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左懋第明末清初 1601 — 1645
维基
左懋第(1601年—1645年)字仲及号萝石乾隆时追谥忠贞山东莱阳县(今莱阳市)人。
官至兵部右侍郎
弘光朝任使者,赴北京与清朝谈和,被扣押,不肯投降,被斩首。
甲申传信录》卷十以「使臣碧血」结尾,卷末载左懋第绝笔诗。
后人称“明末文天祥”。
崇祯三年(1630年)左懋第中山东乡试第二名举人次年联捷辛未进士
陕西韩城知县崇祯十二年(1639年)户科给事中,上书提出时局有四弊:民穷、兵弱、臣工推诿、国计虚耗。
十四年,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
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
惟圣明垂念。
崇祯十六年(1643年)秋,出巡长江防务。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北京,其母陈氏绝食而死。
不久,清兵入关,堂弟左懋泰投降。
弘光帝南京即位,左懋第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又以陈洪范马绍愉副使,前往北京,通好议和。
十月初,揩二副使及随从百余人至北京张家湾,住进鸿胪寺
懋第鸿胪寺陈设太牢,率随员北面哭祭三日
十月二十七日多尔衮释放左懋第南归。
左等走出永定门,冯诠(另有一说陈洪范)劝多尔衮不要「放虎归山」,十一月十四日多尔衮遣百骑在沧州追回,被扣留在北京太医院,墙上遍布荆棘,自言:“生为明臣,死为明鬼,我志也。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十五日,清廷颁布剃发令,随员艾大选遵旨薙发,懋第将其乱棍打死,清廷前来责问,懋第曰:“吾自行我法,杀我人,与若何预?
”清廷设“太平宴”宴请,懋第拒食。
又遣洪承畴前来说降,左懋第说:“此鬼也。
洪督师松山死节,先帝赐祭九坛,今日安得更生?
洪承畴惭愧而退。
李建泰又来劝降,左懋第怒斥说:“老奴尚在?
先帝宠饯,勒兵剿贼,既不殉国,又失身焉,何面目见我?
左懋第又责问劝降的堂兄弟左懋泰:“此非吾弟也。
”随之将其叱离。
多尔衮大怒,亲自提审懋第懋第直立不跪。
当问道:“你为何不肯剃头?
左懋第回答:“头可断,发不可断!
金之俊劝他:“先生何不知兴废!
左懋第针锋相对答道:“汝何不知羞耻!
多尔衮知其不降,闰六月十九日,命左右推宣武门外菜市口处死。
临刑时,左懋第南向再拜说:“臣等事大明之心尽矣。
”,有绝命诗:“漠漠黄沙少雁过,片云南下竟如何?
丹忱碧血消难尽,荡作寒烟总不磨。
”随员陈用极、王一斌、张良佐王廷佐、刘统等人皆不屈而死。
陈子龙明末 1608 — 1647
维基
陈子龙(1608年—1647年)字卧子号轶符晚号大樽,明末政治人物、诗人,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青浦县籍。
陈子龙由祖母抚养长大,天启三年(1623年)十六岁参加童子试。
崇祯元年(1628)与湖广宝庆府邵阳县知县张轨端之女结婚。
崇祯三年(1630年)中式庚午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进士,出任广东惠州府推官
官至南京兵科给事中
福王南京即位,子龙上防守要策,请召还前吏部尚书郑三俊,朝廷不听,隔年二月,以奉养父母为由离开朝廷。
后出家,法名信衷
屡次起兵抗清,后联络太湖反清武装,图谋起事,最终兵败逃亡。
夏之旭自杀后,陈子龙到密友侯岐曾的仆人刘驯家里躲避,又逃至其婿昆山顾天逵兄弟处。
不久在吴县潭山顾天逵祖墓被操江都御史陈锦所逮捕,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6月15日夜间,在登船前往江宁的途中穿过跨塘桥时,陈子龙挣断镣铐,投河自杀死,被割下首级,抛尸河中。
陈子龙学生们捞其遗体,将其安葬于陈氏坟地。
乾隆间追谥忠裕
吴嘉纪明末清初 1618 — 1684
唐书》之传隐逸也,才二十有二人,中间或隐或仕略相半,而为道士之学者数人焉。
史臣谓隐之槩有三,而其所述皆下槩也。
噫!
何真隐之难也!
上焉者,身藏而德不晦,万乘之贵,寻轨而委聘;次则挈治世之具,弗得伸,或持峭行,汎然爵禄,使人君常有所慕企;末焉者,资槁薄,乐山林,内审其材,终无当于取舍,故遁迹不返,使人高其风而不敢訾。
史臣之论率如是。
余观其论列诸人,若朱桃椎田游岩李元恺卢鸿陆羽之徒,其于泉石烟霞,洵膏肓痼疾矣。
王绩吴筠贺季真秦系张志和陆龟蒙诸子,文词卓越,以诗歌相雄长,诙谐放荡,浮沉荣遇之间,当时慕之,后世传之;身虽隐而名益彰,岂寂寂无所表见者比哉!
扬之泰州,有吴先生者,名嘉纪字野人,隐居东淘,名所居曰陋轩。
与世罕接,家最贫,虽礼年常乏食,以歌诗自娱乐。
独与余兄舟次善,尝窃诵其诗于周栎园司农,为刊其初稿。
继家芾斯分司东淘,慕其贤,为再刊其集。
于是江南北家有其诗,渐达于京师
济南阮亭王公,尤时时口其诗不置。
先生之名,虽欲俱隐不得矣!
