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正文
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铭熙宁八年九月1075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六六、《元丰类稿》卷四二、《曾文定公集》卷一三、《文章正宗》续集卷九 创作地点:湖北省襄阳市
君姓孔氏,讳延之字长源
幼孤,自感厉,昼耕读书陇上,夜燃松明继之,学艺大成。
乡举进士第一,遂中其科,授钦州军事推官
杜杞之使南方,诛欧希范、蒙赶,君策画居多。
书奏谋议,皆君为属草稿
杭州龙山税,知洪州新建县,又知筠州新昌县。
还朝,会开封界中治孟阳河,中作而开封奏可罢,御史开封争不决,诏君按视,君言费已巨,成之犹有小利,遂从君言。
封州,即用为广南西路相度宽恤民力,所更置五十五事,弛役二千人。
使者欲城封州,君争以谓无益,乃不果城。
迁为广南西路转运判官,辞母老,不许。
广西人稀,耕者少,而赋籴于民,岁有至六百万石,程督与租税等,然不过能致数十万石而止,君计岁籴二十万石而足,高其估以募商贩,不赋籴于民。
初,侬智高平,推恩南方,补虚名之官者八百人,多中户以上,皆弛役,役归下穷,君使复其故。
钦、廉、雷三州蜑户,以采珠为富人所役属,君夺使自为业者六百家,皆定著令。
交阯使来桂州,阴赍货为市,须负重者三千人,君止不与,使由此不数至。
雷州并海,守方倪为不善,官属共告之。
要夺其书,悉收官属并其孥系狱,昼夜榜笞,军事推官吕潜以庾死。
君驰至,取属吏,纵系逮者七百馀人,坐法当斩,亦以庾死,人欢叫感泣,声动海上。
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即本路为转运使,罢鼎州六寨,岁戍土丁千馀人,提点刑狱言溪洞南江宜麻,有黄金丹砂之产,遣人谕祸福,以兵势随之,可坐而取也。
君奏以为不可,乃止。
召为开封府判官,以母老辞。
越州,移知泉州,以母老辞。
改知宣州,未至,言者奏越州盐法不行,故课负,坐罢宣州
而课法以满岁为率,岁终,越之盐课应法。
乃以君为权管勾三司都理欠凭由司,出知润州
未行,暴得疾卒京师熙宁七年二月癸未也,年六十有一。
钦州九迁至尚书司封郎中,赐服绯鱼。
君之得见于用,掇其大者如此。
君气仁色温,寡笑言,言若不能出口,及见义慷慨,辩且强也。
微时,已数劘切上官,无顾避。
及老,益自强,守所闻于古,不肯茍随,以故龃龉,一不以易意。
君事母孝,持己约,与人交,尽其义,其于恩尤至也。
治人居官,一以忠厚,不矜智饰名。
噫!
可谓笃行君子矣!
其家食不足,而俸钱常以聚书,至老,读书未尝一日废也。
工于为文,诸子皆自教以学,子多而贤,天下以为盛云。
临江军新淦县人孔子之后四十六世孙。
曾大父令倩。
大父文质。
中正
母刘氏。
君登朝,考赠光禄卿,母封仁寿县太君
娶杨氏,封仁和县君
有子七人:文仲台州军事推官
武仲江州军事推官
平仲衢州军事判官
和仲进士
羲仲太庙斋郎
馀早卒。
女三人,嫁袭庆军节度推官吉州吉水主簿应昭式、进士公彦
孙男女八人。
初,君乐江州之佳山水,买宅将居之,故其子以八年九月乙酉葬君于江州德化县贵乡龙泉原,以杨氏祔君。
有文集二十卷。
其子以余与君为最旧,来乞铭,铭曰:
有绰厥政,流播在民。
有蔚斯文,荐美于身。
孰委于外,不源于内?
于内曷以?
以其岂弟。
其立桓桓,不回不倚。
施不尽有,子则多贤。
曷久厥问?
閟辞幽阡
故推诚保德崇仁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太子少师致仕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赠太子太师欧阳公行状 北宋 · 吴充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八、《欧阳文忠公集》附录卷一
曾祖郴,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
祖偃,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尚书令
父观,皇任泰州军事判官,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追封郑国公
本贯吉州永丰县明德乡,年六十六。
欧阳氏之先本出于夏禹之苗裔,少康封其庶子会稽以奉祀。
历夏、商、周,以世相传。
越王勾践,传五世。
至王无疆为楚威王所灭,诸子皆受封于楚,而无疆之子蹄封于欧馀山之阳,是为欧阳亭侯,子孙遂以为氏。
后稍北徙青之千乘、冀之渤海
千乘之显者曰生,字和伯,以经为汉博士,所谓欧阳尚书者是也。
渤海之显者曰建,字坚石,所谓「渤海赫赫,欧阳坚石」者是也。
询、通父子显于唐。
自通三世,生琮,为吉州刺史
又八世,生万,为吉州安福
后世或居安福,或居庐陵
安福之六世孙即公曾祖也。
生八男:曰仪者,中南唐进士第,父母皆在,乡里荣之,命其乡曰儒林,里曰欧,坊曰具庆。
皇祖而下,始居吉水
至和中,析吉水永丰,今为永丰人矣。
曾祖仕南唐,为武昌检校右散骑常侍御史大夫
性孝友,乡里称之,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
曾祖妣刘氏追封楚国太夫人
皇祖少以文学称,献所为文,南唐召试,为南京街院判官
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尚书令
祖妣李氏,累封吴国太夫人
皇考少孤力学,咸平中进士及第
天性仁孝,居官决狱,主于平恕哀矜。
终于泰州军事判官,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追封郑国公
妣郑氏,累封韩国太夫人
皇考之捐馆舍,公才四岁,太夫人守节自誓,而教公以读书为文。
及公成人,太夫人自力衣食,不以家事累公,使专务为学。
及见公之身名偕显,而夫人寿考康宁,为善之报,岂虚也哉!
公讳修,字永叔天圣中进士甲科,补西京留守推官
王文康公荐,召试,迁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阁校勘
以书责谏官不论事,谏官以闻,谪峡州夷陵县
光化军乾德,改武成军节度判官
范文正公经略陕西,辟掌书记,辞不就。
俄迁太子中允馆阁校勘
方修礼书,命权同知太常礼院,辞不受。
预修《崇文总目》,成,改集贤校理,遂知太常礼院
请补外,通判滑州
召以为太常丞知谏院赐绯衣银鱼。
未几,同修起居注
阅月,拜右正言知制诰,赐三品服。
出使河东,还,改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按察使
左迁知制诰、知滁州,改起居舍人、知扬州,徙知颍州
龙图阁直学士,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历尚书礼部、吏部郎中
韩国太夫人忧,服除,判吏部流内铨,入翰林学士,加史馆修撰勾当三班院
请郡,改侍读学士、知蔡州
留不行,判太常寺兼礼仪事,权知礼部贡举
右谏议大夫判尚书礼部,又判秘阁秘书省
侍读,辞不受。
同修玉牒,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
给事中同提举在京诸司库务,改群牧使
《唐书》成,拜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
嘉祐五年,以本官为枢密副使
明年闰八月参知政事,兼译经润文。
户部吏部侍郎,皆参大政
进拜左丞,出为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
熙宁初,迁兵部尚书、知青州京东东路安抚使
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
太原府河东路经略安抚监牧使,兼并、代、泽、潞、麟、府、岚、石路兵马都总管
三辞不受,徙知蔡州
熙宁四年六月,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阶特进,勋上柱国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
明年闰七月二十三日,薨于汝阴之私第。
天子闻之震悼,为之一日不视垂拱朝。
太子太师,恤孤治赙,皆从加等。
公为人刚正,质直闳廓,未尝屑屑于事。
见义敢为,患害在前,直往不顾,用是数至困逐。
及复振起,终不改其操,真豪杰之士哉!
