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二百九十五卷目录

 太原府部汇考三
  太原府山川考三〈水利附〉

职方典第二百九十五卷

太原府部汇考三

太原府山川考三

《府志》未载山川。《阳曲县志》潜丘 《尔雅》曰:晋有潜丘。郭璞注云:在太原晋阳。今无考。
试斧石 在天门关凌井沟内,有巨石,一块其中,一大缝如斧劈状。
真金佛洞 在天门沟内峭壁上,高数仞,俗传曾有真金佛一尊,后被人以塑像易之。
尚家海子 在县西南。
长海子 在贡院右。
圆海子 在贡院后,又名文瀛湖,士子多游览其上。
九间桥河 在府营街,南有尼庵,后为桥九楹,桥下水名小儿河。
西湖景 在南关内西隅,周围俱水,中建关圣庙。东北有观音堂,东南悉芦荻,养鱼莳荷,园亭相望。又名水晶宫。通西城门,因名其门为西湖景门。
八角井 在参将府街北,味甘美,呼琉璃井。丹井 在废晋府东城门内,上有楼,味极清冽。府有药名金枣丹,治疾甚验,惟用此水。
龙王庙井 在文庙西北隅大新街龙王庙前。架木为盖,有数孔,味甚甘美,为晋省第一泉。古漆井 在小弥陀寺西,相传未有寺先有井,内无砖痕,故名。
《太原县志》
胡谷 在县西北四十里。
汾水 源出静乐县,流入清源县界,夏多泛涨。
《榆次县志》
洞涡水 在县南三里。见乐平。
《太谷县志》
马岭 在县东南七十里,路通顺德府。
《祁县志》
海眼 在县三十里马射村湾,有泉出其下,上建水母庙、长啸楼,中凿方池,建亭跨两池上,水至冬不涸,土人呼为海眼。
《徐沟县志》
金水河 在县集义村,漫流。
《清源县志》
汾河 在县东五里,《水经》云:南经梗阳,故城。涂水 在县东南三十里。见榆次。
东湖 在县城中,东南北三面临城,广居邑城之半。
芹馥泉 在儒学前,经县治前东注东湖。
《交城县志》
采屏山 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悬崖如削,五色缤纷,土人不知其名,后得采屏二字于涧中断碑,因名。
汾河 在县东南一十五里。
浑谷水 在县西北,源出孝文山后。
却月湖 在县城中东南隅,周围二里许。皇清康熙七年,知县赵吉士乃沿湖筑堤,植桃柳数百,中置画航备游观,有西湖风景。
瓷窑河 在县东北五里许,每年官率夫役运石筑堰以障塔莎水,防冲城患。
瓦窑河 在县西北五里,明永乐间,步浑水与塔莎水泛涨河决,冲坏城垣。皇清康熙二年,瓷瓦二水交流,北门圮裂,七年,赵吉士垒石筑堤障水南流。二十五年,堤坏水涨,城垣复圮,知县俞卿修筑,水复南流。久之,堤坏无存,嗣是屡修屡坏居民田舍无数。四十五年,知县洪璟同典史曹文权相度地形,兴工重筑。越三月告成,计长八十馀丈,高二丈馀,中实灰石,建河神庙于上。
浆水泉 在万卦山之南石崖下。
龙池泉 在万卦山西方丈右石坎下。
灵泉 在万卦之巅石佛堂西岩下,冬夏不涸。龙潭 在石壁山西北岩下,古有龙潭禅师演法于此地,因名。
《文水县志》
柏茆山 在县北十三里,山隈有三皇、后土并、十代名医子孙、圣母等庙,正月十六日士女竞往祈祷。明万历间,知县文养浩增建孙真人庙。其山葱郁巃嵷,古柏森列。陶山 在县西二十里,或云唐帝憩息于此。石峡山 在县西二十五里,上有石峡洞,旧藏陶渊明白莲社文金刚科仪等书,今不存。西十馀里有黄龙洞,旱祷即应。
白石河 在县东北三十里,西南入于汾。回马河 在县东五十里,南入于汾。
文水 源出永宁州方山界,历方城县、榆次县南入于汾。
《寿阳县志》
金刚泉 在本县方山云松岩下,味甘而冽,为山中诸泉第一。
冷泉 在县南五十里,西南流入洞涡水。
《盂县志》
