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刘宁止前去应副四大军钱粮诏绍兴六年二月二十八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九四、《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六之四三(第六册第五七九四页)
权户部侍郎刘宁止前去应副四大军钱粮。
应诸路监司、州县事干钱粮,如有违慢,许奏劾。
通判以下许一面对移,沿边州军依条取勘。
置到军器内军器库桩管诏绍兴六年二月二十八日丙寅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九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八
诸军器甲渐已足备,自今置到军器等,并于内军器库桩管。
虽奉特旨,亦许执奏。
令指定普安郡上下马侍班幕次等事诏绍兴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四
普安郡上下马侍班幕次,及合与不合诸处朝谒、烧香等事,并令所属指定。
赈济绍兴府饥民诏绍兴十九年二月二十八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二三、《宋会要辑稿补编》第五九二页
近有绍兴府等处饥民在此求乞,日有饥死者,可令临安府日下给米赈济。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七之二○(第六册第五八二○页)。又见同书食货五九之三二(第六册第五八五四页)。
李玮卫州二月二十八日上,来月五日公主降封沂国。)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司马公文集》卷二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三三、《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九、《右编》卷一三、《续资治通鉴》卷六○
右,臣窃闻驸马都尉李玮出知卫州兖国公主入居禁中,所生母杨氏,归兄璋之宅。
公主宅祗应人等,悉令散遣。
外议籍籍,无不怪愕。
伏以陛下始者追念章懿太后,选使之尚主,欲以申固姻戚,富贵其家。
今以公主之故,使李氏母子离析,家事流落,大小忧詟,殆不聊生,岂始所以结婚之意哉!
近者章懿太后忌日,陛下阅奁中之故物,思平生之居处,独能无雨露之感,悽怆之心乎?
臣愚以为陛下宜且留李玮京师
公主宅祗应人等,除作过者远加窜逐出外,其馀并令仍旧。
储歭什物,皆安堵不移。
以俟岁月之间,徐以义理晓谕公主,庶几回意易虑,率德遵礼,复归本宅,则中外之情无不释然。
不然,公主必无复归李氏之志者。
则今日致此众议纷纭,烦渎圣听,皆由公主纵恣胸臆,无所畏惮,数违君父之命,陵蔑夫家。
岂可李玮独蒙斥逐出外,而公主爵邑请受全无贬损?
非所以示天下至公之道也。
谨具状奏闻,伏候敕旨。
医治屯戍兵诏绍兴三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四八
建康镇江府太平、江、池州屯戍军兵来多有疾疫之人,令逐路转运司支破系省钱物,委逐州守臣修合要用药饵,差拨职医分头拯救,务在实惠,不得灭裂。
荆襄四川准此。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七之三七。第六册第五八五七页又见同书食货六八之一二五。第七册第六三一六页
寄题海日楼诗 明 · 湛若水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予与阳明子共盟斯道如兄弟也。曾待其家尊太宰海日翁阳明洞海日翁少读书于姚江龙泉山阳明子尝即其地构楼以望海日,其侄孙秋官君正思能世其美,为予道海日之胜。予喟曰:“夫能见海底日者,斯可与见道矣。”感慨二公代逝,岂胜今昔之怀,咨嗟之不足,发为长言。
曾随海日阳明洞,此日空闻海日楼。
揭日欲寻观海处,美人不见令人愁。
红云一动千江晓,白首孤吟双泪流。
不有秋官传胜事,谁窥海底阳光浮甲午二月二十八日。)
临江仙 癸酉二月廿八日春分 现当代 · 刘季高
 押词韵第十一部
百舌林间斗巧,风光又到春分
和风习习雨纷纷。
烟笼杨柳舞,膏沐杏花明。

晚霁埃尘洗涤,霞生天宇清澄。
高楼几处与云平。
露台堪作训,玉树费沉吟。
会应庙安挂牌额奏告五龙之神祝文元祐五年二月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六、《苏魏公文集》卷二七
维元祐五年岁次庚午二月丙申朔二十八日癸亥,皇帝谨遣左宣德郎知开封府仓曹参军公事史邈,致祭于五龙之神:伏以四灵之长,时乘默助于化工;
五方之神,庙祀特崇于显号。
载严栋宇,式表题颜。
敢告就工,冀蒙后应。
尚享。
游小隐山皇祐三年二月 北宋 · 钱公辅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二五、《会稽掇英总集》卷二○、《会稽志》卷一○、《名山胜概记》卷一七、《两浙金石志》卷五
城之西南,有所谓王氏山园者,众以为一境胜绝。
太守杨公曰:「彼可游焉」。
一日,携宾佐,浮轻舟,走平湖四五里而至。
望其门,如楼阁之在烟云中。
入其堂,登其亭,廓然如形骸之出尘世外。
山苍溪碧,缭绕四注,皆可襟迎而袖揖。
奇葩珍树,映雪满前。
公奋曰:「吾来越旧矣,未有如今日胜且快者」。
使呼其主而诘之,曰:「山名谓何」?
