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748年8月5日 盛唐 · 王维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太阳升兮照万方,开阊阖兮临玉堂。
俨冕旒兮垂衣裳,金天净兮丽三光。
彤庭曙兮延八荒,德合天兮礼神遍。
灵芝生兮庆云见,唐尧后兮稷卨臣。
匝宇宙兮华胥人,尽九服兮皆四邻,乾降瑞兮坤降(一作献)珍。
八月初五日乾隆庚辰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
秋来欣屡雨,亦复屡欣晴。
十日期未越,中宵溜更鸣。
荞塍资实,菜圃润嘉生。
今岁诚多幸,持谦益励精。
千秋节有感二首八月二日明皇千秋节。) 其一 769年8月5日 唐 · 杜甫
五言排律 押灰韵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
引用典故:劫灰 衢尊
自罢千秋节,频伤八月来。
先朝常宴会,壮观已尘埃。
凤纪编生日,龙池劫灰
湘川新涕泪,秦树远楼台。
宝镜群臣得,金吾万国回。
衢尊不重饮,白首独馀哀。
千秋节有感二首八月二日明皇千秋节。) 其二 769年8月5日 唐 · 杜甫
五言排律 押豪韵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
引用典故:一子千年见
御气云楼敞,含风䌽仗高。
仙人张内乐王母宫桃
罗袜红蕖艳,金羁白雪毛。
舞阶衔寿酒,走索背秋毫。
圣主他年贵,边心此日劳。
桂江流向北,满眼送波涛。
谢雨祝文绍兴九年八月十一日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八、《竹溪先生文集》卷二一
维绍兴九年岁次己未八月戊申朔十一日戊午,具位李某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敢昭告于英烈显佑公:漳居山陬,负贩者不至,食齿之众,仰耕以给。
一有水旱,则为患滋甚。
绍兴己未秋不雨,民有忧色,守曰:吁!
兹其敢遑?
乃帅郡执事遍走群祀者十日。
八月辛亥,告于某神,请不停晷,为霖三日,以苏民灾。
爇萧酌醴,祼而降止,昼日赤赫,微云兴焉。
有顷,雷动风行,若翻江河而下,一郡大骇且喜。
明日,又大雨。
明日,亦雨,如约乃止。
呜呼!
守与神语,若钟应,若响答,若叩门而求水火然。
神之依人,未有如是昭昭者也。
守则不德,顾何以辱神之休?
神其曰千里之人德我,我岂负千里之人哉?
惟神佐佑斯民,其终庇之,有求必应,有害必除,勿替今日之惠。
守尚能白神之功登于朝,侈神之灵诏于后,以永神无穷之闻。
尚飨!
淀山建塔记绍兴十八年七月 北宋 · 莫俦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七四、《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一二三、康熙《松江府志》卷二七、嘉庆《松江府志》卷七六
华亭之西北有巨浸曰淀山湖,湖中有小山。
余尝与客泛舟其下,顾谓客曰:「此非落星浮玉之类也。
试登而览焉,徜徉四望,烟水瀰漫。
天日清明,波伏不兴,飞帆钓艇,宛在一镜。
风号涛涌,舟莫敢凌,恍若神山,限以弱水
兹非胜特之地欤!
山如龟背,上建浮图,升其绝顶,临瞰云雨,数郡遥岑,环列楯外,纡青缭白,极目千里。
兹非表揭之象欤!
有是二者,其可以无藉乎」!
僧慧悟禅师义灯,朱姓徐州彭城人
操行高洁,顷主云间施水禅院,邂逅京师僧宝觉大师法道,出释迦佛牙示之,于是设供累夕,恳祈舍利,获二十许枚。
谓灯曰:「子其选地建塔藏之」。
灯邀淀山,周视形势,曰:「噫!