白马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图经》:白马之山、牧马之水出焉。
方山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周折成方,故名。千佛山 在县西五十里,下有玉泉庙,有泉如玉,故名。
长崖钩山 在骆驼山西五里。
红沙崦 在碓臼山西三里。
独子峪
滴冷岭 俱与天拣砦近。
太湖石 在牧民街。
腥河 在南管峪,东流入县。相传仇犹妃死节,至今水犹有腥气。
《乐平县志》
蒙山 在县东二十里,山势耸秀,土人九日登高于上。上有龙神祠,按《通鉴》:代公、猗卢子、陆修与刘曜战于汾东,曜兵败坠马,夜踰蒙山而东。即此。
奇峰山 在皋落村东二里,不与群山连,平拖若亩,宛然场圃中所扬粟谷堆形,传为万粮堆。卧佛岩 在县东一百里,孔子岩之东岩下,凿石为像。
洞涡水 在县西四十里。
《忻州志》
屠岸贾洞 在刘家沟,相传通定襄古城。莫良川 在州西五里,相传唐太宗与秦琼战尉迟恭于此,驰逐跳涧者三,又名三跳涧。
《定襄县志》
凤凰山 在县治西北三十里。
龙头山 在县西北三十五里。
虎头山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红沙山 在县东南十五里,山沙尽红。
武峪山 在县东南十五里,有藏狐台。
熊儿水山 在县东南三十里,山从未有水,一日熊入山中,人往视之,水涌出,遂名。
暖窑山 在县东南四十里,以气名,士多结屋读书于此。
武子谷山 在县东二十里,峰峦高峻,散客多游赏。
十八盘山 在县东三十里,盘旋而上十八转。五公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五仙炼丹于此,故名。
窑头山 在县治东南二十五里,穿窑取炭,故名。上有羊肠石。
团城山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赵盾避难遇晚,令军士包土筑城止宿,犹存遗迹。
八峰尖山 在县东南三十里,一山八峰。琵琶山 在县东南十五里。
段木山
青石山 俱在县东北四十里。
紫石山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铁石山 在县北三十里,其石重黑能吸铁。
大小龙山
卧虎山
赵老怀山 俱在县北三十里。
开门峪 在县东南十五里,一山中分,相对如门。或曰赵氏避下宫之难所开,考韩非子曰智伯将伐仇犹,而道难不通,乃铸大钟,遗仇犹之君除道。将纳之,赤章曼枝谏,不听,遂内之,赤章曼枝因断毂而驱。至于齐七月而仇犹亡。按仇犹,即今盂县故城。
龙血石 在开门峪内,赵氏避难出此,见前途有龙,持弓射之,血染于石,至今犹红类血。石佛洞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山开一石洞、石
佛、一堂,相传天造不由人工。
滹沱河水 发源繁峙县东秦戏山。
云中水 由安义蓝台经西营羊房村东北入滹沱河,俗呼天草河。
牧马河水 发源忻州西南白马山,合诸水出州,南环本县如带,东北入滹沱河。
暖泉 在本县龙头山麓,夏凉冬暖。
《代州志》
代谷 梅福曰代谷者,恒山在其南,北塞在其北,上谷在东,代郡在西。是其地也。
滹沱河 在州南二里。
《五台县志》
东明山 在县东四十里,山腰一孔,与县西月桂山相望。
段亩山 在县南四十里,出紫绿文,石堪为砚,一曰文山。
独龙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山腰有泉细流,其水清冷甘洁,山崦茅舍数家,为龙池庄。
