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二月” 相关资源
诗文库13060
人物库2761
古籍库83053
活动2399
诗文库
月令问答 其五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
问者曰:「历云小暑季夏节也,而今文见于五月,何也」?
曰:「今不以历节言,据时始暑而记也。
历于大雪、小雪、大寒小寒皆去十五日,然则小者当大暑十五日,不得及四十五日。
不以节言,据时暑也」。
问者曰:「《中春令》不用牺牲,以圭璧更皮币,不用牺牲,何也」?
曰:「是月献羔,以太牢祀高禖。
宗庙之祭以中月,安得用牺牲?
祈者,求之祭也。
著《令》者豫设水旱、疫疠当祷祈,用牺牲者,是用之助生养传,祈以币代牲,章亦因于高禖之事,乃造说曰:『更者,刻木代牲,如庙有』。
此说自欺极矣。
经典传记无刻木代牲之说,盖书有转误,三豕渡河之类也」。
月令篇名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
因天时,制人事,天子发号施令,祀神受职,每月异礼,故谓之《月令》。
所以顺阴阳,奉四时,郊气物,行王政也。
成法具备,各从时月,藏之明堂,所以示承祖考神明,明不敢泄渎之义,故以《明堂》冠《月令》充,以名其篇。
自天地定位有其象,圣帝明君世有绍袭,盖以裁成大业,非一代之事也。
《易》正月之卦曰泰,其经曰:「王用享于帝,吉。
孟春令》曰:「乃择元日,祈彀于上帝」。
《颛顼历术》曰:「天元正月己巳朔旦立春,日月俱起于天庙营室五度」。
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本集,「颛顼」以下多误,今从《续汉·律历志中》注补引改注补作蔡邕《命论》,当是《月令论》之误也。)
《尧典》曰:「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令》曰:「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
《易》曰:「不利为寇,利用御寇」。
《令》曰:「兵戎不起,不可从我始」。
《书》曰:「岁二月,同律度量衡」。
中春令》曰:「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
凡此皆合于大礼王政,其类不可尽称。
《大传礼·夏小正传》曰:「阴阳生物之后,王事之次,则夏之《月令》也。
「殷人无文,及周而备,文义所说,博衍深远,宜周公之所著也。
官号职司,与《周官》合。
《周书》七十二篇,而《月令》第五十三,古者诸侯朝正于天子,受《月令》以归,而藏诸庙中。
天子藏之于明堂,每月告朔朝庙,出而行之。
周室既衰,诸侯怠于礼。
鲁文公废告朔而朝,仲尼讥之。
经曰「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刺舍大礼而徇小仪,自是告朔遂阙,而徒用其羊。
子贡非废其令而请去之。
仲尼曰:「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庶明王复兴,君人者昭而明之,稽而用之,耳无逆听,令无逆政,所以臻乎大顺,阴阳和,年彀丰,太平洽,符瑞由此而至矣。
秦相吕不韦著书,取《月令》为《纪号》,淮南王安亦取以为第四篇,改名曰《时则》,故偏见之徒,或云《月令》吕不韦作,或云淮南,皆非也(本集,《说郛》)
奏上灵怀皇后尊号 东汉 · 朱俊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八
《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宜改葬皇妣,追上尊号,如穆宗、恭宗故事袁宏《后汉纪》二十七,「兴平元年二月太尉朱俊司徒于嘉司空张喜奏」。)
