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刘混康(二 大观二年正月五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六七、《茅山志》卷四
献岁发春,顺履时序,起处安如。
陈乞事并依所欲,逐一施行。
若自京口而来,极便。
思一见之,形于寤寐。
黄希叟到,毋少稽留,可乘春水,庶无阻滞。
有所需阙,一一奏来。
区区已具敕书,兹不多述。
黄希叟到,便可促行。
按:大观二年正月五日
从军行 其一 明 · 薛蕙
 押庚韵 出处:考功集卷一
少小习兵,从军右北平
先登百死阵,却破五重城。
边郡勤王苦,中朝论赏轻。
封侯自有数,安用怨匡衡
苏文忠九成台铭并书额丙戌 清 · 翁方纲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二
七年公住,胡为罕见手题字。
政宝与思古,寥寥仅配六榕寺二堂名,皆在韶州官廨。)
是铭曾于狄守席上书,登台独与伯固俱。
庐山梦罢但隐几,坐觉万籁皆笙竽。
勒铭之石至今不可见,朝暮猿鸟犹吟呼。
碑额大字谁所摹,重书铭者府倅符。
可惜书月又讹误,仅馀其上炯炯三骊珠。
今之高台昔短亭,终古鱼龙出没舞洞庭
尚想朱轮南岳老,支鼎对煮花蔓菁
按:本集《九成台铭》及南华题名,皆在建中靖国元年正月一日先生元符三年庚辰五月昌化贬所移廉州安置,六月二十日渡海,七月至廉八月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十一月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任便居住。行至英州,闻玉局之命,故铭称玉局散吏也。是年韶州度岁次年辛巳正月五日过岭,至南安军。铭为正月一日作无疑。今石本作五月,盖重刻传写之讹也。
答问礼 晋 · 董勋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四
俗云: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北齐书·魏收传》:魏帝宴百顺何故名人日,皆莫能知,对曰:晋议朗董勋答问礼云云。)
宗衮加等推恩诏大观四年正月五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七三、《宋会要辑稿》帝系二之三七(第一册第六三页)
武宁军节度使,兼侍中彭城郡王宗衮,先帝濮邸同母长兄,宜比故宗谊例量与加等推恩,妻张氏特封国夫人,男三人各转一官。
禁止杂服若毡笠钓墩之类御笔政和二年正月五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七九、《宋大诏令集》卷一九九
古者衣服冠冕,取法象数,尊卑有别,贵贱有等,各有其制,罔得僣踰。
先王之法坏□□□□□□□□。
习尚既久,人不知耻,礼义所出,而违礼害义多矣。
天下承平百五十馀年,礼所当兴,因陋承误,未有之禁,非□□□□之道。
可自今应敢杂服若毡笠钓墩之类者,以违御笔论。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陈亨伯乞依旧分熙秦路别为转运司等事诏政和三年正月五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八三、《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九之二八(第六册第五六四七页)
依其财用据逐年所拨尽行应副,如违,并以违制论;
熙河因致不足失事者,官吏任责加一等科罪。
客人贩茶引内批凿日限诏政和三年正月十四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八四、《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二之二(第六册第五三五八页)、《宋会要辑稿补编》第六九五页
令给引官司遇客人贩,并仰依式用大字书凿,仍约度所指住卖处远近计程,分立日限。
不及十程限五日,十程已上限十日,二十程已上限十五日,三十程已上限二十日,并通计程数于引内批凿。
谓如去住卖处二十程,给限三十五日引之类,仍于印子内亦凿定。
所立限并计行使用月日,谓如二十程即限三十五日。
大观二年正月一日给,至当年二月六日,不在行使之限,即出限更不许行使。
其程数不以水陆路,以五十里为一程。
罪赏约束,并依元降指挥
游斜川并序 东晋 · 陶潜
 押尤韵
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远流
弱湍文鲂闲谷矫鸣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中觞遥情,忘彼千载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游斜川诗序 东晋 · 陶潜
 出处:全晋文
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
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
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
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
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
欣对不足,率尔赋诗。
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皇子杞特授太保护国武昌军节度使进封景王食邑食实封重和二年正月五日 就外邸)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宋大诏令集》卷三三
门下:思齐则百斯男,锡羡侈家邦之庆;
典命以九为节,出封严车服之仪
朕席宝祚之寖昌,有天材之夙就。
大启尔宇,俾班位著之崇;
爰契我龟,遂即宅章之吉。
载朌显册,丕告治廷。
皇子检校太保山南东道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文安郡食邑八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杞,聪智少成,温仁日茂。
资纯乾之始,聿申太极之休;
翼大辰之明,并焕后星之次。
自顷从于外傅,嘉克敏于厥脩。
学礼闻诗,富卓尔不群之识;
隆师亲友,得信而好古之方。
将全六艺之能,既谨三加之戒。
然以国观国,则内外之治必正;
而在朝言朝,则上下之分惟严。
肆开列邸之居,用壮维城之势。
胙之乐土,表以真王
保职之位上公,应泰阶六符之象;
师律之颛两镇,备元戎十乘之容。
并衍户租,式昭徽数。
于戏!
