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六月” 相关资源
诗文库13400
人物库2531
古籍库93087
活动2442
诗文库
长夏杂诗 其四 丁亥 清 · 何绍基
 押有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三
连旬尘涴巾,今夜杯在手。
高吟石迸落,狂叫月西走。
眼中李花,娟秀成老丑。
根枝欲自媚,蝼蚁已先守。
惟当去柯叶,拥肿或能寿。
寿夭讵足期,且免世娱垢。
安得杯中客,千岁无白首。
长夏杂诗 其五 丁亥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三
庭前聚奇石,左右相回环。
咄哉嶙峋姿,作此顾盼颜。
天骨虽傲峥,各有俦侣欢。
无心天上云,与尔殊灵顽。
膏霖有时降,气液乃相关。
云石两不知,在山兮出山。
长夏杂诗 其六 丁亥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三
阿连幼婴疾,将壮势且更。
盘踞寸肤间,羁牵百节迸。
养痾藉云岚,涤念返清静。
莹莹肺腑地,朗与山色映。
谁知青山灵,能活吟子病。
益当画笔殊,争我诗骨硬。
行将具篮舆,嵩翠如我聘(毅弟病胁痈,致嵩游迟滞。)
久雨 北宋 · 范纯仁
 押词韵第四部
季夏德阳盛,炎赫恢洪炉。
俄然积阴来,直掩造化枢。
蒸云满乾坤,澍雨倾江湖。
昼夜不停洒,动植宁得苏。
深虞垫地轴,遂恐沈日车。
火官弛权纲,朱鸟忧沾濡。
薰风阜民物,反逢怒飙驱。
川盈浩无津,龙卧埋深淤。
晦雾拥城门,惊澜起康衢。
虽经禹力勤,尚畏赤子鱼。
丛兰委泥滓,祥木掩蒿
罅漏生广厦,浸淫矧吾庐。
涩藓上明镜,蠹腐盈缣书。
墙茨渐衣绣,网虫竞缨珠。
螺蚓恣缘绕,蛙黾争欢呼。
幽人志自苦,阴处情难舒。
忧颓讵安席,避溺思乘桴。
安得赤帝悟,却使政令敷。
尽屏沴祲昏,大明升震隅。
六合仰清光,九州免沦胥。
四序各有主,一物长欢娱。
邵思善 元 · 吴讷
 出处:新安文献志卷五十二
有客有客青门生,六月访我新安城
手把溪藤白如雪,坐石看山苦炎热。
挥毫戏写两株,满坐飒飒生秋风。
高枝屈曲古钗碧,老树剥落莓苔蚀。
寒雾斜披虎豹毛,元气淋漓神鬼号。
下有山童相对语,赤脚披蓑立烟雨。
丹青自昔称郭熙,笔力似欲争绝奇。
嗟哉此松涧之曲,知子一见神意足。
于今岂无梁栋材,未遇匠石吁可哀。
花间小饮 清 · 胤禛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长夏初临芍药开,熏风拂席送香来。
仙姿绰约翻红袖,月影婆娑照绿杯。
国风·豳风(今陕西邠县一带) 七月(陆曰:豳者,戎狄之地名也。夏道衰,后稷之曾孙公刘自邰而出居焉。其封域在雍州岐山之北,原隰之野,于汉属右扶风郇邑。周公遭流言之难,居东都,思公刘大王为豳公,忧劳民事,以此叙己志而作《七月》、《鸱鸮》之诗。成王悟而迎之,以致太平,故大师述其诗为豳国之风焉。)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南亩田畯至喜。(一章)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公子同归(二章)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孔阳,为公子裳。(三章)

四月五月鸣蜩
八月十月陨萚
一之日,取彼狐,为公子
二之日其同,载武功
言私其豵,献于公。(四章)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九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鼠,塞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五章)

六月七月葵及八月剥枣
十月穫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八月九月
薪樗,食我农夫(六章)

九月筑场圃,十月
黍稷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宵尔索绹
亟其乘屋,其始百谷(七章)

