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兰溪县灵隐寺东峰新亭 中唐 · 冯宿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十四
东阳会稽西部之郡。兰溪东阳西鄙之邑。
岁在戊寅天官署洪君少卿以为之宰。
君之始至。则用信待物。
用勤集事。信故人洽。
勤故人阜。未期月而其政成。
后三年夏六月。予过其邑。
洪君导予以邑之胜赏。于是有东峰亭之游。
背城之闉。半里而近。
初届佛刹。刹之上方。
而亭在焉。松门盖空。
石道如带。足倦累息。
然后造夫极焉。向之池隍馆宇之多。
旗亭阛阓之喧。途道往来之众。
簿书鞅掌之繁。顾步之际。
忽焉如失。但山风䬟䬟。
岭云峨峨。飞轩凭空。
洞壑在下。向背殊状。
昏明异色。指遥青而点黛者问之。
则曰某山某岩某林某墅。指远白而曳练者问之。
则曰某洲某渚某湫某塘。高深互呈。
心目相竞。飘若象外。
意其幻成。予既谐其私。
爰究其本。先是邑微登攀游观之所。
洪君曾是挈俸钱二万。经斯营斯。
因地于山。因材于林。
因工于子来。因时于农隙。
一何易也。崇山峻谷。
佳境胜概。绵亘伏匿。
一时发朗。又何能也。
君在建中兴元之间。为江南西道节度使曹王所知。
时方军兴。贼寇压境。
供亿仓卒。赋平人和。
王实赖之。故御史大夫郑滑节度卢公偫与君尝同僚。
每号之曰。精金百鍊。
良骥千里。诚矣。
然则是邑之理。兹亭之胜。
于君之分。不为难能。
夫播芳尘而鼓馀波者。非文莫可。
遂揽笔为记。刊于石而附诸地志焉。
别曲784年 中唐 · 王建
 押霁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邢台市
毒蛇在肠疮满背,去年别家今别弟。
马头对哭各东西,天边柳絮无根蒂。
曹成王816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王姓李氏。
讳皋
字子兰
谥曰成
其先王明
以太宗子国曹。
绝复封。
传五王至成王
嗣封元宗世。
盖于时年十七八
绍爵三年。
河南北兵作。
天下震扰。
王奉母太妃逃祸民伍。
得閒走蜀从天子。
天子念之。
都水使者左领军卫将军
转贰国子秘书
王生十年而失先王。
哭泣哀悲
吊客不忍闻。
丧除。
痛刮磨豪习
委已于学。
稍长。
重知人情。
急世之要。
耻一不通。
侍太从天子于蜀。
既孝既忠。
持官持身。
内外斩斩。
由是朝廷滋欲试之于民。
上元元年温州长史
行刺史事。
江东新刳于兵。
郡旱。
饥民交走死无吊。
王及州。
不解衣下令。
掊锁扩门。
悉弃仓实与民。
活数十万人。
奏报。
升秩少府
与平袁贼。
仍徙秘书
兼州别驾
部告无事。
迁真于衡。
法成令修。
治出张施。
声生势长。
观察使噎媢不能出气。
诬以过犯
御史助之。
潮州刺史
杨炎道州
相德宗。
还王于衡。
直前谩。
王之遭诬在理
念太老。
将惊而戚。
出则囚服就辩。
入则拥笏垂鱼。
坦坦施施
即贬于潮。
以迁入贺。
及是。
然后跪谢告实。
观察使虐使将国良往戍界。
良以武冈叛。
戍众万人。
敛兵荆黔洪伐之。
二年尤张。
于是以王帅湖南
将五万士。
以讨良为事。
王至则屏兵。
投良以书。
中其忌讳。
良羞畏乞降。
狐鼠进退。
王即假为使者
从一骑。
踔五百里。
抵良壁。
鞭其门大呼。
曹王来受良降。
良今安在。
良不得已错愕迎拜。
尽降其军。
太薨。
王弃部随丧之河南葬。
及荆。
被诏责还。
梁崇义反。
王遂不敢辞以还。
升秩散骑常侍
明年
李希烈反。
御史大夫
节帅江西
以讨希烈
命至。
王出止外舍
禁无以家事关我。
裒兵大选江州
偫能著职。
王亲教之搏力勾卒嬴越之法。
曹诛五畀。
舰步二万人。
以与贼遌。
嘬锋蔡山踣之。
剜蕲之黄梅
大鞣长平。
广济
蕲春
蕲水
黄冈
汉阳
行跐汊川
还大膞蕲水界中。
披安三县。
拔其州。
斩伪刺史
标光之北山
光化
捁其州。
十抽一推。
救兵州东北属乡。
还开军受降
大小之战三十有二。
取五州十九县。
民老幼妇女不惊。
市贾不变。
田之果谷下无一迹。
银青光禄大夫工部尚书
户部
再换节临荆及襄。
真食三百。
王之在兵。
天子西巡于梁。
希烈北取汴郑。
东略宋围陈。
西取汝。
薄东都。
王坐南方。
北向落其角距
贼死咋不能入寸尺。
亡将卒十万。
尽输其南州
王始政于温。
终政于襄。
恒平物估
贱敛贵出
民用有经。
一吏轨民。
使令家听户视。
奸宄无所宿。
府中不闻急步疾呼。
治民用兵。
各有条次
世传为法。
马彝将慎将锷将潜。
偕尽其力能。
薨赠右仆射
元和初
子道古在朝。
更赠太子太师
古进士司门郎
刺利随唐睦。
徵为少宗正御史中丞
以节督黔中
朝京师。
改命观察鄂岳蕲沔安黄。
提其师以伐蔡。
且行。
泣曰。
先王讨蔡。
实取沔蕲安黄。
寄惠未亡
今余亦受命有事于蔡。
而四州适在吾封。
庶其有集。
先王薨。
于今二十五年。
吾昆弟在。
而墓碑不刻无文。
其实有待。
子无用辞。
乃序而诗之。
辞曰。
太支十三。
曹于弟季。
或亡或微。
就事。
曹之祖
畏塞绝迁。
零王黎公。
不闻仅存。
子父易封。
三王守名。
延延百载。
以有成王
成王之作。
一自其躬。
文被明章。
武荐畯功。
苏枯弱强。
龈其奸猖。
以报于宗。
以昭于王。
王亦有子。
处王之所。
唯旧之视。
蹶蹶陛陛。
实取实似。
刻诗其碑。
为示无止。
兴元少尹房君墓志铭811年1月14日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房故为官族。称世有人。
太尉琯以德行为相。相元宗肃宗
名声益彰彻大行。世号其门为太尉家。
宗族子弟皆法象其贤。公曾祖讳元静
尚书膳部郎中。历资泾隰四州刺史