受祉施于孙子,兹惟帝眷之承;
稽古建尔国家,其永宗彊之赖。
尚隆燕誉,益袭多祥。
可。
皇子枢特授太保保平武宁军节度使进封肃王食邑食实封重和二年正月五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宋大诏令集》卷三三
门下:成周同姓之封,盖并列于八百国;
西汉诸子之食,或多至于七十城。
朕夙承穹昊之休,申锡嗣贤之茂。
天秩有礼,俾序爵以造朝;
我图尔居,肆涓辰而授第。
诞扬休命,敷告庶工。
皇子检校太保集庆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建安郡食邑八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枢,性禀纯明,韵全钟律。
聚阴阳之秀,气兼四序之和;
参象纬之华,躬袭五潢之润。
内极承颜之肃,外专就傅之勤。
修进及时,有春诵夏弦之乐;
动容中礼,惟尔言往行之师
顷亲即于广廷,既备加于显服。
念御家邦者莫先名分之辨,矧为臣子者必严表著之仪。
是用配兹出閤之旧章,处以环宫之新邸。
真王之兴册,启西土之畿疆。
六师之整我戎,特峻双旄之建;
三槐之面公位,聿先百辟之趋。
仍拓爰田,并丰圭赋。
于戏!
多男而授之职,于昭蕃衍之祥;
若德以裕乃身,斯共荣怀之庆。
勉祗猷训,益介寿祺。
可。
尊号德音 晚唐 · 僖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八
天地运无私之道。
以遂群生。
王宏在宥之仁。
是章含垢。
得不广沾沛泽。
昭洽寰区。
爰施解网之恩。
用忻垂衣之化。
朕君临大宝。
子育含灵。
前岁中外臣僚。
方将帅
献我徽号。
询于典章。
虽云前赦不遥。
既受鸿名。
咸施庆泽。
禀列圣之法嗣。
致兆人之劝康。
然以赦宥恐频。
变通宜审。
权停旧典。
再及新春
每念贬降遐荒。
迁流裔土。
倾心望阙。
延颈祈哀。
系于朕怀。
常深恻悯。
顺阳和之。
追行荡涤之恩。
乾符四年正月五日巳前。
京畿及天下州府。
大辟罪巳下。
见禁囚徒。
各委长吏递减二等。
五日决遣。
唯十恶五逆。
故杀人。
及官典犯入巳赃。
持刀行劫。
合造毒药。
不在此限。
于戏。
朕居亿兆之上。
于今四年。
业业兢兢。
如履冰驭朽。
苟有阙教道。
何致时雍未尝不更自劳心。
尤思致理。
况允契群臣之望。
钦承列圣之规。
特降鸿恩。
获遵彝典。
今则巳覃惠泽。
俾洽生成。
复遇阳春。
同均煦育。
宣布中外。
深体朕怀。
改元大赦诏义熙元年正月戊戌 东晋 · 晋安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二
朕以寡德,夙纂洪绪。
不能缉熙遐迩,式遏奸宄。
逆臣桓玄乘衅肆乱,乃诬罔天人,纂据极位。
朕躬播越,沦胥荒裔,宣皇之基,眇焉以坠。
赖镇军将军忠武英断,诚冠终古。
运谋机始,贞贤协其契,抆泪誓众,义士感其心。
故霜戈一挥,巨猾奔迸,三率棱威,大憝授首。
而孽振猖狂,嗣凶荆郢。
幸天祚社稷,义旗载捷,狡徒沮溃,朕获反正。
斯实宗庙之灵,勤王之勋。
岂朕一人,独享伊祐,思与亿兆,幸兹更始。
其大赦,改元,唯振一祖及同党不在原例。
赐百官爵二级,鳏寡孤独谷人五斛,大酺五日(《晋书·安帝纪》)
新正五日将赴西林皋渟探梅之约晚晴志喜(以下辛酉 清 · 厉鹗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樊榭山房续集卷第一
已见雪为雨,天教五日晴。
闲惟觅禅伴,老更勇山程。
晚色钩帘净,春泥曳履轻。
花风吹第一,明发摘船行。
与金国书宣和五年正月五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八
正月日,大宋皇帝致书于大金皇帝阙下:比闻亲提师卒,远涉关封,靡烦振旅之勤,共底夹攻之绩。
夙惟信义,方剧忻愉。
亟承使节之还,旧沐书辞之悉。
念欲谐于欢好,当曲示于忱诚。
本朝与贵朝数年计议汉地汉民及夹攻等事,具载累书,兹不费词。
赵良嗣等还自代北,知欲入关讨伐,即自涿、易等处分遣军马夹攻,三面掩杀契丹数阵,大获胜捷,追逐远过燕京东北,实与贵朝攻取居庸之兵相应,靡有差失。
暨国妃与四军以下奔窜,城中无不顺之人。
似闻贵朝兵马相近,于义不当,争入燕城,即令远驻兵马。
本坚守信约之应夹攻者事,皆有迹可考,不待理辩。
今承来书,燕地州县税赋欲行拘收,不特事非元约,又非近所计议
自古及今,税赋随地,况远隔关塞,民户如何般运?
