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二百九十七卷目录

 太原府部汇考五
  太原府关梁考
  太原府封建考

职方典第二百九十七卷

太原府部汇考五

太原府关梁考

        《府志》府属总载
天门关 在阳曲县西北六十里,路通旧岚管州。宋设戍兵,金置酒官其东北崖隋炀帝为晋王时所开,名杨广道,置巡检司。
石岭关 在阳曲县东北一百里,忻州南四十里,乃并代云朔要冲之路。明万历二十五年巡抚魏公砖包置巡检司。马陵关 在太谷县东南七十里,榆社县西北九十里,相传为庞涓自刎处,又五代梁伐太原刺史张归厚,自马陵关入,即此。
隆州谷关 一名龙舟峪关,在祁县东南九十里,南通沁州,北通徐沟县,两壁皆山道,傍有水,名胡甲水。明洪武三年置巡检司。
伏马关 一名白马关,在盂县东北七十里,又东四十里有榆枣关,滹沱河所经,路通真定府平山县界。
鹿径岭关 在静乐县西六十里,路通岢岚州界,旧置巡检司。
两岭隘 在静乐县南六十里,路通阳曲县。明初调太原左卫官军守,洪武八年改置故镇巡检司。
两岭关 在静乐县东六十五里。
楼烦镇 在静乐县南七十里,东临汾水,西扺周洪山,通交城县。本宋金县治,元改置巡检司,明因之,洪武二年建。
娑婆岭隘 在静乐县东八十里,明初调太原左卫官兵守,洪武七年置巡检司。土城如两岭,其西五十里有马家会隘口,东北十里有石神岭隘口,通忻州界,西北三里有桥门岭隘口,其东南十馀里有杨寨沟隘口,东北十里有悬钟岭隘口,通忻州牛尾寨。
阳家寨 在河曲县西北七十里,旧调镇西卫官军守,今革。
苇泽关 在平定州东北八十三里,隋于此置县,亦名苇泽,后废。
井陉关 一名固关,在平定州东九十里,汉韩信击赵东下井陉即此,明洪武三年置固关巡检司。其南二三里为甘桃口,北十里有娘子关,俱路通直隶真定府井陉县界。
马岭关 在乐平县东南一百里,直隶兵戍守。赤塘关 在忻州西南五十里,昔田父刘赤塘隐此,故名。
寨西隘口 乃云内镇也,一名云内堡,在忻州西北五十里,明洪武年间置巡检司。
沙沟寨 在忻州西北七十里,明洪武年间置巡检司。
牛尾庄寨 在忻州西南九十里白马山西南,路通静乐县界,明洪武七年置巡检司。
雁门关 在府城北代州四十里,春秋时属赵,秦为雁门郡。明洪武二年置守禦所于雁门,当朔州、马邑、大同之冲通,忻州、崞峙诸郡县之路。东有水峪、狐峪、马兰、茹越等十隘口,西有太和、水芹、吊桥、庙岭等八隘口,各设戍兵。
平刑岭关 一名瓶形,雁门东二百三十五里,路通灵丘县,西北连浑源州太寨口,南接真定府阜平县界,设官军守戍。
大峪口 在五台县东北五十里福胜都,路通直隶、真定府阜平县,西通崞县,明永乐八年置巡检司。
高洪口 在五台县东南七十里,南连石佛口,北接大峪口,路通阜平县关口山,明洪武九年置巡检司。
