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寒食 宋 · 孙觌
 押词韵第六部
月落乌啼古木昏,宿云未敛日光暾。
闭门喧豗百贾闹,尘埃一觉车云奔(句中当有误字)
据鞍已觉朝市远,细路渐入桑麻村。
累累青冢繄蓬颗,风扫露沐为门。
魂飞骨冷唤不觉,只鸡斗酒聊相温
种种闲情便愁绝,行歌野哭不堪闻。
下吏禄制度天凤三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予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国用不足,民人骚动,自公卿以下,一月之禄十繌布二匹,或帛一匹。
予每念之,未尝不戚焉。
今厄会已度,府帑虽未能充,略颇稍给,其以六月朔庚寅始,赋吏禄皆如制度(《汉书·王莽传》中)
喜雨上金郡刺 明 · 陈玉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明诗纪事 丁签·卷六
乱红粘湿拥篱根,恻恻馀寒静掩门。
疏雨人家寒食暮,暝烟天色杏花村
西山净洗新眉黛,东野青回旧烧痕。
政喜坡仙在吾郡,一亭虚敞对吟尊。
清明日范季实诸人过胥泽民别墅小集二首 其一 宋 · 孙觌
六言诗 押支韵
水满双飞白鹭,花深百啭黄鹂。
寒食清明过了,一川烟草离离。
王松溪知事别两纪陵谷既变复会常州年皆七十馀喜各无恙又喜松溪别而复得觞以贺之诗纪岁月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龟巢稿卷四
年来两度尘生海,二老相逢雪满颠。
杖屦荒城寒食后,琴尊别业旧堂前。
桃花含笑似欲语,燕子飞来绝可怜。
此日为君歌此曲,雨苏春旱午阴天。
遣悯 清 · 李匡德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冠阳诗集卷之一
老渐多閒虑,百忧卧病中。
梅花三月冻,寒食每年风。
穹宇星辰动,山林盗贼雄。
何曾啖两碗,独自苦祈丰。
寒食日 清 · 李匡德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冠阳集卷之二
轻寒小雨后,垂老索居时。
宠辱都衰疾,存亡两别离。
细烟萦店树,娇蕊柝春枝。
寒食本佳节,穷年自作悲。
山花子 寒食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押词韵第五部 出处:回首词卷一
日暖重门闭不开。
百花无力杜鹃哀。
肠断艳阳天气尽,下楼台。

芳草绿深关小院,梨花红薄盖閒阶。
终日笙歌流水外,没人来。
眼儿媚 庚子清明,李夫人道清亡三十六日矣,为招魂于西郊,山明草媚,游人如云,对景思人,怆然涕下(以下十二阕悼亡。)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回首词卷一
日暖风和春草生。
何处不伤情。
前朝上巳,昨宵寒食今日清明

断肠往事何堪说,回首百无凭。
斜阳无影,落花无力,飞絮无声。
先两国初忌九月初七日1281年9月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押尤韵 创作地点:北京市
北风吹黄花,落木寒萧飕
哀哀我慈母,玉化炎海
日月水东流,音容隔悠悠。
小祥哭下邳,大祥哭幽州
今此复何夕,荏苒三星周。
嗟哉不肖孤,宗职旷不修。
昔母肉未寒,委身堕寇雠。
仰药早云遂,庶从地下游。
太阿落人手,死生不自由。
南冠坐绝域,大期落淹流。
白华下玄发,碧苏生缁裘。
心口自相语,形影旁无俦。
空庭鬼火阒,天黑对牢愁。
鱼轩在何处,魂魄今安否。
儿女各北归,坟墓委南陬。
寒食雨凄凄,盂饭谁与投。
荆棘缠蔓草,狐兔缘荒丘。
长夜良寂寞,与我同幽幽。
我心亦劳止,我命实不犹。
昨夕梦堂上,乐昔欢绸缪。
觉来尚恍惚,血涕连衾裯。
晨兴一瓣香,痛如螫在头。
吾家白云下,万里同关忧。
遥怜弟与妹,几筵罗庶羞。
既伤母在殡,又念兄在囚。
兄囚不足念,毋亦为母谋。
三圣去已远,穹垠莽洪流。
缅怀百世虑,白骨甘(四库本作皆)填沟。
冥冥先大夫,郁郁苍松楸。
防山迄合葬,瞑目复何求。
离事第十一 其二十八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五
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虽有疾病缓急,犹不敢犯,为介子推故也(《北堂书钞》一百四十三,《艺文类聚》三,《御览》二十七,又《后汉书·周举传》曰:「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注曰:「其事见桓谭《新论》。」)
上冢吟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押阳韵
余昔从君时,上堂(韩本、四库本作堂上)拜姑嫜。
相携上祖冢,岁时持酒浆。
姑嫜相继没,马鬣不在乡。
共君瓯盂饭,清涕流襦裳。
君贫初赴官,有家不得将。
妾无应书儿,松槚自成行。
君别不复归,岁月何茫茫。
长安拥朱绶,执雁事侯王。
岂无一纸书,道路阻且长。
年年酹(原作酬,据韩本、四库本改)寒食,妾心良自伤。
君家旧巾栉,至今袭且藏。
谅君霜露心,白首遥相望。
寒食野外 北宋 · 杨齐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寒食人家事踏青,偶躯羸马出郊坰。
禽声唤雨娇相语,天色和春困不醒。
芳草碧来丝作毯,好花红处锦为屏。
回头画角江城晚,人倚秋千月半庭。
寒食 北宋 · 杨齐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一片春阴一倍寒,万家春色寂无烟。
冷催杜宇朝相唤,寒逼嫦娥夜不圆。
添得僧家浇药水,负他公子赏花天。
东君欲助之推怨,泪湿垂杨恨不眠(以上同上书卷一三)
八声甘州 己酉正月二十九,梦得句「閒杀流莺外,雨榭风楼」,是日为亡妇道清忌日。日月如流,忽忽十年矣,倚甘州一阕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押尤韵 出处:海山词卷三
