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朱昂唐末宋初 925 — 1007
全宋诗
朱昂(九二五~一○○七)字举之
先世家渼陂(今陕西户县),其父于唐末南渡,寓潭州(今湖南长沙)
后周
宋初,历宜城
太祖开宝六年(九七三),知蓬州,徙知广安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泗州,迁监察御史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知鄂州
真宗即位,迁知制诰判史馆
咸平二年(九九九),为翰林学士
四年,以工部侍郎致仕(同上书卷四八)。
景德四年卒,年八十三。
门人谥曰正裕先生
有集三十卷,已佚。
宋史》卷四三九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四九
朱昂(九二五——一○○七)字举之,其先京兆人,唐末徙南阳,其父葆光又南渡,侨寓潭州(今湖南长沙)
少好读书,人称「小万卷」。
周世宗时扬州扬子县,入宋为衡州录事参军
开宝中,拜太子洗马,知蓬州,徙广安军
寻迁殿中丞、知泗州
太平兴国二年,知鄂州,加殿中侍御史,后迁转运使
端拱二年,以本官直秘阁
咸平二年,召入翰林学士
三年,拜工部侍郎致仕。
景德四年卒,年八十三,门人谥曰「正裕先生」(一作静裕先生)。
闲居以讽诵为乐,自称「退叟」。
著有《资理论》三卷、文集三十卷。
宋史》卷四三九有传。
乐史唐末宋初 930 — 1007
全宋诗
乐史(九三○~一○○七)字子正抚州宜黄(今属江西)人。
初仕南唐秘书郎
入宋,为平原主簿
武成军掌书记,复赐及第,擢知陵州
因献《金明池赋》,召为三馆编修
太宗雍熙三年(九八六),又因献书迁著作郎直史馆,知舒州
淳化四年(九九三)黄州
真宗咸平二年(九九九)商州,解职分司西京
景德四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五),年七十八。
有《太平寰宇记》二百卷,《仙洞集》百卷,其他杂编四百九十馀卷。
今存《太平寰宇记》、《柘枝集》及传奇多种。
事见《宋史》卷三○六《乐黄目传》、《东都事略》卷一一五、《抚州府志》卷四九。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五二
乐史(九三○——一○○七)字子正抚州宜黄(今江西宜黄)人。
曾仕南唐,官秘书郎
入宋,为平原主簿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
著作佐郎、知陵州
召为三馆编修,迁著作郎直史馆
太常博士、知舒州
水部员外郎,知黄州商州,判西京留司御史台
景德四年卒,年七十八。
著有《太平寰宇记》二百卷(存)、《总记传》百三十卷、《唐登科文选》五十卷、《总仙记》百四十一卷、《广卓异记》二十卷(存)等,又集己所著为《仙洞集》百卷。
》卷三○六《乐黄目传》有附传。
王显唐末宋初 932 — 1007
全宋文·卷五三
王显(九三二——一○○七)字德明开封(今河南开封)人。
太宗在藩邸,尝给事左右。
太宗即位,屡加擢迁。
太平兴国八年枢密使
淳化二年黜授随州刺史,徙知延州
咸平初出知镇州
二年,拜枢密使
三年,改山南东道节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定州路行营都部署河北都转运使兼知定州
河阳三城节度
景德初徙知天雄军府
四年卒,年七十六,谥忠肃
宋史》卷二六八有传。
上官正唐末宋初 933 — 1007
全宋文·卷五五
上官正(九三三——一○○七)字常清开封(今河南开封)人。
少举《三传》,为鄜州摄官
雍熙中召授殿前承旨,后益显。
淳化中作坊副使剑门都监,以讨李顺功,超迁剑州刺史剑门都部署,加峰州团练使西州招安使。
真宗时,累迁东上閤门使,权户部使
出知十馀州,握重兵。
景德中,以平州防禦使致仕,四年卒,年七十五。
宋史》卷三○八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四一、四五、四六、五六、五七、六一、六六、九三,《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四之一四、兵一○之一○。
葛霸唐末宋初 934 — 10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4—1008 【介绍】: 真定人
善击刺骑射。
始事太宗藩邸,及登位,补殿前指挥使
檀州刺史,戍定州
累为镇州都部署,徙天雄军。
真宗咸平间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感德军节度
景德元年军职四年徙知耀州
杜镐唐末宋初 938 — 10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8—1013 【介绍】: 常州无锡人字文周
幼好学,博贯经史。
宋初举明经
千乘主簿
太宗朝累官直秘阁
真宗景德初,加都官郎中,预修《册府元龟》。
四年,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
大中祥符中,迁给事中,进秩礼部侍郎
博闻强记,治史谨严,年逾五十,犹日治经史数十卷。
性和易清素,为士论推重。
卒谥文正
全宋文·卷六一
杜镐(九三八——一○一三)字文周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南唐集贤校理
南唐平,授千乘县主簿
太宗朝,自国子监丞崇文院检讨累迁至虞部郎中直秘阁
景德初,为龙图阁待制,加都官郎中
四年,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
大中祥符三年,迁工部侍郎龙图阁学士
以力学博闻见重于世,曾预修《文苑英华》、《册府元龟》等书,又编有《龙图阁书目》、《十九代史目》等。
