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正文
富秦公言墓志铭明道元年十一月 北宋 · 富弼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九
呜呼!
我先君奋寒苦,入尚书为郎、朝请大夫,秩上柱国,瞕五品服,天子又以郡政委之,在官凡三十一年,不为不遇矣。
年六十三考终命,亦不为凶且夭矣。
人之生是为初,孰无终乎,而何苦恨焉?
呜呼苍天,何可胜道!
先君尝贰泥阳天圣八年就移知万州
著令,川陜官不得以族行,因尽室寓于洛,惟以一子从万。
三峡,与黔、戎为邻,水湍陆鞻,舟车仅及。
土风人物,不与华类,有疾勿药,惟巫是仰,率以病死,免者百一。
先君至之明年九月三日,感厉气,无良医以资,终于郡署之正寝。
时弼行河阳戎判事,二十四日闻讣,苍皇叫呼,心魂逮绝。
为顽为逆,不遂以死,乃匍匐由唐、汝至襄阳,落西山路以及归州,始遇旅榇。
仲弟睪以跋历险远,不能全以归,用浮屠法火化矣。
呜呼哀哉!
兴居不得侍,饮食不得养,诊视药疗不得尽其志,鲇复敛送不得见其终,虽克见之,惟煨烬耳。
某即死,精气肤肉皆可灭,此恨沦于骨髓不可灭;
天地山川有穷已,此冤无穷也。
天乎!
生不能从以养,没而奔之,非孝也。
十一月十四日卒哭,奉护归,藁窆于上阳佛舍。
明年十一月十六日,葬于洛阳县北张村之夹马原,自归凡一年而葬。
礼,大夫三月,兹缓焉,礼之变也。
先君讳言,字应之
其先齐人,后唐京兆少尹瞒,生内黄令处谦
令生商州马步使令荀,即显考也。
以先君立朝廷,赠职方员外郎
若夫姓系贯籍,世德族望,先君志于职方之墓矣,此不书。
真宗宅忧合三年,命礼部官天下士,时先君举进士连不中。
咸平三年,上亲临问,始登丙科。
褫褐,连调兴、陇军事推官,迁阶州军事判官,以课最改武胜军掌书记
慰荐交上,召拜内,凡监西京盐钱、分巡院,徙知三泉,就转太常丞,入奉朝请
誊校南台举人试卷,又入后殿复考。
俄以论事,劾典建安漕廪。
郊恩,移贰石州
路出南京清河公辟留守
明年,天子御观阙覃庆,就加博士
踰月,今上即阼,迁屯田员外郎
归朝,以浚仪先域陵敝,欲经治之,求监都下军粮局。
榷务盗取帑物,以文印舛漏为累,例出管海陵酤。
又以郊恩移徙隰川,中涂有泥阳之命,就加都官,继有南浦之适而逝。
呜呼,命矣!
先君始在兴州,谓学古所以入官,于是励精治具,以善善恶恶为首,绳下峻整,罪无赦恕。
时有按察使以惨礉毁于朝,未几诏曰:「尔虽公忠廉洁,颇不容人小过,不宜居远民上」。
于是有陇川之行。
属獯羌内侮,厚贮宿兵,躬率皌粒,深践戎土。
复命版筑际边城栅,以翰以屏,因尽得山川形势,径道夷阻,谋揣攻取之状,为图以进。
及掌南阳管记,并岁歉馑,民思攘寇,啸聚林野,然无犀利之器,惟锄耰白梃为具尔。
饥虚易与,一境大扰,诸尉分讨,械送于理者日数百,郡将而下悉欲按法诛之。
先君议曰:「此虽名贼,实为寒馁所窘,请从便宜恕死,可乎」?
郡将怒曰:「遽出死刑如许,奈法令何」!
或有欲系而闻上者,先君复曰:「羸老幼病,死生旦夕,安能幽而俟报耶?
掌记头可断,今日之议不可易」。
郡将不得已从之。
于是悉召于庭下诰诫之,一无掠治,狱具三数纸而已。
惟壮者以瞂令论,老幼病皆不问,自是全活者甚众,贼亦顿弭。
不数日,艳骑降制曰:「邓人阻饥,寇暴缘作,姑用宽典,无执经宪」。
适与先君之议同,人皆伏其几断焉。
先君性峭直,无所委阿,贵势非亲旧,未尝私谒。
旷易无陨穫,乐于外补,不愿为中朝官。
所至尽心,刑罚秋毫不滥。
大覃思于群史,师长江为诗,有集十卷。
我太夫人昌黎韩氏,封长安县君
生六男,某长,睪、翱、收、请、奕次之。
某登茂才异等科,守将作监丞
馀并读书为进士,而请不幸早世。
三女,长适殿中丞孝隆,中适登封潘允迪,幼许昭武军节度推官田癋。
某与诸孤奉太夫人养,咸率理命,罔敢荒失,得从死于九原,为不辱训,幸矣。
既立,霜露增剧,非敢皏无能之辞撰述先德,姑纳幽錽,用谨岁月。
御瘤辍哭,恭为铭曰:
时不我留,何飙忽兮。
厄于孤远,赍志没兮。
泉堂一闭,无复启矣。
幽而不晨,终天止矣。
四明法智尊者实录 北宋 · 释则全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七
大师讳知礼字约言,俗金氏,前汉金日磾之裔也,后子孙代为明人。
父经,母李氏。
七岁丧所怙,为报鞠育,急于出家,即从故里太平兴国寺僧洪选手下为弟子。
十五祝发受具,二十从宝云通法师天台教观。
始及二载,厥父偶梦师跪于通之前,通持瓶水注其口。
自后圆顿之旨,一受即了。
因即代讲,仅乎数载。
殆通之灭,礼复自梦贯师之首,擐于左臂而行,即自解曰:「将非初表受习流通,次表操持种智之首化行于世也」?
至淳化辛卯岁,受请于乾符寺乾符中间改曰承天,今为能仁。),绵历四祀,诸子悦随。
堂舍侧陋,遂迁于保恩院(今延庆也。)
师自咸平二年已后,专务讲忏,常坐不卧,足无外涉,修谒尽遣。
前后讲《法华玄义》七遍,《法华文句》八遍,《摩诃止观》八遍,《大般涅槃经疏》一遍,《净名经疏》二遍,《金光明经玄疏》十遍,《观音别行玄疏》七遍,《观无量寿佛经疏》七遍,《金刚錍》、《止观义例》、《止观大意》、《十不二门》、《始终心要》等讲说不计其数。
著述《光明玄续遗记》三卷,《金光明文句记》六卷,《观经妙宗钞》三卷,《观音玄疏记》共四卷,《十不二门指要钞》二卷,《观经融心解》一卷,《辅行传弘决题下注文》一卷,《义例境观五照》一卷,《天台教与起信论融会章》一卷,《别理随缘二十问》一卷,《释请观音疏消伏三用》一卷,《对阐义钞辨三用一十九问》一卷,《光明玄当体章问答偈》一卷,《释难扶宗记》二卷,《观心二百问》一卷,《十义书》三卷,《解谤书》三卷,《答日本国信禅师二十七问》一卷,《答杨文公三问并书》一卷,《绛帏三十问答》一卷,《开帏试问四十二章金光明三昧仪》一卷,《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一卷,《授菩萨戒仪》一卷,《放生文》一卷,《为俞殿头作修忏要旨》一卷,《为司法祝坦作发愿文》一卷。
修法华忏法三十昼夜五遍,金光明忏法一十昼夜二十遍,弥陀忏法一七昼夜五十遍,观音忏法四十九昼夜八遍,大悲忏法三七昼夜一十遍。
年至五十七,位同志一十人,誓愿要期,修法华忏,三年期满日共焚身,供养妙经,求生净土。
行法将圆,无何,名达朝彦,翰林学士杨公亿连书住世。
郡守直史馆李夷庚同倅众官僚,曲加敦请,咸乞住世,说法利生。
以是志愿不得而施。
复偕十僧修大悲佛事三年,以坚志行。
师自三十二出世住持,一心讲忏,共三十八年。
尝然三指以供佛。
起造院宇一所,大小三百间。
造弥陀、观音、势至圣像总一十二躯,普贤菩萨一躯,大悲菩萨一躯,天台祖师六躯。
即写天台教乘仅一万卷。
天禧元年翰林杨亿申奏诏赐紫衣。
天禧四年驸马李遵勖委曲奏请师号,真宗特赐「法智大师」。
至天圣五年冬卧疾,虽粗用医治,而不替说法。
六年正月五日戌时,跏趺而坐,召大众说法。
最后言曰:「吾竭力尽心,建此道场,誓愿流通天台教观,汝等善自荷担,莫作最后断佛种人。
吾祖至训,汝其思之。
夫生必有死,犹旦暮,然汝等当勤精进,修道无间,则世世生生相逢有在矣」。
语毕,骤称阿弥陀尊号,奄然而逝。
露龛示身,经二七日,爪发俱长,颜貌如在。
过七日,迁于南门郊外,将致阇维。
先闻异香馥郁,火灭烟消,得舌根不坏,舍利五色,不可胜数,而多为宫裳士庶得之。
越五载,至明道二年癸酉岁七月二十九日,门弟子奉灵骨,瘗于崇法院之左,立塔以识之。
春秋六十九,僧腊五十四。
禀法领徒者三十馀人,所谓则全、觉琮、本如、崇矩、尚贤、梵臻、仁岳慧才等也。
登门入室者,纳计四百七十八人。
馀之务学方来,不可胜纪。
手度弟子立诚、又玄等七十人。
每岁仲春,建菩萨戒会。
其被化者,常满五千大众。
其馀密行潜德,殆难概见。
上之所录悉众所知闻,庶几后贤咸仰上德云尔。
时明道季秋十八日,门人则全谨录。
杭州武林天竺寺大法师慈云式公行业曲记嘉祐八年九月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一、《镡津文集》卷一五
法师讳遵式字知白本姓叶氏临海郡宁海人也。
初,其母王媪乞灵于古观音氏求男。
一夕,梦其舍洒然有美女子,以明珠授,使咽之。
生法师,方七月,已能从母称乎观音。
稍长,不乐与其兄为贾,遂潜往东掖,义全出家。
先一夕,义全梦有童子处其寺佛像之左者。
翌日,法师至,其梦适验。
十八落发,二十纳戒于禅林寺
明年,习律于律师守初
当时台之郡校方盛,诸生法师俊爽,屡以诗要之业儒。
法师即赋而答之,其诗略曰:「真空是选场,大觉为官位」。
已而入国清普贤像前,烬其指,誓习乎天台教法。
徐鼓笈趋宝云义通大师讲席。
道中梦一老僧,自谓吾文殊和尚也。
及见,乃其所梦之僧也,即服膺北面受学。
未几,凡天台宗之所传者,其微言奥旨而法师皆得智解,崭然出其流辈。
会其祖师智者入灭之日,遂自燃顶终日,誓力行其四禅三昧,因说偈以效其诚(凡其诗偈并见于文集,此皆略不书。)
通师既逝,而法师即还天台
以苦学,尝感疾呕血,自谓必死,毅然入灵墟佛室,用消伏咒法而诅曰:「若四教兴行在我,则其病有疗;
不尔,愿毕命于此方」。
三七之夕,忽闻空中呼曰:「遵式,不及将死」。
法师益不懈。
至五七之日,遽见死尸盈室。
法师不惑,践之以行道,其尸即隐。
七七之日,忏讫,复闻空中声谓曰:「十方诸佛增汝福寿」。
其夕殊寐,恍惚见一钜人,持金刚杵拟其口,惊且觉,而其病遂愈。
俊辩益发,声貌形神美于平日。
法师大感,益欲从事于此,遂著书曰《观音礼文》。
方题笔,遽有奇僧遗之书名,自意趣与己著本略同。
淳化初法师年方二十有八,众命续居其师之宝云讲席,讲四大经积年(《法华》、《维摩》、《涅槃》、《金光明经》。)
一旦有施氏胎驴驰来伏其座下,若有听意。
其后以时而至者凡四十日,产而乃已。
驴果有人之意,不亦异乎?
