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正文
奏复长安南北郊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八
王者父事天,故爵称天子。
孔子曰:「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
王者尊其考,欲以配天,缘考之意,欲尊祖。
推而上之,遂及始祖。
是以周公郊祀后稷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礼记》天子祭天地及山川,岁遍。
《春秋谷梁传》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郊。
高皇帝受命,因雍四畤,起北畤,而备五帝,未共天地之祀。
孝文十六年新垣平,初起渭阳五帝庙,祭泰一、地祇,以太祖高皇帝配。
冬至祠泰一,存至祠地祇,皆并祠五帝,而共一牲,上亲郊拜。
后平伏诛,乃不复自亲,而使有司行事。
孝武皇帝雍,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祠,则礼不答也」。
于是元鼎四年十一月甲子始立后土祠汾阴
或曰,五帝,泰一之佐,宜立泰一。
五年十一月癸未始立泰一祠于甘泉,三岁一郊,与雍更祠,亦以高祖配,不岁事天,皆末应古制。
建始元年,徙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于长安南北郊。
永始元年三月,以未有皇孙,复甘泉、河东祠。
绥和二年,以卒不获祐,复长安南北郊。
建平三年,惧孝哀皇帝之疾未瘳,复甘泉、汾阴祠,竟复无福。
臣谨与太师孔光、长乐少府平晏大司农左咸、中垒校尉刘歆、太大中大夫朱阳、博士薛顺、议郎国由等六十七人议,皆曰宜如建始时丞相匡衡等议,复长安南北郊如故(《汉书·郊祀志》下:平帝元始五年大司马王莽奏言。)
须真天子经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须真天子经》,太始二年十一月八日长安青门内白马寺中,天笠菩萨昙摩罗察口授出之,时传言者安文惠、帛元信,手受者聂承远、张玄伯、孙休达,十二月三十日未时(同上。)
与夫人帖772年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真卿顿首。奉承十四日迁厝。
承问悲慕。不能自胜。
惟攀慕不及。摧毁何堪。
痛当柰何。痛当柰何。
凝寒。惟动静支适。
儿子等保侍真卿。离官已久。
事须十间前至郑州汴州已来专奉侍。
一日只拟一驿。计过大事后发犹恐迟。
必望知此缓急。勿迟滞。
足下不来。义无独去之法。
必请矜此狼狈。所望今到汴州
水下不愁河冻。书祭器等先下船去。
真卿十一日且发东京。伫望早来早来。
谨不次。真卿顿首夫人阁下。
十一月八日。问讯颂翙蒙郎郎和奴光严。
深远忆。或至十三日得发。
令郊庙从行官吏等自备食物诏 中唐 · 德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三
十一月八日有事于南郊太庙。行从官吏将士等。
一切并令自备食物。其诸司先无公者。
以本司阙职物充。其王府官度支量给廪物。
其仪仗礼物。并仰御史撙节处分。
桐柏真人茅山华阳观王先生碑铭 唐 · 于敬之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六
轩辕有道之君。时著顺风之美。
姑射凝神之主。爰标让位之芳。
斯皆远镜遗编。遐希蠹册。
岂若道包千古。业映百王。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化洽无遗。仁含有截。
青溪之馆。□□□□紫府之乡。
言招若士。乃下螭绂。
伫霓裳。希停绛阙之游。
暂辍丹田之赏。谨命终南山万福观道士元敬祇召先生之□辰先生霞装奄俶曲法师痛徽音之永隔。
收蕤松涧。弟子祁行则丁元亮等悲陟岵之长往。
采绚芝岩。共勒丰碑。
同甄盛烈。先生姓王讳轨
字洪范一字道模
琅琊临沂人也。耀质珠川
分枝璿萼。姬储下凤。
周书美其轻举。飞凫
刘史记其神异。绵声远系。
奚在言欤。曾祖筠。
散骑常侍太府卿度支尚书。文括辞林。
义殚学府。既飞华于楚塞。
诚育德于梁州。大父铦。
梁简文太子洗马招远将军。洎大中大夫
晨趋鹤禁。夕侍龙楼。
出入两朝。声猷缨侣。
从容二代。誉掩珩流。
父瑜。陈著作佐郎鄱阳常侍
蓬峤含章。乍增辉于兰阁。
梧宫载笔。时扬馤于桂山
抽簪陪置醴之宾。偶乘簉脂车之彦。
竭诚以奉上。鸣谦以接下。
常刷坐忘之宇。乃秀行念之允。
先生养质鲲波。终搏鹏羽。
遣之又遣。元之又元。
志合天倪。情含地籁。
施妍厉丑。泯之而为一。
梃横楹从。混之而无二。
年甫八岁。早丧所天。
痛彼髫年。志符曾孝。
哀思丱日。性掩柴仁。
属陈运告终。人神靡托。
玉炎钟岫。芝焚楚郊。
万始之劫。正堕背飞之泪。
三荆之树。唯下分条之叶。
萍流不定。蓬转无依。
赖乎祖父故人携养。寄诸包氏。
一经憩庑。五载方离。
先生业契自然。道通县解。
贞心粹质。有符天纵。
蕴灵和之茂范。流太虚之芳润。
弱龄去俗。高步归真。
太平观法主王远知。践三清之隩隅。
游六学之津要。翘心丹诀。
警虑元波。既毁网于迷途。
乃分灯于暗室。清规素论。
一代伟人。先生顿辔元门。
思宏妙旨。仍随法主卜居谷。
为香瓶弟子一十六年。夜寝夙兴。
劬劳匪懈。晨供沆瀣。
夕进流霞。服义忘疲。
依仁无斁。想朱公而思圣。
怀紫素以寻真。浪情泉石。
披襟兰杜。抗狎鸟
庄惠以观鱼。每至风靓春山。
月华秋水。猿啼危峤。
虎啸幽溪。未尝不警思缘情。
抽毫写虑。先生爰及冠年。
虔受经法。养谷神于元牝。
游浩气于黄庭。初在法主座下听老子西升灵宝南华真人论。
退席之际。即为人讲说。
五行俱览。一字无遗
辩若建瓴。词同炙輠。
法主叹而言曰。吾道东矣。
何独康成。洎隋氏握图。
物色岩穴。旁求俊异。
旌贲英翘。王法主美孕三仙。
芳踰七圣。爰降丝涣。
追赴东都。先生此辰从游京洛
朝陪琐闼。夕侍铜池。
出入两宫。声华四部。
若匪体符真智。志叶虚舟。
岂可应彼弓旌。允兹纶召。
当时奉敕玉清元坛行道。丰厨享膳。
既馔玉而浆金。供帐芳华。
亦铺霞而藉锦。隋后主薄伐元菟。
先生扈从黄龙。车驾凯旋。
陪还洛邑大业十一年
有诏特委先生河南二十四郡博访缁素。有道术异能杂技德行讲说灼然堪供养者。
及精通道法之徒。并具状追送驾所。
以兹衔命。言归旧庐。
俄而炎运道消。苍灵失驭。
黄巾赤眉之侣。蚁聚挺妖。
绿林青犊之俦。蜚肆虿。
关河路绝。因即避乱名山。
遂历天台赤城四明桐柏金庭蔡隩缙云若耶。悟一息之难追。
知百年之易往。乃随时石室。
或逆旅曲枝。折桂纫兰。
漱流自乐。日月居诸。
