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正文
河南方君墓志铭 北宋 · 黄裳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六七、《演山集》卷三四
君讳寿,字祖仁睦州桐庐人唐方干之后。
曾祖延昌、祖辑,不仕。
祖以父载任比部员外郎,累赠尚书工部侍郎
比部娶缪氏,为长安县
长子烈,任越州观察推官
君,其次也。
皇祐中长江,祷于街穹之祠,得君。
风骨清俊,才性明敏,未冠已能属文。
治平中试取国子生优等,丁父忧,居丧尽礼。
服除,三预乡贡,不第。
哲宗皇帝视学,以献,其文甚工,执政从官称之。
还里,会朝旨举经行,乡老士庶以君备举,适用数足不行,公议以为恨。
绍圣三年二月某日以疾卒于家,行四十有七年。
朝奉大夫中敏女,男二人,长先甲,次先意。
女二人,归承议郎发运司句当公事黄瑜,为仙源县
次尚在室。
元符三年四月某日,葬于圆通寺坞。
君性虽刚,而喜奖进后学,及其卒,类为之悲。
有《礼解》,未成书,家存其遗稿。
方外之士有徐神公者,能道人平生事。
祖文泰兴祖仁从焉,见神公,公辄拜之。
祖仁意其必以我贵,故拜,遽问成名之年,公曰:「令改官君即登第,君登第令即改官」。
祖仁以为登第必与祖文改官同岁。
后祖文十荐卒不改官,祖仁三贡卒不登第,今皆亡。
常谓世事与人相为存亡,必待盖棺始定。
志气类为身事所困,区区白首,葬于原垄而莫之悟,已可悲者。
呜呼,祖仁兄弟首未及白,青青之环列其墓矣,此尤可悲者也。
既葬之十年,裳之官,过其墓,惜其才,悼其不幸而哭之,故为之志云。
祭仲舍人 北宋 · 毕仲游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七、《西台集》卷一七、《永乐大典》卷一四五○一
维绍圣三年岁次丙子正月壬辰朔六日丁酉,弟奉议郎、充秘阁校理、新差知虢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轻车都尉、借紫某,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故详定舍人八兄之灵。
己巳之岁,某罹家祸。
以坟墓之故,独居于郑丙舍。
内外之丧,渐营襄事。
其一则先妣冯翊郡夫人,次则吾兄也。
至庚午岁之孟秋,可以葬矣。
而嫂氏独谓岁时月日或不利于吾兄之儿女,不知得于何人,出于何书,而谁教之也。
书十返,人三往,而竟不易。
某使宗亲内外说嫂氏万端,大要举尊丧而卑丧从之,不一一校,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而嫂氏移书宋匪躬家,反使劝某,且言不必会葬。
故当时内外大小凡举十有五丧而遗吾兄,虽郑人知之,而为恨岂可量耶?
其后吾兄之子益长,嫂氏既悔之,岁在丙子,始克葬吾兄。
而某千里偶得会葬于此,平昔之恨庶几少弭。
惟吾兄孝能适亲之心,忠可尊主之德。
早岁家无儋石之储,教养诸弟,嫁诸妹,宦学婚葬各得其所。
及居朝廷,以行义材识见称于时。
虽大制作,一经其手,遂为不刊之典,盖治家之管仲,而本朝之苏绰也。
不幸早世,不得殚见于事业,菆涂京城之南十有五年而后克葬,岂皆有命而复有时耶?
追念畴昔,言悲心怛。
姑陈野祭,以寄临穴之哀。
尚飨。
御书阁记 北宋 · 陈鹏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五
有诵王文公小诗来蜀者,能道其略,不能道其详。
问其目,曰《送钦师归蜀》,亦不知钦于蜀为何人也。
绍圣三年春,与提举常平王雍圣钦出按遂州,亦二月甲子通泉,同前利州路提点刑狱李曼修孺乾州
初出通泉,见西山盘薄,其上森然。
入其门,两边之庑缭然以深。
至其上方,其大屋峞然而尤高,是为御书阁。
其下为堂庭,可容百人,柱皆连抱。
三人者相与激赏失声曰:「伟哉是刹」!
