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和沈大参正月四日 明末清初 · 彭孙贻
 押黠韵 出处:茗斋诗
春光九十己一旬,元宵三五刚二八。
不见灯市车遥遥,止闻霪霖泥滑滑。
多金总不羡苏生,避地硕言从季札
入山未得喜寻僧,祗有身心奉尘刹。
曹颖生丙寅 清 · 何绍基
 押有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八
丙寅正月朔四日,草堂开筵试春酒。
五客一主不拘束,曹子后来居客右。
始知君年正七十,手把一尊为雅寿。
宛园旷园续有集,贱子叨陪焉敢后。
逾旬便值华诞辰,未免苍凉搔白首。
忆昔使节视蜀学,君巡西川岁维丑。
渝州士气如干城,观察高才抗陵阜。
我方怀抱在全蜀,君亦筹量系夔口。
军兴转瞬十馀载,时事仔肩几人手。
逮君建节桂林城,我已投绂湘山薮。
谁期握手一大笑,招隐前盟不吾负。
不材既免作梁栋,小筑聊堪问
鄂中近事复摇荡,湘上春波正清浏。
乞行告庙礼奏绍熙元年 宋 · 李谦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五九、《宋会要辑稿》礼一七之四一(第一册第七○七页)、《文献通考》卷九八
事莫重于登极,礼莫急于告庙。
盖即位必告庙,示敬亲也;
告庙必于岁首,大其事也。
正月上日受命于文祖,禹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皆行告庙之礼也。
然礼以变而或殊,事随时而亦异,有不可以一例观者。
议礼之家,各持一说,不致其辨,礼意无自而明。
夫嘉礼之与凶礼不可以并行,举一必废一,故在礼经丧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盖不敢以卑而废尊也。
夫天地以尊而不废,宗庙以亲,岂独可废乎!
况《王制》三年不祭之说,诸儒之论亦自不同。
杜预之说,以为既祔以后,宗庙得四时常祭。
盖杜氏之意,不以三年不祭宗庙为是也。
今姑置常祭之说而论,即位踰年,告庙之礼,庶几礼简而易明,虚言无證,则论不定,请质事以明之。
太甲之元十有二月乙丑伊尹嗣王祗见厥祖,百官犹总己以听冢宰,则是太甲仲壬之丧而告庙也。
汉吕后八年七月即世,九月大臣迎立代王,元年十月辛亥文帝即祚,谒高庙,即是文帝吕后之丧而告庙也。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即世,德宗建中元年正月庚午,朝享于太庙。
其后穆宗长庆之元年敬宗宝历之元年武宗会昌之元年懿宗咸通之元年,皆以正月朝享于太庙。
遍观历代之制,虽小节不同,大概居丧虽权住祭,踰年正月必告于庙,载诸经史,可考而知。
汉昭、宣、元、成、哀、平六世皆以即位谒庙,不待踰年,则失之速。
唐太宗贞观三年正月,方事于太庙,马周得以为言,则失之缓,皆非礼之正也。
以历代之事而求其当,其惟踰年正月告庙乎!
共惟陛下自登极以来,已享矣,大行梓宫发引在即,来年正月盍行告庙之礼。
礼官未见申明者,岂非以《王制》为据乎!