复淹十载。而黔黎涂炭。
县命有归。我大唐凤举晋阳
龙兴渭涘。扫欃枪以居南面。
除猰㺄以正北辰。御极紫微。
负图黄屋。静稽天之大浸。
灭炎昆之燎火。包日月以为扃牖。
苑溟渤以作池隍。列圭璧于长安
大礼仪天地之轨。陈簨簴于清庙。
大乐节天地之音。先生既属文明。
遂动思归之引。整虬驭。
振蜺裳。背天台
还地肺。入轘辕而迎法驾。
游郏鄏而谒真人。太宗文皇帝游心寥廓之津。
开玉京于碧落。凝神杳冥之境。
敞金阙于绛宫。睿哲于是照临。
至圣以之绵邈。而亭𤯟之私宏远。
然随迎之道未臻。遇崆山之顺风。
仰濑乡之微旨。于时法主尚承恩梓泽。
未果言之。柳汧故遣法师先还。
修葺许陶遗址。此观梁武皇帝于许真人旧宅为陶隐居建立。
号曰朱阳。皇明启运。
更以华阳为目。按真诰云。
华阳第八洞天之名也。其山则崇岩隐天。
入云逵而上竦。盘基括地。
风溪而旁属。东连林屋。
飞九转以游仙。南控罗浮
开五便而纳圣。西通峨峤。
远属犀津。北振岱宗
遥翻鹤驾。固灵祇之窟宅。
诚羽客之留连者也。而旧基夷漫。
馀迹沦芜。先生更剪棘开场。
肇兹崇构。敬造正殿。
三间两庑。并及讲堂坛靖。
房宇门廊。飞桂栋于烟衢。
则黯然云布。架梁于霄路。
则赫尔霞舒。虬檐轩举。
征鶤度而嘹唳。凤甍孤峻。
贺雀仰而联翩。岂止蟭羽生风。
胡人竦貌而已。抑灵光之易接。
何景福之难酬者欤。又于内殿奉造元始天尊像一躯。
光趺八尺。左右真人夹侍。
神仪肃穆。法相希微。
图面影于月元。写毫精于日亮。
柱光双彩。表瑞金经。
掌耀十文。摛祥玉札。
遂使天华圣伎。睎菌阁而来仪。
羽旆云轺。睋蕙楼而戾止。
先生于是排翠扆而扇元风。游赤墀而宣众妙。
运慈舟而济有待。扬智炬以照无明。
惠泽与鲸壑同深。胜躅媲龟峰比峻。
大哉美矣。信无得而称焉。
法师往于名山福地。感遇真经。
晚居华阳。又摹写上清尊法洞元洞神符图秘宝。
并竭钟魏之模楷。尽班倕之剞劂。
缄封静室。永镇山门。
先生自幼及长。恒味朮。
平生斋讲传授。所有信施。
并入功德。赒救贫无。
乾封二年岁在丁卯十一月丁巳朔旦朝礼毕。
乃顾命门人曰。吾昨五更彷佛梦中见有三人。
羽衣严整。手执简策。
进于房内。告云。
华阳天宫素已品藻。用师为神仙万人主者。
兼知校领省官。且法师才德清高。
宜居此任。今重奉命邀迎。
请当行矣。吾昔在桐柏山中。
已感斯梦。辞不获免。
须应此召。遂戒勖门人。
示以修道要诀。经书法事。
各有付嘱。其月八日
频索香汤沐浴。改易冠带。
更服新衣。九日寅时
异香入室。整褐端笏。
奄从解化。春秋八十有八。
十七日癸酉。以符竹托祔于华阳观雷平山西陶贞白墓右。
悲夫。重惟先生德叶二仪。
情包六气。生而岐嶷。
长符规矩。黄中表称。
丹穴凝姿。白凤游豪。
掞华文于翰苑。碧鸡飞辩。
析妙理于谈丛。体共神俱。
性与道合。皎贞心于松路。
栖苦行于云衢。固乃鹏鴳齐区。
一致。西山五色。
空想仙童。淮南八公。
徒闻鸿烈。弟子戴慧恭包方广吴德伟王元熠等十有馀人。
并价逸楚材。声超稽箭。
承音阙里。服道缁闱。
皆痛甚摧梁。悲逾临谷。
金华而结欷。寻玉轮而增耿。
日月逝矣。而清猷尚存。
见课摛文。乃为铭曰。
至人无待。上德难名。
心凝丹灶。神游玉清。
风鹏羽。击水鲲瀛。
青溪孕质。碧落蜚声(其一)
质茂松筠。气芳兰芷。
性同濠上。情符阙里。
爽节川停。高风岳峙。
徘徊林壑。放旷文史(其二)
元珠已得。白云可驭。
目牛无全。害马斯去。
黄庭育德。紫宸钦誉。
爰纡涣玺。俄悲渍絮(其三)
照雪崆峒。凝霜姑射。
云虬散弭。雷軿徙迹。
乍看埋剑。还睎留舄。
眷言宏诱。其方孔硕(其四)
重惟芳霭。再美成功。
灾延绛阙。火浣丹宫。
开榛薙草。馀基永隆
虹盘凤翥。有类神功(其五)
柳谷思陶。芝田揖许。
四朝愉忻。三茅宴语。
野调霞轩。山情月举。
亭临霜峤。池连风溆(其六)
猗欤法侣。声猷业邃。
智境未穷。胜因先坠。
将邻埏埴。功亏覆篑。
素标真宰。宁资美谥(其七)
倏睹龙姿。俄观蝉蜕。
释谢星陨。任委天折。
吁嗟应真。示同生灭。
纪仙官于紫府。勒贞徽于翠碣(其八)
周氏墓石 唐 · 王绅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夫人姓周氏。其先汝南人也。
爰自炎汉。达于有唐。
绵历衣冠。其来尚矣。
曾王父府君圭。皇承务郎
敕授蓟州三河县。王大父府君归。
宣德郎左赞善大夫。赏绯鱼袋兼上柱国
王父君彦。皇彭城郡高望府折冲。
赏绯鱼袋兼上柱国。皆业崇儒行。
世继簪组。闾次门庆逾长。
夫人则折冲府君之长女。幼年贞柔。
至性纯孝。凛乎正气。
贤行自天。雅量绝俦。
风期难并。适佐君子。
令淑尤彰。雍睦承家。
母仪增书。是以□俭恭闻惠和
不以铅粉益容。但以礼节资德。
时贞元辛巳岁。寝疾终于莫亭集贤里之私第。
伏枕逾月。医无所为。
其年五月十三日。奄从于化。
享年四十八。呜呼。
天命数尽。生也有涯。
哀哉哲人。何为不寿。
瑶琴绝听。宝镜休窥。
珍玩满室。莫之能守。
亲戚弥切。痛无偕老之期。
歧路感伤。嗟有怀仁之德。
其年冬十一月八日。卜兆于鄚城东南二十五里世业原平之礼也。
云结长川。风悲草树。
嗣子操。次子模。
并残骸毁容。能竭孝道。
虑恐陵谷将变。岁序将迁。
刊石纪时。其铭曰。
郡城东南兮滹水湄。岁往月来兮无尽期。
明明寒月兮对孤垄。萧萧白杨兮风吹。
后唐招讨使李存进墓碑 唐 · 吕梦奇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
原夫古先哲王。
必有良辅。
时清则论至道以经邦。
和阴阳而均造化。
柱石王室。
使不颠不危。
世乱则运沉机而靖岩廊。
廓烟尘而扫芜秽。
藩屏皇家。
俾可远可大
故有书汗简。
勒金石。
皆纪其功德。
及于社稷生灵者也。
公讳存进
字光嗣
本姓孙氏
乐安人也。
武子之后。
历世守职边土。
因以家焉。
曾祖岩。
武节度都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御史大夫
祖某。
金紫光禄大夫胜州刺史检校刑部尚书御史大夫柱国
父佺。
武节度都押衙左校练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上柱国
公业绍箕裘。
力便弓马。
入蛟桥而振誉。
探虎穴以知名。
直如弦
心坚比铁。
献祖文皇龙潜朔野。
豹隐云中。
常以鏖虏为心。
平戎是务。
以公早精剑术。
素熟兵机。
肘腋之间。
爪牙为任。
时或手持双戟。
腰属两鞬。
营开而紫塞风清。
战罢而金鎗日耀。
太祖武皇帝嗣承丕构。
致力中原。
属以天步多艰。
王室如燬。
枕戈求敌。
奋剑遄征。
平大寇而复九重。
戮叛臣而清三辅。
以公生知武略。
早立战功。
委以辖钤。
颇著劳绩。
寻补节度押衙左厢衙队威雄第一□副兵马使
奏受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监察御史上柱国
