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八十三 南宋 · 释绍昙
 押遇韵
水洗硬石头,浪打枯杨树。
净智装严功德聚。
虽然脱体无尘,未是透法身句。
如何是透法身句,只有湖水无行路浴佛
偈颂一百零四首 其九十一 南宋 · 释绍昙
金轮王宅,恶业无多。
不知何事,生此妖魔。
打与狗噇顽不杀,好将恶水劈头浇浴佛
浴佛日雨后集祇园庵 其一 清 · 杭世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道古堂诗集卷二十六
夜添花雨水平塘,同过城东选佛场。
老向空王求解脱,静谙閒味得清凉。
僧勤洗钵袈裟湿,客爱巡檐拄杖长。
冷热二龙凭取水,要看螺髻露圆光。
浴佛日雨后集祇园庵 其二 清 · 杭世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道古堂诗集卷二十六
轻风恻恻飏春衣,路织疏篱静掩扉。
沿岸草肥蛙易闹,过墙竹密鸟慵飞。
佛离诸垢何劳浴,人到精蓝不拟归。
结习忏除惭未尽,寻诗长傍钓鱼矶。
浴佛日偕刘丈希陶陈观察麓山宿万寿寺诘朝晴霁登云麓宫小饮而作 其一 清 · 邓辅纶
 押词韵第十七部
连峰沈远阴,空江渡寒碧。
佛日感胜因,涉流共攀历。
众绿翳柯阴,微径履苔迹。
影息虎岑禅,心清鹤泉滴。
已公践前期,为余留片席。
瓯茗瀹灵源,盂粥饷香积。
夜来疏雨过,逾觉清梵寂。
曾是闻性圆,岂伊妙音隔。
良会若有怅,团趺面虚壁。
浮岚接树杪,明漪漏林隙。
感此蹇独留,聊用淹晨夕。
浴佛日偕刘丈希陶陈观察麓山宿万寿寺诘朝晴霁登云麓宫小饮而作 其二 清 · 邓辅纶
夕景淹以徂,朝光破我阒。
兴来不暇盥,失喜翻折屐。
露盛磴草深,云纡石道折。
旷怀物自澄,委步意俱适。
元气无端倪,冥化时翕辟。
白日一低垂,幽埏忽昭晰。
缥缈烟中衡,逶迤湖外泽。
真有倏皆空,缭青复萦白。
居高瞻视殊,讵为前尘汩。
扬袂谢山灵,挥杯慰奇觌。
中岳嵩阳寺碑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八
夫至理空净,非大智无以寄其言;
法身凝寂,非妙信无以感其像。
故托金躯于至信之国,布慈云于多士之世,显皮纸骨笔之重,半偈乍身之贵。
是以须达崇善,填金弗吝,优主仰恋,镌檀写真,斯皆圣人留轨,为物树业故然。
乃遗形八万,还升慧顶。
有大德沙门生禅师,游三空以归真,德香普薰,乃皇帝倾心以师资,朝野望风而屈膝。
此山先来未有塔庙,禅师将欲接引四生,永辞沸镬,拯拔群品,远离炎炉;
卜兹福地,创立神场,当中岳之要害,对众术之抠耳;
乃北背高峰,南临广陌,西带浚涧,东接修林,于太和八年岁次甲子,建造伽蓝,筑立塔殿,布置僧坊,略深梗概。
王公卿士,咸发布向之心;
凡厥庶民,并欣喜舍之志。
司空裴衍,昔在齐都,钦承师德,愿归中国,为寺檀主,本愿既从,云归□□。
禅师乃构千善灵塔一十五层,始就七级,缘差中止。
而七层之状,远望则迢亭巍峨,仰参天汉;
