前三面。经流红盆江,水迤逦过化。
孟英山 在州西三十五里,产银砂。明永乐十五年,曾遣内臣开矿于此,计所得,不偿工费,旋罢。
秀陵山 在州西二十七里,奇峰怪石杰出蛮陬。
都利山 在州南三十五里。
红盆江 源出秀陵山,下至沙界坑二十里,入山漫没。
大江 在州南二十里,源出都利山,流下大山关,入河池州界。
青云溪 源出州后青云峰,流经州境,合红盆江。
那地州
虎山    马山    屏风山
感现山   红山    怀峡岭
暮晓岭   乌泥江   泉江
永定长官司
头盔山 在司东南七里,半山有数白石,悬置岩前,形如头盔。
石鱼山 在司西二十里,有石如鱼形。
旗桃山 在司北一十里。
莫往峒 在司西南八里,峰峦险峻。
清潭峒 在司东北二十五里。
小水 源出永顺土司,流经司境,入忻城界。
永顺正长官司
高椅山 在司治后,高耸约百馀丈,人莫敢登,鲜知所适。
多灵山 在司东北八十里,突然三峰轩耸秀丽,远可眺数百里。上有弥勒道场,罗汉岩四时花果。
七星山 在司东南三十里。
清远峰 在司北一十里,景物怡人,翛然尘表。刁江 源出河池州三旺,流经司境,会合乌泥江。
永顺副长官司
卧虎山 在司北二十五里,其势蹲然,全如虎卧。
小水 一自罗城县孟江口入,一自柳城县西山入,俱下,合宜山县龙江。
水利附本府〈宜山县附郭〉
南关陂 在城东南二里。
西窑车江陂 在城西三里。
白牛陂 在城东三里。
官陂 在城南六里,堰水分流,东西灌溉,汇于城南,引入饮军池内。弘治初,知府王溥重砌。牛轭潭陂 在城南六里。
潭台陂 在东八里。
九龙江陂 在城南三里,按《县志》:在府西八里。
车江陂 在城南三里,陈六桥之左。
龙塘 在城南三里,其水下流,灌田甚广,傍有雷王庙。
龙泉 在城南二里,泉涌出如勺,然灌田甚溥。泉上有石桥,旧名欧公桥,山谷易名曰龙济桥。百叶泉 在城东三里,澄绿桥右,资溉甚广。铜鼓庙泉 在城东南六里。
里龙头泉 在城西六里。
怀丁水 在河池所西,灌田数百顷。
思活源 在上里,源洪深而泒绵远,流入龙江,浸灌民田,甚利甚溥。
圳 在城东南六里。欧桥圳 在城南三里。
部江圳 在城东南六里。
棱离圳 在城南六里。
黄岩圳 民资水利,灌溉田亩。
小蒙江 按《通志》:北流以西,灌白马等处田。流马江 合龙江,按《通志》:俱在永泰里,灌常道等处田。
江陂 按《通志》:水东流,灌郭夏田。
王陂 漫滑水 全水 龙濑水 以上俱灌田。
大署源 按《通志》:灌广幡等处田。
洛寿桥陂 新南关陂
宥劳泉 按《通志》:在中里,南出北流。
官峒水 按《通志》:源出官峒山,可灌田。
黄麻达塘 按《通志》:灌潭藏、中团等处田。婆寨泉 按《通志》:东流以南,灌本寨田。
覃塘泉 按《通志》:西流。
桥养江 按《通志》:从山溪北流,灌桥头等田。谢莫江 按《通志》:在顺安里。
苧流塘 按《通志》:穴地出,灌旧军城田。
天河县
东小江水 按《通志》:灌罗城田等处田。
蒙隘水 按《通志》:灌古黎思农三里田。
三潮水 按《通志》:在县西十里,一日三潮可以灌田。
芭芒寨泉 按《通志》:灌思合两岸田。
