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小學類
易類
地理類
釋家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生因也。虽牵引中亦有因缘种。而去果远。
亲生现行义隐。故不说为能生因也。馀非因缘种。
皆方便因摄。则 上巳
言之矣。】

「所说四缘依何处立(至)初能生摄进退如前。」 …… (第 0080a 页)
。圣
智所照。理应不空。即是常也。若妄执遍计于理无
者。即失情有。故是断也。乃至非有非无皆具上失。 上巳
护过。今当显德者。真如是有义。何者。迷悟所
依故。不空故。不坏故。真如是空义。堕缘故。对染故。
真如 (第 0100a 页)
问。谁能现观。答。有五种补特伽罗能入现观。或
无入者。以无我故。何等为五。一未离欲者。二倍离
欲者。 三巳
离欲者。四独觉。五菩萨。问。齐何当言正
入现观。答。从前所脩如理作意。故于见道位。出世
间正见得生。 (第 0110a 页)
也。以此二得。皆證得故。问。此修
习位。说能證得。是因證位。是果證位。答。是约因中
将證位说。非是果 上巳
證位摄。通上第四修习位
竟。】

「后究竟位其相云何(至)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

【五究竟位。此 …… (第 0137a 页)
底智力。四根上下
智力。五种种胜解智力。六种种界智力。七遍趣行
智力。八宿住随念智力。九死生智力。十 漏尽
智力。
无畏。即四无畏。一一切智无畏。 (第 0138c 页)
漏尽
无畏。三说 (第 0138c 页)
五种补特伽罗能入现观。或无入者。以无我故。何
等为五。一未离欲者。二倍离欲者。 三巳
离欲者。四
独觉。五菩萨。问。齐何当言正入现观。答。从前所脩
如理作意。故于见道位。出世间正见得生。 …… (第 0798c 页)
静处思义故。到法者。依定脩行到究竟
故。住法者。住出世间智故。行法者。顺佛解脱行故。
此十即是三慧。 初三
唯闻。四五六通闻思。第七唯 (第 0808b 页)
也。以
此二得。皆證得故。问。此修习位。说能證得。是因證
位。是果證位。答。是约因中将證位说。非是果 上巳
證位摄。】

「后究竟位其相云何(至)是故于此不应为难。」

【先问。次举颂答。论曰下。释。言前修习 (第 0823a 页)
者。牒 上巳
破意也。勿学无漏心。亦成有漏故者。抑
彼转计也。谓勿以学者无漏心亦得成有漏故。设
若有云。有漏善心。 …… (第 0579a 页)
性名。
△一正释
三性竟。下二举执辩破。】

「有义六识三性不俱(至)非一生灭无相违过。」

【此意 未正。
谓前六种识。三性不俱起。以同外门。故
互相违。五识下。举一识不能齐起三性为难。谓前
五生。必由第六为 (第 0580b 页)
梵众天时。大梵王。方命终 上巳。
此世间无一有情。经
万年三万年。三万年方烧世界尽无成劫。初成时大
梵天王宫。无第八识。变乃至他化天。 (第 0232b 页)
如通信。既义言语苦法智言。若何是苦法智
此来未起时。则便我世俗智伏惑。又不能百回。伏下
地惑生上。生 上巳
还生下。我唯能伏无所有处巳下
苦谛。伏有顶惑断道。今日断却三界惑尽土大好。我
世俗在来受。不起伏三界 (第 0256a 页)
众多。小化云为一。大化云。即小化云中人不然。
见化土人。见化土人。得见小化土中人。上能见。下下
不见 上巳
后皆然。又初地菩萨。虽同处覆百个大化 …… (第 0428c 页)
无想天。及彼设皆不起心心。唯种子闰生。能此说内
法异生不放逸。唯用种子发业。约见道。相应不共无
明种 子正
发业也。若内法异生助发业者。即前十念 …… (第 0430c 页)
。各为杂。无漏第六识第七识不
烦恼。与烦恼正相违。所以不名为杂。又若有漏覆不
动善业由无明支发。即无 明发
善行业行。即名因等
起。可说有漏善业名为杂。若无漏第六识及六记业。
不由烦恼无明为因。所成起无漏第六 …… (第 0431b 页)
是同类。亦得相见。初
二果变易身。即能见不还罗汉等变易身。又不还果
变易身。即能见自类变易身。亦能见 初三
果变易身。 …… (第 0442b 页)
业。受变易生。