余获交先生久,间入城,必过余家,故得尽览其作。
大抵四五言古诗,原本陶潜王粲刘桢阮籍陈子昂杜甫之间;七言古诗浑融少陵,出入王建张籍;五七言近体,幽峭冷逸,有王、孟、钱、刘诸家之致,自脱拘束。
至所为今乐府诸篇,即事写情,变化汉、魏,痛郁朴远,自为一家之言,必传于后何疑欤?
先生之诗日益多,不自收拾,其友方子于云,裒其前后诗,重刊精好,吾党义之。
询其人,孝而乐善,又左右于先生,贤矣!
先生以其所刊首示余,且属为论次。
余何足为先生序,顾不鄙弃而必见属者,或以余之知之也!
噫!
余之所以知先生者,独诗云尔哉!
大都号为隐逸者,多违乎时,不得已而托焉者耳。
苟有知而举之者,即攘臂而起,肩相摩于道,求如桃椎诸人,尘芥徵辟,走林草以自匿者几人乎?
先生名虽闻于时,身处海滨,自甘穷寂,不肯托迹于终南嵩少,为钓名窃禄之计,爱其诗而愿见其人者,至想像不可得此,其品槩何等也!
先生生平无所好,惟酷嗜,有鸿渐、鲁望之遗风焉。
他时有传逸民者,当与并列云。
时康熙十八年己未,六月望日,郡同学弟汪懋麟拜撰于百尺梧桐阁。
释元彻清燕京观音禅寺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释元彻字壁山
姓侯氏高淳人
襁褓失怙,茕茕孑立。
年十六,发心出家,依宁国莲花禅院一枝剃度,复圆戒于漂阳崇福寺石鉴
寻至报恩,作苦两载,勤方参究,终无省发。
因行脚吴越,踏遍禅丛,每触云山烟水,花发鸟啼,觉非境缘。
性灵绝待,虽不自信,为有悟处,而随响答机,颇无滞相,归省一枝。
夜起廊下,举头见月,直下豁然,一如身外无馀。
有偈云:“通身即见大光明,犹是迷云遮太清。
明暗两关俱打破,驴胎马腹任纵横。
”时年二十有六,己亥中秋也。
过漂水塔下寺,见永泰互相勘发,亦有入处。
为数日留,乃访铁舟金陵天隆,叩自閒于宜兴芙蓉,更于福岩谒费隐,各见机用,当仁不让。
随至嘉兴万寿寺,听三宜讲《楞严经》,颇新见闻,多落窠臼。
闻太平采石镇麓心寺大咸,善诱方来,诲人不倦,往依杖履,视其语默,时或触机点拨,生大惭愧。
清夜感悲,深怀悔责,咸见其真诚,因勉之曰:“众到无边誓愿度,已身未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烦恼无尽誓愿断,断一切烦脑,證一切菩提;法门无尽誓愿学,佛称种智,修假多闻;佛道无上誓愿成,虚空真尽,我愿无穷,情与无情,同圆智种。
聆斯语,服膺拳拳。
淹忽三年,随咸退归东山,以联芳源流付之,勖其躬行实践,深蓄厚养,以待时节因缘,不可轻出浅露。
康熙丁未,将往盛京,道出维扬,与刘居士调元遇于舟中,萍水契合,受其约请住古燕观音道场。
六月望日入院,云:“释迦已过去,弥勒犹未来。
”乃顾左右曰:“相逢不识面,著眼莫依稀。
”著有《语录》二卷。
有《住山偈》云:“居在深林远市廛,山中无事绝攀缘。
荆门日无人到,时看残霞落照前。
”《栽松》:根深培植在山隈,日见青青覆缘苔。
可与山门标景致,四时苍翠拂云堆。
”又《和友人韵》:“深山幽谷且随缘,种粟浇蔬数亩园。
寒暑来时浑不觉,披云坐起覆西轩。”
高宗砺
维基
高宗砺(1645年6月15日—?
年),号介公四川夔州府梁山县人,习《礼记》。
顺治十七年庚子四川乡试中式举人康熙三年甲辰科会试中式进士
历任通江县训导康熙十三年盩厔县知县
翟俦
全台诗
翟俦(?
~?
),山东掖县人
清廪生。
嘉庆六年 (1801)十二月嘉庆九年七月曾任北路理番同知嘉庆七年(1802)正月嘉庆十年八月彰化知县嘉庆七年(1802)六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澎湖海防同知〖编者按:蒋镛澎湖续编》〈官师〉记:「翟俦山东人嘉庆十年(1805)六月十五日署任,七月十五日卸事。
」〗。
许俊雅撰)
陈廷宪
全台诗
陈廷宪(?
~?
),清嘉庆八年十年(1803~1805)澎湖海防通判
〖编者按:蒋镛澎湖续编》〈官师〉记:「陈廷宪嘉庆八年(1803)九月初七日到任,十年六月十五日卸事。
林豪澎湖厅》〈职官〉记:「陈廷宪,八年七月任,以能诗称。
」〗(许俊雅撰)
翁心存清 1791 — 1862
维基
翁心存(1791年6月15日—1862年12月27日)字二铭号邃盦江苏常熟人
翁心存出生于1791年6月15日江苏常熟人
父亲是翁咸封(1750-1810),曾考取举人,官至江苏海州学正,主要负责地方基层教育行政工作。
翁心存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咸丰同治两朝大学士,早年任尚书房总师傅,是咸丰帝恭亲王奕䜣惠郡王绵愉的师傅,晚年入值弘德殿,侍读同治,历任工部尚书户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
同治元年卒,谥文端
敖彤臣
维基
敖彤臣(1798年6月15日—?