切谓即位之后,已曾谒庙,国有大故,故可以未祭。
与居丧之后,即位未经谒庙者,事体不同。
考历代已行之事,宜于来年正月一日陛下躬行告庙之礼,庶几立一王之制,示万世之规,乞下礼官指定施行。
奉议郎何君墓志铭元祐八年正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四、《净德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余尝铭光禄寺丞岷山何公之墓,考论世次及其里居详矣。
君乃光禄仲子也,讳大临字才叔,少读书,知名教,以修洁治身,以恭愿事亲。
乡党以善称,闺门以孝闻。
通《诗》、《骚》之学,仿约大致,作为篇章,适情寓物,平畅纯澹,有昔人风格。
或告以释氏之说,当虔敬崇奉,乃享令报,则曰:「广慈心即佛,不妄语即经,若乃祸福之应,惟修其在我者,而顺以听命。
吾知此而已」。
晚从道家之教,信尚清寂,求以养心治气,归之虚静,故能委置世纷,无竞于物,漠然自得,有方外之趣。
尤长于教子,择师取友必以贤,饬励以经术,欲其慎行而寡过;
诱掖以辞章,欲其资身而得禄。
凡朝夕所肄习而谓之课试者,每与之讲解,切劘不倦,若朋友然。
由是起家中第,孟仲接武,西南士大夫举义方之训,皆推君为先。
君娶倪氏,累封安仁县君,卒十年矣。
子五人:宗范朝散郎眉州教授
宗奭早亡;
宗诲以学求举;
宗韩,资州磐石县
宗哲果州相如县
孙男十二人。
元丰三年,神宗祀明堂,封君承事郎
其后五迁,至奉议郎
宗范又尝得五品服,请以赐君,不著于令,诏特可之,议者以为荣。
君享年六十三,元祐五年三月十五日卒于家。
八年正月四日,葬于青城县怀仁乡赤木里先茔之北。
初,倪氏之葬也,君为寿冢其旁,吊以诗曰:「我来同穴知何日,石火光中更十年」。
已而其言验。
嗟夫,始终生死之变,岂偶然哉!
铭曰:
每读《五代·忠义传》,至明宗何瓒入蜀制孟知祥事,未尝不废卷而叹也。
夫以明宗区区暌弱之唐,任一何瓒而欲禦权彊僭叛之蜀,岂不难哉?
意不屈,继以死,何其易也!
至君六世,而子孙之盛如此!
究观前人之大节,推验后嗣之吉报,则福禄之来,抑有由矣。
南梁汎舟正月四日,同程云家戴岳子方乔友。) 其一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押纸韵 出处:陋轩诗卷十
棹向堤边,浆沽茅店里
春风苏万物,已在河之涘。
枯容变好颜,先自酒人始。
南梁汎舟正月四日,同程云家戴岳子方乔友。) 其二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押先韵 出处:陋轩诗卷十
酒人颇忘机,不系中流船。
晴光暄入水,波动清鲜鲜。
凫鹥尔何慕,浮到樽罍前。
南梁汎舟正月四日,同程云家戴岳子方乔友。) 其三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陋轩诗卷十
前溪安丰,小筑桥边住。
相思北郭生,伫望南梁树。
白云幽意多,往往随人去。
入春 清 · 王文治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梦楼诗集卷十一
入春四日,已觉春风暄。
被酒晨不起,至午犹欲眠。
似闻细雨声,微洒红窗前。
起看花枝上,的砾明珠圆。
谁言山中居,穷陋无与妍。
即此颇富贵,不在持万钱。
更欲待晴霁,携杖春山巅。
纵目飞鸟外,浩荡看江天。
吾志在閒适,因之怀古贤。
桂林水月洞题名绍熙五年正月 南宋 · 张釜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一○、《桂林石刻》上、《桂胜》卷一、嘉庆《广西通志》卷二二四、嘉庆《临桂县志》卷六、《粤西金石略》卷一○
丹阳张釜绍熙甲寅正月四日,集宾僚庐陵胡槻、相台王思咏、吴门范藻、临川董居谊新安汪楚材、郡人滑懋报恩寺翛然亭,食已,泛舟龙隐,遂过訾家洲,访水月洞,登慈氏阁,从容竟日而归。
桂林山水之胜,冠绝西南。
易节此来,虽去乡益远,而公馀登览,心开目明,归思为之顿释云
甲午年正月初四日得春 元末明初 · 王冕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昨宵嫌冻雨,今日喜春风。
野草浮新绿,园花结小红。
渐将农事动,无奈病魔攻。
向晚登高望,江山杳霭中。