二之日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万寿无疆(八章)
按:七月八章,章十一句。
师川纳凉大宁寺得绿字 宋 · 洪朋
 押词韵第十五部
六月长夏,炎热不可触。
车马断经过,卧痾适所欲。
欻作城北游,佛界映空谷。
方塘荷气清,层轩竹阴绿。
徐侯辨食事,意豁忘羁束。
鸣蜩韵高寒,凉飔荡烦促。
坐隐者谁子,飞雹下棋局。
胜负吾不知,静啸荫乔木。
徙倚失日车,旋归想雨足。
可令夜气清,更使年谷熟
谢复观文殿大学士充太一宫使乞免供职状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六、《范忠宣公集》卷七
伏奉诰命,授臣前件职任,已于当日望阙祗受讫,兼准尚书省劄子,奉圣旨令臣供职。
臣闻命皇恐,感涕不已。
伏念臣遭遇累朝,宠禄过厚;
才德不称,自取颠覆。
昨在湖外,绵历岁时,侵冒炎蒸,损耗气血,日就羸弱,滨于死所。
戴盆之下,绝望于天。
岂谓恩光照临,复还爵秩,许归乡里。
在于老臣,已喻分愿。
更蒙宠增秘殿之名,兼领殊庭之职。
仰惟圣恩,糜殒难报。
臣固当勉彊趋赴阙庭,一聆德音,然后退就丘樊,死无所恨。
然臣才短分薄,福过灾生。
六月内到鄂州,忽患左手足不举,至今医治,未见痊减。
重念臣素来气弱,齿发早衰;
加之垂老之时,尪残日甚,一体偏废,两目全瞽。
虽欲驱策疲蹇,有所不能。
伏望圣慈曲赐矜怜,俯加恤察,特免供职。
许归乡里,以养残年。
臣若万一尚延朝露,犹与农夫田父歌咏圣化。
臣无任。
六月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六月》,宣王北伐也。《鹿鸣》废,则和乐缺矣。《四牡》废,则君臣缺矣。《皇皇者华》废,则忠信缺矣。《常棣》废,则兄弟缺矣。《伐木》废,则朋友缺矣。《天保》废,则福禄缺矣。《采薇》废,则征伐缺矣。《出车》废,则功力缺矣。《杕杜》废,则师众缺矣。《鱼丽》废,则法度缺矣。《南陔》废,则孝友缺矣。《白华》废,则廉耻缺矣。《华》废,则蓄积缺矣。《由庚》废,则阴阳失其道理矣。《南有嘉鱼》废,则贤者不安,下不得其所矣。《崇丘》废,则万物不遂矣。《南山有台》废,则为国之基队矣。《由仪》废,则万物失其道理矣。《蓼萧》废,则恩泽乖矣。《湛露》废,则万国离矣。《彤弓》废,则诸夏衰矣。《菁菁者莪》废,则无礼仪矣。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
六月栖栖戎车
四牡骙骙,载是常服
猃狁孔炽,我是用急。
出征,以匡王国。(一章)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
维此六月既成我服。
我服既成三十里。
出征,以佐天子(二章)

四牡脩广,其大有
薄伐猃狁,以肤公
有严有,共武之服。
共武之服,以定王国。(三章)

猃狁匪茹,整居
,至泾阳。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四章)

戎车既安,如
四牡既既佶且闲
薄伐猃狁,至大原。
文武吉甫万邦(五章)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
来归,我行永久
诸友炰鳖脍鲤
侯谁在矣,孝友(六章)

按:六月六章,章八句。
题姜景愚画屏八首希颜 其五 西瓜 明 · 徐居正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二○第二
精神秋水雪成团,长夏尤宜荐玉盘。
多病相如空抱渴,披图不觉舌翻澜。
烟雨楼 明 · 黄洪宪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高阁凭湖画栋浮,苍茫城郭望中收。
烟含树色千家雨,槛送涛声六月秋。
云壑有情閒钓艇,风尘无梦到眠鸥。
主恩泉石容吾老,莫惜衔杯醉庾楼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嘉兴府
四月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四月》,大夫幽王也。在位贪残,下国构祸,怨乱并兴焉。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先祖匪人,胡宁忍予。(一章)

秋日凄凄百卉
乱离矣,爰其适归(二章)

冬日烈烈飘风发发
莫不谷,我独何害。(三章)

