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李芳联明至南明
维基
李芳联(?
—17世纪),号仙芝重庆府长寿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曾祖李秀春,嘉靖四年(1525年)乙酉举人,前山西道御史巡视三关,巡按河南
当时权相严嵩父子秉政,沈练弹劾他们被谪戍边。
抗疏争救,有“陛下不斩严嵩之头,以谢天下,宁斩臣之头,以谢严嵩”之语,待命阙下,一时间直声振于京城,被贬为福建侯官县尉严嵩倒台,改授陕西按察司佥事,年七十无病而亡,崇祀乡贤
李芳联贡生李之应的孙子,于崇祯三年(1630年)举人次年(1631年)联捷进士大理寺观政,获授句容知县十年(1637年)礼部仪制司主事
之后担任山西提学副使,以才识提拔人才,调任陕西巩昌道参政;到弘光年间转为河南督学佥事,辞官回乡后专心著书,四十五岁去世。
颜伯玮明 1353 — 14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3—1402 【介绍】: 江西庐陵人名环,以字行。
建文元年以贤良征,授知沛县
李景隆屯德州燕王,赖伯玮督率沛人终岁挽运,得不困。
四年春,燕兵攻,城破,自经死。
王时追谥忠惠
李兆明至南明 1591 — 1647
维基
李兆(1591年—1647年)字为之号见可四川顺庆府西充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李兆生于万历十九年辛卯三月十日天启元年(1621年)中式举人,和兄长李完一同在次年(1622年)进士,获授林县知县,调往安阳;之后历任稽勋主事文选郎中,因忤逆周延儒转官光禄寺少卿崇祯十五年出典山西乡试,进右通政
他在任内刻苦警戒自己,在朝议收民田税时力陈此事不便民众,使朝廷中止计划。
后来周延儒失势,陈演当政,李兆上书得罪陈演而被任命出抚陕西,遂陷其死地,遂乞骸骨。
乃更升户部右侍郎,下俞旨给假归乡。
遂买舟南行,明年甲申春道次沅州,闻崇祯殉社稷,恸哭呕血数升,遂病重。
同年张献忠四川道路断绝,李兆行至云南思南府,派人潜回四川查访消息,得知其家与兄李完一家尽被屠杀,只有次子李映庚九岁与一女婢逃脱,被查访者带回思南李兆闻讯悲愤不已。
隆武帝继位后再次以原官起用他,和张夬共同监督钱法。
福京失守,他在思南酉阳龚滩隐居,与杨世禄遥遥唱和,南明灭亡后忧愤而死。
临终之际赋诗四首,有“数茎短发留残顶,一片荒碑勒本朝”之句,呼子映庚曰:尔父负国恩,无以见先皇帝,即死勿厚敛我,青衣免冠,俾得待罪地下,勿违吾言。
乃瞑目,得年五十七。
僧文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晋阳人俗姓张
幼出家于并州崇福寺
学该群籍,诏为翻译,并为河南佛授记寺兼京兆安国、荷恩、崇福等寺大德。
晚住京兆荷恩寺。
好修福事,设无遮会。
年六十余,卒于本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张氏晋阳人
幼依并州崇福寺薙落。
学该群籍。
教洽三乘。
至若金版玉绳之录。
龙韬象纬之文。
莫不探循源委。
采擢本枝。
或将敷畅彤墀。
揄扬黄阁
则福周蕃壤。
恩被海隅
诏充翻译。
兼佛授记安国荷恩崇福等寺大德。
平生共设无遮大斋一百会。
每遇斋。
则阴云开霁。
冻雪生春。
其至诚所感。
有如此者。
释文瓒
姓张氏
晋阳人也。
天姿整恪。
幼事师于并州崇福寺
学该群籍控带三乘。
至若金版银绳之箓。
龙韬象秘之文。
罔不耰耘情田波涛口海。
宣畅皇化对扬天休。
一皆悦服。
诏为翻译并河南佛授记寺兼京兆安国荷恩崇福等寺大德。
好修福事。
设无遮一百会。
凡圣混淆一皆等施。
纵风云连起及至斋日必晴明晏然。
感动人祇福无唐设。
春秋六十馀。
卒于本院。
境内苦雾如泣。
数日不解焉。
王廷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广黄冈人字稚钦王廷瞻兄。
