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建储第二劄子九月二十二日上殿劄子二道,寻有诏以濮王宗实宗正寺。)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七九、《司马公文集》卷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五、《国朝诸臣奏议》卷三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一、《续资治通鉴》卷六○
臣近于前月二十六日上殿敷奏,乞检会臣在并州所奏三状,早定继嗣事。
陛下圣意昭然,即垂听纳,凡所宣谕,皆非愚臣所能及。
此乃天地神祇保佑皇家,实万世无疆之休也。
臣谓陛下朝夕当发德音,宣告大臣,施行其事。
今将近一月,未有所闻。
岂陛下以兹事体大,慎选宗室,未得其人;
将左右之人,有所间沮,荧惑圣听?
臣皆不得而知也。
臣闻为人后者,为之子也。
著于礼律,皆有明文。
汉孝成帝即位二十五年,年四十五,以未有皇嗣,立弟子定陶王欣太子
今陛下即位之年及春秋皆已过之,岂可不为宗庙社稷深思远虑哉!
况今亦未使之正东宫之名,但愿陛下自择宗室仁孝聪明者,养以为子,官爵居处,稍异于众。
使天下之人,皆知陛下意有所属,以系远近之心。
俟他日皇子生,复使之退归蕃邸,有何所伤?
此诚天下安危之本,愿陛下决意而远行之。
取进止。
再乞西京留台元丰八年二月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司马公文集》卷四五、《司马温公年谱》卷七
右,臣先于元丰五年九月二十六日受敕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候满三十个月,不候替人,发来赴阙。
至今月此任当满。
伏念臣性虽至愚,粗常从学,平生所守,不敢忘信。
虽遇布衣,未尝妄语,况于朝廷,岂敢欺罔?
臣今年六十有七,耳目手足虽未全衰,数年以来,昏忘特甚,举错云为,动多差缪。
使之临繁处剧,实所不堪。
非敢爱身,必恐败事。
但臣前后提举崇福宫已经四任,坐享俸给,全无所掌。
今复有求丐,实自愧心。
窃见西京留司御史台国子监,比于宫观,粗有职业。
伏望圣慈俯加矜察,特于上件两处差遣内,除授一任,庶使窃禄庇身,以养残年。
则陛下爱物,曲尽始终之赐,微臣陈力,两遂公私之便。
范景仁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司马公文集》卷五九、嘉庆《华阳县志》卷三九、嘉庆《江津县志》艺文补
九月二十六日,同年弟司马光再拜景仁学士足下。
向者景仁初为谏官,四方之士知与不知,闻者皆曰:「谏官景仁,天下其庶矣」。
况如者,其喜固不在众人之后。
然而有所惧者,其故何哉?
请试为景仁道之。
夫良玉易瑕,清水易污,凡负天下之望者,必任天下之责,此理之固然也。
向使景仁才术操行无以异于众人,则其来也,人不为之喜,其去也,人不为之戚,嘿然不言,人不以为责。
景仁之名,皦然暴于天下,已如清夜列星之文,虽欲厚自谦让,藏于众人,乌可得哉?
所以为景仁惧也。
景仁官虽未甚达,然为天子耳目之臣,朝夕在天子左右,万民之利病,已得而言之,朝廷之得失,已得而言之,亦不得谓之不用矣。
夫士之学行已美而名不彰者,朋友之过也;
既彰矣,而时不用者,执事之过也;
既用矣,而功业不白于天下者,敢问谁之过也?
行矣,景仁勉之。
自今日以往,天下之民万一有失职而吟叹者,景仁之责也。
朝廷之政,万一有违理而伤道者景仁之责也。
非独浮目而望、沈耳而听也,天下之人莫不皆然。
举措小差,天下之责四面至矣。
呜呼,可不惧哉!
自非相爱重之深至,乌肯及此也?
不宣。
再拜。
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铭熙宁八年九月1075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六六、《元丰类稿》卷四二、《曾文定公集》卷一三、《文章正宗》续集卷九 创作地点:湖北省襄阳市
君姓孔氏,讳延之字长源
幼孤,自感厉,昼耕读书陇上,夜燃松明继之,学艺大成。
乡举进士第一,遂中其科,授钦州军事推官
杜杞之使南方,诛欧希范、蒙赶,君策画居多。
书奏谋议,皆君为属草稿
杭州龙山税,知洪州新建县,又知筠州新昌县。
还朝,会开封界中治孟阳河,中作而开封奏可罢,御史开封争不决,诏君按视,君言费已巨,成之犹有小利,遂从君言。
封州,即用为广南西路相度宽恤民力,所更置五十五事,弛役二千人。
使者欲城封州,君争以谓无益,乃不果城。
迁为广南西路转运判官,辞母老,不许。
广西人稀,耕者少,而赋籴于民,岁有至六百万石,程督与租税等,然不过能致数十万石而止,君计岁籴二十万石而足,高其估以募商贩,不赋籴于民。
初,侬智高平,推恩南方,补虚名之官者八百人,多中户以上,皆弛役,役归下穷,君使复其故。
钦、廉、雷三州蜑户,以采珠为富人所役属,君夺使自为业者六百家,皆定著令。
交阯使来桂州,阴赍货为市,须负重者三千人,君止不与,使由此不数至。
雷州并海,守方倪为不善,官属共告之。
要夺其书,悉收官属并其孥系狱,昼夜榜笞,军事推官吕潜以庾死。
君驰至,取属吏,纵系逮者七百馀人,坐法当斩,亦以庾死,人欢叫感泣,声动海上。
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即本路为转运使,罢鼎州六寨,岁戍土丁千馀人,提点刑狱言溪洞南江宜麻,有黄金丹砂之产,遣人谕祸福,以兵势随之,可坐而取也。
君奏以为不可,乃止。
召为开封府判官,以母老辞。
越州,移知泉州,以母老辞。
改知宣州,未至,言者奏越州盐法不行,故课负,坐罢宣州
而课法以满岁为率,岁终,越之盐课应法。
乃以君为权管勾三司都理欠凭由司,出知润州
未行,暴得疾卒京师熙宁七年二月癸未也,年六十有一。
钦州九迁至尚书司封郎中,赐服绯鱼。
君之得见于用,掇其大者如此。
君气仁色温,寡笑言,言若不能出口,及见义慷慨,辩且强也。
微时,已数劘切上官,无顾避。
及老,益自强,守所闻于古,不肯茍随,以故龃龉,一不以易意。
君事母孝,持己约,与人交,尽其义,其于恩尤至也。
治人居官,一以忠厚,不矜智饰名。
噫!
