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六月” 相关资源
诗文库13389
人物库2531
古籍库93087
活动2442
诗文库
周孝侯 元 · 瓜尔佳之奇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选元诗卷十三
长桥涨晴波,南山滴空翠。
清风孝侯六月薄炎炽。
苍然拥乔木,廊宇深以邃。
升堂拜遗像,凛凛增壮气。
缅怀绝尘姿,跅弛几自弃。
一念狂圣分,千秋仰高义。
义兴阻湖山,从古劳抚治
况当离乱后,生理多不遂。
连州虎为害,接浦蛟作祟。
故国神所游,阴相得无意。
我来按兹郡,强禦宁汝畏。
恐被蛟虎徒,匿形知暂避。
不埋张纲轮,徒揽范滂辔。
澄清怅何时,留诗志予愧。
朝奉郎致仕晏子中墓志铭绍定元年十月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昌谷集》卷二○
晏子中之墓,谁其尸之?
臭味之同,亲契之厚,必予也志子中墓者。
然方二竖侵陵,救死之不暇,疾病则乱,岂能发潜德以诏后世?
顾请者不已,姑抚状以叙其略。
子中姓晏氏,讳大正,庆历宰相临淄元献公五世孙。
自幼力学,与寒士游处。
太学以胜己者为师,月书季考之外,宗涧瀍之学,论当世事体,极有本末。
丁卯戊辰间,天子既讨擅兵误国之罪,以和戎息民。
小使既遣,匈奴有桀心。
好事者抟手无策,乃欲函致建议者之首,械送归附者之众,臆决附和,不为中国虑。
子中锐然发愤,上书阙下,率同舍争之,以为大失人心,重损国体,载之史册,贻笑万世。
是时子中奏名礼部,当脱去场屋,不以茍得为喜,而以国论为忧。
议虽不行,识者韪其勇。
及对策赐第,擢入乙科,调永州司户参军
以学问临政,郡倚为重。
凡所剖决,既获事情,而处心坦夷,不以才自恃。
零陵阙,摄事年馀。
洗涤吏奸,蠲除横歛,决累年留滞之讼,为台府所推。
好讼之徒,不得骋其辩。
秩满论荐,又辟为成都府路都钤干官,兼入大幕,为制垣所重。
同列过自表襮,不屑意职业,独以受人罗致,思所以报效。
军国利害,朝夕必究心。
参阅案牍,询究弊政。
及被檄按视边琐,尽识山川险要,知诸将能否,裨赞其长,不遗馀力。
类省差充检点试卷官,尤称鉴裁。
所取词赋策论,悉为闻人。
戊寅敌兵大入,夺我皂郊,统兵官战没,关外汹惧。
大帅出驻益昌,子中驰至天水,督诸将力战,斩其大首领号三府相公者,麾印悉具,兵甲不可胜计。
子中当改秩,可以解组。
独念同来宾客稍稍东归,置大帅西陲,义应尽力,迟留幕下,一身之利害不恤也。
既授京秩,主管袭庆府东岳庙
二年书满,调泽州长沙县
地大事繁,久失检柅,奸胥揽户,囊橐财赋。
而下户贫民,追逮受楚。
子中下车之初,首剔其弊。
一月之后,尘去鉴明。
上官贤重之,已上荐牍。
一岁之间,庭无留讼。
广学宫以养士,新听事以临民。
方将耸动观瞻,冠伦诸邑,而昊天不吊,子中以微疾逝矣。
生于淳熙戊戌九月壬午,终于宝庆丁亥六月甲寅,享年才五十。
讣闻,得进一阶,为朝奉郎
曾祖绅,故朝请郎通判德顺军,累赠宣奉大夫
妣胡氏,赠硕人
祖孝称,未娶早没,以弟奉直大夫、知永州、累赠正议大夫孝本之子益为子;
妣翟氏,宜人
父益,故文林郎、知复州景陵县,赠通直郎
妣黄氏,赠孺人
子中生相门,簪缨相接,崭然露头角,无一毫世禄气习。
人物伟岸,议论淳实,稠人广众中似不能言者。
而又天资好友,立志廉俭。
景陵既没,同产皆早世,选族子贤者为兄后,姊妹之未嫁者皆得配名士,族党子弟贫不能学者,极力教之。
蜀幕号丰腴,历之者皆为富家翁。
子中取之既廉,又以给族人之在西州者,其后几不能归,治装于大帅之手,而后得行。
寓居临川,即僧舍之廊庑为室。
有田仅数十亩,卖其半以赴长沙
及没,不能迁柩,而台府极力济之。
视今之仕者为何如哉!
