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宋朝
林虡北宋
全宋文·卷二八六七
林虡字季野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希子。
元祐六年进士
开封县主簿详定军马司敕例删修官
绍圣三年博学宏词科第一,四年太学学正
大观间通判湖州政和三年润州
宣和三年由直秘阁管勾江州太平观,升直龙图阁
绍兴六年左朝请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九,《宋会要辑稿》崇儒五之三一、选举三三之三六,《福建通志》卷一九二《林希传》附,《嘉定镇江志》卷一,《两浙金石志》卷六、七。
主要活动
  • 1091年,进士
  • 1113年-1114年,两浙路镇江府(镇江),镇江府知府
高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润州丹阳人字季明
哲宗元祐三年进士
临海
善书画,学苏轼书及竹石,皆逼真。
全宋诗
高述字季明镇江(今属江苏)人。
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至顺镇江志》卷一八)。
绍圣三年(一○九六),知临海县(《嘉定赤城》卷一一)。
徽宗大观初开封府曹参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一八)
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为大理寺正(同上书选举二○之二)。
七年,为江南西路转运判官(同上书职官四二之一一、食货四五之六)。
今录诗三首。
主要活动
  • 1088年,进士
  • 1114年-111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国子监丞,1115年2月降三官。
  • 1125年-1126年,江南西路昪州(待考),江南西路转运判官,3月已在任
李皎北宋
简介
绍圣三年(1196)封州知州
嘉泰四年(1204)雷州知州
主要活动
  • 1196年-1199年,广南东路封州(广东省封开县东南封川),封州知州
  • 1204年-1205年,广南西路雷州(雷州),雷州知州
孟皇后北宋 1073 — 11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3—1131 【介绍】: 宋哲宗后。
洺州人
孟元孙女。
元祐七年册为皇后后废,出居瑶华宫。
靖康之变,以废得免北迁。
张邦昌僭位,尊为元祐皇后
高宗建炎元年尊为隆祐太后
苗、刘之变时,垂帘听政,事平,正皇太后尊号。
卒谥昭慈献烈改谥昭慈圣献
全宋文·卷三一二○
孟皇后(一○七三——一一三一)洺州(治今河北永年)人。
哲宗后。
元祐七年册为皇后
绍圣三年因道家事废,出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
元符末向皇后主政,诏还内,号元祐皇后
崇宁元年再废。
靖康之变,后以废得免北迁。
二年张邦昌复尊为元祐皇后,垂帘听政。
寻降告天下书,奉迎康王
建炎元年尊称隆祐太后
三年,因苗、刘之变,再垂帘。
事平撤帘。
绍兴元年四月卒,年五十九。
谥昭慈献烈三年改谥昭慈圣献
见《宋史》卷二四三《后妃传》下。
张修北宋
全宋诗
张修归安(今浙江湖州)人。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吴兴诗存》二集卷二,《宋诗纪事补遗》卷二○作毗陵人熙宁三年进士)。
检详枢密院户房文字(《会稽掇英集》卷四)。
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福建路转运副使,寻知宣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一)。
四年,为淮南转运副使(同上书卷四二二)。
绍圣二年(一○九五)越州三年明州(《嘉泰会稽志》卷二)。
主要活动
  • 1141年-1144年,荆湖南路桂阳军(桂阳县),桂阳军知军
  • 1155年,两浙西路镇江府(镇江),镇江府知府
  • 115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右正言
  • 115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监察御史,11月行右正言
  • 1155年-115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宗正少卿
  • 1155年-115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常少卿
赵佶北宋 1082 — 11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1135 【介绍】: 即宋徽宗
宗子,哲宗弟。
绍圣三年封端王
元符三年即位。
蔡京主国事,定司马光苏轼等百余人为奸党,皆予贬谪。
崇奉道教,大兴道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
又穷极土木,采寻民间奇花异石,称“花石纲”。
遣使浮海,约金攻,以夺回燕云之地。
宣和七年,金兵灭辽后南下。
惧而传位钦宗,自称“太上皇”。
钦宗靖康二年,为金人俘虏北去,后死于五国城
在位二十六年。
工书,称“瘦金体”,有《千字文卷》传世。
擅画,有《芙蓉锦鸡》等存世。
又能诗词,有《宣和宫词》等。
全宋文·卷三五四三
宋徽宗赵佶(一○八二——一一三五),神宗第十一子。
哲宗即位封遂宁郡王
绍圣三年封端王
五年,加司空,改昭德彰信军节度
元符三年正月哲宗崩,无嗣,遂即位。
初欲调和新旧党争,旋以绍述神宗为国策。
穷极土木,崇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是以群小竞进。
约金攻,致金师深入,遂传位太子,尊为道君太上皇帝
靖康末为金人俘虏北去,后崩于五国城
在位二十五年,年号六: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徽宗博通百艺,书画尤工,自成一家,书称瘦金体。
有《千字文卷》、《芙蓉锦鸡》、《池塘秋晚》等传世。
能诗词,善著述,有集百卷,今存《御注西升经》等及近人所辑《宋徽宗诗》、《宋徽宗词》。
见《宋史》卷一九至二二《徽宗纪》,《玉海》卷二八。
韩宗道北宋 1027 — 1097
全宋诗
韩宗道(一○二七~一○九七)字持正,其先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徙雍丘(今河南杞县)