大顺元年殿中侍御史
景福二年五月
太祖武皇帝以公性禀淳和。
言无矫饰。
勇能排难。
忠不病国。
锡以姓名。
同之骨肉。
荣连戚属。
光生将门。
永依磐石之安。
终赖维城之固。
寻补充右厢义儿第一院军使
除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御史大夫
乾宁二年十月除授检校左散骑常侍
光化二年二月右厢行营马步都虞候
三年正月兼授雁门以北都知兵马使永安军使兼守禦都指挥使
五月权知汾州军州事兼守禦都指挥使
四年四月转充右厢衙队都知兵马使
公以屡立战勋。
继承先泽。
勤王在念。
报主为心。
夙夜在公。
风雨如晦
至天复元年四月
除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御史大夫上柱国
二年三月除授检校兵部尚书
十月加授检校尚书左仆射
三年八月左厢衙队都知兵马使左厢行营马步都虞候
天祐三年三月
奉命权知石州军州事。
时以慈隰未归。
西南为患。
委之守郡。
志在安边。
公乃和以养兵。
仁而抚俗。
轻其徭役。
劝以耕农。
茕嫠者由是遂生。
逋窜者以之复业。
远来近悦。
老安少怀。
五谷有年。
一方无事。
百姓以为召父复出。
杜母再生。
洎今昭文睿武光孝皇帝初承顾命之年。
以公旧臣元老。
委以腹心。
送往事居。
慎终如始。
寻以家雠未雪。
国患已深。
四方每切于经营。
中土尚稽于平定。
知公材堪出将。
相可封侯
必当多难之
能立尽忠之节。
五年正月制授检校司空使持节石州诸军事
石州刺史
七年十月转充右厢步军都指挥使
八年十二月转授权行营蕃汉马步都虞候
寻以伪梁大举凶锋。
僭据深冀。
镇定告倒悬之急。
并汾兴仗顺之师
主上以公久战多谋。
雄名制敌。
俾之扈从。
同救阽危。
十万凶徒。
一阵席卷。
九年正月
奉命再知汾州军州事。
四月制加光禄大夫检校司徒
十二月授西南面行营招讨都指挥使
十一年三月
收下慈州
秋毫不犯。
百姓复业。
三农以时。
寻制授慈州剌史。
民歌其化。
离石焉。
十二月
奉命权知沁州军州事。
五月正授诸道行营蕃汉马步使
时以魏人久厌伪庭。
咸思真主。
烽烟相属。
星使交驰。
迎我銮舆。
以救涂炭。
洎主上驻跸在邺。
以编部未肃。
都人乍安。
每怀亲征。
常令预备。
将委权略。
罕得其人。
以公夙著廉勤。
素有威望。
九月补天雄军都部署巡检使
行营蕃汉马步使仍旧。
公禀命益恭。
守法益谨。
严以理下。
俭以约身。
犯者必诛。
恶者自息。
强豪贵势。
闻之凛然。
伪将刘鄩莘县
日与主上对垒经年。
时公在都城
每设严备。
有日私谓人曰。
此贼固险不战。
必有多谋。
俾于南门多排弓弩以待之。
其夜果有刘鄩贼党。
忽攻都城之南门。
弓弩齐发。
死伤者甚众。
遂令单骑潜报主上于东寨。
于是王师尽出。
及旦。
两军相遇于中途。
五万凶徒。
剿戮将尽。
刘鄩遁而获免。
夫破大阵。
主上之神功也。
都城
公之长算也。
十四年正月左厢步军都指挥使
二月
奉命权蕃汉马步副总管
圣上初收杨留镇。
以为将取中原。
先通古渡。
防边固圉。
非公不办。
寻留公在镇守禦
公以岸阔舟迟。
城孤兵少。
强敌在近。
奔冲是虞。
乃浚彼壕隍。
增其楼橹。
功役未罢。
果有大寇攻城。
内备既坚。
偫盗寻退。
十五年冬
随驾至胡陂。
大破汴寇回。
十六年三月制授单于安北都护御史大夫
充振武节度麟胜朔等州观察处置营田押蕃汉等使。
时驾在德胜寨上。
以大寇未平。
黄河是阻。
貔貅往复。
舟楫为劳。
一出义师。
数日方济。
公乃埋大木于两岸。
贯轻舟于中河。
建作浮桥。
以过锐旅。
力排巨浪。
势截横流。
扼彼咽喉。
壮我襟带。
遂使六军万马。
朝出暮还。
动若疾雷。
履如平地。
十七年二月
主上赏公之功。
就加特进检校太保
仍赐御衣鞍马金银器物绫罗锦䌽等。
三月授天雄军马步都指挥使
行营蕃汉马步使仍旧。
十九年正月
主上以契丹犯境。
銮驾亲征。
以公计出万全。
谋深九拒。
留公河外。
以禦奸凶。
果伪将段凝领兵攻打德胜寨。
公乃夜警晨严。
出斗内备。
三军戮力。
万人一心。
洎主上凯还。
寇孽夜遁。
二月
以公之功加特进检校太傅陇西郡开国男
食邑三百户
当年镇州有不令之臣张文礼
弑其主而据其位。
潜通梁苑
密搆契丹
背我圣恩。
恣彼凶德。
主上以北门犹梗。
中国未宁。
愤为患于腹心。
志先平其巢穴。
王师继发。
庙算频施。
杀戮虽多。
攻取未下。
以公闻风料敌。
嗅土知兵。
寻付睿谋。
俾就攻讨。
四月授北面行营都招讨使
公奉辞伐罪。
固敌是求。
乃仗龯而行。
凿门而出。
戈矛雪莹。
甲骑云飞。
发殷地之威声。
劲踰漳水
作连天之杀气。
直压浚川
增其严营。
对彼孤垒。
料于旬日。
必下危城。
无何。
伏鸡搏狸。
乳犬噬虎。
我师未列。
彼阵先成。
公乃独领亲军
迎锋力战。
王师已捷。
公乘胜深入。
为流矢所中。
身终于阵。
享年六十八。
于戏。
功已垂成。
命不相待。
陈安既往。
长留壮士之名。
卞壸不回。
永尽忠臣之节。
扶倾柱折。
济险舟沉。
天子闻之辍朝。
百姓闻之罢市。
夫生受国恩。
殁于王事。
大丈夫之终也。
同光二年冬十月太尉
十一月八日葬于太原县乡郑村东原。
礼也。
夫人彭城刘氏。
闻诗立德。
约礼成规。
夫人渤海金氏。
素禀全仪。
生知懿范。
柔顺同符乎坤德。
贤和共出于家风。
有子七人。
长曰汉韶。
河东节度押衙都牢城使右厢五院指挥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御史大夫上柱国
久读兵书。
颇精师律。
谦恭接下。
廉谨立身。
战胜而口不言功。
任重而心益为惧。
仁孝既闻于乡里。
忠勤复表于旂常。
蕴兹全才。
以固都邑。
次曰汉威。
河东节度押衙国军马步副指挥使兼都牢城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御史大夫上柱国
玉堂演术。
金匮传符。
亟扬破敌之功。
深得将兵之妙。
次曰汉殷。
前振武节度押衙沿河五镇都知兵马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
素蕴直诚。
早抱雄节。
饰身以文武之道。
交人以忠信之心。
次曰汉郇。
河东节度随使兵马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
孝敬因心。
忠直成性。
交游不杂。
言行相符。
次曰汉筠。
前振武节度单于安北都护府司马
器度纵横。
识略孤远。
耽书味道。
处约持谦。
乐胜廊庙。
先人后已。
次曰禄儿。
语多㯋悟。
似有神通。
适当怀橘之年。
自立成人之智。
次曰欢儿。
神彩疏通。
骨气清秀。
对日之年未逮。
摩天之势已高。
可谓荀氏八龙。
贾生三虎。
于德门者也。
梦奇旧忝故总管令公幕下十五馀年。