年),字珥卿又字丹崖号镜海,行一,四川重庆荣昌县人道光五年乙酉选拔,道光十九年己亥举人道光二十五年乙巳恩科会试中式,因覆试不列等,被罚停殿试二科,道光三十年庚戌科殿试成进士嵊县知县咸丰元年德清县知县咸丰五年仁和县知县,浙江海防同知,署温州府知府,钦加道衔
吕佺孙清 1804 — 1857
维基
吕佺孙1804年2月23日—1857年10月18日嘉庆甲子正月十三日卯时咸丰丁巳九月初一日卯时),字元相号尧仙一号兰溪,室名运甓轩,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今属常州市)人。
早年为监生。
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式甲午顺天乡试举人
十五年(1835年),考取景山官学教习
十六年(1836年)中式丙申恩科会试,殿试位列第二甲第三十四名进士出身
翰林院庶吉士
十八年(1838年)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二十年(1840年)丁父忧去职。
二十二年(1842年),服阙,仍任翰林院编修,充起居注协修官,兼国史馆协修官,协办院事本衙门撰文
二十三年(1843年)三月,大考翰詹,列为二等,获赏文绮。
七月丁母忧去职。
二十六年(1846年)三月,服阙。
六月,以编修方略馆纂修官
七月,协办院事,兼充功臣馆提调官
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充补办事翰林官,并以办理院事充功臣馆提调官
二十八年(1848年),充国史馆纂修官
二十九年(1849年),京察一等,吏部引见后由军机处记名以道、府用。
教习庶吉士
三十年(1850年)正月孝和睿皇后、道光帝先后驾崩,吕佺孙渊雅练达,受翰林院掌院学士倚重,长篇祭告文章多出其手。
南书房缺人,掌院学士吕佺孙列名于首列,但因病未能参与考试。
三月,充庚戌科会试同考官,兼充实录馆纂修官
咸丰帝即位后,非常希望澄清整肃吏治,谕内外大臣保举人才,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庆奏保吕佺孙咸丰帝召见文庆询问吕佺孙的出身背景、所办事务、所拟文章。
四月二十八日,奉旨补授广东高廉道谒见时;咸丰帝训诲与勉励备至,谕:「作外官仍不可脱读书人本色。
」请假于赴任途中回乡省亲。
未及赴任,八月初四日,补授为四川按察使
吕佺孙上摺谢恩,并奏请陛见,咸丰帝朱批:「著毋庸前来」。
十二月十八日,到四川按察使任。
四川司法案件量极为繁重,每年秋审事件往往达五六百件,吕佺孙认为按察使司是刑名总汇,如果没有细心审理,则必定有纵放与冤枉发生,所以对于招供后解送到省的人员都细心审问查究。
以往提审的案件都发交谳局委员推勘,吕佺孙则亲自提审,时常审到深夜,一时间平反许多冤案。
尤其留意亲属伦理问题,常说:「小民虽愚,无不可教者。
教之,当自孝悌始。
」又四川省啯匪横行,充斥道路,危害多年,吕佺孙饬令属员广泛搜捕,有犯必定惩处,匪众闻风暂时收敛。
咸丰元年(1851年)五月二十三日,升授贵州布政使
六月十五日发摺谢恩并请陛见,上谕:「知道了。
著毋庸前来,即速赴新任。
八月二十一日,交卸印篆。
九月初八日,到贵州布政使任。
九月二十四日贵州巡抚乔用迁卒于任上,十月初六日,接获云贵总督吴文镕通知奏委护理贵州巡抚印务,初八日接巡抚印。
贵州位置毗邻湖南广西,苗、民杂处,民情浮动,容易滋生事端,且广西太平天国战争军情紧急,吕佺孙调遣驻兵、招募团勇,防禦攻剿并行,饬令各州县清查保甲,贵州境内得以保持安定
同月,充辛亥恩科贵州武乡试主考官
十一月检阅贵州抚标、贵阳城守营兵,清查省库徵存银两收解,交代依法时限结报,并查禁私铸语行使小钱。
十二月指挥思州府缉获多次抢劫拒捕的凶盗杨浪子、张化成等36人,分别按律审办。
后因给事中焦友麟上奏整顿捕务摺,咸丰帝吕佺孙议奏,吕佺孙覆奏:「黔省地处苗疆,山深箐密,盗贼易于潜藏,请饬认真缉捕,以获案之多寡,验捕务之勤惰。
二年(1852年)正月,因有人奏称贵州苗匪结党聚劫,官吏瞻顾处分,隐匿不办,且贵州学政翁同书也如此奏报,咸丰帝吕佺孙查办。
吕佺孙覆奏:「各案已获苗匪多名,并无回护情事。
惟万山厂等处,本产矿砂,利之所在,人尽趋之,恐有匪徒潜匿。
现当广西会匪滋扰,大兵云集,难保不四行奔窜,已饬严密查拿,务使内匪无可潜踪,外匪无从勾结。
」朱批知道了。
正月十六日,因新任巡抚蒋霨远抵达贵州,仍回布政使本任。