至道丙申之岁,法师结乎黑白之众信者,按经习夫净土之业,著书曰《誓生西方记》,复拟普贤益为念佛三昧。
师处宝云更十有二载,未尝持谒与俗人往还。
自幸得观音幽赞,命匠氏以栴檀为大悲之像,刻己像而戴之,益撰十四大愿之文。
其后工有误折像所执之杨枝者,法师敬且恐,即自以接之,不资胶胶而吻合如故。
咸平三载四明郡大旱,郡人资以其雨。
师用请观音三昧,冥约若三日不雨,当自焚也。
期果雨,其郡苏。
太守以为异,乃即碑其事。
咸平五年法师复归于台,欲东入屏居,而徒属愈繁。
乃即其西阳益宏精舍,据经造无量寿佛大,相率修念佛三昧,著净土行法之说。
其邑先有淫祠者,皆为考古法正之,滥飨者彻去。
其所谓白鹤庙者,民尤神之,竞以牲作祀。
法师则谕其人,使变血食为之斋。
及其与众舟往白鹤,而风涛暴作,众意谓神所为。
法师即向其庙说佛戒杀之缘,而其浪即平。
寻命其神受佛之戒,此后以牲祀者遂绝。
即著《野庙志》,乃与神约,而民至于今依之也。
祥符四年,会章郇公适以郎官领郡,丁僧夏制,乃命僧延法师入其郡之景德精舍讲大止观。
其夏坐毕,有三沙门被衲无因而至,请与盂兰盆讲席。
方揖坐而忽不见。
法师尝以胜事他适,道出黄岩,有一豕奔来绕师所乘,已而伏前,意若有所求。
众嗟咨不测其然,徐推之,乃豕避屠而来也。
遂偿其直,教屠者释之,命豢于妙喜寺,名之曰遇善。
夫豕之果飨德邪,人其何哉?
台有赤山寺,高爽而濒海。
法师尝谓人曰:「此宜建塔」。
其众乡人乐闻,皆曰:「是山之巅,每有异光照耀海上。
其光之间,益见七层浮图之影」。
然其所照之至处四十里,皆捕鱼者簄梁周之。
法师知其发光,欲有所警,益励众必塔之。
及其事址发土,果得石函之效。
塔成,亦以七级应其先兆,而斯民不复渔也。
法师方百日修忏于东掖山也,会其时大旱,水不给用,乃出舍相之,俄以其锡杖卓之,石泉从而发激,今东掖所谓石眼泉是也。
初,杭之人欲命法师西渡讲法,虽使者往还历七岁,而未尝相从。
昭庆齐一者率众更请,乃来,至是已十有二岁矣。
先此,法师尝梦在母之胎十二年,校其出台而入杭,乃其梦之效也。
至杭,始止乎昭庆寺讲说大扬义,学者向慕,沛然如水趋泽。
杭之风俗习以酒肴会葬,法师特以胜缘谕之,其俗皆化率,变荤为斋,因著文曰《诫酒肉慈慧法门》,以正其事,其人至今尚之。
明年,苏人以其州符迓法师就开元精蓝,昼夜专讲,法会盛集,黑白之听者谓日万夕千。
其人不饮酒啖肉者殆倾郭邑,酒官屠肆颇不得其售也。
遂谓其徒曰:「吾祖智者遗晋王之书,六恨,其一适以法集动众妨官为之患。
余今德薄,安可久当此会」?
去之,乃翻然复杭,方祥符乙卯之岁也。
刺史薛公颜即以灵山精庐命居。
法师昔乐其胜概,已有栖遁之意,及是,适其素愿也。
其地乃高僧真观所营之天竺寺也,历唐而道标承之。
然隋唐来逾四百载,而观公遗迹湮没,殆不可睹。
法师按旧志探于莽苍之间,果得其兆,即赋诗作碑纪之,此始谋复乎天竺也。
初,其寺之西有隋世所植之,枯蘖仅存,至此而复,盖其寺再造之證也,因名之曰重
益以其香林洞口之石上、其山之本腹内竹、石面者,与天竺四瑞,作四诗纪其胜异。
居无几,而来学益盛。
乃即其寺之东建日观庵,撰《天竺高僧传》,补智者三昧行法之说,以学者。
祥符之九年,天台慧思至都,以其名奏之,遂赐紫服。
寻复请讲于寿昌寺
罢讲,过旧东掖,谓其徒曰:「灵山乃吾卜终焉之所也,治行,吾当返彼」。
寻援笔题壁为长谣,以别东掖,还天竺
禁,则励其徒共行金光明忏法,岁以七昼夜为程。
宫保马公既老,益更奉佛,尤慕法师之言,遂为著《净土决疑论》,马公镂板传之。
王文穆公罢相抚,闻其高风,因李明州夷庚要见于府舍。
既见,王公奇之,不数日,率其僚属访法师于山中,即命之讲。
乃说《法华》三法妙义,其才辩清发,衣冠属目。
王公曰:「此未始闻也」。
即引天台教之本末,欲其揄扬。
王公唯然。
寻奏复其寺,得赐天竺之名,王公书其榜,尊君命也。
王公始以西湖奏为放生之池者,亦法师以智者护生之意讽而动耳。
其王公出尹应天,方微疾,梦与相见,而其疾即瘳。
乃遗之书,盛道其事,以谓相遇平生有胜缘。
江宁,更迓于府舍问法,留且三月
王公始欲为僧伽像,疑而未果,法师乃为其推观音应化、遍知无方者示之。
先此,法师尝梦与王公在佛塔中,有老僧者擘金铃而分之二人,益说此以验适论。
王公曰:「实金陵之谓也」。
既造像卒,持与法师,因撰《泗州大圣礼文》以尊其事。
王公益与其秦国夫人施钱六百馀万为其寺之大殿者。
法师以复寺,乃自皇家与王公也,特有所感,遂重集天台四时礼佛之文,勉其徒行之,欲以报德。
会乾元节,王公以其道上闻,遂锡号慈云
自是相与为方外之游益亲,形于诗书者多矣。
若其所著《圆顿十法界观心图》、《注南岳思师心要偈》之类,皆为王公之所为也。
天圣中,公终以天台教部奏预大藏,天台宗北传,盖法师文穆公有力焉。
始,章献太后法师熏修精志,乾兴中,特遣使赍金帛,而两命于山中为国修忏。
遂著《护国道场之仪》上之,请与其本教入藏。
天圣改元内臣杨怀吉东使,又赐之乳香。
临别,杨以法师善书,求其笔迹,即书诗一阕与之,杨遂奏之。
明年,又赐银一百两饭山中千僧。
然其时之卿大夫,闻其风而乐其胜缘者,若钱文僖、杨文公、章郇公,他公卿益多,恐斥名,不悉书。
法师闲雅,词笔篇章有诗人之风,其文有曰《金园集》者,《天竺别集》者,曰《灵苑集》。
然修洁精苦,数自烬其指,而存者一二耳。
逮其持笔,书翰精美,得之体。
灵山秋霁,尝天雨桂子,法师乃作《桂子》、《种桂》之诗。
尚书胡公见而盛赏之,乃与钱文僖公赓之。
胡公领郡钱唐,益施金而为其寺之三正门者。
法师领寺既久,尝欲罢去,史君李公咨即会郡人苦留之。
又二载,当天圣九祀之孟春,方讲《净名经》,未几,顾谓其徒曰:「我昔在东掖亦讲是经,尝梦荆溪尊者室中授其经卷。
及出视日,已殁矣。
今者吾殆终于此讲也」。
一日,果与众决曰:「我住台、杭二寺垂四十年,长十方意,时务私传。
今付讲席,宜从吾之志」。
即命其高第弟子祖韶曰:「汝当绍吾道。
我持此炉拂,勿为最后断佛种人,汝宜勉之」。
作《谢三缘》诗(谓谢绝徒属、宾友、笔砚也。),命学者刻石示之。
秋八月二十有八日,孑然入其寺之东岭草堂,自晦也。
明年十月之八日示微疾,不复医药,命取尝和晋人刘遗民《晦迹》诗,改其结句云:「翔空迹自绝,不在青青山」。
使磨崖刻之。
翌日之晚,复曰:「吾报缘必尽,敢忘遗训乎尔曹耶」?
益说法以勖其属。
及后日之晚,使请弥陀以正其终。
其徒尚欲有所祷,且以音像应命。
法师即炷香瞻而祝之曰:「我观世音前际不来,后际不去。
十方诸佛,同住实际
愿住此实际,受我一炷香(云云。)」。
或问其所归者,犹以寂光净土对之。
至其夕之三鼓,奄然坐终。
先此,法师自制其曰「遐榻」而铭之。
学者务奉其师之前志,必卧其灵体于遐榻。
七日,其形貌完洁如平昔。
其寿六十有九,腊五十。
当其化之夕,山中见大星陨乎鹫峰,赫然有红光发于其寺之前。
度弟子若虚辈垂百人,授讲禀法者如文昌诸上人者仅二十人,登门而学者其人不啻千数。
明年仲春之四日,奉遐榻归葬于其寺之东月桂峰下,与高僧真观之塔邻也。
蒙识韶公几三十年,晚,山中与其游益亲。
韶公耆年淳重,亦名德之法师也。
尝以大法师实录命余笔削,始以敝文不敢当。
及蒙奏书为法,以微效还,而韶公已物故。
方感慨,今辩师益以录见托,愿成就其师之意。
辩师端审善继,又明智之贤弟子也。
会余避言,适去山中,嘱之愈勤。
顾重违其先师之命,姑按韶公实录而论次之,命曰「曲记」,盖曲细而记其事也。
慈云聪哲,志识坚明,故其以佛法自植立,卓然始终不衰,虽古高名僧不过也。
世以方之真观,不其然乎!
天台之风教益盛于吴越者,盖亦资夫慈云之德也。
吾恨不及见其人。
是岁,嘉祐癸卯之八年,季秋己亥朔,适在京口龙游之东圃记之也。
欧阳氏谱图 其二 谱图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七一
景达(生一子)/僧宝(生三子)/頠(生二子)/纥/(生四子)询/亮/德/器/约/(生一子)胤/盛/(阙)邃/(阙)询/(生四子)长卿(阙)/肃(生一子)/伦(阙)/通(生二子)/幼明(生一子)/昶(生二子)/璟/琮/幼让/(阙)自琮已下谱亡,至其八世孙曰万,始复见于谱。
万/(生一子,名亡(生一子)/雅(生二子)/效(生三子)/谟/托/远/楚/(生三子,二名亡)某/某/戌/托/(生三子)鄠/(阙)(生八子)/俊(生一子)/翱/(生一子)/(三)(生一子)/宏(生二子)/至/起/仪(生四子)/猛(生二子)/丽/绶/谷/(生二子)焕/炳/宽/(生五子)曦/炜/晃/晓/煦/载/(生一子)鉴/伾(生一子)/素/(生三子)霈/晓/蔼/信/(生一子)(无子)/偃/(生三子)观/(生二子)炳/修/旦/(生二子)宗古/宗道/晔(生三子)/宗颜/宗闵/宗孟/佺(生二子)/剪(生三子)/暹/凯/勋/羽(无子)/仿(生三子)/颖(生二子)/景/昱/顗(生一子,名亡/顼(生一子,名亡/邦/(阙)惟欧阳氏自得姓以来,子孙众多,而谱随亲疏,宜有详略。
其上世远而支分疏者,事或具于史,或各见其家谱。
今自吉州府君而下,具列如左:
吉州府君讳琮,葬袁州萍乡,而子孙始家于吉州
当唐之末,黄巢攻陷州县,府君率州人捍贼,乡里赖以保全,至今人称其德。
福府君讳万,事迹阙。
处士讳雅字正言
高年不仕,德行称于乡里。
夫人龙氏。
韶阳府君讳效字德用,为韶州韶阳主簿
夫人周氏。
处士讳托字达明
隐德不仕,乡里称之。
凡民有争决之官府者,后多复诉讼;
有从处士平其曲直者,遂不复争。
夫人王氏。
令公府君讳郴字可封
南唐,为武昌吉州军事衙推,官至检校右散骑常侍御史大夫
性至孝,兄弟相友爱。
紫芝,一茎两葩,生于楹。
乡人以为孝德所感,为著赋颂。
享年九十有四,葬欧里横溪保之燕湖。
夫人刘氏。
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夫人累封楚国太夫人
田府君讳俊(第三十六),仕南唐,为洪州田院判官,享年五十七,葬源。
夫人李氏。
处士讳伸(第三十七)守道不仕,享年七十有三,葬滁陂。
夫人萧氏。
田府君讳仪(第三十八)字象之
南唐,举进士及第,官至屯田郎中
府君之登进士第也,父母皆在乡里,荣之,乃改庐陵之文霸乡安德里为儒林乡欧里,其所居履顺坊为具庆坊。
享年五十有五,葬官山。
夫人王氏。
处士讳雅(第三十九)守道不仕。
夫人王氏、张氏。
静江府讳信(第四十),仕南唐,为静江团练使(据宋奭所撰《安福太君墓志》,列序八子官封云:「信为静江团练使兼宪秩。」南唐官品疑与今异。),享年二十有五,葬曾家庄
夫人郭氏。
令公府君讳偃(第四十一),少以文学著称南唐,耻从进士举,乃诣文理院上书,献其所为文十馀万言。
召试,为南京街院判官
享年三十八,葬吉水之回陂。
夫人李氏。
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尚书令,夫人累封吴国太夫人
处士讳雅(第四十二),晦迹不仕,享年四十有七,葬东田。
夫人陆氏。
工部府君讳仿(第四十三)
仕皇朝,为许田,葬奉新,累赠工部侍郎
夫人李氏。
处士讳雅,事迹阙。
处士讳宏,事迹阙。
处士讳猛,葬马家坑。
夫人郑氏。
水部府君讳谷,为筠州团练副使,官至检校水部员外郎,葬傅家坑。
夫人王氏。
封州府君讳宽,为封州司理参军,葬早禾坑。
夫人边氏。
工部府君讳载字则之
淳化三年进士及第
欧阳氏自江南归朝,以进士登科者自府君始。
为人方重寡言,真宗皇帝尝自择御史府君秘书丞监察御史
后知泗州,毁龟山佛寺,诛妖僧数十人。
为政清廉简静,所至官舍不窥园圃,至果烂堕地,家人无敢拾者。
官至尚书工部郎中,享年六十有八。
夫人金坛县米氏。
处士讳素,事迹阙。
处士讳端,事迹阙。
崇公讳观,字仲宾
事具《泷冈阡表》,享年五十有九,葬吉水沙溪之泷冈,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追封崇国公
夫人彭城郡大君郑氏,累封魏国太夫人,享年七十有二,祔葬泷冈
处士讳旦
隐德不仕,事母以孝,为乡里所称,葬乌龟塘。
夫人彭氏。
兵部府君讳晔字日华咸平三年进士及第,官至都官员外郎
历知桂阳监,端、黄、永三州。
所至有能称,尤长于决疑狱。
所得俸禄,分养孤遗。
其兄之子修少孤,教之如己子。
享年七十有九,葬安州应城彭乐村。
夫人福昌县君范氏。
其后兄子修者以参知政事遇今上登极恩,赠府君兵部员外郎
处士讳剪,事迹阙。
处士讳羽,事迹阙。
方府君讳颍字孝叔
咸平三年进士及第,官至尚书职方郎中,历知万、峡、鄂、歙、彭、岳、阆、饶八州,为政务严明,有威惠。
以本官分司
享年七十有三,家于荆南,遂葬焉。
夫人广陵县曾氏。
奉职府君讳顗,为三班奉职
殿直府君讳顼,为右班殿直
谱例曰:姓氏之出,其来也远,故其上世多亡不见。
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即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而别自为世。
如此,世久子孙多,则官爵功行载于谱者不胜其繁。
宜以远近亲疏为别,凡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此人情之常也。
孙既别自为世,则各详其亲,各系其所出。
是详者不繁,而略者不遗也。
凡诸房子孙,各纪其当纪者,使谱谍互见,亲疏有伦,宜视此例而审求之。
按:诸房谱皆以此图为首。
泷冈阡表1070年4月15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九 创作地点: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
呜呼!