饭仙口 在五台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明永乐九年置巡检司。其西二十里有狐野口,又西北二十里有赵胜口。
郎岭关 在繁峙县东一百里,旧名狼岭,路通应州界,振武卫守备。
石佛峪 有二:一在崞县西三十里,北接朔州界,元末用石垒寨,明因之,南通庙岭,其西北有
郎岭关,洪武七年千户王原筑;一在五台县东南五十里百兰都。
天涧堡隘 在岢岚州北五里两山之间,北通大同,南通本州。
三井镇 在岢岚州东北四十里三井村,明初置巡检司今革。
二郎关 在岢岚州北二十五里,元大德十一年置巡检司,明因之,洪武十八年重建。
于坑堡隘 洪谷堡隘 俱在州西北八十里,其路俱通保德州。
天村寨 在岚县北二十五里,明洪武九年调镇西卫官兵守,今裁。
乏马岭寨 在岚县北六十里,明洪武九年调镇西卫官兵守,今裁。
界河口 在兴县东六十里,路通岢岚州,明洪武三年置巡检司。
孟家峪 在兴县西南五十里黄河崖,路通陕西神木县,明洪武三年置巡检司。
穆家峪 与孟家峪近,旧置巡检司,寻革。合河关 在兴县北,唐时置。
蔚汾关 在兴县东,唐时置。
得马水关 在保德州东北一百里,明洪武九年置巡检司。
宁武关 在府城西北五百三十里古楼烦地,明正统初年因旧名正立关,以宁化所隶焉。后二十三年又以墙垣高厚弗称雁门,复增筑之三关中路之备,于是称壮。
偏关 在府西北五百里古武州地,东连丫角山,西逼黄河,与套一水之隔,东仰西伏,故名偏头。宋南渡后属金,元为关,明因之,以时增修,比雁门、宁武二关尤为险固。
成晋驿莎沟桥 在阳曲县城北七十里。东黄水村义济桥 在阳曲县城东北八十里东黄水镇。
迎泽桥 在阳曲县城南迎泽门外,明建,皇清顺治九年重修。
南屯桥 在阳曲县城西南一十五里汾河上。太平桥 在阳曲县迎泽门内。
承恩桥 在阳曲县承恩门外。
宜春桥 在阳曲县宜春门外,皇清顺治间修,康熙二十年修。
迎晖桥 在阳曲县迎晖门外。
振武桥 在阳曲县振武门外。
阜成桥 在阳曲县阜成门外。
镇远桥 在阳曲县镇远门外。
拱极桥 在阳曲县拱极门外,皇清顺治九年重修。
窊流村石桥 在阳曲县汾河东十里。
蒲淤河石桥 在阳曲县城西北三十五里兰冈村。
南寨村石桥 在阳曲县城西北二十里。三交村石桥 在阳曲县城北十里。
南社村石桥 在阳曲县城西北十里。
赤桥 在太原县西南七里晋水北渠上,智伯引水灌城,初名豫让桥,至宋太祖凿卧虎山,血流成河,故更今名。
北神桥 在太原县西南十里晋祠镇北街晋水北渠上。
南神桥 在太原县西南十里晋祠镇南街晋水南渠上。
万春桥 在榆次县南二里,下垒石为洞,中平如砥。
张庆桥 在榆次县西南二十里,巨石为梁,下为水,门四,虽洪流巨浸,不能冲毁。
流村石桥 在榆次县北二十里,省会通衢,工作坚致。
通济桥 在太谷县东门外,为水没。
永济桥 在太谷县南门外,明成化间始建,正德十三年重修,初增瓮城而废其桥,城完移于故址,东南视昔隘矣。