对曰:「有而非美名也」。
「亭有名乎」?
则曰:「朴愚敢以名为」?
公使图以来,因名其山曰小隐山,堂亦因山之名。
堂之东荣,俯槛而窥者,曰瑟瑟池。
出堂而登,数级乃止,曰胜奕亭。
自亭而北,登降乎竹间五六十步而后至者,曰忘归亭
过而至于最上者,曰湖光亭
顺山而西,达于山足,曰翠麓亭。
由忘归至翠麓,曰探幽径,曰撷芳径,曰扪萝磴,曰百花顶,皆因其所遇而得之心焉。
已而至于山外,有池,池心有宇,曰鉴中亭
转而通于始至之门,门隅亦有池有宇,曰倒影亭。
凡一景一趣,无不为之。
称者且曰:「今而后,吾当数至此也」。
因命通判军州钱公辅书以镵诸石。
噫!
人生百岁,尘鞅荣利,淫惑病忧,纷纷而汨之,几日而如此乐,几何而如此胜耶?
予弗书不祥。
预是游者,都官员外郎江钺、节度推官袁嗣隆、观察推官王仲衍、前进士王霁、朱方,凡六人。
皇祐三年春二月二十八日叙。
韩相公1073年2月28日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四、《临川先生文集》卷七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伏审祗服命书,已临使府
来章得请,尤欣闾里之还;
旧俗去思,胥庆旌麾之入。
伏惟某官气凝简厚,学造本元,忠义著于三朝,功名垂于一代。
铜台坐镇,居多恬养之休;
棠讼日清,久被仁渐之化。
未遑驰庆,先辱贻书,惕然汗颜,俯以拜贶。
其为感戢,实倍悃悰。
善救方后序1049年2月28日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八、《临川先生文集》卷八四、《中国医籍考》卷四五、《宋以前医籍考》第九三六页、《王荆公年谱考略》卷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孟子曰:「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
臣某伏读《善救方》而窃叹曰:「此可谓不忍人之政矣!
夫君者,制命者也;
推命而致之民者,臣也。
君臣皆不失职,而天下受其治。
方今之时,可谓有君矣。
生养之德通乎四海,至于蛮夷荒忽不救之病,皆思有以救而存之。
而臣等虽贱,实受命治民,不推陛下之恩泽而致之民,则恐得罪于天下而无所辞诛。
谨以刻石,树之县门外左,令观赴者自得而不求有司云。
皇祐元年二月二十八日序。
宝文阁待制常公墓表1077年2月28日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一二、《临川先生文集》卷九○、《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五六、《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二二二、《三续古文奇赏》卷二三、《文章辨体汇选》卷六九一、《文编》卷六三、《王荆公年谱考略》卷一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右正言宝文阁待制、特赠右谏议大夫汝阴常公,以熙宁十年二月己酉卒,以五月壬申葬。
临川王某志其墓曰:公学不期言也,正其行而已;
行不期闻也,信其义而已。
所不取也,可使贪者矜焉,而非彫斲以为廉;
所不为也,可使弱者立焉,而非矫抗以为勇。
官之而不事,召之而不赴,或曰:「必退者也,终此而已矣」。
及为今天子所礼,则出而应焉。
于是天子悦其至,虚己而问焉。
使莅谏职,以观其迪己也;
使董学政,以观其造士也。
公所言乎上者无传,然皆知其忠而不阿;
所施乎下者无助,然皆见其正而不茍。
《诗》曰「胡不万年」,惜乎既病而归死也!