乙卯正月四日午后偕门人左兰城郭厚庵兰池叔侄北郭閒步晚憩宝莲庵之无馀阁见新月有作乙卯 清 · 王文治
 押肴韵 出处:梦楼诗集卷二十四
老怀待抒写,苦乏童时交。
偶偕问字侣,步屧过江郊。
草木尽僵冻,枯枝横瘦蛟。
梅蕊久欲放,寒凝难拆苞。
何处寻,似寄垂柳梢。
造物当斯时,密意工推敲。
华滋暂瑟缩,元气深含包。
不待暖风回,艳阳已孕胞。
晚复见新月,一弯露山坳。
甫看玉钩挂,尚未银丸抛。
清光纵十分,哉生卜初爻。
我辈遇此景,匪徒助弄嘲。
蕴真良在兹,言诠恐易淆。
历数议熹平四年 其二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二
议郎蔡邕议,以为历数精微,去圣久远,得失更迭,术数无常。
是以汉兴承秦,历用《颛顼》,元用乙卯。
百有二岁,孝武皇帝始改正朔,历用及初,元用丁丑。
行之百下产,孝章皇帝清河李梵之言,改从「四分」,元用庚申。
今光、晃各以庚申为非,甲寅为是。
案历法,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凡六家,各自有元。
光、晃所据,则殷历元也。
他元虽不明于图谶,各有一家之术,皆当有效于当时。
昔《太初》始用丁丑之后,有六家纷错,争讼是非。
太史令张寿王挟甲寅元以非汉历,杂候清台,课在下第,卒以疏阔,连见劾奏,《太初》郊验,无所漏失。
是则虽非图谶之元,而有效于前者也。
及用《四分》以来,考之行度,密于《太初》,是又新元有效于今者也。
延光元年中谒者亶诵亦非《四分》庚申,上言当用「命历序」甲寅元。
公卿百寮参议正处,竟不施行。
且三光之行,迟速进退,不必若一。
术家以算追而求之,取合于当时而已。
故有古今之异。
今术之不能上通于古,亦犹古术之不能下通于今也。
由此言之,有文于谶,无验于今,未必为是。
有验于今,无文于谶,未必为非。
《元命苞》、《乾凿度》皆以为开辟至获麟二百七十六万岁;
及《命历序》积获麟至汉,起庚午蔀之二十三岁,竟己酉戊子丁卯蔀六十九岁,合为二百七十五岁。
汉元年岁在乙未,上至获麟,则岁在庚申
推此以上,上极开辟,则元在庚申。
谶虽无文,其数见存。
而光、晃以为开辟至获麟二百七十五万九千八百八十六岁,获麟至汉百六十一岁,转差少一百一十四岁。
云当满足,则上违《乾凿度》、《元命苞》,中使获麟不得在哀公十四年,下不及《命历序》获麟至汉相去四蔀年数,与奏记谱注不相应。
当今历正月癸亥朔,光、晃以为乙丑朔。
乙丑之与癸亥,无题勒款识可与众共别者,须以弦望晦朔光魄亏满可得而见者,考其符验。
而光、晃历以《考灵曜》为本,二十八宿度数及冬至日所在,与今史官甘、石旧文错异,不可考校;
以今浑天图仪检天文,亦不合于《考灵曜》。
光、晃诚能自依其术,更造望仪,以追天度,远有验于图书,近有效于三光,可以易夺甘、石,穷服诸术者,实宜用之。
难问光、晃,但言图谶,所言服。
元和二年二月甲寅制书曰:「朕闻古先圣王,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
史官用太初邓平术,冬至之日,日在斗二十一度,而历以为牵牛中星,立春一日,则四分数之立春也,而以折狱断大刑,于气已迕,用望平和,盖亦远矣。
今改行《四分》,以遵于尧,以顺孔圣奉天之文」。
是始用《四分历》庚申元之诏也。
深引《河》、《洛》图谶以为符验,非史官私意独所兴构。
而光、晃以为固意造妄说,违反经文,谬之甚者。
昔尧命羲和历象日月星辰,舜叶时月正日,汤、武革命,治历明时,可谓矣,且犹遇水遭旱,戒以「蛮夷猾夏,寇贼奸宄」。
而光、晃以为阴阳不和,奸臣盗贼,皆元之咎,诚非其理。
元和二年,乃用庚申,至今九十二岁,而光、晃言秦所用代周之元,不知从秦来,汉三易元,不常庚申
光、晃区区信用所学,亦妄虚无造欺语之愆。
至于改朔易元,往者寿王之术已课不效,亶诵之议不用,元和诏书文备议著,非群臣义者所能变易(《续汉·律历志中》,《宋书·历志一》,《御览》六十)
壬戌正月四日有怀天民 清 · 姚鼐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惜抱轩诗集诗后集
爱君深谷结茅茨,拥坐梅花千万枝。
贪就子云论字久,其如元亮欲眠时。
松杉蔽径才通涧,风雪空山独咏诗。
容有一函来见讯,樵夫担出白云迟。