他山无与此侔者」。
灯曰:「此方人未之信,盍再祈焉」。
乃复置佛牙于所卜址上,而作佛事。
不终朝,先见金光数尺,次获舍利三枚,僧俗欢喜赞叹,谓未曾有。
灯遂辞施水住是山。
里人倪荣、朱强誓为会首,能勉导累积。
至绍兴四年十有二月工成,八月壬午奉舍利瘗焉。
是日旦,天无云,昼忽阴,祥霙骤降,林木尽槁,已事而霁,众咸异之。
七年十月营塔,才三级,一夕梦菩萨诸天瑞像满室,云中有榜,题曰「普光王寺」,既寤,不懈益虔,闻者喜舍林集。
明年春,灯如行在,得普光王寺额以归,符其梦焉。
塔讫工于十有四年三月,荣等又相与立三门,引两序,演法有位,栖僧有所,香积有庖,大乘有藏。
谒予文纪之。
绍兴戊辰七月
秋雨八月初五日乾隆乙酉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五十二
秋山易为雨,亦复易为晴。
坂将全穫,蔬畦方向荣。
霜迟卜地润(地润则生云常云则霜迟),霁好爱风轻。
太觉如人意,慎哉虑或盈。
为足疾请朝假作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五九
證对某见患右足赤肿,行履艰难,欲请今月初六日以后朝假五日将理。
伏候指挥八月五日,奉圣旨依。 《西山文集》卷一一。)
作:疑当作「状」。
申请息山龙王封爵状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六一、《西山文集》卷一七
窃惟潭之为郡,负岳濒河,山水秀异,神物之所窟宅,故南岳、大沩、道吾等山皆有龙湫
然相去数百里,致祷颇难。
求其密迩城闉、灵迹彰灼者,莫息山潭若也。
息山在郡城外之东南一里许,山下有潭,方可数亩,潭上旧有龙神庙。
其水清澈,四时旱潦,未尝盈涸。
按之图志,以为昔尝见龙浮水数十丈。
后人铸铜筒泄水入城而汇于湘,筒水涌至则必雨,岁旱或坛而祷焉。
五代晋时,有王真人锡者,以桂阳牙校长沙,适值大疫,乃入息山,取潭水和药以施病者,全活甚众,则知兹山之潭有龙居之久矣。
乾道戊子帅臣尚书沈公介因旱致祷,沉索测之,竟莫知其底止。
尔后本州每遇雨旸稍愆,随祷辄应。
今年仲夏守臣真某尝走祠下,以分龙得雨为祷,且与神约,即雨则缮其祠屋以报。
未几果雨,则既如约矣。
仲秋癸巳,又以旱祷于神,用皇祐法置坛歃血,复与神约,即雨则请爵号于朝。
甲午遂雨,丙申又大雨,槁苗复苏,迄成中熟,其影响之应未有速于此者。
如南岳、大沩等山龙潭,皆已蒙朝廷赐之封爵,独息山潭近在城隅,昭灼若此,而乃祠宇弗治,爵号未颁,倘不以事实有请于朝,岂惟无以彰神龙之灵,慰邦人之望,而昔之与神约者亦自食其言矣。
除已增葺祠屋以答神休外,伏睹嘉定十五年正月庆宝赦文,应诸路州县境内有岳渎神祠,并仰长吏致祭,其有因雨旸水旱祈祷感应、实有惠利及人、灵迹显著者,保明奏闻。
须至申闻者。
右谨具申转运使衙,欲乞照前项赦条保明申奏朝廷,特赐封爵,或降庙额,庶几有以跻神之荣,而徼福于潭人,俾无旱乾水溢之虞,诚非小补。
奉敕赐灵泽庙为额。
平寇端平甲午建阳龚贼犯邵武守臣王野平之。)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七三、《西山文集》卷三五、《西山题跋》卷二
陆敬舆言:「兵者无他,人情而已」。
予友王子文讲学论政,素有本原,未尝娴军旅事也。
一旦绿林叩境,从容筹画,动中节会,曾未旬浃,俘馘系涂,樵川几危而复安。
盖其机神通悟,洞照事情,故能应变不差如此。
予读耘叟李君所记本末,知宣公之言为不可易,辄书其末。
端平元年八月五日建安真某。
闰八月十二日过奇父共坐翠窦轩赏木犀花玲珑满枝光气动人念风日不贷此花无五日香矣而王使君未之知作小诗报之(原注:孙奇父名伟,使君粹翁也。)1129年8月12日 宋 · 陈与义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创作地点:湖南省岳阳市
清露香浮黄玉枝,使君未到意低迷。
极知有日交铜虎,可使无情向木犀。
新秋 北宋 · 释道潜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四、《宝真斋法书赞》卷一八
道潜顿首:违阔滋久,岂胜驰企!