山有嘉卉,侯
废为残贼,莫知其(四章)

相彼泉水,载清载浊。
我日构祸,曷云能谷。(五章)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
尽瘁以仕,宁莫我有。(六章)

匪鸢,翰飞戾天。
匪鳣匪鲔,潜逃于渊。(七章)

山有蕨薇,隰有杞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八章)

按:四月八章,章四句。
姜景醇所藏日本高僧画山水八景希孟 其二 云林长夏 明 · 徐居正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二○第二
朝来岚气满西山,清樾阴阴作雨寒。
未信人间汗如水,楼台多少插云端。
乞罢相劄子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六、《范忠宣公集》卷七
臣去年六月,蒙恩严召,赐对崇政殿,尝以衰病自陈。
数日之间,再叨宰弼。
寻亦累奏辞免,情恳备至,不获俞音。
黾勉就职,仅将一年,迄无寸长,上裨圣政。
而自今春以来,衰病浸加,形体疲羸,饮食减少,职事繁剧,难以支持。
又况神识昏耗,思虑颠错,事多遗忘,耳目不明。
自惭尸素,朝夕惶惧。
伏惟皇帝陛下天纵睿明,卓然上圣,宜得非常之佐,以辅太平之基。
衰病之臣,将何所用?
伏望圣慈特赐罢黜,少逭愚臣窃位妨贤之罪。
臣无任。
濮安懿王称号乞依两制所议治平二年六月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七、《范忠宣公奏议》卷上、《历代名臣奏议》卷七七
臣近到阙下,伏闻两制等已依典礼,议定濮安懿王称号、封爵,却因政府议论不同,且令权罢。
中外人心,疑惑未已。
伏缘陛下昨受仁宗诏命,亲许为仁宗之子,至于迁官、封爵,悉用皇子故事,问安侍膳,孝德已彰,以至纂承大统
天下以陛下为仁宗之子,故亿兆欣戴,一无间言,子子孙孙,长享天命。
此则与前代出继之主,事体不同;
故于本宗,难加殊礼。
濮王自有封国,继嗣蕃昌,今若改封大邦,世世传袭,夹辅帝室,永垂鸿名,则于濮王之尊,不为不盛,于陛下之报,不为不深。
伏望圣慈断以大公,特降诏旨,恭依两制所议。
如此,则上合天心,下服民望,杜谄谀希合之言,为万世不易之法。
与宣谕刘御史1133年6月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六、《卢溪文集》卷二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
厥今风俗大坏,上下相师,恬不知怪,虽士大夫常衣儒衣、道古语者,皆甘心自置于廉耻之外,而无高人之意。
由是天下日趋于靡敝,盗贼群起,民益困穷疮痏,呻吟之声未息,而贪残之吏诛求剥歛,海内愁怨,未有如今日之极者也。
非痛锄治之,其势未可以轻革。
世之议者但忧财利之不足,罔虑国家之安危。
此岂不由风俗之坏,盖原于监司郡守之非其人。