一回头往事总悠悠,閒来费追求。
算眼穿肠断,花开花落,十度春休。
故国春寒万里,昨夜五更头。
閒杀流莺外,雨榭风楼。

旧日潘郎踪迹,问人间消息,依旧飘流。
只年年寒食,海上寄遥愁。
正伤心、单衣试酒,看铜街、歌舞不知愁。
家何在、怕听归去,又怕淹留。
六丑 己酉春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押词韵第十八部 出处:海山词卷三
总年年寒食,怎便是、今年恨切。
一声两声,无情是锦鴂。
梦里啼彻。
西北长安,有时回首,但沧波空阔。
残阳还向离宫没。
水冷昆明石鲸愁绝。
如今辜负芳节。
空花陂柳浪,遥恨天末。

繁华都歇。
有青娥细说。
红杏还依旧,谁省识。
夜来暗里花发。
看枝枝弄影,五更风刮。
明明是、玉阶残月。
终不似、湖上春寒舞罢,捲帘红雪。
芳菲事、都付摧折。
怕断红、流向人间去,更成呜咽。
三统历 西汉末 · 刘歆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一
夫历《春秋》者,天时也,列人事而目以天时。
传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
是故有礼谊动作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
故列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之事,以阴阳之中制其礼。
故春为阳中,万物以生;
秋为阴中,万物以成。
是以事举其中,礼取其和,历数以闰正天地之中,以作事厚生,皆所以定命也。
《易》金火相革之卦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又曰「治历明时」,所以和人道也。
周道既衰,幽王既丧,天子不能班朔,鲁历不正,以闰馀一之岁为蔀首。
故《春秋》刺「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于是辰在申,而司历以为在建戌,史书建亥
哀十二年,亦以建申流火之月为建亥,而怪蛰虫之不伏也。
自文公闰月不告朔,至此百有馀年,莫能正历数。
子贡欲去其饩羊,孔子爱其礼,而著其法于《春秋》,经曰:「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传曰:「不书日,官失之也」。
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以底日,礼也。
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言告朔也。
元典历始曰元。
传曰:「元,善之长也」。
共养三德为善。
又曰:「元,体之长也」。
合三体而为之原,故曰元。
春三月,每月书王,元之三统也。
三统合于一元,故因元一而九三之以为法,十一三之以为实。
实如法得一。
黄钟初九,律之首,阳之变也。
因而六之,以九为法,得林钟初六,吕之首,阴之变也。
皆参天两地之法也。
上生六而倍之,下生六而损之,皆以九为法。
九六,阴阳夫妇子母之道也。
律娶妻而吕生子,天地之情也。
六律六吕,而十二辰立矣。
五声清浊,而十日行矣。
传曰「天六地五」,数之常也。
天有六气,降生五味。
夫五六者,天地之中合,而民所受以生也。
故日有六甲,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之道毕,言终而复始。
太极中央元气,故为黄钟,其实一龠,以其长自乘,故八十一为日法,所以生权衡度量,礼乐之所繇出也。
经元一以统始,《易》太极之首也。
春秋二以目岁,《易》两仪之中也。
于春每月书王,《易》三极之统也。
于四时虽亡事必书时月,《易》四象之节也。
时月以建分至启闭之分,《易》八卦之位也。
象事成败,《易》吉凶之效也。
朝聘会盟,《易》大业之本也。
故《易》与《春秋》,天人之道也。
传曰:「龟,象也。
筮,数也。
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
是故元始有象一也,春秋二也,三统三也,四时四也,合而为十,成五体。
以五乘十,大衍之数也,而道据其一,其馀四十九,所当用也,故以为数。
以象两两之,又以象三三之,又以象四四之,又归奇象闰十九及所据一加之,因以再扐两之,是为月法之实。
如日法得一,则一月之日数也,而三辰之会交矣,是以能生吉凶。
故《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并终数为十九,《易》穷则变,故为闰法。
参天九,两地十,是为会数。
参天数二十五,两地数三十,是为朔望之会。
以会数乘之,则周于朔旦冬至,是为会月。
九会而复元,黄钟初九之数也。
经于四时,虽亡事必书时月。
时所以记启闭也,月所以纪分至也。
启闭者,节也。
分至者,中也。
节不必在其月,故时中必在正数之月。
故传曰:「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
履端于始,序则不愆;
举正于中,民则不惑;
归馀于终,事则不悖」。
此圣王之重闰也。
五位乘会数,而朔旦冬至,是为章月
四分月法,以其一乘章月,是为中法。
参闰法为周至,以乘月法,以减中法而约之,则六扐之数,为一月之闰法,其馀七分。
此中朔相求之术也。
朔不得中,是谓闰月,言阴阳虽交,不得中不生。
故日法乘闰法,是为统岁。
三统,是为元岁。
元岁之闰,阴阳灾,三统闰法。
《易》九厄曰:初入元,百六,阳九;
次三百七十四,阴九;
次四百八十,阳九;
次七百二十,阴七;
次七百二十,阳七;
次六百,阴五;
次六百,阳五;
次四百八十,阴三;
次四百八十,阳三。
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
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
是以《春秋》曰:「举正于中」。
又曰:「闰月不告朔,非礼也。
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
不告闰朔,弃时正也,何以为民」?
