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选犯徒罪人置威捷指挥康定元年八月丁亥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六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八
诸路罪人多,犯徒、情理重,选少壮者刺配永兴军牢城,候及三百人,选置军校,团为威捷指挥,教阅武艺,分隶逐路部署司,以备前锋。
有能效命者,加拔擢之。
赵城县见道旁有穷饿就毙者恻然赋此 时乙丑八月五日 清 · 张晋
 押词韵第七部
茕茕寡衣食,贸贸越山川。
想其别家时,已不望生还。
困顿卧路侧,休戚谁相关。
饥火烧心苗,唇燥而口干。
红尘十丈高,乃作衽席观。
可怜被驱逐,辗转不得安。
鬼伯催正急,尔辈且勿喧。
家乡定何处,姓氏莫与传。
父母及妻孥,永断今生缘。
一死即已矣,留此长恨端。
若使守故土,或有容身棺。
掉头不忍视,已过犹心酸。
平阳连河东,饥馑迫天年。
圣人周民隐,博济拯元元。
既悉居者苦,宁志行者难。
如何弗收恤,孤负皇恩宽。
即目有如此,未见谅复然。
欲绘监门图,无位不敢干。
我笔难尽述,谁付长吏看。
韩琦留知定州皇祐三年八月癸未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四、《宋朝事实类苑》卷二三
定武之雄塞,控燕垂之巨防。
克宣壮猷,有严武服。
戎落畏附,师屯肃和。
思代尔庸,良难其付。
且推进律之宠,宜懋增职之留。
臣僚陈乞子孙当得试衔知县者权注初等幕职官至和二年八月庚寅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
流内铨,臣僚陈乞子孙当得试衔知县者,自今并与权注初等幕职官,仍著为令。
内侍于诸司库务取借官物事诏嘉祐五年八月五日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二、《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七之四六(第三册第二九五九页)
提举司,今后内侍凡有差遣于诸司库务取索及借官物,并须躬亲投下文字。
其逐库务亦候见使臣,方得差人供赴,仍于使臣当面送纳。
违者,罪在取借官物使臣及合属库务监官、干系专副库级。
举详议详断官嘉祐六年八月二十九日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四
审刑院大理寺,日有诸路州军奏到公案,虑失于审慎,或致滞留。
今后审刑院大理寺详议、详断官阙,直令知院判寺少卿学士院御史台舍人院同罪轮举法律精熟论议通明之人以闻,馀依诏条。
仍令详议、详断官每至月终各具所断未了公案道数、承受月日,朱书大中小事、元限月日,作单状,仰知院判寺少卿于次月五日以前类聚缴连以闻。
其详议、详断官更不得差诸处勾当
按:《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五之四一(第三册第二七一八页)。又见同书刑法一之六七(第七册第六四九五页)。
吴监庙墓志铭 南宋 · 张栻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四六、《南轩集》卷四○、《南宋文范》卷六七、嘉庆《湖南通志》卷一八三
予自为儿童时即识吴君子通,胸中坦夷,善谈论,岂弟人也。
平时游公卿间,以忠信自将,一见即款熟,久不以荣悴改。
自予先公与丞相赵公当国,开督府,尝辟君莅军士之食及有疾病者。
逮予家居湘中,君还自北,即复来登门。
先君贬阳山阳山穷僻多疠气。
秦桧擅权,焰烈原火,忌疾特甚。
先公屏居阖关不与人相闻,虽向来故吏亦有莫敢以书至前者。
君独屡入岭求见,见必留久而后去,年岁间必复来。
太夫人在长沙,君来南,必待安问,复视先公饮食颜色宁健否,归以告。
君又与枢密公善,折公贬郴,君亦每道郴问劳款曲。
方憸人帅潭,网罗善类,搜抉细故以谂
君堂堂往来迁客间自若,不顾也,先公与折公皆作诗称道之。
其激义盖如此。
