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小學類
易類
地理類
釋家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卷第十(第十二至十六)
大慈恩寺沙门 基 撰

六到彼岸者十门别释 上巳
四门修为第五初问后
答答中初标后牒释依止意乐修中有二初标列后
别释别释有二初释施后合释馀五第六差别有 …… (第 0139a 页)
徵三显逐难释中有二初十八差别中开二
配任持后释四任持于中各有二初说后例后七差
别中有二初标后释七位中 初三
在地前即菩萨地 …… (第 0139a 页)
馀摄初中有三初标次显后结例馀者谓初行摄以
布施摄之如般若论说施度摄六等或福摄智摄等
一切皆知智摄四中 初三
智摄馀五后一自体摄不
摄馀自体故第十决择门有二初标后辨方便中初
施后馀度初中初总后别差别中有二初标四 …… (第 0139b 页)
他为杂论文自有若唯依施名纯若对戒名杂施
得三句馀五四句以后待前前不待后故有三句四
句等七十八三学相摄 初三
是戒学定一是定学慧
是慧学精进通三学与此不同如第十卷八道支中
会释福德智慧摄者戒学是福德慧是智慧精进 (第 0141c 页)

虑通福德智慧或有处前五是福后一是智或有前
三为福后三为智或有处 初三
及定是福慧一是智
精进通二也或有处 (第 0141c 页)
初三
及定为福精进及慧为智
或有以定伏惑随慧说智或尅自体说福或有约利
他名福随顺前三以自利说智说后一或有以 …… (第 0141c 页)
何须大小粗见前疑得决今谓还然愿犹审思
详其理也于是大乘慈悲普运悯彼聋瞽安详而慰
之曰勿以曾观萤光今惊 明日
之照实似迹中涓派
疑同洪海之波其窃闻重弩千斤不为鼷鼠发机洪
钟万石岂为蓬芒振响余既踵杖痴灵任持佛日诚 (第 0151c 页)
矜愚下为汝说之谛听谛听勿异思也夫非择灭法
谓有二端 一更
不生二还复起虽七生外生皆得非
择灭以愿无漏力滋感现身因于三大僧祇修行菩
提行令感此身业多时受生死乃至 …… (第 0151c 页)
分十七
段解脱胜处遍处三一处明故相随好一处明故瑜
伽第十二说一切为三有情一无苦乐二有苦三有
乐次第起 初三
于三起于离欲贪瞋等故所缘广大
故利益安乐思惟最胜故果无量故由此三义名无
量住具足者圆满清白名具足所修 …… (第 0155c 页)
辨能證所證。

第三大段有五初得果舍向二三乘涅槃差别三辨
不可记事上来所问应记别故便问不可记四何非 初三
果是第四果不五辨应修五种善巧初文有二
初明得果舍向非向类故向不舍向是巳类故由此
菩萨得上地不舍下非果 …… (第 0157b 页)
也意趣所
归也释难除妨也。

十二暇总集经者明十二有暇得入圣位总集诸行
经翻以无暇入圣故我知我见我说 漏尽
遮止第一
者我知者得尽无生智故我见者得无学正见故说
斧柯喻遮止第三如人执柯渐渐自尽执行修慧怯
弱自除 (第 0157c 页)
依生德四种示受五生。最后生身名为佛
宝。法僧二种如前所说。大地已前生德生相
并是无常生因起用。大地已 上除
业乃至诸 (第 1024b 页)
须遣之。若知此绳从
麻而有。是虚假法。不须遣之。】

「章。此即一重所观体者。」
【能观所观两种不同 上巳

明。言即一重。同此五所观有何差别。答。从粗至细有
差别也。初唯除遍计。二滥境亦除。三可知大段十门 …… (第 0182a 页)

修。未得不修。】

「章。下修上者必是曾得者。」
【若未曾得彼上定者。下地
无力能修于上。若曾得 上巳
失之者。下可复能令上
新熏种增。不尔。何要言曾得耶。或亦增本有新熏类。
故说未曾得。必是者。由数修习 …… (第 0183c 页)
我失离欲大师和上者。」
【离欲大师者佛也。和上亦
灭者。舍利弗也。我今失此二大师也。】

「章。灭结 漏尽
者。」
【自思久来奉事于佛。今日一旦而被 …… (第 0185c 页)
伏故名断。若约小乘有漏。道能断
惑。如义灯说。】

「章。有义至据实初伏者。」
【七种作意伏九品惑。 初三

意伏初二品。第四作意伏中三品。后三作意伏后三
品。对法谈彼初二作意未能伏尽三品惑。故名不断
惑。 …… (第 0187b 页)
馀定入馀乘定等者。」
【舍胜就劣名之为
障。舍劣取胜非是障故。】

「章。生分别所依缘事者。」
【由 初三
故生彼所依所缘体
事。馀二准知。】

「章。理通见断者。」
【文虽说修。约理通见。】

「章。八不净 (第 0189a 页)
根本。入期心趣彼根本定故。既巳离欲。即得根本。以
除馀障故。三有通依。四谓随所应。乃至。远离无色前 三巳
下地染。此二唯超。非次第者。