常在征行。
与公同处营寨。
辱公之知眷。
见公之行事。
诸子弟不以虚薄。
请染柔毫。
敢竭荒芜。
实叙铭勒。
庶比夫燕然立碣。
岘首丰碑。
复旌上将之勋。
再堕行人之泪。
铭曰。
五岳降灵。
四渎腾精。
雄才英杰。
为时而
舟以济险。
柱以扶倾。
手拨祸乱。
力致升平(其一)
婉画频施。
嘉谋屡协。
德懋九歌。
宠深三接。
续派天潢。
连芳玉叶。
出则奉辞。
入必献德(其二)
量深谋远。
才高器孤。
张皇义勇。
倜傥雄图。
臂上繁弱。
腰间辘轳。
声驰绝塞。
势慑偫胡(其三)
经以斯文。
纬以我武。
柔亦不茹。
刚亦不吐。
名高若庐。
力大如虎。
铁石一心。
鱼水三主(其四)
离石作牧。
西南之戍。
威以风行。
惠以云布。
直者必举。
枉者必措。
俗戴二天。
歌五裤(其五)
化行四郡。
恩被百姓。
吏守公平。
狱无冤横。
冰壶之莹。
水镜之净。
善人为邦。
室家相庆(其六)
得魏为大。
守之为难。
经巡务重。
断事繁。
威而不猛。
严而不残。
奸邪气慑。
豪右心寒(其七)
杨留初下。
渡口是防。
百楼备险。
九拒谋长。
城高如金。
壕浚如汤。
摧敌制寇。
拓土开疆(其八)
天子恩深。
将军战苦。
仗节拥麾
分茅列土。
作镇单于
以扼穷虏。
昼锦而行。
不独前古(其九)
九曲连天。
隔彼寇党。
白浪渀腾。
洪流滉瀁。
造舟为梁。
谁谓河广。
谋而后行。
利有攸往(其十)
赵有不庭。
干国之纪。
作孽一方。
构祸千里。
烟尘未灭。
婴敌之矢。
力战酬恩。
殁而后已(其十一)
桓桓上将
弼我元后。
冯坐大树。
周居细柳。
忠不负名。
勇不期寿。
天长地久
勋庸不朽(其十二)
为人作荐昭州刺史张逊793年 中唐 · 令狐楚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广西桂林市
右。臣伏准贞元六年十一月八日敕旨。
自今以后。诸州刺史县令以肆考。
如理术尤异。实效可称。
考满日委观察使录事迹以闻。特加奖擢者。
前件官守文惟谨。持法甚精。
清廉有馀。贞固无比。
臣伏见岭南。风俗惰懒。
苟避征徭。易成逋窜。
张逊忧人若已。理郡如家。
劝课农桑。置立保社。
移风为敦厚之境。徵赋无惨急之名。
周旋六年。其道一致。
臣猥司廉察。忝守方隅。
以所见闻。恳须甄录。
柳子厚墓志铭820年5月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
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
拓跋魏侍中
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
唐宰相
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
高宗朝。
皇考讳镇。
以事母弃太常博士
求为县令江南
其后以不能媚权贵。
御史
权贵人死。
乃复拜侍御史
号为刚直
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精敏
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
虽少年已自成人。
能取进士第
崭然见头角
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词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
议论證据今古。
出入经史百子。
踔厉风发
率常屈其座人。
名声大振。
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
争欲令出我门下。
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
蓝田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
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
例出为刺史
未至。
又例贬州司马
居閒益自刻苦。
务记览为词章。
汎滥停蓄
为深博无涯涘。
一自肆于山水閒。
元和中
尝例召至京师
又偕出为刺史
子厚柳州
既至叹曰。
是岂不足为政耶。
因其土俗。
为设教禁
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
不时赎。
子本相侔。
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
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
令书其佣。
足相当。
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
比一岁。
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
皆以子厚为师。
经承子厚口讲指画
为文词者。
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
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
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
播州非人所居。
梦得亲在堂。
吾不忍梦得之穷。
无辞以白其大人。
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
将拜疏愿以柳易播。
虽重得罪。
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
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
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
酒食游戏相徵逐
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
握手出肺肝相示。
指天日涕泣。
誓生死不相背负
真若可信。
一旦临小利害。
仅如毛发比。
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阱不一引手救。
反挤之。
下石焉者。
皆是也。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
