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灾异对 其一 西汉 · 谷永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六
臣永幸得以愚朽之材为太中大夫,备拾遗之臣,从朝者之后,进不能尽思纳忠辅宣圣德,退无被坚执锐讨不义之功,猥蒙厚恩,仍迁至北地太守
绝命陨首,身膏野草,不足以报塞万分。
陛下圣德宽仁,不遗易忘之臣,垂周文之听,下及刍荛之愚,有诏使卫尉受臣永所欲言。
臣闻事君之义,有言责者尽其忠,有官守者修其职。
臣永幸得免于言责之辜,有官守之任,当毕力遵职,养绥百姓而已,不宜复关得失之辞。
忠臣之于上,志在过厚,是故远不违君,死不忘国。
史鱼既没,馀忠未讫,委柩后寝,以尸达诚
汲黯身外思内,发愤舒忧,遗言李息
经曰:「虽尔身在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臣永幸得给事中,出入三年,虽执干戈守边垂,思慕之心常存于省闼,是以敢越郡吏之职,陈累年之忧。
臣闻天生蒸民,不能相治,为立王者以统理之,方制海内非为天子,列土封疆非为诸侯,皆以为民也。
垂三统,列三正,去无道,开有德,不私一姓,明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王者躬行道德,承顺天地博爱仁恕,恩及行苇,籍税取民不过常法,宫室车服不逾制度,事节财足,黎庶和睦,则卦气理效,五徵时序,百姓寿考,庶草蕃滋,符瑞并降,以昭保右。
失道妄行,逆天暴物,穷奢极欲,湛湎荒淫,妇言是从,诛逐仁贤,离逖骨肉,群小用事,峻刑重赋,百姓愁怨,则卦气悖乱,咎征著邮,上天震怒,灾异屡降,日月薄食,五星失行,山崩川溃,水泉踊出,妖孽并见,茀星耀光,饥馑荐臻,百姓短折,万物夭伤。
终不改寤,恶洽变备,不复谴告,更命有德。
《诗》云:「乃眷西顾,此惟予宅」。
夫去恶夺弱,迁命贤圣,天地之常经,百王之所同也。
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质修短,时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
陛下承八世之功业,当阳数之标季,涉三七之节纪,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厄,三难异科,杂焉同会。
建始元年以来二十载间,群灾大异,交错锋起,多于《春秋》所书。
八世著记,久不塞除,重以今年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三朝之会,四月丁酉四方众星白昼流陨,七月辛未彗星横天。
乘三难之际会,畜众多之灾异,因之以饥馑,接之以不赡。
彗星,极异也,土精所生,流陨之应出于饥变之后,兵乱作矣。
厥期不久,隆德积善,惧不克济。
内则为深宫后庭将有骄臣悍妾醉酒狂悖卒起之败,北宫苑囿街巷之中臣妾之家、幽闲之处徵舒、崔杼之乱;
外则为诸夏下土将有樊并、苏令、陈胜项梁奋臂之祸。
内乱朝暮,日戒诸夏,举兵以火角为期。
安危之分界,宗庙之至忧,臣永所以破胆寒心,豫言之累年。
下有其萌,然后变见于上,可不致慎!
祸起细微,奸生所易。
愿陛下正君臣之义,无复与群小媟黩燕饮;
中黄门后庭素骄慢不谨,尝以醉酒失臣礼者,悉出勿留。
勤三纲之严,修后宫之政,抑远骄妒之宠,崇近婉顺之行,加惠失志之人,怀柔怨恨之心(《汉纪》作「士」)
保至尊之重,秉帝王之威,朝觐法出而后驾,陈兵清道而后行,无复轻身独出,饮食臣妾之家。
三者既除,内乱之路塞矣。
诸夏举兵,萌在民饥馑而吏不恤,兴于百姓困而赋敛重,发于下怨离而上不知。
《易》曰:「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传》曰:「饥而不损兹谓泰,厥灾水,厥咎亡」。
訞辞曰:「关动牡飞,辟为无道,臣为非,厥咎乱臣谋篡」。
王者遭衰难之世,有饥馑之灾,不损用而大自润,故凶;
百姓困贫无以共求,愁悲怨恨,故水;
城关守国之固,固将去焉,故牡飞
往年郡国二十一伤于水灾,禾黍不入。
今年蚕麦咸恶,百川沸腾,江河溢决,大水泛滥郡国十五有馀。
比年丧稼,时过无宿麦。
百姓失业流散,群辈守关
大异较炳如彼,水灾浩浩,黎庶穷困如此,宜捐常税小自润之时,而有司奏请加赋,甚缪经义,逆于民心,布怨趋祸之道也。
牡飞之状,殆为此发。
古者谷不登,亏膳,灾屡至,捐服,凶年不塈涂,明王之制也。
《诗》云:「凡民有丧,扶服救之」。
《论语》曰:「百姓不足,君孰予足」?
臣愿陛下勿许加赋之奏,益减大官导官、中御府、均官、掌畜、廪牺用度,止尚方、织室、京师郡国工服官发输造作,以助大司农
流恩广施,振赡困乏,开关梁,内流民,恣所欲之,以救其急。
立春,遣使者循行风俗,宣布圣德,存恤孤寡,问民所苦,劳二千石,敕劝耕桑,毋夺农时,以慰绥元元之心,防塞大奸之隙。
诸夏之乱,庶几可息。
臣闻上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恶,下主可与为恶而不可与为善。
陛下天然之性,疏通聪敏上主之姿也。
少省愚臣之言,感寤三难,深畏大异,定心为善,捐忘邪志,毋贰旧愆,厉精致政,至诚应天,则积异塞于上,祸乱伏于下,何忧患之有?
窃恐陛下公志未专,私好颇存,尚爱群小,不肯为耳(《汉书·谷永传》:元延元年北地太守。时灾异尤数,当之官,上使卫尉淳于长所欲言,对。)
霸桥灾下书地皇三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夫三皇象,五帝象夏,三王象,五伯象
皇王,德运也;
伯者,继空续乏以成历数,故其道驳。
常安御道多以所近为名。
二月癸巳之夜,甲午之辰,火烧霸桥,从东方西行,至甲午夕,桥尽火灭。
大司空行视考问,或云寒民舍居桥下,疑以火自燎,为此灾也。
其明旦即乙未立春之日也。
予以神明圣祖黄虞遗统受命,至于地皇四年为十五年。
正以三年终冬绝灭霸驳之桥,欲以兴成新室统壹长存之道也。
又戒此桥空东方之道。
今东方岁荒民饥,道路不通,东岳太师亟科条,开东方诸仓赈贷穷乏,以施仁道。
其更名霸馆为长存馆,霸桥为长存桥(《汉书·王莽传》下)
议奏断狱以冬至 东汉 · 鲁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三
夫阴阳之气,相扶而行,发动用事,各有时节。
若不当其时,则物随而伤。
王者虽质文不同,而兹道无变,四时之政,行之若一。
《月令》,周世所造,而所据皆夏之时也。
其变者,唯正朔、服色、牺牲、徽号、器械而已。
故曰:「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易》曰:「潜龙勿用」。
十一月、十二月阳气潜藏,未得用事。
煦嘘万物,养其根荄,而犹盛阴在上,地冻水冰,阳气否隔,闭而成冬。
故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五月微阴始起,至十一月,坚冰至也。
夫王者之作,因时为法。
孝章皇帝深惟古人之道,助三正之微,定律著令,冀承天心,顺物性命,以致时雍。
然从变改以来,年岁不熟,谷价常贵,人不宁安
小吏不与国同心者,率入十一月得死罪贼,不问曲直,便即格杀,虽有疑罪,不复谳正
一夫吁嗟,王道为亏,况于众乎!