西边自中兴以来,权归吴氏,总饷者听命焉,未至乏供。
及开禧变故之后,王人之权始重,与制垣抗衡。
然而权出吏手,钱入私门,茍逭目前,未有孰何之者。
子中既被檄巡边,边无宿储,宣限有阙,缇衣不饱。
子中虽不敢言,而王人捉衿见肘,不能自安,造为谤言,日与戎司相水火,竟逐其帅。
其后北骑果来,饥卒自溃。
制总二司,始大不咸,乃至互申朝省,纵臾台评,而两司寮属始有为法受恶者矣。
子中已脱选,尚未旋祝釐岱宗,舆论惜其无辜,归怨馈饷。
今鸣琴一岁,又止于此,曰命也夫,非馈饷者之所为也。
豫章赵氏,封孺人
子男一人,瑰,习儒业。
女五人,长为某之子士兖之妇,以承务郎、前监江陵府沙市镇
次适从事郎、新袁州分宜县主簿张应龙,次适同郡黄应翔,馀未行。
将以绍定元年十月己酉葬于临川县长乐乡南冈之原,祔祖茔也。
始予知子中名,接职事于湘中而不及见。
持节益昌,子中因边事过我,知其本末。
校文类省,又适共事。
见其器识宏远,议论忠厚,于是始结姻好,非泛然邂逅相遇者。
既为之志,又从而为之铭,其辞曰:
吁嗟乎子中,赫赫乎,烨烨乎,其家世也。
谦谦乎,抑抑乎,其自持也。
切切乎,孜孜乎,其力学也。
浩浩乎,瀚瀚乎,其笔力也。
磊磊乎,落落乎,其建议也。
凛凛乎,粲粲乎,其官业也。
隐隐乎,谹谹乎,其声望也。
衮衮乎,岌岌乎,谓不可量也。
渺渺乎,茫茫乎,何其夺之遽也。
喑喑乎,哑哑乎,善良褫气也。
岐岐乎,嶷嶷乎,幸哉犹有子也。
凤鸣洞 宋 · 史昌卿
 押词韵第十八部
何年雷斧凿山裂,六月苍崖细飞雪。
孤凤一去声不闻,海水几兴灭。
我知仙去仙尚存,时见真形生岩穴。
青天半夜玉箫寒,唤起幽人舞明月(清储家藻光绪《上虞县志校续》卷二二)
轻兵不可用元丰四年六月 北宋 · 种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三
疾雷不及掩耳,今已藉藉,轻兵不可用,势当成军进讨。
述庵司寇新刻大集见贻展诵之馀为题长句兼怀亡友璞函癸丑 清 · 赵翼
 出处:瓯北集卷三十六
塞翁失马何足惜,先生奇遭在削籍。
紫薇郎剩白衣身,万里从戎历重译。
当日都门送临贺,分岐谁不悲迁斥。
岂知官秩从此高,诗亦从此穷风骚。
滇南三载蜀五载,踏遍徼外地不毛。
路争鸟道入穹汉,渡寻象迹翻崩涛。
炎乡三冬辊雷吼,阴岭六月阵雪饕。
洪荒以来人不到,奇景留待公镵雕。
吟毫既得江山助,况值羽书正驰骛。
弓刀队里一毛锥,百万貔貅听指顾。
矛头米淅咽风餐,盾鼻墨磨挥露布。
一炮人头落满空,千灯鬼火拦前路。
里尸之革浴血刀,逼出才人𢶳命句。
遂令椽笔铸伟词,上掩白狼下朱鹭。
即今奏凯十五年,卿月崇班已屡迁。
煌煌大集亦镂版,光照四裔声摩天。
就中突过黄初处,终属淋漓横槊篇。
倘非参军入蛮府,平步公卿享华膴。
雄略虽馀扪虱谈,壮心谁激闻鸡舞。
南山诗不如北征,只为未经戎马苦。
乃知绝域烽烟中,正是玉成大名古。
独忆当年老赵岐,与公同出不同归。
挑灯别阅娵隅集,痛绝空山暴骨时璞函从军滇、,有《娵隅集》十卷,近亦刻成)
盛暑中黄子主簿双井见访 宋 · 王庭圭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痛饮元非避暑方,又无金碗汲寒浆。
忽逢佳士(四库本作客)携新茗,来坐竹阴移晚凉。
幽处小窗花木好,吟馀清论齿牙香。
君家句法谁能似,煎出车声绕九肠。
薝卜花 宋 · 蒋梅边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清净法身如雪莹,肯来林下见孤芳。