东川岩 西川岩 灌古陂 鱼梁 按《通志》:俱灌田。
监潭 按《通志》:四水合流,灌归仁里田。
陵峒水 按《通志》:灌养富禄里田。
河池州
怀德陂 按《州志》:在州城西二里,水自西来,环绕陂下,灌阳村上下三村田二百馀亩。
罗家水陂 按《州志》:在都铭里,灌下荡盐田等田千馀亩。
蒋村陂 按《州志》:在英罗里,灌田千馀顷。官村陂 按《州志》:在惟建里,灌田数千亩。叠石砅 那坛江 按《通志》:俱灌溉甚多。悬崖泉 在州南 按《明一统志》:可溉田十馀顷。
思恩县
爱陂 按《县志》:在安黎里,发源翁江休岩山下,灌田五顷馀。
上善泉 按《县志》:在西里上善村,灌田四顷馀。飞洞泉 按《县志》:在北罗村,泉自洞中流出,灌田五顷馀。
石岩洞 挨村砅 俱资灌田。
荔波县、以及三土州一土县、水利府县,《通志》俱不载,无考。

庆远府城池考

        《府志》本府〈宜山县附郭〉
庆远府城池 汉筑土城。唐天宝元年,刺史吴怀忠易以砖石周四百五十三步为门四,是谓旧城。明洪武二十九年开,设庆远,卫拓东门外地,筑城以广之计五里五十八步,是谓新城中。通为一共周围一千二百二十九丈,因黄山谷居旧城小,南门有南楼之厄,民不忍行,因而塞之。总新旧城门有六:东曰永安,西曰永定,旧南曰镇安新,曰武定旧,北曰拱辰新,曰泰和。弘治元年,知府江溥以北城附江其险,可恃独东西南三关平旷受敌,乃雇工凿壕,深二丈、阔一丈五尺,延袤凡三千丈,引官陂水注之。正德十四年,祲灾,民多殍亡,楼焚,城圮卫指挥王璿中修。复丁亥,贼覃明珂变乱,后多倾圮矣。今弃新城,修复旧城,凡四门。按《县志》:宜山旧有土城在江北岸宜山下。今江北宜郭河池所城在德胜西五里。永乐二年,命内官雷春修筑城,有四门周围广四里,许以扼七十二峒之冲。
外州县
天河县城池 旧无城。东南依山为固,西北筑土垣围之。有壕为门三,覆以砖茅。自明万历十九年,迁县治于西乡,原筑土城周围木架上盖竹笆以防春雨,明末倾颓。皇清顺治十五年,开辟仍照旧,基周列木栅围县署于城内,开东西南三门以通行走。按《通志》:明正德十二年,知县尚汝弼补筑土垣,增高三尺,掘壕增深一丈,又增筑外垣以护之。
河池州城池 原系怀德县。明神宗朝,因地连三土州猺蛮,遂改为州。在今治东一里。后迁今治,筑土城一座,盖瓦串楼二百七十二间,宽五尺,高一丈二尺,为门四曰迎恩。定远镇远归仁,后塞北门建楼三座,设守兵三十名。明末流贼盘踞,拆毁不存。皇清顺治十七年,知州李若璘劝谕里,民分疆修筑,
周围土垣高可一丈,非城制也。按《通志》:旧惟
土垣,顶覆以茅。明嘉靖五年,知州周钱迁州于四,一山增筑土垣。