迩来新秋气凉,缅惟山中住持,法体清胜。
不肖昨以患祸,羁囚吴门,而闻询师远来,而老丈亦不吝挥金见助,益认风义之督,感激尤深。
不肖自至东鲁,日欲具书上问动止,盖道远,无行李往还之便,故不能如愿,想高明有以谅之也。
末缘占对,希以时重。
不宣。
道潜顿首再拜,几圣寺主老丈。
八月五日
八月五日。闻群盗渐炽 金 · 李奎报
 押词韵第十八部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六
群盗如猬毛,生民洒腥血。
郡守徒戎衣,望敌气先夺。
尚未扫蜂毒,况堪探虎穴。
嗟哉时无人,谁继来嚼铁。
贼臂捷于猿,放箭若星瞥。
贼胫迅于鹿,越山如电灭。
士卒追不及,聚首空呀咄。
幸能触其锋,物故十七八。
妇女哭夫婿,髽首吊枯骨。
荒村早关门,白日行旅绝。
今年况复旱,望雨甚于渴。
田野皆赤土,未见苗芽茁。
富屋已忧饥,贫者何由活。
朱门日吐茵,百爵耳自热。
高堂森玉簪,密席拥罗袜。
但识门熏灼,不忧国陧杌。
腐儒虽无知,流涕每鸣咽。
嗟非肉食徒,未掉直言舌。
已矣若为陈,天陛无由谒。
第五表上尊号允批答咸平二年八月乙卯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五
朕每念为君之难,且思继志之重,兢兢业业,罔敢怠荒。
而百职交修,万邦咸乂,岁有丰穰之庆,人无薖轴之嗟,仰赖降衷,议伸昭报。
而群公百辟,猥致徽名,申谕再三,恳请弥确,且陈旧制。
靡获固辞,勉徇众心,良增多愧。
宜俟郊礼毕日受册(《宋大诏令集》卷三。)
咸平二年八月乙卯」原后有「崇文广武圣明仁孝皇帝」十字。
审刑院断案牍限期诏景德元年八月己巳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五之二九(第三册第二七一二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七
审刑院断案牍,自今大事限十日,中事七日,小事五日
诸州县案帐等无得货鬻弃毁诏景德二年八月辛巳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五
诸州县案帐、抄旁等,委当职官吏上历收锁,无得货鬻弃毁。
仍令转运使察举,犯者官员重寘其罪,吏人决杖配隶。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九之一六。第七册第六三三七页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一。
潮赜(并序 嘉定十七年二月 南宋 · 朱中有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二一、《宝庆会稽续志》卷七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潮,六合内物也。
愚生长海滨,往来钱塘五十年矣。
幼读《文粹》,得唐卢肇所赋,已知其疏。
贫不能尽见天下书,独以意推测,考之《灵素》之经,验之气血之运,稽之阴阳,揆之物理,舟师蜑户,旁究曲询,尽潮之情,极潮之变,欲论其所以然之状,未敢也。
晚阅高氏《会稽志》所载《抱朴子》、《吴地志》、丘光庭郑遂、燕龙图诸家之说,自而上,荒忽诞谩不足论,独钱塘之湖天下伟观,燕公所谓沙潬,已尽其理,诸家言钱塘者尽废。
愚之说念不可以不概见,则设为问答,凡十七条,辑而赋之,名曰《潮赜》。
顾岂敢自以为是哉,后世有扬子云,犹庶几其不废云耳。
嘉定甲申仲春朔日,同安朱中有书。
或问:卢肇云:「潮及晦乃绝,过朔乃兴。
月弦乃小赢,月望乃大至」。
又曰:「月之与潮,皆隐乎晦」。
又曰:「日月合朔之际,潮殆微绝」。
是耶?