太尉之叔父也。祖讳肱。
虢州司马。父讳峦。
都水使者。皆名能守家法
公讳武。字某
明经历官兴元少尹。谨饬畏慎。
年七十三。以其官终。
幼壮为良子弟。老为贤父兄。
历十二官。处事无纤毫过差。
尝以殿中侍御史丹阳军使。其后为盩厔施州刺史
丹阳盩厔施州吏民。至今思之。
荥阳郑氏女。生男六人。
其长曰次卿次卿有大才。
不能俯仰顺时。年四十馀。
尚守京兆兴平。然其友皆曰房氏有子也。
次曰次公次膺次回次衡次元。始学而未仕。
女三人。皆嫁为士人妻。
初公之在施州。夫人卒焉。
殡于江陵元和五年
次卿与其偫弟奉公之丧。自兴元至。
堂殡于伊水之南。六年正月
次公奉夫人之丧。自江陵至。
遂以其月十四日。合葬河南缑氏之高龙原。
公母弟式。自给事中河南尹
孝友慈良。尽费其财以奉公葬。
未葬之一月。诏以河南御史中丞宣州观察使
将行。召河南令韩愈
泣谓曰。吾兄之葬于是。
而吾为尹于是。吾以为得尽其道于吾兄也。
今压于上命。不得视吾兄之棺入此土也。
岂非天耶。子与吾儿次卿游。
我重知子。凡吾兄之终事。
将子是托焉。既不获辞。
既助其凡役事。退又为铭云。
有位有年。有弟有子。
从先人葬。是谓受祉
乐天示过敦诗旧宅有感一篇吟之泫然追想昔事因成继和以寄苦怀836年 中唐 · 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凄凉同到故人居,门枕寒流古木疏。
向秀心中嗟栋宇,萧何身后散图书。
本营归计非无意,唯算生涯尚有馀。
忽忆前言更惆怅,丁宁相约速悬车敦诗与予及乐天三人同甲子,平生相约同休洛中)
山南西道节度使厅壁记837年2月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文皇帝初元
始画天下为十道。
古荆梁之地。
举曰山南。
厥后析为东西。
天汉之邦。
实居右部
梁州都督治所。
领十有五州。
县道带蛮夷。
山川扼陇蜀。
二千石有采访防禦之名。
兵兴多故。
其任益重。
澄清节钺
二柄兼委。
建中末
德宗南巡狩。
偃翠华而徘徊。
箫勺之音。
洽于巴汉。
戡难清宫。
六龙言旋。
乃下诏复除徵繇。
升州为府。
等威班制。
与岐益同。
地既尊大。
用人随异。
故自兴元至大和五十年间。
以勋庸佩相印者三。
谟明历真相者九。
台席授钺未几复入相者再焉。
磊落震耀。
冠于天下。
去年夏四月
丞相赵郡徵还泰阶
遂命左仆射燉煌公往践其武。
向之真相。
及公而十焉。
初公自河阳节度使入操国柄。
其后镇宣武以礼悛犷悍。
治天平以清去掊克。
居大卤以仁苏荐饥。
今来是都。
蹑二三大君子之躅。
道同气协。
无所改更。
如鼓和琴。
布指成韵。
羌夷砥平。
旱麓发生。
人无左言。
乐有夏声。
俗既富庶。
居多閒暇。
圜视府局素阙者补之。
先是公堂尝为行殿。
人不敢斥。
别营侯居。
应门有闶。
棨戟未具。
公乃条白上言。
诏下有司可其奏。
军门肃清。
方有眉目。
趋而入者。
耸然生敬焉。
山国也。
其节用虎。
出扬其威。
入贮宜洁。
旧处仄陋。
黩其雄棱
公遂分宅之别斋。
且据便地。
署曰节室。
卜刚日乃迁焉。
敬君命而壹民心。
军中增气而知礼。
戟衣既垂。
师节既严。
流眄屋壁。
见前修之名氏。
列于座右。
第以梁州刺史鼎兴元尹记与今称谓不合。
因发函进牍于不佞。
且曰。
我已饰东壁。
以新志累子。
于是桉南梁故事。
起自始登斋坛之后为记云。
时开成二年岁在丁已春二月某日记。
唐兴元节度使王公先829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唐制五等。
有爵服而无山川。
登于三事。
得立四庙。
备物崇祀。
以交神明。
敬先报本。
以辅孝治。
有国之令典也。
长庆三年
相国王公始卜庙于西京崇业里。
公时镇剑南东川
上章曰。
臣涯官秩印绶。
品俱第三。
请如式以奉宗庙。
制曰可。
是岁仲冬
申命长男孟坚祔其主于三室。
明年
公入为御史大夫
复以十二月躬行烝祭。
间岁。
公出梁州
就拜司空
礼崇异数。
庙加祀室。
大和二年
增新室既成。
祔显考于尊位。
告飨由礼。
观之者以为世程
第一室曰上仪同幽州别驾府君讳元政
以妣博陵崔氏配。
第二室曰湖州安吉县尚书刑部员外郎府君讳寔
以妣赠扶风县太君马氏配。
第三室曰朝散大夫青州司马户部侍郎府君讳祚
以妣赠武威郡太夫人贾氏配。
第四室曰温州刺史太尉府君讳晃
以妣赠鲁国太夫人博陵崔氏配。
初周王太子晋遇浮邱公。
化为神仙。
时人号曰王家。
其后遂以命氏。
显于秦者曰剪。
三世将秦师。
子孙分居晋代间。
东汉徵君霸。
霸孙甲。
亦号徵君
徙居祁县为著姓。
故至于今为太原人
自汉涉魏。
益以炽昌。
凡十叶至后魏度支尚书广阳侯囧。
广阳有二子。
神念神感。
神念南奔梁。
神感北仕
仪同府君广阳侯五代孙也。
唐兴太原
寔从义旗。
成王
故有开府仪同之宠。
刑部府君功臣子理二邑。
不跻贵仕。
故有锡羡后大之祥。
户部府君幼孤以孝闻于乡曲。
未冠以文售于有司。
前进士延州临安县主簿
会诏徵贤良。
策在甲科。
瀛州饶阳
岁满迁渭南
天后在神都。
而东畿差重。
遂由渭南河阳
适逢建万象神宫。
甸内吏分董其役。
因上书切谏。
繇是名益闻。
开元初大理司直轺车联谳大狱。
闽禺朔漠。
所至决平。
早以栾棘伤生。
晚成剧恙。
乐就夷旷。
故不至大官
太尉府君生于治平时。
文学自奋。
年十有五。
贲然从秋赋。
明年春升名于司徒
又一年
元宗御层楼。
发德音。
悬文辞政术科以置髦士。
府君策最高。
太常寺太祝
未几。
复以能通道德南华冲虚三真经进盩厔
天宝中右拾遗左补阙礼部司驾员外郎
属幽陵乱华。
遣兵南服。
因佐闽粤。
检校比部郎中行军司马
时中原甫宁。
江南为吉地。
二千石多用名德。
乃以府君温州