居三朝,数十年间,以文章道德为一世学者宗师。
接人待物,诚信乐易,不为表襮。
诸生进者,与之抗声极谈,简直明辨。
至于贵显,终始如一,见者莫不爱服。
而天资高远,常人自不能与之合,公待之一也。
有所称荐,姑取其一善,后或毁公于朝,遇其人或其家厄且困,必力振之,曰:「吾行己不以喜怒私也」。
于经术务究大本,其所发明,简易明白。
其论《诗》曰:「察其美刺,知其善恶,以为劝戒,所谓圣人之志者,本也。
因其失传而妄自为之说者,经师之末也。
今夫学者得其本而通其末,斯善矣。
得其本而不通其末,阙其所疑,可也」。
不求异于诸儒,尝曰:「先儒于经不能无失,而所得固多矣。
尽其说而理有不通,然后得以论正。
予非好为异论也」。
其于《诗》、《易》多所发明,为《诗本义》,所改正百馀篇,其馀则曰:「毛、郑之说是矣,复何云乎」?
公幼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画地,教以字书。
稍长,从闾里借书读,或手抄之,抄未毕而成诵。
公之举进士,学者方为时文,号四六
公就视之,曰:「此不足为」。
然切于养,勉为之,而人亦不能及。
故屡试有司皆第一,名声籍甚。
景祐中,与尹师鲁偕为古学。
已而有诏,戒天下学者为文使近古,学者尽为古文。
独公古文既行,世以为模范。
两汉后五六百年,有韩愈
之后又数百年,而公继出。
李翱皇甫湜柳宗元之徒,不足多也。
盖公之文备众体,变化开阖,因物命意,各极其工。
其得意处,虽退之未能过。
笔札精劲,自成一家,当世士大夫有得数十字,皆藏以为宝。
生平以奖进人材为己任,一时贤士大夫虽潜晦不为人知者,必延誉慰荐,极其力而后已。
后进之士,一为公所称,遂为闻人。
笃于朋友,尹师鲁梅圣俞孙明复皆贫甚,既卒,公力为经纪其家,表其孤于朝,悉录以官。
他尝所与厚者,未尝遗也。
公既书责谏官以申范文正,坐谪夷陵,而尹洙余靖亦连贬。
蔡君谟为《四贤诗》,世传之。
及范公之使陕西,辟公偕往,朝廷从之。
时天下久无事,一旦西陲用兵,士之负材能者皆欲因时有所施设。
而范公望临一时,好贤下士,故士之乐从者众。
公独叹曰:「吾初论范公事,岂以为己利哉?
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卒辞焉。
庆历初,公方登朝,数论天下事,为策以揣敌情及指陈利害甚众。
既而有诏百官上封事,公又上疏言三弊五事,力陈当时之所宜忧者。
仁宗谏官员,首预其选。
是时西师久,京东西盗贼群起,中外骚然。
仁宗既进退大臣,欲遂改更诸事,公感激恩遇,知无不言。
范文正公杜正献公、今司徒韩公、司空富公皆辅政,公屡请召对咨访,责以所为。
既而仁宗降手诏、出六条,虚心以待。
后遂下诏劝农、兴学校,多所更革。
小人不悦,一时知名士见谓为党人矣。
公为《朋党议》以进,见集中。
温成后方有宠,公言前世女宠之戒,请加裁损。
燕王薨,议者以国用不足,请待丰年以葬。
公言:「士大夫家有所待而侈,不如及时薄葬,况天子叔邪?
且非所以示四方也」。
卒从公议。
澧州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字。
公言:「今四海骚然,未见太平之象。
太平之道,其意可推。
古帝王致之皆有道,得道则太平,失道则危乱。
今见其失,未见其得。
愿陛下忧勤万务,渐期致理。
其瑞木请不宣示于外」。
淮南转运使吕绍宁到任,进羡馀钱十万贯,公请拒而不受,以防刻剥。
陕西用兵之后,河东困弊,刍粮不足,言者请废麟州,或请移于合河津,或请废五寨。
公既使河外,为四议以较麟州利害,请移兵就食于濒河清塞堡,缓急不失应援,而平时可省馈运,麟州得不废。
又建言:忻、代、岢、岚火山四州军沿边有禁地,弃而不耕,人户私籴北界斛斗入中以为边储。
今若耕之,每年可得数百万石以实边。
朝廷从之,大为河东之利。
自西事后,河东歛重而民贫,道路嗟怨。
公奏罢数十事以宽民力。
公自河东还,会保州兵叛,遂出为河北都转运使
保州卒既降,大将李昭亮私纳妇女,通判冯博文等窃效之。
公发其奸,下博文狱。
昭亮惶恐,立出之。
保州之变,河北兵骄,小不如意,即谋为乱,人情务在姑息。
公乞假将帅权,事从镇重,以销未萌,河北卒无事。
保塞之胁从者二千馀人,分隶河北宣抚使恐复生变,欲以便宜悉诛之。
权知成德军,遇之于内黄
宣抚使夜半屏人以告公,公曰:「祸莫大于杀降。
保州叛卒,朝廷许以不死,今戮之矣。
此曹本以胁从,故得脱。
奈何一旦杀无辜二千人,且非朝旨。
若诸郡不肯从,缓之必生变,是趣其为乱也。
且某至镇州,必不从命」。
遂止。
公在河北,奏置御河催纲司通粮运,边州赖之。
都作院于磁、相二州,以缮戎器。
仁宗公厚,尝论及当世人材,目公曰:「如欧阳某者,岂易得哉」!
常欲大用而未果。
及使河北,陛辞日,上面谕曰:「无为久居计,有事言来」。
公对以:「谏官得风闻,今在外,使事有指,越职罪也,况不得其实邪」?