** 四能入人者

三乘不同。第一大乘。分为二类。谓顿悟
渐悟。顿悟 …… (第 0156a 页)
除之。故真见道。合十九心。或二
十心。加胜进故。非说相见要二十六故。若顿断师。真
见如前。相见道中。 初三
心者。或起二心。以于真见。
不断烦恼。故不别法。说总别法。据顿悟说。或立三心。
虽不断惑。法彼功能。 …… (第 0157c 页)
起者。亦善恶业。故成唯识第八卷
云。业之眷属。亦立业名。故业相应亦名为业。三假说
体者。同萨婆多等。 初三
业道。身表色为体。次四语表。
声为体故。成业论云。又杀盗淫。由思业起。依身而生。
随世俗故。亦名身业 (第 0164b 页)
△二破极微和集位二。初叙
计。二破斥。今初。】

「执眼等识。能缘极微诸和集相。复有别生。」

【因 上巳
破极微上之和集相。设有缘义而非所缘。
今又转成一执。谓极微上诸和集相。复有别别形
相生起。得为眼等识 …… (第 0815b 页)
则不以
极微和集为所缘明矣。
△二约极微差别破。】

「彼不应执极微亦有差别形相。所以者何。」

上巳
发明极微和集无别。觉应无别。恐彼转计极
微亦有差别。故令觉相差别。乃徵起而破斥之。】 (第 0815c 页)
 释初颂中。初释初句。三种世间。是通世间。
二种世间。三中别立 善说法者由有明故
下。释第二句 若诸在家异类白衣下。释第
三句 三戏论者。一三言事。二四言说。三寻
伺 三种言事。谓三世法 四种言说。谓见
闻觉知。言事唯名戏论。所分别故。违顺思惟。

名为涂染。能分别故。能增长故。能随增故
 此中恶说法者无明所覆下。释第四句。 初三
句因。此一句果。初是无明。次是放逸。后违顺
分别思惟 释第二答中。又恶说法者下。释
初句 如是无明放 …… (第 0105b 页)
 第三。又于一切有苦法下。释第三句 第四。
修习如先下。释第四句。

第二十一段。六颂释中分六 如是总名诸
欲爱味已上。释初颂 第二。又彼希求下。释
第二颂 第三。又复毒蛇下。释第三颂 第
四。又诸欲自性下。释第四颂 第五。又于事
欲下。释第五颂 第六。若于诸欲下。释第六
颂 诸宝珠等名共相应者。同七宝数。谓即
可重故。一切处同用。翻此即名不相应也
 此下颂中。 初三
颂。明诸有学观染远离。后三
颂。明诸无学观染永绝。 (第 0105b 页)
略义中。事欲名爱味。欲名过患。断二名出离。
初三
颂。如次配之。次二颂。是爱味能为过
患。后一颂。是出离功德。

第二十二段。一颂半释中。文分为三。初 (第 0105c 页)
信等五喜舍意根。本方便合说也。
云不能者。谓异生不能乐根体有微故不说。
第三禅八。同以喜乐别。第四以 上除
乐。有馀
七。后三可知。

论云或一根或八根得初果者。一者谓未知
欲知根。此在向中得果。非俱中得果。 …… (第 0211c 页)
数缘现在。识意思缘未来故。识
后明利长养。识后明利长养故名识食。亦通
取六识中长养者为论。由段食等。 初三
食资
持识故。令意根转明盛生益。由二长养故。眠
等非食。初长养。谓能令别有长养根大增盛
各别义。二令 …… (第 0213b 页)
广大。乃至缘生差别。七乃至
缘生差别。当善住念。八乃至一境之性。九乃
至令圣慧根。当得生起。十至随證 漏尽。
又解
一除我执一合之想等。二有法住故。便不诽
谤。三自无疑惑。四善答他问。五令他信。六令
教久住下四 (第 0213c 页)
诸欲下释第六颂。诸宝珠等名共相应
者。同七宝数。谓可重故。一切处同用。翻此即
名不相应也。此六颂中。 初三
颂明诸有学观
染远离。后三颂明诸无学观染永绝。略义中。
事欲名爱味。恼欲名过患。断二名出离。此 (第 0425c 页)
初三
颂如次配之。次二颂是爱味能为过患。
后一颂是出离功德。第二十二段一颂半释
中。文分为三。初总释颂意。 (第 0425c 页)
地中三忍。下忍失
念。亦不并照。中忍不失念。亦未并照。上忍得并照。八
地任运行也。六宝亮法师云初地巳 上巳
能并照。地 …… (第 0566a 页)
慧。如成论止观品云。分别阴界等心为观。会真我之
心为止。立名各取一义也。又就此一说。分为四阶。一 初三
地照空心小。照有心多。二四五六三地照空心 …… (第 0567a 页)
。见谛之或。
品数本少。非止可略。此欲界思惟而先在三十心。今
中巳伏意故。今就真观断之。不烦多力故。 初三
地在
真观心少也。脩行之意。本为济物。既巳成圣。无客独
善故。多出空观。权智恐度人。致令有心。心起甚 (第 0567b 页)
不成。岂非仁者自破肇公乎。