朝廷虚公卿以俟高第。
及闻讣。
永嘉人辍舂罢社。
荐绅閒以不淑相吊焉。
虽位负于道。
而迈德垂矩。
后之人得以缵承丕扬之。
其储休启祐有自云尔。
生三子。
皆聪明绝人。
长曰沼。
以神童仕至检校礼部郎中
次曰洁。
以奇文仕至国子司业
代郡
寔季子也。
早在文士籍。
射策连中。
咸世其家。
贞元中
德宗闻其名。
蓝田召入禁中视草。
厥后三典书命。
再参内庭。
宪宗器之。
付以国柄。
翊赞有道。
虽策免。
常居大僚。
今年自梁州请觐。
上思用旧臣为羽仪。
遂领太常
其公府如故。
以一心事六君。
显官重务。
靡不扬历。
且夫起诸生三公
而心愈卑。
道益广。
出授黄钺以临诸侯。
入服华章以谒家庙。
追崇极大位。
血食备多室。
享全荣而奉昭荐。
呜呼。
公侯之孝欤。
宜书庙器。
以视乔公之三鼎。
其词曰。
閟宇神庭。
邃清而严。
上公之仪。
四室耽耽。
牺以洁牲。
粢以大糦。
交神尚敬。
合魂尚气。
子姓宗工。
骏奔奉事。
副笄侈袂。
俨恪居次。
孝孙兢兢。
执爵而升。
以祼以濯。
以伏以兴。
水陆具来。
膻芗毕登。
列于圜方。
其器增增。
乃礿乃尝。
敬而追远。
二昭二穆。
孝以尊本。
瞻瞻几幄。
蹜蹜堂阃。
礼成起慕。
涕落元衮。
濡露践霜。
谁无永怀。
不如达者。
哀与荣偕。
逢时奋庸。
谁不得位。
不如仁人。
以道为贵。
惟公之达兮。
名以显亲。
惟公之仁兮。
德以澡身。
六朝清臣
一代之全人。
宜其世家。
翼翼振振。
罔不肃祗。
于庙之门。
唐故湖州长城县令户部侍郎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铭831年 唐 · 白居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公讳孚。字某。古太岳允也。今博陵人也。唐虞之际。因生为姜姓。暨周封齐。分类曰崔氏。长源远派。大族清门。圭组贤俊。准绳济美。斯崔氏所以绵千祀而甲百族也。散骑常侍讳洽。公六代祖也。冀州武强讳绍。曾祖也。监察御史讳预。王父也。常州江阴育。皇考也。公幼以门荫子补太庙斋郎。初调授汝州叶县。再调改宋州单父时天宝末。盗起燕蓟。毒流梁宋。屠城杀吏。如火燎原。单父之民。将坠涂炭。公感激奋发。仗顺兴兵。挫败贼徒。保全乡县。拳勇之徒。归之如云。方欲糺合貔虎。驱诛蛇豕。京观偫盗。金汤一方。本道节度使奇之。将议上闻。会有同事者争功。阴相倾夺。公超然脱屣。遂以族行。东游江淮。安时俟命。属吴王出閤领镇。求才抚人。常闻公名。试以吏事。遂表请为宋城。事举。移假连水令。赏绯鱼袋。县政修。转常州录事参军。糺察课赋。浙东采访使闻之。奏授越州馀姚。吏畏人悦。岁未满。浙西采访使知之。奏改湖州长城。长城之理。又加于前二邑焉。政成秩满。解印罢去。优游自得。独善其身。兴元元年。疾殁于太和五年。迁葬于洛。享年若干。诏赠尚书户部侍郎。夫人陇西李氏。追封岐国夫人。皆从子贵也。公为人仪表魁梧。气概倜傥。负不羁之才。慕非常之功。始发轫于单父。志立而功不就。终税驾于长城。道行而位不达。善庆所积。实生司空司空讳宏礼。公之幼子也。以学发身。以文饰吏。以干蛊克家。以忠壮许国。典十郡。领二镇。再东土。追命上公。虽天与之才。国与之位。亦由公义方之训。辅而成焉。大丈夫贮蓄材术。树置功利。镃錤富贵。焯耀邦家。不当其身。而得于后。父析子荷。相去几何。呜呼崔公。何不足之有。按国典。官五品以上。墓庙得立碑。又案丧葬令。凡诸赠官。得同正官之制。其孙彦防彦佐等。奉父命述祖德。揭石于墓。勒铭于碑。铭曰。
天无全功,贤无全福。
既享天爵,难兼世禄。
矫矫崔公,道积厥躬。
大志长略,卷于怀中。
黄绶遏寇,思奋奇功。
铜印字人,躬行古风。
才高位下,步阔涂穷。
竟戢羽翮,不展心胸。
天道有知,善积庆钟。
昭哉报施,其在司空
乌重明等赠官制821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
故某官乌重明等。
夫生树功勤。
殁加褒饰。
有国之常典也。
重明等在兴元初
常执勤于奉天
策勋为定难。
无禄即代。
有劳未图。
星岁屡迁。
光尘不昧。
闻鞞之念。
予心曷忘。
俾慰幽泉。
各追显秩。
可依前件。
扬州仓曹参军王府君墓志铭(代裴颋舍人作)805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公讳某。
字士
其先出自周灵王太子晋。
凡二十一代而生剪。
剪为秦将军
又三世而生珣。
珣居太原
故今为太原人
又十九代而生琼。
琼为后魏仆射
谥孝简公
又二代而生曾祖讳满。
官为河南府王屋县
王父讳大琎。
嘉州司马
父讳升。
京兆府咸阳河南府伊阙
有文行学术。
应制举对沈谋秘略策登科。
诗入正声集。
公即伊阙第三子。
好学善属文。
天宝中明经举及第。
选授婺州义乌县尉
以清干称。
刺史韦之晋知之。
署本州防禦判官
无何。
租庸转运使元载又知之。
假本州司仓
专掌运务
岁终课绩居多。
遂奏闻真授。
永泰中
敕迁越府户曹
属邑有不理者。
公假领之。
所至必理。
大历中
道观察使薛兼训以公清白尤异。
表奏之。
有诏权知馀姚县
时海寇初殄。
邑焚田荒。
公乃营邑室。
创器用。
复流庸。
辟菑畬。
江南列邑之政。
公冠其首。
其制邑辟田增户之绩。
会稽之牒地官之籍载焉。
建中初选授扬州仓曹参军
至五年七月二十六日
疾殁于江都县之私第。
春秋六十二。
夫人清河崔氏。
凤閤舍人融之侄孙。
郑州司户法昂之女。
妇顺母训。
中外师之。
贞元二十年十一月十三日
疾终于三原县之官舍。
享年六十二。
有子曰播曰炎曰起。
咸以进士举及第。
播应制举对直言极谏策。
集贤殿校书郎
累迁监察殿中侍御史三原
炎既第未仕。
起应博学宏词科
选授集贤殿校书郎
昆弟三人。