君讳芾,子通字也。
其先自武夷徙家湘潭
曾祖惟忠、祖仁信、父仲明,皆业儒。
君少而孝友,既孤,事母训弟,有闻于其乡。
母病瞽踰纪,君精意疗治,一日复明如初,人以为孝诚之感也。
京师,声誉籍籍缙绅间。
广西经略使吕源辟君自布衣补官为属,凡所以资源者甚至,其可知者,如料莫公晟有它意,欲消患未然,及并省平、观二州以宽支移之扰,力行法禁以革泉货出徼外之弊,广人称之。
曹成破,临贺馀党未去,君以檄疾驰入城,保其资粮数十万得无失。
使者议状其功,君力辞焉。
出岭调官,既入督府,复就版曹辟,为诸路回易总领司主管文字
已而从路公允迪南京,陷于虏,深自晦其能,亦屡以疑似坐狱,不为屈,竟得脱归。
请祠返故居,遂不复出仕矣。
君论事纚纚,听者忘倦。
练习典故法令,以至山川险易、财赋本末出入皆甚悉。
而又特精于医。
始君少时,父病濒死,而医无良,且玩视邀重利,君慨然阅《素问》、岐伯、卢、扁之书,久而得其妙。
视脉如洞见五脏,详察其所以然,而投之剂无不应,如甘蝇飞卫之射、郢人之运斤。
盖心悟神解,非庸医守纸上语者所能睥睨髣髴也,计所全活不可胜记。
京师时,士大夫私识其治法成书,相传以为异。
及归湘中,乡党尤赖之,人有持金帛报者,即谢不敢受。
家四壁立,处之澹然。
绍兴辛巳八月五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是岁是月祔于先茔,实衡山武阳乡
娶黄氏,先君卒;
再娶陈氏。
子以宗、林宗元宗
孙伯骐、伯熊、伯骥。
女长适奉议郎李茆,次适左迪功郎鼎州教授起宗,季适进士旷杨。
林宗屡来求予志。
予自念往在潇湘,君每登堂拜太夫人,予以䌽衣侍重亲。
俛仰十五年间,风木之悲,遂成永感,抚事追昔,痛如何言!
而于君之志有不得辞也。
又念予尝从先公旁闻君道虏事甚详,云人心厌虏,思念我宋不忘,见父老屏处聚语,有或至流涕者。
嗟乎,此非国家它日恢复之本邪?
近世士大夫计较利害强弱,畏虏如虎,曾不思天下莫强于义理,况祖宗德泽渗漉之深耶?
予因叙君事,忆君所尝道者,而喟然有发于斯言云。
铭曰:
嗟乎!
体魄藏于斯,魂气则无不之也。
咨尔子孙,岁时瞻省,以谨以护。
致飨于家以敬事,以无忝于嗣。
〔附录〕题柳公权兰亭诗并序(二)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石渠宝笈》卷一三
嘉祐五年庚子岁八月丁巳朔初五日辛酉㬠过。
汝南秘校宗盛宅寄寓,待陈州项城姚辟来年三月阙。
莆阳蔡襄题。
葛处士夫人墓志铭庆历二年十月1042年10月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蔡忠惠集》卷三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夫人姓承氏,世为江阴人
居其家,以孝谨称。
父讳怀与,择其里中人以行闻者而归之,遂嫁为处士君惟明之妻。
当夫人之归,葛氏方为大姓,族属亲疏,姑姊娣姒,节时往来,佩簪缨,珥序列,庆贺者甚众。
夫人处其间,自少至壮且老,卒无与忤。
孝妇于尊章,恭畏自力,姑于其妇,益慰爱之。
故其生。
虽亲者不敢少慢;
而死也,虽疏者哭之亦尽其哀。
享年七十有六,其终于庆历二年八月五日,以十月二十日葬于青阳乡脩德里之原下。
生子八人。
男五人:宏、求皆举进士,不中第,卒;
定、向勤养不懈;
宜上书论边兵利害,得本军司参军
孙六人,钧最为长,既有子矣。
女三人。
长适屯田员外郎凌景阳封丹阳县君
次适进士陈玉,皆先夫人而亡。
季女之婿、著作佐郎馆阁校勘蔡襄为志其所葬,而又铭之曰:
夫人于家,淑孝则闻。
既归而宜,法度是勤。
有子入官,女为士妻。
冢妇持孙,福祉实多。
三月而葬,中礼之常。
考卜既吉,冥文以藏。
皇太后册文元祐二年八月五日 北宋 · 韩维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南阳集》卷一五
维元祐二年岁次丁卯八月庚辰朔五日甲申,嗣皇帝臣煦谨稽首再拜言曰:臣闻鸿名显号,尊二仪而后为大;
丰禄备养,悉四海而后为至。
夫惟厚德积载则极尊靡亢,纯佑流泽则多福无疆。
爱敬尽于孝治,情文达于礼本。
卓哉煌乎!
