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正文
秋夜感怀 明 · 汪道会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凉风吹袅袅,遥夜阖闾城
秋至明蟾影,寒生切雁声。
泪痕馀枕席,病骨怯支撑。
霜鬓朝来染,应知更几茎。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晨昏昼夜部
浑天仪 其一 东汉 · 张衡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五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
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一百八十二度八分之五覆地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之五绕地下。
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
其两端谓之南北极。
北极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
然则北极上规经七十二度,常见不隐。
南极,天之中也,在正南,入地三十六度。
南极下规七十二度,常伏不见。
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强。
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也。
赤道横带天之腹,去南北二极各九十一度十九分度之五。
横带者,东西周天之中腰也。
然则北极小规去赤道五十五度半,南极小规亦去赤道出地入地之数,是故各九十一度半强也。
黄道斜带其腹,出赤道表里各二十四度,日之所行也。
日与五行黄道无劝。
月行九道,春行东方青道二,夏行南方赤道二,秋行西方白道二,冬行北方黑道二,四季还行黄道,故月行有亏盈,东西随八节也。
日最短,经黄道南,在赤道外二十四度,是其表也。
日最长,经黄道北,在赤道内二十四度,是其里也。
夏至去极六十七度而强,冬至运河有百一十五度亦强也;
冬至,日行南至斗二十一度,则去极一百一十五度少强,是故日最短,夜最长,景极长,日出辰,日入申,昼行地上一百四十六度少强,夜行地下二百一十九度少强。
夏至,日在井二十五度,去极六十七度少强,是故日最长,夜最短,景极短,日出寅,日入戌,昼行地上二百一十九度少强,夜行地下一百四十六度少强。
然则黄道斜截赤道者,即春、秋之去极也。
斜截赤道者,东西交也。
然则春分,日在奎十四度少强,西交于奎也。
秋分,日在角五度弱,东交于角也。
此黄、赤道二之交中,去极俱九十一度少强,故景居二至长短之中。
奎十四,角五,出卯入酉,日昼行地上,夜行地下,俱一百八十二度半强,故昼夜同也。
今此春分去极九十一度少强,秋分去极九十一度少强者,就夏历晷景之法以为率也。
上头横行第一行者,黄道进退之数也。
本当以铜仪日月度之,则可知也。
以仪一岁乃竟,而中间又有阴雨,难率成也。
是以作小浑,尽赤道黄道,乃调赋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从冬至所在始起,令之相当直也。
取北极及冲,各针穿之为轴,取薄竹篾,穿其两端,令两穿中间与浑半等,以贯之,令察之与浑相切摩也。
乃从针半起,以为百八十二度八分之五,尽冲针之半焉。
又中分其针篾,拗去其半,令其半之际正直,与两端针半相直,令篾半之际从冬至起,一度一移之,视篾之半际少多,赤道几何也。
其所多少,则进退之数也。
从北极数之,则去极之度也。
各分赤道黄道为二十四气,一气相去十五度十六分之七,每一气者黄道进退一度焉。
所以然者,黄道直时,去南北极近,其处地小,而横行与赤道且等,故以篾度之,于赤道多也。
一气令十六日者,皆当率四日差少半也。
一气十五日不能半耳,故使中道三日之中差少半。
三气一节,故四十六日而差令三度也。
至于差三之时,而五日同率者一。
其实一节之间,不能四十六日也。
令残日居其策,故五日同率也。
其率虽同,先之皆强,后之皆弱,不可胜计耳。
至于三而复有进退者,黄道稍斜,于横行得度故也。
春分秋分所以退者,黄道始起更斜矣,于横行不得度故也。
亦每一气一度焉,故三气一节,亦差三度也。
至三气之后,稍远而直,故横行得度而稍进也。
立春立秋,横行稍退矣,而度犹云进者,以其所退,减其所进,犹有盈余,未尽故也。
