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平阳府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三百十二卷目录
平阳府部汇考六
平阳府城池考〈镇堡附〉
平阳府城池考〈镇堡附〉
职方典第三百十二卷
平阳府部汇考六
平阳府城池考
《府志》本府〈临汾县附郭〉府城 魏王豹建,明洪武初因旧城重筑,景泰初修,周十一里二百八十八步,高四丈五尺,外包以砖池,深二丈五尺,门四:东曰武定,西曰和义,南曰明德,北曰镇朔,外各建月城,上各建楼角楼四座,敌台八座,窝铺九十七座,康熙三十四年地震尽塌,奉旨发内帑。
特命工部员外郎倭伦、平阳府知府王辅重筑。康熙
四十六年南门外西角墙圮塌,知府刘棨倡属捐俸重修。
东关城 正德七年本府同知李沧筑,周一千二百六十四丈,高二丈五尺,上广九尺,下基二丈,敌台八座,正门小门七座。嘉靖二十一年知府聂豹,隆庆二年知府毛自道相继重修,增高为三丈二尺,上广一丈八尺,下基三丈,外包以砖,正门小门楼台俱增高,广添角楼台四座,增敌台为一十七座。皇清康熙三十四年地震,城基多倾,士民补筑。
南北关城 俱康熙三十四年地震后,知府王辅创筑,城内外街巷俱捐赀重建,士民称王公街。四十四年西北城墙圮塌,四十六年知府刘棨倡属捐修,知县徐国琇督筑。
镇堡附
东关 乔村 吴村 刘村 泊庄金店 高河 伊村〈俱有堡〉襄陵县
襄陵县城 宋天圣元年因徙县治,始筑,元至正十三年县尹岳贞重筑,明正统十四年知县赵聪重修,周五里一百六十步,东南北门三。弘治十四年知县李高重建东南城楼。嘉靖二十一年知县刘希召增修,高三丈,下阔二丈,上阔一丈,门扁东曰带汾,南曰迎薰,北曰屏霍,各有郭门。四十三年知县张国彦辟城,开东南门为学宫,肇启文明扁曰:大成门。隆庆元年知县宋之韩甃石砌以砖,有记。皇清康熙三十四年地震,东北墙倾塌数十丈,知县恽东生修筑,其门楼垛口俱未修。四十六年知县宋继均修筑。
镇堡附
南关 北关 东关 河头 京安赵曲〈俱有堡〉洪洞县
洪洞县城 汉时因移县治,始建。明正统十四年创筑土城,周五里,高一丈六尺,厚八尺,池深八尺,门六。景泰初知县赵翔重修,弘治十二年知县邢昭复修,开马路。十七年知县郑选补修东南城堵。正德六年知县皮正稽增筑,四隅建角楼、女墙甃以砖。隆庆元年乡宦晋朝臣、韩廷伟等倡义输财督修,周六里十二步,高三丈五尺,上阔二丈三尺,砖墁二层,厚二丈五尺,周围比旧宽二百五十步有奇,易土以砖,厚七尺。知县王诏又改建高楼并角楼窝铺二十三座,浚池阔三丈深半之,马路阔二丈七尺,四周围以阑墙。崇祯甲戌知县杨天精增筑敌台、敌楼,辛未知县李乔昆增筑重修,知县王廷抡筑月城。按《县志》:县治旧在今范村杨侯国城,世传晋大夫叔向所筑,基址规模皆不可详。汉为杨县,隋徙今地,改洪洞云,相传旧无城。至明始创为门六:东曰朝阳,西曰射秀,正南曰时和,东南曰安流,正北曰光化,东北曰玉峰,各建小楼。正德年东更宾阳、西拱汾正、南迎薰正、北望霍馀,二门仍旧。嘉靖十年知县程绪悬扁城楼,南平山离照,北霍镇晴岚,东南洪崖壁立,东北古洞云横,东箕阜朝晖,西汾川春涨。十五年平阳卫指挥张世朝作乱,知县昝如思拒,守贼畏城,渡河而南,后王诏改建,水绕树护,远望巍耸雄峻,观者悚神,即郡城,莫及他邑,称下屹然,号金汤之固。视旧殆百倍云邑城,旧号出水龟。东门涧水为
首,西门为尾,南北四门为足。
护池沙堤 明弘治间知县郑选创基,嘉靖间知县陈宗仁补筑,万历四十五年知县马鸣世修,垒石堞,上下亘五七里,高厚二丈,内外夹树。皇清顺治九年知县金贵补筑,康熙三十四年地震,
后知县杜连登重修。
镇堡附
普润街,旧名北关。崇儒街,旧名东关。忠定街,旧名牛站。警晨街,旧名小东关。
砖城街,旧名贾家十字。宣化街,旧名南关。万安镇 曲亭镇 郭盆镇 敬安镇赵村镇〈俱有堡〉
浮山县
浮山县城 唐长兴中建,明景泰初知县卫靖增修,周四里一百五十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按《县志》:门四:东曰朝阳,南曰阜民,西曰大有,北曰平宁,各建城楼。明景泰初知县卫靖稍增修,久倾圮。正德八年知县徐环重修,嘉靖二十三年知县毛述古重建城门。
市镇附
东张镇 王村镇
赵城县
赵城县城 唐麟德元年建,屡被汾水浸塌。明正统十四年知县何聪移筑稍东,周五里一百二十四步,高二丈,池深七尺。正德五年知县于洪修补,四门上各建楼,四隅建角楼窝铺一十三座,牙墙砖甃,浚池深七尺,阔一丈,池边加筑女墙,高七尺,马路内外俱阔一丈。崇祯十二年知县陈君舜包南北二面以砖。十四年知县孙份包砌东西二面。皇清康熙三十四年地震后,知县徐容重修。按《县志》:
四门各有楼,楼各有扁曰:东望、霍山、西临、汾水,南瞻尧都,北仰神京,南关亦有门楼曰:古简城。
镇堡附
东南两关厢 俱有镇集。营田堡 按《县志》:在营田里。
安定堡 按《县志》:在安定里。
太平县
