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書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別集類
政書類
史鈔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時令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史評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楚辭類
禪宗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正一部
太玄部
洞神部
  芥云
唐制凡反逆相坐没其家为官奴婢(反逆家男女及奴/婢没官皆谓之官)
(奴婢男年十四以下者配司农十五以上/者以其年长令远京师配岭南为城奴也)一免为审户
再免为杂户三免为良人皆因赦宥所及则免之(凡免/皆因)
(恩言/之)
显庆二年𠡠放诸奴婢为良及部曲客女者听之皆由

家长手书长比见任之半其南口请以蜀蛮人没官奴
婢年六十以上及废疾者并免贱 永昌元年
越王正被诛家僮胜衣田者千馀人于是制
王公已下奴婢有数
万岁通天元年𠡠士庶家僮仆有骁勇者官酬主直并 (第 38b 页)
  以劫制衡鉴之人也
唐制科名目及中制科人姓名
显庆二年志烈秋霜科韩思彦及第
乾封元年幽素科苏瑰解琬苗神容格辅元徐昭刘讷
言崔谷神及第

上元二年辞殚文律科崔融及第
垂拱四年十二月辞标文苑科房晋皇甫琼王旦及第 永昌元年正月
蓄文藻之思科彭景直及第抱儒素之
业科李文愿及第
长寿三年四月临难不顾徇节宁邦科薛稷寇泚及第
證圣元年 (第 20a 页)
  左右司郎中(员外郎/)
隋炀帝三年于尚书都省初置左右司郎二人品同诸

曹郎从五品掌都省之职唐贞观二年改为郎中龙朔
二年改为左成务咸通元年复旧令掌副左右丞所管
诸司事省置钞目勘稽失知省内宿直判都省事若右
司不在则左并行之左司不在右亦如之员外郎武后 永昌元年
置与郎中分掌曹务神龙元年省二年复置
宋制左司郎中右司郎中左司员外郎右司员外郎各
一人掌受付六曹之事而 (第 46b 页)
骁捷善
战者号为百骑扈从游幸则衣五色袍乘六闲马赐猛
兽衣鞯龙朔二年改左右屯营为左右羽林军武太后
临朝 永昌元年
改百骑为千骑天授中改军为卫中宗
景龙元年改千骑为万骑大将军一人(大足元年左右/羽林卫各增置) …… (第 33b 页)
右卫同将军各三人以副之(领官属/并唐置)
  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附/)
唐初有禁兵号为百骑属羽林 永昌元年
改羽林百骑
为千骑景龙元年改千骑为万骑仍分为左右营开元
二十六年析羽林军置左右龙武军以左右万骑营隶 (第 34a 页)
  曜魄宝五帝皆星象之属当从祀南郊而不当以
  事天之礼事之善矣然感帝之祠既罢旋复虽复
  其祠而以为有天帝之分尊卑之别 (永昌元年
敕/天无二称帝)
  (是通名承前诸儒互生同异乃以五方之帝亦谓/之天假有经传互文终是名实未当称号不别 (第 21a 页)
琼台夏癸瑶室无以加也太后不报 永昌元年正月朔
大享万像神宫太后服衮冕搢大圭
执镇圭为初献皇帝为亚献太子为终献先诣昊天上
帝座次高祖太宗高宗次魏国先 …… (第 2a 页)
(天授二/年革命)
(以武氏祖宗配享明/堂唐三帝亦同配)
中宗神龙元年九月亲享明堂合祭天地以高宗配
大享复就圜丘行事 …… (第 2a 页)
开元五年幸东都将行大享之礼以武太后所造
明堂有乖典制遂坼依旧造乾元殿每临御依正殿礼
自是驾在东都常以 元日
(第 2b 页)
冬至
于乾元殿受朝贺季 (第 2b 页)