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子厚之风。
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
勇于为人。
不自贵重顾藉。
谓功业可立就。
故坐废退
既退。
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推挽
故卒死于穷裔
材不为世用。
道不行于时也。
使子厚在台省时。
自持其身己能如司马刺史时。
亦自不斥。
斥时有人力能举之。
且必复用不穷。
子厚斥不久。
穷不极。
虽有出于人。
文学辞章。
必不能自力以致。
必传于后如今。
无疑也。
虽使子厚得所愿。
将相于一时。
以彼易此。
孰得孰失。
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
年四十七。
十五年七月十日
归葬万年先人墓侧。
子厚子男二人。
长曰周六。
始四岁。
季曰周七。
子厚卒乃生。
女子二人。
皆幼。
其得归葬也。
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
行立有节概。
重然诺。
与子厚结交。
子厚亦为之尽。
竟赖其力。
子厚于万年之墓者。
舅弟卢遵。
遵涿人。
性谨慎。
学问不厌。
子厚之斥。
遵从而家焉。
逮其死不去。
既往葬子厚
又将经纪其家。
庶几有始终者。
铭曰。
是惟子厚之室。
既固既安。
以利其嗣人
彗星再见修省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三
上天盖高。感应必繇乎人事。
寰宇虽广。理乱尽系于君心。
从古以来。必然之义。
朕嗣膺宝位。十有三年
常克己以虔恭。每推诚于庶众。
将以导迎休应。渐致雍熙。
期克于宗祧。思保宁于华夏。
而德有所未至。信有所未孚。
灾气上腾。天文谪见。
再周期月。重扰星躔
当求衣之时。睹垂象之变。
兢惧惕厉。若蹈泉谷。
是用举成汤六事。念宋景之一言。
详求谴咎之端。采听消禳之术。
必有精理。蕴于众情。
冀屈法以安人。爰恤刑而原下。
京城百司及诸道州府十一月八日巳前见禁囚徒未经敕断者。犯死罪并降从流。
流巳下递减一等。其十恶及谋杀人劫盗贼。
并官典犯赃。不在此限。
诸道今年遭水及蝗虫州县人户等。宜委观察使与州县长吏计会。
精加察访。勿惮奏论。
诸道所有进献时新。委中书门下更点勘撙减。
以称朕意。京畿之内。
百役繁兴。欲其阜安。
切在优恤。其今年二月二十五日敕赈贷诸县百姓粮种八万四千九百七十八石。
如闻数内半是义仓斛斗。此乃救灾之备。
丰年自合收积。其馀有户部管系者。
并且停徵。以俟来岁
畿内诸县。应有开成元年以前诸道逋欠。
并宜放免。仍委度支府司同勘闻奏。
如是官吏破用。不在此限。
皇太子葬事。卜日稍近。
但令粗及礼制。不必过务虚仪。
以涉繁冗。则须裁减。
冀无害物。夫岂伤恩。
易定两州。地里深阻。
近者守臣丧没。军中初有异图。
累遣诏书。申明事理。
革心迁善。章表继来。
张元益出定州后。应是初扶树元益有违朝旨者。
将校至于官健。委节度使安行慰谕。
并经放释。如或辄相告讦。
却以其罪罪之。冀使藩方。
永无疑惧。文武百僚及诸色人。
有能通达刑政之源。参考天人之际。
随在各上章疏。指言得失。
乃至彻乐减膳。抑亦旧章。
便当内自指挥。不复更形纶翰。
宣示中外。宜体至怀。
成都记序 唐 · 卢求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四
蜀国自秦始通。秦遗蜀王五美女。
亦遣五丁迎之。到梓潼
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人览其尾不能得。
五人相助。大呼拽之。
山遂崩。五丁秦女皆死。
惠王遂遣张仪司马错从石牛道。因封公子通国为蜀侯。
陈壮为相。置巴蜀郡
迁秦人万家实之。民始能秦言。
张若为太守。前时蜀土开明尚纳美女为妃。
武都山之精也。及死。
葬于城西北。遣五丁担其本山之土以为冢。
今有二石尚在。古老言五丁担云。
陈壮既为秦公子相数年。遂谋反。
秦公子。秦伐
封子恽为蜀侯
恽后母诬恽有罪。赐剑自杀。
人以其冤。因为立祠。
封子绾为蜀侯。后复疑绾反诛死。
自此但置守而已。后以李冰守。
始凿三江。引水以行舟楫。
岷山多梓柏大竹。坐致材木。
又溉水开稻田。于是沃野千里。
号为陆海。置绵洛二水。
用便溉灌。作石犀五。
以压毒蛟。命曰犀牛里。
后更为耕牛二。又作三石人立水中。
非常人也。与江神约曰。
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大凿岩崖。通沬水道。
江之龙大怒。乃持刀入水与龙斗。
龙死。遂无水害。
迄今蒙利。人称郫繁为膏腴。
绵洛为浸沃。昭襄王时
又曰白虎为患。意廪君之魂也。
历四郡。伤千二百人。
王乃募能杀之者。邑万家。
金帛称是。巴夷朐忍廖中药白竹弩于高楼。
瞰而射之死。王嫌其夷人。
乃刻石复田。顷田不租。
十妻不算。伤人不论。
杀人不死。与之盟曰。
秦人犯夷。输黄龙一双。
夷人犯秦。偿清酒一钟。
其人安之。遂号曰武夷
其族又有濮賨賨。尤武勇。
渝水。夹水以居。
汉高祖前锋。陷阵善舞。
巴与蜀代为仇雠。尝封弟葭萌汉中
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
至汉高祖六年。始分置广汉郡
高后城𤏡道。开青衣
文帝末。以庐江文翁郡守
穿湔江口。溉田千七百顷。
文学。选吏子弟皆就学。
俊乂之士张叔等十八人。东诣博士受七经。
还以教授。于是岷络之地。
学比齐鲁孝景帝嘉叹。
遣天下郡国皆立文学。自文翁始也。
文翁明天文灾异。后以博士徵。
侍中扬州刺史孝武帝置四郡都尉
俾立十八郭。于是郡县多城观矣。
又分牂牁益州。是为南益州
宣帝地节三年。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
盐铁官。自汉兴哀平
牧守仁贤。宣德立教。
英伟命代之士。其出如林。
玺书束帛。交驰于梁益之地矣。
虽鲁之洙泗。齐之稷下。
未足多也。且汉徵八士。
预其四。高帝蜀郡北鄙置广汉
武帝分南鄙为犍为。遂有三蜀之号。
王莽郡守为帅正。以蜀郡导江
公孙述为帅正。治临邛
僭号。后汉光武帝
还为蜀郡顺帝即位
复为益州。郡名依旧。
州治大城。郡治小城。
灵帝末。以刘焉为牧。
及卒。子璋为嗣。
建安十九年。璋迎汉左将军刘备至。
遂灭璋。称帝继汉。
号先主。治成都
魏末。司马昭平蜀
复为益州。晋受魏禅。
以州领郡。武帝末。
成都为国。封子颖为王
其后賨人李雄僭称王。晋穆帝永和初
桓温击灭之。复为蜀郡
谯纵反。安帝命朱龄石讨平之。
至梁分益州。更置南北二益州
武陵王纪刺史僭帝号。
领兵东下。为湘王所杀。