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
神宗熙宁初,知巴州,改成都府路转运判官
入为开封府判官,出提点河北西路刑狱,历知庐州凤翔府潞州
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入权户部侍郎,改刑部,以宝文阁待制权知开封府
绍圣初,知成都,改瀛州
三年,知杭州
四年卒,年七十一。
事见《金石萃编》卷一四二《韩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五《韩综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五六四
韩宗道(一〇二七——一〇九七),字持正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综子。
以荫补将作监主簿,三迁为大理评事
嘉祐四年进士第,知馀姚县
熙宁中,累官至两浙西路提刑
元丰中,历知庐州工部户部左司郎中太府卿刑部户部侍郎
六年,加宝文阁待制知开封府,再为户部侍郎
绍圣中,历知陈、、杭等州。
四年卒,年七十一。
曾肇韩宗道墓志铭》(《金石萃编》卷一四二)。
主要活动
  • 1059年,进士
  • 1070年-1071年,成都府路成都府(成都市),成都府路转运判官
  • 1070年-1071年,成都府路嘉州嘉定府(四川省乐山市),成都府路提举常平等事
  • 1074年-1077年,河北西路邢州(邢台市),河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
  • 107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户部判官
  • 1077年,淮南东路扬州(江苏省扬州),淮南东路提举常平茶盐等事
  • 1077年-1078年,淮南路待考(待考),淮南路转运副使
  • 1077年-1080年,淮南西路庐州(合肥市),庐州知州兼安抚使,1080年5月时在任
  • 1079年-1081年,秦凤路凤翔府(扶风),凤翔府知府
  • 1081年-1082年,永兴军路河中府(河东),河中府知府
  • 1081年-1083年,河东路潞州(山西省长治市),潞州知州
  • 1084年-108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司农少卿
  • 108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太仆少卿
  • 108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太常少卿
  • 108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户部郎中
  • 108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卫尉少卿
  • 1086年-108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尚书左司郎中
  • 1087年-108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太府卿
  • 1087年-109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户部侍郎
  • 1088年-1089年,两浙路明州(鄞县),明州知州
  • 1090年-1091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刑部侍郎
  • 1091年-1093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开封府尹兼安抚使
  • 1093年-1094年,成都府路成都府(成都),成都府知府兼安抚使
  • 1094年,京西北路陈州(淮阳县),陈州知州
  • 1094年-1095年,京东东路青州(青州市),青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96年-1097年,两浙路杭州(杭州),杭州知州兼安抚使,1097年七月卒
吕陶北宋 1027 — 11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103 【介绍】: 成都人字元钧号净德
仁宗皇祐间进士
神宗熙宁三年举制科,对策枚数王安石新法之过,出通判蜀州
哲宗元祐初,擢殿中侍御史,首上邪正之辨,劾新党蔡确韩缜张璪章惇等。
累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
哲宗亲政,知陈州
坐元祐党夺职,责衡州居住。
徽宗立,复集贤殿修撰、知梓州,致仕。
有《净德》。
全宋诗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叫净德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吕氏族谱》)。
仁宗皇祐进士,官铜梁寿阳太原府判官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又举制科,改蜀州通判,迁知彭州
因反对榷茶,贬监怀安商税。
哲宗即位,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擢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
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党争,出为梓州成都路转运副使
七年,复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
哲宗亲政,出知陈州,徙河阳潞州
绍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党籍谪提举潭州南岳庙
徽宗即位,起知梓州
崇宁元年(一一○二)致仕(《净德》马骐序)。
著有《吕陶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净德》三十八卷。
宋史》卷三四六、《东都事略》卷九七有传。
 吕陶诗,以武英殿珍版《净德》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
三本收诗数量稍有不同,以文渊阁本收诗最少,错讹较多。