自周道隐,观学者所取舍,大抵时所好也。
违俗而适己,独行而特起,呜呼,公贤远矣!
传载公久,莫如以石。
石可磨也,亦可泐也,谓公且朽,不可得也。
枢密宇文议燕保京靖康二年三月 北宋末 · 安成之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五
宣和壬寅,朝廷议取燕云,命取枢密宇文公以本职显谟阁待制参预军事。
公驰至河北,见沿边匮乏,兵备缺然,兼虑女真异日强不可制,即上疏力言不可;
又贻书与太宰王黼、元枢郑居中,及其兄承旨,并翰林学士赵野,托承旨力劝
不从,遂取旨命公不得漏泄章疏。
时师老无功,上有意中辍,而契丹大王耶律淳死,国人离心,再主攻伐之议,镌宇文公待制,命知檀州檀州燕山四程。)
久之,环庆阙帅,郑居中荐公,遂以修撰帅庆阳
而朝廷又有收复灵武之议,欲命高俅总其事,御笔条画攻取之计,俾公遵行。
又力言不可。
高俅自惮,其事寻已,而公亦罢帅,责知亳州
乙巳岁,公为翰林学士童贯欲取云中,公以云中斗绝一隅,纵可取亦不可守。
贯之党马扩、李宗振等陈可取之策,二疏交上。
蔡京当国,欲从言。
公兄时为右辖,与李邦彦合谋力争于上前,之说不胜,遂画旨留候。
至乙巳岁十二月,金人寇边,燕山失守。
报至,中外失色。
上御保和殿召问公曰:「悔不用卿前日之说」。
公奏先降罪己诏以收人心,人心悦则中原决保无虞。
上命公草诏,而公先以草成诏本在怀中,即取进呈,又列更朝政数十事于诏本之后。
时上欲诏书中入「政事拘于纪年,贤能陷于党籍」之语。
大臣亦有言不须降诏,公泣涕力请,上从公言。
诏下,人心大悦。
上曰:「卿素得陕右士心,可以资政殿大学士宣谕使,躬往陕西,择将召兵,以赴国难」。
公以二月二十八日朝辞出,至陕西,以檄文召种师中、姚古,令各以麾下兵赴京畿
而公亲总马忠等兵,至郑州之东,遇金人万骑欲据郑。
公虑郑破即绝西兵来路,遂令邀击于仆射庙前,金人大败。
公又移文诸郡及申奏朝廷,声言陕西有兵五十万至(二帅及诸兵至者十九万,此先声也。),金人莫测虚实,遂领兵下寨,不敢四出。
至今郑人绘公及马忠像于仆射祠中。
公以丙午二月一日回至京师
时朝廷于正月中旬已讲和,金人止俟得金帛犒师即还,而李纲引兵劫寨失利,无一骑还者。
金人忿朝廷失约,再攻京城西北隅几破,云梯四面交至,矢石如雨。
城中精兵自梁方平团结五万人破于滑州何灌领三万败于近畿,劫寨失利又丧数万人。
驱市人登城守禦,不能戟弯弓。
公忧社稷危甚,即入城见渊圣于延和殿。
泣谓公曰:「救此危急有何策」?