太平县城 唐尉迟敬德建为堡,贞观七年以县治徙此,遂为城。明景秦初知县岳嵩修,周三里六十五步,高四丈,池深一丈五尺,门五。正德间知县龚进修筑,周三里二百四十步,高三丈,上阔一丈五尺,池深二丈六尺,阔三丈,门楼五座,角楼四座,知县盛琛终其功。嘉靖十四年知县耿儒易土堞为砖。二十六年知县牛纲建墩台二十座。三十二年知县袁从道建亭。隆庆二年知县罗潮补修,浚池深阔各四丈。崇祯四年知县魏公韩砖甃,高四丈一尺,上广三丈不等,周围一千四百步有奇。皇清康熙十八年知县吴轸重修。
镇堡附
古城镇 即后魏初设邑治也。赵康镇 东为古晋城地。
清储镇 在汾阴山之麓,有侯公祠。
汾阳镇 相传晋大夫赵成子、宣子产此村旁。有赵宣孟庙。
史村镇 在汾河东,有九堡。
北柴镇 西为古晋城地,又有相李堡、北固县。岳阳县。
岳阳县城 隋大业二年改安泽县为城,元至正二十八年守禦断事宋恭肃、知县段文质修筑,周二里一十二步,高三丈,上阔一丈二尺,池深五尺,南北门二。明成化二年水冲城圮,仅存遗址。景泰初知县刘与居重修,弘治间知县姚显继修。嘉靖十年知县周冕筑西关土城。万历四十四年知县罗日瑞砖甃,北门。崇祯六年知县乔王翰石砌东城一角,九年知县戢邦礼石包东一面。皇清顺治十二年知县郭奇勋筑北城一面,康熙元年以后知县李丕先、赵时可、朱亮采、卢振先、王勖陛俱重修。
镇堡附
安民堡 即连城西郭,因红巾贼乱,创筑。乔岳堡 即连城南郭,崇祯五年知县乔王翰创立为西堡犄角之势,各乡有。湾里 五马 东池 尧典故县 永乐 高邑 曲底东里 蓝村 孔村 高壁和川 唐城 亢驿 贾寨弱柳 罗家山 辛庄 高城徐村 贾村 左村二十三堡
府城镇 冀氏镇 和川镇 故县镇曲沃县
曲沃县城 隋开皇十年自乐昌堡徙治今址,始筑土城。唐宋元因之。明洪武二年县丞邢彦文重修。正统十四年知县张宁大修,周三里五十步,高二丈五尺,厚如之门四,池深二丈五尺,阔四丈,周三里五十步,缺东北角。正德十一年知县葛襘增筑雉堞,上易以砖。建四门楼角,楼周围铺舍二十五座,门四:曰迎晖,曰览翠,曰望汾,曰拱极,旧城无北门。嘉靖二十二年知县陈万言自旧城东北、西南二角接筑,高厚如旧城,周六里五十步,共四百七十垛,又炮台二十五座,始辟北门一,东门二,南门二,西门一,合旧西门二为八门。二十八年知县刘鲁生建东西城楼各一。三十四年地震,知县张学颜修垛口,隆庆初知县郭廷梧增筑内外城,共高三丈五尺。崇祯三年知县张文光筑各门月城,十五年知县石莹玉砖甃北门。皇清康熙二十四年知县何遵约,二十七年翼城知县署曲沃县事司铉先后重修,三十四年地震,知县潘锦次第修筑西门城楼、月城、吊桥。按《县志》:共八门:大南门曰迎薰,小南门曰德晖,北门曰星拱,上西门曰上升,大东门曰来青,小东门曰迎旭,中西门曰中,兴下西门曰德润。
市镇附
顺城关厢 蒙城镇 侯马镇 西庄镇曲村镇 高县镇 王村镇 东阎镇下邬镇 隘口镇〈俱有集〉
翼城县
翼城县城 旧治在翔皋山下,后唐长兴四年因王逄屯兵故,寨遂徙于此,即今治。元至正十九年统军元帅叶企颜补葺,周六里有奇,高六丈,四面悬崖,中间地势大半与女墙平,东南迎浍水,从坡入无池,西北临沟壑,由桥入池,深数丈,门四,门楼四,角楼四,奎光楼一。明景泰初知县徐祯重修,正德间知县靳颜砖甃女墙。嘉靖四十五年知县陈锜重修,万历七年知县周诗重修,崇祯四年知县李士淳重修,八年知县赵堪设子门缮浚。皇清康熙二十五年知县司铉重修,三十四年地震,
后城四门并桥路塌坏,邑人上官澍捐修,惟角楼奎光楼城堞尽圮,未修,四十五年知县马文镛继修。按《县志》:门有四:东门向南因地势也,题额东曰:迎阳,南曰受薰,西曰观成,北曰瞻天。南关外郭 三面倚城,明崇祯五年知县李士淳创,里人李讷捐赀筑,有记。
北关外郭 邑东北隔沟,因崖势修筑,旧郭里人陈策捐赀,独成。岁久损坏。崇祯四年知县李士淳改筑,康熙三十四年地震,北门并楼塌坏,里人卫景秀募修。
镇堡附
北常镇 北橄镇 隆化镇 中卫镇南常 桐城 郑壁〈俱有堡〉汾西县
汾西县城 宋太平兴国七年徙县治主簿赵彦修筑,元县令李克初重筑,明景泰初知县阴俊补葺,周四里,高二丈,厚一丈,门四,东南正北迤西有壕,西南无壕,陡临深壑。弘治七年知县路钦建重楼四。嘉靖二十年知县黄甲重修,万历三十四年知县毛炯增筑四门,瓮城女墙,门甃以砖。皇清康熙四十六年知县金舜白重修,按《县志》:东曰望霍,南曰迎薰,西曰人和,北曰拱极。至天启四年县令李本植相风气之宜,削去望霍瓮城焉。
镇堡附
芹香镇 凤头镇 水润镇 古郡堡上$1919$柏堡 下$1919$柏堡 黄皮堡 对竹堡掌礼堡 店头堡 水润堡 毕家庄堡 高宁堡 槐花村堡 马家寨灵石县灵石县城 创基自隋文帝始,元至正二十四年同佥朱贞因旧城筑。明洪武间知县张先重修,正统间知县张翼展阔,周三里一百八十八步,高三丈九尺,池深广各八尺,门四。正德间知县孙璲、主簿郭清增筑,建南北城楼,四隅角楼。后山水暴至,东城圮,署事照磨白继宗补筑。嘉靖间知县种奎重修,甲辰河溢,西南城圮,知县汪文炤、李微继修。隆庆间知县申嘉言增高六尺,帮筑里城七尺,砌砖堞女墙门楼,旧惟有南北二门。万历元年知县曹乾开东西门,三年水溢坏,知县曰夏补筑砌城角石堰,建东西城楼
及南瓮城,复建穿廊,防东南山水,敌楼四座,窝铺十座。皇清顺治六年知县赵希普重修,康熙四十二年知县梁国光重建窝铺,并修筑南北城及门楼。按《县志》:隋以前为介休地,未建城郭,创基自隋历唐,宋金修理,莫可考。门四:北曰承恩,南曰正明,东曰闻弦,西曰乐泮。