(一本作对)六月无炎暑,省爇铜匜几炷香(《全芳备祖》前集卷二二)
长夏丁未 明 · 徐居正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四佳诗集补遗一
长夏苦炎蒸,起居亦不能。
谁言虱堪养,自识蝇可憎。
香鼎添微火,茶瓯小点冰。
科头盘脚坐,身世酷如僧。
钻天坡雷洞坪乙卯 清 · 何绍基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五
蛇行𧉢属相攀牵,人来钻天天可怜。
线路斗绝四五里,暂憩已是雷洞前。
每年六月雷搜殿,电光照见雷公面。
洞神逃出露奇形,雨脚斜飞横怪箭。
濛濛下界千万家,掩耳但闻天鼓挝。
上方金殿老居士,一竿赤日晒袈裟。
请约束诸路各守旧疆奏元祐二年六月 北宋 · 赵卨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一
兰州进筑西关城,又闻欲增展康古寨,此皆西夏必争之地。
请降约束诸路各守旧疆,不宜更有侵占。
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〇二。
仁宗皇帝徽号议元丰六年闰六月 北宋 · 邓润甫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九、《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四(第二册第一六二八页)
臣等闻名者实之昭也,实著则名美;
号者功之表也,功骏则号隆。
此自然之符,不易之道也。
故自古浚哲之君,临制四海,其道至于配神明、享天地,其德至于泽万物、和天下。
治侔往初,功无与二,然生必膺大名,终必崇徽号,而后能扬对天之烈,昭无穷之闻,罔允蹈而不昌,畴或遗而能存。
夫冠德卓绝者莫崇于二帝,收功隽伟者莫隆于三王,稽其所行,率由兹道。
故典谟之所载,《生民》、《长发》之所归美,《清庙》、《执竞》之所咏歌,赫乎如日月,震乎如雷霆,传之子孙,与天无极。
唯宋有天下,以圣继圣,以神继神,盖未尝易此也。
恭惟仁宗皇帝躬上圣之质,宅丕平之期,有聪明睿知之材,有徽柔懿恭之德。
粤自握乾符,阐坤珍,则储思于极治,垂鉴于太清,驰仁圣之极挚,蹈帝王之登闳。
若夫知落天地而不自虑,辨同万物而不自说,虚己以延俊人之策,和颜以来直谅之谏,拂心忤耳,罔不并容,此乃虞舜之察迩言也。
汎爱黎庶,惟刑之恤,建明察以官之,择慈惠以长之。
文疑者请谳,罪疑者予民,用法误人,斥而不复。
故微文巧诋之俗易,胜残去杀之化成。
此乃帝尧之哀庶戮也。
履三圣之重熙,乘四海之既富,赀与地侔广,贵与天比崇。
而克己循礼,以先天下,斥侈靡,示太素。
此乃文王之卑服即功也。
昭事上帝,小心翼翼,雨旸之不时,天异之或见,未尝不洁诚斋戒,侧身修行,以答塞咎应,导迎福祉。
此乃高宗之寅畏天命也。
玉几听断,至于日中,黼帷访览,逮于夜艾。
揽权纲,核名实。
欲吏之勤也,明赏信罚,以劝以惩;
欲民之裕也,简政敷惠,以俯徇之。
天子之下,涵养理极,薰以太和,洒以时雨。
凡其所欲,不竭而获;
凡其所恶,不祈而息。
戴白之老,不识兵革。
泽浸而盖深,仁翔而盖漙。
迨夫乘久安之基,悯累积之弊,则奋然进用大臣,收敛豪俊,欲变天下之治,以还复三代之隆。
数开延阁,以访其先务;
又降神翰,以督其施为。
群臣承命,震慑奔走。
发德音,下明诏,兴学校,劝农桑,修废官,举逸民。