立夏立冬,横行稍进,而度犹云之退者,以其所进,增其所退,犹有不足,未毕故也。
以此论之,日行非有进退也。
而以赤道量度黄道使之然也。
本二十八宿相去度数,以赤道为距耳,故黄道亦有进退也。
冬至在斗二十一度少半,最远时也。
而此历斗二十度二十一,俱一百一十五度,强矣,冬至宜与之同率焉。
夏至在井二十一度半强,最近时也。
而引历井二十三度一十四,俱六十七度,强矣,且与之同率焉(《续汉·律历志》注补,《开元占经》一。案:《开元占经》引作「浑仪图注」。)
集魏园再用前韵二首 其二 明 · 王廷陈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梦泽集卷六
秋至犹啼鸟,林丘别有天。
客皆中散驾,诗是少陵篇。
翠筱留吟管,丹霞冒酒筵。
平生山水调,今日尽君前。
邹参议敏行广西二首 其一 明 · 徐问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粤西诗载卷十一
晓日动行节,离情满客杯。
秋分晋陵路,吴尽越王台
桂水蛮江入,苍梧毒雾开。
极知行省贵,天遣出凡材。
四民月令 其九 东汉 · 崔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七
八月暑退,命幼童入小学,如正月焉。
清风戒寒,趣织缣帛,染彩色(注)(《齐民要术》三)
枯染色黄赤,人君所贵(《御览》九百五十八)
河东染御黄法;
碓捣地黄根令孰,灰汁和之,搅令匀,捣取汁,别器盛。
更捣滓,使板孰。
又以灰汁和之,如薄粥,为入不渝釜中,煮生绢数回,转使匀。
举看有盛水袋子,便是绢孰。
抒出著盆中,寻绎舒张。
少时拔出,净振去滓,晒极干。
以别绢滤白淳汁和孰,抒出更就盆染之。
急舒展令均,汁冷拔之出,暴干则成矣。
治釜不渝法:在醴酪条中,大率三千地黄,染得一匹御黄,多则好。
柴、桑薪、蒿灰等物,皆得用之(《齐民要术》三。)
擘丝治絮,制新浣故,及(《北堂书钞》一百三十六,《御览》九百九十七作「制」)韦履贱好豫买,以备冬寒。
刈萑苇刍茭,凉燥可上弩。
缮治檠锄,正缚铠弦,遂以习射弛竹木弓弧,粜种麦(《齐民要术》三)
凡种大小,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
唯穬早晚无常(《齐民要术》二),可种大蒜(《齐民要术》三),可种芥(《齐民要术》三),可种苜宿(《齐民要术》三),可种干(《御览》八百二十三)
可断作菑瓠中白肤实以猪致肥,其瓣则作烛致明(《齐民要术》三)
采王不留行(《御览》九百九十二),收韭菁,作捣齑(《齐民要术》八「收」作「取」,《御览》八百五十五)
巴东龙昌洞行记嘉祐二年五月 北宋 · 蒋概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一
循瀼而上,有溪湛然者,龙昌也。
舟行逾百步,而山呀然者,溪口也。
溪口北行数十步,渐见幽洞一,碧水激而溪深,长崖如截,高数百丈,耸然而对峙者,龙昌之胜势也。
扁舟夷犹,迤逦而深静,忽然飞烟散空,玉屑而乱下者,峰端之飞泉也。
有岩如刳,有石如乳,中可藏舟而不知风雨者,溪间之怪壁也。
山回水转,或掩或绝,偃而望之,则别在乎一天;
直而面之,则不知其所之。
游者皆曰兹境尽矣,已而少行,试穷其源,又萦纡盘屈。
徐适一二曲折,恍然嵚崖若阙,迎舟而通,益见溪山函束,澄湛秀拔,层峦怪峰,下鉴渊底,锐者螺者,若踊若纡。
又得其气象凄爽,常若秋至,涧草岩花,异卉斗发,龙潭洼深,雷电昼伏。
是时予与游者浩然而觞,觉其身在太虚之上,而不知其饮之多也。
然亦恐其过清,不可久居,乃移舟疾行,将穷而后归。
又视其前,则有物若我留,而与游人有意,而情甚相乐者。
时复挂猿飞雉,饮啄而上下,游󱌓水鸟,出没于前后,葆盖嘉树,可荫可息,又使人爱而不能去者也。
外游者之乐,自溪口至此,凡十馀里,其千怪万象,嗟予不可得而状也。
须臾,桨鸣呕哑,渐出平旷,竹林阴翳,隐然而穷者佛寺也。
此龙昌之大概也。
予与游者爱赏不已,既而叹曰:大凡山水之嘉,非造物者昔尝著意于其间,则不能如此奇且怪也,此固神工有私于兹境矣。
惜乎生不得其地,而埋没已久,不为人所知尔。
予旧尝阅《桃源图》,有渔者飏舟而来,类于今之游龙昌,但无楼居仙人,霞裾飘然,俯蟠桃,饮嘉客而已。
然而异世荒诞之说,予固未可知其必胜也。
亦欲写为《龙昌图》,将传于中州,以示喜异者。
然恐举画者之手,必不能得其一二,自然如此,故不必画也。
柳子厚颇爱永之钴鉧潭,尝曰:「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欤」?