非乎?
答曰:非也,未尝识潮。
晦前两日,潮已七八分矣,或晦日已及十分。
朔日正属大汛,而云「潮隐乎晦」,「合朔之际,潮殆微绝」,可乎?
以月之盈亏为潮之大小,合一月两汛之潮,独归之望,谓潮始大至,不知朔与望均大至也。
或问:卢肇云:「日激水而潮生」。
又曰:「潮夜大而昼稍微」。
又曰:「天左旋入海,而日随之。
日之至也,水其可以附之乎?
故因其灼激而退焉。
退于彼,盈于此,潮之往来不足怪」。
是耶?
非乎?
答曰:非也。
日之西没东出,悉有定时。
所论,日绝东海水长而退,西退则东长,日渐向东则潮渐长,日东出海则潮渐落,则是一昼夜但一潮耳。
今一日一夜凡两潮,随十二时递为进退,常差四刻。
正昼当午,日固丽天,未尝入海,潮之大至,固自若也。
乃谓潮夜大而昼稍微,岂其然乎?
肇之不识潮审矣。
赋始举此两端,既不识潮,其馀缴绕迁就之说不辩可也。
或问:子言卢肇未尝识潮,所赋不必攻而自破,既闻命矣。
敢问《抱朴子》所谓「潮大,潮小,春潮渐起,秋潮渐落」,又云「天河随天转入地下,与海水合,三水相荡,天转排之,故激荡而成潮」,是耶?
非乎?
答曰:非也,此与卢肇之不识潮均一律耳。
潮昼甚小,夜乃大,潮昼稍大,夜乃小。
春秋之中潮极大,昼夜适相等。
所谓天河,特以形似,岂真有水?
昼夜之间,天未尝不转。
苟如其说,激荡成潮,则是潮昼夜不息,何得一昼夜间再进再退?
其说疏矣。
或问:《吴地志》云:「潮水昼夜再来,来应时刻,常以月晦及望尤大至,二月八月最高」。
又云:「子胥、种、蠡之神」。
是耶?
非乎?
答曰:所言昼夜再来,朔望尤大至,二月八月最高,此真识潮,可以破肇与《抱朴子》之谬矣。
、蠡云者,非也。
或问:丘光庭设渔翁问钱塘之潮所以特大而激涌者,是耶?
非乎?
答曰:非也。
光庭谓浙之发源,不过千里江水入少,海水入多,故潮特大。
此不必它求,庆元定海海口至上虞堰下无三百里,江水可谓入少矣,而潮之入固平平也。
或问:郑遂《洽闻记》所论是乎?
答曰:非也。
其论乃衍《抱朴子》,无足辩。
或问:燕龙图潮是耶?
非乎?
答曰:序固言之,钱塘潮头沙潬所激,诸家之论尽废。
今子欲详之乎?
尝试与子于一沟之内观之。
引水满沟,则其水必平进。
于沟之半累碎石而为龃龉,从上流倾水,势必经龃龉而半写于下,水之激涌无怪也。
燕公所谓潬者,水中沙也。
钱塘海内之潬亘二百里,夫水盈科而后进,潮长未及潬,则钱塘之江尚空空也。
及既长而冒之,自潬斗泻入江。
又江沙之涨,或东或西,无常地。
潮为沙岸所排,助其激涌,震天动地,峨峨而来,水之理也,曷足怪乎?
愚所谓龃龉者,犹之潬耳。
故钱塘潮候率迟于定海者,定海平进,而钱塘必俟登潬而后至于江。
其初来也,从浙江亭望之,仅若一线,非潮小也,阙远,所见微耳。
渐近则渐大,非潮大也,所见渐近,则渐大固宜。
及夫潮退,则或由潬中低处,或从潬两尾,滔滔以至于海。
盖潬中高而两头渐低,高处适当钱塘之冲,其东稍低处,乃当钱清、曹娥二江所入之口。
钱清江口潬最低,潮头甚小,曹娥江口潬稍高于钱清,故潮头差大。
是说也,习于海道者莫不知之。
子欲详燕公之说,愚不得而详之也。
或问:前人之论或是或非,既闻命矣。
敢问子之说何如?