后魏废帝前二年。尉迟迥益州
总管。后举义旗不受代。
隋王坚所戮。隋开皇元年
总管。置行台。
蜀王修为西南道行台尚书令。三年。
复为总管大业元年
总管为州。又改州为郡。
唐武德元年。复为总管
三年。置行台。
改为益州。以太尉秦王益州道行台总管
又改为宋大都督府天后益州
置彭蜀汉二州。开元二年
始以齐景冑为剑南节度营田兼姚巂等州处置兵马使。自此始有节度使也。
八年。以李浚为使。
兵马使章仇兼琼山南西道采访使
其后或兼或否。亦无定制。
上元二年。始分为东西川。
广德二年。复合为一。
大历二年。又分为两川。
至今不改。天宝三载
复为大都督府。十四载。
元宗皇帝巡幸。车驾留五月
至德二年。改为成都府
置尹。比东西二京。
号南都。后复停。
大凡今之推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曰扬益。
以扬为首。盖声势也。
人物繁盛。悉皆土著。
江山之。罗锦之丽。
管弦歌舞之多。伎巧百工之富。
其人勇且让。其地腴以善。
熟较其要妙。扬不足以侔其半。
况赤府畿县。与秦洛并。
故非上将贤相。殊勋重德。
望实为人所归伏者。则不得居此。
况控带蛮落。阨戎限羌。
非文武宽猛。包罗法度之君子。
则不能得中庸。以是圣庭慎择。
尤难其任。使号有三。
节度观察安抚。先时南蛮六部
不相臣服。天子每有恩赏。
各颁一诏。呼六诏。
开元末节度使王昱受贿。
上奏合六为一。乃封大酋帅越国公蒙归义云南王
始独称南诏。至杨国忠遥领蜀郡太守采访使
遂扰边阃。希立功伐。
乃有泸南不利之变。贞元中
韦令公皋节帅。招复云南
背蕃归汉。十一月八日
置使安抚。兼统押西山八国近界羌蛮等使。
是为三使韦令公本以奇勋秉旄钺
思立边效。又在镇且岁久。
南诏为其用。拓地甚远。
公既卒。刘辟继公后。
以兵守险。为不顺。
诛死。家籍没。
京兆公节帅。酷易军政。
殊不以封域为念。戍卒罔代。
边蛮积忿。至太和三年十二月
蒙𥰭巅遂以兵剽掠至城下。杜公填门不敢与争。
监军使矫诏宣谕。蛮人遂退。
工巧散失。良民歼殄。
其耗半矣。列政补完。
尚不克称。大中六年四月
诏以丞相太原公有驱制羌戎之成绩。由邠宁节度司徒同平章事镇蜀。
蜀为奥壤。领州十四。
县七十一。户百万。
兵士五万。外疆接两蕃。
人性劲勇。易化以道。
难诬以智。至。
以俭约帅之。以谨廉不伐临之。
以刑赏法制平治之。人欢且舞。
旦夕咏公之德矣。先是西蜀图经甚备。
朝野之士多寄声写录。主兹务者。
不胜其烦。遂尽削而潜焚之。
长吏至。即据显者集为一轴以献。
繇是百不书一。大中八年
户曹参军蔺宏宗甚好学。且目睹司徒相国之异绩。
愿付以传示于后。然不以文自任。
剪截疏长。言不略。
相国乃属于小子。令刊益之。
且曰。不以淹徐疾速。
归于流布。以为不朽之事。
求受命震怖。又不欲以图经为目。
乃搜访编简。目为成都记五卷。
经与图之附益。愿终宏宗之职。
庶以此为助也。大中九年八月五日叙。
濮阳公陈许谢上表840年11月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某言。
臣伏奉去月八日制书。
授臣前件官。
臣即以某月日到任上讫。
当时集军州官吏僧道耆老等。
揄扬王化。
宣布睿慈
连营咸鼓于巽风。
阖境均沾于兑泽。
臣某中谢
臣才谢汉飞。
义惭燕使。
献书求试。
学剑邀勋。
大舸千艘。
早窃楼船之任。
胜兵万数。
晚兼车骑之名。
虽任在启行。
而时当柔远。
珠崖铜柱
祇务廉平
麻垒艾亭。
莫能恢复。
旋属皇帝陛下荆枝协庆。
棣萼传辉。
臣得先巾墨车。
入拜丹陛。
兰台假号。
署参荣。
奉汉后之园陵。
获申送往。
周王之廪庾。
方切事居。
不谓遽董戎旃。
还持武节。
赐国既高于七命。
承家又庆于重侯。
维彼璧田
联鼎邑。
古之近甸。
今也雄藩。
想像汝南
星聚而先贤未远。
经过颖上。
水浊而强族皆除。
况在昔年。
常邻多垒。
载瞻军额。
深见士心。
贵忠孝之两全。
则忠可移孝。
正文武之二道。
则武可辅文
将谋将领之能。
必重英豪之选。
岂虞拔擢。
乃去孱微。
谨当阜俗而必致人和。
贞师而不为儿戏。
使流庸自占。
骁悍知方。
任棠䪥之规。
臣当可复。
黄霸米盐之政。
臣亦不遗。
粗勤报效之资。
用赎贪叨之责。
奉违轩镜
几落
比园葵以自倾。
昼惟向日。
羡海槎之不系。
则经天。
感激而泪血沾衣。
兢忧而汗雨浃背。
无任感恩恋阙兢惕屏营之至。
赤石楼隐难记 唐 · 杨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七
混茫既分。
乾坤成列。
形下曰器。
积而为山。
洎禹别九州。
汉通百越。
此山则维扬东瓯之地。
峨峨杰出。
发地千寻。
峭削凌空。
壁悬四面。
其乃阴阳偏顾。
造化有情。
呀开石门
路通极顶。
天生厚土。
荫以森罗。
地广百家。
人胜千众。
天下灵迹。
此乃标奇。
自乎开元之末
袁晁作叛。
起于天台
攻陷当州
逃亡无数。
惟此一乡。
人户数百馀家。
而登此楼。
以逃其难。
乃有兵戈百众。
来绕其山。
飞矢弯弧。
岂能侵动。
既难攻击。
莫不相守经旬。
其恃乃智士。
而获良计。
以米饴豕。
投于岩下。
偫盗剖之。
自相谓曰。
岩顶积谷尚多。
我等相守。
难以待其乏乎。
遂共奔去。
而攻他疆。
其后便乃清平
干戈不扰。
人忘往难。
无复再游。
运转年移。
迄今为古。
其楼近代居人。
皆惧有神圣居止。
乾符五年
赵言奔冲之时。
不敢登此回避。
以至中和二年
屡被洞寇侵逼。
焚却乡闾。
遂昌数县军马。
频来凭陵。
老幼惶惶。
倦于深窜。
乃有耆父河间郡俞强。
邀伴攀缘。
登此楼顶。
芟夷繁木。
以创草庵
巧立层梯。
而通行路。
遂召乡邻老幼。
共此逃形。
寝寐安然。
狂兵攻守。
无路侵凌。
是年五月
当州中军营州郭。
居人投军众。
仇雠相害。
村野遭搜。
近远逃亡。
不可胜数。
此之一乡。
而有武都郡章承趣。
年当少俊。
英杰冠时。
乡内钦依。
众皆推让。
兵马司佥差。
部领数百卫士
占护家乡。
各藏财泉于薮岩。
共置军部于老
外都畏惧。
不敢来侵。
户口完全。
耕稼无失。
于时太守张公。
朝望崇重。
远降分符。
抚恤安邦。
便蒙康泰。
当今四境未安。
内忧侵扰。
且居岩顶。
有百馀家。
并是乡内英俊。
贤明父宿。
共栖幽境。
何异神仙。
余因游观。
奉命为记。
时唐中和二年壬寅十一月初八日
坚牢塔记 闽国 · 林同颖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
夫古之塔者。儿童聚沙。
授记闻诸金仙子。鬼神碎宝。
成功归彼铁轮王。今之塔也。
非宝非沙。弥坚弥大。
凿鞭来之巨石。状涌出之浮图。
是故人但有心。物亦无体。
心以不贪为戒。宝即同沙。
体以不磷为名。石还胜宝。
我当今睿文□□□圣元德隆道孝皇帝君临城内。佛在王中。
虽日揔万几。且躬行十善。