《易》十二月袁宏《纪》作「十一月,《中孚》曰」),「君子以议狱缓死」。
可令疑罪使详其法,大辟之科,尽冬月乃断。
其立春十二月中者,勿以报囚如故事(《后汉·鲁恭传》,又略见袁宏《后汉纪》十六)
改行四分历诏(二年二月甲寅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
朕闻古先圣王,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
《河图》曰:「赤九会昌,十世以光,十一以兴」。
又曰:「九名之世,帝行德,封刻政」。
朕以不德,奉承大业,夙夜祇畏,不敢荒宁。
予末小子,托在于数终,曷以缵兴,崇弘祖宗,拯济元元?
尚书璇玑钤》曰:「述尧理世,平制礼乐,放唐之文」。
《帝命验》曰:「顺尧考德,题期立象」。
且三、五步骤,优劣殊轨,况予顽陋,无以克堪,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每见图书,中心恧焉。
间者以来,政治不得,阴阳不和,灾异不息,疠疫之气,流伤于牛,农本不播。
夫庶征休咎,五事之应,咸在朕躬,信有阙矣,将何以补之?
《书》曰:「惟先假王正厥事」。
又曰:「岁二月,东巡狩,至岱宗,柴,望秩于山川。
遂觐东后,叶时月正日」。
祖尧岱宗,同律度量,考在玑衡,以正历象,庶乎有益。
《春秋保乾图》曰:「三百年斗历改宪」。
史官用太初邓平术,有馀分一,在三百年之域,行度转差,浸以谬错。
璇玑不正,文象不稽。
冬至之日,日在斗二十二度,而历以为牵牛中星。
立春一日,则《四分》数之立春日也。
而以折狱断大刑,于气已迕,用望平和随时之义,盖亦远矣。
今改行《四分》,以遵于尧,以顺孔圣奉天之文。
冀百君子越有民,同心敬授,傥获咸熙,以明予祖之遗功(《续汉·律历志中》,又蔡邕《历议》,《宋书·历志》一,又《文选·永明九年秀才文》注引《续汉书》)
冬至后不报囚诏(二年七月庚子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
《春秋》于春每月书「王」者,重三正,慎三微也。
十二月立春,不以报囚。
《月令》冬至之后,有顺阳助生之文,而无鞠狱断刑之政。
咨访儒雅,稽之典籍,以为王者生杀,宜顺时气。
其定律,无以十一月、十二月报囚(《后汉·章纪》)
奏驳贾宗断狱尽三冬议 东汉 · 陈宠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二
冬至之节,阳气始萌,故十一月、射干、芸、荔之应。
《时令》曰:「诸生荡,安形体」。
天以为正,周以为春。
十二月阳气上通,雉雊鸡乳,地以为正,殷以为春。
十三月阳气已至,天地已交,万物皆出,蛰虫始振,人以为正,夏以为春。
三微成著,以通三统。
周以天元,殷以地元,夏以人元。
若以此时行刑,则殷、周岁首皆当流血,不合人心,不稽天意。
《月令》曰:「孟冬之月,趣狱刑,无留罪」。
明大刑毕在立冬也。
又:「仲冬之月,身欲宁,事欲静」。
若以降威怒,不可谓宁;
若以行大刑,不可谓静。
议者咸曰:「旱之所由,咎在改律」。
臣以为殷、周断狱,不以谓宁;
若以行大刑,不可谓静。
议者咸曰:「旱之所由,咎在改律』。
臣以为殷、周断狱,不以三微,而化致康平,无有灾害。
自元和以前,皆用三冬,而水旱之异,往往为患。
由此言之,灾害自为它应,不以改律。
奉为虐政,四时行刑,圣汉初兴,改从简易。
萧何草律,季秋论囚,俱避立春之月,而不计天地之正,二王之春,实颇有违。
陛下探幽析微,允执其中,革百载之失,建永年之功,上有迎承之敬,下有奉微之惠,稽《春秋》之文,当《月令》之意,圣功美业,不宜中疑(《后汉·陈宠传》,《通典》一百六十六)
立春下宽大诏 东汉 · 侯霸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二
制诏三公:方春东作,敬始慎微,动作随之。
罪非殊死,且勿案验,皆须麦秋
退贪残,进柔良,下当用者,如故事(《续汉·礼仪志上》。案:《后汉·侯霸传》,「每春下宽大之诏,奉四时之令,皆所建也」。)
浑天仪 其一 东汉 · 张衡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五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
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一百八十二度八分之五覆地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之五绕地下。
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
其两端谓之南北极。
北极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
然则北极上规经七十二度,常见不隐。
南极,天之中也,在正南,入地三十六度。
南极下规七十二度,常伏不见。
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强。
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也。
赤道横带天之腹,去南北二极各九十一度十九分度之五。
横带者,东西周天之中腰也。
然则北极小规去赤道五十五度半,南极小规亦去赤道出地入地之数,是故各九十一度半强也。
黄道斜带其腹,出赤道表里各二十四度,日之所行也。
日与五行黄道无劝。