近视则崔嵬俨嶷,旁魄绝望,自佛法光兴,未有斯壮也。
禅师指麾,成之匪日。
禅师背后,虽复名工巧匠,无能陟其险峭。
禅师大弟子沙门统伦、艳二法师,并妙思渊赜,神智难量,继轨四依,津□□世,觉华散藻,戒香氛馥,与诸同志,与诸同志,以师遗功,成兹洪业,分禀□砖,更罩两塔,并各七层,仰副师愿。
殊特妙巧,□创秀出,塔殿宫堂,星罗棋布。
内外图写本生泥曰十□尊仪,无量亿数,皆范金为相,裁玉成豪,瑰碧煴烁,丹彩绚耀,色焕□□,光辉宇宙。
异类众多,罔知厝绪。
龛房禅室,侧□环绕,径阁通门,前后□□□廊重复,菀逶施,规而有楷,矩而有则。
沟霤双泉,四殖甘果,袅长条,擎圆盖,池荷炤灼,翠叶红辉,微波碧澈,潺流𪷽濑。
异禽巡兽,饮喙相鸣;
硕学名贤,踵武相望。
引房清诵,列馆法言,洪钟一扣,应真四集,呗响八飞,香烟似雾,虔礼禅寂,六时靡辍。
方为众圣万劫之灵场,八辈十方三世之菀囿也。
天平二年四月八日,伦、艳二统乃刊石树碑,雕饰尊像,赞贻嘉福,显彰圣仪。
高足大沙门统遵法师,忘怀体道,戒珠皎洁,仁智明敏,器宇汪庠,开妙思于三空之表,显真如于四忍之外。
接引群生,舟航巨海,率诸邑义,缮立天宫,整修严丽,兼造白玉像一龛。
眷属侍御,剞劂镌磨,妙匠精巧,三十二满,八十好圆,色掩耀灵,辉夜月。
以诸胜善仰资皇帝圣历无穷,国境宁泰,太后德被苍□,永保二龄,预舍一豪,同登我净,若见若闻,等一常乐,傍尽边尘,后穷来际,咸钟此福。
其词曰:
明明大圣,皎皎无著。
至寂至妙,湛然常乐
无像无言,形名应世
七步举手,播宣苦谛。
声光振动,濯我尘滞。
化息双林,终归实际。
金仪言寝,塔像勃兴。
香尊避坐,多宝踊升。
为模为楷,永劫祗承。
维大沙门,权机应傅。
英风秀朗,玄通常住。
道德芳烈,帝后钦裕。
构造灵基,朝野倾务。
远摹妙喜,近祗树。
唯圣唯贤,爰依爰附。
亿兆来苏,天龙虔仰。
千空,此基无爽(碑拓本)
宋买等造天宫石像碑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北齐文卷十
□□□□□旨道圆明,言像所未臻,文字不能述,□□□□辟之者既难,法海波澜,游之者勿易。
是大都邑主宋买廿二人等,可谓知周道济之功,圆应遍知之迹,宗尚庄老之谈,景慕神仙之术,强揽博闻,辨说无碍,宜阳金口,深识法相。
乃祖乃父,积德于无穷;
维子维孙,修道于祇劫。
故能知四毒之分改,五荫之美疾,遂寄财于三宝,托果于娑罗,磬竭家珍,敬造天宫石像各一区。
其天宫也,左临渌水,具有公路涧之低回;
右观旧都,快有京华之势;
前瞩风岭,据有曹操之故𫭟;
从背望山,伊洛之南地。
私乃正是四奥之华壤,中墟之静土,唯非舍利神变之园,实是须达布金之地。
其像也。
乃运玉石于荆山,采浮磬于淮浦,飧勒雕文,并龙鳞而翠璨,镂状圆形,等金锦而竞炎。
双林见光,未殊于此妙;
克檀成耑,有愧于今容。
既如天上降来,又似地中勇出。
其中万相庄严,五色鲜妙,珠紫争光,清黄吐艳,跂看之从,乐善忘归。
观状难同,寻刑叵遍,自非高见大士,十力世雄,孰能建私功业者哉。