尝曰。植福靡因乎地。
赋命弗自乎天。犹吾基构之肯承。
亦我梯梁之夙设。而今而后。
念兹在兹。永隆三年岁次辛丑冬十一月
上视朔之暇。顾谓南面城中。
西来山左。林繁薝卜。
种满国以馨香。草偃苾刍
占度年之苍翠。可安之窣堵。
镇此高岗。是月八日
峻址环开。贞姿片合。
层一至九。样独无双。
暨某年某月。良工告成。
凡一十六门七十二角。并随层隐出诸佛形像。
共六十二躯。繇是影笼千室。
犹趋润础之隅。势入重霄。
已戴补天之色。壮矣哉。
寿岳因之永固。他山为之一空。
设使王曰毗沙。擎应不动。
台称垒土。比则非牢。
作之者莫与争功。目之者自然生善。
臣叨承出綍。俾属受辛。
瞻八面之贞明。相高□□举一隅之磨琢。
略类微才。将何确论宏规。
虚忝善志。却于文罢。
特地魂惊。盖不容揖让洪儒。
雕镌翠炎。唯深幸矣。
敢直言之。永隆三年岁次辛丑十一月记。
飨庙郊天行誓诫奏乾德元年八月 后周 · 陶谷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宋会要辑稿》礼二八之七○(第二册第一○五四页)、《太常因革礼》卷二九、《宋史》卷九九《礼志》二
飨庙、郊天两日行礼,从祀官前七日皆合于尚书省受誓戒。
自来一日之内受两处誓戒,有亏虔洁。
今用十一月十六日行郊礼,望依礼文,于八日先受从飨太庙誓戒,九日别受郊天誓戒,其日请放朝参。
田重进奏捷表 其二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咸平集》卷二四
臣锡言:今月五日,递中报十二月五日定州驻泊都部署田重进等奏,易州十一月二十二日契丹贼军入界打劫,遂差三指挥却往北界;
二十八日,打破歧沟关,杀下贼军一千馀人,收虏到鞍马牛驴不少,所有歧沟关城内钱帛粮草衣甲及人户舍屋,并总烧爇讫;
今月八日,内外文武百寮称贺者。
伏以边上捷音,远闻于旒扆;
寰中喜气,高薄于云天(中贺。)
臣窃以戎人犯境,萧关必务于驱除;
猛士守方,沙塞果闻于克胜。
伏惟皇帝陛下跻民寿域,偃伯灵台,列庭衢于八荒,执玉帛者万国
契丹独建诸族,尚未来王。
涂山后至之诛,逞代马新羁之惠。
庙堂成算,既增貔虎之威;
将帅立功,式表雷霆之怒。
甘露贺表 北宋 · 张咏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乖崖先生文集》卷一○
臣某言:当州十一月八日甘露降钟山太平兴国寺松树,大小约千株,经月尚在者。
窃以神物斯来,太平之验,耳目相接,远迩同欢中谢。)
臣闻政由德成,物以类应。
虽天地之博大,而草木之纤微,有感必通,无远不至。
恭惟皇帝陛下真诚御世,广爱临人。
人心平和,天意响答。
始东封之行庆,忽甘露以储休。
此实陛下劳神在中,而致美于外也。
德之所感,昭然不诬。
观其凝若雪霜,甘同饴蜜,千株遍结,足名希代之珍;
再月未融,是表无疆之福。
臣器能浅薄,踪迹遭逢,任守连城,目睹嘉瑞。
稽人物感通之理,抑有前闻;
纪皇王遐邈之风,曾无异见。
云云。
大宋襄州凤山延庆禅院传法惠广大师寿塔碑铭(并序淳化五年六月 北宋 · 潘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六
苍润玄泉,万仞衍弥卢之项;
青峰妙岭,千寻淩渤澥之心。
理备三才,天即地而人即法;
道隆千古,法即人而□(石碎,缺廿八字)佛證菩提,喜舍话三乘之性;
禅令顿悟,慈悲开五叶之源。
法雨高垂,益润等乾坤覆载;
玄风远布,光辉齐日□(缺廿八字)达此是真如之境;
识心了性,悟斯为般若之源。
有以见惠广大师之旨趣也。
师名归晓字信天
(缺五字)□□出□(缺廿字)光元年,岁在癸未,诞生之时,天地明肃,清烟绕室,白日凝空,仁里荣观,亲疏共庆。
年六岁,父令诵诗(缺四字),□菩萨。
幼不食肉,□随母斋(缺十字),旦白父母曰:「志求出家,□垂□□」。
父问曰:「出家何谓」?
云:「愿归清净之门,早悟真源之理」。
唐清泰三年闰月八日,年□(缺二字)□城延寿禅院礼清遇和尚为师。
初到(缺七字)家当为何事?
对曰:「我欲见佛」。
师云:「汝若志心,佛当必见」。
自始采薪击磬,汲水添鉼。
暑往寒来,精勤靡间。
朝暮扫地,□□摩经。
至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
凝然而立,云浮生(缺五字)语,惊喜讶之,乃命阇梨□与落发。
幼禀天性,雅静雍和,言直志端,异常罔测。
晋天福五年暮春十六日,向邢州开元寺授戒,始□毗净威仪,登般若玄门。
披四分之律风,耀一轮之戒月。
神清耿耿,如鹙子□□□峰;
骨秀昂昂,似饮光行于鹿苑
初夏,师令诵律,半月念终。
五年依止于师□,一志精虔于旦暮。
师忽问曰:「汝知玄理□□,何不往乎参问」?
于是辞师南北,渡水穿云,游东洛,入西□□□□礼知识。
后至长水,见灵泉道人,乃申一问:「无云还有雨也无」?
对云:「有」。
良久沉思,又祀三拜。
遂□洛汭,入□氏峡,过黄沙里,渡□渌水千重。
睹高岭之烟云,问含珠之秀丽。
□□□上,到卧龙追虎之郊;
遇赏襄阳,见解佩沉碑之浦。
西之广德,罥细雾之轻烟;
南□含珠,上巅崖之峻峤。
初到时,师置起拂,对曰:「海上龙横,人天总见」。
师又拈柱杖放在面前,对□□□罔测。
师云:「少年老大」。
尔后因兹入室,乃遂升堂。
□益朝昏,随流上下。
中秋夜,师大上堂,海众云集,特申一问:「明月当天,为何不照学人心意」?
师云:「一轮皓色光三界,八识慞狂昧□□」。
□斯示谕,顿息机缘。
如四海之閒云,似五天之孤月。
一从参觐,六换炎凉。
采□□,以申供侍。
忽一旦暂辞香砌,略别师颜,造随阳护国名筵,至安陆竺乾胜会。
有时途路上见□□□□,「野□有霜宿,孤峰无水斋。
白云随步步,黄叶落挨挨。
若遇松里,风寒□碧崖」。
而又前之荆渚,顺诣湖湘,旋回五缀于凤山,乃挂六镮于延庆
值当院通性大师来自芭蕉,□□□□,一从慕□,八载依仁,翊辅辛勤,星霜靡閒。
不期通性示寂,缘终王□□园。
分明嘱授,惟惭薄鲜,退让德人,匪敢承当,深增婉
乃请首座惠超上人开堂为众,未由半载,又□□□。
大宋建隆元年十二月十九日惠崇院主守旻维那及大众等密上请疏:「闻王太师愿请院主晓上人开堂为众说法住持,勿阻告投,希从众望」。
岂谓台情喜允,又舍□天□□□大斋共申祀请。
于是龙幢虎节,□□俗□赴以□□远迩英贤□莲幕金璋而济济。
众乃荣登花座,如月满以当空;
信礼焚香,似□花而映水。
坐定良久,云:「道德荒闲,虐受□□见□□□愧□□□硕德吹扬。
逊让未遑,倍□悚惕,而□□诸仪密意□枉目前悟即刹那□之永□□承三请,须露一言,幸对人天,有疑请问」。
寻有僧问:「师唱杂家曲,宗风嗣阿□」?
对云:「道□□□□□□,慈云法雨布人天」。
又有僧问:「如何是□」?
对云:「道州出矮子,后有进士樊」。
复问:「生死色空,如何免会」?