月行九道,春行东方青道二,夏行南方赤道二,秋行西方白道二,冬行北方黑道二,四季还行黄道,故月行有亏盈,东西随八节也。
日最短,经黄道南,在赤道外二十四度,是其表也。
日最长,经黄道北,在赤道内二十四度,是其里也。
夏至去极六十七度而强,冬至运河有百一十五度亦强也;
冬至,日行南至斗二十一度,则去极一百一十五度少强,是故日最短,夜最长,景极长,日出辰,日入申,昼行地上一百四十六度少强,夜行地下二百一十九度少强。
夏至,日在井二十五度,去极六十七度少强,是故日最长,夜最短,景极短,日出寅,日入戌,昼行地上二百一十九度少强,夜行地下一百四十六度少强。
然则黄道斜截赤道者,即春、秋之去极也。
斜截赤道者,东西交也。
然则春分,日在奎十四度少强,西交于奎也。
秋分,日在角五度弱,东交于角也。
此黄、赤道二之交中,去极俱九十一度少强,故景居二至长短之中。
奎十四,角五,出卯入酉,日昼行地上,夜行地下,俱一百八十二度半强,故昼夜同也。
今此春分去极九十一度少强,秋分去极九十一度少强者,就夏历晷景之法以为率也。
上头横行第一行者,黄道进退之数也。
本当以铜仪日月度之,则可知也。
以仪一岁乃竟,而中间又有阴雨,难率成也。
是以作小浑,尽赤道黄道,乃调赋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从冬至所在始起,令之相当直也。
取北极及冲,各针穿之为轴,取薄竹篾,穿其两端,令两穿中间与浑半等,以贯之,令察之与浑相切摩也。
乃从针半起,以为百八十二度八分之五,尽冲针之半焉。
又中分其针篾,拗去其半,令其半之际正直,与两端针半相直,令篾半之际从冬至起,一度一移之,视篾之半际少多,赤道几何也。
其所多少,则进退之数也。
从北极数之,则去极之度也。
各分赤道黄道为二十四气,一气相去十五度十六分之七,每一气者黄道进退一度焉。
所以然者,黄道直时,去南北极近,其处地小,而横行与赤道且等,故以篾度之,于赤道多也。
一气令十六日者,皆当率四日差少半也。
一气十五日不能半耳,故使中道三日之中差少半。
三气一节,故四十六日而差令三度也。
至于差三之时,而五日同率者一。
其实一节之间,不能四十六日也。
令残日居其策,故五日同率也。
其率虽同,先之皆强,后之皆弱,不可胜计耳。
至于三而复有进退者,黄道稍斜,于横行得度故也。
春分秋分所以退者,黄道始起更斜矣,于横行不得度故也。
亦每一气一度焉,故三气一节,亦差三度也。
至三气之后,稍远而直,故横行得度而稍进也。
立春立秋,横行稍退矣,而度犹云进者,以其所退,减其所进,犹有盈余,未尽故也。
立夏立冬,横行稍进,而度犹云之退者,以其所进,增其所退,犹有不足,未毕故也。
以此论之,日行非有进退也。
而以赤道量度黄道使之然也。
本二十八宿相去度数,以赤道为距耳,故黄道亦有进退也。
冬至在斗二十一度少半,最远时也。
而此历斗二十度二十一,俱一百一十五度,强矣,冬至宜与之同率焉。
夏至在井二十一度半强,最近时也。
而引历井二十三度一十四,俱六十七度,强矣,且与之同率焉(《续汉·律历志》注补,《开元占经》一。案:《开元占经》引作「浑仪图注」。)
诣阙拜章 其一 东汉 · 郎顗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
臣闻天垂妖象,地见灾符,所以谴告人主,责躬修德,使正机平衡,流化兴政也。
《易内传》曰:「凡灾异所生,各以其政。
变之则除,消之亦除」。
伏惟陛下躬日昃之听,温三省之勤,思过念咎,务消祇悔。
方今时俗奢佚,浅恩薄义。
夫救奢必于俭约,拯薄无若敦厚,安上理人,莫善于礼。
修礼遵约,盖惟上兴,革文变薄,事不在下。
故《周南》之德,《关雎》政本。
本立道生,风行草从,澄其源者流清,溷其本者未浊,天地之道,其犹鼓龠,以虚为德,自近及远者也。
伏见往年以来,园陵数灾,炎光炽猛,惊动神灵。
《易天人应》曰:「君子不思遵利,兹谓无泽,厥灾孽火烧其宫」。
又曰:「君高台府,犯阴侵阳,厥灾火」。
又曰:「上不俭,下不节,炎火并作烧君室」。
自顷缮理西苑,修复太学,宫殿官府,多所构饰。
盘庚殷,去奢即俭,夏后卑室,尽力致美」又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何必改作」。
臣愚以为,诸所缮修,事可省减,禀恤贫人,赈赡孤寡,此天之意也。
人之庆也,仁之本也,俭之要也。
焉有应天养人,为仁为俭,而不降福者哉!
土者地祇,阴性澄静,宜以施化之时,敬而勿扰。
窃见正月以来,阴暗连日。
《易内传》曰:「久阴不雨,乱气也,《蒙》之《比》也。
蒙者,君臣上下相冒乱也」。
又曰:「贤德不用,厥异常阴」。
夫贤者,化之本;
云者,雨之具也。
得贤而不用,犹久阴而不雨也。
又顷前数日,寒过其节,冰既解释,还复凝合。
夫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此言日月相推,寒暑相避,以成物也。
今立春之后,火卦用事,当温而寒,违反时节,由功赏不至,则刑罚必加也。
宜须立秋,顺气行罚。
臣伏案《飞候》,参察众政,以为立夏之后,当有震裂涌之害,又比荧惑失度,盈缩往来,涉历舆鬼,环绕轩辕
火精南方,夏之政也。
政有失礼,不从夏令,则荧惑失行,正月三日至乎九日三公卦也。
三公上应台阶,下同元首。
政失其道,则寒阴反节。
「节彼南山」,咏自《周诗》;
「股肱良哉」,著于《虞典》。
而今之在位,竞托高虚,纳累钟之奉,忘天下之忧,栖迟偃仰,寝疾自逸,被策文,得赐钱,即复起矣,何疾之易而愈之速?
以此消伏灾眚,兴致升平,其可得乎,今选举牧守,委任三府,长吏不良,既咎州郡,州郡有失,岂得不归责举者?
