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孙綝等诏(永安元年) 孙吴 · 孙休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四
朕以不德,守藩于外,值兹际会,群公卿士,暨于朕躬,以奉宗庙。朕用怃然,若涉渊冰。大将军忠计内发,扶危定倾,安康社稷,功勋赫然。昔汉孝宣践阼,霍光尊显,褒德赏功,古今之通义也。其以大将军为丞相、荆州牧,食五县。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据右将军,皆县侯。干杂号将军亭侯,闿亦封亭侯(《吴志·孙綝传》。)。
褒德赏功诏(永安元年冬十月) 孙吴 · 孙休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四
夫褒德赏功,古今通义。其以大将军綝为丞相、荆州牧,增食五县。武卫将军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中军督,封县侯。威远将军授为右将军、县侯。偏将军干杂号将军、亭侯。长水校尉张布辅导勤劳,以布为辅义将军,封永康侯。董朝亲迎,封为乡侯(《吴志·嗣主休传》)。
遣李衡还郡诏 孙吴 · 孙休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四
丹阳太守李衡,以往事之嫌,自拘有司。夫射钩斩祛,在君为君,遣衡还郡,勿令自疑(同上)。
止奏立皇后太子诏(元年十月) 孙吴 · 孙休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四
朕以寡德,奉承洪业,莅事日浅,恩泽未敷,加后妃之号,嗣子之位,非所急也(《吴志·嗣主休传》注引《江表传》)。
加大将军綝爵位诏(永安元年十一月) 其一 孙吴 · 孙休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四
大将军忠敬内发,首建大计以安社稷,卿士内外,咸赞其议,并有勋劳。昔霍光定计,百僚同心,无复是过。亟案前日与议定策告庙人名,依故事应加爵位者,促施行之(《吴志·嗣主休传》)。
其二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四
大将军掌中外诸军事,事统烦多,其加卫将军御史大夫恩侍中,与大将军分省诸事(同上)。
听军出家留子弟一人除米限诏 孙吴 · 孙休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四
诸吏家有五人三人兼重为役,父兄在都,子弟给郡县吏,既出限米,军出又从,至于家事无经护者,朕甚悯之。其有五人三人为役,听其父兄所欲留,为留一人,除其米限,军出不从(同上)。
加诸将位诏 孙吴 · 孙休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四
诸将吏奉迎陪位在永昌亭者,皆加位一级(同上)。
置学官立五经博士诏(永安元年十一月) 孙吴 · 孙休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四
古者建国,教学为先,所以道世治性,为时养器也。自建兴以来,时事多故,吏民颇以目前趋务,去本就末,不循古道。夫所尚不淳,则伤化败俗。其案古置学官,立五经博士,核取应选,加其宠禄;科见吏之中及将吏子弟有志好者,各令就业。一岁课试,差其品第,加以位赏。使见之者乐其荣,闻之者羡其誉。以敦王化,以隆风俗(《吴志·嗣主休传》。又《宋书·礼志一》,《通典》五十三。又《御览》二百三十六)。
改葬诸葛恪等诏 孙吴 · 孙休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四
诸葛恪、滕胤、吕据,盖以无罪为峻、綝兄弟所见残害,可为痛心。皆改葬,各为祭奠。其罹恪等事见远徙者,一切召还(《吴志·孙綝传》)。
诏顾雍子裕袭爵(永安元年) 孙吴 · 孙休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四
故丞相雍,至德忠贤,辅国以礼,而侯统废绝,朕甚悯之。其以雍次子裕袭爵为醴陵侯,以明著旧勋(《吴志·顾雍传》)。
务农桑诏(永安二年四月) 孙吴 · 孙休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四
朕以不德,托于王公之上,夙夜战战,忘寝与食。今欲偃武修文,以崇大化。推此之道,当由士民之赡,必须农桑。《管子》有言:「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夫一夫不耕,有受其饥;一妇不织,有受其寒。饥寒并至,而民不为非者,未之有也。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多违此业,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良田渐废,见谷日少,欲求大定,岂可得哉?亦由租入过重,农人利薄,使之然乎?今欲广开田业,轻其赋税,差科强羸,课其田亩,务令优均,官私得所,使家给户赡,足相供养,则受身重命,不犯科法,然后刑罚不用,风俗可整。以群僚之忠贤,若尽心于时,虽太古盛化,未可卒致,汉文升平,庶几可及。及之则臣主俱荣,不及则损削侵辱,何可从容俯仰而已?诸卿尚书,可共咨度,务取便佳。田桑已至,不可后时。事定施行,称朕意焉(《吴志·嗣主休传》)。
为四男作名字诏(永安五年) 孙吴 · 孙休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四
人之有名,以相纪别,长为作字,惮其名耳。礼,名子欲令难犯易避,五十称伯仲,古或一字。今人竞作好名好字,又令相配,所行不副,此瞽字伯明者也,孤尝哂之。或师友父兄所作,或自己为。师友尚可,父兄犹非,自为最不谦。孤今为四男作名字;太子名𩅦,𩅦音如湖水湾澳之湾,字莔,莔音如迄今之迄;次子名𩃙,𩃙音如兕觥之觥,字𧟨,𧟨音如玄礥首之礥;次子名枂,枂音如草莽之莽,字温,温音如举物之举;次子名𠅬,𠅬音如褒衣下宽大之褒,字㷏,㷏音如有所拥持之拥。此都不与世所用者同,故钞旧文会合作之。夫书八体损益,因事而生。今造此名字,既不相配,又字但一,庶易弃避。其普告天下,使咸闻知(《吴志·嗣主休传》「立子𩅦为太子」注引《吴录》。)。
答张布(十月) 其一 孙吴 · 孙休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四
孤之涉学,群书略遍,所见不少也;其明君暗主,奸臣贼子,古今贤愚成败之事,无不览也。今曜等入,但欲与论讲书耳,不为从曜等始更受学也。纵复如此,亦何所损?君特当以曜等恐道臣下奸变之事,以此不欲令入耳。如此之事,孤已自备之,不须曜等然后乃解也。此都无所损,君意特有所忌故耳(《吴志·嗣主休传》。休欲与博士祭酒韦曜、博士盛冲讲论道艺,曜、冲素皆切直,布恐入侍发其阴失,令己不得专,因妄饰说以拒遏之,休答曰。)。
其二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四
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此无所为非,而君以为不宜,是以孤有所及耳。政务学业,其流各异,不相妨也。不图君今日在事,更行此于孤也。良所不取(《吴志·嗣主休传》。布又言惧妨政事,休答曰。)。
其三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四
聊相开悟耳,何至叩头乎!如君之忠诚,远近所知。往者所以相感,今日之巍巍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终之实难,君其终之(《吴志·嗣主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