公言:「今城中惟有禁卫,市人不可出战。
西兵至者未满万人,其馀计程须旬日可至。
王师寡弱,城西北隅已摧毁。
拒敌未有策,惟有臣以身当劫寨之事,臣试冒死往说之」。
上曰:「卿且奋不顾身,以救国家之急」。
公即欲前去。
自劫寨后,金人睹使人来即杀,公捐甲服朝章,以三省大程官数十人从,张盖扬鞭,喝宇文大资而出城,而金人以万骑围绕,前驱已有被矢刃者,公言:「我来计议事,汝安得杀人」?
金酋二太子者,旧闻公名,知公至,即止兵,引公至帐前会食。
公问再攻京城之事,二太子曰:「朝廷已与我和,因甚却来劫寨」?
公曰:「我招西兵至城下,西兵贪利,不知朝廷讲和,只知尔有金帛数十万,所以劫寨,止约不得,干他朝廷甚事」?
太子曰:「是不是」?
公曰:「人谁不畏死,我以不能止约西兵劫寨,冒死而来,以明非朝廷之意」。
公议论慷慨,众感其信义,遂止攻城,令公速往奏知。
公言:「今日已晚,俟来早入城」。
太子又喜公不疑,留饮至夜,对公焚攻城器具。
翌日,公对延和殿,言:「二太子可以信义感动,已不攻城。
今宗室诸公皆从上皇往东南,惟康邸为质于军中,臣取圣旨,以来日试往取康邸还阙」。
上许之,除公签书枢密院,解所服正透犀带以赐之。
公次日再往金人寨中,力请康王还,并指名取吕颐浩等七人,谓金酋曰:「若此事不见听,只死在此所,誓不空归」。
反覆至数千言,金人感其意,许之。
公遂与康邸及颐浩等联辔而归。
公尝谓今上在兄弟中英伟绝人,虑久留金人寨中,特建议亲往奉迎,遂为今日社稷大功。
又虑兵久不退生变,二月七日,又取旨说金酋,趣其归师,金酋许以四月十日为期。
公再三陈论,自辰至申,促至二月十日,二太子曰:「枢密不梢空,我亦不梢空(金人以虚诞为梢空。),请公初十日早亲来看我退师」。
太子又说割三镇事,公以难辞。
太子曰:「若能固守盟约,三镇别有商量,止要赋税」。
公遂令二太子作誓书,入此十六字于书中,携之以归。
奏知,上喜甚。
时二太子方还师,公亦反覆说令报知。
粘罕回至代州矣,而李纲之门人皆曰:「前日保京城之功只说陇西公,今日却归宇文,须与埽了」。
「埽了」之说,当时忌功语也。
公初与二种及姚古商议,为备禦一十九事,为一册,皆在画一,欲其枢府施行。
而同列皆言我辈在朝,金人必不来,何必设备禦,所论率矛盾不合。
公争于上前,言主和者不肯设备,主战者不量力以丧师,轻视敌人如儿女子,岂不误国?