非甚盛德何以兼大名至养之美哉?
本朝受命溥将,隆化熙洽。
惟皇业之昌炽,由圣母之辅治。
阴教修而格耻,俭德怀于永图。
遐迩一体,中外禔福。
迨于冲眇,缵承洪绪。
母仪崇训,实赖慈宝;
坤元资生,溥及品物。
天地并况,华夏乐推。
率吁众心,不胜大愿。
谨遣摄太尉某官、摄司徒某官,奉玉册金宝,上尊号曰皇太后
恭惟皇太后秉德圣淑,处静存专。
徽音迈于三母,柔范形于四表。
上当天心,则纷纶葳蕤应诚之景贶
下符民愿,则讴谣鼓舞傒志之氓俗。
敬奉丕册,光显隆祚。
岂特思齐咏歌,记周宗之尽美;
长乐注记,述汉氏之懿铄。
然后膺受介福,降格永年,如川之方至,如月之始升。
九功之德,莫非可歌;
万邦之民,率用于变。
臣煦诚欢诚忭,稽首再拜,谨言。
八月五日夜省直 北宋 · 司马光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大火已西落,温风犹袭人。
留连惜纨扇,散诞脱纱巾。
蟾影夜色浅,蛩声秋意新。
图书足自适,何物更关身。
体要疏熙宁二年八月五日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九六、《司马公文集》卷四○、《国朝诸臣奏议》卷八、《皇朝文鉴》卷四九、《圣宋文选全集》卷五、《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二、《璧水群英待问会元》卷二六、《群书会元截江网》卷二○、《太平宝训政事纪年》卷四、《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一一、《文献通考》卷一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六、《右编》卷三、《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六一
月日,具位臣司马光谨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臣准御史台牒,伏奉四月二十日诏敕:「传曰:『近臣尽规』。
以其荣耻休戚与上同也。
今在此位者,视朕过失与朝廷政事之阙,默而不言,乃或私议窃叹,若以为其责不在己。
夫岂皆习见成俗以为当然,其亦有含章怀宝待唱而发者也?
今百度隳弛,风俗偷惰薄恶,灾异谴告不一,此诚忠贤助朕忧惕,以创制改法,救弊除患之时。
宜令侍从官自今视朕过失与朝廷政事之阙,无有巨细,各具章奏,极言无隐。
噫!
言善而不用,朕有厥咎;
导之而不言,尔为不恭。
朕将用此考察在位所以事君之实,明黜陟焉」。
臣以驽下之材,自仁宗皇帝时蒙擢在侍从,服事三朝,恩隆德厚,陨身丧元,不足为报。
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
况圣意采纳之勤,督责之严,谆谆如此,臣敢营私避怨,匿情爱己,不为陛下别白当今之切务,庶几少补万分之一邪?
臣闻为政有体,治事有要。
自古圣帝明王,垂拱无为而天下大治者,凡用此道也。
何谓为政有体?
