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对状尚书便宜七事 东汉 · 郎顗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
臣闻明王圣主好闻其过,忠臣孝子无隐情。
臣备生人视听之类,而禀性愚悫不识忌讳忘命恳恳重言
诚欲陛下乾坤之德,开日月之明,披图籍,案经典,览帝王之务,识先后之政。
如有阙遗,退而自改。
本文、武之业,拟尧、舜之道,攘灾延庆号令天下
诚臣区区之愿,夙夜梦寐尽心所计。
条序前章,畅其上旨,条便宜七事,具如状对:
一事陵园至重,圣神攸冯,而灾火炎赫迫近寝殿,魂如有灵,犹将惊动
宫殿官府,近始永平岁时未积,便更修造
西苑之设,禽畜是处离房别观,本不常居,而皆务精土木营建无已消功单贿,巨亿为计。
易内传》曰:「人君奢侈,多饰宫室其时旱,其灾火」。
是故鲁僖遭旱修政自敕,下钟鼓之县,休缮治之官虽则不宁,而时雨自降
由此言之,天之应人,敏于影响
今月十七日戊午,徵日也,日加申,风从寅来,丑时而止。
丑、寅、申皆徵也,不有火灾,必当为旱。
陛下校计缮修之费,永念百姓之劳,罢将作之官,减雕文之饰,损庖厨之馔,退宴私之乐。
易中孚传》曰:「阳感天,不旋日」。
如是,则景云降集,眚珍息矣。
二事去年以来,《兑卦》用事类多不效
易传》曰:「有貌无实佞人也;
实无貌,道人也」。
寒温为实清浊为貌。
三公令色足恭外厉内荏,以虚事上,无佐国之实,故清浊效而寒温不效也,是以阴寒侵犯消息
占曰:「日乘则有妖风,日蒙则有地裂」。
如是三年,则致日食阴侵其阳,渐积所致
立春前后温气应节者,诏令宽也。
其后寒者,无宽之实也。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率土之人,岂无贞贤,未闻朝廷有所赏拔非所以求赞务弘济元元,宜采纳良臣,以助圣化。
三事:臣闻天不远,三五复反
今年少阳之岁,法当乘起,恐后年已往,将遂惊动涉历天门,灾成戊己
今春当旱,夏必有水,臣以六日七分候之可知
灾眚之来,缘类而应。
行有玷缺则气逆于天,精感变出,以戒人君
王者之义,时有不登,则损滋彻膳
数年以来,谷收稍减,家贫户馑,岁不如昔。
百姓不足,君谁与足?
水旱之灾,虽尚未至,然君子远览防微虑萌。
老子》曰:「人之饥也,以其上食税之多也」。
孝文皇帝绨袍革舄木器无文约身薄赋,时致升平
陛下圣德中兴,宜遵前典,惟节惟约,天下幸甚
易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故高宗享福,宋景以延年
四事:臣窃见皇子未立,储宫无主仰观天文太子不明
荧惑以去年春分后十六日在娄五度推步三统》,荧惑今当在翼九度,今反在三度
则不及五十馀度,去年八月二十四日戊辰,荧惑舆鬼东入轩辕出后星北,东入四度北旋复还
轩辕者,后宫也。
荧惑者,至阳之精也,天之使也,而出入轩辕,绕还往来
《易》曰:「天垂象,见吉凶」。
其意昭然可见矣。
礼,天子一聚九女,嫡媵毕具
宫人侍御,动以千计,或生而幽隔人道不通郁积之气,上感皇天,故遣荧惑轩辕,理人伦垂象见异,以悟主上。
武王下车,出倾宫之女,表商容之闾,以理人伦,以表贤德,故天授以圣了,成王是也
陛下多积宫人,以违天意
皇胤多夭,嗣体莫寄。
《诗》云:「敬天之怒,不敢戏豫」。
方今之福,莫若广嗣广嗣之术,可不深思
简出宫女,恣其姻嫁则天降福子孙千亿
陛下丁宁再三留神于此
左右贵幸,亦宜惟臣之言,以悟陛下
善言古者于今善言天者合于人。
访问百僚,有违臣言者,臣当受苟言之罪。
五事:臣窃见去年闰十月十七日己丑夜,有白气西方天苑左足,入玉井,数日乃灭。
春秋》曰:「有星孛大辰
大辰者何?
大火也。
大火大辰,罚又为大辰北极亦为大辰」。
所以一宿连三宿者,言北王者之宫也。
中宫无节政教乱逆威武衰微,则此三星以应之也。
罚者白虎,其宿主兵,其国赵、魏变见西方,亦应三辅
金气为变,秋节
臣恐立秋以后赵、魏关西将有羌寇畔戾之患。
宜豫宣告诸郡,使敬授人时,轻徭役,薄赋敛,勿妄缮起,坚仓狱,备守卫,回选贤能,以镇抚之。
金精之变,责归上司
宜以五月丙午,遣太尉干戚,建井旟,书玉板之策,引白气之异,于西郊责躬求愆谢咎皇天消灭妖气
盖以火胜金,转祸为福也。
六事:臣窃见今月十四日乙卯巳时,白虹贯日
凡日傍气色白而纯者名为虹。
日中者,侵太阳也;
见于春者,政变常也。
方今中官外司各各考事,其所考者,或非急务
又恭陵火灾未立,多所收捕,备经考毒。
寻火为天戒,以悟人君,可顺而不可违,可敬不可慢。
陛下恭己内省,以备后灾。
凡诸考案,并须立秋
又《易传》曰:「公能其事,序贤进士,后必有喜」。
反之,则白虹贯日
甲乙见者,则谴在中台,自司徒居位阴阳多谬,久无虚己进贤之策,天下兴议,异人同咨
立春以来金气再见,金能胜木,必有兵气,宜黜司徒,以应天意
陛下不早攘之,将负臣言,遗患百姓
七事臣伏汉兴以来,三百三十九岁。
于《诗三基》,高祖起亥仲二年,今在戌仲十年
《诗汜历枢》曰:「卯酉革政午亥革命,神在天门,邮入候听」。
言神在戌亥司候帝王兴衰得失,厥善则昌,厥恶则亡。
于《易雄雌秘历》,今值困乏
凡九二困者,众小人欲共困害君子也。
《经》曰:「困而不失其所,其唯君子乎」!
唯独贤圣之君,遭困遇险,能致命遂志不去其道。
陛下乃者潜龙养德幽隐屈厄即位之元紫宫惊动历运之会,时气已应。
犹恐妖祥未尽君子思患而预防之。
以为戌仲已竟,来年文帝改法,除肉刑之罪,至今适三百载。
宜因斯际,大蠲法令官名称号舆服器械,事有所更,变大为小,去奢就俭,机衡之政,除烦为简。
改元更始招求幽隐,举方正,徵有道博采异谋,开不讳之路
臣陈引际会,恐犯忌讳书不尽言未敢究畅(《后汉书·郎顗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