而陛下崇之弥优,自下慢事愈甚,所谓大网疏,小网数。
三公非臣之仇,臣非狂夫之作,所谓发愤忘食,恳恳不已者,诚念朝廷欲致兴平,非不能面誉也。
臣生长草野,不晓禁忌披露肝胆,书不择言。
伏锧鼎镬,死不敢恨。
谨诣阙奉章,伏待重诛(《后汉·郎顗传》。)
对状尚书条便宜七事 东汉 · 郎顗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
臣闻明王圣主好闻其过,忠臣孝子言无隐情。
臣备生人伦视听之类,而禀性愚悫,不识忌讳,故出死忘命,恳恳重言。
诚欲陛下修乾坤之德,开日月之明,披图籍,案经典,览帝王之务,识先后之政。
如有阙遗,退而自改。
本文、武之业,拟之道,攘灾延庆,号令天下。
此诚臣顗区区之愿,夙夜梦寐,尽心所计。
谨条序前章,畅其上旨,条便宜七事,具如状对:
一事:陵园至重,圣神攸冯,而灾火炎赫,迫近寝殿,魂如有灵,犹将惊动。
寻宫殿官府,近始永平,岁时未积,便更修造
又西苑之设,禽畜是处,离房别观,本不常居,而皆务精土木,营建无已,消功单贿,巨亿为计。
《易内传》曰:「人君奢侈,多饰宫室,其时旱,其灾火」。
是故鲁僖遭旱,修政自敕,下钟鼓之县,休缮治之官,虽则不宁,而时雨自降。
由此言之,天之应人,敏于影响。
今月十七日戊午,徵日也,日加申,风从寅来,丑时而止。
丑、寅、申皆徵也,不有火灾,必当为旱。
愿陛下校计缮修之费,永念百姓之劳,罢将作之官,减雕文之饰,损庖厨之馔,退宴私之乐。
《易中孚传》曰:「阳感天,不旋日」。
如是,则景云降集,眚珍息矣。
二事:去年以来,《兑卦》用事,类多不效。
《易传》曰:「有貌无实,佞人也;
有实无貌,道人也」。
寒温为实,清浊为貌。
三公令色足恭,外厉内荏,以虚事上,无佐国之实,故清浊效而寒温不效也,是以阴寒侵犯消息。
占曰:「日乘则有妖风,日蒙则有地裂」。
如是三年,则致日食,阴侵其阳,渐积所致。
立春前后,温气应节者,诏令宽也。
其后复寒者,无宽之实也。
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率土之人,岂无贞贤,未闻朝廷有所赏拔,非所以求赞务,弘济元元,宜采纳良臣,以助圣化。
三事:臣闻天道不远,三五复反。
今年少阳之岁,法当乘起,恐后年已往,将遂惊动,涉历天门,灾成戊己。
今春当旱,夏必有水,臣以六日七分候之可知。
夫灾眚之来,缘类而应。
行有玷缺,则气逆于天,精感变出,以戒人君。
王者之义,时有不登,则损滋彻膳。
数年以来,谷收稍减,家贫户馑,岁不如昔。
百姓不足,君谁与足?
水旱之灾,虽尚未至,然君子远览,防微虑萌。
老子》曰:「人之饥也,以其上食税之多也」。
孝文皇帝绨袍革舄,木器无文,约身薄赋,时致升平。
今陛下圣德中兴,宜遵前典,惟节惟约,天下幸甚。
易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故高宗以享福,宋景以延年。
四事:臣窃见皇子未立,储宫无主,仰观天文,太子不明。
荧惑以去年春分后十六日在娄五度,推步《三统》,荧惑今当在翼九度,今反在三度。
则不及五十馀度,去年八月二十四日戊辰,荧惑历舆鬼,东入轩辕,出后星北,东入四度,北旋复还。
轩辕者,后宫也。
荧惑者,至阳之精也,天之使也,而出入轩辕,绕还往来。
《易》曰:「天垂象,见吉凶」。
其意昭然可见矣。
礼,天子一聚九女,嫡媵毕具。
宫人侍御,动以千计,或生而幽隔,人道不通,郁积之气,上感皇天,故遣荧惑入轩辕,理人伦,垂象见异,以悟主上。
武王下车,出倾宫之女,表商容之闾,以理人伦,以表贤德,故天授以圣了,成王是也。
今陛下多积宫人,以违天意。
故皇胤多夭,嗣体莫寄。
《诗》云:「敬天之怒,不敢戏豫」。
方今之福,莫若广嗣广嗣之术,可不深思?
宜简出宫女,恣其姻嫁,则天自降福,子孙千亿。
惟陛下丁宁再三,留神于此。
左右贵幸,亦宜惟臣之言,以悟陛下。
盖善言古者合于今,善言天者合于人。
愿访问百僚,有违臣言者,臣当受苟言之罪。
五事:臣窃见去年闰十月十七日己丑夜,有白气从西方天苑趋左足,入玉井,数日乃灭。
《春秋》曰:「有星孛于大辰。
大辰者何?
大火也。
大火为大辰,罚又为大辰,北极亦为大辰」。
所以孛一宿而连三宿者,言北辰王者之宫也。
中宫无节,政教乱逆,威武衰微,则此三星以应之也。
罚者白虎,其宿主兵,其国赵、魏,变见西方,亦应三辅。
凡金气为变,在秋节。
臣恐立秋以后,赵、魏、关西将有羌寇畔戾之患。
宜豫宣告诸郡,使敬授人时,轻徭役,薄赋敛,勿妄缮起,坚仓狱,备守卫,回选贤能,以镇抚之。
金精之变,责归上司。
宜以五月丙午,遣太尉服干戚,建井旟,书玉板之策,引白气之异,于西郊责躬求愆,谢咎皇天,消灭妖气。
盖以火胜金,转祸为福也。
六事:臣窃见今月十四日乙卯巳时,白虹贯日
凡日傍气色白而纯者名为虹。
贯日中者,侵太阳也;
见于春者,政变常也。
方今中官外司,各各考事,其所考者,或非急务。
又恭陵火灾,未立,多所收捕,备经考毒。
寻火为天戒,以悟人君,可顺而不可违,可敬而不可慢。
陛下宜恭己内省,以备后灾。
凡诸考案,并须立秋。
又《易传》曰:「公能其事,序贤进士,后必有喜」。
反之,则白虹贯日
以甲乙见者,则谴在中台,自司徒居位,阴阳多谬,久无虚己进贤之策,天下兴议,异人同咨。
且立春以来,金气再见,金能胜木,必有兵气,宜黜司徒,以应天意。
陛下不早攘之,将负臣言,遗患百姓。
七事:臣伏惟汉兴以来,三百三十九岁。
于《诗三基》,高祖起亥仲二年,今在戌仲十年。
《诗汜历枢》曰:「卯酉为革政,午亥为革命,神在天门,邮入候听」。
言神在戌亥,司候帝王兴衰得失,厥善则昌,厥恶则亡。
于《易雄雌秘历》,今值困乏。
凡九二困者,众小人欲共困害君子也。
《经》曰:「困而不失其所,其唯君子乎」!
唯独贤圣之君,遭困遇险,能致命遂志,不去其道。
陛下乃者潜龙养德,幽隐屈厄,即位之元,紫宫惊动,历运之会,时气已应。
然犹恐妖祥未尽,君子思患而预防之。
臣以为戌仲已竟,来年文帝改法,除肉刑之罪,至今适三百载。
宜因斯际,大蠲法令,官名称号,舆服器械,事有所更,变大为小,去奢就俭,机衡之政,除烦为简。
改元更始,招求幽隐,举方正,徵有道,博采异谋,开不讳之路。
臣陈引际会,恐犯忌讳,书不尽言,未敢究畅(《后汉书·郎顗传》)
台诘对 东汉 · 郎顗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
台诘顗曰:「对云『白虹贯日,政变常也』。
朝廷率由旧章,何所变易而言变常
又言『当大蠲法令,革易官号』。
或云变常以致灾,或改旧以除异,何也?