恃才放恣,甚至上树呼叫,馆师无如之何。
正德十二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
因疏谏武宗南巡,罚跪受杖。
时已授给事中,乃出为裕州知州
失职怨望,为上官所劾,罢归乡里。
屏居二十余年,嗜酒纵倡为乐。
达官贵人来家,蓬发跣足延见。
时衣红纻窄衫,骑牛跨马,啸歌田野间。
诗婉丽多风,文长于尺牍。
有《梦泽集》。
廷陈字稚钦黄冈人
正德丁丑进士,改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
谏南巡,杖谪裕州知州,寻下狱,免归。
有《梦泽集》二十三卷。
(《四库总目》:延陈少年高第,以恃才傲物,致放废终身,其器量殊为浅狭。
至其诗,意警语圆,轩然出俗,则不得不称为一时之秀。
《司动集》:《梦泽集》乐府古诗,潘、陆齐轨,下拟阴、何;五七言律,沈、杜比肩,参之庐骆。
《艺苑危言》:王稚钦诗如良马走阪,美女舞竿,五言尤自长城。
稚钦少为文,顷刻便就,多奇气。
庶吉士,诗已有名。
其意不可一世,仅推何景明而好薛蕙郑善夫
以谏出知裕州台省监司过州不出迎,相戒莫敢道裕州,而恨稚钦益甚,为文致逮下狱,削秩归。
家居益自放。
达官贵人来购文,好见者,稚钦多蓬首垢足、囚服以应之。
间衣红纻窄衫,跨马或骑牛,啸歌田野间,人多望而避者。
晚节诗律尤精,好纵倡乐,有《闻筝》一首:「花月可怜,房栊映玉人。
思繁织指乱,愁剧翠蛾颦。
授色歌变,留宾态转新。
曲终仍自叙,家世本西秦
」又一书答人云:「绮席屡改,伎俩杂陈。
丝肉竞奏,宫徵暗移。
义和既逝,阑膏嗣辉。
逸兴狎悰,千霄薄云。
礼废罚弛,履遗缨绝。
」俱妙极形容,可谓才子。
《国雅》:稚钦谓高趣新,颇多奇句,如深谷绵蛮,泠然幽响。
其《少年行》云:金羁及狡兔,珠缯落高鸿。
」《吊道士》云:「海田犹有变,洞壑岂无哀?
」《还蜀》云:峡束秋江怒,云盘石栈县。
」殆兴高、岑方轨矣。
《明诗选》:「陈卧子曰:「稚钦爽俊,故意警而调圆。
」 《静志居诗话》:稚钦逸藻波腾,雕文霞蔚;音高秋竹,色艳春兰。
乐府古诗既多精诣,五言近体亦是长城。
固已邈后淩前,足称才子。
田按:稚钦格矜复古,意取标新,亮节清音,绵情丽制。
大约古体胜于近体,五言胜于七言。
固由诣有专精,亦是才分各限。
薛君采高苏门亦复尔尔。)
王綖明 1477 — 15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7—1537 【介绍】: 大名府开州人字邃伯号龙湫
弘治十八年进士
户部主事,迁郎中
卫辉知府,地当要冲,权贵过者,只庭见一揖。
再调湖广副使
世宗入继大统宦官谷大用迎驾,强令长跪,拒之。
肆行侮辱,乃脱冠裂服,奔赴王府。
王慰答之。
即弃官归。
嘉靖初再起,镇压河南矿徒王镗起义。
累迁至大理寺卿
维基
王綖(1477年—1537年)字邃伯别号龙湫直隶大名府开州人
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顺天府乡试第一百十三名举人
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二甲第十一名进士
户部主事,升本部员外郎郎中丁父忧归。
服阕,升河南卫辉府知府正德十四年(1519年)湖广按察司副使
正德十六年(1521年)弃官归乡。
嘉靖元年(1522年),起复河南副使二年山西右参政,改山西行太仆寺卿,三疏乞休归。
八年以荐起四川左布政使,丁母牛淑人忧归。
十一年春江西左布政使十三年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本省地方,以恩诏进阶通议大夫
十四年大理寺卿,左迁山东参政十六年正月卒于官。
姜璧明 1539 — 1595
维基
姜璧(1539年—1595年)字完卿号蒲汀顺天府霸州文安县(今河北省文安县)人。
隆庆四年(1570年)顺天府乡试第二十七名。