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馀,曰『毋以是为我累』。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
吾何恃而能自守邪?
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馀,其何及也』!
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
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
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
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
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
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
呜呼!
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汝其勉之!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
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
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
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太君
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茍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
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
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
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
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
又七年而罢。
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故自嘉祐以来,逢国大庆,必加宠锡。
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
祖妣累封国太夫人
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尚书令
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
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尚书令
皇妣累封国太夫人
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
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
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
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
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
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五。又见《皇朝文鉴》卷一四五,《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四○,《记纂渊海》卷七九,《妙绝古今》卷四,《续文章正宗》卷七,《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三六,《八代文钞》第二六册,《文编》卷六七,《文章辨体汇选》卷六九三,《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卷一三、礼仪典卷九七,康熙西江志》卷一四九,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一,乾隆《吉安府志》卷一○,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各地一○四一七,《金石萃编》卷一三七。)
欧阳文忠公集》卷六二收有《先君墓表》,题下原注云:「此乃《泷冈表》初稿,其后删润颇多,题曰《泷冈阡表」》。
今移附于此:「不幸,生四岁而孤。
太夫人守节自誓,居贫,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而尝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以其俸禄事宾客,常不使有馀,曰『无以是为我累』。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以庇其生。
然吾何恃而能自守以至此耶?
吾于汝父知其一二而已也。
此吾之所恃也。
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泣涕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閒居而御酒食盛馔,则又涕泣曰:『昔不足而今有馀,其何及也』!
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而适然耳。
既而其后常然,至于终身未尝不然,此吾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也』。
吾曰:『生可求乎』?
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矧求而有得耶?
以其尝有得,知其不求而死者恨也。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况世常求其死也』。
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指而叹曰:『岁行在戌,我将死,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其平居教他子弟,亦皆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其施于外事,接于宾客,或有矜饰,吾不能知;
其居于家无所事,而其为如此,是其发于中者也。
其心诚厚于仁者也,此吾之知汝父之得有后也。
汝其勉之!
夫士有用舍,志之得施与否不在己,而为仁与孝不取于人也』。
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君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通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
正身怀道,不及其施。
享年五十有九。
初赠太子中允,今赠某官。
太夫人姓郑氏,世为江南名族。
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县太君累封乐安安康彭城太君
自其子少贱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多不合于世,俭薄所以安患难也』。
初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
察其志久而安,故其后立于朝,得不茍容于时。
盖自先君之亡二十年,始得禄而养。
二十有三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卒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
窃自念:为人子而不能识其父,幸而得闻吾母之言,其忍废为?
乃泣血而记之。
欧阳氏自为吉州吉水人,至予十有五世矣,沙溪吾世之家,且葬也。
故又刻其所记者表于其阡,以告其宗族及乡之人。
曰:而耕而田,岁取百千。
而耘而学,久而不获。
田何取之?
囷仓峨峨。
学而取之,簪笏盈家。
量功较收,所得孰多?
先君之学,获不及时。
匪于其躬,而利其后。
疾迟几何,善无不报。
先君之贻,子修不肖。
矧有才子,于何不有?
矧我欧阳,世家惟旧。
自始氏封,乌程之亭。
在北有闻,或冀或青。
中显弥长,或吉或衡,势大必分,枝叶婆娑。
惟吉旧居,子孙今多。
木久而林,有乔其秀。
矧我欧阳,扶疏并茂。
先君之德,吾母知隆。
子修不肖,以俟其宗。
以勉同乡,敢及他人」!
尚书虞部员外郎尹公墓志铭1038年10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六 创作地点: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
公讳仲宣姓尹氏
尹氏世居太原,无显者。
由公之父赠刑部侍郎讳文化,始举《毛诗》,登某科,以材敏称于当时,仕至尚书都官郎中
于今人士语尹氏者,往往能称其名字,由是始有闻人。
刑部葬其父于河南,今为河南人
公举《周易》,咸平三年中第。
梓州铜山凤翔麟游主簿京兆府司理参军潞州襄垣主簿,迁汝州梁、怀州武陟二令,又迁蜀州军事判官
荐其能者数十人,拜大理寺丞太子中舍殿中丞国子博士尚书虞部员外郎
历知汝州叶、郑州荥阳,又知大宁监通判华州,又知资州,皆有政绩。
最后知郢州,至州之三日,晨起衣冠,得疾,及寝而卒,实景祐四年三月七日也,年七十一。
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葬寿安
母郑氏,德兴县太君
妻张氏,寿安县
子七人:源、洙、湘、冲、淑、沂、泳。
诸孙十馀人。
公既卒,许州进士朱生游资州,资人家家能道公之遗事,及闻公丧,皆巷哭,其吏与民各以其类之浮屠发哀受吊。
朱生既得公善十馀事,为作《遗爱录》,以遗资人。
朱生未尝识公者,而言若兹,信矣。
呜呼!
善人之为善也,生不赫赫于当时,则其遗风馀思在乎人者,必有时而著。
公生而为善,殁也见思。
铭者,所以名其善功以昭后世也。
铭曰:
物塞而通,必艰其初。
至于大亨,乃烨而敷。
尹氏之先,久窒不耀。
自公再世,始发其奥。
公不坠德,有善在人。
孰当其兴,在子与孙。
翰林侍读学士给事中梅公墓志铭1040年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七、《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三六、《文编》卷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翰林侍读学士给事中梅公既卒之明年,其孤及其兄之子尧臣来请铭以葬,曰:「吾叔父病且亟矣,犹卧而使我诵子之文。
今其葬,宜得子铭以藏」。
公之名,在人耳目五十馀年。
前卒一岁,予始拜公于许,公虽衰且病,其言谈词气尚足动人。
嗟予不及见其壮也,然尝闻长老道公咸平景德之初,一遇真宗,言天下事合意,遂以人主为知己,当时󲦤绅之士望之若不可及。
已而摈斥流离,四十年间,白首翰林,卒老一州。
嗟夫!
士果能自为材邪?
惟世用不用尔。
故予记公终始,至于咸平景德之际,尤为详焉,良以悲其志也。
公讳询,字昌言,世家宣城
年二十六进士及第试校书郎、利丰监判官,迁将作监丞、知杭州仁和县,又迁著作佐郎,举御史台推勘官,时亦未之奇也。
咸平三年,与考进士崇政殿真宗过殿庐中,一见以为奇材,召试中书,直集贤院赐绯衣银鱼。
是时,契丹数寇河北李继迁急攻灵州,天子新即位,锐于为治。
公乃上书请以朔方授潘罗支,使自攻取,是谓以蛮夷攻蛮夷。
真宗然其言,问谁可使罗支者,公自请行。
天子惜之,不欲使蹈兵间,公曰:「茍活灵州而罢西兵,何惜一梅询」!
天子壮其言,因遣使罗支,未至而灵州没于贼。
召还,迁太常丞三司户部判官
数访时事,于是屡言西北事。
时边将皆守境,不能出师,公请大臣临边督战,募游兵击贼,论曹玮马知节才可用,论傅潜杨琼败绩当诛,而田绍斌王荣等可责其效以赎过,凡数十事,其言甚壮。
天子益器其材,数欲以知制诰宰相有言不可者,乃已。
其后继迁卒为潘罗支所困,而朝廷以两镇授德明,德明顿首谢罪,河西平。
天子亦再幸澶渊,盟契丹,而河北之兵解,天下无事矣。
公既见疏不用,初坐断田讼失实,通判杭州,徙知苏州,又徙两浙转运副使,还判三司开拆司,迁太常博士
用封禅恩,迁祠部员外郎
又坐事,出知濠州
刑部员外郎荆湖北路转运使,坐擅给驿马与人奔丧而马死,夺一官,通判襄州,徙知鄂州,又徙苏州
天禧元年,复为刑部员外郎陕西转运使
灵州弃已久,公与秦州曹玮得胡芦河路可出兵,无沙行之阻而能径趋灵州,遂请环庆以图出师,会入为宣徽使,不克而止。
工部郎中,坐朱能反,贬怀州团练副使,再贬池州
天圣元年,拜度支员外郎、知广德军,徙知楚州,迁兵部员外郎、知寿州,又知陕府
六年,复直集贤院,又迁工部郎中,改直昭文馆、知荆南府
召为龙图阁待制纠察在京刑狱判流内铨
龙图阁直学士、知并州,未行,迁兵部郎中枢密直学士以往,就迁右谏议大夫,入知通银台司,复判流内铨
翰林侍读学士群牧使,迁给事中知审官院。
以疾出知许州康定二年六月某日,卒于官。
公好学有文,尤喜为诗。
为人严毅修洁,而材辩敏明,少慷慨。
见奇真宗,自初召试,感激言事,自以谓君臣之遇。
已而失职,逾二十年,始复直于集贤。
比登侍从,而门生故吏、曩时所考进士,或至宰相、居大官,故其视时人,常以先生长者自处,论事尤多发愤。
其在许昌继迁孙复河西叛,朝廷出师西方,而公已老,不复言兵矣。
享年七十有八以终。
氏远出梅伯,世久而谱不明。
公之皇曾祖讳超,皇祖讳远,皆不仕。
父讳邈,赠刑部侍郎
夫人刘氏,彭城县
子五人:长曰鼎臣,官至殿中丞,次曰宝臣,皆先公卒。
次曰得臣,太子中舍
次曰辅臣,前将作监丞
次曰清臣大理评事
公之卒,天子赠赙优恤,加得臣殿中丞清臣卫尉寺丞
明年八月某日,葬公宣州之某县某乡某原。
铭曰:
士之所难,有蕴无时。
伟欤梅公,人主之知。
勇无不敢,惟义之为。
于翼飞,中垂以歛。
一失其涂,进退而坎。
理不终穷,既晚而通。
惟其寿考,福禄之隆。
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七、《楚纪》卷五二、同治《永丰县志》卷三七、光绪《应城县志》卷七、光绪《德安府志》卷三
公讳晔,字日华
检校工部尚书讳托、彭城县刘氏之室为曾孙,武昌县讳郴、兰陵夫人萧氏之室为孙,赠太仆少卿讳偃、追封潘原县太君李氏之室为第三子,于修为叔父。
修不幸幼孤,依于叔父而长焉。
尝奉太夫人之教曰:「尔欲识尔父乎?