上曰:「有事第以闻,勿以中外为辞」。
及党论大起,公极言请加明辨,势益危。
初,公妹适张龟正。
龟正无子,有女,非欧出也。
妹既嫠,无所归,以孤女偕来。
及笄,以嫁宗人晟。
张氏后以他事下狱,小人欲并中公,乃捃张氏资产事。
穷治久之,卒无有,犹贬滁上
公丁太夫人忧,既免丧,入见,仁宗恻然怪公发白,问在外几年,今年几何,恩意甚至,命判流内铨
小人恐公且复用,伪为公《奏乞汰内臣疏》,传之中外,宦者人人切齿。
内官杨永德阴以言中公,出知同州,而外议不平,论救者众。
上寻开悟,故冯翊之命卒不行。
公在侍从八年,多所闿益。
初,河决澶渊陈恭公为相,欲塞商胡,开横垄故道。
公言功大,恐不可成,徒劳人。
未几,陈罢去,新宰相复用李仲昌议,欲开六塔河
公言六塔不能吞伏,且复决。
再争之,不得。
既而果然,滨、棣、德、博数千里大被其害,仲昌等得罪流贬。
至和初,公奉使契丹契丹使其贵臣惕隐及北宰相萧知足等来押宴,曰:「非常例也,以公名重,故尔」。
其为外夷所畏如此。
公在翰林仁宗一日乘间见御閤春帖子,读而爱之。
左右曰,学士欧阳某之辞也,乃悉取宫中帖阅之。
见其篇篇有意,叹曰:「举笔不忘规谏,真侍从之臣也」。
学士院进文字,必曰何人当直,至公之笔,必详览之,每加叹赏。
嘉祐初,公知贡举
时举者为文以新奇相尚,文体大坏。
公深革其弊,前以怪僻在高第者黜之几尽,务求平澹典要。
士人初怨怒骂讥,中稍信服,已而文格遂变而复正者,公之力也。
公之尹京,承包孝肃公之后。
包以威严为治,公一切循理,不事风采。
或以为言,公曰:「人材性各有短长,今舍所长,彊其所短,以徇俗求誉,我不能也」。
至宠贵犯禁令,又求茍免者,必寘于法,虽诏命有所不从,且请加本罪二等。
至今行之,由公奏请也。
公在枢密,与今侍中曾鲁公悉力振举纪纲,革去宿弊,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之法,边防久阙屯守者大加蒐补。
数月之间,机务浸理。
尝因嘉祐水灾,凡再上疏,请选立皇子,以固天下根本,言甚激切。
及在政府,遂与诸公协定大议。
而先帝力辞宗正之命,进曰:「宗室不领职事,忽有此除,天下皆知陛下将储以为嗣,不若遂正其名。
且判宗正寺,诰敕付閤门,得以不受。
今立为皇子,止消一诏书,事定矣」。
仁宗以为然,遂下诏。
及先帝初年,未亲政事,慈寿垂帘。
公与诸公往来两宫,镇抚内外,而危言密议,忠力为多。
至先帝亲御万机,内外肃然。
每诸公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诤。
台谏官政事堂论事,往往面折其短。
英宗尝面称公曰:「性直不避众怨」。
尝称故相王沂公之言曰:「恩欲归己,怨使谁当」?
且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此古人之所叹也。
惟不思而得,既得而不患失之者,其庶几乎」!
彭思永蒋之奇等以飞语污公,公杜门请付有司治之。
上连诏诘问所从来,二人辞穷,悉逐之,上亲遣中贵人手诏慰安。
公遂称疾,力解机务。
自嘉祐以后,朝廷务惜名器,而进人之路稍狭。
公屡建言:「馆阁育材之地,材既难得,而又难知,则当博采而多畜之,时冀一得于其间,则杰然出为名臣矣。
馀亦不失为佳士也」。
遂诏二府各举五人。
其后中选者往往在清近,朝廷稍收其用矣。
京师百司所行兵民、官吏、财用之类,皆无总数,中书一有行移,则下有司纂集。
公因暇日,尽以中书所当知者集为总目。
上有所问,宰相以总目为对。
公以祀假家居,上遣中贵人就中书閤取而阅之。
连典剧郡,以镇静为本,不求赫赫名,举大体而已,民便安之,滁、扬二州生为之立祠。
在亳,年甫六十,表致仕者六,不从。
至蔡而请益坚,卒不能夺公志。
其勇退如此。
公平生于物少所好,独好收畜古文图书,集三代以来金石铭刻为一千卷,以校正史传百家讹缪之说为多。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
自为传以刻石。
尝被诏撰《唐书·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
又自撰《五代史》七十四卷。
其为纪,一用《春秋》法。
于唐《礼乐志》,明前世礼乐之本出于一,而后世礼乐为空名。
《五行志》不书事应,尽破汉儒菑异附会之说,其论著类此。
《五代史》辞约而事备,及正前史之失为多。
公之薨,上命学士为诏,求书于其家,方缮写进御。
尝著《易童子问》七卷、《诗本义》十四卷、《居士集》五十卷、《归荣集》一卷、《外制集》三卷、《内制集》八卷、《奏议集》十八卷、《四六集》三卷、《集古录跋尾》十卷、杂著述十九卷,诸子集以为《家书总目》八卷。
其遗逸不录者尚数百篇,别为编集,而未及成。
公初娶胥氏,翰林学士、赠吏部侍郎偃之女。
继室杨氏,集贤院学士谏议大夫大雅之女。
今夫人薛氏,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赠太尉简肃公奎之女,累封仁寿郡夫人
男八人,女三人。
长女师,蚤卒。
次发,光禄寺丞
次女,蚤卒。
次奕,光禄寺丞
次棐,大理评事
次某,蚤卒。
次辩,光禄寺丞
次三男,皆蚤卒。
次女,封乐寿县君,蚤卒。
孙男四人,曰逊,曰宪,曰恕,曰愬,皆以公恩试秘书省校书郎
孙女六人,皆幼。
将以熙宁八年九月二十六日葬公于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之原,谨状。
熙宁六年七月日,枢密副使正奉大夫、行右谏义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吴充状。
纪事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七九、《郧溪集》卷一八
故事,命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宰相封词头送当制舍人草词毕,复封送中书,遂出诰。
治平四年九月二十五日,予当制,是夕中使召,入对于内东门别殿,命草张方平赵抃参知政事、旧参吴奎出知青州三制,赐双烛送归舍人院
翌日具状进词草,方降付中书出诰,于时二府无有知者。
盖上初揽大权,宰相不得预闻,故独召舍人授旨撰词。
自本朝以来未有,乃自予始也。
其后两日,上面授以翰林学士
怀州防禦使河内侯赵公墓志铭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八一、《郧溪集》卷二一
公讳克贤,贵出于宣祖皇帝之后,其曾祖曰廷美,赠秦王谥曰悼
祖曰某,赠某官。
考曰承诩,右卫大将军深州防禦使,赠安德军节度观察留后阆中郡
妣曰崔氏,博陵郡
公累官至右监门卫大将军嘉祐八年九月甲子以疾卒,年二十一,诏赠怀州防禦使河内侯
以某年十月甲子,从葬于汝阴县某原秦悼王之茔次。
铭曰:
既厚其生,不侈以寿。
彼食藜藿,白发满首。
有角去齧,蹄者善走。
又岂必然,于何归咎?
尚书屯田员外郎致仕刘凝之府君墓志铭(并序元丰三年十二月 北宋 · 李常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六
皇祐之庚寅,有洁身不辱之士,姓刘氏讳涣字凝之,行年五十,致其仕而归。
方是时,学士大夫争为咏叹以饯之,非所以宠其行,以预送凝之为荣耳。
欧阳文忠公之诗,道其为人与夫去最详且工,人能诵之,谓为实录。
凝之博学强识,允蹈所闻。
初欲推其长以及诸物,视世无与合者,浩然去之,莫遏也。
色辞靖和,恂恂可亲。
及与之分辩义理是非之际,强毅不可辄夺,盖其自持,犹圭玉然,宁缺以折,非矫揉可胜也。
自少至于老,守之弗变,就其老而逆考之有加焉。
少举进士第历官颍上县
其去也,始卜庐山之阳以居,五亩之宫,灌园茹蔬,踰三十年,隐几啸歌,如丰泰者。
噫!