隆庆五年(1571年),联捷辛未进士
乐安县知县
万历五年(1577年),入为河南道监察御史
次年,出按两淮盐法,因丁忧归里。
万历十一年(1583年)服阙,出按中州,以疾归。
万历十四年(1586年),起原官,巡时京营戎政,复巡视京畿,兼掌河南道事,大计群吏。
姜璧御史后十三年,始进大理寺右丞,不久转左,大理寺左、右少卿
万历十九年(1591年)春都察院佥都御史抚治郧阳
万历二十年(1592年)秋,诏改留都。
姜璧以太夫人年老,不复出仕,又三年,因病卒,年五十七。
俞樾清末 1821 — 19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1—1907 【介绍】: 浙江德清人字荫甫号曲园
道光三十年进士
编修
河南学政
未几罢归。
主讲苏州紫阳上海求志等书院,在杭州诂经精舍最久,达三十一年,寓苏州,所居名春在园。
治经学以高邮王氏父子为宗。
自云大要在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
成《群经平议》、《子平》、《古书疑义举例》三书。
其余著述尚多,有《春在堂随笔》、《香室丛钞》、《诂经精舍自课文》、《宾萌集》、《春在堂诗编》等。
为一代大师,声名远及日本
俞樾字荫甫号曲园德清人
道光庚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有《春在堂诗编》。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道光三十七年进士,授编修
浙江德清人
有《春在堂诗编》十五卷。
词学图录
俞樾(1821-1907) 字荫甫一字中山号曲园又号绚岩
浙江德清人
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
编修
外放为河南学政,以事罢官。
苏州,葺曲园,专意著述。
精研经学子学,晚清名儒
亦爱俗文学。
文简洁,诗似袁枚,词平中见奇。
有《春在堂全书》、《春在堂词录》、文言小说集《右台仙馆笔记》、传奇《梓潼传》。
维基
俞樾(1821年12月25日—1907年2月5日)
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翰林,朴学大师
俞樾四岁时从德清随父母迁居娘家临平姚氏,至三十二岁做官,寓居临平三十年,年轻时曾尝试补遗《临平记》,游览临平山水。
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二甲第19名赐进士出身
当时曾国藩阅卷官俞樾试帖诗的头一句“花落仍在,天时尚艳阳”,得到曾国藩的大加赏识,认为咏落花而无衰瑟之意。
曾经担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咸丰五年(1855年)学政
次年因为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
从此不再出仕。
晚年在杭州诂经精舍讲学,其弟子有王仁俊章炳麟吴昌硕等人。
清光绪元年(1875年)俞樾得友人资助买下苏州一块废地,如曲尺形,他亲自设计,利用弯曲的地形凿池叠石,栽花种竹,建屋30馀楹,取《老子》“曲则全”句意,俞樾将其命名为“曲园”,自号曲园居士
园内有“春在堂”,为俞樾当年以文会友和讲学之处。
除了苏州曲园之外,俞樾杭州西湖孤山西泠印社旁还建有书楼“俞楼”,在家乡浙江德清县南埭村建有一座“四仙桥”。
俞樾在近代日本很受推崇,甚至与李鸿章曾国藩相提并论。
俞陛云光绪二十四年探花,《清史稿》编撰者之一,文学也有很高造诣。
曾孙俞平伯现代学者,红学家。
族人俞恒润、俞恒泽、俞奎垣进士
光绪32年(1906年)秋末俞樾在受当时江苏巡抚陈夔龙所托书写并雕刻《枫桥夜泊》诗碑,现位于南京总统府煦园东长廊南端小亭,及苏州寒山寺
宛丘先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商代人,失名,居宛丘,称宛丘先生