视尔叔父,其状貌、起居、言笑皆尔父也」。
修虽幼,已能知太夫人言为悲,而叔父之为亲也。
欧阳氏世家江南,伪唐李氏时为庐陵大族。
李氏亡,先君昆弟同时而仕者四人,独先君早世,其后三人皆登于朝以殁。
咸平三年进士甲科,历南雄州判官、随阆二州推官江陵府掌书记,拜太子中允太常丞博士尚书屯田都官员外郎,享年七十有九,最后终于家。
庆历四年三月十日,葬于安州应城县高风乡彭乐村。
于其葬也,其素所养兄之子修泣而书曰:呜呼!
叔父之亡,吾先君之昆弟无复在者矣。
其长养教育之恩既不可报,而至于状貌起居言笑之可思慕者,皆不得而见焉矣。
惟勉而纪吾叔父之可传于世者,庶以尽修之志焉。
公以太子中允兴国军盐酒税,太常丞汉州雒县博士端州桂阳监屯田员外郎黄州,迁都官永州,皆有能政。
举人夺官,复以屯田通判歙州,以本官分司西京,许家于随,复迁都官于家,遂致仕。
景祐四年四月九日卒。
公为人严明方质,尤以洁廉自持。
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
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
其涖官临事,长于决断。
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
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
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僧喜曰:「诺」。
饥民赖以全活。
陈尧咨以豪贵自骄,所居为不法,官属莫敢仰视。
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
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
独不肯署。
尧咨虽惮而止,然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馀事。
县民王明与其同母兄李通争产累岁,不能自理,至贫为人赁舂
公折之一言,通则具伏,尽取其产钜万归于退而无怨言。
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公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
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
囚不知所以然。
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也」。
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
公之临事明辨,有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所居,人皆爱思之。
公娶范氏,封福昌县君
子男四人:长曰宗颜,次曰宗闵,其二早亡。
女一人,适张氏,亦早亡。
铭曰:
公之足以决于事,爱足以思于人,仁足以施其族,清足以洁其身。
而铭之以此,足以遗其子孙。
卫尉卿祁公神道碑铭1030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八、《欧阳文忠公集》卷六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太原祁氏,其先出于黄帝之子二十五人,一食于祁,遂为氏。
太原晋公盛于春秋之际,祁氏亦盛于晋。
其后世远而衰,子孙散亡之他国,有居者,即为谯人
后几世,生公讳某
公由曾祖以来,畜德蕴明,世不大显。
公生几岁,始有贤子革。
革,咸平三年以乡贡进士中第,始以禄荣其亲。
后几岁,公卒。
卒之岁,实景祐四年正月二十七日,享年六十有一。
革既弃官,服丧于家。
日月讫,如礼起复,就仕。
仕又某年,始为尚书郎
然后又以爵荣之,一命赠大理评事,累升卫尉卿
夫人楚氏,某人女,其贤为公之配,后公以卒。
天圣八年,始以公、夫人之丧,合葬谯县汤阴乡。
将葬,乃考其世德,刻石藏墓中,又图刻于墓隧之外,以暴露显扬,孝子之心也。
初,公閒居,常命革曰:「祁氏世有仕族,名声可称闻者,比比出于时。
自国家建隆以来,天子每岁下书四方,举贤能之士以官之,而四方之人摩肩争出,独祁氏无一人之迹至谯刺史廷下称应书者,岂吾门遂废乎?
抑大废而后兴也?
或后遂兴,兴由汝也」?
于是尽出其家之有,益市群书,日酿酒为具以待四方之宾,使与之游。
每乡里大儒先生讲说授学校,子即随酒具以往,勤勤尽其欢,岁时未尝懈怠。
不顾资产之有无者,惟奉其家祭祀及以礼士君子尔,由是浸渐以成人。
及享子禄,不数岁乃终,人谓力劳而报约,何也?
既而享名爵,登九卿,然后乡里荣之。
夫享子养人之常,殁而荣不朽,顾天之报予,孰云无厚薄哉!
惟公以纯笃敦实,履其身,行其家,以大其门。
教其子,卒成其志,志成矣而身殁,身殁而名益荣矣。
今又得显书其行,揭之金石,以彰为善之效,而以其馀劝于后人,得为贤也。
噫!
今有人负材与能,昂立人上,与时争高下,不肯分寸屈其心,而卒困厄颠踣,怏怏不得志,欲一县佐不可得,以至穷且老殁无闻者;
幸而得志,处富贵,极崇高,即死而身名俱灭,子孙至为仆隶转死沟壑者,亦不可数。
用彼较此,得失孰多乎?
岂负材与畜德,所享固不同耶?
碑具,使来乞辞。
辞具,又为之诗,以贻谯里之童子使歌之,以永公之无穷也。
衣车赫赫驰者谁?
生世不闻死莫知。
卿居里门乃褐衣,殁荣之存令名垂。
人有不信考斯碑,卿之有碑由子为,后之父者宜所思。
谏议大夫杨公墓志铭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八、《欧阳文忠公集》卷六一
府君杭州钱塘人
其谱曰汉太尉震之后,世出弘农,其后微远,不能谱录。
府君之九代祖隐朝,始复得次序,曰隐朝生燕客,燕客生堪,而犹为弘农人
堪生承休,是谓皇高祖唐天祐元年,为刑部员外郎副给事中郑祁使吴越,册钱镠为王,杨行密江淮,道阻不克归,遂留杭州,始分弘农之籍籍钱塘
初,承休之行也,挈其子岩以俱。
岩仕越国,位至丞相,是谓皇曾祖。
尚书职方员外郎讳郾,是谓皇祖。
生赠礼部尚书讳蠙,是谓皇考。
府君幼失其父,有志节,不群诸儿,母元夫人独爱之。
夫人之丧尚书也,内外之姻未尝有见其笑者,府君生十岁,作《雪赋》一篇,始为之笑。
及长,尤好学,日必诵书数万言,或昼夜不息,临食至失七箸。
已而病其目,元夫人夺藏其书,府君盗之,亡邻家以读。
大宋受命,太宗皇帝即位之三年,吴越忠懿王朝京师,以其地纳籍有司,越国除。
随其皇祖以族行,寓宋州
三举进士端拱二年中乙科,历蔡州新昌县,迁著作佐郎、知德州
为政有治迹,诏书褒之。
咸平三年交趾献驯犀,府君秘书丞在京商税院,因奏《犀赋》。
真宗嘉之,召试学士院,迁太常博士
赋,一时文士争相传诵不及。
明年,又上书自荐,献所为文二十馀万言,乃直集贤院,知袁、筠二州,提点开封府诸县
入为三司盐铁判官,知越州提点淮南刑狱。
宰相王文穆公不悦,以事罢之,卒坐考试国子监生,贬监陈州榷酒。
逾年,得知常州,复入三司,判磨勘司
元夫人忧,服除,判户部勾院
比自荐及是,二十七年矣。
然少孤,能自立,力勤苦为文章,履其身以俭约,不妄自为进取。
其官业行己之方,一皆自信于圣人之道,不肯少顾时之人所为,而时之人亦以有德君子名之。
故其直集贤院者二十七年,不迁官,由太常博士才至刑部郎中,有出其后者,往往至荣显。
或有笑其远世自守以质朴,讽使少改其为者。
府君叹曰:「吾不学乎世,学乎圣人,由是以至此。
吾之所有,不敢以荐于人,而尝自献于天子矣。
今欲孰附以进邪」?
其信道深笃不可屈曲如此。
天圣四年,以久次,迁集贤修撰,出知应天府,同纠察在京刑狱,转兵部郎中
六年,年六十五,老矣,始召以知制诰
府君颍川陈从易,皆以好古有文行知名。
然二人者,皆久不用,遂以老,既而一日并用之。
是时学者稍相习务媮窳为文章,在位稍以为患,皆以谓天子用耆老将有意矣。
而又下诏书,敕学者禁浮华,使近古道,然后以谓用二人皆不无意矣,而皆恨其晚也。
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出知亳州
于州封虢略县男食邑三百户
明道二年四月十日,以疾卒于州之正寝,年六十有九。
其病将卒,犹不废学。
有文三十卷,曰《隐□集》;
又五卷,曰《西垣集》。
呜呼!
畜其学以老,不克用,独见于文章,然其文卒待一施于朝廷,遂位荣显。
既贵,赠其皇考礼部尚书,母太原郡太君
其妇曰漳南县张氏,后夫人南阳郡,亦张氏。
荫其男:长曰洎,明州观察支使
次曰浚,江阴军司理参军
次曰泳、渐、沆、沨,皆将作监主簿
既终,又荫二孙某官。
其馀庆之及者三世。
则夫守道者,未必果不遇也。
噫!
杨氏尝以族显于汉,为三公四世
汉之乱,更魏涉晋,戕贼于夷胡,而汉之大人苗裔尽矣。
比数百岁,下而及唐,然杨氏之后独在。
太和开成之间,曰汝士者与虞卿、鲁士、汉公,又以名显于唐,居靖恭坊杨氏者,大以其族著。
唐之乱,极于懿、僖、昭三宗,下更五姓,天下痝裂,焚荡剪薙,而唐之名臣之后尽矣。
百年至于今,然杨氏之后独在,及府君又大显。
始震尝有德于汉而死以无辜,君子悼震曰不幸,然孰知夫世不昌且久欤?
府君又畜其德,则孰知其后世又不然欤?
于其葬也,是宜铭。
铭,盖所以使后世之有考也。
府君卒后若干年,以景祐二年某月某日,葬杭州某县某乡。
漳南县先府君二十六年以亡,及是合葬,自有志。
府君初名侃,后避真宗皇帝旧名,改曰大雅,字子正
铭曰:
杨氏之先,自震有闻。
有盛有衰,世惟厥人。
由汉迄今,更难冒乱。
历时千年,而世三显。
府君之显,不彰于初。
其久不渝,卒克以敷。
弘农之分,遂播南土。
呜呼!
德则承其先,而葬也茔于祖。
尚书职方郎中分司南京欧阳公墓志铭1034年1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公讳颍,字孝叔
咸平三年,举进士中第,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建宁县
未半岁,峡路转运使薛颜巡部至万州,逐其守之不治者,以谓继不治非尤善治者不能,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
以治闻,由万州相次九领州而治之。
一再至曰鄂州
二辞不行: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
最后嘉州,以老告,不行。
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
其尤甚曰歙州,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證。
其视入狴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恬如也。
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抵法。
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公曰勿捕与购,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鞫之。
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
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
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皆是,然后欢曰:「公,神明也」。
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公刚果有气,外严内明,不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
初,皇考侍郎许田,时丁晋公尚少,客其县。
皇考识之,曰贵人也,使与之游,待之极厚。
公佐峡州,晋公荐之,遂拜著作。
其后,晋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
故其仕也,自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士尚书屯田都官方三员外郎郎中,皆以岁月考课,次第升,知万、峡、鄂、歙、彭、鄂、阆、饶、嘉州,皆所当得。
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
明道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荆南,遂归焉。
景祐元年正月二十六日终于家,年七十有三。
考讳某,赠某官。
皇妣李氏,赠某县君
夫人曾氏,某县君,先亡。
公平生彊力,少疾病。
居家,忽晨起作遗戒数纸,以示其嗣子景昱曰:「吾将终矣」。
后三日,乃终。
而嗣子景昱能守其家,如其戒。
欧氏出于禹,禹之后有越王句践
句践之后有无疆者,为楚威王所灭,无疆之子皆受楚封,封之乌程欧阳亭者,为欧阳氏。
汉世有仕为涿郡者,子孙遂北,有居冀州渤海,有居青州千乘
而欧阳仕,世为博士,所谓欧阳《尚书》者也。
渤海之欧阳有仕者曰建,所谓渤海赫赫欧阳坚石者也。
赵王伦之乱,其兄子质南奔长沙
自质十二世生询,询生通,仕于唐,皆为长沙之欧阳,而犹以渤海为封。
通又三世而生琮,琮为吉州刺史,子孙家焉。
自琮八世生万,万生雅,雅生高祖讳效高祖生曾祖讳托,曾祖生皇祖武昌讳郴,皇祖生公之父赠户部侍郎讳仿,皆家吉州,又为吉州之欧阳。
及公,遂迁荆南,且葬焉,又为荆南之欧阳。
呜呼!