风俗通义佚文卷二 其八十七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七
仲春武帝时人也。
雅歌,与李延年同时。
每奏新歌,莫不称善。
称不知售票处,终至于败亡。
以谕人之进退,当有节奏(《御览》五百七十二)
日食上封事 东汉 · 卢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一
臣闻《五行传》曰:「晦而月见谓之脁,王侯其舒」。
此谓君政舒缓,故日食晦也。
《春秋传》曰:「天子避位移时」。
言其相掩不过移时。
而闲者日食自巳过午,既食之后,云雾晻暧,比年地震,彗孛互见。
臣闻汉以火德,化当宽明。
近色信谗,忌之甚者,如火畏水故也。
案今年之变,皆阳失阴侵,消御灾凶,宜有其道。
谨略陈八事:一曰用良,二曰原禁,三曰御疠,四曰备寇,五曰修礼,六曰遵尧,七曰御下,八曰散利。
用良者,宜使州郡核举贤良,随方委用,责求选举。
原禁者,凡诸党锢,多非其罪,可加赦恕,申宥回枉
御疠者,宋后家属,并以无辜委骸横尸,不得收葬,疫疠之来,皆由于此。
宜敕收拾,以安游魂
备寇者,侯王之家,赋税减削,愁穷思乱,必致非常,宜使给足,以防未然。
修礼者,应徵有道之人,若郑玄之徒,陈明《洪范》,攘服灾咎。
遵尧者,今郡守刺史二月数迁,宜依黜陟,以章能否,纵不九载,可满三岁。
御下者,表谒希爵,一宜禁塞,迁举之事,责成主者。
散利者,天子之体,理无私积,宜弘大务,蠲略细微(《后汉·卢植传》,又《续汉·五行志六》注引《续汉》本传:「上书,丙子蚀自巳过午」云云,今此少「丙子」二字。)
神女 东汉末 · 陈琳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二
汉三七之建安,荆野蠢而作仇。
赞皇师以南假,济汉川之清流。
感诗人之攸叹,想神女之来游。
仪营魄于仿佛,托嘉梦以通精。
望阳侯而㲿瀁,睹玄丽之轶灵。
文绛虬之奕奕,鸣玉鸾之嘤嘤,答玉质于苕华,拟艳姿于蕣荣。
仲春之和节,叹鸣雁之噰雍。
申握椒以贻予,请同宴乎粤房。
苟好乐之嘉合,永绝世而独昌,既叹尔以艳采,又说我之长期。
顺乾坤以成性,夫何若而有辞(《艺文类聚》七十九。)
辞征命上疏太和四年二月 曹魏 · 管宁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四
草莽臣宁上疏:臣海滨孤微,罢农无伍,禄运幸厚,横蒙陛下纂承洪绪,德侔三皇,化溢有唐。
久荷渥泽,积祀一纪,不能仰答陛下恩养之福,沈委笃疴,寝疾弥留,逋违臣隶颠倒之节,夙宵战怖,无地自厝。
元年十一月公车司马令所下州郡八月甲申诏书征臣,更赐安车、衣被、茵蓐,以礼发遣。
光宠并臻,优命屡至,怔营竦息,悼心失图
思自陈闻,申展愚情。
而明诏抑割,不令稍修章表,是以郁滞,讫于今日。
诚谓乾覆恩有纪极,不意灵润弥以隆赫。
今年二月被州郡所下三年十二月辛酉诏书,重赐安车、衣服,别驾从事与郡功曹以礼发遣,又特被玺书,以臣为光禄勋,躬秉劳谦,引喻周秦,损上益下
受诏之日,精魄飞散,靡所投死。
臣重自省揆德非,而蒙安车之荣;
功无窦融,而蒙玺封之宠。
楶棁驽下,栋梁之任,垂没之命,获九棘之位,惧有朱博鼓妖之责。
又年疾日侵,有加无损,不任扶舆进路,以塞元责。
望慕阊阖,徘徊阙庭。
谨拜章陈情,乞蒙哀省。
抑恩听放,无令骸骨填于衢路(《魏志·管宁传》)
安平王薨废祭议 曹魏 · 孙钦
 出处:全晋文
《礼》,有死于宫中,阙一时之祀。
又案魏高堂隆议,平原公主薨,二月春祠,不宜阙。
臣闻伯叔父、同产昆弟、庶子、庶孙及次妃以下,天子诸侯则降而不服,于四时之祭无阙废,礼也。
汉文帝前代盛德之君也,犹不忍以三年之丧,妨废孝享,割损年月,早葬速除,追思祖考,念在蒸尝,所以重宗庙也。
且宫中有死者,三月不举祭,《传》发于缌麻三月之章,天子诸侯周大功,皆降而不服,何缌麻之有乎!