思恩县城池 按《县志》:本邑从未建城凿池。明初屡被猺贼侵掠,官不能制,民受其害,邑人思筑城浚池以固疆圉。弘治十一年,阖邑里民谭文通、欧颜息等叩阍,内称思邑为羁縻猺獞之地。自元时始立县,治于环江洲以来地利、烟稠、官清、神奠、民安、物阜、盗贼不兴,乃至卫兵微弱弹压无方。永乐二十二年,土贼韦员等作乱攻县,署劫乡村官初掳,民遭杀。后迁县,治于都亮乡之清潭村,官民不利,盗贼蜂起。成化五年里,民吴文进等具疏,奏准颁奉,工部行巡抚都御史张及巡按司道府官委本府,经历易极到县,估计城工。时知县梁广因民力疲弊,钱粮不敷,遂尔中止,至成化八年,复立县于欧家山,去环江洲二里,因水涨为害也,山居洲之东筑土围墙,盖草衙舍以军堡,土兵守护。后复以官被贼害,民不聊生,里民谭文逵、陆廷秀等赴巡抚都御史告,照原奉勘,合筑砌城池,蒙本府、知府孔儒按县亲勘周围,丈量计二百五十丈,申请思恩府、阳朔县、宜山县、河池州,并南丹东兰那地三土州等处石匠,人夫协济起工。正将兴举缘事,又止。弘治八年,里民韦志庆等又告,奉巡抚行本府及本县,查筑城池,照成化间支动官银,筑洛容柳城二县城池之例,复行丈量周围共计二百五十丈,高一丈七尺,安脚一丈五尺,收顶一丈。每一丈雇石匠银二两五钱,共该银六百二十五两,雇募灵川县石匠,仍于附近州县协拨。人夫助建以固边邑,奏未上事,竟止。至万历四十六年,戊午大荒,人民逃亡,饥死十之七八,继以崇祯十七年,后兵荒相继,殆无宁日至我。皇清顺治九年,土贼大乱,遂迁县,治于谭村,其旧址衙署、民居悉遭兵火,至顺治十五年平定,仍因欧家山基址,筑士围墙,盖草衙宇,招集流移一如古制计土城周围二百丈,高一丈二尺,脚六尺,顶三尺,东西南北四门城楼。系知县翁世庸于康熙四十五年内捐俸雇工,采木石新建为县治规模,其守卫则官军也。
荔波县城池 按《县志》:宋立为州,明易为县。官不到治,未建城郭。明万历丁未年,县令刘邦徵创城于穷来埲喇轸村,后之官荔者知此方苗蛮最称桀骜,叛服无常化,诲为难,仍寓府城。皇清顺治十六年,开复玆土县令王家祯详请,迁县方村埲冈峦峨岭居焉。盖方村邻黔略知向化,周围筑土城计一百八十二丈高五尺,厚一尺五寸,开西、南、北三门,南北二门建有草楼自伪,逆扰害以来,城楼俱废,土墙尽颓。康熙二十年,知县刘棻到任,捐赀重建南北城楼,其土城已经颓废,因费用难,计渐图修葺。
忻城县城池 《志》不载,无考。
东兰州城池 《志》不载,无考。

庆远府关梁考

        《府志》本府〈宜山县附郭〉
洗马桥 在东门外。
会通桥 在南街墟西。
狮子桥 在香山关内。
龙济桥 在南关外。
洛黄桥 在城东十五里,明万历五年,建平可方轨。
澄绿桥 在城南二里。
龙桥 在城南二十里。
六坡桥 在南七里。
古石桥 西去十五里。
双桥 东去五里。
三里桥 东去三里。
柔远桥 在府城东。
延寿桥 在府城东二十里。
平政桥 在谯楼西。
安远桥 龙溪桥 俱在府城东南。
定远桥 在府城西门外。
武定桥 在府城南门外。
周公桥 在府城东教场外。
升高桥 在府城东。
铜鼓桥 在府城西。
兴贤桥   勒竹桥   新桥 俱在府城东。
立江桥   陈六桥   通济桥
官坡桥   五拱桥 俱在府城南。
龙江上渡 在北门外下有太平石。
龙江中渡 在北门下。
龙江下渡 在新北门外。
大曹渡 在大曹。
东江渡 在东江。
怀远渡 在怀远镇。
滑石渡 在府城西。
彭埠渡 在新北门外。
天河县
剪刀隘 鲤鱼隘 梅木隘 以上三隘在下里。
都感隘 在计里。