若予耳目所接,未见其偶也。
两以汎恩与其子通籍,由太子中允,三转为屯田员外郎
享年八十有一。
有文集二十卷。
曾祖盈,仕南唐筠州镇遏使。
祖頵,考玓,赠兵部侍郎,世居筠之高安
母谢氏,追封永年县太君
娶钱氏,封寿安县君
子男曰恕、曰格,皆有学行,耿介不回如凝之
恕官至秘书丞以卒。
女一适临淮徐彦伯,一适太常丞集贤校理分宁黄廉
孙男四人:羲仲和叔羲叔和仲
女四人。
凝之卒于元丰之三年九月辛未后七十五日乙酉,葬于庐山清泉乡何村里云。
铭曰:
噫嗟凝之,直矣清矣。
道窒事违,心则亨矣。
显荣泰通,昧者争矣。
苟晞其风,鄙吝平矣。
按:江西省博物馆藏拓片。
朝奉郎太子中舍骑都尉赐绯鱼袋张君墓志铭熙宁八年九月 宋 · 陆经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九、《千唐志斋藏志》第一二八○页
君讳景儒字文通姓张氏,其上世自许入,遂为河南人
曾祖讳谊,皇任中书舍人,赠工部尚书
祖讳去华,皇任工部侍郎致仕,赠司徒
烈考讳师锡,皇任光禄少卿致仕,赠兵部侍郎
曾祖妣李氏、祖妣高氏,追封陇西渤海郡太君
妣曹氏,追封寿光县太君
君始举进士,贡于开封府,不利有司,以父任补太庙斋郎
锁厅复荐于开封,再不利,乃调河南府密县主簿,徙郑州新郑
未几,以亲嫌,换泽州晋城
服太夫人丧,外除,以父致仕,恩授孟州观察推官
郑州观察河阳三城节度推官
丁外艰,服除,用荐者改卫尉寺丞,迁大理寺丞太子中舍,知河南伊阙眉州彭山河南长水三县,管勾永兴军路机宜。
签书永兴判官赐绯衣银鱼。
丞相潞国公文公彦博丞相魏国公韩公琦丞相鲁国公曾公公亮丞相郑国公宋公庠、使平章事翼国公王公德用交辟幕府,皆有能称。
鲁公又荐,召试学士院,止升一任。
君在长水,以三司每岁市材木数百万,悉配民间,一邑病之。
君因平其估,置场和买,民便之。
君外质内明,恬于荣利,游诸公间,莫不善客待之。
章交公车府凡十有七人,而君竟不得一究其用以殁,为可悲也。
虽然,视君之知己,皆将相名臣,可不为贤也哉!
君先娶杨氏三司盐铁副使日华之女;
后娶杨氏,供备库副使琪之女。
生子男四人,曰浩、曰洄、曰澄、曰涣,皆有学问。
女四人,长适孟州观察推官李曈,次适进士王格,二人在室。
孙男一人。
君以熙宁三年二月三日卒于西京永泰坊之私第,享年五十三。
嗣子奉君之柩,以八年九月二十六日河清县平洛上店村先公之兆。
有文集十卷,号《清白集》,藏于家。
嗣子以余与君为里人,来乞铭,不得辞。
铭曰:
君之始仕,名在俊杰。
辟书交驰,羔雁成列。
宾于诸侯,一府之望。
畴君之知,落落公相
才良命窄,虽蕴不施。
卒于下官,君子赍咨。
下从先公,有封其室。
铭而固之,以永金石。
朝辞赴定州论事状1093年9月26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三六、《国朝诸臣奏议》卷八、《东都事略》卷九三上、《记纂渊海》卷六一、《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宋元通鉴》卷四三、《历代名臣奏议》卷四一、《右编》卷七、嘉靖《真定府志》卷一八、道光《直隶定州志》卷二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八年九月二十六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左朝奉郎、新知定州苏轼状奏:右,臣闻天下治乱,出于下情之通塞。
至治之极,至于小民,皆能自通;
大乱之极,至于近臣,不能自达。
《易》曰:「天地交,泰」。
其词曰:「上下交而其志同」。
又曰:「天地不交,否」。
其词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
夫无邦者,亡国之谓也。
上下不交,则虽有朝廷君臣,而亡国之形已具矣,可不畏哉!
臣不敢复引衰世昏主之事,只如唐明皇,中兴刑措之君也,而天宝之末,小人在位,下情不通,则鲜于仲通以二十万人全军陷没于泸南明皇不知,驯致其事。
安禄山反,兵已过河,而明皇犹以为忠臣。
此无他,下情不通,耳目壅蔽,则其渐至于此也。
臣在经筵,数论此事,陛下为政九年,除执政台谏外,未尝与群臣接,然天下不以为非者,以为垂帘之际不得不尔也。
今者祥除之后,听政之初,当以通下情、除壅蔽为急务。
臣虽不肖,蒙陛下擢为河北西路安抚使,沿边重地,此为首冠,臣当悉心论奏,陛下亦当垂意听纳。
祖宗之法,边帅当上殿面辞,而陛下独以本任阙官、迎接人众为词,降旨拒臣,不令上殿,此何义也?
臣若伺候上殿,不过更留十日
本任阙官,自有转运使权摄,无所阙事;
迎接人众,不过更支十日粮。
有何不可,而使听政之初,将帅不得一面天颜而去,有识之士,皆谓陛下厌闻人言,意轻边事,其兆见于此矣。
臣备位讲读,日侍帷幄,前后五年,可谓亲近。
方当戍边,不得一见而行。
况疏远小臣,欲求自通,亦难矣。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又曰:「帝出乎震,相见乎离」。
夫圣人作而万物睹,今陛下听政之初,不行乘乾出震见离之道,废祖宗临遣将帅故事,而袭行垂帘不得已之政,此朝廷有识所以惊疑而忧虑也。
臣不得上殿,于臣之私,别无利害,而于听政之始,天下属目之际,所损圣德不小。
臣已于今月二十七日出门,非敢求登对,然臣始者本俟上殿,欲少效愚忠,今来不敢以不得对之故,便废此言,惟陛下察臣诚心,少加采纳
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毕陈于前。
不过数年,自然知利害之真,识邪正之实,然后应物而作,故作无不成。
臣敢以小事譬之。
夫操舟者常患不见水道之曲折,而水滨之立观者常见之。
何则?
操舟者身寄于动,而立观者常静故也。
弈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未尽,而初手旁观者常尽之。
何则?
弈者有意于争,而旁观者无心故也。
若人主常静而无心,天下其孰能欺之?
汉景帝即位之初,首用晁错,更易法令,黜削诸侯,遂成七国之变。
景帝往来两宫间,寒心者数月,终身不敢复言兵。
武帝即位未几,遂欲用兵鞭挞四夷,兵连祸结,三十馀年,然后下哀痛诏封宰相为富民侯
臣以此知古者英睿之君,勇于立事,未有不悔者也。
景帝之悔速,故变而复安;
武帝之悔迟,故几至于乱。
虽迟速安危小异,然比之常静无心,终始不悔如孝文帝者,不可同年而语矣。
今陛下圣智绝人,春秋鼎盛。
臣愿虚心循理,一切未有所为,默观庶事之利害与群臣之邪正,以三年为期。
俟得利害之真,邪正之实,然后应物而作。
使既作之后,天下无恨,陛下亦无悔,上下同享太平之利。
则虽尽南山,不足以纪圣功;
兼三宗之寿,不足以报圣德。
由此观之,陛下之有为,惟忧太早,不患稍迟,亦已明矣。
臣又闻为政如用药方,今天下虽未大治,实无大病。
古人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虽未能尽除小疾,然贤于误服恶药、觊万一之利而得不救之祸者远矣。
臣恐急进好利之臣,辄劝陛下轻有改变,故辄进此说,敢望陛下深信古语,且守中医安稳万全之策,勿为恶药所误,实社稷宗庙之利,天下幸甚。
臣不胜忘身忧国之心,冒死进言。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参寥子(八 赴定州1093年9月26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二、《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某启:吴子野至,出颖沙弥行草书,萧然有尘外意,决知不日颖脱而出,不可复没矣。
可喜!