阳嘉初建,复欲改元,据何经典?
其以实对」。
顗对曰:
方春东作,布德之元,阳气开发,养导万物。
王者因天视听,奉顺时气,宜务崇温柔,导其行令。
而今立春之后,考事不息,秋冬之政也行乎春夏。
故白虹春见,掩蔽日曜。
凡邪气乘阳,则虹蜺在日,斯皆臣下执事刻急所致,殆非朝廷优宽之本。
此其变常之咎也。
又今选举皆归三司,非有周召之才,而当则哲之重,每有选用,辄参之掾属,公府门巷,宾客填集,送去迎来,财货无已。
其当迁者,竞相荐谒,各遣子弟,充塞道路,开长奸门兴致浮伪,非所谓率由旧章也。
尚书职在机衡,宫禁严密,私曲之意,羌不得通,偏党之恩,或无所用。
选举之任,不如还在机密
臣诚愚戆,不知折中,斯固远近之论,当今之宜。
孔子曰:「汉三百载,斗历改宪」。
三百四岁为一德,五德千五百岁,五行更用。
王者随天,譬犹自,改青服绛者也。
自文帝省刑,适三百年,而轻微之禁,渐以殷积。
王者之法,譬犹江河,当使易避而难犯也。
故《易》曰:「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去奢即俭,以先天下,改易名号,随事称谓。
《易》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同归殊涂,一致百虑。
是知变常而善,可以除灾,变常而恶,必致于异。
今年仲竟,来年入季,仲终季始,历运变改,故可改元,所以顺天道也。
臣顗愚蔽,不足以答圣问(《后汉书·郎顗传》。)
上书荐黄琼李固复条便宜四事 东汉 · 郎顗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
臣前对七事,要政急务,宜于今者,所当施用。
诚知愚浅,不合圣听,人贱言废,当受诛罚,怔营惶怖,靡知厝身。
臣闻刳舟剡楫,将欲济江海也;
聘贤选助,将以安天下也。
昔唐尧在上,群龙为用,文、武创德,周、召作辅,是以能建天地之功,增日月之耀者也。
《诗》云:「赫赫王命,仲山甫将之。
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
宣王是赖,以致雍熙。
陛下践阼以来,勤心众政,而三九之位,未见其人,是以灾害屡臻,四国未宁。
臣考之国典,验之闻见,莫不以得贤为功,失士为败。
且贤者出处,翔而后集,爵以德进,则其情不苟,然后使君子耻贫贱而乐富贵矣。
若有德不报,有言不酬,来无所乐,进无所趋,则皆怀归薮泽,修其故志矣。
夫求贤者,上以承天,下以为人。
不用之,则逆天统,违人望。
天统则灾眚降,违人望则化不行。
灾眚降则下呼嗟,化不行则君道亏。
四始之缺,五际之厄,其咎由此。
岂可不刚健笃实,矜矜栗栗,以守天功盛德大业乎?
臣伏见光禄大夫江夏黄琼,耽乐道术,清亮自然,被褐怀宝,含味经籍,又果于从政明达变复。
朝廷前加优宠,宾于上位。
入朝日浅,谟谋未就,因以丧病,致命遂志。
老子》曰:「大音希声,大器晚成」。
善人为国,三年乃立。
天下莫不嘉朝廷有此良人,而复怪其不时还任。
陛下宜加隆崇之恩,极养贤之礼,徵反京师,以慰天下。
处士汉中李固,年四十,通游、夏之艺,履之仁。
洁白之节,情同皎日,忠贞之操,好是正直,卓冠古人,当时莫及。
元精所生,王之佐臣,天之生,必为圣汉,宜蒙特徵,以示四方。
夫有出伦之才,不应限以官次。
昔颜子十八,天下归仁,子奇稚齿,化阿有声。
若还,任以时政,伊尹、传说不足为比,则可垂景光,致休祥矣。
明不知人,伏听众言,百姓所归,臧否共叹。
愿问百僚,核其名行,有一不合,则臣为欺国。
惟留圣神,不以人废言。
谨复条便宜四事,附奏于左:
一事:孔子作《春秋》,书「正月」者,敬岁之始也。
王者则天之象,因时之序,宜开发德号,爵贤命士,流宽大之泽,垂仁厚之德,顺助元气,含养庶类。
如此,则天文昭烂,星辰显列,五纬循轨,四时和睦。
不则太阳不光,天地溷浊,时气错逆,霾雾蔽日。
自立以来,累经旬朔,未见仁德有所施布,但闻罪罚考掠之声。
夫天之应人,疾于影响,而自从入岁,常有蒙气,月不舒光,日不宣曜。
日者太阳,以象人君。
政变于下。
日应于天,清浊之占,随政抑扬。
天之见异,事无虚作。
岂独陛下倦于万机,帏幄之政有所阙欤?
何天戒之数见也?