相传自得道至末世已千余年。
以方传弟子姜若春服之,三百年后,视姜若春如十五岁童子。
彭祖师事之。
诸称明 1477 — 1533
字扬伯嘉兴人
正德丁丑进士,授黄梅,转刑部主事,历员外郎,擢福建佥事总理屯政,颇号详密。
贵州副使历官二十五年,廉介焉。
维基
诸称(1477年—1533年)字扬伯号苧村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人,民籍。
正德八年(1513年)浙江乡试第八十一名,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会试第241名,三甲154名进士
都察院观政,初授黄梅县知县,在任二年以父忧去职。
起改大名县嘉靖五年(1526年)徵为刑部主事次年丁母周氏艰。
九年起复主事,进员外郎,寻升福建按察司佥事,清理屯田,十六年贵州布政司参议十八年累官贵州按察司副使二十年春上书乞致仕。
二十二年卒,享年六十七。
鲁兰仙
鲁兰仙字灵香山阳人
一同姊,黄照室。
有《瘦春仙馆诗剩》。
翁藻
维基
翁藻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同进士出身
雍正朝曾任户部军需房首任司官。
雍正4年-雍正7年户部陕西司主事雍正7年-雍正11年任户部福建司员外郎雍正11年-乾隆1年河南道乾隆元年(1736年)接替崔琳苏松道道员一职,任内率先捐俸,将雍正年间禁教籍入官产的天主教敬一堂西侧世堂修缮一新,改建为讲堂斋舍,定名申江书院,作为举贡生童每月会课的场所后改名敬业书院,1740年由李土杰接任,一说任常镇道或为兼任。
后任江安粮道至乾隆7年,乾隆7年到乾隆8年直隶按察使,乾隆8年到乾隆10年任江西按察使乾隆十年到乾隆14年任江苏按察使
乾隆17年后任河南粮驿道
秦政学明 ? — 1418
维基
秦政学(?
—1418年),浙江慈溪(今宁波市)人,明朝官员。
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二甲第五名进士,累官燕京行在礼部郎中,为人狡险,专务掇人过失,后因贪污暴横被弹劾,十六年(1418年)春成祖命有司就地正法,伏诛,舆论称快。
僧宗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浙江馀姚人
俗姓宋字大章号朽庵
杭州安隐、净慈间。
嘉靖初京师,居香山
工诗,有《浮生梦幻篇》、《香山梦寐集》。
宗林
字大风
朽庵其号。
杭人也。
幼孤。
母忧其不能自立。
舍送普宁庵。
事某师为童子。
诵经执务。
得师欢心。
及长。
精戒行。
起息必慎。
不妄与人交。
交必以道。
能诗文。
不漫作。
作必惊人。
性至孝。
虽出家。
孜孜以母为念。
曰戒不忘亲也。
自是流誉遂达宸听。
弘治中
被徵入
命为登坛大戒主。
为学佛者师。
又敕提督五台山
校正清凉通传入藏。
正德改元
赐紫衣玉带。
大宗师之号。
西直门外大香山寺
立宗师府居之。
虽际荣盛。
处之若无。
淡如也。
有诗云。
天命传来墨未乾。
栉风沐雨上长安
低头懒进三公位。
洗足羞登万寿坛。
闻戒故多持戒少。
承恩虽易报恩难。
何如只向山中住。
竹萧萧共岁寒。
师倦于津梁。
奏乞南还。
得请喜。
而有诗云。
再拜下丹宸。
衣香御路新。
九门三月雨。
千里一归人。
马踏残花路。
莺啼细柳
因思头白母。
心火热如焚。
二诗可以想见为人矣。
司马保西晋 294 — 320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司马保 建康 319年四月—320年五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94—320 【介绍】: 西晋河内温人字景度
司马模子。
袭爵南阳王
初拜南阳国世子
父死后,据有秦州之地,自号大司马,置百官,陇右氐羌并从之。