公于修,叔父也。
铭其叔父,宜于其世尤详。
铭曰:
寿孰与之,七十而老。
禄则自取,于取犹少。
扶身以方,亦以从公。
不变其初,以及其终。
欧阳文忠公集》卷六一。
又见《楚纪》卷五二,同治《宜昌府志》卷一六。
故推诚保德宣忠亮节崇仁协恭守正翊戴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尉致仕上柱国许国公食邑一万八千四百户食实封七千六百户赠太师中书令文靖吕公神道碑铭(并序 庆历四年十一月1044年11月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九、《乐全集》卷三六、《永乐大典》卷九二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皇宋受命,光宅天下,唯上帝顾保,世赉良弼。
太宗朝,有若吕文穆公蒙正,率循大卞,乂宁王家,克左右乱四方,以底绥大业。
圣上缵服,有若元宰太尉许公,寅亮一德,谟明修辅,答扬祖宗之猷训,以缉熙于光明。
此所以持盈保成,重雍累洽,隆无疆之基者也。
公讳夷简字坦夫文穆公之从子。
太岳之后,流光源深。
大王父梦奇,唐兵部侍郎北京副留守,以文穆贵,追赠太师
王父龟祥,以殿省丞守寿春,有善政,没,因家焉。
蒙亨,尝举进士,礼部奏名处高等,方从兄执政,嫌不就廷试。
后选集吏部铨,得引对,太皇顾判铨王旦曰:「某佳士,奈何以蒙正故抑之」?
曰:「此其文学政事有过人者」。
即授光禄寺丞,改丞大理,无禄早世。
公登台司,追锡命三代,并至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尚书令封齐、祁、魏三国
咸平三年章圣始御便座,阅郡国贡士,公以进士擢第,解褐绛州推官,再调盐城监判官将漕以干局闻。
就迁大理丞,榷定盐筴,度署西溪,大储放利。
会诏举六科,以才识兼茂试政事堂
属将封泰山,或言非访阙政时,因例报罢,出倅通、濠。
材誉日洽,章圣识其名。
滨城并河水,羡溢为害,寇莱公镇魏,请择守于朝。
上谕宰司,而以公行。
到郡循堤防,究民利病,平繇省赋,拯诸垫昏。
暇日阅征簿,见田镈之算,曰:「先儒有言,王道本于农,此何名哉」?
表请除之,朝廷推其法天下,自是农器无征。
太尉王文正当国,深器重公。
王沂公曾西掖文正尝从容问沂公:「颇知吕滨州乎」?
曰:「闻名旧矣」。
太尉曰:「他日成天下之务者斯人也,君善交之」。
后公竟与沂公同当钧轴。
两浙提点刑狱,时缘瑞符缮灵宫,上所严向,贵权督作,外希风旨,趋副期会,役徒斩材,或殒林壑,吏辄以亡命闻,而囚其孥。
公具条白,采伐为缓。
筏木浮河,调夫挽送,方冬水涸,暴宿河埭,公请一切散遣,须春流,番兵更。
还陛觐,面承慰奖,擢刑部员外郎,知御史台杂事,赐五品服。
数治诏狱,听讼事,阅实明辩,当比平恕
天禧旱蝗,祅民惊哗,屡奏谠言,指陈变咎。
公之论事婉而正,而裁,通而易从,不崇空语,以干浮誉,故人主乐于听受。
尝临谕曰:「卿言朕自主,勉毋悼害」。
复因占对称旨,特宠金艾。
近姻除中丞,换起居舍人,领通进银台封驳。
从官小会,必蒙特召,后亦不得以为例也。
每上前目送,注意殊渥。
内史缺,丞相进名而不及公,帝曰:「吕某固宜此选」。
公适持金絮使临湟,命虚员以待。
复节,除兵部员外郎知制诰,俄授刑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都邑务剧,尹正才难,击断者杂中善良,循恕者并容奸蠹。
公之为理,雅得其术,威而不猛,宽而无犯,机芒不施,区橐自破,治政清净,府庭肃然。
逮今言尹京之政,为吏师。
今上莅阼,优除右谏议大夫
永定甫竁,内珰徙筮山,辞连冢司,诏公驰驿覆视,初陵既复,同轨如期。
朝廷曰能,遂以给事中参知政事
章圣愆豫,希见大臣,翼室宅宗,房闼助治,二府机政稍复壅阂。
时判礼仪事,请亲户牖之听,以分帷帟之重,柅绝矫漏,用周几微。
缀衣移御,即请罢天书仪卫,纳灵文方中,闇然日章,其虑远矣。
祏主登祔,章献慕往,本室器服欲如事生,公执礼文,竟循旧典。
东朝参决,抗尊当宁,裁蕝仪物,无溢等数,事规诸萌,务全王体。
进贰六职,历小宗伯小司徒,毗赞七年,遂正宰席,领景灵宫使集贤殿大学士
一心百虑,知无不为,推选名儒,增设讲员,敷经上前,导以典学。
每奏事之间,辄引经史,古昔以谕,哲惠日新,发于启迪。
玉清灾,议止缮营,因表谢宫使,加吏部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登冠三阶。
公自参贰,兼掌国策,合三朝之载以绪成大典,至是史成,凡预笔削,率被迁赏。
公前事确让,特蒙褒许。
久之,拜中书侍郎兵部尚书,复辞都兵。
章懿之即远也,献后俾为菆涂,且毋变朝夕,公请襄事如礼。
司天探旨,挠以拘忌,献后遣谒者挟日官使公裁,公执大义不可夺,卒制服发哭,考吉日,备宫仗,葬近原,以究恤典。
禁籞春宴,献后命无废,会公固启而罢。
翚幄颛威,龙德务晦,懿不待养,弗言而毁,得伸情礼,繄公将顺。
且念辅临之久,而虞倖密之间,规中造膝,事为之慎。
自此至尊举息皆章惠躬涖,简用刚锐,任之言责,协规交警,俾𢥠后心。
钦承二宫,周旋十年,内无隙言,外无异虑。
孝慈笃至,固由上圣之姿;
佐佑弥缝,抑自嘉猷之助。
天圣保定公实勤止。
禁城火,领使庀作,落成,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
时二驾复新宫,肆大眚,恩覃内外,特畴公劳而加异数。
公请均同列,恳让不拜,止以吏部尚书鸾台
献后登遐,上念章惠拥翼之勤,褒上崇名,著之遗札。
公以渐不可长,亟白刊诰,止奉保庆之册,以揭大明之照。
时王路方正,乾刚独运,摅发健粹,始初清明。
公手疏七条,以端治本,杜宣授,止中画,断侧门之贡,绝刊章之弊。
天下闻听,廓焉更新,永底蒸民之生,则惟我后之德。
衮司十稔,深怀抑畏,顿首上前,祈避重位。
制授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陈州
将行燕见,愿得上三年计。
帝曰:「行矣,半岁其还相余」。
公之在朝也,则圣人之心易然,而无天下之忧;
公之不在于朝也,则圣人之心慊然,若无与属其天下。
至于朝议涂说,咸企公归。
如期而召,复冠钧衡,修明治方,综核名实。
自左右常任、人、牧夫,俊乂在官,本于训迪。
光天之下,至于蛮貊之邦,但见巍巍之尊,如天之覆,美利所及,日用不知。
惟景祐之平康,则燮谐之绩用。
若乃并侑三后,著不祧之式,以显扬文武之烈;
崇建中壸,尊顺成之体,以严对宗庙之重。
其纠睦公族也,则官之环尹,以别庶姓,勖之讲学,以纳轨善;
其章叙庶工也,则升之类举,以合公论,集之朝邸,以严班制。
伸理诬枉,若寇忠悯之比,悉及昭恤;
绍续功旧,如潘武惠而下,咸加甄叙。
此又赞襄馀论、推广德泽一二大较也。
若其沃心话言,极深研几,慎密不出,莫悉闻已。
景祐二年,拜右仆射
冬至,上享帝于阳丘封申国公
三年,表六上纳政,手札譬止。
次春,复五上,天子重违冲旨,命以镇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同平章事许州
在许二年,而戎叛,公闻之,曰:「嘻!
羽翼成,是必飏去。
吾恐谋国者虑害不深,事失机先,必致朝廷旰食」。
已而如公言,卒至绎扰,天下被其劳。
故徙公镇魏,固河朔心。
公比当衡,每筹边奏,揣虏动静,效如在目。
及此过觐,手诏问策。
公备陈西北守禦利害,朝议赖以适从。
至魏,浚城洫,除器备,审佼壮籍,蒐补其缺,番休训肄,声慑戎境,大河之北,长城岌然。
康定元年五月,复召辅政,悉仍旧秩。
骑寇犯塞,赤囊日至。
公虑屯戍之久,生他盗心,于是始议营北都、城镇宁,以谨北门之闭;
募民兵,增州防,以重庶邦之守。
边守宰悉从择遣,俾绥凋敝;
诸府裨校间为召见,使知感叹。
夜思而得,请而行。
已而北人来渝平。
山东饥,多盗,备预有素,恃而无虞。
郊,改封许国公,特拜司空,坚谢得允。
上惟文武之柄,付倚在公,倘计议不齐,则事功难集,下制兼判枢密院事
公以二府之旧,相均为重,启辞判总,止兼使名。
上体爱人之心,密讲和戎之画,数下恩旨,切敕边吏,内保疆埸,遏其侵轶;
外推信义,示之绥怀;
意在我守有馀,贼势自殆,而后可与惟新矣。
后诸路防禦益严,夏人通款纳誓,讫如公策。
庆历二年季冬甲寅,夙兴将朝,遂感风眩。
上悯公劳瘁,至忘其身,诏除司空平章军国重事,听三五一入。
累牍逊免。
朝机边画,就第咨访。
敕就开宝浮图设道会,祝公延寿。
御府出万金药,上剪髭和匕以赐,至有「移疾朕躬」之谕。
遂再辞位,中旨断表。
三年三月,召见延和殿,俾骑及殿扉,以不良行,顾内侍舆以前,固辞,更给扶,命无拜。
面谢衰笃,慈衷恻然,册拜司徒,犹监史阁、军国大事。
寻致军国之议,频表请老。
乃以太尉致仕,朝朔望班等丞相,使珰密札轸问无虚月。
世葬郑原,既得谢,如郑展墓。
郡以疾闻,诏使驰饷药奁,而已不及,春秋六十六薨。
问至,辅臣方奏事,上哭发声,谓左右曰:「乃心国家,而任大事如吕某者,可复得乎!
病不就诀,殁不临酹,吾恨何既哉」!
感悼不已,为制服苑中,哭之甚哀,不视朝三日。
太师中书令礼官考行,谥曰「文靖」。
比葬,内密四致奠,赙赐累千。
,复废朝。
有以见大君元臣感通契会,同德一体,恩营始终之极致者矣。
其配秦国夫人扶风马氏,太子少保忠肃公亮之女。
妇体顺而正,母道慈以严。
许昌,夫人以殁。
展墓也,且将葬夫人,卜有日矣,而公薨,即以庆历四年十一月壬申,祔于新郑陪先兆,君子以为知命。
七子:公绰兵部员外郎史馆修撰
公弼度支员外郎三司盐铁判官
著、孺,并太常博士,操行器识,儒学吏用,维其似之,必复大显;
公餗,赠右赞善大夫
馀早夭。
二女:长适司封郎中雍,文正公子也,次不育。
公性庄重,有仪矩,望之毅然而姿宇浑厚,即之温如而神采英发,才全道周,用无常器。
践历台阁,绸缪廊庙。
一话一言,莫不留为故事;
有猷有为,莫不著为令典。
不洁名,不矜劳,敢任天下之怨,不敢有天下之德。
至于风郡国,建学校,以广教育之本;
循贡举,张六科,以大招延之路;
志在得士,为邦家基,推贤援能,汇征于朝。
有自常参同时宰延人物,藻鉴赏别,精裁其品题,初若未尽者,已而果然。
善合群虑,考用众长,乐道人善,而忘嫌恶。
虽待微者,若亡贵贱之间,以延尽下情。
其接僚友,周而不比,宽而有辨;
其事上,直而无怫,顺而能守;
其殿邦抚民,条教明,使人便安,而下不敢犯;
其在朝位,若不胜其恭者,退而燕居,恂恂如也。
与季氏宗简尤为友爱,休暇相对,谈名理之迹,不及公家之事。
而又敏学多闻,精识强记,殚简册而备究,经耳目者不忘。
属辞雄赡,长于理道,朝廷典册多出公手。
至于文史之学,名法之书,当世所行,率公考正。
非夫命世之禀,生人之杰,安能德言并立,功名兼劭,如此其章烜也!