济民桥 在太谷县西门外,明嘉靖十九年建。利涉桥 在太谷县北门外。
上段桥 在祁县西二十里。
东六支桥 在祁县东北十五里。
贾令桥 在祁县北十五里。
涧村桥 在祁县东南二十里。
团柏桥 在祁县东二里。
韩令桥 在祁县城南门外。
北关阁外木桥 在徐沟县北门外,象谷水经流其下。
南门外石桥 在徐沟县城濠上,皇清康熙三十九年建。米阳桥 孔村桥 青堆桥 阎杜桥 俱在清源县汾河上,秋冬架木为之,至夏撤去,渡以舟楫。
洞涡河木桥 在徐沟县正北官路。
通济桥 在交城县东门外。
东郭桥 在交城县东关外。
广仁桥 在交城县北关外。
迁安桥 在交城县西北。
石桥 在交城县小东关外。
西门桥 在交城县西门外。
南河桥 在交城县南八里许,俗名秃尾河,夏秋河水泛涨,因建桥于此。
沙河石桥 在交城县东门外,明嘉靖间建,近圮。
新桥 在交城县东关外大路上,皇清康熙四十六年建。
交河桥 在交城县,古交村汾孔交流之所也,皇清康熙四十七年建。
永济桥 通济桥 润济桥 俱在文水县东文谷水上。
通济隍桥 在文水县拱辰门外。
乐成桥 在文水县环轴门外。
朝阳桥 在文水县朝阳门外。
连城桥 在文水县迎薰门外,皇清康熙十一年新以石构。
环岫桥 在文水县西城门外。
商峡桥 在文水县马西都。
徐村桥 在文水县北文峪河。
大象桥 在文水县大象都。
南仁桥 在文水县南仁都。
普济桥 在文水县韩武西都。
迎仙桥 在寿阳县童子河,明嘉靖间重修,为河水所坏。
太安桥 在寿阳县东三十里东宁都张净镇西。
安定桥 在寿阳县西五十里太安桥镇。张净桥 在寿阳县东二十里张净镇。
西岭桥 在盂县西一百二十里,公输子建。天灵桥 在盂县河村西三里。
东门桥 在盂县拱辰门外。
南门桥 在盂县南薰门外。
西门桥 在盂县镇远门外。
东济桥 在静乐县南七十里。
普济桥 在静乐县西汾水上。
通济桥 在静乐县楼烦河上,明万历十七年建,近废。
普惠桥 在静乐县西关河上,明万历三十三年建。
迎恩桥 南薰桥 镇宜桥
倒回谷口桥 在河曲县西南三十里倒回谷,沟上金贞元三年建。
庙沟石桥 在河曲县东一里。
星坐土桥 在河曲县东北星坐村六十里,通偏关路。
东门沟迎阳桥 在河曲县东一里。
涧虹桥 在河曲县南门外百步,桥跨大涧河上。夏秋水发其势,腾涌珊珊有声,周围绕山,城楼古庙映带左右,殆一异境,河久榛芜,皇清顺治五年,刱开南门,胜概始出。
大塌平桥 平道桥
大石桥 在平定州下城东西门外各一,金崇庆元年僧人圆正建。
济川桥 在平定州下城十字街南嘉水上,前架木为梁,以圮坏。明弘治间知县吴贤改甃石梁,至今便之。
利涉桥 在平定州下城街南嘉水上。
仙境桥 在平定州西八里嘉山河水上。长乐桥 在平定州显应王庙西。
柏井桥 在平定州柏井镇,一在平定州八叠板,一在平定州石泉会。
马岭桥 在乐平县,明天顺间修。
丁峪口桥 在乐平县,明隆庆中修。
土巷沟 在乐平县,有二,俱明万历间修。五家庄桥 司家沟桥 七节村桥 俱在乐平县。