破拘挛之例,以荐进人才;
聿因循之法,以旌别能否。
节用度而先之宫禁,制财赋而归之有司。
减任子之数,设守宰之课。
于时四方拭目,以观太平。
缉熙之绩,过乎于穆;
盛德之颂,续于猗那。
躬籍以率天下之耕,祫祭以教天下之孝。
八见郊时,而拜贶肇禋之礼成;
再祀明堂,而严父报本之志尽。
收遗俊,理秘文,以润色鸿业;
定雅乐,均钧石,以逆釐三神。
大宗于外邸,而惇睦辨章之化洽;
钖诸将以新书,而攻守应敌之略具。
陟配三后,并假二庙,隆孝治也;
亲屈车驾,临幸太学,崇儒术也。
制定六经,罢黜百家,揭正道也;
奋词摛藻,昭回云汉,明圣作也。
废放郑声,屏弃田猎,抑损燕私,以劳天下,尊德性也。
秘殿之下,锦几之上,论经居前,劝诵在后,道问学也。
其禦戒也,迫而后应;
其治兵也,勤而必胜。
故灵旗西伐,而玉关请盟;
天戈南挥,而凶渠就截。
扬旌绝域之表,勒功耒垠之野。
虽《诗》之雷霆,《易》之折首,不能过也。
至于决大策,建大本,未尝不图万世之安,符四海之望。
稽天从人,援立圣子,而社稷以安,凡有以宁。
虽禹之知启,文之立武,不能过也。
四十二年,表里禔福。
纲纪完密,易治也;
法度昭明,易则也;
英才鳞集,易用也;
轨迹平夷,易循也。
德泽之流,川衍海渟,旁魄四塞,沾濡行葺,濛被马牛;
符瑞之众,水涌山出,间见层布,编于史牒,咏于乐歌。
庄周曰「美成在久」,信乎其久也;
孔子曰「世后仁」,信乎其仁也。
觌之前圣,考之近古,盖未有殊尤绝迹、善始善终,于此其盛也!
夫泽被天下,民莫能名,非体天乎?
为而不恃,应而不藏,非法道乎?
兵寝不试,刑措不用,非极功乎?
六通四辟,兼济万物,非全德乎?
制礼作乐,播及天地,非神文乎?
不怒而威,不杀而服,非圣武乎?
故天与子,以嗣大历,非浚哲乎?
旁烛无疆,万物并照,非至明乎?
慈惠爱亲,刑于四海,非至孝乎?
卓哉昭烂,真神明之表也!
非道备全美,孰能兼此?
伏请上徽号曰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浚哲明孝皇帝
桂林龙隐题名乾道三年六月 宋 · 孙师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二、《粤西金石略》卷八、《桂胜》卷二
七闽孙师圣、黄寿之、江清卿、修卿、陈启宗、黄升卿、张子真、子斐、王公尤、谢少魏,乾道丁亥六月上休,自七星联镳过程公岩,小集龙隐泛舟,由朝阳以归。
师圣德卿、寿之子希吕侍行。
临江仙 寿友人六月初七 南宋 · 黄人杰
 押词韵第十一部
六月炎天收火伞,南薰洗尽烦蒸。
尧蓂七荚又争青。
问知陈仲举,元是此时生。

别驾功名清暇日,题兴尚带屏星。
黑头非晚到公卿。
且倾浮蚁酒,来听祝龟龄。
英宗皇帝徽号议元丰六年闰六月 北宋 · 邓润甫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九、《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九(第二册第一六三一页)
臣等闻运行无穷,焘籥万物,而其迹不可见者,天也;
微妙不测,化育万类,而其功不可名者,帝也。
夫天之迹虽不可见,然言其气则谓之昊,言其仁则谓之旻;
帝之功虽不可名,然称其化则谓之圣,称其妙则谓之神。
亦道其可见,与其可名者而已矣。
故自五德初起以还,聪明睿知之主,莫不察天人眷与咏歌之心,纪祖宗殊尤卓伟之烈,崇徽号,备典策,以协大公之议,以称褒扬之诚,炳之四方,传之后世,岂不盛与!
