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隋朝
释法瓒
释法瓒
齐州人也。
安心寂定乐居岩穴。
头陀苦行是所缠怀。
隐于泰岳之阜。
开蒙训接善知方便。
兼以达解谛义时扬清论。
致有覆丧。
坐无辍讲。
待移之诮兴世
初闻之。
深自𧹞怍曰。
问非切并不欲困人。
谓言彼解何言致毙。
因遂杜口不事言论。
闭谒寻闲披玩而已。
开皇十四年
文帝省方招访名德。
人有述其清旷者。
乃下敕延之。
与帝同归达于京邑
住胜光寺。
肃肃禅侣拥彗门庭。
以身范世复见斯日。
仁寿置塔。
敕令送舍利于齐州泰山神通寺
南燕慕容德
僧朗禅师之所立也。
事见前传。
燕主以三县民调用给于
并散营寺。
上下诸院十有馀所。
长廊延袤千有馀间。
三度废教人无敢撤。
欲有犯者辄现形以锡杖撝之。
病困垂死。
求悔先过。
还差如初。
井深五尺由来不减。
女人临之即为枯竭。
烧香忏求还复如故。
寺立已来四百馀载。
佛象鲜莹色如新造。
众禽不践于今俨然。
古号为朗公寺。
以其感灵即目故。
天下崇焉。
开皇三年
文帝以通徵屡感故。
改曰神通也。
初至寺内即放圆光。
乍赤乍白时沈时举。
或如流星。
人众同见。
井水涌溢。
酌而用之。
下后还复又感群鹿自然至塔。
虽鼓吹众闹驯附无恐。
又感鹅一双从四月三日
终于八日
恒来舆前立听梵赞。
恰至埋讫迹绝不来。
斯之感致罕闻于古。
具以闻。
后导以禅定时扬法化。
言无严切而密附怀抱。
遂终没于所住。
释宝岩
释宝岩
幽州人
标意十地。
次综毗昙。
未究成实。
故于宗部涉猎繁焉。
户牖玄文疏条本干。
时传富博。
而性殊省事不乐谈说。
苦祈敷散精理载扬。
住京下仁觉寺。
守道自娱无事交厚。
仁寿下敕召。
送舍利于本州弘业寺。
元魏孝文之所造也。
旧号光林。
依峰带涧面势高敞。
多挟徵异事遵清肃。
故使行僻之徒必致惊悚。
由斯此众滥迹希过。
自开皇将末。
舍利到前山。
恒倾摇未曾休止。
及安塔竟山动自息。
仁寿初岁。
天降剃刀三十三枚。
用甚铦利。
而形制殊别。
今僧常用以剃剪也。
又初造石函。
明如水镜。
文同马瑙光似琉璃。
内外照彻紫焰光起。
函外生文如菩萨像。
及以众仙禽狩师子林树。
杂相非一。
四月三日夜放大光明照天地。
有目皆见。
事了还。
不测其卒。
释法朗
释法朗
蒲州人
学涉三藏偏镜毗尼。
开割篇聚不阻名问。
加复器用平直无受轻陵。
决断刚正未私强禦。
后住胜光披究律典。
经其房户莫不懔然。
仁寿二年
敕召送舍利于陕州大兴国寺
寺即皇考武元本生处也。
故置寺建塔。
仰谢昔缘。
达州境。
大通善法演业三寺。
夜各放光。
不知何来。
而通照寺内彻无障。
善法寺中见三花树形色分明四月二日灵胜寺中夜忽放光。
五色彩云合成一盖。
通变为紫。
比灵舆入城。
云盖方散。
又有五色彩云。
从乾巽二处缠糺而来。
至于塔上相合而住。
及掘塔基下深五尺。
获一异鸟状如鸲鹆。
色甚青黄。
巡行基趾。
人捉无畏。
唯食黄花。
三日而死。
又青石为函。
忽生光影。
表里洞彻现诸灵异。
东西两面俱现双树。
树下悉有水文生焉。
函内西面现二菩萨。
南边金色北边银色。
相对而立。
又二菩萨坐花台上。
各长一尺并放红紫光明。
函内南面现神尼像。
合掌向西。
函唇西面又见卧佛。
右胁而偃。
首北面西。
函外东面双树间。
现前死鸟倾卧。
须臾起立。
鸟上有三金花。
其鸟西南而行。
至卧佛下住立不动。
凡此光相从已至未形状俨然。
命人图写。
上纸素讫。
方渐歇灭。
及将下日。
忽然云起。
如烟如雾团圆翳日。
又如车轮。
云色条别。
又如车辐轮辐。
云色皆如红紫。
人皆仰视其相叹怪希遇。
藏瘗既了。
天还明净失云所在。
当斯时也寺院墙外咸见幡盖围绕。
谓言他处助来供养。
事了追问一无踪绪。
庆斯神瑞。
登即奏闻。
晚还京师以疾而卒。
僧德山
释德山
姓山氏
莫测何人。
忽弃妻子入山修道。
须发不暇削。
衣食不暇给。
唯息缘静念为得性也。
人莫知其观行。
视其相状如得定者
时游化竹林龙池
开悟道俗。
以清简为本。
每云。
烦乱之法道俗同弊。
故政烦则国乱。
心烦则意乱。
水清则鱼石可见。
神清则想倒可识。
学清简者尚自諠烦。
况在乱使焉可道哉。
后入马鞍山
每多毒蛇。
噬人必死。
然山来往都不为害。
诸馀僮侍晨夕所行。
一无所惧。
曾蹋被啮。
以水洗之。
寻尔还复。
后还天敕山夏坐树下。
人来所逢虎迫逐。
便入绳床下。
虎蹲床前。
曰。
床下佛子肉味可胜贫道耶。
即脱衣以施。
虎屈起而永去。
后其小子于访获。
曰。
尔来何为。
曰久不奉见。
生死不知。
故来定省。
曰。
汝去各自觅活。
更来与杖。
去后数年又来。
取杖欲捶之。
儿却住曰。
阇梨遇儿如他人。
他人可受打耶。
大笑曰。
吾不打尔者。
必更来败我道意。
遂长去。
山年九十馀。
终于山谷舍。
益州草堂寺旭上者。
不知何许人。
少居草堂。
唯以禅诵为业。
馀无所营。
蜀土尤尚二月八日四月八日
每至二时四方大集驰骋游遨。
诸僧忙遽无一闲者。
而旭端坐竹林泊然寂想。
瓶水自溢炉香自然。
诸人城西看了相从参之。
旭俨然不动等同金石。
三日之后方复如常。
四众敬而异之。
故睹如朝日之初出。
同共目之为旭上也。
年九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