于理本难允应。
重念万里交欢,踰海遣使,积年于此,信聘往还,情意已笃,义当勉从所谕,以成交好。
今特许每岁别交银绢,以代燕地税赋,令良嗣等前去定议,并契丹旧交银绢,并合自今来计议毕日为始。
所有彼此遣使特贺礼正旦等事,候计议毕,议定;
发遣月日、受理去处,其银绢交割处、所分立界至等事续议画定。
候属春和,茂膺天福。
今差龙图阁直学士大中大夫赵良嗣朝散郎显谟阁待制周武仲国信使副,及差马扩计议使,有少礼物,具诸别幅。
专奉书陈贺兼谢,不宣(《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三。)
「本坚」句:似当作「本朝坚守信约,应夹攻诸事」。
唐慈恩雁塔题名残拓本宣和庚子十月大名柳瑊摹勒。)丁巳 清 · 翁方纲
 押蒸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五十
宣和旧墨黟云蒸,豁眼快与神飞腾。
恍见慈恩曲江宴,濡豪几辈挥缣缯。
无漏寺址永徽塔,北枕三殿南五陵。
岑参薛据杜老共,秦山破碎青崚嶒。
想初得句最高顶,目纵千里如飞鹰。
杜老题字不可见,闻在四卷跋可凭(尝见涿鹿冯文敏手跋云:「杜甫颜真卿题字在雁塔第四卷。」)
鲁公之题孰先后,惜未此卷同钞誊。
柳伯和摹极刬剔,王隐士早披榛艿。
廉卿序拟晋唐褚,二李手压官私幐。
会昌一品平泉客,何苦士类区淄渑。
向来留题一扫迹,后身似是涂塔僧。
李牛党论吾弗辨,玉溪正及诸郎朋。
少年齐肩前进士,青袍白足筵閒承侍御史令狐绪右拾遗令狐绹前进士蔡京前进士令狐纬、前进士李商隐大和九年四月一日蔡京即同在天平坐中者。)
后十六年禁职笔,却感前记怆不胜(「后十六年,与缄绚同登,忽见前题,黯然悽怆。时方忝职禁□,大中四年二月廿三日。」)
何如三董与二郑五客来缅梯三层。
西北梁间鲁公札,校书岁月谁考徵(五人:郑知章董季之、董居中、董从直、郑武元和十年□月十七日同登。更上从此第三层,西北梁上见颜鲁公校书时手札题名。)
感旧怀贤抚时事,神龙宴并开元称。
杏园花发烂蕊榜,打毬阁子开月灯。
孟郊卢仝亦诗客秘省校书郎孟简进士孟郊进士崔元亮、进士寅亮进士崔纯亮,贞元九年正月五日李存诚李存范、卢同元和九年十一月题。),迹以人重珍逾增。
柳家斯集意有在,后来观者宜兢兢。
不独流传江左体,隶肥楷瘦芒生棱。
一代人才在国史,勿虚饼餤誇红绫。
游人题字亦非偶,山河眺览嗟废兴。
此塔西南石重立,有唐书学馀精能。
褚公序记宛啄磔,奘师结构基救陾。
回环千秋递赞诵,矧此两卷关劝惩。
卅七叶装记馀纸,悬磬室楷如细蝇。
径须重镌更加羃,他时墨妙追服膺。
我依陈思写序跋,敢貌屋漏交古
或希长沙醉草尾,姜牙脚攀同登。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六十四 南宋 · 释绍昙
 押词韵第四部
陌上语声喧,贺岁人来去。
鞦韆擘晓烟,绿盖翻春雾。
佛法无多,两手分付。
更问如何与若何,咸淳丙寅正月五
悼妇篇一首 明 · 黄省曾
忆昔稚龄时,婉娈在母傍。
嬉戏太无赖,日读书百行。
我祖长安归,新谢尚书郎
爱我弄提携,常侍楼中央。