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
故《诗》云:「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又云:「岂弟君子,四方之纲」。
故古之王者,设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
方伯州牧、卒正、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
尊卑有叙,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
此为政之体也。
何谓治事有要?
夫人智有分而力有涯,以一人之智力兼天下之众务,欲物物而知之,日亦不给矣。
是故尊者治众,卑者治寡,治众者事不得不约,治寡者事不得不详。
约则举其大,详则尽其细。
此自然之势也。
益稷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言君明则能择臣,臣良则能治事也。
又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
言君亲细务,则民不尽力,而事废坏也。
《立政》曰:「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
是训用违。
庶狱、庶慎,文王罔敢知于兹」。
文王择有司而任之,其馀皆不足知也。
《康诰》曰:「庸庸,祗祗,威威,显民」。
言文王用其可,祗其可祗,刑其可刑,专明此道以示民也。
是故王者之职,在于量材任人、赏功罚罪而已。
茍能谨择公卿牧伯而属任之,则其馀不待择而精矣。
谨察公卿牧伯之贤愚善恶而进退诛赏之,则其馀不待进退诛赏而治矣。
然则,王者所择之人不为多,所察之事不为烦,此治事之要也。
臣窃见陛下日出视朝,继以经席,将及日中,乃还宫禁。
入宫之后,窃闻亦不自閒,省阅天下奏事、群臣章疏,逮至昏夜,又御灯火,研味经史,博观群书。
中宗高宗之不敢荒宁,文王之日昃不食,臣以为不能及也。
然自践祚以来,孜孜求治,于今三年,而功业未著者,殆未得其体要故也。
祖宗创业垂统,为后世法,内则设中书枢密院御史台三司审官审刑等在京诸司,外则设转运使知州知县等众官,以相统御,上下有叙,此所谓纲纪者也。
今陛下好使大臣夺小臣之事,小臣侵大臣之职。
是以大臣解体不肯竭忠,小臣诿上不肯尽力,此百官所以弛废,而万事所以隳颓者也。
而陛下方为致治之本,此臣之所大惑也。
臣微贱不得尽知朝廷之事,且以耳目所接近日数事臣所知者言之,其馀陛下可以类求也。
汉文帝陈平:「天下一岁决狱及钱谷出入几何」?
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
问钱谷,责治内史
必也,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此乃宰相事也」。
者,可谓能知治体矣。
今之两府,皆古宰相之任也。
中书主文枢密主武。
若乃百官之长非其人,刑赏大政失其宜,此两府之责也。
至于钱谷之不充,条例之不当,此三司之事也。
陛下茍能精选晓知钱谷忧公忘私之人,以为三司使副、判官、诸路转运使,各使久于其任,以尽其能,有功则进,无功则退,名不能乱实,伪不能掩真,安民勿扰,使之自富,处之有道,用之有节,何患财利之不丰哉!
今乃使两府大臣悉取三司条例别置一局,聚文士数人与之谋议,改更制置三司皆不与闻。
臣恐所改更者未必胜于其旧,而徒纷乱祖宗成法,考古则不合,适今则非宜,吏缘为奸,农商失业。
数年之后,府库耗竭于上,百姓愁困于下,众心离骇,将不复振矣。
两府于天下之事无所不总,若百官之职皆使两府治之,则在上者不胜其劳,而在下者为无所矣。
监牧使主养马,四园苑主课利,今乃使监牧使不属群牧司四园苑不属三司提举司,则在下者各得专权自恣,而在上者为无所矣。
陛下方欲纳天下于大治,而使百官在上者不委其下,在下者不禀其上,能为治乎?
若此之类,臣窃恐似未得其体也。
凡天下之事,在一县者当委之知县,在一州者当委之知州,在一路者当委之转运使,在边鄙者当委之将帅,然后事乃可集。
何则?