可谓笃行君子矣!
其家食不足,而俸钱常以聚书,至老,读书未尝一日废也。
工于为文,诸子皆自教以学,子多而贤,天下以为盛云。
临江军新淦县人孔子之后四十六世孙。
曾大父令倩。
大父文质。
中正
母刘氏。
君登朝,考赠光禄卿,母封仁寿县太君
娶杨氏,封仁和县君
有子七人:文仲台州军事推官
武仲江州军事推官
平仲衢州军事判官
和仲进士
羲仲太庙斋郎
馀早卒。
女三人,嫁袭庆军节度推官吉州吉水主簿应昭式、进士公彦
孙男女八人。
初,君乐江州之佳山水,买宅将居之,故其子以八年九月乙酉葬君于江州德化县贵乡龙泉原,以杨氏祔君。
有文集二十卷。
其子以余与君为最旧,来乞铭,铭曰:
有绰厥政,流播在民。
有蔚斯文,荐美于身。
孰委于外,不源于内?
于内曷以?
以其岂弟。
其立桓桓,不回不倚。
施不尽有,子则多贤。
曷久厥问?
閟辞幽阡
故推诚保德崇仁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太子少师致仕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赠太子太师欧阳公行状 北宋 · 吴充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八、《欧阳文忠公集》附录卷一
曾祖郴,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
祖偃,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尚书令
父观,皇任泰州军事判官,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追封郑国公
本贯吉州永丰县明德乡,年六十六。
欧阳氏之先本出于夏禹之苗裔,少康封其庶子会稽以奉祀。
历夏、商、周,以世相传。
越王勾践,传五世。
至王无疆为楚威王所灭,诸子皆受封于楚,而无疆之子蹄封于欧馀山之阳,是为欧阳亭侯,子孙遂以为氏。
后稍北徙青之千乘、冀之渤海
千乘之显者曰生,字和伯,以经为汉博士,所谓欧阳尚书者是也。
渤海之显者曰建,字坚石,所谓「渤海赫赫,欧阳坚石」者是也。
询、通父子显于唐。
自通三世,生琮,为吉州刺史
又八世,生万,为吉州安福
后世或居安福,或居庐陵
安福之六世孙即公曾祖也。
生八男:曰仪者,中南唐进士第,父母皆在,乡里荣之,命其乡曰儒林,里曰欧,坊曰具庆。
皇祖而下,始居吉水
至和中,析吉水永丰,今为永丰人矣。
曾祖仕南唐,为武昌检校右散骑常侍御史大夫
性孝友,乡里称之,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
曾祖妣刘氏追封楚国太夫人
皇祖少以文学称,献所为文,南唐召试,为南京街院判官
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尚书令
祖妣李氏,累封吴国太夫人
皇考少孤力学,咸平中进士及第
天性仁孝,居官决狱,主于平恕哀矜。
终于泰州军事判官,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追封郑国公
妣郑氏,累封韩国太夫人
皇考之捐馆舍,公才四岁,太夫人守节自誓,而教公以读书为文。
及公成人,太夫人自力衣食,不以家事累公,使专务为学。
及见公之身名偕显,而夫人寿考康宁,为善之报,岂虚也哉!