古隆隘 东田隘 以上二隘在旧里。
白马隘 黄泥隘 得能隘 上下郭利隘以上四隘在四思卢里。
马皮隘 马蹄隘 以上二隘在归仁里,逼近中洲地方,苗蛮不时出没,堵禦得其人而民庶免遭荼毒,天河堡隘莫此为甚。以上诸隘自明崇祯年间,案贼罗正宝倡率中洲苗蛮攻掠本地,知县程显世详设各堡隘,招募勇兵禦之,至皇清裁革止,存德谨、古波二堡,更新设新安、曹洞二堡以资防禦。
大通桥 在县南半里。
广源桥 在县北二里。
南村桥 在县北十七里。
思吾桥 在县南十里。
愿丰桥 在县北。
永镇桥 东田桥 俱西门外东禅镇。
清潭渡 在县北三十里。
江口渡 在县南二十里。
《县志》:本县溪小,滩高不通,舟楫来往俱用竹箄,向南流下,由宜山县马鞍堡通庆远府大江。
忻城县
罗墨渡 在县南三十里。
河池州
东桥 吴义桥 俱在州东三里。
龙溪桥 在州东五里。
古朗桥 在州东六里。
冷水桥 在州东七里,元至元间,达鲁花赤建。乾溪石桥 在州东五里。
红沙石桥 在红沙岭西。
金城渡 在州东五十里,傍建巡检司。
思恩县
老鼠隘 在县东四十里,其路峻狭,鼠不能过,因名。自宜山界入县之始。
官桥 在县南三十里小石桥,诸峰四立,清溪中流。
丹竹桥 在县西五里。
都黎桥 在县北十里。
环江渡 在县西一里,为问渡要津。
带溪渡 在县北。
荔波县
地鹅桥 在巴乃里。
茅滩桥 水庆桥 俱在侥倖里。
水龙桥 在丘贱里。
水围桥 在韦农里。
《县志》:本邑关梁无设修峦邃谷,惟刳木为舟以济民涉。皇清康熙二十一年,知县刘棻捐造渡船二只。
甲站渡 在县远二十里。
巴灰渡 在县远六十里。
东兰州
霸陵桥 在东院州治东南一里。
忻城土县 那地土州 永定土司 永顺正副二土司,《关梁府志》、通县《志》俱未载无考。乌坭渡 即隘峒江在州东三十里。
南丹州
大桥 在州东南五十里。
罗侯桥 在州南二十五里。
莲花寨 在治西北九十里。
蒙寨 在州东北二十里。
岊峨寨 在州西一百二十里,与泗城接壤,是为南丹边境要隘之地。
金鸡寨 在州西三十里。
那地州 永定长官司 永顺正副长官司津渡。《通志》、府县《志》俱未载,无考。

庆远府公署考

      《广西通志》本府
庆远府治 在旧城西北。明洪武二年,通判王毅建,成化元年,知府周一清重修,久毁。皇清顺治初年,署府事王嘉荫署于张宦故宅,后知府崔俊以府治左郑千户,无人藉其宅修理,公署今因之。
分司 在府署东久圮。
清军厅 在府堂左,今改为县丞衙。
督粮厅 在府堂右,今燬。
理刑厅 在军粮厅前,今圮。
教授署 在府学内,今燬,与训导署俱借民房。经历厅 在理刑厅前,今圮,借署于旧南门陈乡绅故宅。
课税司 在县学右,今毁。
司狱司 今废。
广盈仓 在府东北,今毁。
递军所 在府治东,今毁。
阴阳学 在税课司左,今燬。
医学 在税课司右,今燬。
僧纲司 在西竺寺。
道纪司 在元妙观。
宜山县治 在旧城西南,宋元祐五年建,明因之后为寇毁,今借居于旧城南门民房。
县丞 今在德胜镇,系旧戎政行台改为之。典史 旧在县左,今在县右。
学署 在学宫,今圮。藉寓民草房。