久任其位,识其人情,知其物宜,赏罚之权,足以休戚所部之人,使之信服故也。
今朝廷每有一事,不委之将帅监司守宰,使之自为方略,责以成效而施其刑赏;
常好别遣使者衔命奔走,旁午于道,所至徒有烦扰之弊,而于事未必有益,不若勿遣之为愈也。
夫事之利害,吏之能否,皆非使者所能素知,不免临时询采于人,所询者或遇公明忠信之人,犹仅能得其一二,或遇私闇奸险之人,则是非为之倒置矣。
此二者交集于前,而使者不能猝辨也,是以往往害事,而少能为益。
将帅监司守宰皆贤,而使者皆愚也,累岁之讲求,与一朝之议论,积久之采察与目前之毁誉,精粗详略,其势不同故也。
其有居官累岁而不知利害,临人积久而不知能否,或虽知利害而不能变更,虽知能否而不能黜陟,此乃愚昧私曲之人。
朝廷当察而去之,更择贤者以代其位,不当数遣使者扰乱其间,使不得行其职业也。
又庸人之情,茍策非己出,则媢嫉沮坏,惟恐其成。
官吏若是者,十常五六。
借使使者所规画曲尽其宜,在彼之日,其当职之人已怏怏不悦,不肯同心以助其谋,协力以成其事,曰:「朝廷自遣专使治之,我何敢与知」?
及返命之日,彼必败之于后,曰:「使者既谋而授我,我今竭力而成之,功悉归于首谋之人,我何有哉」?
此所以为不若毋遣使者而属任当职之人为愈也。
使者所以通远迩之情,固不可无。
然今之转运使,即古使者之任,茍得人而委之,贤于暂遣使者远矣。
监司自为奸隐贪纵,或有所隐蔽欺罔,或为部内之人所讼,或所谋画之事未得其宜,朝廷欲察其罪恶,审其虚实,判其曲直,决其是非,然后别遣使者案之。
若案得其实,监司有罪则当刑,不才则当废,岂有但已者也!
今每有一事,朝廷辄自京师使者往治之,是在外之官皆无所也。
使者既代之治事,而当职之人亦无所刑、无所废,是只使之拱手旁观、偷安窃禄者矣。
若此之类,臣窃恐似未得其体也。
今朝廷之士、左右之臣皆曰:「陛下聪明刚断,威福在己,太平之功可指日而致」。
臣愚窃独以为未也。
臣闻古之圣帝明王,闻人之言则能识其是非,故谓之聪;
观人之行则能察其邪正,故谓之明。
是非既辨,邪正既分,奸不能惑,佞不能移,故谓之刚;
取是而舍非,诛邪而用正,确然无所疑,故谓之断。
诛一不善,而天下不善者皆惧,故谓之威;
赏一有功,而天下有功者皆喜,故谓之福。
今陛下聪明刚断,则诚体之矣;
欲收威福之柄,则诚有其志矣。
然于所以为之之道,尚或有所未尽,故臣以为太平之功,未可期也。
夫帝王之道,当务其远者、大者,而略其近者、小者。
国之大事,当与公卿议之,而不当使小臣参之;
四方之事,当委牧伯察之,而不当使左右觇之。
傥公卿、牧伯尚不能择贤者而任之,小臣左右独能得贤者而使之乎?
若茍为不贤,则险诐私谒,无不为已。
今陛下好于禁中出手诏指挥外事,非公卿所荐举、牧伯所纠劾,或非次迁官,或无故废罢,外人疑骇,不知所从。
此岂非朝廷之士、左右之臣所谓「聪明刚断,威福在己」者耶?
陛下闻其言而信之,臣窃以为过矣。
夫公卿所荐举、牧伯所纠劾,或谓之贤者而不贤,谓之有罪而无罪,皆有迹可见,责有所归,故不敢大为欺罔。
若奸臣密白陛下,令陛下自为圣意以行之,则威福集于私门,而怨谤归于陛下矣,安得谓之威福在陛下邪?