疏云如罗汉近年法资现身因乃至入无漏定实资
故业。解云。如罗汉入定。或观见自身。或得 三日
五日
以来活。自观身有利益故。即将衣钵与现前僧巳。即
发散身口语心念。令我至过去。感今身业。令我此身 (第 0446c 页)
以为境也。无性云此能入具者。此文
即是解释文。无性释前本论中。缘法义境者。即是入
资粮位之作具也。若 上巳
下文言摄论者。即无着本 …… (第 0449a 页)
时。十六王子。说法华经。教化众生。其释迦
迦牟尼。过二大阿僧祇劫。成佛巳来。以经亦无数大
劫。其作王 子时。
所化众生于所化众生于今住声闻
地者。故知所化众生。非是恒常勇猛精进者也。

疏云摄论第七云有五补特伽 (第 0451b 页)
「二果俱有(至)与果俱有。」

【述曰。此第二相。摄七义中。第二一分与他性因。及
彼第 三巳
生未灭。测云。种现同时名俱现。必依一
身名和合。故遮过未及他身也。基云。现者显现现
在现有三义名现。 (第 0054b 页)
可例也)。问。既證自證。自證为果。所量及果
应无差别。测答不然。体所二义无杂乱故。言以无
用故者。第 三巳
缘。何用重證。犹如第三不缘第一。
言无穷过者。證云。见分不随相成多。见无异相。自
證非多。一云。三四 …… (第 0057a 页)
假宗。对正理论。经部一师立三心所。非三和宗。通
对譬喻觉天成熟不立心所。虽无实受等。同喻得
成故。 初三
六法。虽即三和。心所言简。无不定故。】

「作意(至)不异定故。」

【述曰。第二作意。五蕴论云。令 (第 0061a 页)

上巳
解四今明第五杂染建立门大文分二初明三杂
染后辩六现观初中有二一惣摽举[娄*殳]二随摽别释初
中又二先 …… (第 0228a 页)
娄*殳]分别门门分十一前之六
门义意易彰不俟言也。】

论或分七种至疑随眠。」

【演曰第七增门 初三
欲界第三上二馀通三界问何意
贪中分二成七荅依三求者故开立七故对法云若未
离欲求者由欲爱嗔恚随眠之所随 …… (第 0228b 页)
馀胜也四谓众者多人集处五谓大集六巳知者谓
初三
胜上人前巳知之处而行妄语名巳知者众
集等中即未知也七若巳见者准知释之八者由自
九者由他此二分二先标后 …… (第 0236b 页)
口。】

论此中略义至方便应知。」
【演曰后
揔略摄略摄为五一离间意乐摄第一句二未坏方便
摄第二句 三巳
坏方便摄三四句四离间染心摄五
六句五及他方便摄第七句问五心之中何成业道
荅率尔心成他领解故若尔业道有 …… (第 0237a 页)
正也二者正行三者此世
四者彼世五者自然不同外道因他而得名为自然非
不修因名自然也六通慧者六通之中第六 漏尽
通也
七巳證者八具足者九显示者无学道也。】

论此中略
义至感生业功用。」
【演曰后明略摄文分为二 …… (第 0239b 页)
也文中有二初三明染后二彰净释 初三
中有二复
次明 (第 0250b 页)
初三
业文即为三先明曲业次明秽业后明浊
业此明曲业虽通善𢙣皆曲见引碍八正道故俱名
曲故契经云实曲者何谓诸 (第 0250b 页)
【演曰二
辩一来为断再生续烦𢙉故立一来果文中有二先摽
后辩谓欲修惑前六品中能感六生名再生惑若于天 上巳
断之尽无再生义名断再生所馀烦𢙉复生人中
亦断之尽名断再生立一来果。】

论若以永断至立不
还果。 …… (第 0434b 页)
【演曰次释分七一无重障二明初净三具资粮四明净信
五成聪慧六明福事七成功德初中有四一摽二徵三列
四释此 初三
也。】