诚亦儒者之迷误也(《通典》五十二)
墨方 曹魏 · 韦诞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二
合墨法,以真朱一两,麝香半两,皆捣细后,都合下铁臼中,捣三万杵。
杵多愈益,不得过二月九月(《初学记》二十一)
地震诏赤乌十一年二月 孙吴 · 孙权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三
朕以寡德,过奉先祀,莅事不聪,获谴灵祇,夙夜祗戒,若不终日。
群僚其各厉精,思朕过失,勿有所讳(《吴志·大帝传》注引《江表传》)
抚劳西域奉献诏黄初三年二月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
西戎即叙,氐、羌来王,《诗》、《书》美之。
顷者西域外夷,并款塞内附,其遣使者抚劳之(《魏志·文帝纪》)
伐吴设镇军抚军大将军黄初六年二月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
制诏:昔轩辕建四面之号,周武称「予有乱臣十人」,斯盖先圣所以体国君民,亮成天工,多贤为贵也。
今内有公卿以镇京师,外设牧伯以监四方,至于元戎出征,则军中宜有柱石之贤帅,辎重所在,又宜有镇守之重臣,然后车驾可以周行天下,无内外之虑。
吾今当征贼,欲守之积年。
其以尚书令颖乡侯陈群镇军大将军尚书仆射西乡侯司马懿抚军大将军
若吾临江授诸将方略,则抚军当留许昌,督后诸军,录后台文书事;
镇军随车驾,当董督众军,录行尚书事;
皆假节鼓吹,给中军兵骑六百人。
吾欲去江数里,筑宫室,往来其中,见贼可击之形,便出奇兵击之。
若或未可,则当舒六军以游猎,飨赐军士(《魏志·文帝纪》注引《魏略》,《文馆词林》六百六十二)
除禁轻税(令延康元年二月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
关津所以通商旅,池苑所以御灾荒,设禁重税,非所以便民。
其除池御之禁,轻关津之税,皆复什一(《魏志·文帝纪》注引《魏书》)
篇名缺 其二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八
火性酷烈,无含生之气(《搜神记》十三。汉世西域旧献火浣布,中间久绝。至魏初,时人疑其无有。文帝以为火性酷烈,无含生之气,著之《典论》,明其不然之事,绝智者之听。及明帝立,诏三公曰︰「先帝昔著《典论》,不朽之格言。其刊石于庙门之外及太学,与石经并以永示来世。」至青龙三年二月西域献火浣布袈裟,于是刊灭此论。)
朝日夕月论黄初二年正月乙亥 曹魏 · 薛靖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八
旧事朝日以春分,夕月以秋分
案:《周礼》:「朝日无常日。」郑玄云:「用二分,故遂施行。」秋分之夕,日多东升。(齐书作「潜」。)而西向拜之,背实远矣。谓朝日宜用仲春之朔,夕月宜用仲秋之朔。(《南齐书·礼志上》永元元年何佟之议,引薛循请论云云,「循请」乃「靖」之误,又见《通典》四十四)
荐新议 曹魏 · 高堂隆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一
按旧典,天子诸侯,月有祭事,其孟则四时之祭也。
三牲黍稷,时物咸备。
其仲月、季月,皆荐新之祭也。
大夫上将之以羔,或加以犬而已,不备三牲也,士以豚,庶人则唯其时宜,鱼雁可也。
皆有黍稷。
《礼器》曰:「羔豚而祭,百官皆足,太牢而祭,不必有余」。
羔豚则荐新之礼也。
太牢则时祭之礼也。
《诗》云:「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周之四月,则夏之二月也。
月令仲春,天子乃献羔开冰;
季春之月,天子始乘舟荐鲔;
仲夏之月,天子乃尝鱼,咸荐之寝庙,此则仲春季月荐新之礼也(《通典》四十九)
龙瑞赋 曹魏 · 刘劭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二
太和七年春,龙见摩陂。
行自许昌,亲往临观。
形状瑰丽,光色烛耀。
侍卫左右,咸与睹焉。
自载籍所纪,瑞应之致,或翔集于邦国,卓荦于要荒,未有若斯之著明也。
惟殷眺之旧式,乃展义而省方。
皇舆发于洛邑,遂巡幸于许昌
宪宸极之天居,建正殿以当阳
岁在析木,时惟仲春
灵威统方,勾芒司辰
阳升九四,或跃于渊。
有蜿之龙,来游郊甸。
应节合义,象德效仁。
纡体鞶萦,摛藻布文。
青耀章采,雕琢璘玢。
焕若罗星,蔚若翠云。
光舄奕以外照,水清景而内分。
圣上观之无射,左右察之既精。
聊假物以拟身,忽神化而无形。
泉含物而不澹,固保险而常宁
昔太昊之初化,首帝德以表名,暨明后之隆盛,又降见以扬声。
惟玲兽之玄真,实殊异于四灵。
信应龙之道扬,将天飞于泰清(《艺文类聚》卷九十八、《初学记》卷三十。)
策试罢退浮华诏太和四年二月 曹魏 · 曹睿
 出处:全三国文 卷九
世之质文,随教而变。
兵乱以来,经学废绝,后生进趣,不由典谟,岂朕训导未洽,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
其令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
博士策试,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魏志·明帝纪》,又《艺文类聚》五十三)
陈王植太和六年二月 曹魏 · 曹睿
 出处:全三国文 卷九
昔先帝时,甘露屡降于仁寿殿前,灵芝生芳林园中。
自吾建承露盘已来,甘露复降芳林园仁寿殿前(《艺文类聚》九十八,《初学记》二,《御览》八百七十二)
复上表自理 西晋 · 王浚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三
被《壬戌诏书》,下安东将军所上扬州刺史周浚书,谓臣诸军得孙皓宝物,又谓牙门将李高放火烧伪宫。
辄公文上尚书,具列本末。
又闻浑案陷上臣。
臣受性愚忠,行事举动,信心而前,期于不负神明而已。
秣陵之事,皆如前表,而恶直丑正,实繁有徒,欲构南箕,成此贝锦,公于圣世,反白为黑。
夫佞邪害国,自古而然。
故无极破楚,宰嚭灭,及至右显,倾乱汉朝,皆载在典籍,为世所戒。
乐毅伐齐,下城七十,而卒被谗间,脱身出奔。
乐羊既反,谤书盈箧
况臣顽疏,能免谗慝之口!