且陛下向时中诏所指挥者,率非大事,至于两禁美官、边藩将帅省府职任、诸路监司,此皆众人之所希求,治乱之所系属。
当除授之际,窃恐未必一一出圣志也。
若乃奸邪贪猥之人,陛下所明知而黜去者,或更改官而升资,或不久复进用,然则威福之柄果不在陛下,而陛下偶未之思也。
以此观之,面誉陛下「聪明刚断,威福在己,太平可立致」者,非愚则谀,不可不察也。
陛下必欲威福在己,曷若谨择公卿大臣明正忠信者留之,愚昧阿私者去之。
在位者既皆得其人矣,然后凡举一事,则与之公议于朝,使各言其志。
陛下清心平虑,择其是者而行之,非者不能复夺也。
凡除一官,亦与之公议于朝,使各举所知,陛下清心平虑,择其贤者而用之,不肖者不能复争也。
如此则谋者、举者虽在公卿大臣,而行之、用之皆在陛下,安得谓之威福不在己邪?
陛下此之不为,而顾彼之久行,臣窃恐似未得其要也。
夫三人群居,无所统一,不散则乱,是故立君以司牧之
群臣百姓,势均力敌,不能相治,故从人君决之。
人君者,固所以决是非、行刑赏也。
若人君复不肯决,当使从谁决之乎?
夫人心不同,如其面焉。
国家凡举一事,朝野之人必或以为是,或以为非;
凡用一人,必或以为贤,或以为不肖。
此固人情之常,自古而然,不足怪也。
要在人主审其是非而取舍之。
取是而舍非则安荣,取非而舍是则危辱,此乃安危荣辱之所以分也。
是以圣王重之,故博谋群臣,下及庶人,然而终决之者,要在人君也。
古人有言曰:「谋之在多,断之在独」。
谋之多,故可以观利害之极致;
断之独,故可以定天下之是非。
若知谋而不知断,则群下人人各欲逞其私志,斯衰乱之政也。
《诗》云:「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哀哉为猷,匪先民是程,匪大猷是经。
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
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此言周室之衰,人臣不知先王之大道,务争近小之事,人君不能定其可否,而事终无成也。
汉世国家有大典礼、大政令、大刑狱、大征伐,必下公卿大夫、博士议郎议。
其议者固不能一,必有参差不齐者矣,于是天子称制决之,曰「丞相议是」,或曰「廷尉当是」,而群下厌然无有不服者矣。
今陛下听群臣各尽其情以议事,此诚善矣。
然终不肯以圣志裁决,遂使群臣有尚胜者以巧文相攻,辩口相挤,至于再,至于三,互相反覆,无有限极。
臣愚深恐亏朝廷之政体,损陛下之明德,流闻四方,取轻夷狄,非嘉事也。
夫天下之事有难决者,以先王之道揆之,若权衡之于轻重,规矩之于方圆,锱铢毫忽,不可欺矣。
是以人君务明先王之道,而不习律令,知本根既殖,则枝叶必茂故也。
近者登州妇人阿云,谋杀其夫,重伤垂死,情无可悯,在理甚明,已伤不首,于法无疑。
中材之吏,皆能立断。
事已经审刑院大理寺刑部断为死罪。
而前知登州许遵文过饰非,妄为巧说。
朝廷命两制定夺者再,命两府定夺者再,敕出而复收者一,收而复出者一,争论纵横,至今未定。
夫以田舍一妇人有罪,在于四海之广,万机之众,其事之细,何啻秋毫之末
朝廷欲断其狱,委一法吏足矣。
今乃纷纭至此,设更有可疑之事大于此者,将何以决之?
夫执条据例者,有司之职也;
原情制义者,君相之事也。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礼之所去,刑之所取也。
阿云之事,陛下试以礼观之,岂难决之狱哉?
彼谋杀为一事、为二事,谋为所因、不为所因,此苛察缴绕之论,乃文法俗吏之所事,岂明君贤相所当留意邪!
今议论岁馀而后成法,终于弃百代之常典,悖三纲之大义,使良善无告,奸凶得志,岂非徇其枝叶而忘其本根之所致邪?