缘兹摩诃善根,仰发洪愿,三宝常存,法轮永固,王祚克隆,七世先灵,托生妙乐,见在眷属,值佛闻法,四生之类,等成正觉。
天统三年岁次丁亥四月辛丑朔八日戊申建立(碑拓本)
奏上封禅仪注 南北朝 · 有司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九
臣闻崇号建极,必观俗以树教
正位居体,必采世以立言。
是以重代列圣,咸由厥道。
玄勋上烈,融章未分,鸣光委绪,歇而罔臧。
若其显谥略腾轨,则系缀声采,征略闻听。
爰洎姬汉,风流尚存,遗芬馀荣,绵映纪纬。
虽年绝世祀,代革精华,可得腾金彩,奏玉润,镂迹以鑂今,镌德以丽远。
而四望埋禋歌之礼,日观弛修封之容,岂非神明之业难崇,功基之迹易泯。
自兹以降,讫于季末,莫不欲英弘徽位,详固洪声。
岂徒深默修文,渊幽驭世而已。
谅以滕非虚奏,书匪妄埋,击雨恕神,淳荫复树,安得紫坛肃祗,竹宫载伫,散火投郊,流星奔座。
宝纬初基,厌灵命历,德振弛维,功济沦象,玄浸纷流,华液幽润,规存永驭,思详树远。
太祖文皇帝以启遘泰运景望震凝,采乐调风,集礼宣度,祖宗相映,轨迹重晖
圣上韫箓蕃河,伫翔衡汉,金波掩照,华耀停明,运动时来,跃飞风举,澄氛海岱,开景中区,歇神还灵,颓天重耀,储正凝位于兼明,兖岳蕃华于元列。
故以祥映昌基,系发篆素。
重以班朝待典,饰令详仪,纂综沦芜,搜腾委逸,奏玉郊宫,禋圭玄时,景集天庙,脉壤祥农,节至昕阳,川丘夙礼,网威巡驻,表绥中甸,史流其咏,民挹其风。
于是涵迹视阴,振声威响,历代之渠,沈(阙)望内,安侯之长,贤王入侍,殊生诡气,奉俗还乡,羽族卉仪,怀音革状,边帛绝书,权光弛烛。
天岱发灵,宗河开宝,崇丘沦鼎,振采泗渊,云皇王岳,摛藻(阙)汉,并角即音,栖翔禁籞,兖甲霜味,翾舞川肆,荣泉流镜,后昭河源,故以波沸外关,云蒸内泽。
若其雪趾青毳,玄文朱彩,日月郊甸,择木弄音。
重以荣露腾轩,萧云掩阁,镐颖孳萌,移华渊禁,山舆伫衡,云鹣竦翼,海鲽泳流,江茅吐荫。
校书之列,仰笔以饰辞,济、代之蕃,献邑以待礼。
岂非神协气昌,物瑞云照,蒱轩龟轸(阙),泉淳芳。
太宰江夏王义恭咀道遵英,抽奇丽古,该润图史,施详閟载,表以功懋往初,德耀炎、昊,升文中岱,登牒天关,耀冠荣名,摛振声号。
而道谦称首,礼以虚挹,将使玄祇缺观,幽瑞乖期,梁甫无盛德之容,介丘靡升闻之响。
加穷泉之野,献八代之驷,交木之乡,奠绝金之楛,肃灵重表,珍符兼贶。
伏惟陛下谟详渊载,衍属休章,依征圣灵,润色声业,诹辰稽古,肃齐警列,儒僚展采,礼官相仪,县蕤动音,洪钟竦节,阳路整卫,正途清禁。
于是绩环佩,端玉藻,鸣凤伫律,腾驾流文,间彩比象之容,昭明纪数之服。
徽焯天阵,容藻神行,翠盖怀阴,羽华列照。
乃诏联事掌祭,宾客赞仪,金支宿县镛石润响。
命五神以相列,辟九关以集灵,警卫兵而开云,先雨祇以洒路。
霞凝生阙,烟起成宫,台冠丹光,坛浮素霭。
尔乃临中坛,备盛礼,天降祥锡,寿固皇根,谷动神音,山传称响。
然后辨年问老,陈诗观俗,归荐告神,奉遗清庙。
光美之盛,彰乎万古;
渊祥之烈,溢乎无穷。
岂不盛欤!