答曰:愚不敏,何足以语此?
物格知至,粗尝学焉。
欲知潮之为物,必先识天地之间有元气,有阴阳。
元气犹太极也,絪缊两间,希微而不可见。
阴与阳,则生乎元气者也。
本之而生,亦能为之病焉(详答在后。)
何者为病?
常旸常雨是也。
当阴阳二气之极,则元气不能胜(详答在后。)
子欲知之,幸反覆其问。
问者曰:子所言元气、阴阳二气与乎潮者,何也?
答曰:夫水,天地之血也。
元气有升降,气之升降,血亦随之。
故一日之间,潮汛再至,一月之间,为大汛者亦再。
一岁之间,为大汛者二十四,元气一岁间升降为节气者,亦二十四。
潮二十四,汛随之,此不易之理也。
问者曰:潮之随元气升降也,子何以知之?
答曰:察于吾身而知之也。
一身之中,有元气,有阴阳。
元气盖所受以生者。
既生矣,则血为荣,气为卫,血为阴,气为阳。
周一身而不可见者,元气。
元气之运,周流于脉络,而血乃随之。
一日之潮凡再进退,一身之血随气而进,昼夜未尝息也。
考之《素问》用针之法,常以日加之宿上。
从房至毕十四宿,水下五十刻,半日之度也。
从昴至心十四宿,水下五十刻,终日之度也。
从房至毕为阳,从昴至心为阴。
阳主昼,阴主夜。
《灵枢经》曰:「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二刻在少阳,三刻在阳明,四刻在阴分。
水下不止,气行亦尔」。
又《难经》脉候,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为一周,漏水下百刻。
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故五十度复会于太阴
寸口注云,人气始自中焦注手,太阴行其经络,计二十四,亦复来会于太阴
此是脉之大会,始终各计二十五度。
以此推之,人气一昼夜之间行阴行阳各二十五度,潮一昼夜随元气升降者审矣。
问者曰:子言一岁二十四气,潮随之为二十四大汛者,其略具矣。
然朔望为大汛之候,而节气十有五日一易,散诸一月之中,不专在乎朔望,潮何为而不随之?
答曰:元气一昼夜小升降,故一日之间潮凡再至。
一月之间大升降,故十五日而易一节。
以律管候气验之,管之长短不同,某气至则某管应,元气升降有小有大审矣。
天地之数,奇而不齐者也,故月有小尽大尽,岁有一闰再闰。
潮之为大汛也,随大小尽与,亦未尝差焉。
验潮之大小,莫若钱塘与西兴也。
虽以朔望为大汛之候,然晦前二三日,望前一二日,潮盖有登闸者。
朔日二日三日四日不登闸,至五日而始大;
或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不登闸,至二十一而始大。
西兴之闸稍低于钱塘,或至二十三日潮亦登。
此无它,节气参差不齐,则潮亦为之进退。
如前所云,或搀前在二十九、三十及十四、十五,或落后在初四初五、十九、二十、二十一,其大槩固如是也。
问者曰:子言二十四汛随二十四气,详且明矣。
或有非时而潮忽大,当汛而潮忽小者,何也?
答曰:愚测之审矣。
非朔望正汛而大,或当汛而反小,盖适遇巨风。
风顺则推之而来,后浪拥前,故忽大而且久不退;
风逆则抑之而退,前浪遏后,故骤小而且久不进耳。
癸未九月二十七八间,东北大风,庆元城外沿江平地潮丈二尺馀,河水为咸卤所杂,鱼悉浮,此其验也。
前史所记海溢入,非由巨风,盖天地之变,元气之病者是也。
问者曰:潮一昼夜小升降,则三百六十之昼夜,大小一律可也。
今夏之日昼潮小,夜潮大,之日昼潮大,夜潮小,俗所谓潮畏热畏寒,是耶?
非乎?