朝日夕月论黄初二年正月乙亥 曹魏 · 薛靖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八
旧事朝日以春分,夕月以秋分
案:《周礼》:「朝日无常日。」郑玄云:「用二分,故遂施行。」秋分之夕,日多东升。(齐书作「潜」。)而西向拜之,背实远矣。谓朝日宜用仲春之朔,夕月宜用仲秋之朔。(《南齐书·礼志上》永元元年何佟之议,引薛循请论云云,「循请」乃「靖」之误,又见《通典》四十四)
乞今后具宗枝图须经勘验奏乾道四年三月 南宋 · 程大昌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八、《中兴礼书》卷三○○
检准绍圣二年正月四日已降指挥节文,礼部据太常寺状,诸处官司定夺服纪等,自有颁降敕令格式、五服敕等遵守。
如别曹寺监处关到部,即从本部详审,下太常寺定夺回报,合入礼部太常寺令。
勘会今来每遇承准吏部等处连到戚里之家供写宗枝图本,行下太常寺,依绍兴丧葬格,契勘服属回报。
太常寺即无所掌戚里及臣僚之家宗枝名讳图籍,亦别无勘验去处。
窃见近来陈乞之人连到宗枝图本,节略隐漏不全,及供写宗派名讳异同,难以据凭定夺服纪。
今相度欲乞今后如有具宗枝图到部,即吏部等处,先验逐官三代同,方召保官结朝典状委保,是与不是所供宗派下,方许经由礼部行下太常寺,定夺服纪施行。
太府寺厅壁记绍熙元年正月 宋 · 郑湜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四六、《古今事文类聚》新集卷三二、《咸淳临安志》卷六
太府,周官也,凡邦国之赋用取具焉。
汉以大农领军国之经费,而少府县官之私养,分画与古不同,故太府之官缺。
置卿自梁、后魏始也,隋唐因之,实与版曹相为管键,以制邦财。
国初财贿出纳阜通之政,颛领于三司太府所掌,惟奉帨币、颁权度而已。
元丰治官,尽循唐旧。
中兴初并省,附于金部,独以一丞治鹾茗之质剂。
凡省五年而后复,马承家盖初除也。
初,元丰以在京司局分属寺监,而太府局二十有四,今虽颇省,犹剧于他寺,以式班内外之廪,稍覆其名数而钩磨之,则诸军诸司粮审四院属焉。
颁财用于受藏之府,周知入出而会之,则左藏东西两库属焉。
时禁省官府之需,以儥用物,则买务属焉。
比物奠贾,俾从其抵,则编、套两局属焉。
药石必良,以除札瘥,则和剂、惠民四局属焉。
叙财币以待上之赐好,则祗候库属焉。
制券之短长以通商,则钞引库属焉。
所异于元丰者,惟内藏奉宸不外属,榷货颛隶于都司盖经财制用有不同尔。
寺凡再徙,面势非宜,与尘嚣溷。
今寺故敕局也,淳熙十有五年夏局罢,白于朝以为寺。
秋七月,乃迁,闳奥显厂,称其宫府
寺故有题名,岁久官溢,不足登载,离为三四,丛猥不章,不与寺称。
于是欲更营穹石,叙次官氏岁月而镵之。
同舍或迁或去不果就,惟曾君三复曩尝预迁议,再除复来为丞,实终始之,以成同舍之志。
以湜于是寺也为有旧,移书命之记,不得辞,因考其沿革,系于碑端,并识迁焉。
绍熙元年正月四日郑湜书。
正月四日香山寺阁同侯大将军孙湛明侍御北上二首 其一 明 · 于慎行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宝阁高临不住天,霏微春色画阑前。
孤城欲堕寒峰雨,野水犹凝远戍烟。
上界香花开胜境,故园风物入新年。
屠苏剩作东林饮,又送离歌到酒边。
正月四日香山寺阁同侯大将军孙湛明侍御北上二首 其二 明 · 于慎行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尊前山色碧氤氲,徙倚高台对落曛。
阙下春归周柱史,亭边夜醉汉将军
丹霄法从多鹓侣,白社风流有鹿群。
此别澄清应在念,螭头封事可相闻。
杭州学记治平三年十月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七
学之不可一日废于天下也久矣。
自唐虞三代之所以为治,其迹见于书者莫不然,而法之存而详者莫如周。
周以乡、州、党、族居其民,而居于其中者莫不有学,以教之德行道艺。
而为之师者,则乡老、乡大夫、州长、党正之官,皆时之所谓公卿大夫者也。
方是之时,其德行道艺不合于先王之法,不得为公卿大夫。
非公卿大夫,不得为民之师。
则民之所闻,有不出于先王之法,亦不得而缪之矣。
故出长入治,须以为材,则兴于学之所养;
发政议事,操以为术,则取于学之所习。
学之所出者如此,则为天下者果可以一日而废哉?