不十年而五登甲第。
时论者荣之。
一女适范阳卢仲通
播等号护灵舆
永贞元年十月二十五日
迁祔于京兆府富平县淳化乡之某原。
从吉兆也。
呜呼。
夫懋言行。
蓄事业。
道积于躬者。
在人也。
大官
赞元化。
俾功加于民者。
由命也。
有其人。
无其命。
虽圣与贤。
无可奈何。
维公受天地之和。
积为行。
发为文。
宣为用。
故在家以孝友闻。
行已以清廉闻。
涖事以干蛊闻。
如金玉在佩。
动而有声。
其大者又常以经德秉哲。
致君济人为已任。
有识者深知之。
宜乎作王者心膂耳目之官。
以经纬其邦家。
而才为时生。
道为命屈。
名虽闻于天子。
位不过于陪臣。
郁郁然殁而不展其用者。
命矣夫。
古人云。
有明德大智者。
若不当世。
其后必有馀庆。
今其将在后嗣乎。
不然。
何乃德行政事文学之具美。
聚乎公之三子乎。
天其或者殆将肥王氏之家。
大王氏之门。
以甚明报施之道者也。
某不佞。
顷对策于王廷也。
与炎同升诸科焉。
祗命于宪府也。
与播联执其简焉。
及为考文之官也。
又起在选中焉。
辱与公之三子游。
而聆公之遗风甚熟。
故作斯文。
无隐情。
无愧辞焉。
铭曰。
缑山道光。
淮水灵长。
绳绳子孙。
代有贤良。
将军辅秦。
武功抑扬。
孝简翊魏。
文德闇彰
降及于公。
实生于唐。
大智全才。
应用无方。
作掾于郡。
三语有章。
承乏于邑
一同康。
展如之人。
何用不臧。
宜登大位。
俾绍前芳。
呜呼。
百鍊之金。
不铸干将
十围之材。
不作栋梁。
公亦如之。
与世不当。
道不虚行。
后嗣其昌。
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784年 中唐 · 吕温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儒风不振久矣。
某生于百代之下。
不顾昧劣。
凛然有志。
翘企圣域。
莫知所从。
如仰高山。
大川
未获梯航
而欲济乎深。
臻乎极也。
凡学之道。
严师为难。
师资道丧。
八百年矣。
自凤鸟不至。
麒麟遇获。
血流战国
火发暴秦。
先王之道。
几陨于地。
赖汉氏勃焉而拯之。
酾糟粕。
扬煨烬。
披云雾
揭日月。
夫子文章。
灭而复耀。
与火德俱朗者四百馀年。
当时大教中兴。
去圣未远。
学士非师说。
不敢辄言。
鸿儒硕生。
乐以善诱宏道
虽为公卿。
教授不辍。
其徒大者至千馀人。
小者亦数百人。
或升乎堂。
或入于室。
洋洋济济。
有古风也。
夫学者。
岂徒受章句而已。
盖必求所以化人。
日日新。
又日新。
以至乎终身。
夫教者。
岂徒博文字而已。
盖必本之以忠孝。
申之以礼义。
敦之以信让。
激之以廉耻。
过则匡之。
失则更之。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以至乎无瑕。
两汉多名臣。
谏诤之风。
同乎三代。
盖由其身受师保之教诲。
朋友之箴诫。
既知己之损益。
不忍观人之成败也。
魏晋之后。
其风大坏。
学者皆以不师为夭纵。
独学为生知。
译疏翻音。
执疑护失。
率乃私意。
攻乎异端。
以讽诵章句为精。
以穿凿文字为奥。
至于圣贤之微旨。
教化之大本。
人伦之纪律。
王道之根源。
则荡然莫知所措矣。
其先进者。
亦以教授为鄙。
公卿大夫。
耻为人师。
至使乡校之老人。
呼以先生
则勃然动色。
痛乎风俗之移人也如是。
是以今之君子。
事君者不谏诤。
与人交者无切磋。
盖由其身不受师保之教诲。
朋友之箴规。
既不知已之损益。
恶肯顾人之成败乎。
而今而后。
乃知不师不友之人。
不可与为政而论交矣。
且不师者。
废学之渐也。
恐数百年后。
又不及于今日。
则我先师之道。
其陨于深泉。
是用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
驰古今而慷慨。
抱文籍而太息。
吾兄亦曾以是为念乎。
小子狂简。
实有微志。
蕴童蒙求我之愿。
立朝闻夕死之誓。
所与者不唯鸿硕之老。
博洽之士。
与我同志者则为吾师。
与兄略言其志也。
其所贵乎道者六。
其诗书礼乐大易春秋欤。
人皆知之。
鄙尚或异。
所曰礼者。
非酌献酬酢之数。
周旋裼袭之容也。
必可以经乾坤。
运阴阳。
管人情。
措天下者。
某愿学焉。
所曰乐者。
非缀兆屈伸之度。
铿锵鼓舞之节也。
必可以厚风俗。
仁鬼神。
熙元精。
茂万物者。
某愿学焉。
所曰易者。
非揲蓍演数之妙。
画卦举繇之能也。
必可以正性命。
观化元。
贯众妙。
贞夫一者。
某愿学焉。
所曰书者。
非古今文字之舛。
大小章句之异也。
必可以辩帝王
稽道德。
补大政。
建皇极者。
某愿学焉。
所曰诗者。
非山川风土之状。
草木鸟兽之名也。
必可以警暴虐。
刺淫昏。
全君亲。
尽忠孝者。
某愿学焉。
所曰春秋者。
非战争攻伐之事。
聘享盟会之仪也。
必可以尊天子。
讨诸侯。
正华夷。
绳贼乱者。
某愿学焉。
此外非圣人所论。
不与于君臣父子之际。
虽欲博闻。
不敢学矣。
吾兄达者也。
可不曰然乎。
尝阅雅论。
深于春秋。
其间所得。
实曰渊正。
窃不自揣。
愿以春秋三传。
执抠衣之礼于左右。
童蒙求我。
兄得辞乎。
朝闻夕死。
某可逆乎。
无以流俗所轻。
而忽贤圣之所重也。
其馀五经。
当今孰可为某师者。
幸详鄙志而与择焉。
中唐 · 李挚
因缘三纪异,契分四般同(挚与李行敏同姓,同甲子,同年登第,俱二十五岁,又同门,故云。见《纪事》)
望云骓马歌809年 中唐 · 元稹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德宗皇帝以八马幸蜀,七马道毙,唯望云骓来往不顿。贞元中,老死天厩,臣稹作歌以记之。
引用典故:五丁力尽 七圣心迷
