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魏相西汉 ? — 前59
贤良对策 西汉 · 魏相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九
赏罚所以劝善禁恶,政之本也。
日者燕王为无道,韩义出身强谏,为王所杀。
义无比干之亲而蹈比干之节,宜显赏其子,以示天下,明为人臣之义(《汉书·韩延寿传》:父义为燕郎中刺王谋逆,谏而死。昭帝初,相以文学对策,请显赏其子。因擢延寿大夫。)
上封事荐张安世 西汉 · 魏相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九
王褒有德以怀万方,显有功以劝百寮,是以朝廷尊荣,天下乡风。
国家承祖宗之业,制诸侯之重,新失大将军,宜宣章盛德以示天下,显明功臣以填藩国。
毋空大位,以塞争权,所以安社稷绝未萌也。
车骑将军安世孝武皇帝三十馀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夙夜不怠,与大将军定策,天下受其福,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毋令领光禄勋事,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惟得失。
安世子延寿重厚,可以为光禄勋,领宿卫(《汉书·张汤附传》:大将军霍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
上封事夺霍氏权 西汉 · 魏相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九
《春秋》讥世卿,恶宋三世为大夫,及鲁季孙之专权,皆危乱国家。
自后元以来,禄去王室,政繇冢宰
今光死,子复为大将军,兄子秉枢机,昆弟诸婿据权势,在兵官
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
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汉书·魏相传》)
上书谏击匈奴右地 西汉 · 魏相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九
臣闻之,救乱诛暴,谓之义兵,兵义者王;
敌加于己,不得已而起者,谓之应兵,兵应者胜;
争恨小故,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
利人土地货宝者,谓之贪兵,兵贪者破;
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此五者,非但人事,乃天道也。
间者匈奴尝有善意,所得汉民辄奉归之,未有犯于边境,虽争屯田车师,不足致意中。
今闻诸将军欲兴兵入其地,臣愚不知此兵何名者也。
今边郡困乏,父子共犬羊之裘,食草莱之实,常恐不能自存,难以动兵。
「军旅之后,必有凶年」,言民以其愁苦之气,伤阴阳之和也。
出兵虽胜,犹有后忧,恐灾害之变因此以生。
今郡国守相多不实选,风俗尤薄,水旱不时。
案今年计,子弟杀父兄、妻杀夫者,凡二百二十二人,臣愚以为此非小变也。
今左右不忧此,乃欲发兵报纤介之忿于远夷,殆孔子所谓「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愿陛下与平昌侯乐昌侯平恩侯及有识者详议乃可(《汉书·魏相传》:元康中匈奴遣兵击汉屯田车师者,不能下。上与后将军赵充国等议,欲因匈奴衰弱,出兵击其右地,使不敢复扰西域上书谏。)
上书自陈 西汉 · 魏相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九
妻实不杀婢。
广汉数犯罪法,不伏辜,以诈巧迫胁臣相,幸臣相宽不奏。
愿下明使者,治广汉所验臣相家事(《汉书·赵广汉传》)
条奏便宜 西汉 · 魏相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九
臣闻明主在上,贤辅在下,则君安虞而民和睦。
臣相幸得备位,不能奉明法,广教化,理四方,以宣圣德。
民多背本趋末,或有饥寒之色,为陛下之忧,臣相罪当万死。
臣相智能浅薄,不明国家大体,时用之宜,惟民终始,未得所繇。
窃伏观先帝圣德仁恩之厚,勤劳天下,垂意黎庶,忧水旱之灾,为民贫穷发仓廪,赈乏喂,遣谏大夫博士巡行天下,察风俗,举贤良,平冤狱,冠盖交道;
省诸用,宽租赋,弛山泽波池,禁秣马酤酒贮积,所以周急继困,慰安元元,便利百姓之道甚备。
臣相不能悉陈,昧死奏故事诏书凡二十三事。
谨案王法必本于农而务积聚,量入制用以备凶灾,亡六年之畜,尚谓之急。
元鼎二年平原渤海泰山东郡溥被灾害,民饿死于道路。
二千石不豫虑其难,使至于此,赖明诏振救,乃得蒙更生。
今岁不登,谷暴腾踊,临秋收敛犹有乏者,至春恐甚,亡以相恤。
西羌未平,师旅在外,兵革相乘,臣窃寒心,宜蚤图其备。
唯陛下留神元元,帅繇先帝盛德以抚海内(《汉书·魏相传》:数条汉兴已来国家便宜行事,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等所言,奏请施行之。)
表奏采易阴阳明堂月令 西汉 · 魏相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九
臣相幸得备员,奉职不修,不能宣广教化。
阴阳未和,灾害未息,咎在臣等。
臣闻《易》曰:「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四时不忒;
圣王以顺动,故刑罚清而民服」。
天地变化,必繇阴阳,阴阳之分,以日为纪。
日冬夏至,则八风之序立,万物之性成,各有常职,不得相干。
东方之神太昊,乘《震》执规司春,南方之神炎帝,乘《离》执衡司夏;
西方之神少昊,乘《兑》执矩司秋;
北方之神颛顼,乘《坎》执权司冬;
中央之神黄帝,乘《坤》《艮》执绳司下土。
兹五帝所司,各有时也。
东方之卦不可以治西方,南方之卦不可以治北方。
春兴《兑》治则饥,秋兴《震》治则华,冬兴《离》治则泄,夏兴《坎》治则雹。
明王谨于尊天,慎于养人,故立羲和之官以乘四时,节授民事。
君动静以道,奉顺阴阳,则日月光明,风雨时节,寒暑调和。
三者得叙,则灾害不生,五谷熟,丝麻遂,草木茂,鸟兽蕃,民不夭疾,衣食有馀。
若是,则君尊民说,上下亡怨,政教不违,礼让可兴。
夫风雨不时,则伤农桑;
农桑伤,则民饥寒;
饥寒在身,则亡廉耻,寇贼奸宄所繇生也。
臣愚以为阴阳者,王事之本,群生之命,自古贤圣未有不繇者也。
天子之义,必纯取法天地,而观于先圣。
高皇帝所述书《天子所服第八》曰:「大谒者臣章受诏长乐宫,曰:『令群臣议天子所服,以安治天下』。
相国臣何、御史大夫臣昌谨与将军臣陵、太子太傅臣通等议:『春夏秋冬天子所服,当法天地之数,中得人和。
故自天子王侯有土之君,下及兆民,能法天地,顺四时,以治国家,身亡祸殃,年寿永究,是奉宗庙安天下之大礼也。
臣请法之。
中谒者赵尧举春,李舜举夏,儿汤举秋,贡禹举冬,四人各职一时』。
大谒者襄章奏,制曰:『可』」。
二月施恩惠于天下,赐孝弟力田及罢军卒,祠死事者,颇非时节
御史大夫晁错时为太子家令,奏言其状。
臣相伏念陛下恩泽甚厚,然而灾气未息,窃恐诏令有未合当时者也。
愿陛下选明经通知阴阳者四人,各主一时,时至明言所职,以和阴阳,天下幸甚(《汉书·魏相传》:又数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