有言官旧尝恳公荐自代,公不语,至是在言路,又欲与其知己位亚政府者为地,抗疏力诋公,皆虚言无实。
如诬公在云中丧师等事,公未尝总兵,又云中在虏境,距代州三百馀里,公未尝帅太原,不知何以得此语。
又谓公以口舌退金人之师,致王师无功。
诋公既力,兼同列见公智略辐凑,又有退金人、保京城大功,妒之颇甚。
公孤立不胜,亦恳外补,遂以资政殿大学士青州
朝廷降诏,令三镇邀击金人,粘罕者复回至太原
公所议备禦十九事皆不省,惟唐恪间采其议,而何㮚虑计策行则公复用,取其策焚之。
备禦从此而不讲,公所招宿将孙安节等皆不用。
三镇邀击丧师,金人遂以盟约终不可信,攻太原,陷泽潞。
朝廷督种师中等陷没相继,太原以无援失守,大臣亲总兵皆溃散。
国威靡然,金人再犯京城,遂成北狩之祸,皆轻敌寡谋、妨功嫉能所致也。
靖康丁未三月八日圃田安成之谨记。
钦惟圣天子嗣大历服简用旧人懋图治理覃布恩德绥怀万方天地清宁海宇乂安乃以宣德戊申二月廿八日命少师吏部尚书蹇义幼孜等凡十有八人乘马将仆隶从游万岁山已又命乘御舟泛太液池遍历小山诸处维时风日暄朗景物明丽氛埃屏息佳气郁葱心目舒畅得以周览奇胜复蒙天语从容慰劳赐以醇醪珍馔俾尽饮至醉恩意深厚宠赐便蕃诚终身之荣幸千载而一遇者也臣幼孜无任感激之至谨赋五言长律一首上进伏乞圣览不胜幸甚诗曰 明 · 金幼孜
五言排律 押尤韵
朝廷多暇日,诏许从宸游。
联骑经东苑,挥鞭过御沟。
渐瞻琼岛近,夐对小山幽。
巀嵲凌霄汉,清虚动斗牛。
盘承金露重,栋拂玉虹流。
叠石苍苔合,悬崖古木稠。
林高巢巨鹘,壑邃舞潜虬。
驰道回鸾驭,花阴驻紫骝。
空中香雾满,日下紫氛收。
太液相环抱,波光欲荡浮。
泓涵通碧海,澄澈透灵湫。
翠荇翻红鲤,轻澜泛白鸥。
碧桃晴雨润,杨柳暖风柔。
忽喜传天语,联翩载御舟。
醇醪分玉斝,香茗溢金瓯。
冠盖随云气,歌谣应棹讴。
迂回循岸曲,逦迤历城陬。
真似经三岛,犹疑访十洲。
烟霞围胜境,日月驻丹丘
列籍依芳树,开筵望翠斿。
九重颁异果,多品列珍羞。
击节谐欢笑,持觞屡劝酬。
遭逢恩独厚,感激赐还优。
圣德乾坤大,神功舜禹侔。
华夷覃霈泽,遐迩戴鸿休。
治世雍熙盛,优贤礼数周。
不才叨侍从,末学乏谟谋。
幸数承清问,常时近冕旒。
虚心勤至道,当宁纳嘉猷。
再拜陈篇什,皇图衍万秋。
进士林君夏卿墓志铭乾道七年六月 南宋 · 林之奇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一二、《拙斋文集》卷一八
读书之有登第,如耕之有穫,蚕之有丝,自然之理,必至之报,可信不疑也。
余里居,以讲学为业,乡之士子误相从游者盖数百人,每瞷之熟矣。
其有知学向学,自力不懈,以是游场屋间,率一两举,其于预计偕、取科名,若寄而取之,曾无甚难者。
然亦有数奇命屯,不利于场屋之试,不耦于主司之取,茅茨困阨,以终其身。
此则出于一时之不幸,而非择术处身之过也,予亦瞷之熟矣。
大抵若是者,虽其一时不幸而不遇,抑天之报施于人,必将有所乘除损益于其间,徐徐而待之,固莫之遗也。
不在其身矣,将不在其子孙乎?