公讳修,字永叔天圣中进士甲科,补西京留守推官
王文康公荐,召试,迁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阁校勘
以书责谏官不论事,谏官以闻,谪峡州夷陵县
光化军乾德,改武成军节度判官
范文正公经略陕西,辟掌书记,辞不就。
俄迁太子中允馆阁校勘
方修礼书,命权同知太常礼院,辞不受。
预修《崇文总目》,成,改集贤校理,遂知太常礼院
请补外,通判滑州
召以为太常丞知谏院赐绯衣银鱼。
未几,同修起居注
阅月,拜右正言知制诰,赐三品服。
出使河东,还,改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按察使
左迁知制诰、知滁州,改起居舍人、知扬州,徙知颍州
龙图阁直学士,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历尚书礼部、吏部郎中
韩国太夫人忧,服除,判吏部流内铨,入翰林学士,加史馆修撰勾当三班院
请郡,改侍读学士、知蔡州
留不行,判太常寺兼礼仪事,权知礼部贡举
右谏议大夫判尚书礼部,又判秘阁秘书省
侍读,辞不受。
同修玉牒,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
给事中同提举在京诸司库务,改群牧使
《唐书》成,拜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
嘉祐五年,以本官为枢密副使
明年闰八月参知政事,兼译经润文。
户部吏部侍郎,皆参大政
进拜左丞,出为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
熙宁初,迁兵部尚书、知青州京东东路安抚使
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
太原府河东路经略安抚监牧使,兼并、代、泽、潞、麟、府、岚、石路兵马都总管
三辞不受,徙知蔡州
熙宁四年六月,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阶特进,勋上柱国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
明年闰七月二十三日,薨于汝阴之私第。
天子闻之震悼,为之一日不视垂拱朝。
太子太师,恤孤治赙,皆从加等。
公为人刚正,质直闳廓,未尝屑屑于事。
见义敢为,患害在前,直往不顾,用是数至困逐。
及复振起,终不改其操,真豪杰之士哉!
居三朝,数十年间,以文章道德为一世学者宗师。
接人待物,诚信乐易,不为表襮。
诸生进者,与之抗声极谈,简直明辨。
至于贵显,终始如一,见者莫不爱服。
而天资高远,常人自不能与之合,公待之一也。
有所称荐,姑取其一善,后或毁公于朝,遇其人或其家厄且困,必力振之,曰:「吾行己不以喜怒私也」。
于经术务究大本,其所发明,简易明白。
其论《诗》曰:「察其美刺,知其善恶,以为劝戒,所谓圣人之志者,本也。
因其失传而妄自为之说者,经师之末也。
今夫学者得其本而通其末,斯善矣。
得其本而不通其末,阙其所疑,可也」。
不求异于诸儒,尝曰:「先儒于经不能无失,而所得固多矣。
尽其说而理有不通,然后得以论正。
予非好为异论也」。
其于《诗》、《易》多所发明,为《诗本义》,所改正百馀篇,其馀则曰:「毛、郑之说是矣,复何云乎」?
公幼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画地,教以字书。
稍长,从闾里借书读,或手抄之,抄未毕而成诵。
公之举进士,学者方为时文,号四六
公就视之,曰:「此不足为」。
然切于养,勉为之,而人亦不能及。
故屡试有司皆第一,名声籍甚。
景祐中,与尹师鲁偕为古学。
已而有诏,戒天下学者为文使近古,学者尽为古文。
独公古文既行,世以为模范。
两汉后五六百年,有韩愈
之后又数百年,而公继出。
李翱皇甫湜柳宗元之徒,不足多也。
盖公之文备众体,变化开阖,因物命意,各极其工。
其得意处,虽退之未能过。
笔札精劲,自成一家,当世士大夫有得数十字,皆藏以为宝。
生平以奖进人材为己任,一时贤士大夫虽潜晦不为人知者,必延誉慰荐,极其力而后已。
后进之士,一为公所称,遂为闻人。
笃于朋友,尹师鲁梅圣俞孙明复皆贫甚,既卒,公力为经纪其家,表其孤于朝,悉录以官。
他尝所与厚者,未尝遗也。
公既书责谏官以申范文正,坐谪夷陵,而尹洙余靖亦连贬。
蔡君谟为《四贤诗》,世传之。
及范公之使陕西,辟公偕往,朝廷从之。
时天下久无事,一旦西陲用兵,士之负材能者皆欲因时有所施设。
而范公望临一时,好贤下士,故士之乐从者众。
公独叹曰:「吾初论范公事,岂以为己利哉?
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卒辞焉。
庆历初,公方登朝,数论天下事,为策以揣敌情及指陈利害甚众。
既而有诏百官上封事,公又上疏言三弊五事,力陈当时之所宜忧者。
仁宗谏官员,首预其选。
是时西师久,京东西盗贼群起,中外骚然。
仁宗既进退大臣,欲遂改更诸事,公感激恩遇,知无不言。
范文正公杜正献公、今司徒韩公、司空富公皆辅政,公屡请召对咨访,责以所为。
既而仁宗降手诏、出六条,虚心以待。
后遂下诏劝农、兴学校,多所更革。
小人不悦,一时知名士见谓为党人矣。
公为《朋党议》以进,见集中。
温成后方有宠,公言前世女宠之戒,请加裁损。
燕王薨,议者以国用不足,请待丰年以葬。
公言:「士大夫家有所待而侈,不如及时薄葬,况天子叔邪?