可喜!
近递中附吕丞相所奏妙总师号牒去,必已披受讫。
即日起居何如?
某来日出城赴定州,南北当又暌隔。
然请会稽之意,终未已也。
更当俟年岁间耳。
未会见间,千万善爱。
卓锡泉1094年9月27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六、《苏文忠公全集》卷七一、《八代文钞》第二九册、名山胜概记、《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一九○、康熙《罗浮山全志》卷一一、乾隆《博罗县志》卷一四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卓锡泉
予顷自汴入淮,泛江溯峡归蜀。
饮江淮水盖弥年,既至,觉井水腥涩,百馀日然后安之,以此知江水之甘于井也审矣。
今来岭外,自扬子始饮江水,及至南康,江益清驶,水益甘,则又知南江贤于北江也。
近度岭入清远峡,水色如碧玉,味益胜。
今游罗浮,酌泰禅师锡杖泉,则清远峡水又在其下矣。
岭外唯惠人喜斗茶,此水不虚出也。
绍圣元年九月二十六日书。
罗浮1094年9月27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六、《苏文忠公全集》卷七一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卓锡泉;长寿观;冲虚观;丹灶;朝斗坛;朱明洞;宝积中阁
绍圣元年九月二十六日东坡翁迁于惠州,舣舟泊头镇
明晨肩舆十五里,至罗浮山,入延祥宝积寺,礼天竺瑞像,饮僧景泰禅师卓锡泉,品其味,出江水上远甚。
东三里,至长寿观。
又东北三里,至冲虚观
观有葛稚川丹灶。
次之,诸仙者朝斗坛。
观坛上所获铜龙六、鱼一。
坛北有洞,曰朱明,榛莽不可入。
水出洞中,锵鸣如琴筑。
水中皆菖蒲,生石上。
道士守安字道玄,有道者也。
访之,适出。
坐遗屣轩,望麻姑峰。
方饮酒,进士许毅来游,呼与饮。
既醉,还宿宝积中阁。
夜大风,山烧壮甚,有声。
晨粥已,还舟,憩花光寺。
从游者,幼子过,巡检史珏,宝积长老齐德,延祥长老绍冲,冲虚道士熙明
山中可游而未暇者,福宫、石楼、黄龙洞,期以明年三月复来。
再乞责降李伟劄子元祐五年十月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栾城集》卷四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近奏乞罢修河司并责降李伟等,寻准九月二十六日圣旨,李伟权发遣北外监丞提举东流。
又准十月二日圣旨,罢都提举修河司
臣以为修河司虽罢,而李伟不去,与不行臣言无异。
谨按李伟屡以奸言动摇朝廷,兴起大役,于去年八月中独衔奏称:「大河见今已为二股分行,然须当于第四铺地分更行开广河槽,只得兵夫二万,于九月兴功,至十月寒冻时毕功」。
因而引导河势,岂止二股通行而已,亦将遂为回夺大河之计。
所言,大率狂妄不疑如此。
由此朝廷信以为实,为之发兵调夫,差官吏,聚梢芟,骚扰河北京东、西三路,吏民为之不聊生者半年。
朝廷中觉其妄,遽罢其役。
是时中外公议,皆望朝廷立行诛窜,明其欺罔,以谢天下。
而因循不决,任如故。
既而给事中范祖禹封还制书,乞罢差遣,朝廷犹复隐忍。
四月五日降圣旨,李伟差遣候过涨水取旨。
今涨水已过,中外又谓陛下必责降,以信前命。
而反擢授监丞,仍提举东流。
曾未数日,复罢修河司
盖朝廷之所以罢修河司者,谓回河不可复行故也。
回河既不可复行,则罔上误国之罪审矣。
今乃以初任知县权发遣都水监丞,则是有罪之人更得违法进擢,此公议所以不伏也。
修河司虽罢,而李伟不去,奸言时至,河事变更不定,河朔生灵无时得安,此又公议之所深忧也。
且朝廷号令贵在必信,四月五日圣旨指挥著在有司,今弃而不用,使天下皆得窃议,以谓朝廷虚设此言,姑使给事中奉行制命,及制命已行,则弃为虚语,曾不顾恤。
大臣何惜一伟而轻犯此谤哉?
臣不胜区区,伏乞检会前奏,速赐流窜。
若不黜,公议终不止也。
取进止。
〔贴黄〕去年八月始奏乞回河,朝廷用其言,差官吏兵夫,收买梢芟,开掘河槽,修筑马头锯牙,功役至大。
于今观之,皆是虚费。
臣乞差不干碍官司,一一磨算费用之实,若只据此,之流窜,自有馀责,而况欺君误国,臣子之大恶耶?
右监门卫大将军妻孙氏墓志铭元祐九年二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五九、《范太史集》卷四八
君孙氏。
祖可度。
祖成,赠左监门卫大将军
父吉,左金吾卫大将军
延安郡费氏。
君幼孤,鞠养于兄嫂,敬服姆教,容止有闻。
年十六,适右监门卫大将军士愫。
事寡姑尽妇道,居家雍睦。
元祐六年九月辛亥卒,年二十有六。
三男早卒,二女皆幼。
九年二月己酉,葬河南永安县
铭曰:
西陵之原,祖宗所宅。
葬从夫家,是谓天属。
宋故中大夫龙图阁待制新知洪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使江南西路兵马钤辖柱国江陵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赐紫金鱼袋熊公墓志铭(并序元祐八年二月 北宋 · 彭汝砺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一
公熊氏,讳本字伯通,其上世豫章人,后徙鄱阳
曾祖考讳延升;
祖考讳继文;
考讳中正,累赠银青光禄大夫
银青公有器识,善教子。
公童儿时,已□□□所好。
范文正公鄱阳,见其文,异之。
既冠,举进士,中其科,为抚州军事判官
左右颇少公,公遇事立决,老吏噤不敢出声。
楚州团练判官
丁银青公丧,服除,调建康军节度推官
孝肃包公刚严,待其属礼简,及公至,迎之尝倒屣
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开封府兵曹参军
英宗登极,迁秘书丞,知池州建德县
县占渔池为圭田,公悉弃予贫民。
遂州录事参军,迁太常博士
神宗登极,迁尚书屯田员外郎赐绯衣银鱼。
戎并边,使者乞徙公通判州事,迁都官员外郎
熙宁初,置提举官,而公领淮南
召赴阙,道丁鲁郡太夫人齐氏忧。
服除,擢检正中书礼房公事,改户房。
六年,泸州罗晏之夷叛,蜀东西皆警。
公出察访梓、夔两路,以便宜从事
夷地迫淯井盐,岁出没为边患。
每大入,则先之十二村之众,边吏讳匿不言,强以牛酒买和。
盟血未乾,剽劫随至,屠居民,杀官吏,串习以为常。
至是约柯阴夷从,气傈锐甚。
曰:「彼能毒吾民者,以十二村之众也,不威则不惩」。
即致其酋领杀之,其徒服胆落,愿死行间自赎。
申明约束,以黔南兵首之,以晏州十九姓之众左,以长宁陇例之师右,以官军尾之。
一日屡捷,罪人斯得。
泾滩乌蛮、罗市施州之夷皆从风靡,输器甲,献善马,杀鸡犬豕盟,愿世为汉官奴,迄今无一人犯塞下者。
中书侍郎范公记具焉。
刑部员外郎集贤殿修撰同判司农寺
既朝,上劳之曰:「卿不伤财,不病民,以一日解国家百年之患,洗父老十世之冤;
而文书檄奏,论议详悉,近世盖难有」。
以金紫服而赐之。
公谢曰:「此皆陛下神灵所自致,小臣奚力焉」?