余聚学于里者十馀年,其间年齿最长,从予游最久,久而益不懈者,吾宗夏卿其人也。
百战行间,每战辄北,而未尝有一毫悔退意。
尝曰:「此吾进修肄业者未至也」。
岁辄负笈而至,汲汲于灯窗,与后生未冠者伍,曾不以成人强艾自居,怡然自适,若将终身焉。
余每心服而敬畏之,每谓之曰:「使有天道,公之有后福必矣」。
士之与余居,而喜讥评之者,至以其连蹇不偶,老大于场屋而嗤鄙之,虽余亦疑焉。
既公之得疾,蚤世以死,在其身则为不幸矣;
而公之二子颖秀、叔秀皆童稚秀发,绝人远甚,蚤有声称于学校间,遂相继以壮龄登高科。
棣萼相辉,父子兄弟之名一旦隐然为七闽称重,士之以公而疑天道者始翻然改观,每父兄之诏弟子,率以是先焉。
夏卿之卒,以乾道己丑二月二十八日,享年五十六。
其葬以辛卯六月十有七日,卜兆于怀安县长寿里苦参山之原。
葬有日,颖秀昆仲属余为铭诗,以为泉壤永永之志。
余素有此念,方将有所载记,辄因夏卿而发焉,不厌其词之黩也。
夏卿讳延年
曾祖晏,祖陶,父棣,并不仕。
母王氏,寿考精强,盖未艾也。
娶杨氏,淑温慈善,克宜其家。
子二人,长颖秀,次叔秀。
孙男一人,女二人。
铭曰:
诒谋之永,蓄德之厚。
韦布一世,甘于不偶。
天实啬之,以昌厥后。
诵于铭诗,须其繁茂。
奉议郎致仕沈公墓志铭 宋 · 王固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七○、民国《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三(民国二十三年刊本)
奉议郎致仕沈公,其先开封太康人
四世祖□□国初当□□□□□□□太祖□□有名于时,自公皇考以游宦居于颍州之万寿,而公于嘉祐□始以皇祖而下葬颍上县,又徙其居家于州之城南,今为颍州汝□人也。
曾祖讳廷,隐德不仕。
祖讳令从寿州节度判官致仕、国子博士
考讳□,□州上高县
王氏夫人,生□子:长曰士元,季曰士先,公即□次子也。
讳士□字景之,幼而喜学,不□□□诵五经,贯□□□诸子百家,□□□通初,举进士,至殿试下。
年二十三以同出身调颍州颍上县,移同州白水主簿
是时,□□□兵西边,孙沔为庆□□略,以□材学奏举军事推官、知□州通□县事,召置幕中,权掌机宜。
上高忧,服除,为江宁府观察推官
居职清简,临事不□侵夺。
知者交章荐□,□相韩□安抚江东,嘉□□,为言之朝廷,□终改秩,拜著作佐郎签书郢州防禦判官公事。
以祖考未葬,□监颍州清酒。
葬毕,不愿赴任,请以本资入□。
嘉祐元年,转□书丞,□通宜县,差知益州□事。
军府之公帑输发贡币纲笼违法,前守以求□悦人,得纲者常过其数,附益私畜,至于什物常用皆实笼中。
□次不得休息,递卒劳□,力不能胜,自经者或相望于道。
衙前吏破荡其产。
公恻然叹曰:「安有居其职而坐视其□,使人无告乃如此乎」?
乞罢纲笼,官以高下量制其数。
复□□通□□□之州院税案,用兴国年例,苗钱三百折绢一疋。
公以是年时估證,以一绢乃□□尔,今市所直则又数倍也,乞依天圣所令,以纳月上旬量用市□准折。
具状其事,言之府中。
府将怒,乃以便宜所行凡十数事榜公局中,公曰:「吾奉诏条,岂敢违法害民,反以从便宜耶」?
收其榜缴还府中,乞以前状附递□□。
府将益不悦,与二监司更相沮之,竟匿其状。
公傍徨不安,一日白其母王夫人曰:「不得其官,奈何」?
母夫人曰:「民不可下,职不可废,汝欲去,吾从汝」。
明日,封□□□以□□置厅案上,奉母夫人挈其妻奴,弃官而归。
始至剑门,守吏以益州牒留之,使不得度。
公曰:「夺我职事,使我不得其守,□又留我关下,宁有不□□死尔」?
母夫人泣见关使关使曰:「夫人有贤子如此,宁忍使之失其所耶?