晋悯帝立,以为右丞相,加侍中都督陕西诸军事,寻进位相国
晋元帝大兴二年自称晋王改元建康,居上邦
刘曜所逼,迁桑城。
为其将张所杀。
谥元
郭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建晋江人字世重
正德九年进士,授浦江知县
考治绩为最,入为御史
世宗即位,诸臣争“大礼”者皆得罪。
巡按云南
乃驰疏乞复生者之职,恤死者之家。
时帝怒未已,乃被逮治,削籍。
六年春,起为吉水县教谕,终官南宁知府
维基
郭楠字世重号白峰福建承宣布政使泉州府晋江县(今福建省泉州市)人。
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举人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三甲141名进士,授浙江金华府浦江县知县
因政绩卓出,正德十四年(1519年)十一月召入朝任贵州道试监察御史十五年五月实授。
世宗继位后,郭楠请求召还大臣舒芬王思黄巩张衍瑞等,得到批准。
嘉靖元年(1522年),检查两广兵饷,其弹劾总兵官抚宁侯朱麒贪污懦弱,世宗下诏戒饬。
此后因事被中官诬陷而被逮捕。
大礼议事件中,其在外巡按云南,仍然上疏反对世宗,被逮捕下抚狱、廷杖、削籍。
嘉靖六年,重新起用为吉水教谕,官至南宁府知府
张克俭明末 1592 — 16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1 【介绍】: 山西屯留人字禹型
崇祯四年进士
卫辉知县,擢湖广佥事,监郧襄诸军。
十四年,因张献忠令人假督府军符诳入襄阳城,被诱杀。
维基
张克俭(1592年—1641年)字禹型号镜龛山西潞安府长治县人群牧所籍,明末政治人物。
累官湖广佥事,擢河南巡抚,未及上任,张献忠襄阳张克俭不屈而死。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山西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进士
兵部观政,授河南辉县知县
六年(1633年)春,农民军犯武安,守备曹鸣鹗战死,既而犯辉县
张克俭乘城固守,敌军不能克,屯驻百泉书院,三日而去。
张克俭兵部主事,被荐召对,称旨。
十二年(1639年)考选,历兵部车驾司、职方司主事,擢湖广岳州兵备佥事、改襄阳兵备佥事
东阁大学士杨嗣昌督师襄阳军府张克俭深得其倚仗,加湖广右参议
十四年(1641年)二月,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
未及上任,张献忠虏获杨嗣昌的特使,取得军符,密令二十八骑改易官军衣饰,持符入襄阳城
张克俭不能辨,半夜敌军纵火焚襄王府,张克俭被杀。
推官邝曰广、摄县事李大觉、游击黎民安皆殉职。
释隆琦明末清初 1592 — 1673年4月3日
字隐元
福建东林林氏子也。
父在田。
母龚氏。
生六岁。
父客于湘。
家产日耗。
难以攻读。
渐以耕樵为业。
每静夜与二三友。
坐卧松下。
仰观天河运转。
星月流辉。
谁系谁主。
缠度不忒。
心甚骇焉。
遂有慕佛之念。
年二十母与长兄欲定聘。
自思身为男子。
不知父之游踪。
急于娶。
非孝也。
因告母兄。
将聘金为路用。
直往豫章
南京
宁波舟山
见族叔。
又至绍兴
经历一载。
囊已空。
随香船至南海
朝观音。
见佛地庄严。
一时凡念冰释。
遂发心持斋
潮音洞主出家。
明年二月。
航海归闽省母。
母以为自天降下。
喜不自胜。
劝母奉斋归佛。
越明年。
归寂
鉴源于印林寺。
方便接引。
遂从削发。
即发愿精修。
辛酉
绍兴显圣寺。
听涅槃经。
时闻本师费和尚之名。
因遍处参寻。
壬戌
鹦窝顶听法华。
冬在夹石碧云。
听楞严。
忽闻密老和尚
来应金
即往参见。
随问学人初入禅门。
未知做工夫。
求开示。
密云
我这里无有工夫可做。
要行便行。
要坐便坐。
要卧便卧。
师云。
蚊子多卧不得时如何。
密云
一巴掌。
师有省。
便拜云。