镇堡附
水头镇 索洲镇 仁义镇 双池镇索洲堡 县北二十里索洲镇东山上,士民修建。桑平堡 按《县志》:在县北五十里桑平峪村南山上,内有一井,渊源不竭。
冷泉堡 县北四十里冷泉关东山上系一邑险要,旧设营兵镇守,居民因而建堡居焉。静升堡 县东二十里静升村北山上,遇乱避兵,一方恃为保障。
仁义堡 县南四十里仁义镇北山上,即刘武周修筑,屯兵以拒唐兵处,四面斩削,山壁立峭拔若天成者,极为完固。唐太宗兴仁义之师破之故名。
上村堡 县东北山上,士民修建,以上六堡俱有土城垛口,门楼内有居民。
马迹崖寨 县东三十五里绵山上,势极陡峻,其中岩穴窟洞足容数千人,四面无路,惟一石梯攀缘可登,极高,又有一石门据之,虽万人莫敢仰视,凡有警可避兵患。
送饭子寨 县东三十里牛鼻山岩下,高峻险阻,土人多依之以避兵。
三清寨 县东四十里绵山上,四面俱悬崖,陡涧险不可登,上有一尖峰,高百馀丈,厚数十丈,若屏风然,内有清泉,可以避兵。
曲买峪寨 县东四十里山,亦陡峻,中有清泉。禅房岩寨 在绵山内,四围险阻,中止一路可通,上有一石洞,深入百尺,风雨莫能加,内一泉深止三二尺,四时不涸不溢,以上五寨均系险峻,在深山中并无墙垣,居民今俱圮废。
蒲县
蒲县城 唐武德元年筑,明景泰初知县孟顺重修,周一里七分,高一丈五尺,无池,东西二门。弘治间知县高郁重修,隆庆间知县韩超然开南门浚池,深一丈,阔八尺。崇祯间知县张启谟申请备砖包砌。皇清康熙二十年知县朱元祫重建东门城楼。
镇堡附
乔家湾镇 化乐镇张村镇 以上俱通临汾、襄陵、洪洞、赵城等处。薛关镇 古驿镇,俱通隰州、永和、大宁等处。公峪镇 通隰州、汾西等处。
蒲州
蒲州城 即虞都故城,周围几二十里,历代相因。金哀宗八年元兵侵河中,金将惧力不足,截半为内城以守,周八里三百四十九步,元至正十八年增修,明洪武四年重筑,用砖包堞,城高三丈八尺,堞高七尺,门四,各建楼一座,角楼四座,敌台七座,土库五座,窝铺五十七座,四门外各建月城,北门月城二重,西临黄河,东南北三面池深一丈五尺,阔十丈,环六里四十五步。嘉靖三十四年地震倾圮,巡道赵祖元、知州边像重建,隆庆元年守道欧阳谷知州宋训砖甃,有记。皇清康熙元年知州侯康民申请重修,按《县志》:四面各为门,东曰迎熙,西曰蒲津,南曰首阳,北曰振武。
东关城 即旧城所截之馀,明嘉靖二十年守道郭时叙、知州赵统重建。三十四年地震倾圮,守道王之诰、知州边像重筑,连接治城,有东南北三门,上各建楼。崇祯九年守道李一鳌、知州王舜徵砖甃。皇清康熙元年知州侯康民重修。
古护堰 在州城西门外,北起古官道滩角,南扺河渎庙。明万历庚辰重修,砌石坚固,以护州城。
连城堰 阔一丈,长三丈。
镇堡附
东丰镇集 按《州志》:在州东三十里,旧名赵伊村。考老镇集 按《州志》:在州东北三十里,地名西仕。
东张镇集 按《州志》:在州北五十里。
大阳村集 焦卢村集 按《州志》:俱在州南五
十里。
小李村集 按《州志》:在州南八十里。永乐镇集 按《州志》:在州南一百三十里。减庄堡 长干堡 在州正北以下,俱知州边像筑。
苍陵堡 按《州志》:在州东南。
大涧堡 下阳堡 按《州志》:俱在州正南。孟明堡 张华堡 赵伊堡 下庄堡
俱州正东。
吕芝堡 高市堡 考老堡 下村堡
俱州东北。
黄龙镇 韩阳镇 匼河镇〈俱有集〉
临晋县
临晋县城 唐天宝二年建,明景泰初修,周三里二百三十步,高二丈八尺,址广一丈,池深一丈,门四。隆庆二年知县黄茂易堞以砖。三年知县史邦直加浚。万历间知县高惟冈修葺,旧制南有瓮城,后于东五十馀步开新南门,塞南门,瓮城遂废。崇祯十四年知县闵自寅大加修缮,重建南城楼,两角楼未竣,迁去。皇清顺治十三年知县孙宗元增修,康熙二十七年知县徐煜开旧南门,塞新南门,四十六年知县徐炘复开新南门,旧南门仍塞。按《县志》:唐天宝年东曰泰和,西曰庆丰,南曰中条,北曰蛾眉。顺治间改门名:东曰迩阳,西曰福润,南曰拱条,北曰迎恩。
镇寨附
西关 周吴镇 坑头镇〈俱有集〉
吴王寨 县西三十里,即韩信渡河擒魏豹处。樊桥镇城 按《县志》:县东十五里置樊桥驿,城郭尚存。
七及镇城 按《县志》:县西南二十五里,颓垣尚存。
虞乡镇城 按《县志》:县南六十里故虞乡县治,颓垣尚存。
故市镇城 按《县志》:县东南六十里,颓垣尚存。孙常镇 按《县志》:县南五十里。
乡头镇 按《县志》:县东南四十里。
荣河县
荣河县城 隋文帝时建,元至正十四年主簿邢天杰修,周九里八步,池深一丈五尺,东南北三门城东倚坡坚厚,西逼黄流,故东高西低,池渐沙壅。明景泰初知县于缙重修,成化间知县马懋复修,正德二年河水至城下圮西北隅,知县宋纬筑补,后知县马安继修。嘉靖二十七年知县杨灏起筑东西女墙,三十四年地震,后知县侯祁重筑,雉堞易以砖,增三门楼,有记。万历七年知县郝朝臣开西门,八年塞。二十九年知县梅焕复开。崇祯十二年知县王心正于内别筑西城,弃旧城于外。皇清康熙元年知县张锡文重修,四十六年知县梅梦绂继修。
镇市附
双营镇
城市 按《县志》:在南北街口每日早集。