新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五八九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号净德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皇祐五年进士,调铜梁,知太原寿阳县,府帅唐介辟为签书判官
熙宁三年应制举,对策枚数新法之过,虽入等,才通判蜀州
改知彭州
十年,屡上书言禁榷蜀茶之弊,责监怀州商税。
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
元祐元年,擢殿中侍御史
二年,因与苏轼兄弟同贾易朱光庭等争论,被目为蜀党。
后出任梓州成都府路转运副使
七年,回朝任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进给事中
绍圣初,出知陈州,移潞州梓州
后夺职分司衡州居住,徽宗立,复集贤殿修撰、知梓州
崇宁元年致仕。
是年秋被列入元祐党人碑。
三年卒,年七十七。
著有《净德》。
宋史》卷三四六有传。
又参本集《乞别给致仕状》及戴扬本《关于吕陶生卒年岁的辨误》(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九六年第三期)。
主要活动
  • 仁宗皇祐间,进士
  • 1052年-1057年,利州路利州绵谷(四川广元),县主簿,为绵谷县主簿
  • 1058年-1065年,梓州路合州铜梁(重庆铜梁),知县,调铜梁令,有政绩
  • 1065年-1069年,河东路太原府阳曲(山西太原),签书判官,唐介辟吕陶为签书判官
  • 1070年-1072年,成都府路蜀州晋源(四川崇州),州通判,入贤良方正等科四等,通判蜀州。有谢启
  • 1073年-1077年,成都府路彭州彭州(四川彭县),知州,是年,迁知彭州
  • 1077年-1082年,梓州路怀安军金水(四川简阳),监税,以论榷茶事冲替,责监怀安商税。刘庠疏辩其无罪
  • 1083年-1085年,梓州路广安军渠江(四川广安),知军,起知广安军
  • 1085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司门郎中,入朝,任司门郎中
  • 1086年-1087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殿中侍御史,由御史中丞黄履等举任殿中侍御史
  • 1087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左司谏,任左司谏。上表辞免
  • 1087年-109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转运副使,有任京西转运副使之命
  • 109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右司郎中,十一月壬寅,任右司郎中
  • 1092年-1093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起居舍人,十一月辛酉,因范百禄、苏轼荐,任起居舍人。有辞免状
  • 1093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中书舍人,与姚勔并为中书舍人。有辞表
  • 1093年-1094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给事中,使契丹还,拜给事中。有辞表
  • 1094年-110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知州,除集贤院学士知陈州
徐积北宋 1028 — 11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8—1103 【介绍】: 楚州山阳人字仲车
性至孝。
初从胡瑗学。
英宗治平四年进士
中年耳聋,屏处穷里,而知四方事。
自少及老,日作一诗。
乡人有争讼,多就取决。
哲宗元祐初荐仕楚州教授,训诸生以君子之道,闻者敛衽敬听。
和州防御推官,改宣德郎,监中岳庙
徽宗政和六年赐谥节孝处士
有《节孝语录》、《节孝集》。
全宋诗
徐积(一○二八~一一○三)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早年曾从胡瑗学(《吕氏童蒙训》)。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七)。
神宗数召对,因耳聩不能出仕。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近臣推荐,为楚州教授
徽宗崇宁二年除监西京嵩山中岳庙,卒,年七十六(《节孝集》卷三二附王资深撰《节孝先生行状》)。
政和六年(一一一六)赐谥节孝处士
以孝行著闻,苏轼称之为“古之独行也,于陵仲子不能过,然其诗文则怪而放,如玉川子卢仝)”。
著有《节孝集》三十卷、附录一卷。
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徐积诗,以明嘉靖刘祐刻《节孝集》为底本。
参校明抄本、清康熙丙子阳丘迈刻本(简称康熙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宣统三年重刊本(简称宣统本)。
校勘获知,后三本均出自明嘉靖刻本,而宣统本行款规格最为整齐,故行款规格从宣统本。
全宋文·卷一六一六
徐积(一○二八——一一○三)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少从胡瑗学。
治平四年进士第,以耳疾不调,居家授乡学三十年。
元祐元年,就除扬州司户参军楚州教授绍圣三年特改和州防禦推官
徽宗即位,改宣德郎
崇宁二年四月,特除西京嵩山中岳庙,逾月而卒,年七十六。
政和六年赐谥节孝处士
有《节孝先生文集》三十卷,苏轼谓其诗文怪而放,如玉川子卢仝)。
王资深徐积行状》(《节孝先生文集》附),《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
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主要活动
  • 1067年,进士
  • 1086年-1095年,淮南东路楚州山阳(江苏淮安),州学教授,除扬州司户参军,特差充楚州州学教授。
  • 1096年-1102年,淮南西路和州历阳(安徽和县),防御推官,特授和州防御推官。
  • 1103年,京西北路河南府洛阳嵩山中岳庙(河南洛阳),庙监,特除西京嵩山中岳庙。
元积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钱塘人
初官黄岩县
神宗熙宁元丰间历知福州洪州江宁府哲宗绍圣三年宿州
