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凉主吕纂 十六国 · 鸠摩罗什
出处:全晋文
比日潜龙出游,豕妖表异。龙者阴类,出入有时,而今屡见,则为灾眚,必有下人谋上之变,宜克己修德,以答天威(《释藏辇》五,又百四。)。
答秦主姚兴 十六国 · 鸠摩罗什
出处:全晋文
盖闻太上以道养民,而物自足,其复有德,而治天下。是以古之明主,审违性之难御,悟任物之多因。故尧放许由于箕山,陵让放仗于魏国,高祖纵四皓于终南,叔度辞蒲轮于汉岳,盖以适贤之性为得贤也。今恒标等德非圆达,分在守节,少习玄化,伏膺佛道,至于敷析妙典,研究幽微,足以启悟童稚,助化功德。愿乞陛下放既往之恩,纵其彻志也(《高僧传》六《释道恒》。)。
答姚兴通三世论书 十六国 · 鸠摩罗什
出处:全晋文
雅论大通甚佳,去来定无,此作不通。佛说色阴,三世和合,聪明为色,五阴皆尔。又云:“从心生心,如从谷生谷”。以是故,知必有过去,无无因之咎。又云:“六识之意识,依已灭之意为本”。而生意识,又正见名过去业,未来中果报也。又十方中第二力,知三世诸业。又云:“若无过去业,则无三涂报”。又云:“学人若在有漏心中,则不应名为圣人”。以此诸比,固知不应无过去。若无过去未来,则非通理,经法所不许。又十二因缘,是佛法之深者。若定有过去未来,则与此法相违。所以者何?如有谷子,地水时节,芽根得生。若先已定有,则无所待有;若先有,则不名从缘而生。又若先有,则是常倒,是故不得定有,不得定无。有无之说,惟时所宜耳。以过去法起行业,不得言无。又云:“今不得昔对,不得言有”。雅论之通,甚有佳致,又大品所明,过去如不离未来,现在如未来。现在亦如不离过去。如此,亦不言无也。此实是经中之大要,俟得高对,通复尽之(《广弘明集》二十一,又见《十六国春秋》六十二。)。
答慧远书 十六国 · 鸠摩罗什
出处:全晋文
鸠摩罗什和南,既未言面,又文辞殊隔,导心之路不通,得意之缘圯绝。传驿来贶,粗承风德,比知何如。备闻一途可以蔽百,经言末后东方当有护法菩萨,勖哉仁者,善弘其事。夫财有五备:福戒博闻,辩才深智。兼之者道隆,未具者疑滞。仁者备之矣,所以寄心通好,因译传意,岂其能尽?粗酬来意耳。损所致比量衣裁,欲令登法座时著,当如来意,但人不称物,以为愧耳。今往常所用鍮石双口澡罐,可备法物之数也。并遗偈一章曰:既已舍染乐,心得善摄不?若得不驰散,深入实相不?毕竟空相中,其心无所乐。若悦禅智慧,是法性无照。虚诳等无实,亦非停心处。仁者所得法,幸愿示其要(《高僧传》六,《释慧远》。)。
为僧睿论西方辞体 十六国 · 鸠摩罗什
出处:全晋文
天竺国俗,甚重文藻。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尊。经中偈颂,皆其式也。但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秽也(《释藏辇》五,又百四。)。
赠沙门法和颂 十六国 · 鸠摩罗什
出处:全晋文
心山育明德,流熏万由延。哀鸾孤桐上(一作哀鸣孤桐。)。清音(一作清响。)彻九天(《释藏辇》五,又《铭》六,又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