关禁虽严,苟获罪,不吾愧也」。
纵之,得入关去。
朝廷治公以止坐擅离任,夺□书丞,停其官,又劾私度关,听以铜赎其罪。
时天下闻者竦然争为公雪,至有推让己官欲以赎公过者。
其后三司□包拯、御史中丞□□、知杂唐介奏,□□公起请特下宽恤民力,议之不报。
嘉祐五年翰林学士欧阳脩、知制诰刘敞、天章阁待制何郯同论奏者九人,谓公非罪不宜久废。
朝廷除以著作佐郎、监陈州盐税,公以母疾辞之。
嘉祐七年,用明堂恩复秘书丞。
治平二年,授太常博士,加骑都尉
熙宁四年,再复秘书丞,□皆还其诰敕,辞以母老,□□□不授官以□侍养。
公既居田里,家贫无以为赀,时时假丐于人以养其母,而处之怡然,未尝辄自怨愤。
初欲卜居城东,得乡人所与地于城南之郊外,因置为园宅。
□□咸集,俄而成居。
又即其旁买田三顷,躬率耕稼,欲以致养。
而母夫人性喜饮酒,家酿每熟,公不敢尝,捧盏献之,拜于堂下。
夫人乐其□之忠孝,□不知贫寠□为厌也。
公尝侍疾,能为人之所难。
夫人之亡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五日,杖而后起。
既葬,庐于墓侧,啜菽饮水,朝暮哭之,三年而归。
或以谓□可以仕乎,公曰:「向者,吾母老,益州论奏未直,惟恐禄食尸素为吾羞尔。
今既老母终其天年,昔所争者朝廷行之,既已合吾言矣。
方今皇朝仕,乃吾所愿也」。
于是太守枢密直学士孙永言之朝廷,乞以一官禄之。
熙宁八年,复秘书丞、守本官分司西京
许君于□以再期赴阙,公不得□□□效官。
有司用叙法常例,当得远小监当,今仆射蔡丞相御史中丞,荐公执节清贫,向之弃官,本缘公事,其过□除,乞与优便差遣
天子纳其言,除陈州西华监盐酒税。
公既多病,到官踰年,遂求解去。
元丰三年奉议郎、守本官致仕,朝廷恤公,特以俸钱全给其半,许州韩丞相为太一宫,□□公之□,月剖其俸以助之。
公为人严毅自敕,果于所为,虽气直不可以屈,而待□以忠厚,均贵贱皆礼下之。
居常燕安,无所他好,独喜收书文籍。
虽□□□□褾线穿非□整则不畜,然其所御衣服袍弊履穿,趍揖进退之际,众人指之或以为笑,而公容止益恭,常若不及。
尝慕唐郭尚父,爱其勋业忠□行□□画像传之,岁时以瞻礼焉,率其传并表奏类之为一十五卷。
公于仕宦虽不至达,然其官守尽公,安贫苦节,声誉常以过人。
成都时,尚书宋□为郡太守,□以严明御下。
一日出米南仓中,亡失交子万纸。
主者以闻太守,骇之,立捕本仓吏卒并摄事者几及百人,付公推劾。
公曰:「贼岂在此?