且非所以示四方也」。
卒从公议。
澧州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字。
公言:「今四海骚然,未见太平之象。
太平之道,其意可推。
古帝王致之皆有道,得道则太平,失道则危乱。
今见其失,未见其得。
愿陛下忧勤万务,渐期致理。
其瑞木请不宣示于外」。
淮南转运使吕绍宁到任,进羡馀钱十万贯,公请拒而不受,以防刻剥。
陕西用兵之后,河东困弊,刍粮不足,言者请废麟州,或请移于合河津,或请废五寨。
公既使河外,为四议以较麟州利害,请移兵就食于濒河清塞堡,缓急不失应援,而平时可省馈运,麟州得不废。
又建言:忻、代、岢、岚火山四州军沿边有禁地,弃而不耕,人户私籴北界斛斗入中以为边储。
今若耕之,每年可得数百万石以实边。
朝廷从之,大为河东之利。
自西事后,河东歛重而民贫,道路嗟怨。
公奏罢数十事以宽民力。
公自河东还,会保州兵叛,遂出为河北都转运使
保州卒既降,大将李昭亮私纳妇女,通判冯博文等窃效之。
公发其奸,下博文狱。
昭亮惶恐,立出之。
保州之变,河北兵骄,小不如意,即谋为乱,人情务在姑息。
公乞假将帅权,事从镇重,以销未萌,河北卒无事。
保塞之胁从者二千馀人,分隶河北宣抚使恐复生变,欲以便宜悉诛之。
权知成德军,遇之于内黄
宣抚使夜半屏人以告公,公曰:「祸莫大于杀降。
保州叛卒,朝廷许以不死,今戮之矣。
此曹本以胁从,故得脱。
奈何一旦杀无辜二千人,且非朝旨。
若诸郡不肯从,缓之必生变,是趣其为乱也。
且某至镇州,必不从命」。
遂止。
公在河北,奏置御河催纲司通粮运,边州赖之。
都作院于磁、相二州,以缮戎器。
仁宗公厚,尝论及当世人材,目公曰:「如欧阳某者,岂易得哉」!
常欲大用而未果。
及使河北,陛辞日,上面谕曰:「无为久居计,有事言来」。
公对以:「谏官得风闻,今在外,使事有指,越职罪也,况不得其实邪」?
上曰:「有事第以闻,勿以中外为辞」。
及党论大起,公极言请加明辨,势益危。
初,公妹适张龟正。
龟正无子,有女,非欧出也。
妹既嫠,无所归,以孤女偕来。
及笄,以嫁宗人晟。
张氏后以他事下狱,小人欲并中公,乃捃张氏资产事。
穷治久之,卒无有,犹贬滁上
公丁太夫人忧,既免丧,入见,仁宗恻然怪公发白,问在外几年,今年几何,恩意甚至,命判流内铨
小人恐公且复用,伪为公《奏乞汰内臣疏》,传之中外,宦者人人切齿。
内官杨永德阴以言中公,出知同州,而外议不平,论救者众。
上寻开悟,故冯翊之命卒不行。
公在侍从八年,多所闿益。
初,河决澶渊陈恭公为相,欲塞商胡,开横垄故道。
公言功大,恐不可成,徒劳人。
未几,陈罢去,新宰相复用李仲昌议,欲开六塔河
公言六塔不能吞伏,且复决。
再争之,不得。
既而果然,滨、棣、德、博数千里大被其害,仲昌等得罪流贬。
至和初,公奉使契丹契丹使其贵臣惕隐及北宰相萧知足等来押宴,曰:「非常例也,以公名重,故尔」。
其为外夷所畏如此。
公在翰林仁宗一日乘间见御閤春帖子,读而爱之。
左右曰,学士欧阳某之辞也,乃悉取宫中帖阅之。
见其篇篇有意,叹曰:「举笔不忘规谏,真侍从之臣也」。
学士院进文字,必曰何人当直,至公之笔,必详览之,每加叹赏。
嘉祐初,公知贡举
时举者为文以新奇相尚,文体大坏。
公深革其弊,前以怪僻在高第者黜之几尽,务求平澹典要。
士人初怨怒骂讥,中稍信服,已而文格遂变而复正者,公之力也。
公之尹京,承包孝肃公之后。
包以威严为治,公一切循理,不事风采。
或以为言,公曰:「人材性各有短长,今舍所长,彊其所短,以徇俗求誉,我不能也」。
至宠贵犯禁令,又求茍免者,必寘于法,虽诏命有所不从,且请加本罪二等。
至今行之,由公奏请也。
公在枢密,与今侍中曾鲁公悉力振举纪纲,革去宿弊,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之法,边防久阙屯守者大加蒐补。
数月之间,机务浸理。
尝因嘉祐水灾,凡再上疏,请选立皇子,以固天下根本,言甚激切。
及在政府,遂与诸公协定大议。
而先帝力辞宗正之命,进曰:「宗室不领职事,忽有此除,天下皆知陛下将储以为嗣,不若遂正其名。
且判宗正寺,诰敕付閤门,得以不受。
今立为皇子,止消一诏书,事定矣」。
仁宗以为然,遂下诏。
及先帝初年,未亲政事,慈寿垂帘。
公与诸公往来两宫,镇抚内外,而危言密议,忠力为多。
至先帝亲御万机,内外肃然。
每诸公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诤。
台谏官政事堂论事,往往面折其短。
英宗尝面称公曰:「性直不避众怨」。
尝称故相王沂公之言曰:「恩欲归己,怨使谁当」?
且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此古人之所叹也。
惟不思而得,既得而不患失之者,其庶几乎」!