简惟古之君子论撰其前人之,以明著于后世,礼之大者,故推诸孤之志,举烝彝景钟之义,以请于上。
有命史臣,俾敷扬其休烈,康许公,抑所以表其子孙也。
铭曰:
天监有宋,世祚明德。
能哲而惠,以熙衮职。
考慎厥相,用康保民。
式克钦承,相惟其人。
其人维何?
文武许公。
实经大猷,股肱王躬。
帝视公视,帝听公听。
有翼有为,吁谟赋命。
恭默未言,弼谐二尊。
如权如衡,如篪如埙。
向明专治,启发健粹。
秉国之平,遵王之义。
百揆四岳,庶政惟和
六府三事,九功可歌。
于蕃许昌,孰尸鼎铉?
以速寇戎,丕艰庙算。
公体慈旨,请宽叛刑。
敕边谨守,戎卒来庭。
三冠泰阶,再拥方钺。
忠劳则多,恩礼亦绝。
曰师曰公,名器之隆。
于申于许,山川之封。
二十三年,尽瘁王室。
纳政于上,请老以佚。
临雍未拜,荧圃言归。
古有知命,公乎庶几。
讣奏来闻,上哭之恸。
盖隐家邦,摧此隆栋。
爰命史臣,纂扬丕绩。
陵谷有迁,音徽无斁。
宋故太中大夫尚书刑部郎中分司西京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累赠某官刁公墓志铭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六
公讳湛,字□□,其先渤海人
晋元帝绍统建康,协预中兴四佐,位居朝首,其后为丹阳人
唐末丧乱,奸豪专土,李昪冒扬、徐之业,开国江左,刁氏南州望族,故世仕焉。
祖讳某,江南昭武军节度使,为李氏勋旧,皇朝赠左龙武大将军
考讳衎,江南某官,虽处伪庭,而儒雅清素,名重中朝,从煜归命,终尚书兵部郎中、直秘阁,累赠户部尚书
妣徐氏、陈氏,封高平万年县太君
咸平三年进士擢第,释褐大理评事、知宣州宣城县
秩满,迁大理寺丞、监兴国军大冶县茶场知县
代还,迁殿中丞、知潮州
真皇东封岱宗,迁太常博士
祀汾脽,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开封府司录
岁馀,丁外艰
服除,通判越州
都官、知庐州
寿州,迁职方。
召赴阙,授荆湖北路提点刑狱
仁宗登极,迁祠部郎中,徙夔州路转运使
刑部
丁内艰
服除,授三司度支判官
阅岁,请舒州,上言夔峡溪洞事。
特旨召对,面赐三品服。
到郡,以疾徙黄州,不行,请分司西京,遂归老丹阳
公以儒术发身,而才长于吏事,听讼决狱,尤尽心焉。
在朝参,尝录囚于纠察刑狱司,其具狱当五囚重辟,公阅事原情,理出四人。
会京府司录缺员,政府以公名闻,真皇指其名曰:「此近尝录囚而活人者耶?
是宜此选矣」。
军巡有重囚久系,抵谰不承,京尹请谳,上疑其冤,特命付公推,冀其平反,屡遣内珰临讯。
公探其情,实挟诈,囚知情得,悉服罪。
上犹欲矜减,公上言曰:「民而为寇攘奸宄,杀人于货,以故犯于有司,如是而可以诈免,适以长恶」。
竟按诛之。
公之于狱,有以哀矜,有以惩艾,惟其当,其平心守法类此。
通判越州长吏阙,公承乏。
时浙东蝗,公斋居致诚,遍祷群祀,翼日迅雷烈风,蝗漂溺于江湖。
人信禨祥,相与惊异,以为公之诚感。
是岁稼穑不害,更以大穰。
郡城中沟渎湮塞,民久苦之,公为集众力疏浚,引湖水周流城中,大便利。
及被代,百姓恋恋遮留,不忍其去,乃图其像,立祠郡之承天寺
是亦知公之爱利有以及民者也。
寿春淮甸剧郡,号难治
公遏豪猾,细人得职,狱市清,课最登,故召还有荆湖之命。
将漕夔峡,属施州溪洞蛮首领田彦稠、彦晏等妄干恩典,朝议不从,即率宗党攻破寨栅,杀吏民,烧官舍,掠公私物,保险,为边患。
朝廷命施州讨击,弥年无功,又特遣武臣出禁旅,图深入,蛮益拒命,乃召公招辑。
值彦稠死,蛮悔惧,有善意,而武臣欲自以为功,闭隔不为纳。
民告疲于调输。
施州地震,山川崩,人厌死者众。
朝廷遣中使致祭,且问边事,公密疏请罢兵,使蛮无疑,边事即定。
中人入奏,未几,武臣内徙,以兵属公。
公遣裨校与蛮要,纳蛮兵,徙集不离近徼。
公令设次于野,从亲吏数人坐次中,丑类千馀挺刃睢盱,左右股慄,毅然召彦晏前,曰:「吾丐若馀生,是属奚为者」?
彦晏惧,挥却其众。
徐命吏引诸酋首歃血立誓,因犒饮,散遣之,欢噪动于山谷,曰:「自丁相公后,复见今日矣」。
丁崖相谓昔为夔州路转运使,有功利,蛮夷怀之,故云尔。
朝命授彦晏归远将军被公玺书褒谕。
自后黔中妥安。
公性恬厚,资孝廉
出于徐夫人,而不及养。
国朝封赠之典,在具庆者,恩不及亡母;
东封告成,肆大眚,推恩,妻已丧者得叙封。
公上章以请,其略云:「妻以箕帚之旧,尚蒙封邑之荣;
母以劬劳之恩,不及漏泉之泽。
教化之本,轻重未安」。
朝议然之,故徐夫人高平之赠。
今之朝籍,父在而封及亡母,由公发之。
昭武江南时,以勋伐赐田丹阳,封占甚广。
秘阁公素不治产,分割质于乡人,田沃衍,耕穫者辄富饶。
及公居忧,亲党请收以自业。
曰:「诚美,然乡人致力亦勤矣。
仕有禄,生事以足,奈何侵较乡人以牟利也」!
焚其质剂,闾里多其义分。
务退居。
诸子从官便境,更相迎养,以致其乐。
亲宾燕语,未尝及荣,澹乎自适,凡十六年。
次子约知婺州,扶侍赴官,道中感疾,皇祐元年十一月七日终于钱塘,享年七十有九。
二月十九日夫人长寿县君陈氏相继而逝,享年八十。
陈氏江南令族,父士伦,有名建业,为寿昌殿使,归朝遂不仕。
夫人德顺而正,母道慈以严,明惠知书,诸子童稚时皆亲自教授,闺门礼法,宗姻著之。
子五人:绎、约,并太常博士
纾,某官;
纺,某官;
幼早亡。
六女:适翰林学士知开封府胥偃太子宾客李宥,某官蔡仲卿,某官刘缅,某官施元长,某官孙锡
公之启手足时,资政殿学士范公守馀杭,故丧事皆如礼。
诸子护㡛帷归丹阳,菆于唐山庄舍,某年某月日合葬于某县某乡某原。
《易》曰:「素履终吉」。
夫子曰:「君子哉若人」!
公之谓矣。
铭曰:
五季积衰,王土剖分,江南区区,为多才臣。
秘阁归朝,时推德素,逮公策名,益延夙誉。
公资恺悌,济之敏明,以是从政,所处有声。
人之情伪,为难知者,公之察狱,以诚匪诈。
义之与利,孰思重轻?
在乡党,终和且清。
用而用之,以早知止,十有六年,全其吉履。
养致其乐,丧致其哀,公实多子,子亦多才。
丹阳南原,松阡幽宅,下从先公,永安体魄。
按:《乐全集》卷三九。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〇一原注。
范忠献公雍神道碑治平二年 北宋 · 范镇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二、《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二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一○
资政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赠太子太傅忠献范公既没之十九年,其子宗贤始以公之行状与故范文正公所为铭文求文于镇,以为碑。
景祐中,公将赴洛阳,镇适受命为新安主簿,一见于京师,其后不与公接,独得其平生行己大略于士大夫之传,以为公天资忠孝,笃善好学,通敏有筹略,以是起县主簿枢密副使历事二帝,皆知其贤,而公亦以此屡用。
公几于先事,建言朝廷,欲奋厉有所立,故常得位志行,而卒不克。
其在延州,所以守禦应敌者未有遗策,而大将刘平石元孙败于外,城几不守,而公亦坐是左迁。
故君子以为公之所欲为者甚壮,而上亦非不用公,遭时不幸,故止于此。
然刘、石之败,非公,延州不守。
而公之去延州也,范文正公承其后,得公之事为详。
及公之没,而志其墓,则推其功为能全延州以捍关中者,其于不幸之中,犹能有立如此。
此镇所闻于人者,而考之于其行状、墓铭,又得其世次出入始终之详。
公讳字伯纯,其先太原人
皇考讳仁恕,事后唐为校书郎
从孟氏辟于并门,卒与俱入蜀,遂相之。
以老,授太子太保,终于家。
及公之贵,累赠太保
王考讳从龟,事蜀为刑部侍郎,入朝终于左屯卫大将军,累赠太傅
考讳德隆,以太傅荫为供奉官,累赠太师中书令
妣韩氏,封安康郡太夫人追封京兆郡
生三子,公最少。
十岁而孤,夫人质衣为资,使公就学。
公幼而警悟,咸平三年,举进士,释褐补洛阳主簿,再调钱塘,改筠州从事
秩满,除大理寺丞、知建州崇安县。
殿中丞,知端州
还朝,献所著文二十卷,进太常博士
初,洛阳主簿,张公咏过洛,闻其所为,贤之,书公姓名屏风,遇人辄以识否为问。
至是张公镇淮阳,即引公为倅。
未行,会寇莱公出守洛阳,奏公为留守通判,诏从莱公辟。
二公于天下士少所推与,而争欲得公为僚,朝廷以此知公可用。
寻召判三司开拆司,改尚书屯田员外郎
天禧中,河决滑台,齐鲁皆被其害。
朝廷发兵万人塞之,不给,则命调发丁夫,邑官校督役严甚,山东骚然。
上患之,使宰相三司使择可行者,皆以公为能,诏除京东转运副使
至,以为民愁无聊,今急之,愈怨,作愈不力,不如一宽之,与民缓期。
民皆奋曰:「公长者,无敢后」。
先期而河堤成。
即拜度支员外郎河北转运使
旧制,以重估募民入粟于边,而县官常苦其费。
公视德、博间民有馀谷,乃歛诸州缗钱,以平价就籴,而官自漕致于边,至今以为便。
是时,陕西边食不足,农民皆远输塞上,朝廷以为忧,徙公转运本路。
公建议以池盐募民入粟于边,而农得以休。
兵部员外郎,召拜户部副使,寻改度支副使
未几,拜工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充陕西都转运使
逾年,召还,提举京百司。
会环、原州属羌叛,寇边,遣公安抚。
公亲见其酋长,谕以逆顺利害,即皆首服,愿守约束如旧。
还拜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以奉使契丹
还,加龙图阁直学士
三司使,号称职,上知其才,擢拜枢密副使
岁馀,丁太夫人忧,诏以给事中起复视事。
籍田礼毕,迁礼部侍郎
时玉清昭应宫灾,宫之西北隅有数小殿存者,章献太后有意修复,两府廉封,太后悲泣久之,曰:「幸有存者」。
公揣知其意,即抗言:「先帝朝以此空府库,今一夕为灰烬,天意可见。
如幸其存而复兴,民将不堪。
臣以为存不如亡」。
群公皆助之。
太后意解,曰:「不复劳人矣」!
上说,翌日诏谕中外。
明道二年,以户部侍郎陕州
逾月,改京兆府
是岁,诸道旱蝗疾疫,关中尤甚。
公自减廪食,以为民先
富人皆争出财助官贷,活数万人。
躬自抚视,至染疾不悔。
移镇河阳
公既屡受任陕西,出入边徼,知元昊且反,而朝廷未有以待者,遂自河阳上书陈边事,得召见,献策六。
吏部侍郎资政殿学士,出守西京
既而元昊果反,天子思其言,即拜振武军节度使、知延州
公以为延州西夏咽喉,而戍兵寡弱,若贼并兵急攻,延州不守,则关辅举危,非厚集兵以待之不可,乃累上章乞师。
朝廷不甚以为意。
一旦元昊引兵十馀万破李士彬等,径至城下。
大将石元孙领兵出境上,守者才数百人,老幼皆登城,公以身先之。
贼围愈急,使召统帅刘平庆州
领军来援,合元孙兵,与贼夜战。
王师不利,二帅陷没,城中大恐。
公慨然曰:「我死国足矣,民何罪」!