苍颉承绪言,口口应荅将。
祖欢谓我父,成则不可量。
何不选高门,窈窕与颉颃。
父荅吾祖言,婚姻久较商。
东家有女子,金玉纷纵横。
家无读书士,四德恐不臧。
西家有女子,贵列八座行。
势焰可薰天,他日傲姑嫜。
独有俞家女,世族故所详。
司寇乃厥祖,紫极效勤王。
耽耽卫帝居,名在竹帛扬。
内修清且洁,其母蔡氏娘。
年与孙齐埒,楣阀况相当。
不敢自擅主,请问大人行。
吾祖荅父言,汝谋良已长。
便可纳镮钗,嬿婉定其祥。
由此附丝萝,十八登我堂。
是时正月五,户户悬灯光。
黼帐粲流苏,芳褥累华床。
四斜毬文格,叠胜睒霝窗。
雕彩流杯渠,垂帖何辉煌。
厨箱绮幕带,皆绣双鸳鸯。
锦衾二十四,面里色俱阳。
鹧鸪琥珀枕,氤氲郁金香。
玉佩鸣珊珊,合卺宴兰房。
上服翡翠衣,下曳孔雀裳。
髻戴凤翘冠,耳耀明珠珰。
佳时缔偕老,琴瑟翕而张。
三朝谒祖庙,姑舅奉茶汤。
仪止何安徐,淑性且柔良。
父母喜相谓,新妇不寻常。
由今占后来,吾门当吉昌
十九生一女,二十得男儿。
乳媪失料理,妇自怀裹之。
婴少多病患,痫疡兼疮瘰。
吾妇多辛苦,忧煎无间时。
蓬首垢形容,襁褓不得离。
晓腹至明灯,晚抱迨晨鸡。
儿啼妇不宁,儿妥乃欢愉。
寸寸手中长,宛至讽典书
吾年日以迈,吾家日以衰。
父母令分爨,别各举烟炊。
妇乃司中馈,种种各有规。
膳给尊卑飨,方敢食其馀。
惜米白玉粒,视薪珊瑚枝
躬理蚕与麻,粗帛当襜褕。
吾志乐交游,终日集冠裾。
俎豆出纷纭,烹治适其宜。
传觞或淹久,未尝有告疲。
吾友归万里,途穷无费赀。
吾与妇谋言,遂解绛罗襦。
吾言友搆疾,求药叹囊虚。
妇脱金戒指,一双俾我遗。
吾妇常致词,劳瘁不敢辞。
倘子在青云,愿勿相捐违。
吾与吾妇言,贫有古人师。
梁鸿孟光,闭户同餔糜。
达则又望子,令德助僖羁。
譬彼比翼鸟,无地不双栖。
宁知遭阨运,蹉跎为老儒。
日把鲁叟经,沦落坐茅茨。
有时对鸾镜,慨昔朱颜移。
吾妇来慰言,君子何不思。
人生如惊电,揣控有几时。
当乐不为乐,日月不我迟。
自我入子门,见子但勤劬。
笥无五铢钱,架有万卷书。
晨暮不昂首,寒煖未扬眉。
冬垆不得爇,暑扇不暇挥。
握笔撰文章,秩秩动声誉。
公卿并来顾,车马问绳枢。
英俊相寻游,骐骝同所归。
子名非不扬,奈何命禄奇。
何不顺苍天,高隐苏台隅。
予时荅妇语,子言令图。
岂固乐尘埃,父母恐不怡。
屈意承亲志,低首事跄趋。
抗念猿鹤问,他人安得知。
有时谢污辱,洒然清冷居。
有子同襟者,何殊老莱妻。
携手向青山,终乘白鹿车。
此愿良未遂,光阴迅奔驹。
女有婉娩德,年纪又当笄。
吾妇向我言,可以应于归。
昔日嫁时装,髹饰悉与之。
桃夭忽以及,母女泣相持。
膝下娱提挈,爱如掌中珠
一朝远父母,不得留中闺。
虽云咫尺间,勿道非生离。
女归固以时,家祸忽来兹。
丙载丧我父,草草迫桑榆。
五内痛崩裂,哀恨何时舒。
妾子名玄龄,聪慧实所希。
一月在妇怀,妇爱如亲儿。
鞠育至三岁,短促夭而徂。
临逝遗我妇,双双荔枝
妇痛幼儿亡,饮食但悲思。
缠绵生痾疚,药饵仅支持。
肤革转销亡,肌貌渐黄萎。
经岁床榻间,惟有悲叹吁。
吾儿心皇急,匍匐治方医。
时工无扁鹊,疗剂谬差迷。