于是作而治之,匠与童仆百数,工二之一。
董役僧曰宝钦,与之坐,问所从来,曰:「土人也,元丰中游南方,寓江宁江宁人招住净相故丞相王公功德院也。
凡居二年,为公礼遇独厚,归之日有诗赠行」。
因自诵其诗云云。
于是始得王诗全篇,而悟钦为宝钦也。
夜留宿,复持前转运判官孙谔元中所丹诗刻以献。
因叹文公以儒宗位宰相,其平生与人宾客既皆一时之伟人,而晚节退休于山林,其所与游于物之外者,又皆海内知名之士。
若钦,虽其行之有无浅深,固莫得而知,然察其自律以绳众,建大佛事,一簪不以取人,决知其非庸庸粥饭僧也。
明日,各乘马去。
是年秋修孺殁。
其明年圣钦辞而东,余亦除利州,抵关中,知通泉县事、剑南节度使推官范弃乃以书写山中之图,为钦来请记。
余发书披图,慨然追曩游故处,叹生死之永隔,而离合之不常,权即书以答,使授钦,遂刻于阁下,以识其一时经始之勤。
而迎官在门,未暇。
既至利,利复当走集之冲,有送迎之勤,卒不暇。
明年,移官复来梓,宣德郎,摄教官,在府,而通泉又为属邑,钦正邑中子也。
虽绝口不道前事,然访于人,钦已砻石山中三年矣。
嗟乎,吾其可以终已耶!
按:嘉庆《射洪县志》卷一六,嘉庆二十四年刻本。
宋故广济军录事参军真州军资库邹君墓志铭绍圣三年九月 北宋 · 方蒙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九
晋陵邹君保之之丧,其孤以君位不称德,善不闻世,欲得分厚而交深者论撰之,走役夫以行谊之状求铭。
熙宁中,余仕为婺州法曹掾,君录参军事,官守联属,得君为详。
君听狱审而用心仁,每决重辟,哀矜见于颜色,其无求生之路,然后为之设饮食,具棺衾,囚见之感泣无憾。
职主郡帑,掌库吏卒相因缺盗至百万,君至则知之,虑坐死者之众也,微露其端,众惧,补偿仅足,始按其馀罪,得减死论者四十二人。
未几,刑部以君昔为真州司户时,劾军将舜卿自盗,罪在大辟,未决,从坐者死狱中。
舜卿骫法者也,知鞠狱之制,诈以亡者为首,遂不伏诛,乞改推,舜卿竟得不死。
至是,坐君失入,免归。
或曰:「死亡为首者,朝廷之好生也,狱官何罪?
宜辨」。
君曰:「命也,可遽辨耶」?
乃欣然引去。
此皆余见而知之者。
虽浅陋,又何敢辞。
为之叙曰:君讳戬,字保之,其先居于钱塘
曾大父智,作坊使
大父元庆东头供奉官閤门祗候、赠左屯卫大将军
子十人,宦游四方,父霖遂为晋陵人,仕至都官郎中,年五十始有子,即君也。
乐安县孙氏。
君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迁室长
十四岁而孤,事母恭顺,勤色难之养。
既冠。
池州贵池县主簿,终更,改苏州吴县主簿,未行,丁乐安县忧。
服除,为真州司户参军,用荐者迁婺州录事参军
既罢去,寻以泰州如皋县提举市易司勾当公事,会前官继后而逋负逾千户,窘急者往往忘生。
君以身任其责,使之缓偿,皆得完故产,保妻子,而公家之利盖亦不废。
湖州安吉县丞,遇减罢,移广济军录事参军
秩满,监苏州盐务,使者才之,留久其任。
元祐初,始诉王舜卿事于朝,虽有司沮抑,而理不可屈,然法当进秩,竟不与也。
君于是浩然有归志。
亲故劝勉,及郡太守以礼遣焉,不得已乃至京师
即被疾,少间,拟监真州军资库,饬其子泂、沼治行,曰:「二月七日吾决归矣」。
至期疾革,执二子手语以无憾,凝然不乱而卒,实绍圣三年也。
平居探玩释典,日造妙理,乃能前示归限,忘怛其心,岂非有得而然哉。
享年五十有六。
君性开达无畦畛,与人粹和,不多反更搆陷,君一不校,待之如初,人始服其长者。
都官进士閤门为诗以训焉,欲使惠加民而泽垂后世。
都官敬奉,不敢失坠。
至辞使者节,惧按吏之或差也,以閤门推是心,故都官克光其世。
都官积之益厚,则遗泽所流宜益宏远。
君虽爵齿不隆,然有贤子浩,博学慎德,擢儒科,主教道。
尝选为太学博士诸生受业者为矜式焉,且尝显于时而大其门矣。
遗泽之萃,其在是乎?