臣等生接昌辰,肃懋明世,束教管闻,未足言道。
且章志湮微,代往沦绝,拘采遗文,辨明训诰。
□□□□簉访邹、鲁,草滕书堙玉之礼,具竦石绳金之仪,和润瑛,镌玺乾封。
惧弗轨属上徽,煇当王则。
奉仪注以闻(《宋书·礼志》三,大明元年十一月江夏王义恭表请封禅,四年四月辛亥,有司奏,诏停此奏。)
回赵御干书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二三、《漫塘集》卷六
自居田间,闻人从日边来,即目动神骇,而左右方彯缨其间,那敢上记,但有怀想。
张婿递到来翰,谆谆然如小官事上位,非所望于亲旧也。
伏审炎夏之月,忠勤有相,尊候万福,至以为慰。
今世仕宦颇难,西班尤不易,必得贵而贤者主之,庶易为力。
今左右真得所依矣。
某病容衰鬓,视向来十馀年前相见时更觉丑恶。
又赋性疏率,仕宦处虽为君子所知,然亦为小人所恶,故浩然归志,遂不可遏。
方来归时,钱丞相、卫大参秉政,欲以掌故相处。
命且下矣,某辞以自属官得掌故,人必以为入京考图而后得之,不若且畀岳祠,异时陶铸未晚。
二公相许,以二月八日奉祠归。
归甫两月,以四月八日降堂审之命。
明年,又荷庙堂具未赴堂审之人姓名行下催促,某以贱疾形于面目,不可复出,迁延至今十九年。
方初归时,须发未有一根白,今无一根黑矣。
岂有血气盛壮时不出,及血气既衰乃可出乎?
传闻大参屡借助于丞相之前,不知山林之人,何以得此?
窃料大参以一世风俗为己任,恶世俗之贪求,以某粗无求于人,故见取耳。
然世间无求于人,亦有两似,有可为世用而不屑求者,亦有自知其不可用而不敢求者。
若某真是自知其不可用,故甘心屏处。
吾亲因职事之暇,千万为大参明言之。
或强之使出,既无以愈人,又不能谨言寡过,必为大参门墙之累。
免牍再上,其间语言狂僭,物论必是沸腾,山林之人,安识朝廷事体,肆意极言,那得是处。
却望大参覆护,使不至得罪。
旧作三篇,因写与王大监,令女夫录呈一观。
数日来方剧暑,都下想见尤甚,千万厚爱。
岳州洞庭君山崇胜禅寺新铸钟铭咸淳十年四月 南宋末 · 释知祖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二一、光绪《湖南通志》卷二八三
洞庭君山之胜闻天下,飞升秋月第一湖山拱揖于寺之左右,水云缭绕,夐隔尘世。
开庆己未火于兵,顽石老一新之,无禅相厥成,补其处。
又五年,乃克大备,而洪钟尚咽微撞。
命予疏其语以求诸檀,闻见欣施。
而蔡叟者愿一力而成之,遂遣僧慧宁往鹦洲就善工铸之。
谓不可无纪,楞伽云溪知祖为之铭曰:
天岳形,枕洞庭
君山,万古青。
殿突兀,楼峥嵘。
顽石创,无禅成。
冶洪钟,震禅扃。
透幽宫,彻太清。
扰蛟龙,节云英。
以眼闻,在心听。
大梦觉,群迷惺。
是功德,难可名。
福檀施,寿帝龄。
谁表之,我作铭。
岁甲戌咸淳拾年四月八日圆成,谨题。
南歌子 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1083年12月8日 北宋 · 苏轼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卫霍元勋后,韦平外族贤。
吹笙只合在缑山。
閒驾䌽鸾归去、趁新年。

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
他时一醉画堂前。
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
武德郡建沁水石桥记 北魏 · 于子建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五