** 又答

来谓世人求向物。所以起无见者。如求张三于去年。
而去年张 三巳
死。故起无见。是于无执无。即邪见断
见之无。而肇公曰。去年张三未尝无。是破其无见也。
若尔。次句云。 …… (第 0921c 页)
灭不来
之说。广借曲譬。意盖如此。窃观所驳以昔有今无
为断常迁灭之见。是即是矣。恐亦未免瞽瞍北面
朝。
周民无孑遗之过也。且如来演教有大小偏
圆。因病设药。初无定方。岂得尽以华严.法华圆顿
之旨绳之哉。驳 (第 0922c 页)
證理而说。非约分段变易而论。然细细
而求。地地之中断障證真亦分分寂灭。今之论意不
取如斯。但取初地巳 上巳
得寂灭之静。如何至于寂
灭之静复存取舍之动乎。

疏。胜分者。然诸位之中当位之行名为自分。进后之
(第 0324b 页)
立虚名惑本自空名。岂真实。故上曰名无
得物之功也。】
△三举名结例。

「既悟彼此之非有。」

【由 上巳
达名空以为能例。】

「有何物而可有哉。」

【例知彼此之物体离执。亦何有也。故上云。物无当
名之实 (第 0166b 页)
也。处于有无而
不在有无者。此句双结不在也。若言处于有无而不
在有无者。即可对语不在有无而不出有无。 上巳

不出。故此句阙也。

后段泯境智。今言不出不在。如有
境智以遣境智归于无二。正是开善冥无相义。法 …… (第 0054a 页)
。泊尔无朕乃曰涅槃者。指言有在也。理既如此。岂
可徵在有无而可责出有无耶。

** ○折难差第四 上巳
明果。此下四折难三乘行。理既无二。悟不应异。
故曰难差也。

文有三义。一就理领宗。六境者。六尘也。 (第 0054b 页)

一也。


* 物不迁论

上明佛果。此下二论明生死因果相对。上则辨果。此
则论因。又境智相对。 上巳
明智此复辨境。今此二论
先观俗入真。故不迁明俗。不真明真也。今不言迁而
云不迁者。立教本意只为中根执 (第 0072b 页)
受妄想亦如是者。合上虚空容色体
也。容受色业略而不合。若具应言离言说法
容受虚伪亦复如是。若菩萨下合 上除
妄显
真之喻。喻有两句。今别合之。菩萨以慧除言 …… (第 0950b 页)
所起。邪惑妄想诸虚伪者。合 上除
色及色业
已。此明菩萨观解方便破相趣寂。智慧如风
除言所起。邪惑妄想合前除色。诸虚伪合除
色业。然此 …… (第 0950c 页)
心地见谛声闻诸
烦恼病。合前喻中更起馀病。佛大菩萨为说
已下。合前良医教舍前药更服馀药。于中九
句。 初三
闻法。次三思法。后三修法。各有三
品故有九句。教是闻法。理是思法。行仪修
法。佛大菩萨为说法者。闻中 …… (第 0957a 页)
深法。思中下品。思能入理故
名为深。中上可知。为说胜法。修中下品。行修
增上故名胜法。中上可知。亦可 初三
是教化
法。次三教授。后三教诫。教授已下合上第五
良医方便令服后药。于中初言教授教诫。正
合方便令服 …… (第 0957a 页)
。后之一门唯
明自利。就初门中。有五奇特未曾有者。总以
标举。所起异于凡夫二乘名未曾有。次别显
之。 初三
利他。后二自利。初言于生无有因缘 …… (第 0957a 页)
其化行平等。以一切行化一众生馀亦如是
故言即是。就第三门化益具中。有五益生总
以标举。下别显之。 初三
化人令有所离。后
二化人令有所住。就前三中。说正命者化离
邪命。不随顺者说随顺法。化离邪谤。此二口 (第 0957c 页)
【如是下。结 上巳
明三种能变。及相见等。种种诸法。
是唯识相。诸法胜义。及真如等。是唯识性。谁于下。
正是问词。谓何等 (第 0768c 页)
。变异受俱
烦恼种子。障定强故。末句准前。

△次通妨(二)初难。】

「若伏下惑能起此定(至)岂生 上巳
却断下惑。」

【音义 难云。若伏馀惑。随应生上。皆得起此定者。
然不还等内钝根人。消碍入空。生无色 (第 0668b 页)
也。二者九界有漏不善无记相等
以为本质。变起佛识无漏相分。所谓诸佛心内众
生尘尘极乐者也。理具事造两 重三
千。同居一念。
于此亦可悟矣。
△四释常。】

「此(二转依果。)(皆)是常。无尽期故(谓)。清净 (第 0447c 页)
地。三者识处地。四者无所有处地。五者
非非想处地也。】

「若伏下惑能起此定。后不断退生上地者。岂生 上巳
却断下惑。」 (第 0391c 页)
因缘。隐少退而舍之。】

「所说因缘必应有果此果有几依何处得。」

【所说下。明因缘得果。此问有三。 上巳
明十因四缘。
一问因缘和合。必应有果。次问果数有几。三问果
之依处。】

「果有五种一者异熟(至)(第 025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