孙吉镇市 按《县志》:在城东南二十里三八日集。
庙前镇市 按《县志》:在城北十里,五日一集。薛稽镇市 按《县志》:在城北四十里,一、六日集。后土庙会 按《县志》:在后土祠上,二月十八日。三官庙会 按《县志》:在城东门内,十月十五日二会,四方商集,贸易三日。
冯村市 西李市 程村市 王头市〈俱废〉猗氏县
猗氏县城 唐兴元元年节度使马燧筑为屯兵之垒,其后遂为县城。明景泰初知县徐善重修,周七里七十步,高二丈,池深二丈一尺,阔三丈,门四,敌楼一十六,角楼四,窝铺共六十四。正德间知县翟聪重修,隆庆二年知县江阔易堞以砖,万历十四年知县陈经济创建门楼四座,砖甃。十八年知县黄道见浚池、筑围墙。崇祯五年邑绅荆可栋倡民增筑月城。按《县志》:邑倚嵋麓为土城,周九里十三步,高三丈,广一丈,五尺,敌台一十六,角楼四,警铺共六十四,垛口一千九百三十,壕深二丈,阔三丈,内穿城道阔六尺有馀。唐兴元元年李怀光叛据,河东节度使马燧破之以猗居、雍洛之间,当三晋之冲,因留屯筑垒焉,今相传古县在城内东北隅,疑即其地也,形家言邑城取龟形为胜,概头在东北,设二圈城为龟眼,如建仓司于古县,则居民大有利云,城门四,旧名:东曰崇仁,西曰尚义,南曰招薰,
北曰拱极。明隆庆二年知县江润始修砖堞,改门名:东曰朝京,西曰通秦,南曰迎薰,北仍拱极。崇祯年东曰迎涑,西曰带河,南曰宾旭,北曰蟠蛾,更于巽地,建文昌阁楼城下,设铁倒门外,置围栏筑重城,知县李昌龄为之记。皇清康熙二年知县杨乾晋重修角楼拜城,东西门楼加以扁额,东曰神州右臂,西曰秦蜀咽喉。
镇堡附
东关庄 庄武王庙会 城隍庙会 关王庙会 高头里 俱有堡。杜村镇城 按《县志》:在县南土堡,周三百六十步,高一丈五尺。
下任镇城 按《县志》:在县西土堡,周三百八十步,高一丈五尺。
张岳镇城 按《县志》:在县东土堡,俱明嘉靖二十二年县丞王针修。
万泉县
万泉县城 元魏道武天锡元年赫连勃勃东侵,里人薛通率族人千馀筑堡自固,因名薛通城。唐武德三年遂改为县,明景泰元年县丞常英、成化二年知县崔明,弘治十一年主簿庞俊相继修葺,周五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池深广,断续不一,门四。正德初知县张席珍各建门楼。隆庆三年知县李廷陈重建城楼。皇清顺治十八年知县程章重建西门楼一座,角楼三座,窝铺二十座,三门悉加修葺,康熙三十四年地震,知县瞿亮邦重修。
市镇附
城内四街 解店镇 俱有集。
河津县
河津县城 旧城在今县东南,圮于汾水。元皇庆初监县哈利哈孙移筑今地。明景泰元年知县张济重修,周三里二百七十四步,高二丈二尺,池深浅不一,三门各建城楼。天顺三年增开小东门,正德六年知县王谔重修,嘉靖间知县樊得仁重建城楼、浚池,二十四年知县雍焯砖甃,补建西门楼,筑敌台一十八座。三十四年地震城塌,知县高文学增修建角楼四座,隆庆初知县李成栋增修浚池,四年知县张汝乾继修筑大堤,崇祯三年知县郭景昌建敌楼十馀座,九年知县李士焜合绅士并举人刘有纶等捐金始甃以砖,增筑,城高二丈五尺,女墙高五尺,共高三丈,基阔二丈五尺,顶阔一丈五尺。皇清历任知县因时修葺,至今完固,按《县志》:东曰迎旭,南曰临川,西曰拥翠,小东曰附阳。
镇堡附
双营镇 僧楼镇 方平镇 东张镇 俱有集。牛张堡 陈庄堡 武备寨 俱有土城。
太和里堡三 按《县志》:城北天成堡,离城六里。顺治六年建辛庄全义堡,离城五里。崇祯十六年建米家湾龙兴堡,离城八里。顺治四年建,以下《府志》未载,系河津新设堡寨。
永绥里堡四 按《县志》:阳关堡离城二里,崇祯九年建永绥堡,离城三里。崇祯十三年建窑头堡,离城二里。崇祯十年建吴家庄堡,离城十五里。崇祯九年建连停里堡四,按《县志》:连伯村堡离城八里。崇祯三年建神前村堡,离城二十五里。崇祯二年建康家庄堡,离城二十里。崇祯五年建杜家沟堡,离城二十五里。崇祯元年建清封镇堡二。按《县志》:清涧村堡,离城十里,崇祯六年建。故镇村堡离城四十里,明季建。
东光里堡八 按《县志》:南方平永兴堡,离城二十里。崇祯五年建长壕村保、全堡离城二十五里。崇祯三年建芦庄村平安堡离城二十五里。崇祯四年建樊村金汤堡离城二十五里。崇祯元年建曹家窑永长堡,离城二十五里。崇祯二年建西光得金城堡,离城二十里。崇祯六年建东光得保障堡,离城二十里。崇祯二年建东城村永佑堡,离城二十里。崇祯四年建孙彪里堡三。按《县志》:方平镇兴平堡离城二十里。崇祯七年建尹村永宁堡,离城三十里。崇祯四年建尹村正南金瓯堡,离城三十里。崇祯七年建年间里堡九。按《县志》:魏家院连环堡离城二十五里。崇祯二年建韩家院兴宁堡,离城三十五里。崇祯三年建西礼村镇硙堡,离城一十五里。崇祯三年建干涧村乾隆堡,离城三十里。崇祯六年建刘家院天成堡,离城三十里。崇祯五年建西硙村永安堡,离城三十五里。崇祯三年建南午芹建宁堡,离城二十里。崇祯六年建南午芹永兴堡,离城三十里。崇祯六年建北午芹太平堡,离城四十里。崇祯元年建僧张里堡六。按《县志》:北首汾阳堡离城二十五里。崇祯七年建南首永安堡,离城二十五里。崇祯八年建东首金璧堡,离城二十五里。崇祯十年建侯家庄广宁堡,离城三十里。崇祯十一年建王村堡,离城三十里。