巨济桥 在忻州东门外。
西张桥 在忻州南门外。
滹沱河桥 在定襄县高村,冬架木春撤。牧马河桥 在定襄县,张村、镡村、赵村、待砀村、西郦村、蒋村各架木桥,冬架春撤。
傅家坪土桥 石桥 俱在代州雁门关南。铁柱桥 在代州东门外,兵备张惟诚易以铁柱,故名。
峪口桥 在代州东南一十五里。
吊桥 在五台县西门外。
通济桥 在五台县孤屿沟。
白梁桥 在五台县滹沱河上。
西巡桥 在五台县台山塔院寺前,旧名巡检司桥。
迎恩桥 在崞县南关外,金太和三年建,又名南石桥,明成化间修。
永安桥 在崞县南关外。
普济桥 在崞县南二里。
来宣桥 在崞县北门外,旧名北石桥,金太和三年修,明洪武间重修,改今名。
宁静桥 在崞县城西一百里。
岚漪桥 在岢岚州西城西。
利涉桥 在兴县东作门外,通惠泉,经流于桥下。明嘉靖三十七年重修,易以石砌。
通惠桥 在兴县街市中通惠水上。
石桥 在保德州鹰窠岭下,宋嘉祐六年商人王继宗建,久废。
天桥 在保德州东北二十里,下临深涧,上接石峡,桥跨两山之崖,犹汉在箕斗之间,故名天桥跨汉,金贞元三年建。
化龙桥 在保德州城内儒学门东,阻城中水使北流,明万历四十二年改修。
保德桥 在保德州南门外,明弘治十四年修,久废。皇清康熙二十九年,州人募筑土桥,始成周行。
惠民井桥 在保德州城西井沟,明正德八年建,屡修屡圮,桥圮井亦坏,州人苦之。皇清康熙十六年、三十三年重修。
石梯桥 在保德州,后为水冲,移入后沟,复建,未完,又为水冲。
馀铁桥 在保德州馀铁村,久废。
桥头桥 在保德州桥头村,系入省大路,每暴雨,水阻行人壅集守候至有迟三五日者。明万历间建桥,二十六年大水冲没,四十年复建。四十三年水复冲没,改修峡口之中,今亦废。广济桥 在偏关西迤东五里。
通济桥 在偏关东。
巩西桥 在偏关西。
汾河渡 一在阳曲县振武门外,一在阜成门外,一在城西角十里,通太原等县,夏置船济之,冬春置土桥。
水西关义渡 南屯渡 各船一只,俱阳曲县。九梁津 在河曲县北一百里,宋庆历年间置榷场,路通契丹、辽、夏,近废。
杨免渡 在河曲县西北二十里,冬月黄河不冻,冻则来岁太稔。
芽子波渡 在河曲县西五里,通陜西清水、黄甫川等处。
唐家会渡 在河曲县西北六十里,专以济渡官军,其路北通宣府、大同,西通陕西、榆林、宁夏。阴湾渡 在河曲县西北四十里。
桑园渡 在保德州西南五十里。又故城渡黄金山渡 冯家川渡 俱州民私船。
水寨渡 在州东北十五里。柴家窊渡 韩家川渡 白草嘴渡 墨石窑栈渡 俱太谷县私船。
东沟渡 在保德州城下。
花园子渡 在保德州西二十五里。
故城渡 在保德州西二十里。
柴家窊渡 在保德州西三十里。
韩家川渡 在保德州西五十里。
神山渡 在保德州西六十里。
冯家川渡 在保德州西南九十里。
水寨渡 在保德州东北十五里。以上九渡止东沟,系官渡,馀俱无船。陕西府谷民间有以小船私渡者,本营各设兵防守。