宋史》卷二九六有传。
宋抟北宋 944 — 10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1009 【介绍】: 莱州掖县人字鹏举
太祖开宝八年进士
国子博士江南转运使
真宗即位,迁河东转运使,在任凡十一年,以干治称。
景德四年,入为户部副使
刑部郎中,使契丹,会疾卒。
全宋文·卷一○五
宋抟(九四四——一○○九)字鹏举莱州掖(今山东掖县)人。
治《毛诗》。
开宝八年得第,调补遂宁
真宗朝官迁司封员外郎河东转运使,在任凡十一年。
时边事未息,经制漕运,以干治称。
景德四年,入为户部副使
大中祥符初,进秩刑部郎中,俄使契丹
二年卒,年六十六。
宋史》卷三○七有传。
宋太初北宋 946 — 1007
全宋文·卷一○六
宋太初(九四六——一○○七)字永初泽州晋城(今山西晋城)人。
太平兴国三年进士,历判戎州晋州成都府
淳化间监察御史京西转运副使河东转运使
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真宗嗣位,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
咸平中,任川陕四路都转运使权御史中丞,出知、光等州。
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
著有《简谭》三十八篇。
宋史》卷二七七有传。
张咏北宋 946 — 1015
全宋诗
张咏(九四六~一○一五)字复之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
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县
雍熙元年(九八四),迁著作佐郎
端拱元年(九八八),转秘书丞
二年通判相州
召还,知开封府浚仪县,出为荆湖北路转运使
淳化四年(九九三),擢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掌三班院
五年,出知益州
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召拜给事中,迁户部使,改御史中丞
二年,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五年,改知永兴军
六年,加刑部侍郎、再知益州
景德三年(一○○六),复掌三班院判登闻检院
四年,知升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五)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改知陈州(同上书卷七八)。
八年八月卒,年七十。
谥忠定
有《张乖崖集》十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南宋时增广为十二卷。
事见宋钱易《故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左仆射张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三有传岩。
 张咏诗,以《续古逸丛书》影印宋本《乖崖先生文集》(十二卷、附一卷)为底本,参校宋咸淳五年伊赓刻本(今存前六卷,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曹溶旧藏钞本(十卷、附一卷,简称曹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四十九年吕无隐钞本(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丁丙钞补本(仅前七卷,以配明澹生堂钞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光绪八年莫祥芝刻本(简称莫刻),并酌采清蒋继功、黄丕烈、近人傅增湘校勘成果(分别称蒋校、黄校、傅校)。
另从《西昆酬唱集》等辑得集外诗五首,附编卷末。
吕祐之北宋 948 — 1007
全宋诗
吕祐之(九四七~一○○七)字元吉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
太宗太平兴国初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洋州
淳化初,直昭文馆知制诰
至道初,拜右谏义大夫,在审官院
真宗时历和升州,擢翰林侍读学士
后为集贤院学士,迁刑部侍郎
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一。
有集三十卷,已佚。
宋史》卷二九六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一八
吕祐之(九四七——一○○七)字元吉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
太平兴国初进士,解褐大理评事
殿中侍御史,知贝州,换右补阙,同判吏部南曹,迁起居舍人
淳化初判户部勾院,直昭文馆知制诰
至道初,拜右谏议大夫知审官院,出知襄州寿州
真宗即位,复知襄州,移升州
后拜工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
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一。
有集三十卷。
见《宋史》卷二九六本传。
何士宗
全宋文·卷七九
何士宗允昭子,太平兴国四年温州
淳化元年二月京东转运使七月,以殿中丞直史馆判三司帐籍司
至道元年八月,为荆州转运使;二年元月,自河东漕责华州
景德四年七月如京使