若此之类,臣窃恐似未得其要也。
此皆众人之所私议窃叹,而莫敢明言者。
臣以独受恩深重,不顾斧钺,为陛下言之,惟圣明裁察。
昧死再拜以闻皇帝陛下。
相见欢 见月闻笛八月五夜 南宋 · 李处全
 押先韵
新凉襟袂冷然。
乍晴天。
风送谁家羌管、月便娟。

云散尽,秋空碧,玉钩悬。
洗耳时听三弄、等团圆。
李纲右仆射建炎元年八月五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二、《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一二、《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
门下:朕博观群书,历考往古,将启中兴之昌运,必资希世之伟人。
俾丕修于政经,以大慰于民望
爰登硕辅,敷告治朝。
正奉大夫、守尚书右仆射李纲志大而德刚,器闳而虑远。
自任以天下之重,皆谓有王佐之才。
粤繇高华,每著名节。
螭坳造膝,识者想闻其风声;
奉常建言,公议共推其雅望。
超跻丞辖,进长枢庭
风采耸于迩遐,闻誉溢于中外。
尚稽魁柄,殊郁师瞻。
肆朕纂临之初,首图召用之亟。
遂升次辅,以率群工。
民情惟嘉,国是以定。
念华狃承平而弛备,致夷戎伺间隙以肆凌。
惟民怀旧德而靡忘,惟士傒新政而甚切。
当今朝有内修外攘之志,汝其比迹于樊侯
朕欲民臻仰事俯育之安,汝其希踪于裴度
使任大事,以尔为栋梁;
使断大疑,以尔为龟筮。
是用延登上相,秉斡鸿钧,特尊左揆之崇,东台之峻。
仍其公爵,陟以文阶,增衍爰田,陪敦贡赋,荐臻殊渥,昭示显庸。
于戏!
得贤邦家之基,汝能追配于前哲;
论相人主之职,朕则无愧于古人。
益远乃猷,以对朕命。
可特授银青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
方景楫墓志铭1259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三四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龙井之方,特盛于莆,景楫尤秀出其宗。
南渡初讳于宝者,以献遗书授初品官,曾王父也。
淳熙间讳秉白者,号草堂先生监司举孝廉,不果召,赠朝散大夫,王父也。
讳阜鸣者,以排律赋擅名天下,仕至朝散郎,赠朝议大夫,父也。
田恭人,生母田孺人
景楫十六魁江东漕荐,俄入太学
荐罹艰棘,免丧,以父遗泽调邕州法曹
未上,浙漕再荐,擢端平乙未第。
在邕秩满,辟循州州学教授
用考举改秩知福清县通判临安府,改通判汀州,居里需次。
宝祐五年八月二十日卒于寝,年六十,秩止承议郎
配蔡氏,继陈氏,皆封孺人
二男:曰隼,曰兴。
不幸兴先夭,开庆元年八月五日,葬景楫于尊贤里继善院之东者,陈孺人与隼也。
景楫初筮,谳议尽心,客授教育有法,邕、循士民至今称之。
福清号难治景楫谒郡,帅陈公垲迎劳曰:「君方子默子耶,诵《四维赋》不脱一字」。
遂为知己。
郡昔留米四千斛输县,廪寨卒外,馀佐经费,后俾输郡。
或谓县失米愈不可为,盍请复旧乎,景楫笑曰:人将为我规斛面也。
始至帑庾如洗,景楫不忍效世吏行霸政,逋常赋者、契监者亦不忍笞朴。
久之,民感恩信,相率乐输,更以治办称。
新县庠,创经史阁、先贤祠,以灯钱七百缗助养士。
有邑最而无奥主,仅得京倅。
辇毂众大之区,鱼龙变化之地,视同列或峨豸,或拥麾,未尝动色,或速化,或诡遇,颓然任真,然犹以风闻去。
荣辱得丧之际,终无片语见于颜面,杖屦自放于泉石鱼鸟间,人莫窥其际也。
余观世之造士不过二途,曰任子、曰进士而已。
景楫父之美子,以家世论,国舍虞彼不素定乎;
国之隽材,以科目论,号令文章不当仁乎!