论言业障者至是名业障。」
【演曰四 …… (第 0435b 页)
文有三段一徵二释三结异名此初
也。】

论谓有六种至六出家。」
【演曰二释分四一摽二徵
三列四释此 初三
也。】

论第一沙门至坏道沙门。」
【演曰
四释之中文分为六一辩沙门二婆罗门三彰梵行四辩
苾刍五辩 …… (第 0437a 页)
论卷第三十三 第四瑜伽处之一

「论复次至为其后。」
【演曰声闻地中瑜伽有四 上巳
辩三今明第四世出世处文分为二一揔举颂摽二
长行别释颂中分二初颂世间后颂出世初世间中
义门有六一标七作 (第 0466b 页)
法决择揔
义云何。」
【演曰二三十卷名摄决择分文中分四一
结前起后二申决择意三正陈决择四问荅结释前 三巳
如上释第四问荅结释文中分四一问二荅三
结四释此初问云于十七地决择揔义云何。】

论荅
至分别一行等 (第 0022a 页)
萨用此为所知真。觉了真者知前无我名觉真谛。
觉巳于上第一寂下释前名中随觉分别。初言觉巳
牒前起后。于 上巳
下正明随觉分别慧也。于中初止。
次观。后舍。初至除伪是其止也。于上般若第一寂处
是止境界。上犹前也。 …… (第 0211b 页)
圣语。语义差别广如别章。此应具论。

就明此世他世乐中初问举数。后广分别。前五除苦。
后四具善。前中 初三
除物报苦。次有一门除其业苦
令修戒行。后之一门除烦恼苦令得正见。后四具善
令成戒见威仪净命。

就清 …… (第 0213c 页)
第四门中五事调生总以标举。次别显之。 初三
教授。
次一教诫。后一教化。前教授中初中后别。故有三句。
初语言者语言将引令生爱乐。言与念者劝生善心 …… (第 0219a 页)
种渐增至十为五十五。
末后十种即以为十。以初一种牒后九种。通前二十。
以初二种牒后八种。通前三十。以 初三
种牒后七种。
通前四十。以初四种牒后六种。通前五十。中间五种
通前合为五十五种。后五十五类此可知。前 (第 0220b 页)
有执。何
以得知。准多经论。第五地中断于下乘般
涅槃障。求涅槃者既是善心。若其无执何
须说断。八地已 上除
加行心。加行心善。既
说言除。故知有执 又复世亲造缘起论许
三性心并无明俱。故并有执 问既除佛外
(第 0674b 页)
 答是果变。或非二变。何以故。若言因非习
气。若言果五七不能现彼种相故 问若
尔二变摄义不尽 答不尽何过。二变据胜
故。然枢要中作句数者以义说之。或现熏
种亦因能变。若说为果。五七所熏岂是现
相。此中意说自證所现名种种相故 若尔
云何不说能熏亦为因变 答准下第八
现亦名种。然说习气胜显相续。现因间绝
隐略不说。

论。此中且说我爱执藏等 西明约引.满异
熟果简。不异本释 有解别简。我爱执藏
目阿赖耶。持杂染种即目陀那。最初能变异

熟果识名为异熟 今谓不尔。陀那通佛。非
持杂染故 要集云。谓我法所依能变。于
二位中别简六识至第七地显我执位真
执藏处。八地已 上除
金刚位。持杂染种显
法执位俱唯第八。故颂偏说第八异熟。今
谓不尔。若兼法执依。即初能变非最先舍。
违 …… (第 0717a 页)
。以是异熟由
缘此等名威仪等故 问异熟.威仪等各
定何性 答若云四无记如名取义。若但
云异熟威仪等。 初三
通三性。变化唯二性
 准何得知 答五十五云。又异熟.生一向无
记。二三可得。一有二种。若依伎乐以染污 (第 0721b 页)
串习游观心种即立之以极微细故疏自解云
从微微心种上立是初起非超也问不更熏彼地心
种如何依彼立灭定耶若 元巳
熏习故说立者应恒
在灭定以旧种恒有故答由初禅等定加行功力令
彼地种有防心不起功能故依彼立若无加行彼种 (第 0457c 页)
有住舍位平等心故舍受一切时有
故知亦与贪等相应。

【疏】除第四禅者以第四禅意识唯舍受俱无乐受也
上除
嗔者唯在欲故。

【疏】疑上静虑者疑彼定或胜或劣等还是定地故疑
是定地烦恼然是疑中先时喜乐心定力引生 (第 0650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