彭思永蒋之奇等以飞语污公,公杜门请付有司治之。
上连诏诘问所从来,二人辞穷,悉逐之,上亲遣中贵人手诏慰安。
公遂称疾,力解机务。
自嘉祐以后,朝廷务惜名器,而进人之路稍狭。
公屡建言:「馆阁育材之地,材既难得,而又难知,则当博采而多畜之,时冀一得于其间,则杰然出为名臣矣。
馀亦不失为佳士也」。
遂诏二府各举五人。
其后中选者往往在清近,朝廷稍收其用矣。
京师百司所行兵民、官吏、财用之类,皆无总数,中书一有行移,则下有司纂集。
公因暇日,尽以中书所当知者集为总目。
上有所问,宰相以总目为对。
公以祀假家居,上遣中贵人就中书閤取而阅之。
连典剧郡,以镇静为本,不求赫赫名,举大体而已,民便安之,滁、扬二州生为之立祠。
在亳,年甫六十,表致仕者六,不从。
至蔡而请益坚,卒不能夺公志。
其勇退如此。
公平生于物少所好,独好收畜古文图书,集三代以来金石铭刻为一千卷,以校正史传百家讹缪之说为多。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
自为传以刻石。
尝被诏撰《唐书·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
又自撰《五代史》七十四卷。
其为纪,一用《春秋》法。
于唐《礼乐志》,明前世礼乐之本出于一,而后世礼乐为空名。
《五行志》不书事应,尽破汉儒菑异附会之说,其论著类此。
《五代史》辞约而事备,及正前史之失为多。
公之薨,上命学士为诏,求书于其家,方缮写进御。
尝著《易童子问》七卷、《诗本义》十四卷、《居士集》五十卷、《归荣集》一卷、《外制集》三卷、《内制集》八卷、《奏议集》十八卷、《四六集》三卷、《集古录跋尾》十卷、杂著述十九卷,诸子集以为《家书总目》八卷。
其遗逸不录者尚数百篇,别为编集,而未及成。
公初娶胥氏,翰林学士、赠吏部侍郎偃之女。
继室杨氏,集贤院学士谏议大夫大雅之女。
今夫人薛氏,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赠太尉简肃公奎之女,累封仁寿郡夫人
男八人,女三人。
长女师,蚤卒。
次发,光禄寺丞
次女,蚤卒。
次奕,光禄寺丞
次棐,大理评事
次某,蚤卒。
次辩,光禄寺丞
次三男,皆蚤卒。
次女,封乐寿县君,蚤卒。
孙男四人,曰逊,曰宪,曰恕,曰愬,皆以公恩试秘书省校书郎
孙女六人,皆幼。
将以熙宁八年九月二十六日葬公于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之原,谨状。
熙宁六年七月日,枢密副使正奉大夫、行右谏义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吴充状。
刘贡甫谪官衡阳1083年9月26日 北宋 · 王安石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刘郎刘郎莫先起,遇酒当歌且欢喜。
船头朝转暮千里,眼中之人吾老矣。
九疑联绵皆龙舒本作连天荒)相似,负雪崔嵬插花里。
万里龙舒本作闻道)衡阳,寻常到此回。
行逢二三月,好与雁同来。
雁来人不来,如何不饮令心哀。
莫厌潇湘少人处,谪官樽俎定常开。
荆国公谢表1080年9月26日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五、《临川先生文集》卷五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四、《王荆公年谱考略》卷二一、《王文公年谱》附存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臣某言:伏奉敕命授臣特进荆国公,加食邑四百户、食实封一百户,勋如故者。
宫庭嘉享,推惠术以及人;
田里空餐,滥宸恩而累国中谢。)
伏念臣苦窳贱质,卷曲散材,遭值休辰,登备贵器
有未偿之厚责,无可录之微劳。
敢冀瘝身,尚叨徽数。
此盖皇帝陛下备成熙事,答四表之欢心;
董正治官,建一代之明制。
因令疲苶,与被光荣。
虽自誓于糜捐,顾何酬于贲帱
臣无任。
韩魏公1067年9月26日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伏审判府司徒侍中宠辞上宰,归荣故乡,兼两镇节麾,备三公之典策。
贵极富溢而无亢满之累,名遂身退而有褒加之崇,在于观瞻,孰不庆羡?
伏惟某官受天间气,为世元龟,诚节表于当时,德望冠乎近代。
典司密命,总揽中权,毁誉几至于万端,夷险常持于一意。
故四海以公之用舍,一时为国之安危。
越执鸿枢,遂跻元辅
以人才未用为大耻,以国本不建为深忧。
言众人之所未尝,任大臣之所不敢。
及臻变故,果有成功。
英宗以哀疚荒迷,慈圣以谦冲退托。
内揆百官之众,外当万事之微,国无危疑,人以静一。
周勃霍光之于汉,能定策而终以致疑;
姚崇宋璟之于唐,善政理而未尝遭变。
记在旧史,号为元功
未有独运庙堂,再安社稷,弼亮三世,敉宁四方,崛然在诸公之先,焕乎如今日之懿。
若夫进退之当于义,出处之适其时,以彼相方,又为特美。
某久叨庇赖,实预甄收。
职在近臣,欲致尽规之义;
世当大有,更怀下比之嫌。
用自绝于高闳,非敢忘于旧德。
逖闻新命,窃仰遐风,瞻望门阑,不任乡往之至。
按:《临川先生文集》卷七九。又见《皇朝文鉴》卷一二一,《秘笈新书》卷一,《文章类选》卷二八,《文翰类选大成》卷一四四,《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九七,《四续古文奇赏》卷三二,《启隽类函》卷一八,《文编》卷五一,《古俪府》卷六等。
九月二十六日河上雪 北宋 · 强至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昨朝今日尽天风,九月长河雪片中。
云外谁偷榆荚种,人间自满菊花丛。
群阴已鼓先时勇,万井应愁卒岁穷。
亦欲蹇驴乘逸兴,灞桥何处觅诗翁(以上《祠部集》卷八)
纪事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七九、《郧溪集》卷一八
故事,命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宰相封词头送当制舍人草词毕,复封送中书,遂出诰。
治平四年九月二十五日,予当制,是夕中使召,入对于内东门别殿,命草张方平赵抃参知政事、旧参吴奎出知青州三制,赐双烛送归舍人院
翌日具状进词草,方降付中书出诰,于时二府无有知者。
盖上初揽大权,宰相不得预闻,故独召舍人授旨撰词。
自本朝以来未有,乃自予始也。
其后两日,上面授以翰林学士
怀州防禦使河内侯赵公墓志铭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八一、《郧溪集》卷二一
公讳克贤,贵出于宣祖皇帝之后,其曾祖曰廷美,赠秦王谥曰悼
祖曰某,赠某官。
考曰承诩,右卫大将军深州防禦使,赠安德军节度观察留后阆中郡
妣曰崔氏,博陵郡
公累官至右监门卫大将军嘉祐八年九月甲子以疾卒,年二十一,诏赠怀州防禦使河内侯
以某年十月甲子,从葬于汝阴县某原秦悼王之茔次。
铭曰:
既厚其生,不侈以寿。
彼食藜藿,白发满首。
有角去齧,蹄者善走。
又岂必然,于何归咎?