然所望全其首领者,实赖陛下圣哲钦明,使浸润之谮不得行焉。
然臣孤根独立,朝无党援,久弃遐外,人道断绝,而结恨强宗,取怨豪族。
以累卵之身,处雷霆之冲,茧栗之质,当豺狼之路,其见吞噬,岂抗唇齿
夫犯上干主,其罪可救,乖忤贵臣,则祸在不测。
朱云折槛,婴逆鳞之怒,庆忌救之,成帝不问。
望之、周堪违忤石显,虽阖朝嗟叹,而死不旋踵。
此臣之所大怖也。
今浑之支党姻,内外皆根据磐牙,并处世位。
闻遣人在洛中,专共交构,盗言孔甘,疑惑观听。
曾参之不杀人,亦以明矣,然三人传之,共母投杼
今臣之信行,未若曾参之著,而谗构沸腾,非徒三夫之对,外内扇助,为二五之应。
夫猛兽当途,麒麟恐惧,况臣脆弱,敢不悚栗!
伪吴群臣,今皆生在,便可验问,以明虚实。
前伪中郎将孔摅说二月武昌失守,水军行至。
孙皓出案行石头还,左右兵人皆跳刀大呼云:「要当为陛下一死战决之」。
魏帝尚以千人定天下,况今有数万众,自足辨事。
意大喜,谓必能然,便开库藏,尽出金宝,以赐与之。
小人无状,得便持走,惧,乃图降首。
降使适去,左右劫夺财物,略取妻妾,放火烧宫。
逃身窜首,恐不脱死,臣至,遣军主者救断其火耳。
周浚十六日前入宫,臣时遣记室吏往观书籍,使收缚。
若有遗宝,则前得,不应移踪后人,欲求苟免也。
臣前在三山得浚书云:「散宝货以赐将士,府库略虚」。
而今复言「金银箧笥,动有万计」,疑臣军得之。
言语反复,无复本末。
臣得与军司张牧、汝南冯紞等共入观宫,乃无席可坐。
后日又与牧等共视舟船。
浑又先臣一日上其船,船上之物,皆浑所知见。
臣之案行,皆出其后,若有宝货,浑应得之。
又臣将军素严,兵人不得妄离部阵间。
秣陵诸军,凡二十万众。
臣军先至,为土地之主。
百姓之心,皆归仰臣。
臣切敕所领,秋毫不犯。
诸有市易,皆有伍任证左,明从券契,有违犯者,凡斩十三人,皆吴人所知也。
余军纵横,诈称臣军,而臣军类皆蜀人,幸以此自别耳。
岂独浚之将士皆,而臣诸军悉聚盗蹠邪!
时有八百余人,缘石头城劫取布帛,臣牙门将军马潜即收得二十余人,并疏其督将姓名,移以付浚,使得自科结,而寂无反报,疑皆纵遣,绝其端绪也。
又闻吴人言,前张悌战时,所杀财有二千人,而浑、浚露布言以万计。
以吴刚子为主簿,而遣刚至洛,欲令刚增斩级之数。
可具问孙皓及其诸臣,则知其定审。
若信如所闻,浚等虚作,尚欺陛下,岂惜于臣!
云臣屯聚蜀人,不时送,欲有反状。
又恐动吴人,言臣等当诛杀,取其妻子,冀其作乱,得骋私忿。
谋反大逆,尚以见加,其余谤𠴲,故其宜耳。
浑案臣「瓶磬小器,蒙国厚恩,频繁擢叙,遂过其任」。
浑此言最信,内省惭惧。
今年平吴,诚为大庆,于臣之身,更受咎累,既无孟侧策马之好,而令济济之朝有谗邪之人,亏穆穆之风,损皇代之美,由臣顽疏,使致于此,拜表流汗,言不识次(《晋书·王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