工诗。
有《江湖堂诗集》。
全宋诗
元积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仁宗景祐四年(一○三七)黄岩县(《嘉定赤城志》卷一一)。
嘉祐中,知赣州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七)。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宿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二),熙宁七年,复直昭文馆(同上书卷二五八),寻出知福州
十年,除直龙图阁(《淳熙三山》卷二二)。
元丰二年(一○七九),知江宁清嘉庆江宁府志》卷二○)。
移知洪州(《元丰类稿》卷一九《洪州东门记》)。
有《江湖堂诗集》一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今录诗二首。
主要活动
  • 1064年-1066年,江南西路虔州(赣州),虔州知州
  • 1066年-1067年,两浙路越州(绍兴市),两浙路提点刑狱公事
  • 1068年,广南西路桂州(广西省桂林市),桂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68年-1070年,淮南东路宿州(宿州市),宿州知州
  • 1075年-1077年,福建路福州(福州),福州知州兼安抚使,1077年8月移知江宁府
  • 1077年-1079年,江南西路洪州(南昌),洪州知州兼安抚使,11月6日知洪州
  • 1077年-1080年,江南东路江宁府(南通),江宁府知府兼安抚使,11月移知洪州1079年7月19日知府事1080年6月23日请杭州洞霄宫
程节北宋 1033 — 110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饶州浮梁人字信叔
仁宗嘉祐六年进士
累官广西运使,帅挂府十三年,甚得民心。
官至宝文阁待制
有《竹溪集》。
全宋诗
程节(一○三三~一一○四)字叔信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北)人。
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授临江车司法参军
神宗熙宁间邵州武冈县,监信州都作院
哲宗元祐初,除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改江淮京东路提刑
绍圣元年(一○九四),召为户部员外郎,越月,除广南西路计度转运副使
三年,知桂州,兼经略安抚使
徽宗崇宁三年卒,年七十二。
有《竹溪集》(《广西通志》卷二一九),已佚。
事见程遵彦宝文阁待制程节墓志》(见《文史》第二十八辑》)。
全宋文·卷一七○八
程节(一○三三——一一○四)字信叔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嘉祐六年进士及第元丰中官至广西经略司管勾机宜文字
元祐初通判湖北,累官至广西转运副使
元符元年,诏直秘阁、权知桂州
二年,降授朝奉大夫
崇宁二年,加直龙图阁,后官至宝文阁待制
三年卒,年七十三。
著有《竹溪集》三十卷。
程遵彦程节墓志》(江西省博物馆拓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五、四一三、四九六、五○八,《新安文献志》卷八○《程待制传》,《宋诗纪事补遗》卷一六,《北宋经抚年表》卷五。
主要活动
  • 1061年,进士
  • 1087年-1088年,荆湖北路江陵府(荆州市),荆湖北路转运判官
  • 1089年-1090年,江南西路昪州(待考),江南西路转运判官
  • 1095年-1098年,广南西路桂州(桂林市),广南西路转运副使,1098年3月知潭州
  • 1098年,荆湖南路潭州(长沙市),潭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99年-1104年,广南西路桂州(广西省桂林市),桂州知州兼安抚使
盛陶北宋 1033 — 10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郑州人字仲叔
进士
神宗熙宁中监察御史,疏劾李复圭轻敌败国及程昉开河无功,二人实王安石所主,不屈,出签书随州判官
久之,迁侍御史,复陈官冗之敝,出知汝州、徙晋州
后以龙图阁待制应天府顺昌府瀛州
哲宗元符中,例夺职。
卒年六十七。
全宋诗
盛陶(一○三三~一○九九)字仲叔新郑(今属河南)人(《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八)。
进士
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为监察御史里行签书随州判官
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为秘书少监右司郎中(同上书卷三九五、四○七)。
三年,拜侍御史(同上书卷四○九)。
四年,知汝州(同土书卷四二七)。
五年,徙晋州(同上书卷四四五)。
绍圣元年(一○九四)权礼部侍郎中书舍人(《宋会要辑稿》礼三之二一、二五)。
三年,出知虢州(同上书职官六七之一三)。
迁知颍昌府(《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九)。
元符元年(一○九八),徙瀛州
二年,知和州,卒(同上书卷五一四、五一五),年六十七。
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七五九
盛陶(一○三三——一○九九)字仲叔郑州(治今河南郑州)人。
进士
熙宁中监察御史
李复圭轻敌败国,程昉开河无功。
二人实王安石所主,不少屈,出为随州签书判官
久之,入为太常博士考功员外郎工部右司郎中,至侍御史
出知汝州,徙晋州
召为太常少卿
礼部侍郎中书舍人,以龙图阁待制应天府顺昌府瀛州
元符初夺职,二年卒,年六十七。
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主要活动
  • 进士
  • 1072年-110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监察御史,9月为监察御史里行1075年闰4月出为签书随州判官
  • 1083年-108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太常博士
  • 1084年-108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考功郎中