河湟初复,朝廷择使者重,除秦凤路都转运使,公辞,上遣中使谕所以眷倚之意。
熙河法禁阔略,上下公为奸,蓄积不支岁月。
补苴裁截,减官百四十员,浮费岁数十万,而纲纪粗定。
八年渝州南川㺐人木斗之属叛。
公体量安抚夔路,营于铜佛坝,破散党与,剪其羽翼,焚荡聚落,毁其巢穴道,恩入其心。
木斗气索,乃空其族,以溱州之地归,愿入见天子。
复地凡五百里,为寨四,为堡九,为南平军总焉。
公御兵沉毅而断,令必行,赏必信,故人乐为用。
先是,王仁贵缘木斗亲系狱,公面释缚以从。
兵接,贵推锋争先,遂以取胜。
故人谓公非能用师,能用人。
朝廷议除天章阁待制,上曰:「熊本之文,朕所自知,当遂典诰命」。
中使迎劳,赐茶药,召拜知制诰、判司农寺,遣使趣赴阙。
公辞甚力,不听。
疏言常平职事当一归提举司
司农属官所至用喜怒乱政,勾当公事员可损;
申饬监司察苛刻之弊;
役钱取宽剩数多,民且受弊;
常平法重,当斟酌从中制;
手实法不可用。
其言多人之所难。
故事,除知制诰皆先试,不试而除者,国朝无几,人尤以为公荣
公自为小官,王荆公爱其文曰:「此知制诰才也」。
后上语执政曰:「熊本之文有体,令院吏别录进之」。
陈绎翰林学士,犹以知制诰滁州,公封还词头,集贤院学士
他日入对,上曰:「近臣尽规,当知无不言」。
因问《洪范》,公开陈三德五事之要,以明人主修身为政之道。
上数数语执政熊本识体知务,益欲任之事。
熙河帅阙,上曰:「莫宜熊本」。
使执政谕意。
及还,当柄用,公辞不行。
会中贵程昉欲作运河江淮都水监丞范子渊以铁龙爪疏河,谓可以回大河之势,而会退滩地为疏浚功。
文潞公大名府,言小臣兴功罔利欺上,皆非实。
公被命行视。
其行,执政复以利言啖公,公哂之。
既至,具得欺罔状。
还奏,乞先罢都大提举司,浸与时龃龉。
公论之益急,言者遂斥公党以议事会食大名,非法,坐降屯田员外郎分司西京
未几,运河塞,疏浚司悉罢。
官制行,改朝散郎提举江州太平观
元丰四年,除滁州
视事之明日,授集贤殿修撰、知广州
至未踰月,事无细大毕□,盗贼屏肃,囹圄空虚。
其归,不赍海外一物。
五年,三省建,中书漏进公名,上曰:「熊本工部侍郎」。
命下,会宜蛮侵边,盗发琼筦,道除龙图阁待制、知桂州
公□以静暇,明斥候,严禁约,戒边吏毋辄生事,劳问溪洞酋长,人人得其心。
乃乞选任将领,辟除官属,练土兵以代戎守,益市马以足骑兵,恩威并信,宜州遂无事,而朱崖黎人之围解。
土人蔡宝㻇道龙番引兵与熟户讼,欲取以为功。
公问之,色动,檄龙番归,缚宝㻇投海上,夷人以为神。
宜州屯兵护降酋至,遂乞归湖南,公不听。
乃相顾出不逊语。
公斩首谋二人者以徇,馀立遣还屯。
是时非公,几乱。
谍者云:「交人卜以明年入寇」。
使者遂实其言,朝廷以为忧,诏问公。
曰:「安南使人在道,不应有此;
假令有此,不应先岁年使人知」。
后果妄。
初,郭逵宣抚安南,刘纪以广源郡归,建为顺州
朝廷以为不足守,□给赐李乾德
疆画未明,而交人狃屡胜,觑宜州之隙,欲并取侬智会勿阳之地,捣虚掠归化,逐侬智会,智会窜右江乞师。
公遣使安集,移安南问状。
交人为□兵久之,使黎文盛来计议
文盛视公使傲,公折之以理,遂屈,致书辞甚敬,乾德顿首谢罪。
公请赐以隘外宿八洞不毛之地。
自是岭表无兵祸。
方计议未□,御前金字递一日四五至,公既一二为谋画上,且曰:「夷人兽心虽不可度,朝廷当顾惜大体,严守备而已,曲则在彼,久当自毙」。
后皆如公策。
是时诸路争以盐课羡取赏,转运判官许彦先乞通湖南盐,计口以授,云岁可得缗钱三十万。
朝廷属其事于公。
曰:「广西民贫地瘠,已困兵调,行之民不堪,且兆祸」。
彦先朝夕捃州事中公,曰:「为民得罪,分也。
吾不忍使之病」。
彦先议格。
公始以河议废,至是立足未安,复与小人争辨利害,而秉谊挺然,终不肯折一毫为身计,于是公之忠益信。
召拜吏部侍郎,治左选。
岭人曰:「公今去我,将奈何」!