故予为县于此,月尝醉而游者以三四,自视爱而不知已,犹恐其往之不密,故未始以为勤也。
其居蛮而乐者,亦以此溪矣。
予尝客夷陵,屡游元白所谓三游洞者,梯崖磴险,仅至其下,未见其所以为胜。
若以吾之龙昌,山奇水丽,一洞十里,可以浮舟去来,如在乎画图之中,以较其幽深伟绝,则嫫母之与西子矣。
使元白昔日知吾龙昌之胜,必不肯以此而易彼。
此溪常涨于盛夏,予之游实在于六月
其与之游者,洪崖彭德纯、舂陵周茂叔,二子皆有泉石之趣,是行也,与予为三。
今辄厚自誇大,亦命之为三游洞,盖山水之洞,非石洞也。
后来者或不见赏,犹当俟之后来者。
昔游在至和二年后二年夏五月庐陵蒋概记。
按:《周濂溪集》卷八,正谊堂全书本。
路凤冈民部第中牡丹冬开寄题四首 其一 明 · 于慎行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春风亭馆上公家,小至重开木药花。
不是秋分仙掌露,那因寒殢赤城霞。
云翠绝顶东望𡽳山十韵(二山在邑东南二十里水经所谓大𡽳也) 明 · 于慎行
五言排律 押侵韵
蹑屩登丹嶂,开尊瞩锦岑。
悬厓分日月,众壑异晴阴。
鸟道霞标度,泉流树杪侵。
神工图紫翠,灵斧削嵚崟。
缥缈云生岫,霏微雾出林。
依稀瑶草色,彷象玉笙音。
人代迷陵谷,山形自古今。
醉馀歌烂漫,秋至气萧森。
旧纫兰荪佩,新抽玳瑁簪。
登高仍望远,都寄采芝心。
朱明道等九人和前韵见贻各答一首并自述一首 其八 答崔彦麟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龟巢稿卷三
老夫衰懒惭无学,年少才华羡李舟
好觅灵槎天上去,莫攀仙桂月中游。
踞床我欲来吹笛,换酒君当为解裘。
最喜今年秋至早,凉生六月火西流。
金湖轴中韵 其三 清 · 赵显命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归鹿集
四时逢月闰,一病涉秋分
蝉噪生林籁,禽还敛壑云。
初非忘陛闼,不复倒衣裙。
君子行藏义,吾犹长者闻。
南城贡士左赞再赴春闱 明 · 韩雍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笔阵词锋六馆推,南宫两战未登魁。
何蕃再省名逾重,维翰重升志不灰。
飞鹢秋分滕阁雨,化龙春听禹门雷。
太平桥上乡人众,望尔高车驷马回。
曝书登文渊阁壬寅 清 · 翁方纲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二十五
真到蓬莱最上层,日华云气缦觚棱。
群书宿海躔珠斗,帝座文昌界玉绳。
下际周阿环镜汇,高悬宝墨倍冰兢。
䌷函却傲龙山顾,梦寐程编读未能(最上一层御座,中央御书《题宋椠程公说秋分记》五律,因忆锡山顾祭酒栋高撰《春秋大事表》,时未得见此书也。)
袁州昌黎书院壁示学官弟子用旧题潮州韩山韵二首 其一 丁未 清 · 翁方纲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三十三
廿载题诗粤岭东,袁山仰止此心同。
党庠试与陈经训,尉律先教课学童。
泰伯一碑犹感溯李盱江《学记》今是重刻。)临川三礼待旁通(以宜春旧本《春秋分记》试诸生,竟皆无知者,吴草庐《春秋纂言》中引此书也。)
宜春台下低回意,已过崇桃上番风。
立秋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龟巢稿卷二
苦热念秋至立秋意欣欣。
一雨忽破块,千山净无尘。
新月挂高树,凉风洒衣巾。
重来囊中书,怀我堂上亲。
丈夫苟未遇,妻孥耕且耘。
胡为苦离别,低头长傍人。
鹁鸪词 宋末元初 · 俞德邻
鹁鸪鹁鸪,尔拙无伍。
朝飞何从来,暮宿何处所。
饮啄不自营,日日呱呱叫春雨。
沙场鬼哭天沈阴,泽国夔魈夜相语。
一声两声云冥冥,三声四声水建瓴。
十声百声大雨车轴下,千声万声江翻海涨鳌宫倾。
羲和推车不敢出,鲛人畏湿绡机停。
淤泥三尺百贾卧,十家一二炊烟青。