夫梵灯遐廓,长夜袭其明;
慧教洞开,群迷启其目。
是以神光未灭,感膺于西胡;
金仪虽谢,梦现于东汉
抑亦悯世多艰,下生思土,运济贯心,慈悲注意,归依者尘雾莫侵,回向者雷电不挠,信是苦海之灵丹,酷旱之甘露矣。
惟此区域,号称旧邦,舜禹怀谭之地,殷周畿甸之土,晋启山阳,郑锡河后,隶赵称都,入魏为镇。
及秦吞六雄,跨有四海,罢侯置守,乙统九服,项羽改名殷国汉高复立为郡,自兹以还,为河内下邑
属皇朝迁鼎,卜食漳滨,遂方割四县,在古州城武德郡焉。
北通燕赵,堂堂之风相洽;
南引巩雒,穆穆之化□清。
西瞻轵塞,则连山万叠;
东望平皋,则旷野千里。
长河带其前,太行环其后,车马之所混□,舳舻之所凑集,颇是一都之要害,实为三魏之逵道。
若其沇溴双吐,丹绝并纳,势等周原,美齐陆海,袂散成帷,人萦若绣,礼乐尚繁,风仪示革。
然郡土辽廓,沁水横流,源自羊头之山,发于麻谷之口,滔滔晋域,作纪怀方,引溉过于郑白,流秽逾于汾浍。
但波渐台雉,岸含峥嵘,揭厉多危,往来受害。
至于秋寸时降水潦□腾,马牛虽辨,公私顿废,有岨乘车之义,事切朝涉之艰。
宣威将军怀州长史、行武德郡河南于子建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平皋京兆杜护宗,前将军怀县赵郡同宾征西将军、州县令扶风周洛,殄难将军温县广宁燕景裕,征虏将军郡丞东平李思哲,或分竹专城,或择木百里,鹊起来官,共治民瘼。
况同睹艰辛,俱看危滞,一物可矜,纳隍在念,敬思包鹿济难之仁,俯□□龟报恩之惠。
虽无武库造梁之工术,且□沙弥访津之殷勤,普图问俗,便获□□,轨躅虽亡,遗柱在目,父□□传,咸属周时,称其板构,与城俱废。
乃于农隙之月,各率禄力□□,及□朝文武,□怀熹愿,七月六日,经始此桥。
助福者比肩,献义者联毂,人百其功,共陈心力,至廿四日所□便旋。
不烦遐迩荷担之劳,未伤士民尺寸之木。
虽无匪日之美,庶省浃晨之费。
修柱揭以插泉,华表郁而轶汉,红□交架以□□,绮联绵而云布。
北山之饶,则人无遗力;
南市之富,而家有余资。
伯度记功,燕然□□;
文渊表□,□象林多铜。
作述之理虽殊,刊录之情不异。
况四生舛春驳,同悲欣之境;
十国还匝,劲风电之力。
若不归依宝□,□□神教,远拟彼岸之喻,近取成务之言,恐沮劝之道未宣,画扴之功虚烬。
乃运石立碑,敬飧图像,穷般马之巧,尽金雘之饰。
使四往来,起叹慕之心;
六道奔趣,识风云之会。
其词曰:
清虚曰道,正直为神,有一于此,用表生民。
渊乎大觉,至矣能仁,行成元吉,德伏波旬(其一)
芒芒禹绩,眇眇桓功,为鱼左衽,逖听前风。
九州咸载,五等攸同,分疆敷土,俾侯树公(其二)
美兹旧甸,丽其新邑,凭带山河,苞苴原隰。
礼乐仍贲,风徽犹缉,青刍可剪,潢流可挹(其三)
粤余承乏,谬厕官方,政惭春雨,威愧秋霜。
情深覆虎,意等纳隍,慕彼医药,眷此津梁(其四)
浑浑沁水,冀道名川,既难揭厉,又阻□船。
爰始经谋,义劝竞填,辰不再浃,斯构已宣(其五)
落落太虚,绕绕群有,来同聚沫,去齐过牖。
敬托三尊,资凭四部,仿佛彼岸,依稀可久(其六)
魏武定七年岁次己巳四月丙戌朔八日癸巳(碑拓本)
四月七日独游稷园将观芍药忽睹牡丹名豆绿者独盛开再用前均赋之 清末至民国 · 黄浚
七言律诗 押盐韵
婪尾寻春意已廉,秦鬟扰扰讶开奁。
孤芳晚出如居殿,缥色终朝欲上襜。
痴绝少年仍末座,旧时消息隔重帘。
佛头青付江南话,清供盘盂咫尺兼绿牡丹,南人名佛头青,见《花木考》。东武俗,四月芍药供佛,有白者名「玉盘盂」,见东坡诗序。明日适为浴佛日,故触忆及之。)
乞下镇抚使令有寇盗侵犯邻镇合出兵迭相应援奏状1132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梁溪集》卷七三