君娶同郡张氏,光禄卿礼部尚书铸之孙,职方员外郎天经之女。
生六子,长即浩也,自太学出为襄州教授
洞、泂、沼,皆举进士
竺僧,早卒;
况,尚幼。
一女,适应天府虞城县宋靖。
孙男四人:枢、柄、概、梓。
孙女三人。
将以其年九月十日丙申葬于晋陵县德泽乡林庄之原,都官茔之右。
铭曰:
惟邹之先,受封于周。
汉称邹阳,枚、马是俦。
逮君曾高,占杭之籍。
宦游靡常,毗陵始宅。
世载令善,泽物庇民
允矣中都,家法既循。
保之温温,粹范日懋。
爵齿不称,垂裕厥后。
嗣子承之,敏行其文。
源深流长,猗欤庆门。
归于故墟,礼至情备。
纳铭幽宫,以昭千岁。
按:《思贤录》卷三,光绪本。
双石堂记 北宋 · 毛滂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五九、《东堂集》卷九
大丞相韩魏公齐安孙贲公素衢州,始至,尽坏州治屏障,达其隐蔽,而重门洞开,丽谯棨戟严其前,山光野色栖其背。
高明人,心犹隘之,欲更为便座,见吏民,布条教,未有所也。
他日步至城西隅,披蒙茸,入榛莽,有得意处焉,公曰:「当在是」。
州南韶光园有清冷堂,坏,命徙其材,请于部使者曰:「愿助我一堂之费」。
不日工毕,顾未有名,而厅事下土势坡陁,筱木萧森,公以问人,众皆曰:「此冢尔,相传有碑,其文云五百年后,当有刺史为吾守墓,以故前后守皆敬而不敢慢」。
公曰:「审如是耶,端可去」。
命取锸欲去之,左右大恐,私窃语云,祸不旋踵矣,宁犯公颜必留冢。
言甚力,终不许,至阖府叩头遮公,痛道所以不可去冢意。
公曰:「事真伪未可知,吾不敢以为无冢。
独天子命吏,古所谓二千石,属任甚重,则环吾封千里,人无贤不肖,而尊至社稷,细至豚鱼,吾一切得主之。
今乃旦旦坐廷,为人守冢耶?
藉令土中有贤者骨,尚得以礼法去就;
傥冥顽不可告语,此则愚鬼尔。
为鬼而又愚,良可逐。
不然,则徒积土尔。
去一撮之土,用数夫之力,复何惜哉」!
众知其理不可夺而止,公即使具棺衾,设饮食,用浮图氏法,将迁之高原。
手为文,躬自祭曰:「迁之为是,则或为民福;
苟不当鬼神意,则太守请受祸,不他人及也」。
其文陈义甚高,读之悚人魂魄,而况于鬼耶?
至斸土深一丈二尺,初无他异,独得二石峰,长五六尺许,而大木之根蟠踞其下,众疑始定。
石上有刺史季彀题识,云:「乾符五年五月三日安于此。
押衙徐讽龙山起砦处得二石」。
刺史慎知礼题云:「开宝七年十月二日,重垒峨眉山于厅事前,于郡斋文会阁移季公石安置于此」。
刺史季公凡九十七年,孙公之破此冢也去慎知礼又一百二十一年矣。
自彀而至今,凡二百一十八年,不知人以为冢者特几年,而难破之疑,一旦遇公,以戏笑而释之,是岂亦有数乎?
公顾二石笑曰:「吾得堂名矣」。
使迁致新堂下,翠阴覆盖,苍然人立,而苔肤坚瘦,云根润活,屹相顾向,如释沉埋之恨,而有负主人盼睐之色。
公乃为书告福建转运判官文勋安国曰:「吾当以双石名吾堂,君有篆名,请为我书之」。
今所谓双石堂也。
嗟乎,天下可疑事,岂独此冢耶?