此时广西战事激烈,太平军窜入湖南贵州有奸民乘机煽动起事,勾结苗匪为患,而贵州官兵已徵调到邻省作战,军营空虚,人心惶惶,吕佺孙知悉黎平府知府胡林翼才能,委任其总理省境沿边保甲、团练事宜,制定章程,与胡林翼往返通信筹画周详,还将湖南广西境内靠近贵州的村落一体纳入团练贵州得以安稳。
贵州省地丁钱粮仅十馀万两,一向需他省协济,此时道路梗塞,且各省用兵耗费巨大,无法顾及贵州户部也无处筹款;吕佺孙努力维持,裁减冗费,加铸当十大钱,设法流通,得以维持财政,深受巡抚蒋霨远倚重。
总督吴文镕曾说:「藩司为通省表率,当为缺择人,不可因人择缺,致开调剂干求之渐。
吕佺孙严格约束布政使司书吏,曾有某县出缺,书吏吕佺孙家人探听以谁委署,吕佺孙获悉即立刻将该书吏斥责驱逐。
五月,捐养廉银二千两给江苏赈灾之需。
八月,充壬子贵州乡试提调官
九月,捐养廉银一千两供防堵经费,得到谕旨优叙。
三年(1853年),充癸丑贵州乡试监临官武乡试主考官
十二月,因历任已三年,奏请陛见。
咸丰帝朱批:「著再俟三年奏请。
四年(1854年)正月十九日,升调福建巡抚,例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
吕佺孙奏请赴京陛见,并率先迎摺北上,但走到湖南辰州时接获咸丰帝朱批回覆:「知道了,不必来京。
」于是改道赴福建
八月十五日,到任福建巡抚
吕佺孙考虑到福建各地会党自前一年起事后,城邑残破、村落萧条、持续动荡、吏治败坏已久,在到任日期摺中一并奏报:「闽省地处海滨,势当繁要,上府则山深路僻,奸宄易藏,下府则俗敝风顽,兵戈未戢。
至吏治之虚浮,营伍之阘冗,财用之空乏,民气之嚣张,在在均须整饬。
臣受事之初,一切利弊情形未能遽悉,惟有协力图维,与督臣虚衷商榷,事事处以实心,不敢以矜能沽振作之名,亦不敢以姑息市宽平之誉,庶几勉竭愚忱,冀酬高厚生成于万一。
」奏入,上谕勉励:「知道了。
闽省疲玩情形甚于他省,时时振作精神,力求整顿之实。
御史蔡徵藩奏请变更闽鹾章程户部议按盐场收,按色抽税二条,请咸丰帝谕令吕佺孙筹办,佺孙会同闽浙总督王懿德奏称:「场灶均在下游,会匪馀逆未靖,民气凋残,难以就场课。
至按色抽税,现就悬额先行试办,以冀扩充。
」获得允准施行。
当时福建泉州府南安县延平府永安县会匪林俊、黄有使先后起事,林俊窜入仙游县盖尾乡境内,当地乌白旗匪首领陈尾帮助林俊吕佺孙总督王懿德督饬官兵剿捕,擒获陈尾,并于永春州逮捕黄有使,皆按律判处死。
十月,增设汀州府福宁府官银钱分局。
此时有给事中收铺租以补充军费的方法,已于京师试办,请求推广到各省,一律照办;户部移咨到福建吕佺孙奏言:「闽省依山滨海,地瘠民贫。
省垣住家者多,开铺者少,非京师商贾辐辏、货物流通者可比。
且每铺月收租钱数百文至一二千文,至多不过三四千文,其中富户十仅二三,而藉店租以为全家衣食者十居七八,即使按铺收,亦属为数有限,殊于国计无裨。
至于省外各属地方,或被匪徒滋扰,或系逼近贼氛,各自捐赀团防已觉力有未逮,更未便再议铺租,应请一律免予收,以示体恤。
咸丰帝允准不铺租。
十一月,拆造福州厂战船。
同月,户部因鼓铸需铜量大,议请民间禁用五斤以下铜器;吕佺孙奏言反对:「禁止铜器,诸多未便。
呈缴稍迟,差役即藉端讹索,况五斤以下者,多系常用之物,而业铜者一旦失业,恐遂流为盗贼,请弛禁以安民心。
」经军机大臣户部会议后采纳之
十二月漳州府漳浦县匪徒蔡全已滋事扰乱半年,吕佺孙偕同王懿德饬令属漳州府知府王肇谦、笼溪县知县赵印川接办军务,迅速剿除为首要犯,咸丰帝嘉奖其办理妥速。
五年(1855年)正月,获赠御书字一幅
州宝福局缺铜,奏请铸铁钱以充实民间流通,获准施行。
另因御史蒋达奏请更改兵制「令计户出丁,按户出钱,但守乡闾,不相调」,而山西巡抚恒春也奏请「裁兵节饷,富者出财、贫者出力,编练乡兵」,兵部奏请咸丰帝发下各省督抚议奏。
吕佺孙覆奏:「兵、农之分,其来已久。
我朝民惟完赋,兵以卫民,即有差派,亦皆给值。
闽地负山面海,兵额甲于他省,而地多斥卤,俗悍民贫,械斗之风几成锢习。
台、澎又粤、闽杂处,气类尤分,必藉客兵以资镇压。
他若巡洋、守卡,水陆交严,往返动逾千里。
今以犷悍之众,授之戈矛,既恐助其骄横,又复限以方隅。
不听远调,则拨戍、巡防更属无从措置,是有籍丁名而无实兵之用。
兼之丁粮归并以来,任田始有钱粮,力作从无徭役,兹复以抽丁之古法,歆以免役之空言,不独民易阻疑,抑恐粮多抗欠。
况兵额既改,营制自裁,而所抽之丁若隶州县,则牧令尽掌兵权,仍设营官,则将备兼理民事,尤与大局相妨。
至于富出财而贫出力,必寇患逼处,民有戒心,行之一时,未尝无效,然人情懈于已安,民力难以持久,安可编为额?