皆恸哭失声,鞚马首不放行,昏夜仅能出门。
公既朝,因言:「臣顷以罪去,分填沟壑,不意复与指数,得入面陛下,臣死无馀憾矣。
然臣有犬马疾,恐不任事,愿得江淮一州以老」。
上恻然,存恤之厚,为改治右选
今上即位,迁朝请郎
裕陵复土,即卧请外,以旧职知洪州
元祐元年,迁朝散大夫
言者谓公向黜逐,非其罪,宜还公旧官。
二年,迁朝请大夫
交人虽赐地未谢,至是复言勿阳地。
言者谓公初画捐八洞非是,夺一官。
三年,移越州,道移杭州,复朝请大夫
杭东南大州,风俗淫侈,上下习为骄惰,谓固宜如此。
公独治以勤俭,狱讼大小必躬,未尝妄出游燕。
绳细猾,革水平考试敝,吏束手不敢为奸。
朝议大夫、知江宁府
中大夫,复除杭州,未行,召还。
公再乞洪州,疾病,遂告老。
朝廷惜其去,不听。
六年九月辛亥,行次真州卒,年六十六。
丧还,乡人迎哭之恸。
诏赐钱三十万,借官舍居,州县应付葬事。
公先娶谷氏,追封京兆郡君
张氏,追封南阳郡君
今施氏,齐安郡
弟皋,朝奉大夫,悉有能名,新知信州
子男八人:端,早卒;
侔,右宣义郎,倜,光州军事判官,皆有立;
傃,右承奉郎,后公三日卒;
伋、倩、胄、价,右承务郎
女五人:长适卫州教授叶膺,次适吉州司户参军单晴,俱早卒;
二人尚幼;
仲许归彭修
孙男六人:彦昭,郊社斋郎
彦绰、彦圭、彦师、彦璋彦明
女七人。
公□□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书。
为人修饬,家居笑语有数。
其政虽严,而爱民独至,故初或怨且谤,久则皆悦以服,既去,思之不能忘。
其所荐引,后多显达。
议论行事,所见至不可胜载,序盖其略也。
文集三十卷,奏议五十卷。
其孤卜用八年二月辛酉,葬鄱阳荐福寺东山之原,吉使使来乞铭。
汝砺仰惟神宗皇帝稽古建事,欲追迹唐虞成周之盛,自秦已下,置不论。
内作法度,外攘夷狄,而文武贤能之士并用。
公出入左右,有言有德。
方谋听计从,天子惟恐任使之后,一侵吏议,遂不能究所欲为,以遗天下来世。
此岂惟其子若孙是悼,凡百君子与焉,悲夫!
铭曰:
于皇神宗,稽古绍隆
其神如天,有作如龙。
众材如云,罔有不从。
仪仪熊公,博大有颙。
内则腹心,外则屏墉。
文矢昌言,武奏肤功。
孰与之初,而夺其终。
惟是德音,则靡有穷。
按:江西省博物馆藏拓片。
德修都监 其三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山谷简尺》卷下
庭坚顿首。
伏奉二十三日手诲,审稍凉,起居轻安,家母县君万福,小亲家母安胜,为慰。
寄惠橄榄三千,不忘之意。
硾纸亦好,溪东纸工加意作极厚极白简纸去,每硾了,辄中分之,亦应乏也。
山蓣虽未出土,又公至冬乃甚富也。
近日治一耒阳石硙,甚精,亦可时硙双井奉寄,但未有庐山小沙瓶尔。
比得人馈建溪,并得佳碾,时举一杯,极奉思也。
公济适今日成行,欲因来人直马去,奉状极率易。
夜冷,千万珍护,以须升擢。
九月二十六日庭坚再拜上德修亲家都监左藏防阁。
司马光手诏治平四年九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八、《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七、《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三
得卿奏,反谓因前日论方平不当,故有是命。
此乃卿思之误,非朕本意也。
朕以卿经术行义,为世所推,今将开迩英之席,欲得卿朝夕讨论,敷陈治道,以箴遗阙,故命读进《资治通鉴》,此朕之意皎然易见也。
况命卿之旨在二十六日登对前,苟朕以言事罪卿,岂复迁卿美职?
必谅朕诚,更勿横俟。
对日朕亦当谕旨。
沈括御批元丰四年十月乙卯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七
种谔九月庚戌奏:丁未,大军驻米脂寨,遣诸将攻围。
己酉,昼夜进击。
及据走马承受所奏,伤中兵级续具以闻。
今大军出境,未及百里,首攻坚城,损士卒,挫军威,甚非善计。
此进军之始,失于审择,兵当避实击虚,舍坚攻瑕,今乃反此,甚为可忧。
卿宜酌彼所闻形势,更移,令早为长虑,勿使战士气竭之际,忽遇贼界屯聚生兵救援,难于取功。
曾公岩记元丰二年 宋 · 刘谊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三
元丰元年冬,交人入贡。
上方择人处置疆事,乃诏曾公自广州移帅桂府。
二年,南方无事,民和岁丰,公以其馀暇访寻之山水奇胜处。
一日,率郡僚游所谓风洞者,纵步而东行,得一岩于榛莽间。
岩之前有石为之门,屈曲而入,则流水横其中,碧乳垂其上。
周环四视,其状如雕镌刻镂,殆出于鬼工,而不类于融结者也。
公于是拂石求前人之迹,则未尝有至者焉。
乃构长桥跨中流而渡,以为游观宴休之处,且与众共乐之。
自是州人士女与夫四方之人,无日而不来,其岩遂为桂林绝观。
之洞穴最多,南有白龙,北有石门,回穴据其东,隐山在其西,皆唐名流之所尝游也。
观其咏歌序刻,莫不极道其胜概,而叹前人之所遗者。
斯岩之景亦冠绝矣,而乃独遗之,是真可叹也已。
岂当时忽于寻访而不见邪?
将唐人所谓天作而地藏之,必待君子焉后显邪?
余生长东吴号为山水窟中,如天台、雁荡,最为奇观,然未有过此者也。
邦人乐公之德政,而愿以「曾公」名其岩,以比甘棠之思。
余故为书之,且以告后人,收入为□经盛事云。
公名布,字子宣其年九月廿六日管勾本路常平
江阴县刘谊记。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各地九四九八。又见《粤西文载》卷一九,《粤西金石略》卷四,嘉庆《广西通志》卷二一八。
论看详诉理轻重疏元符二年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三一、道乡集·补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三、《宋史》卷三四五《邹浩传》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伏见看详诉理文字所节次看详过文字进呈,已蒙朝廷施行了毕。
臣契勘元降看详指挥系分两等,一谓语及先帝,一谓语言过当。
除语及先帝之人外,其馀所诉虽情犯不齐,大率皆以官司锻炼致罪,抱负冤抑,得遇朝廷清明,辨雪矜贷为词,只是语言过当一等而已。
而今所施行,则有勒停者,有降官者,有降官及差遣者,有远小处监当者,有罢知州宫观者,有送吏部与合入差遣者,有罚铜三十斤者,有罚铜十斤者,一时公议,竟莫知其所以异也。
又况诉理之语初亦难辨,有可以为轻,亦可以为重;
有可以为重,亦可以为轻。
若可以为重,则语言过当者直谓之语及先帝可也;
若可以为轻,则虽语及先帝者但谓之语言过当可也。
然而典刑之所加,则不同日而语矣。
夫因其近似难辨之迹而典刑轻重随以上下,是乃陛下威福之操柄下移于近臣。
《书》所谓「惟辟作福,惟辟作威」者,正在此也,可不谨哉!