副总府 旧无衙舍,今借署旧南门民宅。庆远卫 在新城东北,久废。
守备署 在新城内,今圮藉署十字街。
大曹驿 在大曹,今圮。
思恩仓 在河池所贮上五里及思恩县粮今圮。
广盈仓 在府城东。
巡检 在德胜镇西,今圮,藉寓民草房。
宜阳驿 在府新城东门外,今圮,顺治十六年裁。
怀远驿 在怀远镇,今奉裁。
外州县
天河县治 旧在城南,原系砖墙瓦屋,自明崇祯四年野火飞焚至顺治十五年开辟仍建于西北角,旧治基盖造草屋数间,今犹仍其制。典史署 亦系草屋,在县署之西。
儒学训导 向无衙署,康熙二十一年冬,盖造草房数间,在学宫侧。
城守衙署 亦系草房,在县治东。
河池州治 在西偏之北,后枕山麓仅大门二门大堂为瓦。知州王玉麟扁曰:惠风堂疏州前,二池种莲满沼。其馀宅舍,二十馀间俱草屋也。州同署 在三旺俱草屋。
吏目衙 在城隍庙南路。东俱草屋。
参府 在西门内正街。康熙七年,中军守备谢文英易草为瓦。
守府 在东门内路北。
学署 在学内,今圮。
阴阳学 医学 俱毁。
荔波县治 本邑公署建之峨岭。坐东向西,惟头门则南向也。头门一间二门,无大堂,一间左,右编篁则为常平仓,后堂一间私署三间堂:左一间为土地祠堂,右一间名曰禁所,后旁厨室一间,书室一间,地无瓦墁,皆草楹葑,壁聊蔽风雨,周围土墙分为表,里自伪。逆扰害以来,大堂茅蓬俱为颓圮,私署亦尽破坏,其两傍之常平仓以及监禁土地祠各处悉为荒烟蔓草之地。康熙二十年,知县刘棻在任,举目萧萧,栖止难安。于是度材量工,捐赀募匠起造,大堂稍成,县署竖建,头门上设鼓楼,又复原筑土仓,竖造监房,仍设土地祠于左,虽不得陶瓦盖覆,较之前,此稍壮观瞻也。
典史公署 原有草屋二间周围竹篱,亦皆圮废,今已修葺。
防守营署 原有前后六间,菲椽苇,壁亦皆圮废,今已修葺。
儒学署 废,今在黉宫内。
思恩县治 历来向南,自知县林应龙识地理,谓宜向西。明万历二十七年,改之。此后未数十年兵火相继,堂宇俱废。崇祯十七年,后官居村落至。皇清顺治十五年,建署欧家山旧址,复向南构草屋五六间。康熙二十三年,知县翁世庸捐修围墙六十丈,头门建木栅,盖瓦仪门三间,左土地祠,
右打更值宿一间,前堂三间,后堂三间,内衙三间,俱覆以瓦,馀皆结茅为屋。
学署 原在学内,今圮。
际留仓 在署东,二座,共六间,周围板镶盖瓦。常平仓 四座竹簟为围上茅下木。
防守千总 俱茅屋。

庆远府学校考

        《府志》本府
庆远府学 在城内开国坊,旧在城南。宋庆历三年始建,崇宁三年立。石镌辟雍诏于庑下十年,知州李让奉诏,以三分钱并税契钱赡学养士。淳熙四年,知州韩璧迁于今所,张栻有记。庆元二年,知州陈表臣置学田以助养士。六年,知州耿明撤而新之,又建阁于堂后,陈泾有记。元至元后燬于兵。明洪武初,内附学署仍旧,通判王毅重修堂斋。正统十二年,知府杨禧重建,始凿泮池。天顺八年,知府周一清重建,乃广其制,立题名及建学碑,陈文记。成化二十一年,知府马駉,弘治三年,知府汪溥相继修葺。十二年,知府姜琯修殿堂斋,庑重建,号房廨宇,明末燬于火。皇清康熙三年,知府赵开雍重建,举人鲍杰倡首生员江元载捐屋以成之。