尚书屯田员外郎致仕刘凝之府君墓志铭(并序元丰三年十二月 北宋 · 李常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六
皇祐之庚寅,有洁身不辱之士,姓刘氏讳涣字凝之,行年五十,致其仕而归。
方是时,学士大夫争为咏叹以饯之,非所以宠其行,以预送凝之为荣耳。
欧阳文忠公之诗,道其为人与夫去最详且工,人能诵之,谓为实录。
凝之博学强识,允蹈所闻。
初欲推其长以及诸物,视世无与合者,浩然去之,莫遏也。
色辞靖和,恂恂可亲。
及与之分辩义理是非之际,强毅不可辄夺,盖其自持,犹圭玉然,宁缺以折,非矫揉可胜也。
自少至于老,守之弗变,就其老而逆考之有加焉。
少举进士第历官颍上县
其去也,始卜庐山之阳以居,五亩之宫,灌园茹蔬,踰三十年,隐几啸歌,如丰泰者。
噫!
若予耳目所接,未见其偶也。
两以汎恩与其子通籍,由太子中允,三转为屯田员外郎
享年八十有一。
有文集二十卷。
曾祖盈,仕南唐筠州镇遏使。
祖頵,考玓,赠兵部侍郎,世居筠之高安
母谢氏,追封永年县太君
娶钱氏,封寿安县君
子男曰恕、曰格,皆有学行,耿介不回如凝之
恕官至秘书丞以卒。
女一适临淮徐彦伯,一适太常丞集贤校理分宁黄廉
孙男四人:羲仲和叔羲叔和仲
女四人。
凝之卒于元丰之三年九月辛未后七十五日乙酉,葬于庐山清泉乡何村里云。
铭曰:
噫嗟凝之,直矣清矣。
道窒事违,心则亨矣。
显荣泰通,昧者争矣。
苟晞其风,鄙吝平矣。
按:江西省博物馆藏拓片。
朝奉郎太子中舍骑都尉赐绯鱼袋张君墓志铭熙宁八年九月 宋 · 陆经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九、《千唐志斋藏志》第一二八○页
君讳景儒字文通姓张氏,其上世自许入,遂为河南人
曾祖讳谊,皇任中书舍人,赠工部尚书
祖讳去华,皇任工部侍郎致仕,赠司徒
烈考讳师锡,皇任光禄少卿致仕,赠兵部侍郎
曾祖妣李氏、祖妣高氏,追封陇西渤海郡太君
妣曹氏,追封寿光县太君
君始举进士,贡于开封府,不利有司,以父任补太庙斋郎
锁厅复荐于开封,再不利,乃调河南府密县主簿,徙郑州新郑
未几,以亲嫌,换泽州晋城
服太夫人丧,外除,以父致仕,恩授孟州观察推官
郑州观察河阳三城节度推官
丁外艰,服除,用荐者改卫尉寺丞,迁大理寺丞太子中舍,知河南伊阙眉州彭山河南长水三县,管勾永兴军路机宜。
签书永兴判官赐绯衣银鱼。
丞相潞国公文公彦博丞相魏国公韩公琦丞相鲁国公曾公公亮丞相郑国公宋公庠、使平章事翼国公王公德用交辟幕府,皆有能称。
鲁公又荐,召试学士院,止升一任。
君在长水,以三司每岁市材木数百万,悉配民间,一邑病之。
君因平其估,置场和买,民便之。
君外质内明,恬于荣利,游诸公间,莫不善客待之。
章交公车府凡十有七人,而君竟不得一究其用以殁,为可悲也。
虽然,视君之知己,皆将相名臣,可不为贤也哉!