江西一路近时耳目所及者计之,则可知矣。
一路数千里之间,未闻荐举一人奉法爱民、能推行宽恤之诏者;
其所荐举者,必苛刻险悍之夫,号为能集事者
相师成风,争为剥下媚上,以图宠擢,而廉介自守者无所容于时,今皆相率而去矣。
前年宗祀赦书,悉放建炎四年积欠,应宽恤事专委提刑司,德意甚厚也。
至今提刑司出榜放,转运司出榜催,两司争为空文,俱挂墙壁,以此罔百姓可也,朝廷可欺乎?
至于比年以来,御书宽恤及平反刑狱等诏,则虽墙壁亦未尝挂。
顷传大旆压境之始,纷然劳民,造亭宇,粉壁榜其上,视其后乃绍兴三年三月书,其灭裂文具,虽儿戏尚不如此。
去年韩少师兵驻江西,半年费金谷仅二百万缗,朝廷初许通支诸司财物,转运司执不与,密谕郡县一切横歛,惟务取办,急于星火。
聚歛之吏承望风旨,因缘生奸,百姓剥肤及髓,至坏屋庐、卖瓦木以应。
且一县科率不下数十万,公吏邀丐亦复称是,供军之馀浩浩入赃吏之家,用之如泥沙不惜,少有败露,则纳以重贿,上下相影援。
冤民叫号,无复雪诉,转运使方且阔视大言自喜,以谓钱流地上
呜呼!
以此为术,其谁不能?
大抵数十年以来,天生此辈在世间,贪鄙庸懦相习,为浮沈低昂,以容奸为长厚,监司或按一吏,则群议交诋,以为暴刻生事。
至于日侵月削,而民弊于下,无复有议之者。
比年江西盗贼猬毛而起,虔、吉尤甚。
原其所始,皆缘贪吏暴虐,一夫揭梃叫呼,则无告之民易为啸聚。
顷常亲见吉州境内巨盗所起,未有不如此也。
幸而一方有苟安无事之处,监司乃指为富足之地,督歛无艺,又驱之使尽为盗。
至于师旅益起,事务益繁,公私俱竭,用益不足,日入于败坏然后已。
监司郡守者区区救过不给,天下安危之虑,岂复介怀?
一有调发,监司移文于县,县遣悍夫劲卒搜括乡村,无以异于寇盗之钞劫,甚至官吏自行,所过聚落,鸡犬一空。
民穷至此,如之何不聚为盗贼?
去年抛买准衣绢、防秋米,朝廷明降籴买本钱,而所在辄不支。
近者使轩按行境上,转运司方始量颁䌷绢折还,卒不尽给。
且军兴科率出于不得已,至于朝廷自有本钱,乃移易侵盗,不以还民,此行转运司使沮格朝廷实惠,歛怨于民。
使诸道皆如此,则摇动邦本,岂不深可危惧!
韩少师江西,号为用度最广之时也,然大率不满二百万缗,而骚动一路,科率之数不啻数千万缗。
班师之后,各以微末啖转运司羡馀转运司不复检察,其馀不知几千万缗为贪吏所没,可不惜哉!
比者复遇阁下观问风俗,纠摘奸贪,振拔淹滞,勤恤民隐,慨然若以身任天下安危,不顾流俗,虽将相大臣气焰烜赫,按其奸赃,振动天下。
究观前世揽辔埋轮之士,特史官一时美谈,其所施设未必有事业伟然过于阁下今日者也。
某生江南卑薄之域,自审其才不能俛仰求用于世,退卧林野,足迹未尝及公卿大夫之门。
伏蒙遣官属咨访凋弊,若不吐一言,使遐陬之民不被其泽,某与有罪焉。
皇矣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皇矣》,美周也。天监代殷,莫若周。周世世脩德,莫若文王
皇矣上帝下有
监观四方,求民之
维此二国,其政不获。
维彼四国,爰爰度。
上帝耆之,憎其式廓
乃眷西,此维与宅。(一章)

