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陈蕃东汉 ? — 168
驳讨零陵桂阳山贼及州郡一切得举孝廉茂才疏 东汉 · 陈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高祖创业,万邦息肩,抚养百姓,同之赤子。
今二郡之民,说陛下之赤子也。
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
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失和,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又三署郎吏二千馀人。
三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
岂烦一切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后汉·陈蕃传》)
徐稚等疏 东汉 · 陈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
《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于民听。
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后汉·徐稚传,又袁宏《后汉纪》二十二,又《御览》六百三十引《续汉书》)
李云 东汉 · 陈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李云所言,虽不识禁忌,干上逆旨,其意归于忧国,但违将顺之礼。
礼讥暴谏,然亦有狂狷愚忠,不顾诛族之祸者,古今有之。
是以高祖周昌不讳之言,孝成皇帝赦朱云腰领之诛。
二主非不忿此二臣,以忠不思难,皆不罪之。
今日杀李云,天下犹言陛下诛谏臣,所以臣敢触龙鳞袁宏《后汉纪》二十一,又《后汉·李云传》作今「日杀,臣恐剖心之讥复议于世矣。故敢触龙鳞,冒昧以请」。)
谏封赏内宠疏 东汉 · 陈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臣闻有事社稷者,社稷是为;
有事人君者,容悦是为。
今臣蒙恩圣朝,备位九列,见非不谏,则容悦也。
夫诸侯上象四七,垂烁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
高祖之约,非功臣不侯。
而闻追录河南尹邓万世父遵之微功,更爵尚书令黄隽先人之绝封,近习以非义授邑,左右以无功传赏,授位不料其任,裂土莫纪其功,至乃一门之内,侯者数人,故纬象失度,阴阳谬序,稼用不成,民用不康。
臣知封事已行,言之无及,诚欲陛下从是而止。
又比年收敛,十伤五六,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数千,食肉衣绮,脂油粉黛,不可赀计
鄙谚云「盗不过五女门」,以女贫家也。
今后宫之女,岂不贫国乎!
是以倾宫嫁而天下化,楚女悲而西宫灾。
且聚而不御,必生忧悲之感,以致并隔水旱之困。
夫狱以禁止奸违,官以称才理物。
若法亏于平,官失其人,则王道有缺。
而令天下之论,皆谓狱由怨起,爵以贿成。
夫不有臭秽,则苍绳不飞。
陛下宜采求失得,择从忠善。
尺一选举,委尚书三公,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岂不幸甚(《后汉·陈蕃传》)
谏幸广城校猎疏 东汉 · 陈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
如或违此,则为肆纵(《袁宏纪》作「则为逸游,肆乐情意。)
皋陶戒舜「无教逸游」,周公成王「无槃于游田」。
虞舜成王犹有此戒,况德不及二主者乎!
安平之时,尚宜有节,况当今之世,有三空之厄哉!
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是谓三空
加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
岂宜扬旗曜武,骋心舆马之观乎!
又前秋多雨,民始种麦
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
齐景公欲观于海,放乎琅邪晏子为陈百姓恶闻旌旗与马之音,举首颦眉之感,景公为之不行。
周穆王欲肆车辙马迹,祭公谋父《祈招》之诗,以止其心。
诚恶逸游之害也(《后汉·陈藩传》)
因火灾上疏 东汉 · 陈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古之火,皆君弱臣强,极阴之变也。
前始春而狱刑惨,故火不炎上。
入春节连寒,木冰,暴风折树,又八九州郡并言陨霜杀菽。
《春秋》晋执季孙行父,木为之冰。
夫气弘则景星见,化错则五星开,日月蚀。
灾为已然,异为方来,恐卒有变,必于三朝,唯善政可以已之。
愿察臣前言,不弃愚忠,则元元幸甚(《续汉·五行志二》注补引《袁山松书,延熹八年,连月有火灾,诸宫寺或一日再三发。又夜有讹言,击鼓相惊。陈蕃刘矩、茂上疏谏云云。「书奏不省」。)
刘瓆质等疏 其一 东汉 · 陈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臣闻齐桓修霸,务为内政
《春秋》于鲁,小恶必书。
宜先自整敕,后以及人。
今寇贼在外,四支之疾;
内政不理,心腹之患
臣寝不能寐,食不能饱,实忧左右日亲,忠言以疏,内患渐积,外难方深。
陛下超从列侯,继承天位。
小家畜产百万之资,子孙尚耻愧失其先业,况乃产兼天下,受之先帝,而欲懈怠以自轻忽乎?