忆昔先皇幸蜀时,八马入谷七马疲。
肉绽筋挛四蹄脱,七马死尽无马骑。
天子蒙尘天雨泣,巉岩道路淋漓湿。
峥嵘白草眇难期,謥洞黄泉安可入(白草,謥洞,并雒谷中地名。古谚云:謥洞入黄泉)
朱泚围兵抽未尽,怀光寇骑追行及兴元元年二月李怀光反)
嫔娥相顾倚树啼,鹓鹭无声仰天立。
圉人初进望云骓,彩色憔悴众马欺。
上前喷吼如有意,耳尖卓立节踠奇。
君王试遣回胸臆,撮骨锯牙骈两肋
蹄悬四跼(一作矩)(一作胫)颗方,胯耸三山尾株(一作扶)直。
圉人畏诮仍相惑,此马无良空有力。
频频齧掣辔难施,往往跳趫(一作骑)不得。
色沮声悲仰天诉,天不遣言君未识。
亚身受取白玉羁(一作鞍),开口衔将紫金勒。
君王自此方敢骑,似遇良臣久悽恻。
龙腾鱼鳖啅然(一作咸震惊),骥朌(一作肸)驴骡少颜色。
七圣心迷运方厄,五丁力尽路犹窄。
橐它(一作驼)山上斧刃堆,望秦岭下锥头石。
五六百里真符县,八十四盘青山驿。
掣开流电有辉光,突过浮云无朕迹
地平险(一作隘)尽施黄屋,九九属车十二纛。
齐映前导引骓头,严震迎号抱骓足。
路傍垂白天宝民,望骓礼拜见骓哭。
皆言(一作云)玄宗当时无此马,不免骑骡来幸蜀。
雄雄猛将李令公,收城杀贼豺狼空。
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
朝廷无事忘征战,校猎朝回暮毬宴。
御马齐登拟用(厩中号乘舆之马曰拟用槽),君王自试宣徽殿。
圉人还进望云骓,性强步阔无方便。
分騣摆杖(一作袂)头太高,擘肘回头(一作颅)项难转。
人人共恶难回跋,潜遣飞龙减刍秣。
(一作金)绣韂不复施,空尽(兹引反)天年御槽活。
当时邹(或作鄙)谚已有言(一作云),莫倚功高(一作能)浪开阔。
登山纵似望云骓,平地须饶红叱拨。
长安三月花垂草,果下翩翩紫骝好。
千官煖热李令闲,百马生狞望云老。
望云骓,尔之种类世世奇。
当时项王乘尔祖,分配英豪(一作雄)称霸主。
尔身今日逢圣人,从幸巴渝归入秦。
功成事遂身退天之道,何必随群逐队到死蹋红尘。
望云骓,用与不用各有时,尔勿悲。
论转牒事809年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武宁军节度使王绍六月二十七日违敕擅牒路次州县馆驿。供给当道故监军孟升进丧柩赴上都勾当部送军将官健驴马等。
转牒白一道。谨具如前。
又得东都都亭驿状报。前件丧柩人马等。
武宁军节度转牒。祇供今月二十三日未时到驿宿者。
伏准前后制敕。入驿须给正券。
并无转牒供拟之例。况丧柩私行。
不合擅入馆驿停止。及给递乘人夫等。
当时追得都勾当押衙赵伾到责状称。孟监军六月十四日身亡。
至七月五日蒙本使差押领神柩到上都。领得转牒。
累路州县。并是馆驿。
熟食草料人夫牛等。又状称。
监军只是亡日闻奏。更不别奏
只是本使仆射发遣。亦别无敕追者。
谨检兴元元年闰十月十四日敕。应缘公事乘驿。
一切合给正券。比来或闻诸州诸使。
妄出食牒。烦扰馆驿。
自今已后。除门下省东都留守及诸州府给券外。
馀并不得辄入馆驿。宜委诸道观察使及所在州县切加捉捕。
如违犯。请资官所在勒留。
具名闻奏。馀并量事科决。
仍具给牒所由牒中书门下者。又准元和二年四月十五日敕节文。
诸道差使上都奏事。及押领进奉官并部领诸军防秋军资钱物官。
及边军合于度支请受军资粮料等官。并在给券。
馀并不得给。如违。
本道专知判官录事参军。并准兴元元年十二月十七日敕处分者。
谨详前后敕文。并不令丧柩入驿。
及转牒州县祇供。今月二十四日已牒河南府
并不令供给人牛及熟食草料等。仍牒都亭驿
画时发遣出驿。并追得本道牒到在台收纳讫。
右件谨具如前。伏以凶柩入驿。
秽触典常。转牒祗供。
违越制敕。正仆射位崇端揆
合守朝章。徇苟且之请。
经制之法。给长行人畜甚众。
劳传递牛夫颇多。弊缘路之疲人。
奉一朝之私惠。恐须明罚。
以励将来。伏准前后敕文。
给券违越。并合申牒中书门下
不敢别状弹奏。伏乞特有科绳。
其本判官等。准敕并合节级科。
附谨具事由如前。伏听处分。
具状上中书门下。谨录状上。
十二月上进故事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九七、《铁庵集》卷四
汉武帝初通西域,军旅连出,海内虚耗。
征和中,搜都尉桑弘羊丞相御史奏言,可遣屯田卒诣轮台以东。
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赋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
曩者朕之不明,以军候上书言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故兴师欲以为使者威重也。
以缚马书遍视丞相御史等,方士、太史皆以为吉,匈奴必破,时不可再得也,故朕亲发贰师将军
今计谋卦兆皆反谬。
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能耐饥渴。
失一狼,走千羊,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
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朕不忍闻。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前汉·西域传》)」。
唐德宗兴元元年春正月,大赦。
初,陆贽言于上:「诚能改过以谢天下,使书诏之辞无所避忌,则反侧者革心矣」。
上然之,故奉天所下诏书,虽骄将悍卒皆感涕。
帝又以中书所撰赦文示言:「动人以言,所感已浅,言又不切,人谁肯怀?