大享依旧于圜丘行事
十年复题乾元殿为明堂而不行享礼
二十年 (第 2b 页)
季秋
大享于明堂祀昊天上帝以睿宗配又以
五方帝五官从祀笾豆樽罍之数与雩礼同
二十五年驾在西京诏将作大匠康辩 …… (第 2b 页)
后所创明堂辩素言则天时以木为瓦夹纻漆之毁之
劳人乃去其上层易以真瓦依旧改为乾元殿自是迄
唐之世 季秋
大享皆寓圜丘
代宗永泰二年礼仪使杜鸿渐奏季秋大享明堂祀昊
天上帝请以肃宗配制可
宪宗元和元年太常礼院 (第 3a 页)
 书六天之义诏可之(详见郊/祀门)
乾封元年诏祈谷复祀感帝二年诏明堂兼祀昊天及

五帝 永昌元年
敕天无二称帝是通名承前诸儒互生同异
乃以五方之帝亦谓为天假有经传互文终是名实未
当称号不别尊卑相混自 (第 27b 页)
  恃才傲世尝对武后赋欢喜诗后叹重其文与李
  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集有诗四十馀篇而
  已
张燕公集三十卷
  晁氏曰唐张说道济也洛阳人 永昌元年
贤良方 (第 10b 页)
馀家高二百馀丈水深三十丈坡上草木宛然金縢曰
山徙者人君不用道禄去公室赏罚不由君佞人执政
政在女主不出 五年
有走王 元宗开元十七年四月
乙亥大风震电蓝田山摧裂百馀步畿内山也国主山 (第 10a 页)
 仪凤二年夏河南河北旱 三年四月旱 永隆二
年关中旱霜大饥 永淳元年关中大旱饥 二年夏

河南河北旱  永昌元年三月
旱 神功元年黄随等
州旱 久视元年夏关内河东旱 长安二年春不雨
至于六月 三年冬无雪至于明年二月 神 (第 15b 页)
足于是急令𤼵赋责成守宰百姓不聊生
矣各起而为盗战争不息尸骸被野
唐武后垂拱三年七月冀州雌鸡化为雄  永昌元年
明州松州各有雌鸡化为雄 中宗景龙二年春滑州
匡城县民家鸡有三足京房易传占曰君用妇言则鸡
生妖 元宗好 (第 10a 页)
庆之杖节军门曰共来至此涉历一载 (去年
庆之入寿/阳至此涉历一)
(年/)糜费极多今诸君皆无斗心唯谋退缩岂是欲立功
名直聚为抄暴耳(抄楚/交 (第 21b 页)
击吐蕃(大考异曰实录十二月丙辰命待价为安息道/ 总管督二十六总管以讨吐蕃不言师出胜)
(败如何至 永昌元年五月
又云命待价击吐蕃 (第 4b 页)
七月/
败于寅识迦河按本传不云两曾将兵今删此事)
阁侍郎韦方质奏请如旧制遣御史监军(监古/衔翻)太后曰
古 …… (第 4b 页)
刑岂非至德克明哉
天授元年(是年九月方/改元天授)十一月庚辰朔日南至太后享
万象神宫赦天下始用周正改 永昌元年十一月
为载 …… (第 22b 页)
初元年正月以 十二月
(第 23a 页)
腊月
(第 23a 页)
(第 23a 页)
正月
(第 23a 页)
一月
以周汉
之后为二王后舜禹成汤之后为三恪(古者建国有宾/有恪二王之后)
(宾也待以客礼师古曰恪敬也待之 …… (第 23a 页)

腊月辛未
以僧怀义为右卫大将军赐爵鄂国公  (第 23b 页)