见《宋史》卷六三《五行志》二、卷一八九《兵志》三,《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之三七(第三册第二四八一页)、职官七七之三一(第五册第四一四八页)、食货四九之七(第六册第五六三七页)、食货五七之一(第六册第五八一一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七二。
刘综北宋 955 — 1015
全宋文·卷一六四
刘综(九五五——一○一五)字居正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西)人。
雍熙二年进士第,解褐邛州军事推官,改永康军判官通判眉州,知建安军
至道三年太常丞
咸平初出为河北转运副使,俄充转运使
咸平五年工部员外郎侍御史知杂事六年再为河北转运使
景德三年,召拜户部员外郎枢密直学士勾当三班院
四年,权知孟州事,又出知并州
归朝,知审官院,改吏、礼二部郎中,充职,兼知通进银台封驳司
大中祥符四年同知贡举,权知开封府
七年,知庐州
八年学士,授左谏议大夫,卒,年六十一。
宋史》卷二七七有传。
魏庠
全宋文·卷一三四
魏庠太平兴国六年九月信州
端拱元年户部郎中,出使交阯
淳化元年四月丁未,充卫尉少卿
二年,与柴成务同知京朝官考课
四年六月,以右谏议大夫给事中事,九月左谏议大夫
咸平三年正月御史中丞六年五月,坐罚知河南州断狱失入,以刑部侍郎责授卫尉卿
景德四年五月工部侍郎
大中祥符元年八月礼部侍郎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之四一、职官五九之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五四,《宋史》卷二七六、三○六、四八八。
李维北宋 961 — 1031
全宋诗
李维(九六一~一○三一)字仲方洺州肥乡(今属河北)人。
沆弟。
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进士(《郡斋读书志》卷一九),为保信军节度推官
真宗咸平三年(一○○○),擢直集贤院(《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出知歙州
景德四年(一○○七),为兵部员外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五)。
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为翰林学士(《学士年表》),累迁中书舍人
天禧二年(一○一八),罢知许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二)。
五年,复为翰林学士承旨,加史馆修撰(《学士年表》)。
仁宗初,迁尚书左丞侍读学士
天圣四年(一○二六),改相州观察使(《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七、《学士年表》)。
后知陈州,卒,年七十一。
有《李仲方集》二十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已佚。
宋史》卷二八二有传。
 李维诗,存《崧坪小稿》一卷(见《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二三)。
今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西昆酬唱集》(中华书局王仲荦集注本)。
另自《天台续集》等书辑得集外诗三首。
底本所收《直夜》、《寄田锡舍人》等诗,皆系羼入,一并删归存目。
张舒北宋
简介
咸平元年(998)同州知州
咸平四年(1001)判三司盐铁勾院
景德四年(1007)华州知州,未赴。
何亮北宋
全宋文·卷一九四
何亮果州南充(今四川南充)人。
端拱二年进士
太宗末为光禄寺丞
真宗咸平初秘书丞通判永兴军,还,上《安边书》。
四年,以制举入等,授太常博士
景德初晋州
直史馆,为江南转运副使
四年左司谏,为广南西路转运使
著有《本书》三卷。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四四、四九、五七、六七,《东都事略》卷三六《刘昌言传》,《宋史》卷二○五《艺文志》四,雍正四川通志》卷三三,《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一。
雷应春北宋
简介
至道元年(995)临江军知军
景德四年(1007)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林渭夫北宋
全宋诗
林渭夫真宗咸平二年(九九九)进士(《八闽通志》卷五○),景德四年(一○○七)浈阳从事,后知英州清同治广东通志》卷二○五)。
阮昌龄
全宋文·卷二○九
阮昌龄字大年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
年十七试《海不扬波赋》,杨亿称其奇才。
咸平元年进士甲科
景德中仕于蜀,有异政,为张咏所知。
得代徒行北归,贻以所乘,仍荐于朝,除殿中丞
大中祥符三年八月明州鄞县
四年六月太常博士,在任致仕。
见《宝庆四明》卷一八,《万姓统谱》卷八一,雍正福建通志》卷三三、四七。
邵烨北宋
简介
至道元年(995)江南路转运副使
至道三年(997)朗州知州
景德三年(1006)兖州知州
景德四年(1007)判三司勾院
大中祥符元年(1008)京东路转运使
大中祥符四年(1011)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发运使,似乎名字有错误,一会儿写作“”,一会儿写作“晔”。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广州知州兼安抚使
大中祥符四年(1011)连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