今兹德音,悔过之意不得不深,引咎之辞不得不尽」。
乃下制曰:「小子长于深宫之中,暗于经国之务,积习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艰难,不恤征伐之劳苦。
泽靡下究,情未上通,事既壅隔,人怀疑阻。
犹昧省己,遂用兴戎,远近骚然,众庶劳止。
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渐致乱阶,变兴都邑
万品失序,九庙震惊,上累祖宗,下负蒸庶。
痛心腼貌,罪寔在予。
自今中外书奏,不得言圣神文武之号。
李希烈等咸以勋旧,各守藩维,朕抚御乖方,致其疑惧。
皆由上失其道,下罹其灾。
朕实不君,人则何罪(云云。)」。
赦下,四方大悦。
李抱真入朝,为上言:「山东宣布赦书,士卒感泣。
臣见人情如此,知贼不足平也(《通鉴》)」。
用兵,天下之大祸也,非有大悔艾不能有大感动。
兵戈之祸,上干阴阳之和,下戕亿兆之命。
其始也,自人主一念之烈者基之,及夫天心回而人心不摇,亦自人主一念之悔者感之。
汉武帝穷兵黩武而国不亡者,轮台一诏之力也。
唐德宗苛征重敛,既乱而遄止者,奉天诏书之力也。
征和中,汉民疲矣,丞相御史犹欲以远屯希上旨,若非武帝深陈既往之咎,自为悲痛之诏,则汉之乱未艾。
兴元初,唐祸极矣,德宗强明愎谏,中书所撰赦文不敢深述,设非一听陆贽之谏,尽疏引咎之语,则唐之乱未歇。
武帝之悔自本心而发之,遂能销乱于未萌;
德宗之悔因人言而发之,亦能弭乱于已坏。
故犹以此为二君幸,而当时之丞相中书则可愧也。
然则人主一念之悔大矣,岂有祸乱交接于耳目,悔艾不形于色辞,既无实力以救之,又无实意以感之,天怒何由解,人怨何由纾哉?
太宗皇帝当祁沟之败,深自哀痛,亟下德音;
神宗皇帝闻永乐之败,临朝恸哭,宰辅不敢仰视。
国祚灵长,根此一念。
今兵连祸结,肝脑涂地,蜀之死者不知几万人,淮之死者又不知几万人,冤气干霄,何以谢之?
流民渡江,寺楼野处,散于升、润者不知几万人,渐近京畿者又将不知其几人。
饿殍满路,何以处之?
为民父母,曷使至此?
何惮而不夜出一札,痛自引咎,以谢横草之民,以处集鸿之众乎?
此臣所以有感于汉唐及我祖宗之事也。
罪己,其兴也勃。
罪己者圣人所不讳,而今何讳哉?
泾原节度李常侍墓志铭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府君讳汇
太尉武穆公光弼之少子也。
为人俭毅意气。
祖楷洛。
匈奴提其属来入。
始为唐臣
累迁至将军
司徒
武穆既壮。
天宝末
以平燕寇有功。
故公于提襁之间。
得赐校书郎
武穆薨。
公少无所倚。
薛兼训怜之。
奏试殿中丞
后从朔方军。
汾阳王于邠。
又从东平军。
事李正已于淄青。
正已悖。
公说之以善。
语虽不从。
然得重赐与驰归。
即从宣武军司徒勉公使于京。
而贼希烈攻勉城拔。
公不得赴。
乃从淮汝军。
哥舒曜于东都。
兴元中
行营为先军。
得试将作少监侍御史
后从义成军。
再事贾耽于滑。
得兼御史中丞
贞元九年入为左神策左将。
都将
元和初御史大夫
二年出镇同官。
四年右散骑常侍
宿州刺史
七年安州刺史
九年入为右羽林将军
十年春左散骑常侍
节帅泾原
既至。
闻士卒前以食不赈而鬻子者。
皆与赎归之。
夏六月
公疾发。
视政不能勤。
七月十二日薨。
行年五十九。
工部尚书
御府粟帛。
命官即其家吊劳。
生子男三人。
女七人。
长女适焦氏。
娶窦氏夫人。
生嗣子罕。
夫人卒。
娶潭氏。
潭氏亦早卒。
公将葬。
使卜兆。
兆言合葬不宜。
罕从卜。
竟祔先将军太尉之墓于华原某原。
乃用亚之为志。
以铭其所。
词曰。
惟汉都尉
肇自其源。
居彼北方。
继世不还。
乃公之祖。
始为唐臣
武穆嗣毅。
即我家勋。
帝念不忘。
公亦为藩。
乃葬王畿
北指华原
呜呼哀哉。
惟功与魂。
千古不泯。
镇国大将军王荣神道碑 唐 · 戴少平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
天列钩陈之象。
国维环卫之仪。
苍旻立程。
图谍斯载。
心膂之寄。
贤良是畴。
苟非副慎选。
曷以将军累代而居其位焉。
将军姓王氏
讳荣
字荣与
太原人也。
肇自轩后。
延于周室。
灵王丧道。
太子晋于河东
时人号为王家
子孙因以命氏。
子晋敬宗司徒
秦始皇大将军剪。
子曰贲。
孙曰离。
皆以武略著名。
列于战国策。
汉昌邑中尉吉。
博通坟典。
形于书籍。
生二子。
长曰霸。
太原
次曰骏。
琅琊
公即霸之后矣。
自剪至魏。
凡三十四代。
有昶。
征南将军
后遇西晋陵替。
子孙有过江者。
江东盛族。
其不往者。
代有贤豪。
史传备彰。
此无缕载。
隋季丧乱。
龙蛇起陆
爰有唐之始祖。
举义师于北京
惟公之先宗。
向雄风于西土。
繇是奕叶承绪。
因家上京
曾祖元。
越州长。
王父思献。
元功臣右龙武军大将军
父崇俊。
开府仪同三司左龙武军大将军莒国公京城功德使
赠太子太保
庆有所属。
世无乏贤。
猗欤将军
太保元子也。
高门有嗣。
美玉无瑕。
识鉴精通。
知谋周达。
忠孝立志。
温良饰躬。
总角精乎两经。
弱冠穷于三略。
文武不坠。
刚柔得中。
风姿逸偫。
果断在已。
公门家子也。
肃宗皇帝美公先父有勤劳于国。
训导于家。
爰自妙年。
授公左龙武军司戈
广德初转本军中候。
未几迁同州伏龙府折冲。
赐紫金鱼袋。
本军宿卫
皆特降恩煦。
宠于勋贤。
代宗之初