一月戊子
武承嗣迁文昌左相岑长倩迁文昌右相同
凤阁鸾台三品凤阁侍郎武攸宁为纳言邢文伟守内
史左肃政大夫同凤阁鸾 …… (第 23b 页)
等所搆 甲午
流儋州籍没其家(儋都/甘翻)  (第 24a 页)
二月辛酉
太后
策贡士于洛城殿(六典洛城南门之西有丽景夹城自/此潜通上阳宫洛城南门之内有洛)
(城/殿)贡士殿 (第 24a 页)
试自此始  丁卯
地官尚书王本立薨(异考/ 曰)
(新纪 (第 24a 页)
丁卯
杀王本立御史台记/木立为周兴所诛今从实录)  (第 24a 页)
三月丁亥
特进同凤
阁鸾台三品苏良嗣薨 (第 24a 页)
夏四月丁巳
春官尚书同平
章事范履冰坐尝举犯逆者下狱死(月考异曰新纪五 (第 24a 页)
戊子
杀范履冰)
(今从实/录唐历) 醴泉人侯思止(醴泉汉池阳谷口之地后魏/置宁夷县隋开皇十八年改)
(曰 …… (第 24a 页)
军为判司韩愈诗)
(所谓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箠楚尘埃间是也恒户登翻)判司使思止告贞与舒王
元名谋反 秋七月辛巳
元名坐废徙和州(旧志和州京/师东南二千)
(六百八十三里至东都/一千八百一十一里) (第 24b 页)
壬午
杀其子豫章王亶贞亦族
灭擢思止为游击将军时告密者往往得五品思止求
为御史太后曰卿不识字岂堪御史对曰獬 …… (第 24b 页)
志舒州京师东南二千六百二十/六里至东都一千八百九十三里)素节
发舒州闻遭丧哭者叹曰病死何可得乃更哭邪 丁亥
至龙门(龙门山在洛/州河南县界)缢杀之(缢于/计翻)上金自杀悉诛其诸
子及支党 太后欲以太平公主妻其 …… (第 27a 页)
高宗以太平公主武后所生/逾于旧制垂拱中大平公主至一千二百户圣历初至)
(三千户景云初/增至五千户)  八月甲寅
杀太子少保纳言裴居道 (第 27b 页)
癸亥
杀尚书左丞张行廉 (第 27b 页)
辛未
杀南安王颍等宗室十
二人又鞭杀故太子贤二子唐之宗室于是殆尽矣其
幼弱存者亦流岭南又诛其亲党数百家(录 …… (第 27b 页)
改姓武氏太后爱之更号延安大长公主(长知两翻下/同更工衡翻)
  九月丙子
侍御史汲人傅游艺(汲县汉属河内郡晋/以来带汲郡东魏置)
(义州隋废为汲县贞/观初移卫州治焉)帅关中百 (第 28a 页)
姓九百馀人诣阙上表
(帅读曰率上/时掌翻下同)请改国号曰周赐皇帝姓武氏太后不许
擢游艺为给事中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
夷酋长沙门道士合六万馀人(酋慈/由翻)俱上表如游艺所
请皇帝亦上表自请赐姓武氏 戊寅
群臣上言有凤皇
自明堂飞入上阳宫还集左台梧桐之上(左台左肃/政台也)(第 28a 页)
之飞东南去及赤雀数万集朝堂(朝直/遥翻) 庚辰
太后可皇
帝及群臣之请 (第 28b 页)
壬午
御则天楼(则天门/楼也)赦天下以唐为
周改元(改元/天授)乙酉上尊号曰圣神皇帝以皇帝为皇嗣
赐姓武氏 …… (第 28b 页)
而废州不祥(以/州)
(周同/音也)太后遽追止之命史务滋等十人巡抚诸道太后
立兄孙延基等六人为郡王  冬十月甲子
检校内史
宗秦客坐赃贬遵化尉(遵化县属钦州隋/开皇二十年置)弟楚客亦以
奸赃流岭外  (第 29b 页)
丁卯
杀流人韦方质(配考异曰旧传云/ 流儋州寻卒今) …… (第 29b 页)
(从统纪/新本纪)  辛未
内史邢文伟坐附会宗秦客贬珍州刺
(珍州汉夜郎郡地贞观十六年开山洞以旧播州城/置珍州及夜郎县以县界有 …… (第 30a 页)
之有制使至州(以奉制出使故/谓之制使犹言)
(诏使也使/疏吏翻)文伟以为诛己遽自缢死(缢于/计翻)  壬申
敕两
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区藏大云经使僧升高座讲解
其撰疏僧云宣等九人皆赐爵县公(撰士免翻/疏所去翻) (第 30a 页)
兴狱当死以平杨楚功得流岁馀为来俊)
(臣所构将就刑太后使王隐客宣诏赦之此为二事通/鉴书王隐客宣赦事于 永昌元年
至长寿元年又下狱)
(贬此为三事及后长安三年又贬高要尉/此为四事未知御史台记所书如何也)尝侍宴太后 (第 14a 页)
  (谨按武德八年所废三县旧/唐书地理志脱漏章安二字)
 文献通考台州唐属江南道
 唐书地理志始丰上元二年更名唐兴永宁乐安析
  临海置
 旧唐书地理志 永昌元年
分临海置宁海
 唐书地理志永宁天授元年更名黄岩 …… (第 33b 页)
 旧唐书地理志咸亨五年分信安置常山属婺州
 太平寰宇记垂拱二年又分婺州之信安龙邱置衢
  州常山改属衢州
 旧唐书地理志 永昌元年
分信安复置须江县如意
  元年分龙邱置盈川县
 通志地理略开元十道图衢州江南东道
 旧唐书地理志天宝 …… (第 55b 页)
 太平寰宇记本信安县之南川
 旧唐书地理志须江武德四年分信安置(名胜志以南/有须江因名)
 唐书地理志须江武德八年省 永昌元年
复置
 唐书地理志衢州信安郡须江(上/)
 十国春秋吴越衢州领县江山(注本唐须江县吴越改/今名以邑有 (第 61a 页)
 唐书地理志建德永淳二年复置雉山文明元年曰