二仙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小窦村之南山也。峰峦殊秀,长松数株,岩间二石,远望如人,一坐一立如人焉。山左半里一岩壁立,石色苍紫,为红崖,迤东为太师,瑙下则龙湾。
莲花山 古竹林寺之后山。
象山 在县北五十里,下有梵刹,名兰若。围瑙山 在城西南二里天将雨上,有云生焉。滹沱河 由河边村入台境与县三河合。射虎川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
神武泉 在射虎川。
龙泉 在县北五里。
孤屿沟 两山对峙,宽仅数武涧,深五六丈。凿山开道,以通往来。
石莲池 池石皆莲花形。
繁峙县〈阙〉
崞县〈阙〉
《岢岚州志》
天马山 在城一里许。
十里崖 在州东十里,形如飞檐,高二丈,往来者于此避雨。
汾水 《旧志》:汾水出岢岚山。今芦茅山下有汾水,其源也。
水池 旧一于南门内,甃一池,引河水注其中;一于城西内,开大池导河水潴之。明嘉靖四十年修故道引水入城,开渠三,凿池十,水势汪洋,民便之。皇清康熙七年,复浚渠导水入城,然故池多湮塞矣。
《兴县志》
蔚汾水 在县东一百里,黄芊山发源,经流县南,西入于黄河。
黄河 在县西五十里。
《保德州志》
野人山 在州西南九十里,俗传野人在此居,有骸骨长大,故名。
石门山 在州东六十里大塔铺。
逍遥山 在州东北二十里,一名腰庄,出铁器。潘家山 在州东南一百里。
桑林山 在州东南一百里。
银炉山 在州南十里井儿窊村。
寨山 在州南三十里。
羊头山 在州南四十里。
黄金山 在州西南六十里。
神山 在州西南八十里。
马头山 在州东二十里。
窝弓山 在州东六十里。
鹰窝山 在州东六十里。
狮子山 在州东南二十里。
孤山 在州东南三十里。
刘家山 在州东南五十里。
黄龙山
倒座山 俱在州东南六十里。
袁家山 在州东南七十里。
土门山 在州东南八十里。
贺家山 在州东南九十里。
柏山 在州东南一百里。
郝家岭 在州东南三十里。
杨家岭 在州南九十里。
王家岭 在州南一百里。
峰子岭 在州南五里,即小烟墩。
党家岭
韩家岭 俱在州西南九十里。
木瓜崖 在州西,包城后不生。
花花崖 在州西南八十里。
天桥峡 在州东北三十五里,冬月积冰成桥,民呼为天桥。
鸭头川 在州南九十里,水由东南入黄河。朱家川 在州东六十里,由花园村入黄河。石堂水 在州南四十里,由韩家川入河。腰庄水 在州东二十五里,由郭家滩入河。张家滩水 在州东十里,今河没无存。
马家滩 在州西二里。
王家滩 在州西三里。
杨家滩 在州东北二十里石梯山下,亦名石梯滩。明万历二十六年,大水冲没成河。
康家滩 在州东五里。
郭家滩 在州东十里。
东沟水 在州东城下,由岔道村背后流入河。土门沟水 在州南六十里,由林遮谷入河。芦子沟水 在州东三十里,由张家滩入河。寺河塔沟 在州南九十里。
西庄沟
狄家沟 俱在州北三十里。
峡查沟 在州东南三十里。
济道沟 在州东南二十里。
孙家沟 在州城内金山下。
草场沟 在州城内铁山下东角。
苦水沟 在州城西北角。
深沟 在州南三十里,兴县往来,通路最崎岖。扒楼沟 在州南八十里,石燕出此。
热窑河沟 在州东十五里,出炭。
煤灰沟 在州西王家滩。
鸦前塔沟 在州南五十里。
赤泥沟 在州东南五十里。
石坂沟 在州东五里。杨家泉 在州东坡下,从平地喷涌出,煮豆粥不用盐。
双井 在州东六十里。
宁武关
黄花岭 在城北十五里,北系神池汛,南系宁武汛。
水利附本府〈阳曲县附郭〉
汾水十四渠 俱在府城北,引汾河水灌东兰村、西村、泽村、上辇村、土棠村、刘村、呼延村、杨家村、柴村、芮村、铄落彭村、南寇庄等村,以灌田园。