恭惟英宗皇帝受命穆清,履道渊懿,秉乾之刚健,体离之文明。
自潜隐宗藩,出就庠序,其神灵之德,粹美之行,已颖然见于宗室之表。
笃于学问,明且不寐,究道德之高明,原仁义之归趣,察古今之变贯,蹈圣贤之中庸,斯乃高宗之学于河洲所不能方也。
故养正圣功,裕然自得,于穆令问,众莫不闻。
譬夫应龙之将飞也,必文采著见,而后能戢胶葛,腾九闳;
大明之将升也,必光气前发,而后能掀氛翳,烛六合。
此神明之祚,自然之符也。
仁宗皇帝深见天命,烛知至德,断之圣心,授以宗器。
而谦卑自守,弗即承诏,有予德不嗣渊穆之对,有确乎不授中正之操。
逮于越岁踰时,乃始迁思回虑,以翼相邦家,赞扬浚哲。
斯乃汉文之逊代邸所不能偕也。
及夫膺当天之明命,乘炎上之兴运,则抗意于闳眇,储思于泰宁
念昭考之托也,则违三年之戚,而不改其道;
文母之慈也,则极四海之养,而不能竭其诚。
拜况圜邱,则刺六经,缀礼乐,而肃祗群臣之礼备;
登祼清庙,则合诸侯,谐金石,而显相多士之德洽。
决万微之务也,踰于日昃;
览四方之奏也,至于夜艾。
其于政也,兴同利而除同害;
其于民也,予所欲而措所恶。
发廪以赈穷乏,抑末以勤农桑。
患吏之宽,则济之以严;
患俗之薄,则矫之以厚。
施不次之赏,用不测之罚,明忠信以示之,振纲律以维之。
励明明之志,式昭昭之明,秉翼翼之心,就赫赫之迹。
体貌大臣,宾礼故老,悦色以开谏诤,前前以待俊人。
数下明诏,敷求谠言。
至于日临经幄,以延讲仪,隆学也;
间开秘殿,以谕献纳,广听也;
宗子之学,以彊蕃卫,洪业也;
册府之员,以育英才,盛观也;
合兵于农,而不牵浮论,明断也;
拔材于隐,而不问疏亲,善驭也;
纠合诸侯,而斥弃禁禦,至仁也;
入继大统,而肃于尊祖,上德也;
躬定圣嗣,以安天下,光哲也。
若夫承富有之业,而示之以敦朴;
宅丕平之期,而莅之以勤毖。
绝却声色之好,屏去游田之娱。
右嫔嫱,无椒风、增成位号之授;
苑囿台沼,微长杨、属玉观览之靡。
克己以化民,力行以率下。
左右斋慄,怀金貂慕学之善;
贵戚循礼,杜濯龙车驾之僭。
四方承风,百僚仰法。
况复宣艺祖之重光,袭神宗之远略。
信币北指,匈奴畏恐以谨明;
輶轩西驰,黠羌震慑而请命。
不顿一戟,不烦尺组,而三垂宴然矣。
是以五年之间,大勋允集,环海之内,含生之伦,莫不蒙被润泽。
其效祥荐瑞,应图合牒者,驯扰恫收,厉揭邦畿,卓荦郡国,洋溢要荒。
傥天开永命,增锡寿祉,则将度三王之轨躅,历二帝之登闳。
奋张德威,斥大疆土,扬旌北户之野,饮马幽崖之水,文加乎日域,令肃乎河源,包上圣之所不征,尽至仁之所不服,烂然竹帛,不可殚纪者已。
臣谨稽之前古,考之行事,察缙绅之所传,究六艺之所趋,夫刚健粹精,不言所利,非体乾乎?
继天统极,传之无疆,非膺历乎?
丕承之烈,盈塞天渊,非隆功乎?
辉光日新,格于上下,非盛德乎?
华藻照烂,经纬乾坤,非宪文乎?
四裔震叠,莫不来庭,非肃武乎?
穷理而通,致一而明,睿也;
鼓舞万物,民莫能名,神也;
昭明义问,不匿厥指,宣也;
承颜安亲,惇叙九族,孝也。
盛哉铄乎!
帝王之极挚,今昔之上仪,足以焜耀四方,舄奕千载。
非澹然无极、众美从之者,孰能与于此!