彼材名不足望景楫万一者皆优为之,景楫宜为而不为,岂非命哉!
初,草堂公余王父友也,朝议公余先君子友也,余长景楫十馀岁,故朝议公以景楫(《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八。)
此下原尚有近千字,详文意乃述朱熹之孙朱鉴事迹,今剔出另立一篇,此文尾部(含铭文)之缺则更俟访求。
鳌峰者国史院庭中石名也伯宁御史为仆言自其先公时与诸老名胜赋诗者盖数百篇今玉堂无本而御史家具有之且曰峰所托差低盍稍崇其址乃八月五日既克如命因赋此以报且请录示旧诗补故事以传云 元 · 虞集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视草堂前石一拳,何人移置自何年?
久怜翠色连重地,故拔孤根近九天。
俯仰百年承雨露,等閒千尺接云烟。
故家御史遗书在,为录鳌峰旧赋篇。
寿张资政怀九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金鉴佐中兴,燕国文章为世重;
玉觞歌上寿,鹤楼风月待公还。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张知本(1881——1976.08.15)号怀九湖北省江陵县张公挡人,法学家。十三岁中秀才,十五岁进武昌两湖书院读书,1904年毕业,以公费赴日本留学。1905年由时功玖介绍加入同盟会。1907年学成回国,朝考二等,以按察司经历补用。历任广济中学堂堂长、武昌公立法政学堂监督武昌私立法政学堂及法官养成所教习荆州府中学堂堂长、江汉大学校长、国会参议院议员、湖南津市护法军总司令部秘书长湖北省政府主席等职。1949年9月,张知本去台湾,卸司法部部长职务,受聘“总统府”国策顾问,历任“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国民大会”宪政研讨委员会常委、《中国宪法学会》理事长、湖北台湾同乡会常务监事等职务。1976年病逝于台北
成氏有骈文《张知本先生八十寿序》《寿张怀九先生序》,另有诗《栋翁视所撰江陵张怀老寿词百阕,属题其端,为书一律》。
金鉴:喻指价值宝贵可资鉴戒者。多用于书名。唐玄宗时,以八月初五生日为千秋节,王公大臣并献宝鉴,张九龄上事鉴十章,号千秋金鉴录,以伸讽谕。见《新唐书•本传》。"金鉴家风"本此。故此处可切其姓。
燕国文章:唐代名相张说封燕国公,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此处与上文同可切其姓。
鹤楼:黄鹤楼。切张之家乡湖北
笺:清代吴庆坻张百熙60寿联:
贞观政要,元和国计;
千秋金鉴,三辅黄图。
减免湖州吉安县人户夏料税赋诏绍兴元年八月五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六二、《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二(第七册第五九八七页)
湖州吉安县人户绍兴元年夏料税赋,并以十分为率,分三等减免:被烧劫及被虏杀人户与减免七分,被劫掠人户减免五分,不被劫虏人户减免三分。
安泊赈济临安府被火百姓诏绍兴二年八月九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六九
临安府被火百姓,许于法慧寺及三天竺寺等处权安泊,应客店亦许安下,免出房钱。
其四向买贩木植、芦箔、竹筏,并不得抽分收税。
官私房钱不以贯百,并放五日
内孤贫不能自存之人,令户部省仓支米二千硕付临安府赈济,仍开具赈济过人数以闻。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九之二三(第六册第五八五○页)。又见同书食货六八之一二一(第七册第六三一四页)。
户部都转运司申尚书省绍兴三年八月二十六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七七、《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九之四一(第六册第五六五四页)
都转运使司官吏并罢,令户部将本司应干合行拘催诸路上供钱物等限五日措置,却合如何差官催发,及如何检察漕司侵移积弊,逐一条具申尚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