崇祯四年建小张堡,离城三十里。崇祯四年建艳方里堡五。按《县志》:卲庄村保全堡离城十里。崇祯三年建王村堡,离城二十里。崇祯四年建南方平村永成堡,离城二十里。崇祯六年建吴家庄全胜堡,离城十五里。崇祯十六年建义唐村永昌堡,离城十五里。崇祯十六年建南里堡三。按《县志》:北里村堡离城二十五里,崇祯六年建辛兴村堡,离城二十五里。崇祯五年建郭庄堡,离城三十里。崇祯三年建百黄堡里七。按《县志》:西王村堡离城二十里。崇祯十六年建百底村堡,离城二十里。崇祯十六年建卫庄村堡,离城十八里。崇祯十六年建郭村堡,离城十里。崇祯十六年建黄村堡,离城十五里。崇祯十六年建修仁村堡,离城十三里。崇祯十六年建樊家坡马家堡,离城八里。崇祯十六年建福亭里堡二。按《县志》:河南武备寨离城十里。系唐时建北原村堡,离城十里,系明初建。北庄里堡六。按《县志》:庄头村堡离城二十五里。崇祯四年建王村堡,离城二十五里。崇祯二年建夏村堡离城十八里。崇祯元年建张村堡离城十五里。崇祯三年建胡家堡,离城十五里。崇祯元年建吴村堡,离城十里。崇祯十三年建阳薛里堡五。按《县志》:上牛村牛张堡离城三十里。洪武元年建乔薛乔家堡,离城三十五里。崇祯元年建南阳村安堡,离城三十里。天启元年建北阳村董家堡,离城三十里。崇祯五年建上市村铜堡,离城三十里。崇祯六年建南薛里堡三。按《县志》:平原村堡离城四十里。崇祯六年建李望庄堡,离城四十里。崇祯七年建上井村堡,离城四十里,崇祯七年建孝畅里堡三。按《县志》:东畅村堡离城四十里。崇祯七年建东孝原堡,离城三十里。崇祯十年建陈庄堡,离城二十里,崇祯十年建通庄集堡三。按《县志》:通化村堡离城三十里,顺治七年建母庄村堡,离城三十里。崇祯四年建东卫村堡,离城三十二里,崇祯二年建远亭里堡二。按《县志》:葫芦滩堡离城二十里。崇祯三年建张家崖下堡,离城三十五里。崇祯五年建。
解州
解州城 明洪武初建,景泰初知州张辂修,成化弘治间知州张宁、李溥重修,正德间知州李文敏大修之,周九里十三步,高六丈,厚三丈五尺,池深二丈五尺,阔十丈,门四,各建城楼、角楼。嘉靖三十四年知州王惟宁始甃砖,天启末知州徐文炜建城上铺舍。按《州志》:州城四门:东曰长乐,西曰崇宁,南曰镇山,北曰永安,一云刱。自元按解,自隋徙今治,五代汉改州,宋为防禦,金为军,岂历代皆无城欤,或至元明更拓之也,然不可考,今旧城原址尚存,即州治东墩台及沟底园续展而大,故多空地。
安邑县
安邑县城 自后魏始建,明景泰初知县稽岩修,周六里一十三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一丈,有馀门四,上各建楼、角楼、窝铺八。隆庆间知县袁弘德筑东西月城,按《县志》:东曰迎庆,西曰永宁,南曰南薰,北曰拱极。
镇堡附
县城运城各四集。王范镇 霍赵镇 陶村镇 石碑庄北相寺 北曲 东阳 弘芝镇东郭镇 下段镇 以上各一集,俱有堡。
夏县
夏县城 后魏神麚元年建,明景泰初知县雷缙增筑,周五里一百三十步,高三丈五尺,门四。正德间知县杨枢重修,嘉靖间知县陈世宝补筑,修护城堤。万历十八年知县高奎峻南门,改建重楼。崇祯三年知县许倜、袁葵相继修葺,加厚五尺,高五尺。皇清顺治六年被贼残毁,康熙四年知县罗于廷重修,四十六年知县蒋起龙继修,按《县志》:土城砖垛形似龟背,有四门,东曰朝阳,西曰安定,南曰南阳,北曰北固。
镇堡附
水头镇 胡张镇 裴介镇 曹张镇俱有堡。喜安庄城堡 在县西三十里西张庄地方,旧名牛家凹。明万历元年因村落遥远,盗贼生发,知县陈世宝申请建堡城巡道冯叔,吉名曰喜安庄。万历十九年知县高奎设法招来展堡,广十丈,袤六十丈,盖屋五十间,垦地三百馀亩,以安贫民,仍修南门楼一座,名曰保安庄,以上俱有集。
闻喜县
闻喜县城 唐元和十年刺史李宪建,元至正十七年修,明景泰元年县丞韩轩重修,周五里三十六步,高二丈七尺,下阔三丈,上半之池深二丈,阔三丈,门四。正德间知县李时、王琳建城楼,筑月城。嘉靖间知县李朝纲、阎倬先后增修敌台三十六座,开水西门以便民汲。知县沈维藩砖砌垛口。崇祯间知县杨伟绩筑东西城,各厚五尺,高三丈,建角楼二,知县贾之骥砖包东南二门各数丈。皇清顺治六年兵变焚燬,知县钟万龄修垛口及五城门。十六年知县李如兰修城浚池,重建五门城楼。康熙四十年知县佟国琪重修,按《县志》:东曰迎晖,南曰仰薰,西曰阜成,北曰仰薇。
护城石堤 城南临涑水,涨则齧城。明万历元年知县王象乾建石堤,长一百六十丈有奇,高二丈馀,阔一丈馀,邑人李汝宽撰记。二十六年知县徐明于广济桥西建石堤,长五十丈有奇,高一丈馀,邑人翟绣裳撰记,迄今城无水患,邑民赖之,惟徐堤近年被水激坏数丈,当事者其留意焉。
南关城 西关城 俱明崇祯六年筑。
镇堡附
横水镇 栗村镇 上下东镇 兰德镇裴村 小郭店宋店 俱明崇祯间筑堡,按《县志》:兵乱后,乡村筑堡甚多,不及备载。
平陆县