中卫大夫忠州防禦使荆南府峡州荆门公安军镇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兼知荆南军府解潜申:「准使司劄子,要见襄州目今事宜。
契勘本镇近承德安府复州汉阳军镇抚使陈待制差人赍到蜡书,称叛贼桑仲馀党李横,与知随州李道,于六月十三日部领襄、随、邓、郢州管军马及逐州百姓,共约五六千人,前来攻围本府,乞差军马应援。
契勘襄阳系与本镇邻接,恭依分镇诏旨,敦睦邻好;
兼近承今年闰四月二十四日枢密院劄子,坐奉圣旨,非奉朝廷指挥,不得擅便出兵。
李横已承朝旨差权主管襄阳镇抚使,遂移牒襄阳镇抚使李横,遵依朝旨施行去后,今月初八日承德安镇抚使陈待制关报,八月十九日李横人兵攻打城壁,被城上守禦军兵民等并力捍禦,斗敌杀退,于当夜远遁前去,捉到李横队内牙兵王贵一名,言说李横待到襄阳歇泊后,却领人马来郢州,就令去荆南厮打」。
除已措置堤备外,申本司照会,须至奏闻者。
右,臣窃详朝廷分镇诏旨,敦睦邻好,枢密院劄子备奉圣旨,非奉朝廷指挥,不得擅便出兵,盖谓诸镇平时无事不许擅自出兵相加,如系有盗贼攻围,理宜互相救援。
今来襄、邓镇抚使李横叛逆,擅自出兵攻围德安府,以蜡书求荆南应援;
解潜却称上件指挥,不敢出兵。
窃虑有失元降诏旨之意,深属不便。
伏望圣慈特降睿旨,申明元降指挥之意,行下诸镇,庶几协力应援,可以捍禦外寇。
谨录奏闻。
笑道论 其六 五佛并出五 北周 · 甄鸾
 出处:全后周文卷二十
《文始传》云:「老子以上皇元年下为周师,无极元年乘青牛薄板车度关,为尹喜说五千文曰:『吾游天地之间,汝未得道,不可相随,当诵五千文万遍,耳当洞听,目当洞视,身能飞行,六通四达,期于成都』。
依言获之。
既访相见,至罽宾檀特山中。
乃至王以水火烧沈。
老子乃坐莲华中,诵经如故。
王求哀悔过。
老子尹喜为师。
语王曰:『吾师号佛。
佛事无上道』。
王从受化,男女髡发,不娶于妻,是无上道。
承佛威神,委尹喜罽宾国佛,号明光儒童」。
臣笑曰:《广说品》云:「始者国王闻天尊说法,与妻子俱得须陀洹果。
和国五闻之,与群臣造天尊所,皆白日升天
王为梵天之首,号玄中法师
其妻闻法同飞,为妙梵天王,后生罽宾号愤陀力王,杀害无道。
玄中法师须化度之。
乃化生李氏女之胎,八十二年,剖左腋生而白首。
三月,乘白鹿,与尹喜西游,隐檀特三年。
愤陀力王猎,见便烧沈。
老子不死。
王伏,便剃发改衣,姓释名法号沙门,成果为释迦牟尼佛
至汉世汉流东秦」。
又《文始传》:「老子化胡,推尹喜为师」。
而《化胡消冰经》云:「尹喜推老子为师」。
《文始传》云:「吾师号佛,佛事无上道」。
又云:「无上道承佛威神,委为佛」。
推此众途,师弟乱矣。
何名教之存乎?
又《化胡消冰经》皆言老子罽宾,身自为佛。
《广说品》:愤陀力王,老子妻也。
得道号释迦牟尼佛,即秦汉所流者。
《玄妙篇》云:「老子入关,至天竺卫国,入于夫人清妙品中。
至后年四月八日,剖左腋而生。
举手曰:『上天上天下,唯我为尊。
三界皆苦,何可乐者』」?
罽宾一国,乃有五佛俱出。
一是尹喜号儒童者,二是老子罽宾者,三老子之妻愤陀王号释迦者,四老子在维卫作佛亦号释迦,五白净王子悉达作佛,复号释迦
案《文始传》云:「五百年一贤,千年一圣」。
今五佛并出,不觉烦乎?
若言圣人能分身化物,说经亦必多方,何为老化则多,经唯二卷不变?
至于儒童、尹喜、愤陀,佛经无闻。
于今但是折净五子所说。
以此推之。
为佛,虚妄可笑。
且老经秘说,不许人闻,前后相番,诚有远意。
老子能作佛,止是一人,道士不知奉佛,惑之甚矣。
如父为道人,子为道士,岂以道人故而不认其父乎?