遂欲议以裁兵,不如仍遵旧制,以免纷更。
」奏摺递入,咸丰帝认为吕佺孙所奏明白清晰,谕不必改制。
又因建自咸丰三年茶税,所徵甚微,而连年用兵,藩库存银已用尽,其他省份协济的饷银也落空,于是吕佺孙考量贩之情形后与王懿德商议,共同奏请改革茶税:「闽省商贩茶叶,向不颁给执照,收课税。
道光二十九年直隶督臣讷尔经额以商人之贩闽者,官私莫辨,议请由产崇安县给照给照,经过关隘,验税放行。
嗣因产不止一处,商人散赴各县购买,绕道出贩,复经抚王懿德奏请,自咸丰三年为始,凡出邵武建安瓯宁建阳浦城崇安等县,一概就地收起运茶税,由各县给照贩运,先后下部议准。
自粤匪滋事,各省贩裹足不前,恐藉维生之人失业生事,不得已暂弛海禁,于是闽茶尽入海,各路贩,遂运至省,不从各关经过,不特本省减税,江浙各关税课愈减,即粤、江西亦形短绌,而商利乃大肥,逐末者益众。
臣履任后,遍询商获利,较前不啻倍蓰,商利益厚,正赋转亏。
现粤匪未平,军需孔急,因思乃闽地所产,类于滨海之盐,商身拥厚资,什一取盈,初无所损,且诸贩客,不致扰累贫民,完自华商,无虑纠缠夷税。
以天地自然之利,为国家维正之供,迥非添设科条、加增田赋者比。
应请收税银,以抑逐末而裕国课。
并拟章程四条:一、在附省扼要处所设关增卡以便盘验;一、课则以裕经费;一、给印照以凭稽覈;一、严法制以杜扰累。
连界各省,亦应一体设立,俾免趋避。
请自咸丰五年始,凡贩运茶斤,概行税,所收专款,留支本省兵饷。
惟创行伊始,多寡未能预定,俟行一二年后,再行比较额。
咸丰帝发交户部议准施行。
二月,会奏酌议劝捐兵饷章程,并改造台湾道厂战船。
三月,修台湾州等厂、台协烽火各营战船,并会奏请拨兵饷。
此时太平天国窜扰江西,攻陷广信府广信建接壤,且为上游要害,福建邵武府建宁府为之震动,吕佺孙急速调兵,与江西协剿防堵。
江西缺乏军饷,向建告急,有人认为建尚且不足,无法顾及江西吕佺孙认为没有江西就没有建,便著手筹款解送。
五月,起运运往天津的漕米,并奏请暂停米捐采买。
六月,会奏捐输成数,酌加科举中额、学额。
七月,因各省提议于商贩抽徵釐金,户部奏请由建调查情形、计划筹办,吕佺孙会奏:「闽省滨海岩疆,物产稀少;水路则滩河险阻,陆路则山岭崎岖,是以商贾鲜出其途,较之江南各处水陆交冲、货贩荟萃者,情形迥异。
咸丰三年上下游会匪滋事之后,民气凋残,本地客贩半皆歇业。
偶有商贩贸易,成本均属无多。
设局抽釐,为数有限,不足以助饷项。
再三筹度,实有窒碍难行之处,相应据实奏恳请天恩俯准免予抽釐,以民业。
」又奏请豁免福宁府受水灾影响的田地钱粮,都得到准许。
八月,充任乙卯乡试监临官;增建宝福局铸炉,并分建官厂,新设十二炉,增加铸币量。
九月,修造台湾厂战船。
十月,充任乙卯建武乡试主考官
十一月,修造漳州厂战船;并抽查保甲。
十二月,修造州厂战船。
会奏各府属未补仓谷,请缓发买,并饬查保甲。
又会奏缓徵各受会匪影响府县的地丁正耗钱粮。
六年(1856年)正月,获赠御书字一幅;奏请拨兵饷。
三月查钱粮二限各地方官员完欠数额;修造漳州厂战船。
此时太平天国连续攻陷江西各县,吕佺孙总督王懿德分别派遣兵将扼守省界要隘,屡次击退太平军;军情紧急,军书旁午,前线禀报吕佺孙都亲自批答,常至半夜子时,积劳成疾,体力逐渐不支。
旁人进言让属员摄理部分事务,吕佺孙表示:「吾受恩深重,未效涓埃,况当国家多事之秋,苟稍耽逸,何以上副宵旰耶?