一日妇向我,哀哀吐悲言。
自昔嫁郎君,望子第高官。
妾得被荣华,白发共愉欢。
谁期辰安在,与子守困寒。
禅褠聊蔽掩,糟糠亦不厌。
富贵不能待,今当逝黄泉。
言讫泪如霰,相对涕涟涟。
又谓有男儿,子教为诸生
今年已弱冠,曩聘顾氏婚。
早速完室耦,迨我尚生存。
旬月如可延,庶伴一寒暄。
无令不得面,抱恨向幽冥。
予因举其仪,新妇娶在门。
扶羸起往来,慈抚殷复敦。
踰冬及春暮,疾势剧愈增。
含悽向予言,谓命不可度。
我死归重渊,谁当理家务。
子不素闲习,安知斗筲数。
内事无统纪,异日当念我。
瑶闺不可虚,愿子早他娶。
独有儿与妇,前晚恐不顾。
子其慎看待,慰我在丘土。
吾荅吾妇言,汝且勿作苦。
若果朝露先,吾必不相负。
皇天照鉴之,言罢泪如雨。
侵寻至仲夏,佳辰过端午。
初十妇之诞,强起梳发缕。
婿女及男妇,两两献鞋履。
吾与并受之,酌言祝黄耇。
吾妇酒不胜,劝饮一半口。
荏苒又旬馀,神懆谅不久。
上与吾母诀,言言愧箕帚。
自到我姑门,不能事甘滫。
娶妇本防老,至老不得有。
呜咽作哀啼,寻复呼外母。
生女冀送死,凋零随蒲柳。
女道不得终,死恨心不朽。
下与吾儿诀,未言泪珠溜。
养汝受万辛,期见挂组绶。
鬼录来催迫,不复为汝母。
吾言弗能再,肠断如割剖。
六月朔之夕,进粥犹小缶。
漏鼓及二更,炎天移北斗。
妇称心痛急,起坐双坠肘。
呼我倚床箦,死别执予手。
目瞪不得言,儿女泣环守。
予泣谓妇言,母苦恋缠纠。
儿女予爱怜,子勿顾身后。
妇犹耳听之,向我再点首。
奄然竟长寝,迁次置前牖。
骨肉哭喧喧,即木时在酉。
吾儿恸欲尽,擗踊厥倒仆。
吾谓吾儿言,尚当念汝父。
吾母把灵衣,皓发哭旋走。
平生言笑堂,张帷奠题柩。
儿女焚纸钱,再哭再复抖。
一七悲奈何,七七转眼过。
秋风吹素帱,莽莽云崔峨
游尘栖筵几,冒汝旧绮罗。
我自他乡归,空床悄垂绥。
有语向谁陈,玉颜不可呼。
岂独象簟单,形影何太孤。
有肴不在盘,有酒不在壶。
临御不能餐,宛对又虚无。
梦寐虽见之,寤言不得俱。
黯惨日销魂,泪尽血已枯。
援毫写悲衷,声声达泉途。
哀长故难宣,不得竟此歌。
悼杨师月如 清末至现当代 · 吴研因
 押贿韵
师长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有年,盖挈予至苏者也。四年五月奉召入京编纂部定教科书。十一月因事南下,嗣复北上,甫抵京,坠车折齿,遂不治。五年一月五日病殁寓所,苏校同人为之开会追悼,因作此诗。时新朝改元,云南异军突起,师盖不知其究竟矣。
夙昔慕鲁连,挟愤欲蹈海。
嗣乃笑其愚,何不看胡亥
今知冢中骨,及躬且危殆。
倘得一睹之,保身吾岂怠。
吾师明月珠,晔晔多光彩。
不甘遗暗途,且欲资甄采
遂奋紫骝驹,长安逐驽骀。
期展千里足,昂昂致高垲
岂意志未伸,忽值城邑改。
一夫弄权柄,万方沸鼎鼐。
异军倏然起,民意未可绐。
固有旧田园,犹得滋兰茝。
天命已可知,所望归而待。
奈何一嗟跌,默默以千载。
北望泪沾裾,魂兮尔安在。
焉得复归来,雷音听奏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