平陆县城 距古虞城六十里,金丁丑年建。明景泰初知县李荣增筑,周二里五十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有奇,门三,上为楼橹,东曰传说故里,南曰虞芮质成,北曰泰伯至德,惟西无门,北有重门。弘治八年知县侯尚文开南城,通学宫为大成门,东去旧南门数仞。嘉靖御史尚维持塞故南门,知县赵重器修葺,后知县王发蒙新其三门并雉堞。甲午年知县李东主建郭门五,东曰砥柱,南曰通津,北曰分云,西北曰让田,东北曰会川。崇祯间本府判徐皓俊筑浚池,邑人李宏筑外郭,环绕五里。皇清康熙五年知县李德伦建楼东郭上,十七年知县柴应辰重修,四十三年知县董之燧增城上窝铺。四十六年重修南北城楼。
市镇附
茅津镇 张店镇 八政镇 俱有集。
芮城县
芮城县城 后周明帝二年改立县治,始建明洪武初。县丞杨得、知县张友直增修,周三里二百六十四步,高二丈,池深七尺。正统十四年知县孟济重修,正德间知县张世恭增修,嘉靖间知县张效仁增修,以砖甃门。知县周时相增敌台、浚池。万历间知县李选重修增高倍厚,知县赵庭琰创建月城。天启间知县姜士佐重修,崇祯十三年知县倪光荐砖包,未竟而止。皇清康熙四十六年知县卲璿重修,按《县志》:东门曰通津,西门曰升仙,南门曰望阙,北门曰礼贤。
镇堡附
万岁堡 县北八里上郭村,周显王时芮民以其地西接于秦,惧其强暴,筑此堡以防缓急,以万岁名者作事欲永久也,有址微存。太尉堡 县东南十五里,濒河,本名凤川。春秋时秦攻芮芮民筑此堡,以为避兵之所。唐武德二年夏县吕崇茂称魏王应刘武周诏以永安王孝基讨之,行军总管刘世让屯兵于此,人呼世让为太尉,故名。
马武堡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遗址存。
乔头堡 柏底堡 俱有镇 坑南堡朱吕堡
绛州
绛州城 隋开皇三年自玉壁徙此始建,明洪武元年指挥郑遇春重修,周九里十二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一丈,南北二门,北曰武靖,南曰朝宗。正统中知州王汝绩、正德中知州韩辄、嘉靖间知州彭灿俱修葺,知州贵儒建楼、砖甃、女墙。隆庆元年知州宋应昌加高凿池一丈五尺,阔倍之,创砌石堤,以防汾齧,计三百馀丈。万历间石堤坏,知州张继东补修,崇祯末知州孙顺筑炮台数座。皇清顺治六年州同知徐祚焕于北门重建月城,砖砌数十丈。十年知州单惺修石堤,康熙初知州刘显第新南门楼修补雉堞。三十四年地震,三十九年知州胡一俊重修,坚固。
镇堡附
三林镇 泉掌镇平泉堡 按《州志》:在城北十里。
苏村堡 按《州志》:在城北三十里。
泉掌堡 按《州志》:在城西北三十里。
周村堡 按《州志》:在城西三十里。
樊村堡 按《州志》:在城西南二十里。
曲村堡 按《州志》:在城南二十里。
兰村堡 按《州志》:在城南三十里。
杨庄堡 按《州志》:在城东南二十里。
稷山县
稷山县城 隋开皇十一年建,明景泰初知县胡士宁修筑,隆庆间知县孙倌增筑,周五里十三步,高三丈,厚如之,池深三丈,阔一丈五尺,门五,角楼四,魁楼一,敌台二十五台,上有亭。崇祯四年知县李燧庭加筑浚池。皇清康熙元年霪雨崩坏城垣一百九十二丈,楼台九座,窝铺一十五座,知县孟孔脉重修。四十六年知县谢兆龙继修,按《县志》:县城门上起层楼,题其东曰望尧,西曰思禹,南曰带汾,北曰屏射,东北曰引泉。
镇堡附
小河镇 下迪镇 华峪镇 大杜镇翟店镇高欢寨 县西五里,攻玉壁时所筑。
斛律光寨 县西北二十里峪口村北。
魔军寨 在蛾眉岭,今呼屯军寨。
管村堡 按《县志》:在城东十里。
大杜堡 按《县志》:在城东北二十里。
吴城堡 按《县志》:在城西十里。
下迪堡 按《县志》:在城二十里,俱明嘉靖二十二年知县于槁备盗而设。
绛县
绛县城 唐武德元年建,明正统十四年重修,成化七年知县陈能增修,周五里十三步,高二丈,池深一丈,门三,东曰镇峰,南曰绛阳,西曰太安,门各有楼。正德间知县包得仁于城上修窝铺十七座,嘉靖初知县唐梦璋砖甃女墙,地震后知县陈训加葺。隆庆三年知县牛应龙增筑高五尺,池亦浚深。五年知县翟来旬于西门外增重门、重楼。万历五年西北隅崩,知县王思治开北门,以通出入,后知县黄维翰修复,塞北门。崇祯十四年知县王敏增修北城敌台二座,加高南门瓮城,上建重楼。皇清顺治七年知县吴洪佐重修三门,八年署印州,同徐祚焕修建西门瓮城楼。十四年知县郑始宏重建东南二门楼。十六年知县赵士弘重修铺舍、女墙。康熙三十四年地震,三门城楼俱毁,未修。
镇堡附
大交镇 横水镇 郑柴 南柳吉峪范村寨 按《县志》:在县东十五里,今筑为堡。南樊寨 按《县志》:在县东三十五里,周围约二十馀亩,上可避兵。
郇王寨 按《县志》:在县东二十五里郇王村东垣曲县。
垣曲县城 城制初隘,金季展筑。明洪武十八年因水涨湮毁,正统十四年知县李哲补筑,周二里一百八十步,高二丈,池皆平,塞西南北三门。成化十五年知县马祯重修,正德八年知县任旒开展西北,周四里。九年知县陈标开水东门、水南门以泄水,嘉靖五年知县张廷相补修建楼。九年创开东门,是年水溢,南城圮,知县李良翰筑。十四年又倾复筑。隆庆间知县李自发易以砖垛,万历二十六年南城水又倾圮,知县仝梧补修,树柳卫城,后知县吕恒重修垛口。四十六年知县梁纲增修南瓮城一座,塞东门,于是科第联绵不辍。崇祯四年知县张天德加修西瓮城一座,六年知县段自宏帮修南城里面长二百三十三丈,宽八尺。七年加修北门瓮城一座,又增城高五尺,恐寇扳树伐柳。崇祯十二年四面建敌楼十座,加修女墙。皇清康熙七年知县纪弘谟重建北门楼、祀真、武其、水东门、西北二门,瓮城,今俱废。四十五年知县许谷重修,按《县志》:城三门,三楼,三角各小楼,东南建魁星楼,门扁:北曰富春,南曰万安,西曰永丰。