臣愿陛下发扬乾刚,援引贤能,勤求机衡之寄,以获断金之利。
臣之所陈,辄以太阳为先者,明其不可久暗,急当改正。
其异虽微,其事甚重,臣言虽约,其旨甚广。
惟陛下乃眷臣章,深留明思。
二事:孔子曰:「雷之始发《大壮》始,君弱臣强从《解》起。
今月九日十四日,《大壮》用事,消息之卦也。
于此六日之中,雷当发声,发声则岁气和,王道兴也。
《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
雷者,所以开发萌牙,辟阴除害。
万物须雷而解,资雨而润。
故《经》曰:「雷以动之,雨以润之」。
王者崇宽大,顺春令,则雷应节,不则发动,当震反潜。
故《易传》曰:「当雷不雷,太阳弱也」。
今蒙气不除,日月变色,则其效也。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随时进退,应政得失。
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璇玑动作,与天相应。
雷者号令,其德生养。
号令殆废,当生而杀,则雷反作,其时无岁。
陛下若欲除灾昭祉,顺天致和,宜察臣下尤酷害者,亟加斥黜,以安黎元,则太皓悦和,雷声乃发。
三事:去年十月二十日癸亥,太白与岁星合于房、心。
太白在北,岁星在南,相离数寸,光芒交接。
房、心者,天地明堂布政之宫。
《孝经钩命决》曰:「岁星守心,年谷丰登」,《尚书洪范记》曰:「月行中道,移节应期,德厚受福,重华留之」。
重华者,谓岁星在心也。
今太白从之,交合明堂,金木相贼,而反同合,此以阴陵阳,臣下专权之异也。
房、心东方,其国主宋。
《石氏经》曰:「岁星出左有年,出右无年」。
今金木居东,岁星在南,是为出右,恐年谷不成,宋人饥也。
陛下宜审详明堂布政之务,然后妖异可消,五纬顺序矣。
四事:《易传》曰:「阳无德则旱,阴僭阳亦旱」。
阳无德者,人君恩泽不施于人也。
阴僭潜阳者,禄去公室,臣下专权也。
自冬涉,讫无嘉泽,数有西风,反逆时节。
朝廷劳心,广为祷祈,荐祭山川,暴龙移布。
臣闻皇天感物,不为伪动,灾变应人,要在责己。
若令雨可请降,水可攘止,则岁无隔并,太平可待。
然而灾害不息者,患不在此也。
立春以来,未见朝廷赏录有功,表显有德,存问孤寡,赈恤贫弱,而但见洛阳都官奔车东西,收系纤介,牢狱充盈。
臣闻恭陵火处,比有光曜,明此天灾,非人之咎。
丁丑大风,掩蔽天地。
风者号令,天之威怒,皆所以感悟人君忠厚之戒。
又连月无雨,将害粟麦。
若一谷不登,则饥者十三四矣。
陛下诚宜广被恩泽,贷赡元元。
昔尧遭九年之水,人有十年之蓄者,简税防灾,为其方也。
愿陛下早宣德泽,以应天功。
若臣言不用,朝政不改者,立夏之后,乃有澍雨,于今之际,未可望也。
若政变于朝而天不雨,则臣为诬上,愚不知量,分当鼎镬(《后汉·郎顗传》)
大赦诏(四年正月丙寅 东汉 · 汉顺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
朕托王公之上,涉道日寡,政失厥中,阴阳气隔,寇盗肆暴,庶狱弥繁,忧悴永叹,疢如疾首。
《诗》云:「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三朝之会,朔旦立春,嘉与海内洗心自新。
其赦天下。
甲寅赦令以来复秩属籍,三年正月已来还赎。
阎显江京等知识婚姻禁锢,一原除之。
务崇宽和,敬顺时令,遵典去苛,以称朕意(《后汉·顺纪》)
附录·唐孙思邈齐人月令四事免与崔寔书混 其一 东汉 · 崔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七
立春日,食生菜不可过多,取迎新之意而已。
乃进酱粥,以导和气(《御览》二十,《事类赋·春》)
上言王汉月食注之失 东汉末 · 刘洪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六
推元汉己巳元,则《考灵曜》旃蒙之岁乙卯元也,与光、晃甲寅元相经纬。
于以追天作历,校三光之步,今为疏阔。
孔子纬一事见二端者,明历兴废,随天为节。
甲寅历于孔子时效。
己巳《颛顼》,秦所施用,汉兴草创,因而不易,至元封中,迂阔不审,更用《太初》,应期三百改宪之节。
甲寅、己巳,谶虽有文,略其年数,是以学人各传所闻,至于课校,罔得厥正。
夫甲寅元天正正月甲子朔旦冬至,七曜之起,始于牛初。
乙卯之元人正己巳朔旦立春,三光聚天庙五度课两元端,闰馀差自五十分二之三,朔三百四,中节之馀二十九。
以效信难聚,汉不解说,但言先人有书而已。
汉成注参官施行,术不同二十九事,不中见食二事。
案汉习书,见己巳元,谓朝不闻,不知圣人独有兴废之义,史官有附天密术。
甲寅己巳,前已施行,效后格而已不用。
河平疏阔,史官已废之,而汉以去事分争,殆非其意。
虽有师法,与无同。
课又不近密。
其说蔀数,术家所共知,无所采取(《续汉·律历志中》。)
丞相可斋议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二
月日诏召尚书问:「立春当斋,迎气东郊,尚书左丞冯方殴杀指挥使尚书西祠,可斋不?
得无不宜?
具对」。
议郎蔡邕博士任敏死罪对:「案礼,上帝之祠,无所为废斋者。
所以致斋,不敢涣散其意。
宫室至大,指使至微,不在斋洁之处。
元和诏『礼无免斋』,宜以洁静交神明,本无嫌间,祠室又宽,可斋无疑。
《诗》云:『唯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夫齐恭以奉明祀,文王所以怀福,无有不宜。
、臣敏愚憨死罪(本集,又略见《宋书·礼志》一。)」。
历数议熹平四年 其二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二
议郎蔡邕议,以为历数精微,去圣久远,得失更迭,术数无常。
是以汉兴承秦,历用《颛顼》,元用乙卯。
百有二岁,孝武皇帝始改正朔,历用及初,元用丁丑。
行之百下产,孝章皇帝清河李梵之言,改从「四分」,元用庚申。
今光、晃各以庚申为非,甲寅为是。
案历法,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凡六家,各自有元。
光、晃所据,则殷历元也。
他元虽不明于图谶,各有一家之术,皆当有效于当时。
昔《太初》始用丁丑之后,有六家纷错,争讼是非。
太史令张寿王挟甲寅元以非汉历,杂候清台,课在下第,卒以疏阔,连见劾奏,《太初》郊验,无所漏失。
是则虽非图谶之元,而有效于前者也。
及用《四分》以来,考之行度,密于《太初》,是又新元有效于今者也。
延光元年中谒者亶诵亦非《四分》庚申,上言当用「命历序」甲寅元。
公卿百寮参议正处,竟不施行。
且三光之行,迟速进退,不必若一。
术家以算追而求之,取合于当时而已。
故有古今之异。
今术之不能上通于古,亦犹古术之不能下通于今也。
由此言之,有文于谶,无验于今,未必为是。
有验于今,无文于谶,未必为非。
《元命苞》、《乾凿度》皆以为开辟至获麟二百七十六万岁;
及《命历序》积获麟至汉,起庚午蔀之二十三岁,竟己酉戊子丁卯蔀六十九岁,合为二百七十五岁。
汉元年岁在乙未,上至获麟,则岁在庚申
推此以上,上极开辟,则元在庚申。
谶虽无文,其数见存。
而光、晃以为开辟至获麟二百七十五万九千八百八十六岁,获麟至汉百六十一岁,转差少一百一十四岁。