答曰:潮畏热畏寒,虽出俗说,实确论也。
愚固言之矣,阴阳生乎元气,至其极也,元气有不胜焉。
为极阳,日昱乎昼,阳气特盛,元气虽升,而为至阳所迫,气不得伸,故潮亦不得而遂。
格之于物,以火爨鼎,水半于鼎,火气既升,水从而涌,此元气升而潮进之象也。
于鼎之上置铁炙床,炽炭其上,则涌水为火所胁而复下,此潮当进而元气为至阳所迫而不遂也。
为极阴,日既西没,阴气特盛,元气为至阴所薄而潮不遂,正与同。
亦犹鼎水方涌,以疏箔覆鼎,置巨冰其上,冰气严冱,涌水复下,均一理耳。
畏热畏寒,俗说是矣,特不能推其理耳。
问者曰:子言夏昼冬夜,元气为至阳极阴所胜,潮不得遂者是矣。
敢问夏夜昼潮能大者,何也?
答曰:夏昼阳极,元气为阳所胜;
冬夜阴极,元气为阴所胜,故潮小。
夏夜日既没,阳气少衰;
昼日既出,阴气少敛,元气得伸,故潮得遂而稍大,此甚易见。
验之于身,之日阳特盛,荣血得行(《素问》谓血淖液是也。),故面与身多红而泽,气则喘促咽塞,呵之而无所睹。
气阳也为至阳所胜,故不能自伸,犹潮之畏热而小也。
日既入,阳渐杀,人气少舒,犹潮至夏夜而能大也。
之夜阴特盛,荣血稍缩(《素问》谓血凝泣泣如水中居雪。),故指面皱而肌革燥,人呵气则油然而出,皆可以见。
血阴也,为至阴所胜,其不能伸,犹潮之畏寒而小也。
日既出,人血少舒,犹潮之至昼而能大者,皆一理耳。
问者曰:夏昼潮当小而能稍大,夜当大而反小,昼潮当大而反小,夜当小而反大,何也?
答曰:此乃阴阳之气错缪颠倒。
当南风,以阳方助至阳,故元气为至阳所迫而潮小。
或者北风起以阴方,气从所胜而来,阳为之辟易,故潮遂能稍大。
夏夜潮宜大也,乃与昼日同其微者,三伏中或阳气酷烈,融而不收,阴不足以禦之,故潮亦从而小。
或冰雪不解,涸阴冱寒,故昼日宜大而反小。
冬夜宜小而反大者,当北风,以阴方助至阴,故元气为至阴所薄而潮小。
或者风从南至以阳方,气从所胜而来,阴为之辟易,故潮亦能稍大。
此乃阴阳之变,元气之病耳。
问者曰:元气升降,四时则均,何独八月潮特大,咏歌游玩特盛此时,何也?
答曰:何独八月,二月之潮亦甚大也。
何者?
极阴极阳,故冬夏之潮有小有大。
二月、八月月望前后,阴阳之气适中,元气得伸,潮得遂其大也固宜。
钱塘风俗喜游,二月花时,竞集湖山间,非独不暇观潮,而天色尚寒,弄潮儿难以久狎于水,故是月之潮无所称道。
八月乍凉而天色犹热,弄潮儿得尽其技,人情久厌城居,故空巷出观,以此独称八月潮大耳(《吴地志》亦载二月八月潮时大,其说极是。)
问者曰:潮之为义,既闻其详,请赋其略,如何?