□欲以无罪□□之」。
因以白太守,曰:「宜缓此狱,必非仓中人也,缉之期以一月可获」。
太守怒,移送他司急治其事。
被系者诬服,将具案,果以一月获贼,仓中方得释。
□□□□曰:「微公之明,几为误死囚耳」。
公之东归也,人爱恋其德,皆相视涕泣,往往䌽络为像,藏之其家以奉祀焉。
其在颍上,不置市贾而与民贸易,其物□价不售,则增直与之。
县人不忍收其馀钱,相率敛藏,而为公建立生祠,至今人皆指以为少府庙也。
后十五年,公始葬其先于县之北。
又于五年,母□夫人卒,公虽假丐乡人以为葬具,而县民怜公之贫,欲为赙者甚众。
公以昔尝守官,终有部内之嫌,谢而却之,毫氂无所收。
公之从祖□□真宗时尝□□遇,仁宗以先皇旧嫔进封德妃,礼既尊,奉求其族属欲荣显之。
使者累至公家,公每辞以族远难记,不敢冒居其官,德妃竟以□□□□□。
为文章,尤工于诗,所作虽不多,而其语出必惊人,学诗者以为终不可及。
有《阳夏杂稿》五卷,即其所著撰也。
元丰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以□□于□□,春秋六十有八。
夫人清河张氏,水部郎中格之女,嘉祐七年先以疾卒。
公以升朝恩,考赠光禄寺丞,母封永安县太君,妻封崇德县君
子五人:□□□□□于许昌,次曰怀英,次曰敦厚,次曰敦固,次曰敦书,皆举进士
女二人:长适吴革,为朝奉郎,今知吉州
次早卒。
公之亡也,家无馀赀,绞紟衾衣棺□□,具假于乡人,然后乃集。
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归其柩于颍上县来暮乡慎城村先君之兆,以夫人张氏祔焉。
长乐王固常喜称道公之行义,又爱其诗为不可以学,于交游中知公之最深者也。
葬有日,其子敦固果以状来乞铭,顾予鄙文,何以堪之,然其义不可辞,乃为之铭曰:
童稚而悟,学□□明。
仕□所否,公忠之称。
缊袍弊衣,环堵荒径。
季路弗耻,原思非病。
直无茍得,和不尽同。
黔娄之节,下惠之风。
滔滔长淮,耿耿清颍。
声名不磨,万世之
二月二十八日祷雨龙湫 北宋 · 毛滂
七言绝句 押覃韵
折腰五斗自难堪,每为斯人食不甘。
赤地黄埃迷泽国,老龙饮血亦分甘。
乞依见今役人立额定差役人数奏元祐元年二月二十八日 宋 · 王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四二
伏睹今月七日敕行差役法,此见朝廷深恤民隐,不惮更张之劳,以幸天下也。
然敕内止是备录门下侍郎司马光劄子,不曾经有司立成画一条目。
今来既已施行,若内有小节未安,须当接续行下,庶几良法早定,不为浮议所摇。
看详「诸色人并依熙宁元年以前旧法人数,委本县令佐亲自揭五等丁产定差」,此一节,缘诸色役人自熙宁九年后来逐旋裁减却人数已多,差使不阙,今来敕意务宽民力,乞降指挥,依见今役人立额定差。
衙前一役,熙宁元年以前旧法许人投名,故诸处多是投名与乡差人相兼祗应,亦甚有州郡全是投名人之处,如或以少得投名之人,方始兼用乡差之法。
今既颁行熙宁元年以前差役条贯,即合存留投名之人。
切恐诸路州县为见即今无买扑坊场,酬折重难,遂废投名之法。
乞降指挥,应投名衙前,只用近年规绳,以出卖坊场钱支酬重难分数,并给请受。
或内有不愿依旧投名之人,重别召募,不行,方得乡差。
其官户、僧道寺观、单丁女口户免役钱数,即留助乡差之人。
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七。又见《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三之一三(第六册第五○二六页)、食货六五之三九(第七册第六一七六页)。
韩维落职降官制绍圣四年二月癸未 宋 · 叶涛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七六、《宋大诏令集》卷二○八、《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
附下罔上,国有常刑。
定罪原情,人无异罚。
其申邦宪,以警官邪。
资政殿学士太子少傅致仕韩维,挟伪以干名,抱虚而取进。
徇俗之意,愚不可移;
朋奸之心,老莫能革。
爰自初政,寔登近司,首赞邪谋,厚诬先烈。
以抑兼并为繁禁,以振贫阨为利心。
恣引亲私,助成奸慝,遽因赐玦,遂逼挂冠。
退有馀辜,罚难幸免。
虽比从于薄责,寔久拂于公言。
褫秘殿之崇资,裁文阶之峻品。
尚仍显秩,俾即故居。
益体宽矜,勿忘循省。
可落资政殿学士,特降授左朝议大夫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