  • 1086年-108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工部郎中
  • 108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秘书少监
  • 1087年-108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尚书右司郎中
  • 1088年-108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侍御史,1089年5月知汝州
  • 1089年-1090年,京西北路汝州(汝州市),汝州知州
  • 1089年-109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太常少卿
  • 1090年-1093年,河东路晋州(山西省晋城市),晋州知州
  • 1091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光禄卿
  • 1094年-109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礼部侍郎
  • 1095年-109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中书舍人
  • 1096年-1097年,京东西路应天府(河南商丘),应天府知府
  • 1097年,京西北路颍州(阜阳市),颍州知州
  • 1097年-1098年,京西北路颍昌府(许昌),颍昌府知府
  • 1098年-1099年,河北路瀛州(河北瀛州),瀛洲知州兼安抚使
  • 1099年,京西北路河南府(洛阳),河南府知府兼安抚使
  • 1099年,淮南西路和州(和县),和州知州
梁焘北宋 1034 — 10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4—1097 【介绍】: 郓州须城人字况之
进士第
累除检详枢密院五房文字。
神宗元丰中,上书论时政,称新法乖戾。
哲宗立,为工部郎中,擢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
坐事出知潞州,值岁饥,不待命发常平赈民。
左谏议大夫召还,劾前宰相蔡确作诗怨谤。
历迁翰林学士尚书左丞,以疾罢知颍昌
绍圣初,坐元祐党,累贬化州安置。
全宋诗
梁焘(一○三四~一○九七)字况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茜子。
以荫为太庙斋郎
进士,编校秘阁书籍,迁集贤校理通判明州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提点京西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三)。
八年,为吏部郎中(同上书卷三五九)。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右谏议大夫
二年,知潞州(同上书卷四○一)。
四年,进御史中丞(同上书卷四三四)。
五年,知郑州(同上书卷四四七)。
六年权礼部尚书,拜翰林学士(同上书卷四六六)。
七年,拜尚书右丞
绍圣元年(一○九四),出知颍昌府,徙郓州
以元祐党人知鄂州
三年,再贬少府监分司南京
四年,三贬雷州别驾化州安置,卒,年六十四。
东都事略》卷九○、《宋史》卷三四二有传。
全宋文·卷一七八三
梁焘(一○三四—一○九七)字况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进士中第,编校秘阁书籍,迁集贤校理通判明州检详枢密五房文字。
元丰中,出知宣州提点京西刑狱。
哲宗立,召为工部郎中,迁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历任御史中丞权礼部尚书翰林学士
元祐七年,拜尚书右丞,转左丞
绍圣初,坐司马光党,黜知鄂州,再贬少府监,三贬雷州别驾化州安置。
绍圣四年卒,年六十四。
著有《安南献议文字》并目录五卷、《荐士录》,又与顾临合撰《总戎集》十卷。
宋史》卷三四二有传。
主要活动
  • 进士
  • 107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太常礼院
  • 1078年-108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枢密院检详刑房公事
  • 1082年-1083年,江南东路宣州(宣城),宣州知州
  • 1082年-1085年,京西北路河南府(洛阳市),京西北路提点刑狱公事
  • 108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工部郎中
  • 1085年-108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吏部郎中
  • 108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太常少卿
  • 1086年-108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右谏议大夫,1087年5月知潞州
  • 1087年-1089年,河东路潞州(山西省长治市),潞州知州
  • 108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左谏议大夫
  • 108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给事中
  • 1089年-109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御史中丞,1090年5月权户部尚书,8月知郑州
  • 1090年,京西北路郑州(郑州),郑州知州
  • 109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户部尚书
  • 1091年-109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翰林学士,1092年6月除尚书左丞
  • 1091年-109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礼部尚书
  • 1092年-109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参政,1093年6月领醴泉观使
  • 1093年-1094年,京西北路颍昌府(许昌),颍昌府知府