云当满足,则上违《乾凿度》、《元命苞》,中使获麟不得在哀公十四年,下不及《命历序》获麟至汉相去四蔀年数,与奏记谱注不相应。
当今历正月癸亥朔,光、晃以为乙丑朔。
乙丑之与癸亥,无题勒款识可与众共别者,须以弦望晦朔光魄亏满可得而见者,考其符验。
而光、晃历以《考灵曜》为本,二十八宿度数及冬至日所在,与今史官甘、石旧文错异,不可考校;
以今浑天图仪检天文,亦不合于《考灵曜》。
光、晃诚能自依其术,更造望仪,以追天度,远有验于图书,近有效于三光,可以易夺甘、石,穷服诸术者,实宜用之。
难问光、晃,但言图谶,所言服。
元和二年二月甲寅制书曰:「朕闻古先圣王,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
史官用太初邓平术,冬至之日,日在斗二十一度,而历以为牵牛中星,立春一日,则四分数之立春也,而以折狱断大刑,于气已迕,用望平和,盖亦远矣。
今改行《四分》,以遵于尧,以顺孔圣奉天之文」。
是始用《四分历》庚申元之诏也。
深引《河》、《洛》图谶以为符验,非史官私意独所兴构。
而光、晃以为固意造妄说,违反经文,谬之甚者。
昔尧命羲和历象日月星辰,舜叶时月正日,汤、武革命,治历明时,可谓矣,且犹遇水遭旱,戒以「蛮夷猾夏,寇贼奸宄」。
而光、晃以为阴阳不和,奸臣盗贼,皆元之咎,诚非其理。
元和二年,乃用庚申,至今九十二岁,而光、晃言秦所用代周之元,不知从秦来,汉三易元,不常庚申
光、晃区区信用所学,亦妄虚无造欺语之愆。
至于改朔易元,往者寿王之术已课不效,亶诵之议不用,元和诏书文备议著,非群臣义者所能变易(《续汉·律历志中》,《宋书·历志一》,《御览》六十)
月令篇名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
因天时,制人事,天子发号施令,祀神受职,每月异礼,故谓之《月令》。
所以顺阴阳,奉四时,郊气物,行王政也。
成法具备,各从时月,藏之明堂,所以示承祖考神明,明不敢泄渎之义,故以《明堂》冠《月令》充,以名其篇。
自天地定位有其象,圣帝明君世有绍袭,盖以裁成大业,非一代之事也。
《易》正月之卦曰泰,其经曰:「王用享于帝,吉。
孟春令》曰:「乃择元日,祈彀于上帝」。
《颛顼历术》曰:「天元正月己巳朔旦立春,日月俱起于天庙营室五度」。
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本集,「颛顼」以下多误,今从《续汉·律历志中》注补引改注补作蔡邕《命论》,当是《月令论》之误也。)
《尧典》曰:「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令》曰:「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
《易》曰:「不利为寇,利用御寇」。
《令》曰:「兵戎不起,不可从我始」。
《书》曰:「岁二月,同律度量衡」。
中春令》曰:「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
凡此皆合于大礼王政,其类不可尽称。
《大传礼·夏小正传》曰:「阴阳生物之后,王事之次,则夏之《月令》也。
「殷人无文,及周而备,文义所说,博衍深远,宜周公之所著也。
官号职司,与《周官》合。
《周书》七十二篇,而《月令》第五十三,古者诸侯朝正于天子,受《月令》以归,而藏诸庙中。
天子藏之于明堂,每月告朔朝庙,出而行之。
周室既衰,诸侯怠于礼。
鲁文公废告朔而朝,仲尼讥之。
经曰「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刺舍大礼而徇小仪,自是告朔遂阙,而徒用其羊。
子贡非废其令而请去之。
仲尼曰:「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庶明王复兴,君人者昭而明之,稽而用之,耳无逆听,令无逆政,所以臻乎大顺,阴阳和,年彀丰,太平洽,符瑞由此而至矣。
秦相吕不韦著书,取《月令》为《纪号》,淮南王安亦取以为第四篇,改名曰《时则》,故偏见之徒,或云《月令》吕不韦作,或云淮南,皆非也(本集,《说郛》)
历议 其二 曹魏 · 董巴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九
昔伏羲始造八卦,作三画以象二十四气。
黄帝因之,初作调历,历代十一,更年五千,凡有七历。
颛顼以今之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月朔旦立春五星会于天历营室也。
冰冻始泮,蛰虫始发,鸡始三号,天曰作时,地曰作昌,人曰作乐,鸟兽万物,莫不应和,故颛顼圣人为历室也。
汤作殷历,弗复以正月朔旦立春为节也。
更以十一月朔旦冬至为元首,下至周鲁及汉(案:当有删节。《御览》十六引此云:「武王作周历,周公作鲁历。」)
皆从其节,据正四时,夏为得天,以承,从颛顼故也。
《礼记》大戴曰:「虞夏之历,建正于孟春,此之谓也(《晋书·律历志中》)」。
蜀都赋 西晋 · 左思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四、文选卷四
西蜀公子者,言于东吴王孙,曰:「盖闻天以日月为纲,地以四海为纪。
九土星分,万国错跱。
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吾子岂亦曾闻蜀都之事欤?
请为左右扬榷而陈之。
蜀都者,盖兆基上世,开国于中古
灵关以为门,包玉垒而为宇。
带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
水陆所凑,兼六合而交会焉;
丰蔚所盛,茂八区而庵蔼焉。
于前则跨蹑犍牂,枕輢交趾
经途所亘,五千馀里。
山阜相属,含溪怀谷。
岗峦糺纷,触石吐云。
郁葐蒀以翠微,崛巍巍以峨峨。
干青霄而秀出,舒丹气而为霞。
龙池𤀰瀑濆其隈,漏江伏流溃其阿。
汨若汤谷之扬涛,沛若蒙汜之涌波。
于是乎邛竹缘岭,菌桂临崖。
旁挺龙目,侧生荔枝
布绿叶之萋萋,结朱实之离离。
隆冬而不凋,常晔晔以猗猗。
孔翠群翔,犀象竞驰。
白雉朝雊,猩猩夜啼。
金马骋光而绝景,碧鸡倏忽而曜仪
火井沈荧于幽泉,高爓飞煽于天垂。
其间则有虎珀丹青,江珠瑕英。
金沙银砾,符采彪炳,晖丽灼烁。
于后则却背华容,北指昆崙。
缘以剑阁,阻以石门
流汉汤汤,惊浪雷奔。
望之天回,即之云昏。
水物殊品,鳞介异族
或藏蛟螭,或隐碧玉。
嘉鱼出于丙穴,良木攒于褒谷
其树则有木兰梫桂,𣏌櫹椅桐,棕枒楔枞。
楩楠幽蔼于谷底,松柏蓊郁于山峰。
擢脩干,竦长条
扇飞云,拂轻霄
羲和假道于峻歧,阳鸟回翼乎高标。
巢居栖翔,聿兼邓林。
穴宅奇兽,窠宿异禽。
熊罴咆其阳,雕鹗鴥其阴。
猿狖腾希而竞捷,虎豹长啸而永吟。
于东则左绵巴中,百濮所充。
外负铜梁于宕渠,内函要害于膏腴。
其中则有巴菽巴戟,灵寿桃枝
樊以蒩圃,滨以盐池
𧌽蛦山栖,鼋龟水处。
潜龙蟠于沮泽,应鸣鼓而兴雨。
丹沙赩炽出其坂,蜜房郁毓被其阜。
山图采而得道,赤斧服而不朽。
若乃刚悍生其方,风谣尚其武。
奋之则賨旅,玩之则渝舞。
锐气剽于中叶,蹻容世于乐府。
于西则右挟岷山,涌渎发川。
陪以白狼,夷歌成章。
坰野草昧,林麓黝倏。
交让所植,蹲鸱所伏。
百药灌丛,寒卉冬馥。
异类众夥,于何不育?