  新安寿昌 永昌元年
析雉山置载初元年省分水
  如意元年复置更名武盛神龙元年复故名寿昌
  复置
 太平寰宇记开元二十年 …… (第 3b 页)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梁普通二年改属新安郡
  (谨按陈/仍梁旧)
 严陵志隋开皇九年废新安郡并寿昌入新安县
 旧唐书地理志寿昌 永昌元年
分雉山县置载初元
  年废神龙元年复
 唐书地理志睦州新定郡寿昌(上/) (第 10b 页)
  辰西南小门曰省耕既而霖雨倾圯司理萧文清
  竣其工
国朝顺治七年增修
 宁海县城池 赤城志周回六百步旧在海游 唐永
  昌元年
徙今地四隅各有门后废令陈宗仁于西
  北驿道立其二曰望台曰朝京宁海县志明嘉靖
  壬子知县林大梁重筑 (第 15b 页)
  舍前为仪门东为土地祠前为大门为鼓楼
 宁海县治(在广/度里) 旧浙江通志晋初设白峤唐徙海
  游 永昌元年
徙今处宋皇祐二年令李纯师重建
  隆兴二年令薛抗重修元燬明洪武初知县李茂
  复建台州府志明令余亢郭 (第 45a 页)
 晋宁海县旧治 台州府志县东五里白峤山晋武
  帝初置县治于此万历宁海县志晋初设于白峤
  唐徙海游 永昌元年
徙今里(钱惟演宁海县新建/衙楼记眷惟灵壤实) …… (第 7b 页)
 小鉴湖园 台州府志在临海县东湖北宋参政贺
  允中先居天台万年寺后寓此以唐贺知章自请
  鉴湖一曲故名有占
堂枕流漱石二亭
 琪山园 临海县志旧名小寒山即南冈书院
 松隐园 万历天台县志宋开府曹勋宅在北城外 …… (第 8b 页)
 陈氏园 曾丰东岩堂记天台为二浙第一胜处今

  临川陈公划所辟城东数十亩而东西之东所揭
  曰小瑶曰生
曰瓜风曰蜜露曰齐芳凡五西所
  揭曰闹 (第 9a 页)
曰见笑曰问开曰花屿曰饮巢曰数红
  曰记好曰涉趣曰四友凡九其外则二堂突兀东
  曰东岩五之会也西曰胜 (第 9a 页)
 唐书五行志咸亨四年七月婺州大雨山水暴涨
 唐书五行志文明元年七月温州大水
 文献通考垂拱四年三月雨桂子于台州旬馀乃止
 文献通考 永昌元年
明州雌鸡化为雄
 唐书五行志长寿二年台州蝗
 唐书五行志證圣元年六月睦州陨霜杀草 (第 1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