四月,会奏筹办捐输防剿经费酌议章程
五月,会奏请补发空白捐输执照;饬令府县捕获行劫南台岛盗犯智泉等6名,分别审办。
六月,修造台湾厂战船;奏报奏销掣肘情形。
七月,会同总督奏请颁发空白监照。
江苏浙江大旱,外省米商无法运贩,缺粮危急,吕佺孙急谕台湾商人运米至上海接济,江浙得以稳。
九月,会奏劝捐兵饷防剿经费案内,佐杂各员仍准捐纳、免验看;饬令下属捕获福宁府会匪谢成汶等36人;奏报漳州府龙溪县南靖县平和县水灾,委任属员勘灾抚恤。
十月,会奏劝捐防剿经费,请照原奏七折收兑。
十月初二日,因入秋以后精神更加衰减,恐怕贻误公事,发摺请假两个月。
十一月十一日,上谕:「吕佺孙奏患病未痊,恳恩赏假一摺,吕佺孙著赏假两个月,心调理。
福建巡抚印务著庆端暂行护理。
至十二月,病情恶化,言语困难,精神恍惚,医药无效。
七年(1857年)正月初八日,解任调理。
五月,自建返回江苏原籍,已病重无法出声。
九月初一日,卒,年五十四岁。
吕佺孙陈奏的事件,大都洞切事理,例如停铺租、饬盐课、榷茶税、免抽釐、弛铜禁、铸铁钱及请豁水田钱粮,都获得采纳施行,建军需得以充实而不危害百姓。
佺孙工于书法,嗜好金石学。
翁同龢清末 1830 — 1904
维基
翁同龢(1830年5月19日—1904年7月4日)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人称翁帝师翁师傅江苏常熟人,清末大臣、书法家状元
官至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同治帝光绪帝的两代帝师
翁同龢幼年时的国学教育系由其母亲与姐姐教导完成。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参加科举得恩贡,咸丰二年(1852)壬子顺天乡试中举,咸丰六年(1856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陕西学政,因病回京。
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是翁同龢发现诸多疑窦,同治帝下令重审此案,其中涉及“两湖派”与“江浙派”的权力斗争。
光绪元年(1875年)翁同龢刑部右侍郎
次年四月慈禧太后教授光绪帝读书。
不久,迁户部侍郎充经筵讲官都察院左都御史
历任刑部工部尚书
光绪五年十一月崇厚擅自与俄国签订通商十八条,六年八月十八日翁同龢等人在养心殿面对两宫皇太后,翁认为伊犁可以割走,但十八条不能应允,特别是在西安、汉中设立通商口岸以及在松花江上行船等两条不可许。
光绪八年(1882年),充任军机大臣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中,主张进兵结合谈判,不可一味依仗刘永福之黑旗军。
不久,罢直军机。
历加太子太保,赐双眼花翎、紫缰。
翁同龢曾国藩李鸿章曾经检举其兄,因而终身与李鸿章有私怨。
翁同龢对于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推行的洋务运动颇为排斥,对于该运动也有所批评,并影响往后光绪帝亲政后的举措。
户部尚书期间,处处以反腐等各理由刁难北洋水师光绪十七年,暂停南北两洋购买洋枪、炮弹、机器事两年。
当时有一副讥讽对联描写二人无能:「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安徽合肥李鸿章,下联「常熟」即江苏常熟翁同龢
李翁二人的恩怨间接导致日后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的失利。
光绪二十年(1894年)翁同龢再任军机大臣,深得光绪帝信任。
在甲午战争中,坚决主战。
次年,清军战败,中日和议期间,翁同龢李鸿藻极力反对割地,指出:「宁增赔款,必不可割地。
」又联合俄、英、德三国谋阻割地,最终情势无法挽回。
次年,兼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开始后,6月15日翁同龢突然遭光绪帝将其开缺回籍。
传统说法认为翁支持维新变法,推荐康有为,拟定并颁发了戊戌变法的纲领性文件《定国是诏》,故遭到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之名加以罢黜;另外一个说法,则是甲午战争之所以失败,在于翁同龢对于北洋舰队的武器更新百般刁难所致,有次恭亲王奕䜣病重,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前往探望,光绪皇帝曾询问恭亲王奕䜣翁同龢是否值得重用,恭亲王奕䜣光绪帝表达反对意见,最后光绪皇帝在与慈禧讨论后决定忍痛罢黜翁同龢
戊戌政变后又遭严厉斥责,将其罢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翁先到侄子江西巡抚翁曾署中暂住,然后回常熟故乡。
光绪三十年(1904年)病逝于故乡。
死后康有为誉之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
然而,根据雷家圣《力挽狂澜:戊戌政变新探》一书指出: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说道:「那拉氏(慈禧太后)忽将出一朱谕,强令皇上宣布。
…皇上见此诏,战栗变色,无可如何。
此朱谕实那拉氏与荣禄最毒之计,闻系出于荣禄私人李盛铎所拟云。
翁同龢一去,皇上之股肱顿失,然后可以为所欲为也。
」可见罢黜翁同龢的诏书,为「荣禄私人」李盛铎所草拟。
但是康有为在《自编年谱》却记载翁同龢被罢前夕,康有为「为御史李盛铎草译书、游历及明赏罚、辨新旧摺,李上之。
」可见康有为替李盛铎草拟之「明赏罚、辨新旧」的奏摺,即是弹劾翁同龢的奏摺,将翁同龢视为「旧」而加之以「罚」。
变法派领袖康有为竟然帮「荣禄私人」李盛铎草拟奏摺,岂非怪事?