君先娶杨氏三司盐铁副使日华之女;
后娶杨氏,供备库副使琪之女。
生子男四人,曰浩、曰洄、曰澄、曰涣,皆有学问。
女四人,长适孟州观察推官李曈,次适进士王格,二人在室。
孙男一人。
君以熙宁三年二月三日卒于西京永泰坊之私第,享年五十三。
嗣子奉君之柩,以八年九月二十六日河清县平洛上店村先公之兆。
有文集十卷,号《清白集》,藏于家。
嗣子以余与君为里人,来乞铭,不得辞。
铭曰:
君之始仕,名在俊杰。
辟书交驰,羔雁成列。
宾于诸侯,一府之望。
畴君之知,落落公相
才良命窄,虽蕴不施。
卒于下官,君子赍咨。
下从先公,有封其室。
铭而固之,以永金石。
兵士抽差替换归营诏治平元年九月二十六日 北宋 · 宋英宗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三一、《宋会要辑稿》兵五之五(第七册第六八四二页)
泾原路等处屯驻驻泊近上禁军、广南西路都钤辖桂州等处屯驻驻泊等兵士年满,并依例抽差替换归营。
朝辞赴定州论事状1093年9月26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三六、《国朝诸臣奏议》卷八、《东都事略》卷九三上、《记纂渊海》卷六一、《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宋元通鉴》卷四三、《历代名臣奏议》卷四一、《右编》卷七、嘉靖《真定府志》卷一八、道光《直隶定州志》卷二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八年九月二十六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左朝奉郎、新知定州苏轼状奏:右,臣闻天下治乱,出于下情之通塞。
至治之极,至于小民,皆能自通;
大乱之极,至于近臣,不能自达。
《易》曰:「天地交,泰」。
其词曰:「上下交而其志同」。
又曰:「天地不交,否」。
其词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
夫无邦者,亡国之谓也。
上下不交,则虽有朝廷君臣,而亡国之形已具矣,可不畏哉!
臣不敢复引衰世昏主之事,只如唐明皇,中兴刑措之君也,而天宝之末,小人在位,下情不通,则鲜于仲通以二十万人全军陷没于泸南明皇不知,驯致其事。
安禄山反,兵已过河,而明皇犹以为忠臣。
此无他,下情不通,耳目壅蔽,则其渐至于此也。
臣在经筵,数论此事,陛下为政九年,除执政台谏外,未尝与群臣接,然天下不以为非者,以为垂帘之际不得不尔也。
今者祥除之后,听政之初,当以通下情、除壅蔽为急务。
臣虽不肖,蒙陛下擢为河北西路安抚使,沿边重地,此为首冠,臣当悉心论奏,陛下亦当垂意听纳。
祖宗之法,边帅当上殿面辞,而陛下独以本任阙官、迎接人众为词,降旨拒臣,不令上殿,此何义也?
臣若伺候上殿,不过更留十日
本任阙官,自有转运使权摄,无所阙事;
迎接人众,不过更支十日粮。
有何不可,而使听政之初,将帅不得一面天颜而去,有识之士,皆谓陛下厌闻人言,意轻边事,其兆见于此矣。
臣备位讲读,日侍帷幄,前后五年,可谓亲近。
方当戍边,不得一见而行。
况疏远小臣,欲求自通,亦难矣。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又曰:「帝出乎震,相见乎离」。
夫圣人作而万物睹,今陛下听政之初,不行乘乾出震见离之道,废祖宗临遣将帅故事,而袭行垂帘不得已之政,此朝廷有识所以惊疑而忧虑也。
臣不得上殿,于臣之私,别无利害,而于听政之始,天下属目之际,所损圣德不小。
臣已于今月二十七日出门,非敢求登对,然臣始者本俟上殿,欲少效愚忠,今来不敢以不得对之故,便废此言,惟陛下察臣诚心,少加采纳
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毕陈于前。
不过数年,自然知利害之真,识邪正之实,然后应物而作,故作无不成。
臣敢以小事譬之。
夫操舟者常患不见水道之曲折,而水滨之立观者常见之。
何则?
操舟者身寄于动,而立观者常静故也。
弈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未尽,而初手旁观者常尽之。
何则?
弈者有意于争,而旁观者无心故也。
若人主常静而无心,天下其孰能欺之?
汉景帝即位之初,首用晁错,更易法令,黜削诸侯,遂成七国之变。
景帝往来两宫间,寒心者数月,终身不敢复言兵。
武帝即位未几,遂欲用兵鞭挞四夷,兵连祸结,三十馀年,然后下哀痛诏封宰相为富民侯
臣以此知古者英睿之君,勇于立事,未有不悔者也。
景帝之悔速,故变而复安;
武帝之悔迟,故几至于乱。
虽迟速安危小异,然比之常静无心,终始不悔如孝文帝者,不可同年而语矣。
今陛下圣智绝人,春秋鼎盛。
臣愿虚心循理,一切未有所为,默观庶事之利害与群臣之邪正,以三年为期。
俟得利害之真,邪正之实,然后应物而作。
使既作之后,天下无恨,陛下亦无悔,上下同享太平之利。
则虽尽南山,不足以纪圣功;
兼三宗之寿,不足以报圣德。
由此观之,陛下之有为,惟忧太早,不患稍迟,亦已明矣。
臣又闻为政如用药方,今天下虽未大治,实无大病。
古人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虽未能尽除小疾,然贤于误服恶药、觊万一之利而得不救之祸者远矣。
臣恐急进好利之臣,辄劝陛下轻有改变,故辄进此说,敢望陛下深信古语,且守中医安稳万全之策,勿为恶药所误,实社稷宗庙之利,天下幸甚。
臣不胜忘身忧国之心,冒死进言。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参寥子(八 赴定州1093年9月26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二、《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某启:吴子野至,出颖沙弥行草书,萧然有尘外意,决知不日颖脱而出,不可复没矣。
可喜!