作之屏之,其
脩之之,其灌其
启之辟之,其
之剔之,其檿其
帝迁明德串夷载路
天立厥,受命既固。(二章)

其山,柞棫拔,松柏兑。
帝作邦作,自大伯
维此因心友。
友其兄,
载锡之光,受禄无丧,奄有四方(三章)

维此,帝度其心,德音
其德克明克明克长克君
大邦,克顺克
,其德靡
既受帝祉孙子(四章)

帝谓:“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
密人不恭,敢大邦,侵
王赫怒,爰整其旅,以旅,以于周祜,以于天下。(五章)

依其在京,侵自疆。
陟我高冈
“无我陵,我陵我阿;
无饮我泉,我泉我池”。
度其原,居岐之阳,在渭之万邦下民(六章)

帝谓:“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
帝谓:“询尔仇方,同尔兄弟,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七章)

临冲闲闲,崇言言
执讯,攸安安
,是是附,四方以无侮。
临冲茀茀,崇仡仡
是伐是,是绝是四方无拂(八章)
按:皇矣八章,章十二句。
惠山 唐 · 李郢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乳洞阴阴碧涧连,杉松六月冷无蝉。
黄昏飞尽白蝙蝠,火数星山寂然。
春秋五论(二) 南宋 · 蔡沆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八、复斋公集
或问:六经之说,诸儒穿凿害之也,而《春秋》为尤甚。
前公、谷、左氏,后之诸儒又从而羽翼之,横生意见,各立一说。
夫彼此一事,彼以为是,此以为非,彼此互相矛盾;
前后一人,前以为褒,后以为贬,前后自相牴牾。
然其大端不过有二:一以日月为褒贬,二以爵号为褒贬
以日月为褒贬之说,彼徒见夫盟一也,有日者,有月者,盟宜书日,而或书时,入宜书日,而或书月,若是其不同也。
以爵号为褒贬之说,又见夫国君一也,而或书子、书侯,或书名、书字,或书州、书国,书人一人,而前氏后名又若是其不同也。
愚请得而析之。
蔑之盟不日则曰其盟渝也,柯之盟不日则曰信之也,将以渝之者为是乎?
信之者为是乎?
柯之盟不日,而葵丘之盟则日书之,或曰危之也,或曰美之也,将以危之者为是乎?
美之者为是乎?
子益师卒不日,左氏曰公不与小敛也。
公孙敖卒于外,而公在内,叔孙婼卒于内,而公在外,其不与小敛明矣,又何以书日乎?
《公羊》曰:「公子益师不日,远也」。
然公子貙远矣,又何以日乎?
《谷梁》曰:「不日,恶也」。
然公子牙、公孙意如亦恶矣,又何以书日乎?
葬必书月日,而有不书月日者,则曰不及时日而得葬也。
不及时而不日,正也;
过时而日,危不得葬也。
然过时而日,直指齐桓公言。
当是时,诸公子争国,危之隐可也。
卫穆公宋文公齐桓公之才,无争国之患,过时而日,有何可隐之乎?
宋缪公之日葬,又何危乎?
凡此者,疑误而难通也,孰谓《春秋》必以日月为褒贬乎!
至于来归仲子之赗,而宰书名,则曰贬之也;
使荣叔归成风之含赙,而王不称天,亦曰贬之也。
岂归仲子之赗,罪在冢宰,而不在天王乎?
归成风之含赙,罪在天王,而不在荣叔乎?
《春秋》书王,本以正名分也,若归赗含赙而称王,将以为正名分,可乎?
谷伯、邓侯称名,说者以为朝弑君之贼而名之,滕子、纪侯独非朝弑逆之人乎?
滕、薛称爵,说者以为能修朝礼而与之朝,隐公有何可褒而褒之乎?
若以滕、薛称爵而与之朝,是亦谬妄之甚者也。
或曰:滕本侯爵也,朝弑君之贼而黜称子,以滕有可贬也。
终春秋之世不复侯,岂皆有可贬之罪而黜之乎?
或曰:为时王之所黜。
使时王而能黜诸侯,则纪纲法度之施,礼乐赏罚之权,天王能执之矣,安得谓《春秋》为天子之事乎?
荆书楚,已而书楚子,说者曰进夷狄也。
夫中国而夷狄,则夷狄之可也,夷狄而中国,则亦中国之乎?
圣人作经,本以辩夷夏之分,顾乃进夷狄而退中国乎?
若此之类,不可以一二数,要皆可疑而难通者也,孰谓《春秋》以名称爵号为褒贬乎
大抵《春秋》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事成于日者书日,事成于月者书月,事成于时者书时。