因此,李盛铎不但非「荣禄私人」,而且可能是在康有为的授意与拟稿之下,上书弹劾翁同龢
翁同龢的被罢,不是「那拉氏与荣禄最毒之计」,而是康有为「除旧布新」的结果。
宣统元年(1909年)翁同龢获得官方「平反」,追复官衔,并追加谥号为文恭
著作有《瓶庐诗稿》、《翁文恭公日记》、《翁文恭公军机处日记》等。
瞿鸿禨清末 1853 — 1918
维基
瞿鸿禨(1853年—1918年)字子玖号止庵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人,清末大臣。
瞿鸿禨生于清文宗咸丰癸丑年(1853年)六月十五日
穆宗同治九年(1870年)庚午举人十年(1871年)辛未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德宗光绪元年(1875年),大考名列第一,擢为侍讲学士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内阁学士,先后典福建广西乡试,督河南浙江四川学政
中日甲午战争时,曾上四路进兵之策。
庚子年曾随两宫西狩,出任工部尚书
返京后任军机大臣政务大臣
请以策论试士,开经济特科。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任首任尚书秉承慈禧太后意旨,屡献求和之策,深得赏识。
赏黄马褂,加太子太保
新政”中,有些政府机构以“兴学、通商、劝工”为名,借端巧取。
他请求降旨禁革苛派,任民间自办。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协办大学士,参与策划预备立宪,任议改官制大臣。
三十三年(1907年)岑春煊入朝留掌邮传部,利用杨翠喜案,秘密上疏弹劾庆亲王奕劻
因瞿平时善用岑春煊,与袁世凯互相倾轧,遭奕劻嫉恨。
又因平时对慈禧太后直言,被侍讲学士恽毓鼎弹劾为“揽权恣纵”,遂被罢官归故乡长沙
辛亥革命湖南起义后,赴上海避难,民国七年(1918年)病逝于上海
帝溥仪追谥文慎
陈基成清末至民国 1858 — 1932
全台诗
陈基成(1858~1932)〖参考其弟基六〈哭胞兄基成先生〉诗云:「海外灵光殿,人间野史亭。
天催双鬓白,鬼妒一衿青。
影忽分鸿雁,原愁过鹡鸰。
吹埙何处去,丹旐叹飘零。
」「世世为兄弟,来生可有缘。
昔称三列宿,今剩一臞仙
花萼楼无色,池塘草不鲜。
眉山风雨夜,肠断对床眠。
」此诗收于《诗报》第三十七号,1932年6月15日杨基础〈挽陈茂才基成先生〉:「鳌峰物望久推崇,少日怀才入泮宫。
汉学兴隆凭鼓吹,艺林拔帜建奇功。
」同刊《诗报》第三十七号,1932年6月15日
据此推知其卒年当在1932年
〗,台中牛骂头(今台中清水)人。
清光绪年间县学庠生。
陈锡金1867~1935,字基六)之兄,时人并称为陈家二难〖参考洪以南〈廿四日赴陈世科君午宴于福建会馆〉、〈同夜又赴陈世望君之宴于富春亭〉以陈世科、陈世望称「陈家好二难」,因之当时亦有称陈基成陈基六兄弟为「陈家二难」。
〗。
改隶后曾任牛骂头区街庄长数年,后因对公务极度投入,积劳成疾,于明治三十四年(1901)辞职〖参考《台湾日日新报》,「岛政」栏,「台中近信」,1901年4月26日,第三版。
〗。
目前所见作品不多,兹据《江濒轩唱和集》、《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辑录。
邹嘉来清末
维基
邹嘉来(1853年—1921年)字孟方号紫东自号遗盦
江苏省苏州府吴县人
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光绪八年(1882年)顺天乡试举人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第二甲第一百二十三名进士出身
主事,签分礼部。
十八年(1892年)总理衙门章京
二十七年(1901年)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后,改任外务部庶务司主事,升员外郎、外务部考工司郎中
外务部尚书瞿鸿禨赏识。
三十一年(1905年)日俄战争时,依国际公法维护国家利益,获得重用;九月二十一日,升授外务部右参议,同时以右参议署理外务部右丞
三十二年(1906年)二月十一日,授外务部左丞
九月二十一日,中央官制改组,仍任左丞
,赏紫禁城骑马
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十一日,以外务部左丞署理外务部右侍郎
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十六日,以外务部左丞署理外务部右侍郎
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初二日,迁外务部右侍郎
二年(1910年)四月十六日,改外务部左侍郎四月二十日,署理外务部会办大臣尚书
六月二十二日,实授外务部会办大臣尚书、充参预政务大臣
三年(1911年)四月十日,改组庆亲王内阁,署理外务部大臣。
六月十五日,改授弼德院副院长
民国后,袁世凯聘为外交部顾问,邹嘉来拒绝,避居天津青岛,与其他遗臣密切往来。
二年(1913年)青岛前往河北拜谒隆裕太后梓宫、清崇陵
六年(1917年)张勋复辟,授弼德院顾问大臣,复辟行动失败后转徙苏州上海
十年(1921年)九月卒于苏州宅邸。
曾光爔清末至民国 1867 — 1934
维基
曾光爔1867年7月16日—1934年3月24日同治六年六月十五日-民国二十三年3月24日),字礼藩原名光鲁
四川省邛州直隶州外北九龙乡(今南君平乡江山村)人,其祖籍乃广东嘉应直隶长乐县人氏,清初迁入四川简州文庙沟,后迁至邛州
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进士,曾任法部主事湖南省安福县(今临澧县)知县
石声汉现当代 1907年11月19日 — 1971年6月28日
荔尾词存·前言