故善僖「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
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至昭二十年二月己丑日南至,失闰,至在非其月。
梓慎望氛气而弗正,不履端于始也。
故传不曰冬至,而曰日南至
极于牵牛之初,日中之时景最长,以此知其南至也。
斗纲之端连贯营室,织女之纪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星纪。
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凡十二次。
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故曰「制礼上物,不过十二,天之大数也」。
经曰春王正月,传曰周正月「火出,于夏为三月,商为四月,周为五月
夏数得天」,得四时之正也。
三代各据一统,明三统常合,而叠为首,登降三统之首,周还五行之道也。
故三五相包而生。
天统之正,始施于子半,日萌色赤。
地统受之于丑初,日肇化而黄,至丑半,日牙化而白。
人统受之于寅初,日孽成而黑,至寅半,日生成而青。
天施复于子,地化自丑毕于辰,人生自寅成于申。
故历数三统,天以甲子,地以甲辰,人以甲甲。
孟仲季叠用事为统首。
三微之统既著,则五行自青始,其序亦如之。
五行与三统相错。
传曰「天有三辰,地有五行」,然则三统五星可知也。
《易》曰:「参五以变,错综其数。
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
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太极运三辰五星于上,而元气转三统五行于下。
其于人,皇极统三德五事。
故三辰之合于三统也,日合于天统,月合于地统,斗合于人统,五星之合于五行,水合于辰星,火合于荧惑,金合于太白,木合于岁星,土合于填星。
三辰五星而相经纬也。
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
五胜相乘,以生小周,以乘《乾》《坤》之策,而成大周。
阴阳比类,交错相成,故九六之变登降于六体。
三微而成著,三著而成象,二象十有八变而成卦,四营而成易,为七十二,参三统两四时相乘之数也。
参之则得《乾》之策,两之则得《坤》之策。
以阳九九之,为六百四十八,以阴六六之,为四百三十二,凡一千八十,阴阳各一卦之微算策也。
八之,为八千六百四十,而八卦小成。
引而信之,又八之,为六万九千一百二十,天地再之,为十三万八千二百四十,然后大成。
五星会终,触类而长之,以乘章岁,为二百六十二万六千五百六十,而与日月会。
三会为七百八十七万九千六百八十,而与三统会。
三统二千三百六十三万九千四十,而复于太极上元,九章岁而六之为法,太极上元为实,实如法得一,阴阳各万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气体之数,天下之能事毕矣(《汉书·律历志》上:向子歆,作《三统历》及谱以说《春秋》,推法密要,故述焉。案《律历志》下,仅末一条系班固所补,其全卷皆《三统谱》也,文多不录,褚少孙《历术》以下放此。)
漫成 其三 清 · 李匡德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冠阳集卷之二
昨日雨兼今日风,清明寒食去匆匆。
峰多得失云过外,花不分明月暗中。
意到但宜吟倦鸟,病来惟欠送飞鸿。
严光也幸逢明主,稳许终身作钓翁。
洪武丁卯年诣烈塘祖坟祭扫恐朝暮即世子孙不知所葬者为谁且追念墓在昔为邑里诸宰木之冠感怆写情并图葬穴以示两子及孙使识之以永其孝思其诗曰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龟巢稿卷十七
百年两度田变,三世十年蒿里同。
华表前时曾驻鹤,长松何日再蟠龙。
情钟寒食蘩外,泪洒春晖草莽中。
老我客乡归不得,空劳杜宇唤谁侬。
次韵奉荅瓢斋先生见寄二首 其一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龟巢稿卷十七
斋居一榻坐来穿,腹笥群经老欲眠。
梦里亦行端正路,醉中常造浑涵天。
春光荏苒无多日,天气阴霃近禁烟
旧雨不来今有约,虹光遥望载书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