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法瓒” 相关资源
释法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不详姓氏。
齐州人也。
始隐泰岳行头陀行。
开皇十四年
乘舆省方。
招访名德。
有以其名闻者。
诏延见共载以游。
京邑
诏住胜光寺。
以身范物。
禅侣尊仰。
仁寿初
诏送舍利于齐州泰山之神通寺
寺盖南燕慕容德
僧朗禅师建。
事见史传。
古号为朗公寺。
以其灵感故目之。
开皇三年改兹额。
舍利至寺。
其瑞徵如别记。
后以定业开导。
遂卒于寺。
释法瓒
齐州人也。
安心寂定乐居岩穴。
头陀苦行是所缠怀。
隐于泰岳之阜。
开蒙训接善知方便。
兼以达解谛义时扬清论。
致有覆丧。
坐无辍讲。
待移之诮兴世
初闻之。
深自𧹞怍曰。
问非切并不欲困人。
谓言彼解何言致毙。
因遂杜口不事言论。
闭谒寻闲披玩而已。
开皇十四年
文帝省方招访名德。
人有述其清旷者。
乃下敕延之。
与帝同归达于京邑
住胜光寺。
肃肃禅侣拥彗门庭。
以身范世复见斯日。
仁寿置塔。
敕令送舍利于齐州泰山神通寺
南燕慕容德
僧朗禅师之所立也。
事见前传。
燕主以三县民调用给于
并散营寺。
上下诸院十有馀所。
长廊延袤千有馀间。
三度废教人无敢撤。
欲有犯者辄现形以锡杖撝之。
病困垂死。
求悔先过。
还差如初。
井深五尺由来不减。
女人临之即为枯竭。
烧香忏求还复如故。
寺立已来四百馀载。
佛象鲜莹色如新造。
众禽不践于今俨然。
古号为朗公寺。
以其感灵即目故。
天下崇焉。
开皇三年
文帝以通徵屡感故。
改曰神通也。
初至寺内即放圆光。
乍赤乍白时沈时举。
或如流星。
人众同见。
井水涌溢。
酌而用之。
下后还复又感群鹿自然至塔。
虽鼓吹众闹驯附无恐。
又感鹅一双从四月三日
终于八日
恒来舆前立听梵赞。
恰至埋讫迹绝不来。
斯之感致罕闻于古。
瓒具以闻。
后导以禅定时扬法化。
言无严切而密附怀抱。
遂终没于所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