鹁鸪鹁鸪唤雨又不已,教尔闭觜不闭觜。
再拜拜天公,笺词小心风。
雨师屏翳,云师丰隆。
鹁鸪尔何物,盗天之柄裒顽凶。
天晴呼妇雨逐妇,寄巢生子随西东。
愿天敕后羿,挟矢操强弓。
射逐九州外,勿使孳尾添雌雄。
天关九重暗氛雾,鹁鸪飞来复飞去。
黔黎■(鱼戢)(鱼戢)生鱼头,鹁鸪犹自鸣不休。
重为告曰,鹁鸪鹁鸪,尔形甚眇,尔声孔悲。
尔鸣不止,尔心何为。
伊昔黄帝作,凤凰巢阿阁。
此时无尔鸣,五风十雨天下乐。
又闻有虞氏,韶成凤凰至。
此时无尔鸣,风雨弗迷天下治
尔今虽彊颜,不如阖口归深山。
山深树密百鸟閒,落花流水声潺潺。
秋分春分任尔化,何用对雨鸣间关。
尔今不肯去,吾亦能尔恕。
长安挟弹多少年,劝尔藏头莫相遇。
朝宗郑教谕以余去冬初度自寿之诗次韵见贻予复和而赠之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出处:龟巢稿卷十七
忆昔予为广陵客,两颊丹砂眼青白。
蕃禧观里看琼花,坐列群英杯饮百。
无何陵谷忽变改,塌然敛我扶摇翮。
此花天下更无双,毒手谁焚夜光璧。
先公旧物广文毡,家传喜得无艰厄。
抱琴来坐杏花,洋洋古操令人忆。
青毡坐久琴愈清,君山草木皆愉色。
老夫今春辱佳句,转眼炎曦又隆赫。
郢斤非不妙彫锼,奈何吾衰腐如栎。
生平甚愧性聱牙,老去偏怀旧知识。
孤舟野渡岂长闲,一壶会有千金值。
合欢杯酒细论文,恨不能飞见三益。
江流南汇春申浦,海门东入阳侯宅。
河鲀江鲚斗鲜新,苜蓿之盘自朝夕。
黉舍安如庙堂坐,脱粟甘于钟鼎食。
眷我郊居乐亦然,朝听樵歌暮渔笛。
忘机相与白鸥眠,送穷不效昌黎伯
假令秋至转饥寒,亦不题诗寄高适
贤哉子渊可矜式,陋巷安贫载方策。
戴文进西湖 明 · 刘泰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三十 名胜类
钱塘西湖天下奇,浮光万顷澄琉璃。
仙宫佛刹涌金翠,箫鼓之声闻四时。
六龙扶日消春雾,画船撑过茅家埠
吴姬双唱遏云歌,惊散鸳鸯与雁鹭。
水亭入夏薰风来,镜里荷花高下开。
蔗浆酪粉出冰碗,对花一饮三百杯。
梧桐叶脱属秋至,篮舆寻僧灵隐寺
深洞老猿呼不应,和得宾王旧诗句。
玄冥剪水落九天,孤山突若银螺然。
玉骢驼醉探春去,红椒已破疏篱边。
戴进胸中有丘壑,挥洒新图使人愕。
羊肠路口树阴阴,鸭嘴滩头沙漠漠。
和靖东坡不可逢,白云常护青芙蓉。
寄谢山灵莫相拒,早晚来听烟际钟。
朝日夕月论黄初二年正月乙亥 曹魏 · 薛靖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八
旧事朝日以春分,夕月以秋分
案:《周礼》:「朝日无常日。」郑玄云:「用二分,故遂施行。」秋分之夕,日多东升。(齐书作「潜」。)而西向拜之,背实远矣。谓朝日宜用仲春之朔,夕月宜用仲秋之朔。(《南齐书·礼志上》永元元年何佟之议,引薛循请论云云,「循请」乃「靖」之误,又见《通典》四十四)
吴山金龙阁观礼斗 清 · 姚燮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复庄诗问卷十八
楼台至肃秋至高,明蜺素䌽缠白旄。
星坛列宿二十八,紫微上相森笏袍。
满月隐壁天容䫜,内妃太乙元精韬。
花幡开阖七灯转,平地涌出龟莲巢
真人绛冠三洞曹,蹑虚鸾步梯招摇。
掌心霹雳动天地,飞符迅速追长飙。
雷门十二神将骁,兕鍪犀甲骖貘犛。
凤文襡带龙机绡,颓鬟玉女如青要。
阳灵阴怪走堂桷,羲娥自拥中宫杓。
心香一瓣通八霄,密咒上诉皇无聱。
钧天檀炽和柷箫,哀音逼近湘臣骚。
解颐绵顾停琼轺,似来赐尔长生瓢。
致尔发绿华颜娇,百龄千岁齐偓乔。
侏儒未解此中味,倚阁且看江漻漻,蔽空叶落烟飘萧。
望乡台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押删韵
望乡台上客,秋至望乡关。
中原遮望眼,可奈燕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