太原县
汾水十一渠 俱引汾水分灌北庄等五十馀村。
小河三渠 郜村、辛村、张花营。
晋水四渠 在县西晋祠,分四大渠溉田。洞涡河四渠 自永康镇等村引河水灌刘家堡等十五村。
榆次县
万春渠 在县西南三里,元至正二十二年,从白家厓引洞涡水西流灌田。王村渠 在县南八里,元至正二年开引涂水灌本村及张超村地三十馀顷。
杨村渠 在县南十里,明万历元年开引涂水灌本村及南谷村、宁家营地五十馀顷。
张庆渠 在县西南二十里,元至正二年开引涂水灌本村及张义村地五十馀顷。
偃武渠 在县西南十五里,元中统元年开引涂水灌田二十馀顷。
怀仁渠 在县西南十五里,元中统元年开引涂水灌本村及长寿地十顷。
永康渠 在县西南三十里,元中统四年开引涂水灌田二十馀顷。
王郝渠 在县西南二十里,金皇统元年开引涂水灌田二十顷。
陈胡渠 在县西南三十里,元中统四年开引涂水灌本村、述巴村地七十顷。
中郝渠 在县东南七里,明万历四十年开引涂水灌田二顷。
使赵渠 在县西北八里,元至正二年开引涧河水自聂村西流与聂村分为二渠溉田数顷。聂店渠 在县北十五里,明宣德七年开引涧河水灌田二顷。
聂村渠 引赵渠口涧河水溉田三十馀顷。杨盘渠 在县西二十里,明洪武二年开引涧河水灌田二顷。
鸣李渠 在县西北二十里,明洪武三年开引涧河水灌田六顷。
西荣渠 在县西二十里,明万历二十五年开引灌本村及温庄地一十五顷。
永春渠 在县东三十里长宁村,元至正二年开引大涂水灌田十六顷。
南要渠 在县南八里,明万历十年开牛坑水灌北要及郭村地五顷。
长寿桥 在县西南十五里东长寿村,万历十四年,知县李光祖开溉田十馀顷。
要村渠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明嘉靖四十年开引金河水灌本村及王都褚村地十馀顷。德音渠 在县西南三十里,明万历二十六年开引金河水灌地一十五顷。
沙渠 在城西北二十里,明嘉靖二十五年开引灌地三顷。
西河堡渠 在县西南三十馀里,明嘉靖四十年开引灌本堡地三十馀顷。
胡乔渠 在县西南三十里,明万历二十年开引小涂水灌本村及陈胡地十馀顷。
小东关渠 在县南一里许,明万历二十七年开引灌田一十五顷。
洪水上渠 在县北十里,明万历二十八年开引涧河水灌聂村田村赵村地三十顷。
洪水下渠 在县北十二里,明万历二十八年开引灌地四十顷。
双村渠 在县南十八里筑堰,高三丈五尺,阔十丈。万历三十一年开。
南要新渠 在县南十里,通东郝渠,引小河水灌本都郭村地五十顷,远近十里。
土戈渠 在县东十八里,明万历三十二年开,引灌地四十馀顷。
沙河渠 在县北三十里,引山水灌地五十亩。砖井渠 在县西北三十里,万历三十三年开。小峪口渠 在县北三十五里,明万历三十二年开。
使张渠 在县西北十里,引涧河水灌地五顷,明万历三十二年开。
沙沟村渠 在县北三十五里,引沙河内水灌地八顷,万历三十二年开。
秋村渠 在县西北二十里,万历三十二年开。王都渠 在县西南三十里,引小河水灌地一百馀顷,远近二十馀里。明万历三十二年开。西河堡新渠 在县西南三十馀里,明万历三十五年开,引小河水灌地三十馀顷。
撜槽渠 在王村明天启年开。
择水堤 有三:一在怀仁村,万历九年建;一在西长寿村东,万历二十五年建;一在王郝村东,万历十五年建。以上皆涂水涨发漂溺田舍,故纠众积工以防水患。
太谷县
酎泉渠 二道,浇灌侯城地一十馀顷,东南三坊、白斗等地一顷,此活水也。
祁县
子洪渠 有上中下三渠。
鲁村渠 自子洪引灌本村田。
龙济渠 自涧壑村北引灌大韩、小韩诸村田。官渠 自河湾村北引灌诸村田。
斜渠 亦自河湾引灌西六支等村田。