四月八日梁众异石遗先生崇效寺牡丹 清末至民国 · 黄浚
 押词韵第十部
庭除酹馀春,郊原见初夏
吾师湖海豪,老意崛难下。
纵辔排风埃,提携造兰若。
繁花尚蓓蕾,颜色闭娇姹。
唯欣双虬臂,苍瘿兀楸槚。
挲摩三叹息,贞心汝能写。
回车成小宴,须发照杯斝。
相从得伯鸾,谈吐故淡雅。
京曹俗渐竞,此乐众所舍。
愿持一尊酒,起祝长寿嘏(是日为师生日。)
乞将本路灾伤州县合起折帛钱依条限催纳奏状1136年4月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一四、《梁溪集》卷八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右,臣今月初四日到本任交割职事,初六日都转运司公文:「准尚书省劄子节文,勘会本路合发折帛钱,元责限三月桩足,系指拟应副大军,欲督责两漕臣拘催,日下并要起发尽绝。
奉圣旨依,仍展十日」。
检准绍兴敕诸税租日限,江南东、西路夏料五月十五日起催,八月十五日纳毕。
又敕:诸人户输纳有期限,而官司辄促其常限者,徒一年;
因至逃亡,加一等。
洪州去年十二月九日尚书省劄子:「勘会江西合纳夏税及和买物帛,每岁例系量度分数折纳价钱。
其绍兴六年分人户折纳之数,未曾立定折纳之数,理合预行措置,以便人户输纳。
十二月八日奉圣旨,除准衣并丝更不折钱外,其馀䌷绢绵并以十分为率,绢二分,䌷四分,绵三分。
赵子淔预先依此分明开坐,行下所部州县,候来年合入输纳物帛条限,即依今来立定名色分数折纳见钱。
仍仰从第四等已下人户折纳,如不足即通第三等人户纳钱。
其合纳本色物帛,亦仰依限催理送纳,起发前去郢州」。
今年二月初三日本州承转运司公文:准诸路军事都督行府劄子节文,今岁合起折帛钱,限三月已前收桩数足,计置发往郢州下卸。
今来又承前件三月二十九日指挥,合至四月初十日限足。
窃缘被受指挥四月初八日,其折帛钱虽已行下催促,并未纳到,必致有违朝限。
臣契勘本路人户合纳今年夏税和买物帛,朝廷元降指挥立定分数,从第四等已下折纳价钱,依条限催理,系是优恤下户,以便输纳。
今来催纳限至四月十日了毕,正是蚕麦未熟、新陈不交之时,下户何由了纳?
况本路所管诸州去年亢旱尤甚,洪、吉、筠、袁、江、抚州兴国临江军皆是灾伤至重去处,所有第四等已下人户多是贫困、官中见行抄劄给米赈济之人,何缘更有积蓄,非时预行输纳?
复州县逐急措置,先从上户有力之家预催折纳见钱,即将来合输本色之数,却当于第四等已下人户催科,显见重困,必至流移,所害非细。
臣窃读近降亲笔诏书,令劝诱积米之家出粜以济流殍之苦,加惠元元,诚意恻怛。
今来所降指挥如此,何以取信于民?
伏望圣慈特降睿旨,将本路灾伤州县合起折帛钱依条限催纳;
其不系灾伤去处,自依今来立限指挥,庶几下户得被实惠,不致逃亡。
臣已行下灾伤州县,更切听候朝廷指挥外,见不妨本职待罪。
赐新除门下侍郎孙固辞恩命不允诏元祐三年四月八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六、《苏文忠公全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孙固:朕惟三朝老臣,义同休戚。
先帝旧学,存者几人。
意其风采之耸闻,可使朝廷之增重。
矧卿德望素著,寄任已隆。
昔冠西枢,今贰东省
众以为允,义无足辞。
赐新除试御史中丞孙觉辞免恩命不允诏元祐三年四月八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六、《苏文忠公全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孙觉:卿三居谏省,皆以直闻。
盖尝遇事以建言,志在行义以达道
擢为执法,实允佥言。
以卿直谅多闻,而朕开纳不讳。
固无观望难言之病,岂有丧失名节之忧哉!
载阅来章,甚非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