对云:「有路易寻三岛客,无门难觅九天人。
忝承重命但愧转,□□论古圣兴慈」。
□□□□□一佛刹至一佛刹曲□□□□□祖□玄极有奥青霄得□,明之者目下醒醒,昧之者途中浩浩。
尔后禅林益茂,海众臻盈,八方清信,鸿英咸皆景重
丹禁公卿,朱紫尽总钦依。
遂□水□□□□□□□□偃盖,灵禽去而瑞鸟来;
绿竹□□,丹凤集而苍龙至。
开宝二年南阳侍中张公讳永德,闻师道,仰师德,甚欲披云,无由睹月。
虽□封域,俱守藩□。
□聆清净之芳音,莫到白云之嘉□。
是飞章表,愿降天衣。
果蒙圣主允从,特赐皇恩紫绶。
由是专差人使,送至凤山,表三台景望之恭虔,作一旦辉今之耀古。
太平兴国三年寿州□□太尉王公□承衍,天边向誉,日下钦名,遥瞻雪峤以倾心,远望莲台而礼足。
载陈章奏,荐乞加恩。
沐天慈贻惠广师名承□□□。
玄林苍翠,致使襄江楚□高□芳名□□□□□□传嘉□□龙神踊跃。
藤萝蓊郁,映天河月岛以连云;
殿阁峥嵘,□鸳瓦□梁而对日。
霜钟暮击,清声扬六律之音;
月磬朝鸣,□□□五音之韵。
师恒为□无□□□无仍有者,一切众生亦有;
众生无者,一切诸佛亦无。
乃有高品刘供奉问:「龙廷金口问,□何对玉机」?
师对云:「凤阁龙楼远,尧云舜日新」。
又有□□不慕诸圣不重□□□□□对云:「此问太低,何不近上问」?
又有进士刘岳问:「得失是非,一齐放却时如何」?
对云:这一条□□阿谁□云:「一真理性,同天地以难穷;
五蕴虚浮,□□□□易□」。
遂有天水赵普者,礼让通明,玉石金兰,作性温良,□义青,白月为心,实阊阖之笙篁,乃人伦之□镜。
□师示谕,不觉凄凉,遂舍家财,拟修寿塔,粗表精素,以俟送终。
乃□□言,愿垂允许。
师忽闻已,默然未从,虑害于人,恐伤于物。
又与彭城刘氏再三共礼,方可从之。
端拱元年岁在戊子五月一日,师寿年六十六,择胜地,选良时,赵公以舍宝□材□□□霜斤□□□然先立塔亭一座,三间九架。
奇哉!
壮丽轮奂,□□明。
窈窱虚幽,豁然□雅。
圬墁了日,清□至而碧雾凝;
结兀圆转,玉光旋而金乌绕。
后有僧义永上人者,天雄□□,□水精英,为奈苑之枝,作祇园之翠叶,睹斯盛事,拟助良缘,自□□能以修石塔,众皆忻赞,不可违之。
天水赵公闻之甚喜,于是开山取石,随日月以忙忙;
凿壁穿崖,逐寒喧而□□。
□□因缘契合,□□心坚,匠巧材丰,俄然告足。
乃般乃运,以凿以镌。
□□□□砻之合成,莫不上下高□,方圆备□。
周回而山海攒攒,内外而花云蔟蔟。
盘龙走凤,飞腾如出□奔山;
□□□□,□□似□天□地。
腰短拂𠐼,如舞踏以惊人;
脚细胡□,似吹弹□□众。
巍峨□丽,□祥烟上贯三天;
□□□□,□□□平吞九地。
其塔也,东连东海,西接西天,南观□□洪荒,北□□云紫塞。
□使陵迁永在,谷变恒存,非凭琬琰辞文,莫记年华日月。
□平才非二陆,学谢三□,□□天□□□□□□□□□□□□又忝随秋贡,过南宫,陪丹凤,翱□□□春闱。
□北□□□□失意,而后同之汉上,乃届禅扃。
蒙硕德以延容,向金□而栖隐。
时观水□如□□□之□日睹□□□□□□□□□□□□□上人忽将实录□托□□□□□村□乃□□□及□□水部,乏雕金琢玉之功;
演思云间,叙达士通仁之记。
然□□□敢述大名,不□□□□为□曰。
按:民国《湖北通志·金石志》卷七,民国二十三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阿弥陀经疏西资钞序 北宋 · 释智圆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闲居编》卷六
夫疏之有记钞者,盖后学之曹记录要义,抄写格言,以辅翼其疏,防乎传授之谬误、讨寻之忽忘耳。
吾所撰十疏者,乃始于《文殊般若》,而终于《阿弥陀经》也。
虽皆乘兴偶然而作,及论其次第,似有旨乎。
得非始以般若真空荡系著于前,终依净土行门求往生于后邪?
噫,以无所得心而修佛国行者,不亦宜乎!
抑又念《涅槃》有言,骡之怀胎、之结实、人之抱疾,斯三者谅必死之非久矣;
矧吾有深固之疾,而困踬臞瘠,亦已甚乎,岂能久留于世邪?
遂亟欲口授其义旨于来学辈,俾广净土之道也。
门弟子有愿书吾言于纸以为记抄,庶逃谬误忽忘之咎焉。
吾乃许之,遂隐几口占,使门徒曰惟雅者笔之,成一卷,凡十馀纸。
吾自顾而笑曰:「我为经作疏已多言矣,况又为疏作钞邪?
虽然,无名相中假名相说,得夫鱼兔者筌蹄也,言可弃乎?
且使夫后昆传无尽之灯,益无穷之机,使信释迦之劝赞,诸佛之护念,入弥陀大愿海中者,可不由于斯文欤?
夫如是,则斯言足可为吾西归净刹之资粮也,可号之曰《西资钞》焉,小子识之」。
门人曰:「唯唯,既闻命矣」。
作礼而出。
是时巨宋天禧五年仓龙辛酉冬十一月七日午后首事染毫,翌日初夜分绝笔序云。
闽帝游灵秀山 宋 · 黄宗旦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清源文献》卷一二、乾隆《泉州府志》卷七、嘉庆《惠安县志》卷三二
龙启二年甲午十有一月朔越七日癸丑,车驾幸于此,祠家庙,置酒召姻舅饮。
酒酣,上戏曰:「太阳俯照秀溪山,后径前蹊乾不乾」?
克济公正色飏言曰:「愿彼丽天恒在午,并乾九有八荒间」。
帝喜曰:「尚赖群辟」。
终宴极欢而罢。
时夕阳西下,帝宿于离宫。
次日,驾幸灵秀山,见峰峦峭拔,状似美人,诏改号曰美女峰
又览诸形胜毕,驾回,独羡是山之美势巉岩,偃伏盘蔚,叹曰:「地灵人杰,不其然乎」!
又见第宅周回,甲乙翼翼,增以阡陌,饰之锦绣,以为虽花锦之地不足以胜之,故以「锦」字别名里曰锦里,驿曰锦田驿,居曰锦第,里曰锦里,墓院曰锦田大福胜院
君恩优渥,家冢增荣。
斯日也,盘桓游宴之间唱和不绝。
晚,帝入宿,至次平明时,见金风剪剪,瓦霜棱棱,帝曰:「锦田之地如斯时者,暂乎?
常乎」?
克宗公奏曰:「兹地极滨,遇秋之日,如城郭之遇冬也」。
帝叹曰:「小民得无愁苦之声乎」?
于是下诏:凡滨海之居民房屋许用瓦粘。
滨海获以粘居者始此。
然斯时也,于山之上旁筑御道,结䌽山,设帝座,置离宫,铺锦于田,剪䌽于树,穷极华丽,触目之间,令人不觉有折屐齿处。
至于山石之颠,则刻有万岁龟、千年鹤钟馗拊鹿驱鬼于上焉。
不特是也,镌字于石,则前有「通帝座」,后有「巍是天」,左有「过处便是山」,右有「两峰之间又是岭」。
至于山势崎岖,行者多困而踬,则锲书于曰:「凡登山有道,徐行则不困,措足于平稳之地则不跌」。
而其他盛事则纪于碑碣之间者不赘言也。
噫,游幸日也,东则有衿佩煌煌,文雅雍雍;
西则有兵卫森森,旗旄闪闪。
结绮散彩,千载殊逢。
故笔之为子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