答曰:唯唯。
吾闻三才之道,相与并立,未有天地,是谓太极。
太极之分,为阴为阳。
离一而三,极固自如。
所谓元气,犹太极之一也。
人之生也,禀乎血为阴,而气为阳。
元气无形,而非出入之息也。
天地虽大,具于吾身。
气之所至,血亦随之。
水者天地之血,海为水之所归。
元气升降而水有进退,故潮者元气之升而血之溢也。
人之血气分昼夜而行阴阳,潮亦昼夜再至,信斯理之必也。
元气有大升降,一岁之中,为节候者二十四,潮之汛亦二十四。
此灼然之明验而非出于臆也。
人之血,为极寒所薄,故指皱而皮毛枯。
人之气,为至阳所铄,故呵之而无所睹。
犹夫潮小于昼,潮小于夜,元气为阴阳所胜,则不得伸,而潮亦莫能遂其馀也。
今夫爨鼎而汤涌,爨者元气而涌者潮。
湿火置冰于鼎之上,则涌者复下。
潮之畏热畏寒,夫又何足怪也。
凡百川之接于海,潮之进也皆缓。
钱塘之为江,势汹涌而湍悍。
江之接于海也既广,外复隔于沙潬,潮冒潬而斗写,为天下之伟观。
观夫潮之将来,先以清风,渺一线于天末,旋隐隐而龙龙。
玉城之嵯峨,浮贝阙而珠宫。
尔若鹏徙,又类鳌抃,荡潏冲突,倏忽千变。
震万鼓而霆碎,扫犀象于一战。
既胆丧而心折,亦神悽而目眩。
已而潮平,迤逦东去,探造化而默识,考物理而顿悟:宁曰怪神,岂藉人力?
皆一气之自然,纷众论之辟易。
祖龙之回渡,凛气詟而怵惕。
怅吴儿之浮诞,谓强弩之可射。
暴秦东游,欲厌王气,武穆捍堤,万世之利。
乃今日之驻跸,发天地之奇秘。
朝见曰朝,暮见曰夕,表臣子之至敬,实取象于潮汐(俗呼汐曰泽。)
俨皇居之壮丽,来玉帛于万国。
郁葱葱而佳哉,绵宗社而千亿。
谓余不信,请观于潮,亦足以知中兴之可冀,而识天地之阖辟也。
苏州东武邱寺律师塔铭 唐 · 僧清昼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八
律者圣道游入之津。为心见所瑕。多溺近果。不然。则极地之阶乎。武邱律师讳齐翰字等至。通教之士也。吴兴沈氏之子。高祖陈国子祭酒。曾祖某。魏州司马。祖考二世不仕。律师绮岁从大人至山寺。睹高静无尘之䠱。恻然有宿命之知。因请出家。大人从之。至天宝八年八月五日。奉制度配名。永定九年十月。依分坛受具足戒。后移名开元大历中移名武邱。皆两州道俗所请也。律师道性渊默。水则淡然。迹不近名。身不关事。长在一室。寂如无人。岂比夫骈行鼓簧之士哉。始疑斯人。未造精极。因问业报之理如何。师对曰。夫鼓毗岚之风。有物皆坏。而灵空不动。盖无相也。心且无相。业何累焉。但惧陷于偏空。妄拨无耳。繇是始知律师。心之所至。精相部义。窟洞法华经王。苏湖戒坛。每当诸首。大历十年某月。入流水念佛道场。是夜西方念中顿现。盖精诚之所致也。至某年。春秋六十八。僧夏四十七。遇疾之日。谓弟子曰。有鹤从空飞下。回翔我前。尔曹见乎。必谢之期。小圣犹病。安能免哉。即以某年某月。终于本院。受业门人如隐。坛场门人宣兑诚肃。禅心律仪。己有时誉。律师之乡僧也。戒有一日之长。许为法兄。昔愧随肩。今伤分影。有清规之可采。则文石而言焉。铭曰。
漫漫(去声)情海,多生没兮。
超超我师,一念越兮。
旧寺龟溪,为僧杰兮。
新居武邱,匠时哲兮。
适来示生,亦示灭兮。
山上人间,有遗辙兮。
故云茫茫,馀水泱泱。
留废房兮,黄糵心苦。
青松节寒,对空坛兮。
升堂门人,结社居士
依扉履兮,或刻贞石。
或书胜幡,思师存兮。
天下及蕃国以东封遣使贡方物于东京进纳诏大中祥符元年八月五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一之三六(第六册第五五五四页)
天下及蕃国以东封遣使贡方物,知尽辇赴泰山,重成劳费。
三司除充庭贡之外,并于东京进纳,止使人赍表泰山陪位。
封祀令孔圣祐等陪位诏大中祥符元年八月五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宋会要辑稿》礼二二之一四(第一册第八八九页)
封祀日,文宣王四十六世孙、同学究出身圣祐令次京官陪位,兖州经省试举人,令于朝觐坛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