沙渠 自西六支引灌刘家堡、高村田。
小沙渠 自刘家堡北引灌四村田。
大东渠 自东六支引灌五村田。
胡帐渠 自东六支引灌三村田。
范公渠 自东六支引灌三村田。
北左渠 自东六支引灌左东、左西等三村田。贾令渠 自沙堡村引灌本镇诸村田。
南梁渠 有上下渠引灌二村田。
徐沟县
嘉平渠 引小河水由榆次县胡乔村至本县上下灌田。
秃尾渠
常平渠
沙河渠 以上三渠俱引洞涡水灌本县民田。峪渠 有二:一自李青村接引城南,一自李青村史家社接引城东七里灌田。
清源县
永济渠 在县东十二里。
交城县
甘泉渠
石堠渠 二渠俱分派于文谷河内,《旧志》所谓澄潭决水利民者即此。
新渠 明万历二十二年,知县周璧开引水灌田二十馀顷。
文水县
常稔渠 在县徐北都。
广济渠 有三。
甘泉渠 在县开东、开西二都。
洪桥渠 在县徐南、南仁二都。
清水渠 在县升泉、北榆、宜韩三都。
崇通渠 在县崇武都。
清龙渠 在县文武都。以上各渠俱文谷河水。永济渠 在县南贤、东南贤西二三都。
永会渠 在县清安都。
原开渠 在县原东都。
乌麻渠 在县原西都。以上各渠俱引汾河水。永赖渠 在县西北二十里,今废。
忻州
南关渠   王家庄渠  曲家庄二渠杨泗渠   故郡二渠  樊家野场渠真礼渠   习村二渠  石家庄二渠郝村渠   义井二渠  东楼村二渠韩严渠   杨家庄渠  西楼村二渠双堡渠   令归二渠  卢家野场渠安义渠   北湖四渠  南湖二渠南萧村渠  北萧村渠
以上诸渠俱在州东南,引牧马河水。
郭村渠   顿村二渠  部落二渠泡池渠   西播明渠  北太平渠河管渠   北新庄渠  吴家庄渠大仪渠   曹张渠   白村渠
吕令渠   解原渠   奇庄渠
杨村渠   大郡渠   高池渠
淤泥渠   平张渠   治村渠
解村渠   尹村渠   北赵渠
逯庄渠   六石渠   檀村渠
以上诸渠俱在州西北,引云中、滹沱河水。东十里堠渠 牧马、云中水俱可引。
定襄县
滹水渠 在汤头村,东绕横山村,经建安合河。久废。皇清康熙二十一年复开,起自忻口虾蟆石十五里,
入县境。
通利渠 在县北,过砂村至芳兰村,宋时开,深、阔各一丈,年久湮塞。元至元五年复开,今废。北受罗渠 在忻州白村,经上下汤头、北受罗、于家庄至回凤西沙坡。
马房营渠 在下汤头,入马房营。
南受罗渠 在下汤头,入南受罗村。
北庄渠 在马房营,入北庄。
南庄渠 在马房营,南经南受罗、北庄、南左各村抵东西作两村。
黄嘴村渠 在代郡,经南庄黄嘴抵高村。林木村渠 在高村西南。
丘村渠 在高村西南,入丘村湾。
蓝台渠 在本村,经西营村入蓝台。
南关渠 在代郡,北经西营各村入南关。西关渠 在代郡,南经羊房村入南关。
北关南渠 在羊房村,西经古城傍入北关。神山村渠 在庄头村,即利源之故源也。王进村渠 在县北,抵师家屯,地多赖焉。崔家村渠 在庄头,久废,万历间复浚。
赵家营渠 在崔家庄,北入本村。
卫村南渠 在崔家庄,南合牧马河。
卫村北渠 与南渠并行,历卫村,抵管家营。
许村渠   南作村渠  牧水渠
张村渠   智村南渠  智村西渠镡村渠   西邢村渠  智村新渠南邢村渠  中霍渠   神汤渠
地二王渠  北关北渠
崞县
大蒲湾渠  白家湾渠  阳武渠
大牛渠   三吉渠   贾陀渠
大林渠   龙泉渠   石寺渠
申村渠   滹沱渠
以上十一渠俱资灌田。
保德州
马蹄石 在州东南八十里,石上大小马蹄迹,传闻始皇巡狩驻此马所践。
龟石 在州东一里许娘娘庙山下,似龟足,踞山腰,首饮河畔,俗传龟儿吃著水一钱一斗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