护南城堤 明嘉靖十五年创建沙堤护城,后河水冲没。万历二十一年知县赵文炳虑水患,议修未举,以钦取行。二十八年炳巡按山西,发金三千馀两,檄县采石鬻铁,共修石堤二百七十丈,广一丈,高倍之,其深入地者几半堤,民赖之,立赵公祠,有记。三十七年知县吕恒重修。皇清知县董尔性补修,康熙四年知县纪弘谟补修。
四十三年水涨冲崩,四十四年知县许谷捐筑礧石灌灰,较前加倍,历年不受水患。
镇堡附
瞽冢镇 按《县志》:在北乡。王茅镇 皋落镇 按《县志》:俱在西乡。
胡村堡 峪子村堡 辛庄村堡薛家堡 石家沟堡 刘村堡
谭家沟堡 东滩村堡 北朵堡
上敌原堡 湾里村堡 竹园堡
店头村堡 皋落镇堡 陈村堡三堡
头村堡 上瞽冢村堡 下瞽冢村堡堰堆村堡 马村堡 西邢马堡刘张村堡 上涧堡 北羊村堡上王村堡 杜村堡 下王村堡崖底村堡 河西堡 涧底村堡上丁村堡 下丁村堡 回村堡
王茅镇堡 官店村堡 长治堡
小王茅堡 南蔡村堡 交斜堡
柳庄村堡 青廉村堡 小赵堡
下亳城堡 左家湾堡 岭后堡
朱家庄堡 白马庙头堡
以上共堡四十九座,《府志》未载,按《县志》:俱明崇祯年间修筑,前后各不一时。
葛伯寨 汤征自葛始即其地,南临河滨,北倚山坡,有南北二门,人民聚居,可以防守,颇称险隘,向有土城,系明季初年筑。
霍州
霍州城 隋郎将宋老生尝屯田于此,年久城颓池平。明景泰元年同知张庄修筑,周九里十三步,高二丈,池深八尺,门四。成化初知州张𤣱重修,正德间通判柴凯复筑高、广倍旧制,各置层楼、铺舍。嘉靖二十七年知州陈嘉言重建东门。皇清康熙四十六年知州孔兴琏重修,按《州志》:州城古凡两徙,一徙汾河西三里,后复还今地。明景泰间修筑,门四:一唐谷,一汾水,一朝阳,一凤楼。嘉靖三十六年知州褚相更题扁以新之,东曰春熙,西曰安戍,南曰望阳,北曰拱极。
市镇附
辛置镇 师庄镇
吉州
吉州城 晋公子夷吾筑,明景泰初知州王亨修,因山为城,周一里二百九十步,高三丈五尺,南临山涧,四面无池,城中只容公署,全无民居。嘉靖间知州蒋旸增筑计四里,门四,上建层楼,署州事,乡宁知县李节亨于西城增敌台五座。皇清顺治间知州万全忠、南鹏俱加重修。按《州志》:古城在山上,削山为之,崇高险峻,周围仅一里,城以内止有官署,而无民舍。明嘉靖年间知州蒋旸增筑外城计四里,南面临河,皆系大石垒砌,东门名太和门,上建层楼,门外又筑瓮城,其门曰:长宁门,上亦建小楼,西门名:永康门,亦建层楼,其高耸与太和楼并峙,北门曰:淇北门,上建小楼,南城有一水门,名曰:定远门,内城门曰:崇安门,明署州事。乡宁县知县李节亨因西城外地势最高,难以防禦,于西城建敌楼五座,明末寇氛昌炽,吉城失守,其敌楼半属倾圮,又经风雨摧残,太和楼倒坏将尽,知州万全忠重修太和楼、敌楼又于内城山巅建层楼一座,崇安门内又有钟鼓楼一座。
镇寨附
桃源镇 大度镇 三垢镇 临峪镇
冯家集
南山沟寨 州北六十里深山之中,四面俱系石崖,垒级以上一人扼吭,四面无从而上,刀箭炮石皆不能坏。
堨石崖寨 曹花平寨 楼儿山寨 俱四面石崖有天堑之险,亦与南山沟同皆在深山。赵家堡 白杨堡 塌村堡 俱系土山削筑成堡,极为险要,可防贼盗,按《县志》:其塌村堡有井,深三百尺。
乡宁县
乡宁县城 春秋时晋鄂侯故垒,宋皇祐三年知县刘舒因迁县治筑,明正德间知县赵元重筑,周四里四十步,高三丈,池深二丈,东西南三门,门有楼。嘉靖间知县王扬惠及民相继增筑南城,建楼后河水冲塌,知县王国祯重修,缭以女墙。隆庆间知县马秉直筑北城,后知县张一敬复修东城,增女墙,城始高。大万历十七年山水冲塌,知县焦守己增修,甃以石,浚池水增垛口。皇清康熙五年知县张联箕重修,增筑护城石堰,后因水涨坏城,复修。建石堤一道,长二十五丈,高一丈二尺,阔八尺,有记。四十七年知县屠煇现在兴工加修,按《县志》:康熙己酉东城外创立牌坊一座,以迎柏山生气,城东南角建文昌楼一所,详载碑记。
市镇附
营里镇 在县东十里。
官水镇 在县东九十里。
西坡镇 在县西南七十里。
船窝镇 在县西一百里。
隰州
隰州城 唐武德元年建,明景泰二年同知李亨修,周七里十三步,高二丈三尺,池深一丈,南北西三门,南曰崇礼,北曰归仁,西曰建义。嘉靖间知州黄杰与同知曹凤增修,高二丈五尺,址阔三丈,顶阔一丈,建楼三座,角楼四,铺十。知州魏宗方易垛口以砖,隆庆间知州李遐龄增城高厚,并建月城,知州刘寅重修。万历间知州王之辅重修南门并城楼,后水齧西北隅,知州储至俊修筑开东门,建楼门曰:迎恩,旋塞。皇清顺治六年知州王天贵重修,康熙三年知州张灼鼎建戍楼四,铺八。六年南北二门俱倾,知州胡文焕修,四十七年知州钱以垲重修建南北城门楼二,铺十二。
镇堡附
仵城镇 按《州志》:在州南六十里,正、七、十月二八、十一月会。义泉镇 按《州志》:在州东四十里,二、七、九月会。均庄 按《州志》:在州北四十里,每月三八日集。石口子镇 按《州志》:在州北七十里,每月四九日集。