宜山县学 在府学西。宋淳熙十年,知州赵与荣尝拨官,监以修之。元末因猺贼为乱,废于兵火。明洪武三年,县丞张淑廉重建。景泰间,知府周一清撤而新之,寖圮。弘治六年,佥事陈圭命知县任球重修。十二年,知府姜琯、知县李谧续修。正德元年,知县徐志道、县丞胡通、七年知县金麟永相继修葺堂斋,立科、贡题、名碑,明末燬废,至今春秋二祭皆附府学。
外州县
天河县学 原在县西,元末废于寇。洪武五年,县丞王居礼创建。七年,训导喻迁善徙东禅寺侧。正统七年,署县事照磨何政复徙城北,即今地,重建殿庑门堂斋舍。景泰三年燬于贼。成化二十二年,知县杨荣修葺正殿,重建堂庑斋舍,规制复新。弘治间知县史玹、正德八年知县魏朝阳、十五年知县尚汝弼俱重修。崇祯六年,知县杨文焕捐资修葺,一时焕然,日久倾颓,瞻拜无地。皇清顺治十五年,开辟官斯土者相继建修,俱属草舍,近遭伪逆蹂躏,尽行燬坏,大兵恢复以来,仅存茅棚一架供列木主。风雨不蔽,荒草连山,今于康熙二十一年冬重建。
圣殿、东西两庑、启圣祠、明伦堂等屋,文昌、尊经二
阁俱在庙,后名宦祠在学宫右,乡贤祠在学宫左,三元祠在庙左,祀宋冯简公。
河池州学 在州治左,初为县,无学。弘治十七年,改为州,始设置焉。次年,知州何昱学政,张翰创建殿庑戟门、棂星门、堂斋,仅覆以茅。嘉靖四年,知州周钱改移州治,重建。
圣殿明伦堂于今州左,万历九年,知州梁绍震重
修,明末久圮。至皇清康熙六年,知州王玉麟重建,迁之山,半易瓦殿。
三间今复圮。
思恩县学 按《县志》:本邑系苗蛮地,唐宋元以来,文教不及。自明万历三十六年始,建学宫,置博士弟子,员廪膳五名,增广五名,附如例。崇祯十七年,兵火,庙毁废。皇清康熙二年,知县翁世庸因地处荒僻,工匠不备,
聊循旧制盖瓦殿五间。康熙八年,知县谢铨复建明伦堂三间,启圣祠三间,戟门五间,东西两庑各二间,至伪逆变乱,土宄攻劫,明伦堂、启圣祠止馀数瓦,聊蔽风雨。戟门、棂星门两庑俱倾,圮无存,署县事刘元泓重修。
荔波县学 按《县志》:本邑为六苗生聚之地,不识诗书,原未设有学校。知县刘棻览风俗之殊异,惧人性之悍顽,爰建义馆教训蒙童。至皇清康熙二十一年,具文详明,捐资鼎建学宫于南门,内又复详,请衣顶给苗童莫子志滕世禄等习礼。相赞至今,学校或可渐兴。
龙溪书院 在府城西门内,原宋黄山谷讲学处。嘉定九年,权州事张自明以黄太史谪宜,时曾僦居于此,即旧址建祠,塑孔子、颜仲像,创讲堂,上为魁星阁,东西翼以十室为斋,四曰共学适道,与立与权前为重门,有池曰墨池亭、曰宝华亭。延师授生徒,捐资置田以赡焉。有记,今废。
田亦无考。
香林书院 在府西关香山寺右,赵清献公讲学处,知府岳和声捐资建修。
四贤书院 在府城东门内,旧为东岳祠。明嘉靖二年,知府王显高改为书院,四贤乃吕寿、赵抃、黄庭坚、冯京,今废。
菁莪馆 在思恩景德寺西。康熙二十一年,知县刘元泓捐资,创草亭三间,延师为思邑士子习读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