蕃戎豕突。
烽燧西举。
銮舆东巡。
公之父子。
俱为侍从
翼戴往复。
公家是先。
特拜公陕府元从游击将军左龙武军冯翊府左郎将上柱国太原县开国伯
食邑七百户。
公以恪居韶淑之年。
志出云霄之路。
勤守职业。
色养无亏。
虽居长。
上以公代有勋绩。
施延赏之恩。
特赐故右龙武军将军李敬照之长女。
以其令淑有闻。
由内而降为公之夫人也。
恩逾国戚。
宠过常伦。
服玩礼仪。
无非常赐。
渥泽霶霈。
未之前闻。
公谦冲有恒。
恭俭无替。
并谓祸生不意。
家衅荐臻。
公柴骨棘心。
居苫枕块。
左右坟阙。
荐奠朝晡。
睹之者涕零。
闻之者恻怛。
可谓至孝之至。
恭仁之□数年后迁右神武军翊府中郎将
寻改右清道率府率
建中末
贼泚扇奸。
乘其不虞。
祸起肘腋。
宫室蜂虿。
车驾郊畿。
公乃奔驰扶轮。
躬奉矢石。
出殁生死。
羽卫君王。
是知仁者必有勇也。
上嘉其诚。
封武威郡王
食邑三千户。
封五百户
逮于克复城阙。
载酬厥勋。
兴元初奉天定难功臣云麾将军右监门卫率府率
寻充左龙武军南仗使。
八年转左内率府率
军职如故。
公家之事。
知无不为。
昼警夜巡。
考课尤著。
有诏补本军通直将军
职其将迁。
望亦增重。
之操。
森然可观。
贞元末特拜左龙武军事。
文明之代。
翊舜禹之君。
嗣业既彰。
军风载振。
昔宏农杨氏。
四世三公
太原王君。
三代三品。
于戏。
德宗皇帝奄忽升遐。
顺宗钦明。
践祚皇极。
公以册立之重。
御史中丞
寻加镇军大将军
赐一子正员八品。
改赠先父太子太保
殊常之泽。
并集公门。
虽承湛露之恩。
不易履冰之诫。
霜仗增肃。
天门
规谟昭彰。
职事修举。
前后伦类。
莫之与京。
于是书芳躅于武经。
写丹青于麟阁。
俄乃紫微迁位。
皇室荐哀。
二帝山陵。
六军扈跸。
羽仪争胜。
公也推先焕采。
宝历新升。
恩加近侍。
迁本军大将军御史大夫
佩玉腰金。
珠门䌽戟。
马援有伏波之号。
班超定远之名。
虽门望同途。
终华裔别实。
岂若登坛柱国
授钺中朝。
昼列彤庭。
暮严清禁。
涣汗之重。
孰云比肩。
至如君尽其臣忠。
子及于父位。
万乃有一。
公其获诸。
公之性也。
矜孤悯穷。
宽仁厚德。
不伐其善。
无施其劳。
忠孝仁义。
全乎始终。
财帛洽于姻亲。
禄沾于乡党。
享福居崇。
固其宜矣。
公当拜命之始。
将军(疑)有事于南郊。
献锋锐者盈于九门
积玉帛者来于万国。
公为六军之首。
将持百代之名。
敷陈盛仪。
回出偫格。
美望充于朝野。
嘉声达于圣聪。
因赐二子出身。
用旌厥德。
公竭乃筋力。
罄于心神。
靡盬自哀。
积勤致疾。
天医继路。
御饵盈庭。
虽上命以惜贤。
竟膏肓之罔救。
公累官十任。
历事五朝。
谋猷克申。
威惠斯在。
犹以遗训。
贻乎子孙。
身后之仪。
靡不详告。
有始有卒。
公其得之。
公尝谓知已曰。
大丈夫誓当开拓疆境。
扫涤欃枪。
诛锄奸凶。
廓清华夏。
致君尧舜之上。
荣名管葛之前。
岂可保位金门。
坐安天禄而已。
何乃寿龄不永。
事与愿违。
未尽所试。
奄辞明代。
呜呼。
元和二年十月二十一日
薨于道里之私第。
享年五十有六。
万乘眷勋勤之德。
彻食伤嗟。
三军思抚育之情。
攀辕恸泣。
意夫卞氏之玉。
绝迹于良时。
隋侯之珠。
韬光于幽壤。
翩翩盛德。
足继前修。
亹亹馀风。
扬乎后代。
亦可谓殁而不忘者也。
来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丹旐既举。
青乌告期。
有司上闻。
锡葬殊等。
出天厨以飨奠。
俾中贵以临丧。
卤簿溢于郊衢。
笳箫震于阡陌。
宠光存殁。
泽被幽明。
栖神于凤城东南龙首原先茔之左。
礼之至也。
夫人陇西郡夫人李氏。
妇德柔明。
母仪贞顺。
视孤茕以洒泣。
抚灵榇以销魂。
追思饰终。
罄竭家产。
嗣子朝散郎前行左内率府录事参军太原县开国公谅及王女等。
或婉淑冲和。
或贞刚励节。
各禀家训。
修于令闻。
绝浆岂独于曾参
负米犹思于子路
终天罔极。
叩地何追。
虑嘉躅之遗闻。
请修文以记德。
予以素承交契。
见托临终。
辞之不俞。
聊载贞石。
铭曰。
禺禺圣君兮谔谔良臣。
惟德是辅兮皇天匪亲。
国有环卫兮天有钩陈。
心膂之寄兮畴咨哲人。
将军之孙兮将军之子。
开国承家兮提纲振纪。
君臣浃洽兮永冀终始。
形图彩阁兮名列青史。
彼苍者天兮歼我中贤。
皇王轸悼兮士旅潸然。
于以展恩兮式奠几筵。
于以饰终兮卤簿旌旃。
龙首之原兮凤城之前。
萧萧白杨兮窅窅黄泉。
立石刻铭兮纪勋纪德。
扬名播美兮千年万年。
卢钧昭义大将844年4月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缪承宠寄。
获抚雄藩。
实欲布时雨润物之仁。
昭苏合境。
薰风解愠之德。
安辑疲人。
想彼众心。
必当感悦。
昭义艰难之后。
常保忠名。
兴元之初
又著勋力。
穆宗刘稹祖宗。
乘机变归款。
朝廷委以节义之军。
授以腹心之寄。
岂谓移淄青旧染之俗。
上党为善之人。
日往月来。
偫情如醉。
今王师问罪。
将及岁期。
悯彼一方。
迷而不返。
皆以奉刘稹为义。
实所懵然。
且封壤城池。
莫非王土。
军人黎庶。
岂非王臣。
刘稹祖父。
窃我宪章。
质尔家族。
蔑弃大义。
显负于君亲。
将何诡词。
自固于军旅。
且夫示众于大顺。
求人以尽心。
而五郡从之。
终乃不悟。
晋侯重耳曰。
君父之命不校。
校者吾雠。
公等岂无诚心。
见此事理。
又公等贵刘稹祖者。