今人固有蜡言而栀貌,凤鸣而鸷翰,盖冢其表者,亦累累尔。
至使之荧惑耳目,感移心意,苟一日与公相值,将不知所以自喜矣。
公才器过绝于人,而博识强记,辞气愿款,为吏以敢击行。
簿书堆案,宾客环坐,肴酒前陈,钟鼓杂奏,初不妨笑歌,而政术可纪,至夜分,客往往坐睡,公眸子瞭然逼人,此岂可学也?
衢在东南穷僻处,未尝识天下伟人,而公秀眉明目,风度凝远,临事果敢,出人意外,里巷相惊以为异政,既而皆安乐之。
然此特公胸中之小小者尔。
国人初闻公来,诸豪望风气索,窃自戒曰:「岂往年孙阳翟耶?
是善屈人,我不自戢,公不置我士大夫」。
又曰:「此韩魏公教授书记耶?
其人仁而好士,可撼以,庶几吾国有瘳乎」?
后皆如所料。
公顷为阳翟,名声藉甚,裕陵召对延和,将以为御史,公为上谈经术,论天下事,无回挠,上颇知公为韩丞相客,意甚嘉之。
诏留京师,久不得辞,公亦杜门,谢远权势。
人或晓以当见大丞相者,公笑曰:「御史可从人丐乎」?
以故不果用。
他日虽屡试公以事,而益有能名,更复坎𡒄于时,而了无纤累。
远弃此邦,识者介介不快,为朝廷惜人材,而人固疑公之不乐也。
殊不知公方且谨簿领,亲米盐,下与丞掾分劳苦,其馀力尚能治亭榭,赋诗饮酒,与宾客相娱乐,而眉间乃无一点流落之色。
马援云:「凡人为贵,当使可贱」。
异时知公能不骄富贵人也。
衢号山水清远,地多修竹,前人独不治台观,为登览地,目之所到,裁藩墙间尔。
自公为此堂,钩帘开牖而望,已心舒目衍,忽焉如骑气御风,飘浮上腾,肆无留碍。
堂面群山,狂峰秀岭,翔舞排踏,来赴座隅。
雨旸惨舒,各有奇态。
缭垣开囿,下瞰万家。
桃蹊柳巷,朱碧高下,佩寒溪之清深,带长城之蜿蜒。
自其下望之,栏楯宛转,帘额飞动,日炫罗纨,风落笑语,殆不类人间世也。
堂为重屋而三槛,中槛种竹,便娟葳蕤,泠然来风,烟梢雨箨,偃仰冰雪,故以为雪竹轩。
西槛种菊,团栾葱茜,气并兰蕙,怀芳春畦,擢秀露砌,故以为露菊轩。
东槛种柳,春姿濯濯,风态郁郁,而低徊绮寮,婆娑玉甃,故以为风柳轩。
西轩之下有山焉,槎牙岪郁,苍棱孤秀,盖土中所得木根也。
对山结为庵,短窗低槛,幽好,如山僧野人之居。
向冢之未去,人皆稽首过其傍,不知其下特二石一木根尔。
公锸置于此,以助游适,而往时稽首者反得摩拂而狎玩之,于是群疑始亡,故以为破疑庵。
使庵中之人抱神收视,寂然凝虚,不将不迎,应而不藏,则尽天下之疑,不足破也。
庵外一亭,古木扶疏,玄荫耽耽,又揭为乔木亭。
翼亭面堂,有台而屋,方楹曲槛,中置棋局。
坐其上者,翛然追童子之仙风,轻曜灵之急节,盖所谓棋榭也。
并榭而西,垣势凌厉,而郁有佳木,乃亭其上,可以望空阔,散滞碍,故以为能赋亭。
盖将广崔侯郁怒之思,成陆生浏亮之说,又所以待列大夫也。
堂之初构,欲除地立木,下得柱础六,与今广袤不差毫发。
乃知此地之胜,前人盖尝得之,岂中间因循圮坏,为秽墟,而狐虺鸟鼠,得以为家,遂不复为人赏识耶?
抑佳致所在,地灵固自藏靳,固必俟其人而付之耶?