  • 1094年,京东西路郓州(东平县),郓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94年-1096年,荆湖北路鄂州(武昌),鄂州知州
王安礼北宋 1035 — 10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5—1096 【介绍】: 抚州临川人字和甫
王安石弟。
仁宗嘉祐六年进士
累官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作诗涉及新法下狱,无人敢救,唯安礼从容为神宗言之,得救。
知制诰,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决断滞讼,勤于政事,辽使知而叹息夸异。
后历尚书左丞七年,罢知江宁府
官终知太原府
有《王魏公》。
全宋诗
王安礼(一○三四~一○九五)字和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安石弟。
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进士清同治临川县志》卷三六)。
河东唐介辟。
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
八年,迁直集贤院(同上书卷二六○),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知制诰
元丰四年(一○八一),为翰林学士(同上书卷三一一),知开封府
七年,以端明殿学士江宁府(同上书卷三四七),出知扬、蔡三州
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知舒州(同上书卷四五四)。
七年,知宣州(同上书卷四七八)。
绍圣初永兴军
二年,知太原府
卒,年六十二。
有文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王魏公》七卷,其中诗一卷。
宋史》卷三二七、《东都事略》卷七九有传。
 王安礼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胡志敬《豫章丛书》所辑本(简称丛书本),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一七九八
王安礼(一○三五——一○九六)字和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安石弟。
嘉祐进士
熙宁中崇文院校书,迁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
召为开封府判官直舍人院,进知制诰,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
苏轼御史狱,尝言于神宗救之。
元丰五年尚书右丞,转左丞七年罢,移知江宁府
元祐中历知扬、舒州
绍圣初移知永兴军,徙太原府
三年九月卒,年六十二。
著有《重修开封府熙宁编》十卷,《天文书》十六卷,《二仪赋》一卷,文集二十卷。
事见《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四六、礼四四之一七,《东都事略》卷七九,《宋史》卷二○四、二○六、二○八。
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主要活动
  • 1061年,进士
  • 1074年-107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检正中书孔目房公事,1075年2月罢
  • 1075年-1078年,两浙路润州(镇江),润州知州
  • 1075年-108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提举三司帐司勾院磨勘司
  • 1078年,两浙路湖州(吴兴),湖州知州,十月到任
  • 1079年-1081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知制诰,1081年3月为翰林学士
  • 108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修起居注
  • 1081年-1082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开封府尹兼安抚使
  • 1081年-108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翰林学士,11月知开封府1082年4月守尚书右丞
  • 1082年-108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参政,1083年8月除尚书左丞1084年7月知江宁府
  • 1084年-1086年,江南东路江宁府(南通),江宁府知府兼安抚使,9月3日知府事1086年11月改知扬州
  • 1086年-1087年,淮南东路扬州(扬州市),扬州知州兼安抚使,1087年6月知成都府
  • 1087年,成都府路成都府(成都),成都府知府兼安抚使
  • 1088年-1090年,京东东路青州(青州市),青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90年-1091年,京西北路蔡州(河南上蔡县),蔡州知州
  • 1091年-1092年,淮南西路舒州(安庆市),舒州知州,1092年10月知宣州
  • 1092年-1094年,江南东路宣州(宣城),宣州知州
  • 1094年-1095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1095年-1096年,河东路太原府(山西省太原市),太原府知府兼安抚使
马存北宋 ? — 10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饶州乐平人字子才
哲宗元祐三年进士
师事徐积,为文雄直。
历官镇南节度推官,再调越州观察推官
早卒。
有文集。
全宋诗
马存(?
~一○九六),字子才乐平(今江西德兴)人。
寓居楚州(以上《宋诗拾遗》卷二),师从徐积,以诗文名世(《碧梧玩芳集》卷一四《题察判学士家集后》)。
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为镇南节度推官,再调越州观察推官
绍圣三年(一○九六),卒于官(清治续修《乐平县志》卷八)。
有文集二十卷,已佚。
宋史翼》卷二六、《宋元学案》卷一有传。
今录诗八首。
主要活动
  • 1088年,进士
释子鸿北宋 ? — 1096
全宋诗
释子鸿(?