若夫水旱、雨雹、霜雪、日食、星变、山崩、地震、火灾、螽螟、彗孛之类,凡若此者皆以日成也。
其朝觐、蒐狩、会遇、平和、来至、侵伐、围取、迁戍、袭奔、城筑、作毁,凡若此者皆以月成也。
崩、薨、卒、葬、弑、逆、叛、放、败、入、灭、获、擒、斩,凡若此者皆以时成也。
或宜日而不日,宜月而不月,皆史之所载者失之也,假如其事当书月而鲁史但书时,其事当书日而鲁史但书月,则圣人安得虚增甲子乎!
是《春秋》不以日月为例也。
《春秋》据事直书,而善恶自见,名称、爵号从其名称、爵号,而是非善恶则系乎其文,非书名者皆贬,而书字者皆褒也。
某与某在所褒而旧史只着其名,某与某在所贬而旧史只着其字,则圣人之褒贬岂在求其名与字而笔之于经乎!
是《春秋》不以名字为褒贬也。
若夫因其所书日月之前后而知其是非,因其所书爵次之名字而知其优劣,则有之矣,非圣人故以是而为褒贬也。
庄公春筑台于郎,夏筑台于薛,秋又筑台于秦,是阅三时而土功屡兴,国政荒废也。
十五年秋螽蝝生而下民怨咨,是历二时而五谷不登,饥馑荐臻也。
庄公八年春,师次于郎;
,师及齐,师围郕;
,师始还也。
是阅三时之久,劳民动众,以伤匮财谷,邦国其不受害乎?
若此之类,盖于书时见之。
二年秋七月,杞侯来朝,九月入杞,见其于来朝之国,未几遂兴师以入之也,不以交邻为重,而以利欲为必,是以强大侵侮乎弱小也。
七年三月,公如楚,九月,公至自楚,见其朝夷狄之国,不能自强于政治,受制于人,阅七月之久,往来跋涉而劳于行也。
僖公二年冬十月,不雨,三年春王正月,不雨,夏四月,不雨,六月乃雨,见其阅年而后雨,则万物焦枯而饥馑交至,道殣相望也。
若此之类,盖于书月见之。
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其于八日之中,再见天变也。
辛未,取郜,辛巳,取防,于旬之日间而取二邑,以瘠人肥己,是其人欲一动,不明乎天理之可否,视诸王制百里之封,在所乎?
在所损乎?
壬申,御廪灾,乙亥,尝又灾,见尝于天变无恐惧脩省之意,于灾沴之不敬也。
己丑,葬敬嬴,庚寅,乃克葬,延二日之久,见不能事亡如事存,葬礼之无备也。
丙午,及荀庚盟,丁未,及孙良夫盟,有以见鲁先晋而后卫也。
己未,同盟于鸡泽戊寅,及陈袁侨盟,见晋人先盟诸侯而后及大夫也。
若此之类,盖于书日见之,以是为圣人日月之书不书,寓乎褒贬则误也。
若夫名称、爵号之异同,政事之大小,辞目之详略,有蒙上文而杀其辞者,固难一二尽也。
时变之升降,世道之盛衰,亦有因之以见者。
楚,一也,始书荆,再书楚,已而书楚子;
,一也,始书人,再书吴,已而书吴子,于以见夷狄之势浸盛而难制。
鲁以大夫而会诸侯,大夫犹不氏于后,则大夫无有不氏者。
诸侯大夫而弑君者名之于后,虽弑君之贼亦有书氏者。
小国大夫皆以名与人也,曹、大夫,于后则曹、皆有大夫矣,此见大夫皆为政而犯分也。
始也吴、楚君、大夫皆书人,终也吴、楚君、大夫皆以爵、氏,以见夷狄之大夫皆往来于中国,而无夷之别矣。
列国诸侯之子皆称世子,而预会预伐者,于以见居丧而称子也。
入春秋以来,薛侯爵也,而书伯,滕,侯爵也,而书子,于以见诸侯之爵次皆以大小为差等,会于曹则蔡先卫,得其少长之序,而天秩不乱也。
蔡乃武王之所封,而伐乎郑,则卫先蔡,失乎名分之宜,而天叙无章也。
卫其成王之所封乎?
是爵次之先后,皆以目前强弱为崇卑,而不复用周制为品第也。
淮之会,许以男而先邢,是几微弗谨,而上下之位失。
戚之会,邾以子而先曹伯,是大小无序,而尊卑之次紊。
萧鱼之会,以世子而先邾莒之君,于以见霸者之为政,皆以私意为轻重,无复以礼文为仪则也。
垂龙之盟,内之则公孙敖会诸侯召陵侵楚之师,外之则齐桓主盟于中夏,于以见大夫敌于诸侯,而莫知其非也。
凡若此者,名称从其名称,爵号从其爵号,而是非善恶乃因之而见,初非圣人特以是为褒贬也。
学者必欲于名称爵号之间,而求非圣人褒贬之意,窒碍而不通矣。
泥于名数,务于新奇,恐非圣人明白正大之心尔。
学者之观《春秋》必先破《春秋》以日月为例之说,与夫以名称爵号为褒贬之说,而后《春秋》之旨可得而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