于州南嘉岭山之神。
会暮,大雪,贼暴露不能军,乃引去,城卒以完。
朝廷闻之,封其神灵显公。
然公卒以是左迁户部侍郎、知安州
吏民相率守阙讼公无罪,天子亦知之,故一岁间,起公至吏部侍郎、知河中府
未行,改京兆府,且许朝觐。
资政殿学士,兼四路粮草。
至镇岁馀,以边食足而民不劳,加尚书左丞,进大学士,复守西京
有盗起襄、邓间,流及汝、洛,朝廷以属公。
公命讨,且降之,尽获。
是岁,许、汝大蝗,独不入境。
守洛三年,拜礼部尚书
庆历六年正月丁亥,以疾薨于位,享年六十有八。
上为废朝,赠赙加等。
其年三月丙申,葬于洛阳金谷乡宣武里之先原。
公初娶魏氏,追封钜鹿郡夫人
再娶臧氏,始封遂宁郡夫人改封仁寿郡
子六人。
长曰宗杰,尚书兵部员外郎直史馆陕西转运使、三路制置解盐使,先公一年而亡。
次曰宗良宗衍,并守将作监主簿
宗古,未仕,皆早亡;
曰宗师、宗贤,并为大理寺丞
女七人,其三人亡,次适眉州防禦使高继宣,次适光禄寺丞吴安度,次适尚书屯田员外郎唐諲,次适屯田员外郎韩绎
孙八人:宗本尚书虞部员外郎
子开国子博士
子明,尚书虞部员外郎
子仪太子右赞善大夫
子谅大理寺丞
子奇光禄寺丞
子渊大理评事
子正,未仕。
公性笃学,至老且贵不废。
有集五十卷。
其在枢府,尝绘尚书四代图以进。
所尝荐举者后皆至公卿,世以为知人。
大将狄青初为散直,隶麾下,坐法当斩,公贷之,卒为名将。
平居无事,常欲为久远计,尤恶轻作茍止。
陕西休兵,议者皆以兵冗宜汰,而行之不以渐。
公知人心不厌,密疏,以为急而用之,缓而弃之,后无以复用人,乃止。
及病且革,闻朝廷有事于田狩,犹拜疏不已。
凡四任洛阳,始为邑佐,构亭于县南,父老思之,名曰「范亭」云。
铭曰:
嗟我范公,其先太原
从主于蜀,崎岖艰难。
遭时不祥,再世不显。
集为我公,硕大光明。
初仕于洛,有骏厥声。
时之望人,惟寇与张。
公之所从,为彼得丧。
用公京东,东人以纾。
用公河朔,边廪告馀。
关中,帝不西顾。
化盐为粮,农不释亩。
公还京师,羌叛于西。
公出西抚,羌拜其马。
召还三司,屡试有成。
枢府庆历六年
自陕徙,复临河阳
羌饱必叛,以诏天子。
公言卒效,寄以西鄙。
二帅殒颠,城赖公全。
公斥不诉,民为号冤。
天子知之,旋踵用公。
继守三镇,有光于终。
天锡之报,子孙满前。
以没元身,克多历年。
呜呼贤哉!
尚书工部侍郎致仕赠工部尚书崔公行状1043年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曾祖光表,右补阙直史馆
祖周度,兖州节度判官、赠秘书少监
汝砺左班殿直、赠尚书兵部侍郎
本贯开封府鄢陵县仪凤乡凤凰里,名立字本之,年七十五。
崔出姜姓。
始,齐丁公之嫡曰季子,以其国推叔乙而食采于崔,因而命氏。
十六世孙业,为汉东莱侯,居清河东武城
后魏殿中尚书休,始与其弟寅分大小房,休号大房。
元魏历周、隋间,世居显仕,而至唐尤甚,与卢、李、郑三姓,遂为诸侯之望,而崔为之首。
曾祖讳光表,清河大房休之后十二世孙也。
后唐同光初进士,为天下第一,终右补阙直史馆
祖讳周度,性忠鲠敢言,周初为兖州节度判官,其帅慕容彦超叛,即以大义譬责之,复引近世逆顺祸福以为监。
不听,卒为其所害。
周祖闻而伤之,赠秘书少监
父讳汝砺,以父死节尚幼,朝廷欲优其廪给,乃以为左班殿直
后以家世儒者,耻从武弁之列,遂弃官归鄢陵,安处先庐,不以荣利为意。
以公贵,累赠尚书兵部侍郎
公讳立,字本之侍郎之次子也。
少警悟博学,而尤长于古文。
柳公仲涂为世大儒,学者师仰,一见公文而奇之,于公卿间比比延誉。
咸平二年秋举进士开封府,试入高等。
明年春及第,补果州团练推官
郡有役卒辇官物于他州,苦其道路之险,乃率众钱雇便舟而下。
其守姜从革者发其事,法官张升引率歛条,坐始谋与率钱卒三人皆当斩。
曰:「醵钱私己,与本意于公殊科,罪当杖」。
固执不断。
姜怒,乃以具狱闻,请下有司详谳,卒如公议。
姜与法官俱得罪。
满岁,用是改大理寺丞、知大名府临清县事。
丁侍郎忧去职。
服除,知寿州安丰县事。
属岁大水,坏期斯塘,民失灌溉之利者殆千馀家,公亟募工徒补塞堤障,日暴露于塘下,踰月而塘完,民以安业
殿中丞,徙通判广州事,改太常博士
岭南舶商所凑,珍货丛委,至者一为利所动,则隳其故节。
公素以清约自守,凡彼之所有,不市一钱,官满但舟贮俸缗所馀而还。
文懿张公为本道转运使,常叹服之曰:「古之所谓廉吏者,恐无以过此」。
俄丁母延安郡太君李氏忧,去官。
服阕,通判许州事,改屯田员外郎、知江阴军事。
仁宗即位,以恩增秩都官
邑有利港者,旧溉民田数千顷,岁久湮废,公谕其民浚之,曰:「初虽少劳,而其利无穷」。
民皆乐然献力。
逮成,官无少费,而民利如故。
横河六十里以通漕运舟楫之便,天子嘉之,两赐诏书褒美。
代还,会东都塞决河,命公提举受纳梢草。
是时所费既广,旁逮数路之民,皆被科扰。
公度兴功过半,薪楗山积,而所逋之数尚数百万,皆单细之户,力不能堪者。
公独抗奏,愿一切蠲放,保无所乏,朝廷从之,众大蒙惠。
职方员外郎、知棣州事。
城中池素舄卤,民苦水泉不给。
公择衢巷要便之地,为浚百井,而间有甘洌者。
众谓公至诚之感,阖郡歌乐之。
累迁都官郎中,历知汉、相、潞三州事,以明道恭谢天地恩迁职方,俄转太常少卿、知兖州事。
值岁大蝗旱,民罹凶歉,公度荒政之急而为常法所拘者,一皆济以权宜,唯上所罪。
又募里豪出数十万斛以哺饥者,所活甚众,而施浃旁境。
继徙郓、泾二州,就拜右谏议大夫,改知耀州事。
耀民气豪喜讼,号难治
始至,系囚满狱,为区判善恶,劝沮明白。
未几民服公化,境内以清。
代归,民走漆、沮二水之次,邀公呼曰:「吾之父母,今焉往」?
至群卧滩石上,使公马不得前,为回驾,翌日繇间道乃去。
至阙,以年渐高,筋力不强,愿补闲僻之郡。
乃出知濠州事,转给事中
年甫七十,即上书曰:「臣老矣,于国家之事力不能勉,幸乞臣骸骨,以归田里」。
上怜之,进秩工部侍郎致仕。
公既归许之私第,遂谢绝人事,治家圃,罗植松竹,中起小亭曰葆光,自号葆光子,终日怡然隐几于其间。
每良辰美节,则召亲族以觞咏为娱乐,心休休然,自谓处羲皇之世。
如是者凡五年。
一日,体中不佳,召诸子而谓曰:「人生七十者为少,而吾寿已过之。
又官为丞郎,汝辈皆为京寺之官,女配吉士,吾自顾无一不足者。
夫生而死,物理之也,汝辈但师吾忠孝,无甚悲也」!
诸子与家人皆环侍号泣不能胜,而公神色不少变而终,君子以为达性命,时庆历三年十一月三日也。
公方重沉敏,不妄喜怒,外虽严庄,而内极仁恕
平居裣衽危坐,凛然如在官府中,家人辈皆悚戢自饬,无敢遽步于前者。
天性至孝,二亲之亡,水浆不入口者累日,蔬食柴毁,见者嗟恻之。
事其兄中舍君尤谨顺。
诸侄少孤,皆奏以官,义均己子。
历治十郡,所至务以约制烦,以静胜扰,而政一出于仁惠。
凡议罪有不合法意,或所诛不当其情者,则类从轻比,故民感而易化,所去殊思之。
又性本恬晦,不自夸耀,以道平进,志不可屈。
文静吕公,乃公之同年生也;
文懿张公,乃向为监司,知公之深者也,而公足未尝一妄及其门。
曰:「人茍公而待物,当自知我;
必欲求而后知,则吾岂为此」?
东郡之督薪刍也,内臣阎文应方为小官,与公共事,文应举或不如法,公必极言规正之。
后为入内都知,权倾中外,感公畴昔诲勖之恩,百计欲一见公而不能,其自重如此。
前后上封言时政利害得失,凡四十事,多见施用。
能文之外,复长于篇咏。
文正范公尝谓某曰:「余向在江阴,多见崔公诗,格清而意远,诗人之作也」。
有集二十卷,自名《巴歈集》,兹又见其谦德之高也。
夫人冉氏,故职方员外郎宗闵之女。
淑行纯德宗族师法,门内之助,肃然以和。
封仁寿郡君,先公而亡,年六十六。
其年十二月十三日,葬公与夫人于郑州之新郑县临洧乡侍郎之墓次。
男三人:长勉,天圣五年进士第,强敏能政,终大理寺丞
次公孺,性浑厚,有高识,多闻博览,尤高名理之论,今为国子博士签书忠武军节度判官事;
次长孺,和雅善属文,终大理寺丞
女四人:长适比部员外郎杜昉,次适司封员外郎集贤校理、知陕府赵宗道,次适大理寺丞张汝士,次即某之配也。
故于公治官治家之迹,知之为最详。
而辞患鄙讷,不能发扬公之清芬盛烈,使纤悉而明著之,姑举其大概,以资名德钜贤笔削之公,用垂信于后世。
谨状(《安阳集》卷五○。又见《永乐大典》卷二七四○,嘉靖《鄢陵志》卷八,乾隆《新郑县志》卷二五,民国鄢陵县志》卷二七。)
度:原脱,据郭本补。
太常博士通判应天府光禄少卿孙公墓志铭(并序 至和元年十月1054年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七、《安阳集》卷四七 创作地点:山西省太原市
公讳侑,字有可,祖先汝阳人
家世儒学,自唐以来,为冠冕名族。
曾祖真,祖镒,生五代间,恬晦不仕。
父庸,太祖朝上书言当世大务,擢补开封掾,终殿中丞,赠刑部尚书
尚书徙居颍川,今为颍川人
尚书深古学,聚书数千卷,以教诸子。
长子何,次子仅,遂以文学大名
公为少子,独倜傥任侠,好击剑,习兵法,慕古人立大功奇节。
始未肯勤阅父书,暨二兄举进士,继为天下第一,于是刻意为学,而天性警拔,不数年,能踵二兄之业。
咸平三年,复一上中进士第
契丹尚扰北边,赴调者皆择官东南以自便。
公独请补威虏军判官,冀乘时自奋,以见功业。
已而契丹讲和,公志不就,再调虢州军事推官
用知己荐,授大理寺丞、知同州白水县,次改开封府封丘县
真宗幸亳,三司使丁谓为顿递使,表公知襄邑县
驾还职办,特转殿中丞,迁太常博士
文惠王公随出知应天府,辟公通判府事
王公政尚宽易,而公以严决济之,庶务称治。
天禧元年八月十一日,以疾卒,时年四十六。
公性阔达持重,然每闻人之善,喜如己出;
见非义者,甚于世仇。
处身俭约,而施惠及人,及亡,几无以为葬具,士以此称服之。
所莅郡邑,强明而不苛,吏民畏爱焉。
夫一盛一衰,其天道之常乎!