必以识君臣之义。
审顺逆之心。
濯身沧波。
上睹白日。
以此为是。
遂能乐从。
今则自遭其时。
足以行志。
近者杨弁起于卒伍。
敢乱晋阳
康政孙制等皆是耆将。
已居右职。
一旦狂惑。
助其凶威。
曾不再旬。
果就擒缚。
僇于都市。
罪及妻孥。
公等睹此祸机。
得不深戒。
李丕中丞能全劲节。
自拔乱邦。
曾未一年。
骤历三郡。
已分土。
为国功臣
公等见其光荣。
得不健羡。
成败利害。
昭然可知。
祸福无门。
行之即是。
所以不引古事。
不饰虚词。
直指目前。
易于取信。
公等倘枭戮刘稹
自建功名。
大则别领将旄。
次则不失符竹。
身受爵禄。
福及子孙。
去危就安。
事同反掌。
又得戎旅解甲。
黎庶归耕。
老幼无焚灼之虞。
闾井得宴安之乐。
再洽恩化
岂不美哉。
先布至怀。
各当信纳。
兴元元从正议大夫内侍省内侍知省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特进左武卫大将军李公墓志铭 中唐 · 崔元略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七
夫王者统极垂理。其外必有英哲。宣力股肱。其内必有专良。布达心膂。以成帝道。古今而言君臣相会。兼之者鲜矣。厥有内侍李公。可谓会而兼之者也。公监军河中。以元和十年正月十七日薨于官次。行路悽咽。元戎以闻。皇帝轸悼。宠以殊礼。褒赠特进左武卫大将军。品冠朝端。位崇禁卫。诏下之日。人不谓优。有以见公出入中外。始终无过之地矣。公讳辅光。字君肃。其先京兆泾阳人也。曾祖望。皇京兆府华原县。祖万靖。皇泾王府长史。父思翌。皇泾州仁贤府左果毅赏绯鱼袋。公即果毅之第三子也。质表华茂。气怀恭敏。建中岁。德宗御宇。时以内臣干国。率多纵败。思选贤妙。以正宫掖。故公特以良冑入侍。充白身内养。俄属皇舆巡幸。公于斯时。参侍指顾。应对皆惬。遂赐绿超授奚官局令。勋以元从之号。其年又迁掖庭局令兴元初。辇入宫闱。公屡含天宪。复命之日。皆中机要。迁内寺伯。时有北虏入觐。将以戎马充献。数盈累万。国朝故事。每一马皆酬以数十缣帛。拒之即立为边患。受之即王府空竭。公承命为印纳使。迎之朔陲。谕以信实。交领之际。虏不敢欺。必以精良者□后充算省费之校。亿兆相悬。生灵所资。安危是系。即公之于国。可谓有大功矣。圣情欢悦。遂有银章朱绂之赐。由是方隅重事。咸所委属。岭峤之南。渐于海日。邕管地偏人狡。□□□将有缺溪洞连结为盗者。仅廿万众。王命稽拥。逮于周岁。邻道节使。咸请进讨。德宗皇帝且曰。以吾人伐吾人。剋之非利。于是命公招谕。驿□□驱。遽临所部。公乃讯诘疑惧。昭示恩威。浃辰之间。咸知所向。公素练兵机。具见腰□□巡视川谷。占其要害。奏请于海口置五镇守捉。至今帖然。人受其赐。献功未几。又属太原军帅李自良薨于镇。监军使定远为乱兵所害。甲士十万。露刃相守。公驰命安抚。下车乃定。便充监军使。前后三易节制。军府晏如。十五年间。去由始至。遂特恩遥授内给事。又有金章紫绶之赐。元和初。皇帝践祚。旌宠殊勋。复迁内常侍供奉官。明年。银夏裨将杨惠琳。西蜀副倅刘辟。或以长帅薨殁。皆恃塞怙险。初有邀君之心。终成悖乱之迹。公密表请发当道步骑诛讨。功成之日。有诏褒美曰。卿志怀嫉恶。情切奉公。继遣偏师。克平二寇。虽嘉将帅之勤。足见监临之效。拜内侍省内侍知省中事。署之贵宠极于此。寻因入觐。恳请留侍。乃充鸿胪礼宾使。又转内弓箭库使。曾不累月。皇帝以蒲津重镇。监统务切。复除河中监军绛州铜冶使。自元和四年至九年。元戎四换。交代之际。人心如一。斯盖公约已廉。与士信。静专动和。推安便物之所致也。圣恩表异。图形省阁。易箦之日。享年七十有四。以其年四月廿五日吉辰。迁窆于泾阳县咸阳原之阴。诏下所司。备钲鼓笳箫仪卫礼物。中使监导。出于都门。荣观路人。宠被幽壤。士君子闻者。咸亦知劝。夫人辅氏。邑号扶风郡。闺仪端懿。母德温淑。如宾之敬。见于丧礼。有子四人。长曰希晏。前将仕郎掖庭局宫教博士。次曰仲升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子詹事殿中侍御史河东节度宁军使。次曰希暹。内养将仕郎内侍省内府局丞。次曰希升。并皆克奉规训。志存忠孝。懿勋茂绩。始见其进也。门吏晋州司法参军巨雅。以元略长兄。尝宾于北府。以元略从事中都。俱饱内侍之德。将命录实。见托为志。勒之贞石。且无愧词。铭曰。
泾水之涘,高原堀起。
其上新坟,葬我将军
将军之德,实彰家国。
水竭原迁,斯文乃传。
恭读戊申1908诏敕(发表于1909年 清末民国初 · 林馨兰
 出处:此诗收于《汉文台湾日日新报》,「瀛社诗坛」栏,1909年6月27,第六版,又载林钦赐《瀛洲诗集》。
天皇神武驾欧亚,战胜之馀不满假。
始仗大义振六师,继以平和服天下。
时维十月岁戊申,大诏煌煌勖臣邻。
不弃遐方于域外,丹凤衔来鲲海滨。
草莽微臣泽明旨,情殷爱戴不能已。
祸胎端自安乐萌,防微杜渐原应尔。
当年强俄据满时,劳师靡费几不支。
仗祖宗灵克奏捷,回首兵机危乎危。
迄今难入太平世,痛定思痛宜早计。
庶政更张数大端,一体臣民守勿替。
大哉王言炳日星,不数典谟与鼎铭。
即此勤俭治生产,大道早已合圣经。
匹夫兴亡与有责,分寸光阴皆宜惜。
廿纪风潮遍地生,漫说干戈化玉帛。
吾皇正有鉴于斯,先几烛照明训垂。
安不忘危满不溢,允植万年有道之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