伏请上徽号曰英宗体乾膺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临江仙 其一 南宋 · 黄人杰
 押词韵第十一部
六月炎官收火伞,南薰尽洗烦蒸。
十三蓂荚又争青。
问知陈仲举,元是此时生。

别驾功成清暇日,题舆尚带屏星。
黑头非晚至公卿。
且倾浮蚁酒,来听祝龟龄。
楼伯容 元 · 袁士元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雨霁江城晚,凉生六月秋。
鸟栖烟树暝,萤出村幽
残笛鸣邻巷,严更起郡楼
故人何处在?新月梢头。
王主簿清暑阁 宋 · 王庭圭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冒暑贪程作热官,何如避暑得清安
轻阴画出三湘(李本作湖景),爽气能为六月寒。
自有薰风生屋角,不须纤手捧冰盘。
阑干半倚红尘外,卧听江声泻碧湍。
题水西轩府推何德孚 元 · 袁士元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御选元诗卷七十三
积雨荒池水欲平,轩窗长夏有馀清。
吟馀一枕沧浪梦,卧听风荷受雨声。
国风·豳风(今陕西邠县一带) 七月(陆曰:豳者,戎狄之地名也。夏道衰,后稷之曾孙公刘自邰而出居焉。其封域在雍州岐山之北,原隰之野,于汉属右扶风郇邑。周公遭流言之难,居东都,思公刘大王为豳公,忧劳民事,以此叙己志而作《七月》、《鸱鸮》之诗。成王悟而迎之,以致太平,故大师述其诗为豳国之风焉。)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南亩田畯至喜。(一章)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公子同归(二章)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孔阳,为公子裳。(三章)

四月五月鸣蜩
八月十月陨萚
一之日,取彼狐,为公子
二之日其同,载武功
言私其豵,献于公。(四章)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九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鼠,塞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五章)

六月七月葵及八月剥枣
十月穫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八月九月
薪樗,食我农夫(六章)

九月筑场圃,十月
黍稷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宵尔索绹
亟其乘屋,其始百谷(七章)

二之日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万寿无疆(八章)
按:七月八章,章十一句。
再论助役奏熙宁四年六月1071年6月 北宋 · 杨绘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二、《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一六、《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五之五(第七册第六一五九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窃以尧、舜之为君,禹、皋陶之为臣,可谓至治矣。
然考之于《书》,皋陶之所以矢谟于舜,而禹亦称「惟帝其难之」者,在知人、在安民二者而已。
安民则惠,岂非治道之先哉!
又况乎畿甸之民也?
臣窃见日近有东明等县百姓约千百人,诣开封府告诉为超升等第出助役钱事。
本府不肯接状,却称不曾受得朝旨及司农寺关报。
百姓既无所诉,遂突入相府。
宰臣王安石谕云:「此事相府元不知,待与指挥,不令超升等第,仍问汝等来时知县知否」。
并言不知。
至十五日聚来御史台前。
臣为本台无例收接诉状,寻谕令散去。
退而访,闻得司农寺超升等第因依,乃是不依逐县元定户活等第,却从司农寺将见管户口品量等第均助役钱数,抛降与逐名,令管认户力次第升降重别,造成笺簿,依条限晓示人户知委,须管于农务前了当。
臣今举一县以言之,只如酸枣县乡村第一等元申一百三十户,今司农寺抛降却要二百四户,即是升起七十四户。
第二等元申二百六十户,今司农寺却抛降三百六户,乃是升起四十六户。
第三等元申三百三十九户,今司农寺却抛降四百五十九户,乃是升起一百二十户。
臣窃谓凡等第升降,盖视人户家活,高下须凭本县,本县须凭户长里正,户长里正须凭邻里,自下而上,乃得其实。
今来却自司农寺预先画下数目,令本县依数簿,岂得民心甘服哉!
譬如所以为带者为腰也,所以为履者为足也。
带之长短须随腰之丰瘦,履之阔狭须准足之小大。
今若带长而有馀,则增腰以满之;
履狭而不足,则削足以就之,可乎!
超升等第以就多出钱,何以异此!
京畿者天下之根本,不可不挂圣虑。
据此次第,人户纷扰,词诉卒急未了,虽欲委府界提点,胁以止之,窃恐川壅而溃,其伤必多,可不念哉!
自来措置民事,何尝不自州及县。
岂有文字下县,州府不知之理?
窃详司农寺不关报开封府之意,显是自知所行之事于理未安,指望诸县畏威不敢异议。
关京尹或致争执,则事体稍重,有碍施行,所以公然不顾,直行下县。
兼今来已是农务之月,如何农务前定要了当,欲随夏税起催乎?
臣又访闻得中书见差孙迪、张景温诸县体量,仍令诸县将不愿出钱人户别作一项开坐,臣窃恐待将不愿出钱人户,困以重役,以此威胁,谁敢不从?
臣愿陛下沉思熟虑。
畿内之民从来骄养,有同赤子,今来已被团保之法行之猝暴,惶骇未已,若又不住陵虐,所忧不细。
《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可近,不可下」。
《诗》云:「商邑翼翼,四方是则」。
《春秋》内中国而外诸夏,可不务安之乎?
今判司农寺邓绾、曾布,一为知杂,一为都检,正非臣言之,谁敢为陛下言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