淳化咸平中,公二兄连举冠多士,而公次举,复登科,天下耸慕,皆目孙氏为大小状元家。
至于父兄之训子弟,必举孙氏以为劝,唯恨其不及也。
不二十年间,公与二兄相继而亡。
而公二兄之后,今衰薾不振,仅存嗣续。
公子周比部员外郎、知同州,端介有吏干,诸孙皆谨厚向学。
天顾孙氏,而俾复兴者,其公之裔乎!
公娶韩氏,柔顺有贤德。
比部登朝,累赠公光禄少卿,母夫人追封陈留县太君
男二人:长曰咸,终太子中舍
次,比部也。
女四人:长适彬州军事判官姜羲,次适大理寺丞元卿,其二人幼为尼。
孙男五人,孙女五人。
至和元年十月七日,葬于河南府河南县太尉上官里先尚书之墓侧。
将葬,比部以书来告曰:「周不幸少而孤,先君行己在官之迹,十不能记一二,得舅抚大概以铭之,斯不朽矣」。
铭曰:
猗公之为,超然远驰。
始慕古人,功名自期。
志兮可尚,逢也非时。
卒继伯仲,以文发基。
试才郡邑,吏惴民熙。
寿啬于天,用不大施。
惟公之宗,始盛中衰。
衰而复兴,在公本支。
在子能孝,卜兆龟符。
祔公先茔,神兮安之。
歙州黟县朱君墓志铭1041年 北宋 · 苏舜钦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苏学士文集》卷一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淮安市
沛国朱处仁表臣,少从予游,长又同登进士第
表臣宦于楚,予适越,遇表臣,喜语,既且泣曰:「仆将葬祖、父于真,有期矣,敢以铭烦于君,其毋拒」!
予诺之。
表臣遂状其世曰:先君讳咸熙字某,其先宣城人也。
曾祖训,唐末事李氏至歙州刺史
生景勋,弘毅尚气节,阴知世将有变,遂徙其孥山东,占营丘
保衡少明孔氏《尚书》。
太平兴国中登本科,授冀州司理参军,再选达州东乡主簿
时贼顺骚两川,邻城不守,邑令吕弃印以逸,主簿独闭壁坚守,势诎遇害。
时先君侍,年才十三,度不能力,遂挺身脱贼刃下,日夜踔数舍,冒没于凶党中,变名姓,作蜀俚人语。
谍知官军至开州,趣出主帅前,泣曰:「我东乡主簿之子,不幸父以贼死,而家有母妹在青州,相去数千里,不能自通,幸挈出死境,使归奉偏亲以养,惠施大矣」。
帅哀怜之,使骑于后。
,道华之渭南,逢令居焉,语曰:「汝父戕于难,今汝幼又孤,能至此以遇我,天也。
山东道阻,当留无往,必教育使汝成而后行,可乎」?
从之。
嘉其谨强向学,善视若诸子;
遂许以女妻之。
后六年,同至都下自论,敕赐同学究出身,时咸平三年冬十一月也。
还家拜亲,喜极哀动,乃侍奉赴调,授濠州定远主簿绵州司法参军博州司理濠州录事耀州淳化,五任十有五年。
法平直不挠,未尝过差,然不肯悒纳上官,故无有通荐者。
天禧三年秋,罢官淳化,因类刑书主司为奏御,求补法寺吏
未报得疾,踰年弗,勉授歙州黟县
夏五月,舟至宋,疾甚,叹曰:「吾出险艰,得官以庇族,洁躬奉法,不敢以欺,死固有命。
子幼,家无资,何以奉母?
幸外舅官于泗,可亟往,以吾诚告之」。
言毕而逝,时五月朔也,享年三十有九。
踰宿至泗,遂稿葬于佛庙。
徙旅于真,诸孤家白沙,从吕舅之庇也。
夫人后君一年卒。
母李氏,后三年亦殁。
四子:长即处仁泗州判官,监楚州
次处约,登进士甲科,知南安军上犹县
处中处厚,皆夭。
予见前人罹祸患,虽奴辱折屈,茍活而不自羞,卒能奋起,以成勋名,盖独虑其亡躯耳。
长官幼齿,而遂合此术,呜呼贤哉!
向使如常童悲慕不能自引去,徒血凶锋,于祸无所转,则家君死难之节不表,而朱氏之祀殄矣。
今二子皆成名,干而有文采,赫大门闾,安可涯涘。
长官没踰二十年,仁、约以俸卜葬于真州某县某乡,举夫人以祔焉。
又复东乡之魂,以大王母李氏合葬于兆之北,中与厚又属其旁,以某年月日之吉也。
铭曰:
东乡死官,忠节较然。
君脱凶难,可以孝言。
命狭禄小,世嗟其贤。
二子是似,此其曰天。
葬得吉壤,冈趋水旋。
濯濯灵魄,安此万年。
宋故赠尚书工部侍郎清河张君神道碑铭 北宋 · 祖无择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六、下阙《龙学文集》卷九
宝元元年冬十一月庚戌,天子有事于南郊。
还,乃赏公卿,行庆赐。
自公以下位于朝者,其父母、祖父母既殁,咸有赠官,例也。
明年春,知齐州军州事、尚书虞部郎中张公某,语其僚大理评事祖无择曰:「我先世本无官,某治毛郑《诗》,咸平三年擢第。
自有位于朝,累赠为卫尉卿
今天子以圜丘之祀,均釐臣庶,又赠至尚书工部侍郎,按令当斲石为碑,表诸神道,愿得文章,以系以铭」。
无择曰:「不敏文章不足以信后人,敢辞」。
他日见,复言。
无择曰:「此撰述之事,非末学所宜为」。
固辞。
未几,公改治洺州,又移书来请益坚。
无择大惧违孝子之心有咎,乃不敢辞。
其碑曰:惟张氏先,实黄帝所自出,其苗裔蕃衍甚盛。
汉晋暨唐,有文武材,为王侯公卿大夫十五六。
唐末五代,天下丧乱,衣冠旧族,往往流落闾阎间,没而不振。
侍郎诸祖,咸夷于民。
曾祖讳瑰、祖讳温、父讳隐,以中原板荡,与其族转徙四方,无常产。
周广顺中,始占籍于济。
侍郎讳澄字仲容,实济人也。
侍郎以诸祖连数十岁避难南北,失其馀赀,无以支经费,遂不为他务,惟蚤夜孜孜,以治生事。
常自俭啬,推所有以均其宗属。
历数年,为富家大族。
尝有里中凶人,昼日辄攫物,侍郎不畀人捕焉,俄而凶人自致其所盗物而去,济民于是号有善行。
初,郎中君以明经中选,侍郎训于庭曰:「汝惟清谨,乃克保厥官;
汝惟反是,乃用瘝厥躬」。
郎中君敬服其诲言,罔敢失坠。
由州县职为幕府客,迁京朝官,宰邑守郡,时称廉平,故人咸谓张氏有子矣。
侍郎之配曰太原王氏,积封宁晋县太君
生六男四女,男长即郎中君也;
次曰永图、曰永昌、曰永锡、曰永肩、曰玮,并无禄,早世。
女俱嫁为士妻。
侍郎咸平五年秋八月终,以明道元年秋八月葬于济之钜野县仁义乡仁义里,以宝元二年秋八月作碑于道。
固自一命大理评事暨今尚书工部侍郎,凡六被赠典也。
于是条其世系官阀,以状来请辞,刻于石。
辞曰:
尚书虞部员外郎尹公墓表宝元元年十二月1038年12月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蔡忠惠集》卷三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公讳仲宣咸平三年明经登第,历梓州铜山凤翔麟游二簿,调永兴司理参军,又为潞州襄垣主簿,迁汝州梁县怀州武陟二令,又迁蜀州军判官
荐公之行能于朝者十数人,由是除大理寺丞
又四迁为尚书虞部员外郎,历知汝州叶、郑荥阳二县,又知大宁监通判华州华州由知资州,最后知郢州
景祐四年三月七日卒于官,春秋七十一。
公之为治,应事辄决,未尝迎立科指。
辨词周复,细民自得尽其情实。
然慈恕,虽发见巧伪,不忍置之深法。
所至之州若县,其人至今皆曰:「尹思公为我主曲直,宁可得也」。
其尤著明者,许州进士朱公祐尝游资州
当是时,公初卒,资州闻之,廛巷传道,老稚相扶携涕泣,入浮屠宫哀号吊问,道交踵,往来数日而后已。
公祐于公父子间无平生之旧,美公爱于资,遂记之以传于人,曰《遗爱录》云。
呜呼,公乎,其厚德者欤!
古者太守刺史权大官久,能以威惠滋其下,故时有思者。
今之为郡,沾三岁辄更罢去,事小大率有法令,虽材者巧摘奇断,立威刑以为强名,然其居也民畏之,去则已矣。
公平易,不设垣堑,悉驱所治之民而内之,俾其自安。
公存,无能指引一二事以称说,及其终,乃怀思无穷,岂非尽其中者,其迹愈隐而其感益深乎!
公始至郢州,以书语其子洙曰:「吾州土风和,民俗厚,所治有池台树石观游之美,可以休吾心焉,终此观吾老矣」。
署事始三日,早作被疾,比呼医至,已大剧,志莫克遂,可悲也已。
公之先世居太原,祖某赠光禄卿,葬河南寿安,其后子孙遂居河南
考文化,仕至尚书都官郎中,以才能名当时,累赠刑部侍郎
母郑氏,追受德兴县太君
夫人张氏,寿安县,以贤德称于内外族,前公七年卒。
子男源、洙、湘、冲、淑、沂、澄七人。
源、洙、澄皆中进士科,湘以荫补官,冲、淑并早亡,沂尚幼。
公之卒,明年十一月,从葬祖考之兆,其孤谓襄曰:欧阳永叔既铭吾先君子之行藏圹中,冀千万年以永存,子且无词慰予哀乎?
襄谨次其始末,用考信于后人。
其年十二月日,刻石以表于墓下。
聂内翰冠卿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四、《新安文献志》卷九四
聂内翰冠卿字长孺歙县人
七世祖师道,杨行密版奏,号「问政先生」,鸿胪卿
致尧,登咸平三年第,赠礼部尚书
冠卿登第,为连州军事推官
秩满,以文谒翰林学士杨亿,大器赏之,于是大臣交荐。
召试学士院校勘馆阁书籍,迁大理寺丞,为集贤校理通判蕲州,再迁太常博士
言天下旬奏狱,虽笞杖并覆,而徒流不系狱者,乃不以闻,非所以矜慎刑罚之意。
请自今罢覆杖笞罪,自徒以上,虽不系狱,亦奏覆。
从之。
登闻鼓院,历开封府判官三司盐铁、度支判官同修起居注,累迁尚书工部郎中
景祐中李照改定大乐,引冠卿检讨雅乐制度故实官,别诏与冯元宋祁修撰乐书,为《景祐广乐记》。
又以警严一奏曲不应再用,乃制《奉禋歌》,以备三叠,诏冠卿造词以配声,下本局歌之,是年郊祀遂用焉。
冠卿特迁刑部郎中、直集贤院,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判太常礼院纠察刑狱
奉使契丹,其主谓曰:「君家先世奉道,子孙固有昌者,尝观所著《蕲春集》,词极清丽」。
因自击毬纵饮,命冠卿赋诗,礼遇甚厚。
还,同知通进银台司审刑院
康定二年,入翰林学士
母忧,起复判昭文馆
未几,兼侍读学士
冠卿每进读《左氏春秋》,必引尊王黜霸之义以讽。
一日,坠笏上前,帝悯冠卿丧毁羸瘠,既退,赐禁中汤剂。
未几,告归葬亲,至扬州卒。
诏以其弟太常博士世卿通判宣州宋卿为秘书郎
初,世卿监延丰仓,掘地得古砖,有隶书字,半浸灭。
其可辨者云:「公先世饵霞栖云,高尚不仕,累石于江滨」。
又云:「昭王大丞相聂」。
又云:「水龙夜号,夕鸡骇飞,其年九月十二日卒,年五十有五」。
冠卿始见而恶之,至是校所卒岁月及其享年,无少异者。
冠卿嗜学好古,手未尝释卷,尤工诗,有《蕲春集》十卷、《河东集》三十卷。
子友仲、平仲仪仲文仲、公仲。
庆历二年,友仲以正字升亲民任使。
平仲文仲,并以太庙室长正字
仪仲熙宁中虞部员外郎通判卫州
四年十二月,判大名府韩琦王拱城危急,仪仲抱疾驰赴,总徒条筑,因此病亡,特赐绢百匹。
文仲子循矩,登元丰中第。
世卿天圣中进士
皇祐中职方员外郎,知莱州信阳军,终太常少卿
子武仲、南仲微仲恭仲武仲,登皇祐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