太原府封建考

        《府志》
韩 国在河东郡,周同姓诸侯。左传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邘、晋、应、韩,武之穆也。今太原平阳即其地。
叔虞 周成王之弟,王即位之五年,削桐叶为圭,戏以封虞。史佚以为王者无戏言,遂封叔虞于尧之故墟,曰唐侯,因晋水改国曰晋。十四传至湣侯为曲沃,武公所并。
后晋曲沃武公 春秋鲁隐公七年,曲沃武伯卒,子称代立,是为曲沃。武公谓之后,晋请命于周列,为诸侯献公嗣位,杀世子申生而立庶,文公出亡,归而定国,主盟诸夏,功与齐桓比赫。襄公未替前烈。灵公立,遇弑于桃园。成公有伐秦攘楚之绩。景公得继盟昌业之称。厉公无道,国乱而不免于难。悼公贤明,能复霸业。历平昭至顷公,六卿强而公室弱矣。又历定公至出公,始与韩赵魏分,范中行氏公怒,四卿反攻之,出奔而死。哀公时,韩赵魏号为三晋。烈公立,三卿以周威烈王命为侯,又立孝公,至静公废为庶人,而晋祀绝矣。
韩 韩之先周之同姓也,传至韩,厥实佐景公至虔,乃始与魏赵共分晋地,受命为侯。历烈文哀懿至宣惠僭王大败于秦,质子以和。襄王与齐魏朝于秦,秦与之河外。釐王合周攻魏,伯惠王嗣位,遂失上党,至安王而为秦所灭。
魏 魏之先毕公高,周同姓也。毕万事晋献公,封于魏,数世生绛,事悼公,至桓子始分晋地。孙斯为文侯,敬贤礼士,纳谏恤民,称为七国之贤主。武侯嗣稍侵与国,惠王结怨,韩赵秦取其西河,后迁都大梁至安釐而灭于秦。
赵 其先即造父,封于赵城。赵夙为晋献公将,生衰事文公,至烈侯,赵籍始分晋地,自居其国。武灵传惠文用赵奢而破秦师,孝成受韩之上党而用赵括,大败于长平,至幽缪而灭于秦汉。
代王 高祖即位七年,大封同姓以云中、雁门、代郡五十三县,立兄宜信侯喜为代王。是年匈奴寇,代喜弃国归,立子如意继之。十年春,赵王敖废,徙如意为赵王,立仲为代王。
代孝王 名武,景帝同母弟,孝文二年立为代王。
太原孝王 名参,文帝诸姬子,二年封为太原王,四年徙为代王并得太原,都晋阳如故。韩王信 高祖以太原郡三十一县为韩国,徙韩王信王之以备边都晋阳,信以国近边、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许之。
祁侯缯贺 以执质,汉王三年初起,从晋阳以连敖击项籍,汉王败走,贺方将兵击楚追骑,故不得进,汉王顾谓贺曰:子留彭城郡执圭东击羽,急绝其近壁。
平定侯齐受 以卒从击项籍,用齐丞相侯。乐平侯卫毋择 以队卒从起沛,击陈馀有功封。
太原王 光武即位,封其兄演之子章为太原王。
乐平侯梁棠 和帝母贵人父竦之子和,贵亲政后封
魏。
晋阳侯张辽 曹操时为将,破袁绍,败孙权,丕立以功封
晋。
太原成王 名辅,安平王孚之子,武帝受禅先封渤海王,后徙为太原王。
太原烈王 名瑰,安平王孚之子,武帝受禅封。乐平王 名延祚,文帝子,以笃疾不任职,太康初封。
代王 名演,武帝子,太康十年封。
祁侯李熹 武帝受禅以佐命功封
元魏。
乐平王 名丕明,元帝子,太常七年封。
晋王 名伏罗,太武帝子,真君二年封。
乐平王参朱隆 普定元年封。
阳曲县公斛斯椿 以从参朱荣征伐有功封。石艾县公贾显度 以从参朱荣破葛雍有功封,即今盂县平定地。
寿阳县公贺拔允 世为镇将,封侯允袭爵,积功进封。

北齐

太原王 名绍德,文宣帝第三子,天保初任。乐平王 名仁邕,武成子。
太原县伯王则 以功封。
太原王娄昭 武明皇后母弟,追封。
寿阳伯郭秀 神武时以恩幸封。

后周

代王 名达,文帝子,建德三年封。
冀王 名通,文帝子,建德三年封。
晋阳公李 赵国公李弼弟,以战功封。太原郡公王思政 以战功积封。
雁门郡公弘 以战功封。

晋王 名昭,炀帝长子,仁寿初封,后立为皇太子。
代王 名侑,昭长子,唐高祖入关立为帝,后禅于唐,谥恭。

太原王 名承宗,建成长子,早卒。
忻王 名造,代宗子,大历十年封。
代王 名諲,德宗子,建中二年追封。
冀王 名絿,顺宗子,贞元四年封。

五代

晋王 名克用,唐昭宗乾熙二年封,子庄宗即位,追封太祖。

代国公 名元亿,太宗子,至道三年追封。冀王 名侧,神宗子,初封景国公,追封王。祁国公王传 祁县人,宋初进位司空太子太师,太祖甚加倚重,封齐国公。
祁国公杜衍 山阴人,进士,初知乾州,有惠政。后以治刑狱受知章献太后,仁宗朝,特召为御史中丞,累迁,至枢密使拜同平章衍好荐引贤士而止。抑侥倖与王曾同为名相,以太子少师致仕封祁国公。