滕王阁,天下伟观,得三王而名益传。
庾元规南楼谢安石东山,皆因其人以不朽,故至今好事者,想见其处。
柳子厚作《山亭记》,云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
韩退之宴喜亭,则云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德之道也。
噫𡃰,此堂也,当知其与南楼东山兰亭、宴喜及夫滕王之阁争不朽名矣。
他日客有升堂而坐,仆手而起曰:「嘻,甚矣,公之贪也!
夫以千里之疆,其山川之雄秀,原隰之广丽,室居之轮奂,虫鱼草木之茂畅,旦气之清明,夜象之光怪,公乃笼于一堂之上,揽于几席之间,将尽有之,而厚自润泽。
春在槛东,在槛西,冬在槛北,而南风时来,径入襟袖,虽造物之历四时而仅有者,公又据其会,钩致而并取之。
甚矣,公之贪也」!
或曰:「公之贪复有过于此者。
世或脂韦为柔,公则颉颃而贪勇;
世或突梯为利,公则洗濯而贪廉;
世或剋核为薄,公则恺悌而贪仁;
世或侥倖思进,公则逡巡而贪退。
甚矣,公之贪也」!
仆告客曰:「公能贪而不能守,喜得而好费。
前所谓山川、原隰、室屋、虫鱼、草木与夫昼夜之气、四时之物,公不过一研墨涉笔,则澜翻满纸,尽用而无馀。
至所为廉勇仁退,固已散于此邦之人,浃于士大夫之心,而不自爱惜」。
仆试从容求公于破疑庵中,则索然隐几,揽须而长啸,顾仆与客曰:「双石之胜槩,请以饷客。
往矣,吾方营吾私」。
客与仆愀然而叹曰:公所谓假道于仁,托宿于,我曹平日所窥,皆公杖屦外事尔,盖未尝见公也。
杜子美李白、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至使人莫测者,何也?
盖自知吾之身适往适来,须臾变灭,俯仰百世,交一臂则无可怀者,况光景易散而无迹之留耶?
此堂决非公怀抱中物矣。
异时登堂而思,则风烈犹可想也。
傥求公之迹于庵中,则公殆不可见矣。
聊记其略,以附三衢故事。
绍圣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太平顶题名绍圣三年二月 北宋 · 任绍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八
汴阳无永居士任绍承祖朝岳罢,同青帝观主杨若冲太平顶回,瞻视白龙池胜迹。
大宋绍圣三年二月十五日,谨题。
按:民国《重修泰安县志》卷一四,民国十五年刻本。又见乾隆《泰安县志》卷一一。(郭齐校点)。
陆河圣像院记绍圣四年十月1097年10月 北宋 · 释仲殊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七○、《吴都文粹》卷九、《绍定吴郡志》卷三六、《吴都法乘》卷一○下之上、《海虞文徵》卷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陆河圣像院
生民之欲者,富与贵而已。
富贵知道德,称为君子。
君子所居,乡党归之。
是故博施济众,君子之所职也;
率人为善,君子之常分也。
在西方之教,谓之居士长者,乃利益及物,因以为氏。
释迦如来号刹利氏,谓利益所及,一刹上耳。
中国有大圣人作,自太祖皇帝至今天皇,推原开辟以来,未有太平如此之盛也。
化隆侈,天下富乐,比屋可封。
馀力闲暇,人人得以讲性命之宗,究死生之本,览罪福之要,互相劝饬,思所以因教而进于道。
夫三教之用,虽趣尚各异,要之为善,其揆一也。
佛法之盛,莫如姑苏,白沙又居其上游,附海膏腴,地力十倍。
朱君肱承父业起家,称为右族。
父某天资好善,尝游陆河圣像院,观大殿摧圮,首施家财,募众兴工。
嘉祐八年夏,绩用成就。
熙宁初,再造佛像,未毕而终。
君能追诵先志,绍圣三年二月毕,刻石作记,以告后来。
绍圣四年十月霅川空叟记。
虞城古迹碑序绍圣三年二月 北宋 · 章炳文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一○
炳文莅邑之明年,客有往来假道授馆者屡矣。
或粗知故实而访乡里之远迩,或未详典记而筹在昔之因革,或不窥端倪而冀别求闻,虽条教酬酢,能勿惮烦。
因取得于经传碑志者,具刊于石,以慰好古之心,备阙文之久云。
绍圣三年二月二十日
按:光绪《虞城县志》卷八,光绪二十一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