自秦灭先王之礼乐,而师用其私智,由汉以来不及见其全。
间虽有闻风而慕之,而所以为天下之实者,未能异秦也。
故朝廷高位有其智,以适当世之务,而尝困于无术。
而立家守儒名,传先王之道者,多得于蒙颛鲁国之馀,而不可以经世。
是以博士弟子以经术相授,而吏独以法令为师。
所养则非所,所习非所施,则学之兴废,亦何预于治乱哉!
嗟乎,道之不复于世也可知矣。
宋有天下百有馀年,而上之求治,尤剧于庆历之间
论者以为教化之发,实首于学,于是学校之设,周于天下矣。
然其所以教之与其所以为之师,不改乎后世之旧,则虽侈其居,犹为虚器而已矣。
而世之迫于名实者,遂以为无益而后之,于是州县之学,有废而不省矣。
昔者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而孔子不可,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今学虽异于先王之实,然由聚天下之艺文,以养一乡之材智,其为不可废岂特饩羊之比哉?
乃一切不省,是亦虑者之过也。
吴越之会,其物之庶为天下剧,而学校之废而不省,比他州为甚。
岂亦所谓虑者之过邪?
抑为政者务先其所责,而有所不暇邪?
枢密直学士王公之为州也,至则谋于其属,得浮屠氏之羡财,为钱四百万,因其旧地而斥大之,以幕府章君为学官,以典教育而治其事,未及成而去。
转运使集贤校理王公摄州事,继以赋之不隶于度支者,为钱一百三十万以补其费,而以其馀为待学者之资。
知军州事端明殿学士蔡公之来,实终成之。
盖营于治平二年正月甲子,而其既乃三年之十月壬辰也。
土木之役,工之以日计者凡五十有四,斋祠次舍、讲习游居,咸各有所。
州之民教子弟以往,而四方之游学者归,盖不绝焉。
挟疑有问,劝叶有程,于是杭之学校蔚然为盛矣。
学官章君与其徒请于州,使某以文记之。
某以为王公者,其位皆朝之议人,而天下之士想望其风采,以为宜与天下出教化、造法度者也。
今其为一州,固未能尽其所欲为。
然王公者既以其政善于州之民,又以其馀笃于学校,凡文章议论,身为之式,而又为之择人以长之,以开发其蒙暗,则岂若后世一于虚名之悦哉?
虽然,王公者岂特茍以是施之杭而已?
使一日得行其所知,必将使先王之法修饰完具,陈于当世,以作天下之才而新之,是乃王公者之任,而士之所以望于王公者也。
某于是原先王所以立学之意,与后世之所以异者,而卒之以兹学作治之终始,使识之石以待焉。
祈雪再应签判徐安国次韩以二诗示同僚咸和并次韵正月四日 其一 元末明初 · 钱宰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旱甚三冬尪未焚,且芬苾祷群神。
一天和气梅花晓,千里轻风柳絮春。
丰穰定看仓腐,穷愁那叹甑生尘
莫疑瑞应私星渚,造物何心处处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