张家川堡 按《州志》:在州东九十里。
蒿城镇 按《州志》:在州北七十里,正、四、十月会。水头镇 按《州志》:在州北九十里,每月一五集,正、八、十一月会。
康城镇 按《州志》:在州北一百十里,每月一六日集,正、三、八、十一月会。
大麦交镇 按《州志》:在州北一百八十里,每月五、十日集,二、七、十、十二月会。
罗真镇 按《州志》:在州西五十里。
辛庄镇 按《州志》:在州东北一百里,每月五、十日集。
西曲镇 按《州志》:在州东北二百里。
回龙镇 按《州志》:在州东北二百里,每月三、九日集,正、十月会。
紫荆寨 州东六十里紫荆山上。
谙真堡 西曲堡 南孤山堡
大宁县
大宁县城 晋士蔿筑,元中丞时权院使李子厚建,明景泰初知县姜义补修,周三里四十二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七尺,东西南三门。弘治间知县柳聪继修,正德间知县艾芳增雉堞,裹三门以铁。隆庆间知县卲蕙重筑北寨城,建楼增东西关城,又筑南门外石堤一带,以障河水。崇祯七年知县丁嘉谟同防守官马储秀重修,三面砌石。皇清顺治十一年知县金肇补修东南隅,康熙二年知县王国栋补修西南二处,康熙十年知县冯应泰补修北寨东面,及南门瓮城。二十年知县王维藩重筑关城。四十六年知县胡文焕继修。按《县志》:邑城北倚浮图,南临昕河,周围三里四十二步,东西南三面俱高二丈五尺,壕各深七尺,城门楼各一座,俱有瓮城,角楼三座,门凡三:东曰迎春,扁其楼曰:晋阳春旭,南曰兴让,扁其楼曰:翠微献秀,西曰兴仁,扁其楼曰:壶孟呈祥。明隆庆元年建高览门,扁其楼曰:河山一览,西曰西上门,东增关城名曰:永春,扁其楼曰:路达神京。明年又西增关城门凡三,南曰:聚吉,西曰:通秦,北曰:水门,寨建书院一所,下又修小寨,中置仓舍九间,又筑南间外石堤一带,以障河水,坚固。
堡寨附
保村堡 按《县志》:在县东北堡村,今废。
楼底堡 按《县志》:在县南楼底村,今废。
割麦堡 按《县志》:在县西割麦村,今废。
胡城堡 按《县志》:在县东胡城村,今废。
北寨 在县城后,元右丞时权所筑,院使李子厚相继据守。
南寨 在县南一里许,元人时权据守。
古寨 即浮图结也,在北寨之巅,北齐武成帝河清四年筑,隋人移县治于此,元李子厚接连筑城,湾环合抱。
阜城寨 县西十里安阜镇之西,石城村之东,故曰阜城。崇祯壬申闯贼陷城,人无所避,候选通判曹权倡先率居民李香、贺嘉宾创筑。小冯寨 县东五里,生员王之臣倡筑。
单篱寨 县西五十里,义官冯希魁倡筑,按《县志》名:罩篱寨。
南堡寨 县南三十里,生员刘必大倡筑。凤落寨 县南四十里,蒲人陈之善倡筑。道教寨 县西二十里,房景星、房启星倡筑。东堡寨 县南三十里,贡士王笏倡筑。
高山寨 在北山巅,王申贼乱,邑人避其上,保全甚众。
石城寨 县西十里,石垒为城,据以高险,下临河,明季里民郝奎轩倡筑。
仞梯寨 按《县志》:在县西五十里。
永和县
永和县城 唐贞观十二年建,元至元间重筑,明洪武初主簿徐大荣修,正统间知县胡贞拓修,周三里三十四步,高下不一,跨山无池,芝水三面环绕南北二门。嘉靖间知县张守礼开东门。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县王尔楫重修,按《县志》:城高二丈许,南北西三门,南曰:安静,有楼,北曰:拱极,有楼,西曰:饯日,无楼。其三门芝水环绕,东旧无门。嘉靖四十五年知县张守礼始开,跨山,无池。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县王尔楫见城西南旧,有水口。铺捐令捕官章瓒、阴阳官薛锡泽督工修建,石洞立铁柱放水,以固内外,俾一邑暴雨之水皆由此出,庶免冲塌之害。人咸赖以安堵。四十八年知县王士仪见城垣塌毁过半,西城更甚,残缺将倾,捐修补筑,复于西城创建阁,曰:迎芝,于西北城角创建亭,曰:望农,以补城西之低覆者,俱有碑记。
镇堡附
坌口镇 刘台镇双壁镇 县东五十里,西有双山,两峰如壁,中通一道,峰巅之上石罅玲珑,自陕西至平阳由此。
捕狐寨 按《县志》:在县东南七十里。
楼山寨 有石城。
双山寨 县东二十里,天生石壁如城。
庄则堡 按《县志》:在县治西七十里,以下府志未载。
梁家堡 按《县志》:在县治西二十里。
刘家庄堡 按《县志》:在县治北三十里。
城原堡 按《县志》:在县东高原上。
护国堡 按《县志》:在县东五十里。
暑益堡 按《县志》:在县东五十里。
大寨岭 按《县志》:在县西四十里。
岔口寨 按《县志》:在县北三十里。
土乐寨 按《县志》:在县北四十里。
榆林寨 按《县志》:在县东七十里。
运司城 元至正二十九年运使那海建,名凤凰城。明天顺二年运使马显修筑,周九里十三步,高一丈七尺,池深七尺,正德间御史胡正重建,嘉靖间卢焕、祁杲、余光、何赞、陶谟先后甃城,包以砖。万历间御史刘大受、运使孙可撰重修完缮。崇祯间增立敌台。皇清顺治十年运使陈哲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