~一○九六),俗姓吴台州(今浙江临海)人。
台州瑞岩,乃青原下十一世,天衣怀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六)。
哲宗绍圣三年卒(《释氏疑年录》卷七引《建中录》卷一○)。
毛渐北宋 1038 — 10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衢州江山人字正仲
英宗治平四年进士
哲宗元祐初,累迁江东两浙转运副使
时浙部水溢,疏通河道,水不为患。
秘阁校理陕西转运使,摄帅泾原,日夜治军,破西夏兵于没烟寨。
卒年五十九。
全宋诗
毛渐(一○三八~一○九六)字正仲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
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
宁乡县
神宗熙宁中,知安化县
哲宗元祐初,知高邮军,历广东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提点江西刑狱,江东两浙转运副使
入为右司郎中
秘阁校理陕西转运使,摄熙三州
复摄帅泾原
绍圣三年,知渭州(《续资治通鉴编》卷四八五),命下,卒,年五十九。
宋史》卷三四八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四七
毛渐(一○三八——一○九六)字正仲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
治平四年进士及第,知宁乡县
熙宁中以边功擢著作佐郎,知安化县
召为司农丞提举京西南路常平
元祐初高邮军,迁广东运判,寻徙荆湖北路
又历江西提刑江东两浙运副
集贤校理,入为吏部右司郎中
绍圣二年十月秘阁校理,就为陕西转运使
未几,复摄帅泾原
绍圣三年直龙图阁、知渭州,未行卒,年五十九。
优赠龙图阁待制
所著有诗集十卷、《毛氏世谱》、《地理五龙秘法》、表奏十卷。
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五,《宋史》卷二○二、二○四、二○九、三四八及《宋诗纪事》卷二三,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
主要活动
  • 1067年,进士
  • 1084年-1086年,京西南路襄阳,京西南路提举常平等事
  • 1085年-108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司农寺丞
  • 1086年-1087年,淮南东路高邮军(高邮市),高邮军知军,复为军
  • 1087年-1088年,广南东路广州(广州市),广南东路转运判官
  • 1088年,江南西路洪州(南昌市),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
  • 1088年-1090年,荆湖北路江陵府(荆州市),荆湖北路转运判官
  • 1091年-1092年,江南东路昪州(待考),江南东路转运副使
  • 1092年-1093年,两浙路杭州(杭州市),两浙路转运副使,6月已在任
  • 1093年-109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尚书右司郎中
  • 1094年-109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吏部郎中,右司
  • 1095年-1096年,陕西路秦州(甘肃省天水市),陕西路转运使
  • 1096年-1097年,秦凤路秦州(天水),秦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96年-1100年,秦凤路渭州(平凉),渭州知州,1100年卒
  • 1097年-1098年,秦凤路熙州(临洮),熙州知州
吴居厚北宋 1038 — 11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8—1114 【介绍】: 洪州人初名居实字敦老
仁宗嘉祐八年进士
神宗熙宁元丰间,历武安节度推官提举河北常平、京都转运副使,擢京都转运使
奉行新法,工于算计,收盐铁羡息钱数百万;于莱芜利国两监铸钱,岁得十万缗;又请铸大铁钱二十万贯佐陕西军需,累受褒奖。
哲宗元祐初被劾以苛刻聚敛,贬成州团练副使黄州安置。
起为江淮荆浙发运使,进户部尚书知开封府
徽宗朝累官尚书右丞中书门下侍郎知枢密院事
出知洪州卒。
全宋诗
吴居厚(一○三七~一一一三)初名居实字敦老洪州(今江西南昌)人。
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潭州攸县主簿,迁知安州景陵开封咸平县。
神宗熙宁初武安军节度推官
元丰间提举河北西路常平,迁京东转运判官,升副使都转运使
哲宗元祐初成州团练副使黄州安置。
绍圣初起为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召拜户部尚书,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
坐事罢知和州
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复知开封,进中书门下侍郎,以老为东太一宫使。
出知亳州洪州,徙太原,复还知枢密院事
政和三年卒于知洪州任,年七十七。
有文集一百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事见《丹阳》卷一二《枢密吴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四三有传。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八
吴居厚(一○三七—一一一三)初名居实字敦老洪州豫章(今江西南昌)人。
嘉祐八年进士及第
熙宁初为武安节度推官,奉行新法尽力,计劳得大理丞
转补司农属。
元丰初提举河北西路常平三年,为京东转运判官五年,改副使
以增羡,擢天章阁待制都转运使
八年,以罪降知庐州,再责授成州团练副使,徙知苏州
绍圣中,起为江淮等路发运使
三年,召拜户部侍郎尚书
元符二年,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改知永兴军
三年,罢知和州
崇宁初,复尹开封二年,拜尚书右丞,进中书门下侍郎
大观中,为资政殿学士、东太一宫使。
出为亳州洪州,徙太原,留使佑神观。
复还,迁知枢密院
政和三年,以武康军节度使知洪州,卒,年七十七。
开府仪同三司
著有文集一百卷、奏议一百二十卷。
事详葛胜仲枢密吴公墓志铭》(《丹阳》卷一二)、《东都事略》卷九七、《北宋经抚年表》卷四及《宋史》卷三四三本传等。
主要活动
  • 1063年,进士
  • 1078年-1080年,河北西路定州中山府(河北省定州市),河北西路提举常平等事
  • 1080年-1082年,京东路待考(待考),京东路转运判官
  • 1082年-1083年,京东路待考(待考),京东路转运副使
  • 1083年-1085年,京东路待考(待考),京东路转运使
  • 1085年-1086年,淮南西路庐州(合肥市),庐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94年,两浙路苏州(苏州),苏州知州