某甲会得和尚掌中意。
和尚云道看。
师便喝。
和尚云。
再道看。
师又喝。
和尚云。
三喝四喝后如何。
师云。
今岁盐贵如米。
自此日常活泼泼地。
忽一日窗外风吹入。
寒毛卓竖。
通身白汗。
大彻底。
便知三世诸佛历代祖师。
天下老和尚
情与无情。
尽在。
一毫头。
了了分明。
无二无别。
不可举似于人。
庚午春
黄檗本寺。
老和尚进山。
师同回寺。
辛未
众请住狮子岩
癸酉冬
马峰费和尚主席。
命师为西堂。
一日诸禅人颂百丈再参马祖
一喝三日耳聋。
黄檗闻之不觉吐舌因缘。
师亦颂云。
一声涂毒闻皆丧。
遍野髑髅没处藏。
三寸舌申安国剑。
千秋凛凛白如霜。
呈上。
费老人即圈出示众。
升座云。
吾有一枝拂子。
是从上用不尽的。
顾师云。
汝作么生奉持。
师喝便出。
到方丈。
师礼拜。
老人举拂云。
汝且将去行持。
师接著。
便打一拂。
老人云。
将为报恩那。
又打一拂。
便归寮。
甲戌回狮岩隐静。
丙子夏
本山请继黄檗法席。
却之不能。
岩下有侧石如舟。
俱以不平为叹。
师一夜在石中坐。
持大悲咒三遍。
默祝龙天。
此去黄檗
吾道大行。
为山增色。
此石可平。
默坐注香。
归室次。
蚤徒良哉报云。
石已自平。
师乃名为自平石。
法通专使送大衣流至。
丁丑仲冬
至山开堂。
腊八示云。
昔日世尊升忉利天。
为母说法。
说甚么法。
蓦竖拂云。
也只是这个。
今日山僧不动本际。
为诸父老谈禅。
谈甚么禅。
也只是这个。
这个又是个什么。
正如八十翁翁入场屋。
真诚不是小儿戏。
向个里消息恰好去。
许汝入黄檗门。
黄檗人。
黄檗同条合命。
共气连枝。
不然。
尽是门外之绕汉。
要见黄檗毫毛也大难。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释隆琦字隐元
姓林氏黄檗人也。
生有灵徵,幼志凝重。
因父远游不归,绝意婚娶,附舟诣补陀祷祝,睹大士境界,遂欲轶尘。
乃礼黄檗鉴源为师,薙染易服。
遍造诸方,潜颖真参,心光灿发。
密云金粟,径往依之,始露头角,机锋酬酢,迥出寻常,密云甚相契重。
逮受黄檗请,乃偕还旧山,结茅于师子岩。
隐安继主檗山本同,则延之领众,因继其法。
费隐既受别请,林御史汝翥与士众请居祖席,始出世焉。
坐夏十稔,指踰三千,鞭龙策象,声光远播。
万里扶桑,梯航申礼,祈教彼土,恳请尤挚。
亦自知信于东倭,实有宿缘,当为了之。
故扬帆破浪,海若效灵,遂底长
岛主欣迎,万象云拥。
驻锡兴福,益以崇福,兼兹二刹,法雨所施,罔不沾溉。
受请普门,国王、大将军咸来致敬,宠锡优渥,珍服名香,络绎充积。
亦漠然,惟思流通正教,弘我佛旨。
但每念祖庭,时有故山之思,国王感其眷恋,乃于太和山更起梵宫,仍名黄檗,以慰其心。
移居未久,举首座性瑫自代,退隐松堂,国王为建寿塔,优游泉石,十有馀载。
预知报谢,乃示微疾,彼国王臣慰问再四,皆裁偈酬答,端居而化,康熙十二年癸丑四月三日也。
寿八十有二,腊五十有三。
得法者二十二人,有《七会语录》。
貌魁伟,秉性刚正,苦行高谊,具在年谱。
檗山大众仰其馀徽,为筑衣钵塔,释如幻弘为之记铭,见《瘦集》。
应良明 1478 — 15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9 【介绍】: 浙江仙居人字原忠号南洲
正德六年进士,官编修
王守仁吏部从之治学。
亲老归养,讲学山中垂十年
嘉靖初还任,以争大礼受廷杖,出为山西副练,谢病归。
卒年七十余。
维基
应良(1478年—1549年)字原忠晚号南洲浙江台州府仙居县人
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浙江乡试第四名举人
正德三年(1508年)中会试第五十四名,因愤慨权阉刘瑾专权,避归。
正德六年(1511年)补应辛未科殿试,登第二甲第七名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
黄绾朱节等同受业于王守仁
正德七年(1512)春,乞终养归,家居十年