可喜!
近递中附吕丞相所奏妙总师号牒去,必已披受讫。
即日起居何如?
某来日出城赴定州,南北当又暌隔。
然请会稽之意,终未已也。
更当俟年岁间耳。
未会见间,千万善爱。
卓锡泉1094年9月27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六、《苏文忠公全集》卷七一、《八代文钞》第二九册、名山胜概记、《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一九○、康熙《罗浮山全志》卷一一、乾隆《博罗县志》卷一四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卓锡泉
予顷自汴入淮,泛江溯峡归蜀。
饮江淮水盖弥年,既至,觉井水腥涩,百馀日然后安之,以此知江水之甘于井也审矣。
今来岭外,自扬子始饮江水,及至南康,江益清驶,水益甘,则又知南江贤于北江也。
近度岭入清远峡,水色如碧玉,味益胜。
今游罗浮,酌泰禅师锡杖泉,则清远峡水又在其下矣。
岭外唯惠人喜斗茶,此水不虚出也。
绍圣元年九月二十六日书。
罗浮1094年9月27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六、《苏文忠公全集》卷七一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卓锡泉;长寿观;冲虚观;丹灶;朝斗坛;朱明洞;宝积中阁
绍圣元年九月二十六日东坡翁迁于惠州,舣舟泊头镇
明晨肩舆十五里,至罗浮山,入延祥宝积寺,礼天竺瑞像,饮僧景泰禅师卓锡泉,品其味,出江水上远甚。
东三里,至长寿观。
又东北三里,至冲虚观
观有葛稚川丹灶。
次之,诸仙者朝斗坛。
观坛上所获铜龙六、鱼一。
坛北有洞,曰朱明,榛莽不可入。
水出洞中,锵鸣如琴筑。
水中皆菖蒲,生石上。
道士守安字道玄,有道者也。
访之,适出。
坐遗屣轩,望麻姑峰。
方饮酒,进士许毅来游,呼与饮。
既醉,还宿宝积中阁。
夜大风,山烧壮甚,有声。
晨粥已,还舟,憩花光寺。
从游者,幼子过,巡检史珏,宝积长老齐德,延祥长老绍冲,冲虚道士熙明
山中可游而未暇者,福宫、石楼、黄龙洞,期以明年三月复来。
再乞责降李伟劄子元祐五年十月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栾城集》卷四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近奏乞罢修河司并责降李伟等,寻准九月二十六日圣旨,李伟权发遣北外监丞提举东流。
又准十月二日圣旨,罢都提举修河司
臣以为修河司虽罢,而李伟不去,与不行臣言无异。
谨按李伟屡以奸言动摇朝廷,兴起大役,于去年八月中独衔奏称:「大河见今已为二股分行,然须当于第四铺地分更行开广河槽,只得兵夫二万,于九月兴功,至十月寒冻时毕功」。
因而引导河势,岂止二股通行而已,亦将遂为回夺大河之计。
所言,大率狂妄不疑如此。
由此朝廷信以为实,为之发兵调夫,差官吏,聚梢芟,骚扰河北京东、西三路,吏民为之不聊生者半年。
朝廷中觉其妄,遽罢其役。
是时中外公议,皆望朝廷立行诛窜,明其欺罔,以谢天下。
而因循不决,任如故。
既而给事中范祖禹封还制书,乞罢差遣,朝廷犹复隐忍。
四月五日降圣旨,李伟差遣候过涨水取旨。
今涨水已过,中外又谓陛下必责降,以信前命。
而反擢授监丞,仍提举东流。
曾未数日,复罢修河司
盖朝廷之所以罢修河司者,谓回河不可复行故也。
回河既不可复行,则罔上误国之罪审矣。
今乃以初任知县权发遣都水监丞,则是有罪之人更得违法进擢,此公议所以不伏也。
修河司虽罢,而李伟不去,奸言时至,河事变更不定,河朔生灵无时得安,此又公议之所深忧也。
且朝廷号令贵在必信,四月五日圣旨指挥著在有司,今弃而不用,使天下皆得窃议,以谓朝廷虚设此言,姑使给事中奉行制命,及制命已行,则弃为虚语,曾不顾恤。
大臣何惜一伟而轻犯此谤哉?
臣不胜区区,伏乞检会前奏,速赐流窜。
若不黜,公议终不止也。
取进止。
〔贴黄〕去年八月始奏乞回河,朝廷用其言,差官吏兵夫,收买梢芟,开掘河槽,修筑马头锯牙,功役至大。
于今观之,皆是虚费。
臣乞差不干碍官司,一一磨算费用之实,若只据此,之流窜,自有馀责,而况欺君误国,臣子之大恶耶?
右监门卫大将军妻孙氏墓志铭元祐九年二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五九、《范太史集》卷四八
君孙氏。
祖可度。
祖成,赠左监门卫大将军
父吉,左金吾卫大将军
延安郡费氏。
君幼孤,鞠养于兄嫂,敬服姆教,容止有闻。
年十六,适右监门卫大将军士愫。
事寡姑尽妇道,居家雍睦。
元祐六年九月辛亥卒,年二十有六。
三男早卒,二女皆幼。
九年二月己酉,葬河南永安县
铭曰:
西陵之原,祖宗所宅。
葬从夫家,是谓天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