臣今据臣所知已行遣过事件等第节录如后:一、勒停谢愔诉雪父景初罪犯状内称「非今日朝廷清明,何以雪幽冤于泉下」等语言,自邓州职官勒停元符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一、降官韩忠彦、王存等奏雪谢景初罪犯劄子内称「朝廷专置官局,辨理枉横,景初不幸身没,不能自直」等语言,其韩忠彦大中大夫降授中大夫,王存自右正议大夫降授通议大夫元符二年正月十七日。)
一、周之道诉雪本身罪犯状内称「天下之冤,无如臣比,若不仰告公朝,臣无路伸理」等语言,自朝散大夫降授朝奉大夫元符二年五月一日。)
一、阎令诉雪本身罪犯状内称「有罪之人,于格不应除雪者,苟情涉可矜,类蒙宽减,圣恩旷大,千载一时,况臣无辜,义当自直」等语言,自朝奉大夫降授朝请郎元符元年五月二十六日。)
一、马诚诉本身罪犯状内称「朝廷专差制使置狱劾问,虽明知傅致锻鍊,不敢以冤滥愬陈,恐重得罪」等语言,自奉议郎降授通直郎元符元年十月十四日。)
一、降官及降差遣任公裕诉雪本身罪犯状内称「刑部一概以特旨,遂称难议施行,以此排天下之幽冤,使不得伸理」,及称「制勘院附会锻鍊,抑勒虚招,致臣久负冤抑。
今睹圣慈伸理天下冤滞,伏望察臣非辜」等语言,自朝请大夫权发遣江淮等路发运副使降授朝散大夫、充发运判官元符元年九月二十六日。)
一、远小处监当宋乔年诉雪本身罪犯状内称「朝廷明恤冤抑,乔年之滥罚,亦冀获伸,庶获情法相应,冤抑得雪」等语言,令吏部与远小处监当差遣(未见月日。)
一、罢知州宫观叶涛诉雪本身罪犯状内称「蔡确舒亶何正臣李定以兴造刑狱为事,故罗织及臣,抱赃污之至冤,废处江海。
今者伏值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废黜奸恶,登用正士,矜恤民隐,薄敛时使,前日之吏多以微过被罪,今方命有司覆理而出之。
苟臣不以片言自别,则自满堂取乐而已,犹自向隅,众皆望天而戴盆不已」等语言,自知明州主管江宁府崇禧观元符元年十二月一日。)
一、送吏部与合入差遣周邠诉雪本身罪犯状内称「前日非辜冤抑,幸得伸诉于今日大公之朝,倘蒙昭雪,则臣之元降一官庶有望于还复」等语言,罢知吉州,送吏部与合入差遣元符二年正月二十四日。)
一、罚铜吴居厚诉雪本身罪犯状内称「今遇朝廷推广恩惠,凡有罪戾之人,尽蒙宽贷湔洗,人情莫不悦豫」等语言,罚铜三十斤元符元年十二月十七日。)
一、蒋之奇奏雪李萃罪犯状内称「今来冲替,显是太重」等语言,罚铜十斤元符元年十二月五日。)
伏望圣慈深赐省察,以为来事之鉴,不胜幸甚!
东阳范府君墓志铭元符二年冬 北宋 · 祖理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四
君讳惇,字和之,世为婺州兰溪人
曾祖彦怀、祖盛,皆潜德不仕。
考□□,累赠中大夫
母张氏,早丧,追赠仙居县太君
君幼失所恃,鞠于继母仙源县太君□氏。
君□□□能以孝事父母,及长,中大夫□顾家素贫,亡赀产之托,以好义兴善□为务,乃遣君与其兄少卿皆向学。
进士,累举不第。
既而少卿□登科,君喟然叹曰:「人生富贵穷达,莫不有命,我安能垂老矻矻于□□□哉」!
遂慨然释卷,以治生业为己任。
能自俭约,心□臆□凡十馀年,积毫累黍,寖为大姓,而诸子又克自立,皆激厉善干。
君乃以家务悉委之,复戒之曰:「吾□于孤贫,赖先君积德,阴有所相,今生计粗给,而吾兄立朝又以风节闻于时,吾家遂为东阳令族,岂不幸邪!
若辈能相孝友,勉绍吾志,卒为乡闾矜式,所望足矣」。
而诸子肃肃,莫不承教。
君于是放怀寓意,日与亲友良辰美景相从于歌酒燕乐之娱,暇则□□风月,诙谐笑慠。
间或成幽兰白雪之曲,往往传□人口,多以为雅□焉。
君毕生慷慨有志节,尚气□豪于□中□□□□□□□不事绳检□□□□理折人,故虽亲戚,莫不畏惮,亦无□□□□□□其子□举进士,不及见其成而君卒矣,实元符戊寅秋九月廿六日,□于家之正寝,享年七十。
娶杜氏,先君八年卒。
子男八人,曰□、曰简、曰节、曰筌、曰□、曰□、曰□。
其一女尚幼。
简、筌、节,皆先亡。
议者咸曰:和之真有后乎,可□□□□。
孙男九人,孙女六人,曾孙男女各一人。
卜以明年己卯冬十□□□□□日己未,葬于白塔□古城之原,合杜氏之茔,礼也。
余于少□□□□□□,诸子以状乞铭于余,遂为之铭曰:
□□□□,□□克明
经之营之,谋无弗成。
□□□□,□□□昌。
以寿而终,百世其光。
按:《考古》一九八五年第二期载拓片。
施换塔石额记 北宋 · 郭渐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
夫佛之浩圣罔极,至威咸仰,宇宙之间、四维之中、六合之内,曷有莫不钦于圣者?
佛宣法暨出无边无界,群氓持心演诵,靡不济拔于彼岸。
法教肇兴,建自周朝,于是混沌之前,我佛仪像已立在清虚廓落之外,既产乾坤,必安杳冥有形之内。
当时未可以化像于人间,后来诱于寰海之中微,迤逦透摄于万类之上,是以风化旷远,曩劫罔收,人人志敩,有果有报,家家常慕,获福获胜。
缘流以显,上达于刀利之圣宫,既除恶际,下彻于阿毗之苦处,是时高明善因无不敬崇者也。
如显我丈八尊佛,既从衡庐而踊出之时,天有不奇之祥,地有无涯之瑞。
想当时,视日而转转晶辉,睹月而别加清朗,海水澄波,山青秀丽,一切有情之物无不瞻仰者。
是以四方黎庶之家见佛所出,便乃齐心助圣,遽立塔殿之基。
欲以归安之处,须建有福之地,乃可迁佛。
如就平坦之中,千人而莫能分毫摇动;
若陟山头,一士而用力,轧轧速进。
如迄山巅,修成宝塔,立在相州之境疆,居林县□。
后年深日远,风摧雨塌,乃塔门额累累有□。
今欲别安门额,却是相州西五十里安阳县西龙山村人也。
□王陇西只于绍圣岁朱明之月,因忆我佛,诣于圣谷,□心就礼如礼罢所仰圣,因□塔依然未有所隳,乃□门额绽坏,当时便发愿心,欲换此门额。
日夜无寐,速命高人去选其石,且见西山岌峇及臾□□,远望烟萝,遍诣溪峪,如风□□无有不到,似岩嵌㼘㟮样,岂有不历?
忽然门到□谷,睹昊无涯,瑞□万端。
是时只就此共匠人同谋,一□□而作器,且为塔额耳。
愿安石以后,家荣日长,福气时增,养蚕而□厚重重,种稼而从累颗颗,六畜双孳,门清永吉,愿子孙世世昌昌。
转愿皇王常登宝殿,百僚卿相、郡邑官员日添高品
更愿九族荣显,普天下人民咸受快乐矣。
今以狂序其言,难可竭言前意,所谓无智论幽深奥义之理,不能搜源其趣。
愿风雨顺时,不尽□宣者记矣。
大宋绍圣元年甲戌岁季秋乙亥朔二十六甲子日,换额相州安阳县西龙山村独施换塔额石李用
选石兼镌字匠人许婆村卫弁婿史安。
丹青处士象村郭政,同施工食交□村众人。
相州安阳县西段村习进士郭渐撰并书。
按:民国安阳县志·金石录》卷七,民国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