  • 1094年-1096年,淮南江浙荆湖等路真州(江苏省仪征市),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发运使
  • 1096年-109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户部侍郎
  • 1097年-110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户部尚书
  • 1099年-1100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1099年-1102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开封府尹兼安抚使
  • 1100年-1102年,淮南西路和州(和县),和州知州
  • 1103年-1104年,河东路太原府(山西省太原市),太原府知府兼安抚使
  • 1103年-111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参政,1104年9月加中书侍郎1106年1月加门下侍郎1107年1月领太一宫使1110年10月除知枢密院事
  • 1106年-1108年,京东西路徐州(徐州),徐州知州
  • 1108年-1109年,淮南东路亳州(亳州市),亳州知州
  • 1109年-1114年,江南西路洪州(南昌),洪州知州兼安抚使
  • 1110年-111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枢密使,1113年1月知洪州
游师雄北宋 1038 — 10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8—1097 【介绍】: 京兆武功人字景叔
英宗治平二年进士
尝学于张载
赵□帅延安,辟为属。
哲宗元祐二年,累擢军器监丞
吐蕃酋长鬼章青宜结据洮州师雄种谊姚兕分兵进击,破洮州,俘鬼章。
陕西转运副使卫尉少卿
上《绍圣安边策》,陈庆历以来防条得失及御敌之要。
直龙图阁
官终知陕州
有文集。
全宋诗
游师雄(一○三八~一○九七)字景叔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人。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清雍正陕西通志》卷三○),调仪州司户参军
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迁德顺军判官颍州军事推官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除宗正寺主簿,迁军器监丞
五年,为陕西转运判官提点秦凤路刑狱。
七年,除祠部员外郎,加集贤校理,权陕西转运使
绍圣二年(一○九五),知邠州,改知河中府
三年,权知秦州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移知陕州
四年,卒,年六十。
事见《永乐大典》卷八八四二引《画墁集·游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三二有传。
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二○一五
游师雄(一○三八——一○九七)字景叔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东南)人。
张载学,治平元年进士第一,授仪州司户参军熙宁四年德顺军判官
元祐元年,改宣德郎,除宗正寺主簿,迁军器监丞
吐蕃寇边,使熙河,佐边帅刘舜卿破敌有劳,迁陕西转运判官
五年,移秦凤路提点刑狱公事,迁承议郎
七年,除祠部员外郎,改工部,以集贤校理陕西转运副使
元祐九年,迁朝奉郎,除卫尉少卿
绍圣二年,出知邠州,改守河中。
三年春,迁直龙图阁、权知秦州、兼秦凤路经略安抚使马步都总管,未几改帅熙河
四年,卒于陕州任上,年六十。
著有文集十卷、奏议二十卷。
见《游师雄墓志铭》(《永乐大典》卷八八四二),《宋史》卷三三二本传。
主要活动
  • 1064年,状元
  • 108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军器监丞
  • 1088年-1090年,陕西路秦州(甘肃省天水市),陕西路转运判官
  • 1090年-1091年,秦凤等路凤翔府(凤翔县),秦凤等路提点刑狱公事,1091年11月为祠部员外郎
  • 1091年-109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祠部郎中
  • 109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太常博士
  • 1092年-1093年,陕西路秦州(甘肃省天水市),陕西路转运副使
  • 1094年-109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卫尉卿
  • 1095年,永兴军路河中府(河东),河中府知府,12月22日改知秦州
  • 1095年,永兴军路邠州(彬县),邠州知州
  • 1096年,秦凤路秦州(天水),秦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96年,秦凤路熙州(临洮),熙州知州
  • 1096年-1097年,永兴军路陕州(陕县),陕州知州,1097年7月卒
黄叔达北宋 ? — 11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洪州分宁人字知命
黄庭坚弟。
少有奇节,常有出尘超俗之举。
刘师道李公麟等友善。
作小诗、乐府,清丽可爱。
全宋诗
黄叔达(?
~一一○○),字知命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庭坚弟。
哲宗绍圣二年(一○九五)庭坚黔州,同年叔达携家及山谷子自芜湖登舟,历尽坎坷,于三年五月黔南
元符三年江南,卒于荆州途中。
事见黄𧦬《山谷年谱》(《山谷》附)。
 黄叔达诗,今存十九首,附见山谷诗集中。
今以武英殿聚珍版《山谷内集诗注》为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二六三四
黄叔达(?
——一一○○),字知命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弟。
少负奇节,性豪爽,以躄废,优游终老。
元符三年卒于荆州,年未及五十。
亦工诗词书法,小诗乐府清丽可爱。
黄庭坚《题知命弟书后》(《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三○)、《祭知命弟文》(《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一),陈师道《李夫人墓志铭》(《后山》卷一六),楼钥《跋黄知命帖》(《攻愧集》卷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