晋王 讳棡,太祖高皇帝第三子,洪武三年四月初七日封晋王开府太原府,洪武三十一年三月十二日薨,谥曰恭;子济熹嗣封,薨,谥曰定;子美圭嗣封,薨,谥曰宪;子种铉嗣封,薨,谥曰庄;子奇源嗣封,薨,谥曰靖;子表荣嗣封,薨,谥曰怀;子知烊嗣封,薨,谥曰端。无嗣,以伦序奏取化端和王庶长子新腆袭封为晋王,薨,谥曰简。无嗣,以伦序奏取化镇国将军新墧长子、辅国将军慎镜继未袭,薨,谥曰敬。取弟辅国将军慎鋷封晋王,二年薨,谥曰惠,子敏淳幼举宁河王知灵,摄国五年,又辅理三年,王壮始袭,封当国。宁化王 讳济焕,恭王第五子,府在晋府西。宣德八年分封,谥简,传僖顺;子钟鈵嗣封,未谥;子奇隐未袭,追封悼康;子表樔嗣封,薨,谥康和;子知爧嗣封,薨,谥恭端;子新垄嗣封,薨,谥庄定;子慎鉴嗣封。
广昌王 讳济熇,恭王第七子,府在晋府西。洪武三十五年分封,谥悼平,传安、僖二世绝。方山王 讳美垣,定王第五子,府在广昌王府西。正统二年分封,谥庄宪,传昭、僖二世绝。临泉王 讳美塎,定王第六子,府在晋府西。正统二年分封,谥庄简,历悼昭、荣穆、庄、靖凡四世绝。
云丘王 讳美堣,定王第七子,府在晋府西。正统二年分封,谥简靖,历端、惠、恭、僖凡三世绝。宁河王 讳美堛,定王第八子,府在晋府北。正统二年分封,谥康僖,历安宪、温简、荣庄;子知灵嗣封,值晋王敏淳幼摄国,薨,谥恭懿;子新睚嗣封,薨,谥定惠,凡六世绝。
徐沟王 讳钟铎,宪王第二子,府在省城。正统间分封,谥悼,僖绝。
河东王 讳钟鏸,宪王第三子,府在晋府东南。正统十三年分封,谥昭靖,历荣安恭宪荣懿端穆,子慎键嗣封,薨,谥曰安裕;子敏淴嗣封。太谷王 讳钟鋐,宪王第四子,府在省城,未嗣,绝。
义宁王 讳奇涣,庄王第二子,府在晋府东。天顺二年分封,谥荣康,历僖、裕、端、靖、敏等数王。河中王 讳奇溶,庄王第三子,府在晋府东。成化元年分封,谥悼怀,传康简,子知炬嗣封,薨,谥曰。恭靖后慎镔嗣封。
襄阴王 讳奇瀴,庄王第四子,府在晋府东。成化五年分封,谥安惠,传宣、懿二世绝。
新化王 讳表槏,靖王第二子,府在晋府西。正德五年分封,谥恭裕,传端和长子新腆奉命嗣晋府,进封晋王。其次子新墧止封镇国将军,赠父晋康王长子慎镜嗣晋,王未封,薨,次子慎鋷嗣晋。
安溪王 讳表椈,靖王第三子,府在省城。正德三年分封,谥怀,僖绝。
靖安王 讳表柣,靖王第四子,府在省城。正德五年分封,谥康僖,子知嗣封,薨,谥恭懿;子新𡑡嗣封。旌德王 讳表栺,靖王第五子,府在晋府东。正德五年分封,谥怀安,二世绝。
荥泽王 讳表檈,靖王第六子,府在晋府东北。嘉靖二年分封,谥安懿,传端、简凡二世绝。
镇国将军 讳知烁,怀王第一子,未袭爵,故无嗣。
定安王 讳成鏻,代隐王第二子,府在忻州城内。成化二年分封,谥悼隐,子嗣封,革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