父亲离我们而去已有26个年头了,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我们对人生、事业的感悟深刻,我们对父亲的敬重、思念之情也愈来愈浓烈。
除刻骨铭心的养育之恩,我们更景仰他的人品、他的学识、他的意志,他对祖国和人民的奉献精神。
父亲一生极不寻常,他从小体弱,中年又患严重的肺心病和哮喘,以这样羸弱之身孜孜不倦地工作,在40多年的时间里,克服了种种干扰,写成赢得国内外一片赞誉的近600万字的科学著作,涉及古农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和动物学、农业教育等领域。
他同时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桃李满天下。
若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按他的计划,他还能奉献出更多、更多。
父亲不仅是一个有建树的科学家,而且兴趣爱好广泛,诗词、书法、篆刻都颇有造诣。
父亲自笑酷爱文学,有很高的古文修养。
他12岁开始赋诗,14岁起填词,写过近400首诗词,令我们惋惜的是仅留下不到百首词。
父亲手书的词集及“忧谗畏讥——一个诗词故事”一文,在文化大革命中曾被当作“黑教材”。
1979年幸得父亲的助手姜义安先生发现,及时抢救,才免于焚毁。
姜先生还曾冒着风险抄录父亲的另一些诗词及其解释。
在此,我们对姜先生谨致衷心的感谢。
父亲的词集主要是1948年以前的作品,抒发了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知识分子的爱与恨。
词集展示了父亲的精神世界:他为了“不负六亿人民四五十年来之供养”,而拼全力耕耘,他饱受讥谗而绝不消沉,备尝穷困而绝不潦倒,历经忧患而意志弥坚。
父亲的词表达了对黑暗腐朽的愤懑与痛恨,写出了对亲人、朋友真挚的爱,感情细腻而浓烈。
词集中有16首倾吐了父亲对我们母亲的一片深情,还有不少词描述了他们患难与共的生活。
我们的母亲许慕贞(又名许桢),1908年6月15日生,广西梧州人,毕业于广西省立第二中学,曾在中山大学化学系旁听。
1929年,父亲因病去广西休养,经挚友赵佩莹举荐,在梧州广西省立第二中学代课,因而与母亲相识相爱。
母亲的一位老师曾告诉我们说,母亲是班上唯一的女生,却是功课最好的学生
1932年7月他们在广州成婚,这三年多的热恋感情成为《䜶䝄集》的主旋律。
1933年秋,父亲赴英国留学,母亲带着刚出世的定机返回梧州娘家,在《西海集》中父亲写出了深挚的离别相思之情。
母亲是一个典型的善良、贤惠、勤劳的东方女性,她与父亲相濡以沫,患难与共。
在长期艰辛的岁月里,以自己柔弱的双肩支撑着家庭与父亲的事业。
母亲伴随着父亲从南到北,有从北到南颠沛流离。
为了照顾体弱多病的父亲,奉养祖母,接济我们的三个叔父完成大学学业,拉扯大六个儿女,使他们都受到良好的教育,母亲放弃了小学教师的工作,全力操持家务。
她省吃俭用,将清贫的家庭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抗日战争期间,每月发薪后,她把有数的钱分成两份,一份寄给祖母和叔父,另一份维持自己小家庭生活。
从我们记事到长大离开家,从未见过母亲有闲暇和任何的娱乐。
她每天自天不亮忙到深夜,除洗衣做饭外,还要做全家的衣服鞋帽,干不完的家务活令她走路像小跑一样。
我们每日功课的检查也大多由母亲负责,她还经常为父亲誊写文稿。
在母亲的全力支持下,父亲得以安心于教学、科研和写作,我们兄弟姐妹也得以顺利地大学毕业。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深深地怀念父亲,心情抑郁,于1978年11月病逝,享年70岁。
她为父亲、家庭、子女默默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父亲的杰出成就中也饱含着母亲的心血。
出版这本词集也是表达我们对可敬的母亲深深的爱和怀念。
父亲说过“平生不甚以显达荣乐为怀,尤不欲以词人文士见目”,他填词作诗是为了“自写块垒”,抒发自己的情怀,除亲人、密友外,很少示人。
许多熟悉他的人并不确知他在诗词方面的造诣。
出版这部词集可能违反了父亲的意愿,但为了更好地纪念父亲,让一切关心他、怀念他的亲友们能更全面地了解他;也为了让我们的后代知道他们有这样一位值得骄傲和怀念的祖先,将这份感情一代代地传下去,我们决定将这部词集公开发表。
1982年定机曾将父亲的手迹复印了200份赠送亲友,反响强烈,至今海内外仍不断有人索要。
父亲的挚友,前南开大学副校长吴大任先生曾在《怀声汉》一文中动情地写道:“我希望这些词及其笔迹将作为文化遗产永远保存。
”定扶在退休后用了一年多的间整理,对词加标点、说明和注释。
我们兄弟姐妹一直努力为词集出版营造环境,其中包括必需的经济条件。
现在这部词集终能付印,了却了我们的一桩心愿。
父亲生前还喜爱篆刻艺术,常用篆刻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
我们将珍藏的二十余枚印章制成印谱附于词集之后。
希望从另一方面展示父亲的才华。
我们兄弟姐妹均未从事过文学工作,诗词知识肤浅,望各位前辈及朋友读后给我们一些指点,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父亲的作品。
父亲的词作,自辛酉丁卯(1921-1927)年间的作品,自己命名为《蓬梗词》。
丁卯暮秋寄居岭南后所写的几个集子,如《䜶䝄集》、《西海集》、《弄沤集合》、《病骥骥》,均以《荔尾词存》结集,并说“嗣是历岁积存,皆用荔尾为名”。
如今我们把父亲各个期的词作汇为一编,总括冠以《荔尾词存》。
为了有助于理解父亲和他的词,将他写的《忧谗畏讥》、《与杨东书》和二叔石声淮生前所写的“《荔尾词存》手迹复印本后记”刊于卷首。
并附上我们对词集所加的标点、说明和注释。
定机 定杜 定枎 定朴 定桓 定栩 199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