其中则有青珠黄环,碧砮芒消。
或丰绿荑,或蕃丹椒
麋芜布濩于中阿,风连莚蔓于兰皋。
红葩紫饰,柯叶渐苞。
敷蕊葳蕤,落英飘飖。
神农是尝,卢跗是料。
芳追气邪,味蠲疠痟。
其封域之内,则有原隰坟衍,通望弥博。
演以潜沬,浸以绵雒。
沟洫脉散,疆里绮错。
黍稷油油,粳稻莫莫。
指渠口以为云门,洒滮池而为陆泽
虽星毕之滂沱,尚未齐其膏液。
尔乃邑居隐赈,夹江傍山。
栋宇相望,桑梓接连。
有盐泉之井,户有橘柚之园。
其圆则有林檎枇杷,橙柿梬楟。
榹桃函列,梅李罗生。
百果甲宅,异色同荣。
朱樱春熟,素柰夏成
若乃大火流,凉风厉。
白露凝,微霜结。
紫梨津润,栗罅发。
蒲陶乱溃若榴竞裂。
甘至自零,芬芬酷烈。
其园则有蒟蒻茱萸,瓜畴芋区。
甘蔗辛姜,阳蓲阴敷。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任土所丽,众献而储。
其沃瀛则有攒蒋丛蒲,绿菱红莲
杂以蕴藻,糅以蘩。
总茎柅柅,裛叶蓁蓁。
蕡实时味,王公羞焉。
其中则有鸿俦鹄侣,䳲鹭鹈鹕。
晨凫旦至,候雁衔芦。
木落南翔,冰泮北徂。
云飞水宿,哢吭清渠。
其深则有白鼋命鳖,玄獭上祭。
鳣鲔鳟鲂,鳀鳢鲨鲿。
差鳞次色,锦质报章。
跃涛戏濑,中流相忘。
于是乎金城石郭,兼匝中区
既丽且崇,实号成都
辟二九之通门,画方轨之广涂。
营新宫于爽垲,拟承明而起庐。
阳城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
开高轩以临山,列绮窗而瞰江。
内则议殿爵堂,武义虎威。
宣化之闼,崇礼之闱。
华阙双邈,重门洞开。
金铺交映,玉题相晖。
外则轨躅八达,里闬对出。
比屋连甍,千庑万室。
亦有甲第,当衢向术。
坛宇显敞,高门纳驷。
庭扣钟磬,堂抚琴瑟。
匪姜,畴能是恤。
亚以少城,接乎其西。
市廛所会,万商之渊。
列隧百重,罗肆巨千
贿货山积,纤丽星繁。
都人士女,袨服靓妆。
贾贸墆鬻,舛错纵横。
异物崛诡,奇于八方。
布有橦华,面有桄榔。
邛杖传节于大夏之邑,蒟酱流味于番禺之乡。
舆辇杂沓,冠带混并。
累毂叠迹,叛衍相倾。
喧哗鼎沸,则哤聒宇宙;
嚣尘张天,则埃壒曜灵。
阛阓之里,伎巧之家。
百室离房,机杼相和。
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黄润比筒,籯金所过。
侈侈隆富,卓郑埒名。
公擅山川,货殖私庭。
藏镪巨万,鎃摫兼呈。
亦以财雄,翕习边城。
三蜀之豪,时来时往。
养交都邑,结俦附党。
剧谈戏论,扼腕抵掌。
出则连骑,归从百两
若其旧俗,终冬始春
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嘉宾。
金罍中坐,肴槅四陈。
觞以清醥,鲜以紫鳞。
羽爵执竞,丝竹乃发。
巴姬弹弦,汉女击节。
起西音于促柱,歌江上之飉厉。
纡长袖而屡舞,翩跹跹以裔裔。
合樽促席,引满相罚。
乐饮今夕,一醉累月
若夫王孙之属,郤公之伦。
从禽于外,巷无居人。
并乘骥子,俱服鱼文
玄黄异校,结驷缤纷。
西踰金堤,东越玉津。
朔别期晦,匪日匪旬。
蹴蹈蒙笼,涉𨆍寥廓。
鹰犬倏眒,罻罗络幕。
毛群陆离,羽族纷泊。
翕响挥霍,中网林薄。
屠麖麋,剪旄麈。
文蛇,跨彫虎。
志未骋,时欲晚。
轻翼,赴绝远。
出彭门之阙,驰九折之坂。
三峡之峥嵘,蹑五屼之蹇浐。
戟食铁之兽,射噬毒之鹿。
皛貙氓于葽草,弹言鸟于森木。
拔象齿,戾犀角。
鸟铩翮,兽废足。
殆而朅来,相与第如滇池,集于江洲。
水客,舣轻舟。
娉江婓,与神游。
罨翡翠,钓鰋鲉。
下高鹄,出潜虬。
吹洞箫,发棹讴。
鲟鱼,动阳侯。
腾波沸涌,珠贝汜浮。
若云汉含星,而光耀洪流。
将飨獠者,张帟幕,会平原
酌清酤,割芳鲜。
饮御酣,宾旅旋。
车马雷骇,轰轰阗阗
若风流雨散,漫乎数百里间。
斯盖宅土之所安乐观听之所踊跃也。
焉独三川,为世朝市?
若乃卓荦奇谲,倜傥罔已。
一经神怪,一纬人理。
远则岷山之精,上为井络。
天帝运期而会昌,景福肸飨而兴作。
碧出苌弘之血,鸟生杜宇之魄。
妄变化而非常,羌见伟于畴昔。
近则江汉炳灵,世载其英。
蔚若相如,皭若君平
王褒韡晔而秀发,杨雄含章而挺生。
幽思绚道德,摛藻掞天庭。
考四海而为俊,当中叶而擅名。
是故游谈者以为誉,造作者以为程也。
至乎临谷为塞,因山为障。
峻岨塍埒长城,豁险吞若巨防
一人守隘,万夫莫向。
公孙跃马而称帝,刘宗下辇而自王。
由此言之,天下孰尚?
故虽兼诸夏之富有,犹未若兹都之无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