嘉靖二年(1523年)应良朱节等举荐下,与吕楠湛若水同起,授编修
次年,大礼议时间爆发,随编修杨慎等参与左顺门哭谏,被廷杖。
出为山东按察司副使,升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随即调广西
官至广东布政使致仕。
释天隐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一
释天隐荆溪闵氏子。
早岁失怙,奉母居贫,不能力学,种圃以养。
年二十,始自检束,蔬食盟心,然未识三宝归向,唯对神立誓,若邪念忽起,则默诵《小人閒 居为不善章》,顿然念息。
一日听讲《楞严》“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因自警惕,欲图解脱。
适幻有禅宿来自清凉山唐凝庵太常吴安节通政延居龙池山,道风远鬯,乃往归之。
虽处尘寰,无心世味,母知其志坚,遂允出家。
万历戊戌,初从芟染,看赵州无字䛡,无有入处,更参未生前本来面目,工候急切,昼三夜三及百馀日,偶展《楞严》见“佛咄阿难云:此非汝心”。
于是,如善财入弥勒楼阁,顿空豁境界,疑情放下。
明年春,随幻有入城至显亲禅堂,问“永嘉大师道:忽然如托空时如何”,幻有一喝,复顾隐曰:“我代尔修行去。
礼拜,便会得宾主照用之句。
复入石城天界寺,谒松云。
貌古腊高,精勤定课,寒暑不移,亲炙久之,获益良多。
又访文斋能仁寺,敏而能文,出语新奇,人心畅。
辛丑还山,掩关两载,终日蒲圃,正在忘绝境界之际,忽闻驴鸣,恍然而悟,顿释前疑。
有偈曰:“忽闻驴子叫,惊起当人笑。
万别与千差,非声非色闹。
”自是,见解圆通,了无滞碍。
偶闻风拂松梢,雨打窗纸,口占云:“风声与水声,不必论疏亲。
一耳闻为快,何曾有二音。
甲辰四月八日,解关趋觐幻有于燕都普照,时已残冬,命呈所见,偈曰:“人说北地寒,我道南方暖。
寒暖不知人,穷人知寒暖。
”异日复徵云:“祇如四料简,汝如何会?
以四法界荅之,幻有首肯。
时古辉老宿博通三藏,讲经于白塔寺,因思古德云“通宗不通教,开口便胡道
通教不通宗,如蛇入竹筒
宗教两俱通,如日处虚空。
宗教俱不通,如犬吠丛。
”于是更历教海。
会慈圣太后建无遮,大创于台山,静渊主法席,亦与焉。
更与妙峰居塔院数月,每当请益,忻羡真诚,苦行建树德业,浩然无穷。
后回京,复与密云南游浙中,谒幻也于天童,高风逸韵,世所罕及。
丁未,还龙池
年命秉拂,隐辞之。
癸丑命理院事,复辞。
因假岭南静室掩关,幻有以偈寄之云:“老衲于今不坐关,既无住也幸无间。
何曾进又何曾出,只在寻常天地间。
”及闻幻有寂,破关,匍匐归诣龛前。
已而曳杖入关。
居久之,为凝庵居士强之始出,遂归龙池
庚申,欲编历诸方,偶得山南幽处名磐山荆溪极深谷也,诛茆为庵,自大雪绵绵,积五十馀日,人迹罕到,徘徊四顾,唯饥禽野兽而已。
储尽粮空,烟爨欲绝,因卓杖语侍曰:“若老僧数尽,即埋此山,他日自然成就伽蓝地也。
”后果藉檀信经营,十二载,竟成丛席。
崇祯七年秋八月,移主湖州上柏山报恩禅院,示众云:“老僧多病不能提持佛法,赖土木瓦石为诸人转大法轮,发诸人大机大用,切不可当面错过,若错过,只知事从眼前过,不觉老从头上来。
”盖年已六十矣,当掩关岭南时,顾九畴大史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
”曰:“白云封我圆光户,恰似无人坐室中。
”“如何是夺境不夺人?
”曰:“风送白云归洞去,祇留一个野僧閒 。
”“如何是人境两俱夺?
”曰:“了知四大原非我,白云聚散本无踪。
”“如何是人境俱不夺?
”曰:“几度白云来伴我,就里和衣带月眠。
”得法弟子通问箬庵,入室呈颂云:“千玄万妙隔重重,个里无私总不容,一种没弦琴上曲,寒崖吹落五更风。
曰:“玄妙即不问,如何是不隔底句?
通问拟议,便捧之。
复示颂曰:“千波万浪隔重重,识得源头处处通。
根境脱然全体用,拈来物物始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