诚不爱己,不当念先帝得之勤苦邪?
前梁氏五侯,毒遍海内,天启圣意,收而戮之,天下之议,冀当小平。
明鉴未远,覆车如昨,而近习之权,复相扇结
小黄门赵津、大猾张汜等,肆行贪虐,奸媚左右,前太原太守刘瓆南阳太守成瑨,纠而戮之。
虽言赦后不当诛杀,原其诚心,在乎去恶。
至于陛下,有何悁悁?
而小人道长,荧惑圣听,遂使天威为之发怒。
如加刑谪,已为过甚,况乃重罚,令伏欧刀乎!
又前山阳太守翟超、东海黄浮,奉公不挠,疾恶如雠,超没侯览财物,诛徐宣之罪,并蒙刑坐,不逢赦恕。
览之纵横,没财已幸;
宣犯衅过,死有余辜。
丞相申屠嘉召责邓通洛阳董宣折辱公主,而文帝从而请之,光武加以重赏,未闻二臣有专命之诛。
而今左右群竖,恶伤党类,妄相交构,致此刑谴
闻臣是言,当复啼诉。
陛下深宜割塞近习豫政之源,引纳尚书朝省之事,公卿大官,五日一朝,简练清高,斥黜佞邪。
如是天和于上,地洽于下,休祯符瑞,岂远乎哉!
陛下虽厌毒臣言,凡人主有自勉强,敢以死陈(《后汉·陈蕃传》)
其二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臣闻昔齐桓公管仲,将正诸侯,先为政令。
今寇贼在外,四肢之疾耳。
臣窃寝不能寐,食不能饱,忧陛下内政未治,忠言日疏。
梁冀五侯弄权,天启陛下,收而戮之。
当时天下,号为小清
其前鉴未远,旋起覆车之轨矣。
往年地动、日蚀、火灾,皆阴盛之应,愿陛下割塞左右豫政之原,引纳尚书朝省之事,简练高洁,斥退佞邪。
如此则天和上,地洽于下矣。
从陛下践阼以来,大臣谁敢举左右之罪?
往者申屠嘉邓通文帝遣诣府,乃从而请之。
三公之识,何所不统?
但今左右骄忿,欲令三公不得举笔。
今擢自闾阎,特为陛下日月所照,柰何受恩如臣,而当避难苟生,不敢正言
陛下虽厌臣毒言,人主有自勉强袁宏《后汉纪》二十二,校本传语次不同,多出十三句。)
理李应等疏 东汉 · 陈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臣闻贤明之君,委心辅佐;
亡国之主,讳闻直辞。
故汤、武虽圣,而兴于伊、吕;
桀、纣迷惑,亡在失人。
由此言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同体相须,共成美恶者也。
伏见前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太尉椽范滴等,正身无玷,死心社稷。
以忠忤旨,横加考案,或禁锢闭隔,或死徙非所。
杜塞天下之口,聋盲一世之人。
与秦焚书坑儒,何以为异?
武王克殷,表闾封墓。
今陛下临政
先诛忠贤。
遇善何薄?
待恶何优?
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
夫吉凶之效,存乎识善;
成败之机,在于察言
人君者,摄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维,举动不可以违圣法,进退不可以离道规。
谬言出口,则乱及八方,何况髡无罪于狱,杀无辜于市乎!
昔禹巡狩苍梧,见市杀人,下车而哭之曰:「万方有罪,在予一人」。
故其兴也勃焉。
又青、徐炎旱,五谷损伤,民物流迁,茹菽不足。
而宫女积于房掖,国用尽于罗纨,外戚私门,贪财受赂,所谓「禄去公室,政在大夫」。
昔春秋之末,周德衰微,数十年间无复灾眚者,天所弃也。
天之于汉,悢悢无已。
故殷勤示变,以悟陛下。
除妖去孽,实在修德。
臣位列台司,忧责深重,不敢尸禄惜生,坐观成败。
如蒙采录,使身首分裂,异门而出,所不恨也(《后汉·陈蕃传》)
让封高阳侯 东汉 · 陈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使者即臣庐,授高阳乡侯营印绶,臣诚悼心,不知所裁。
臣闻让,身之文,德之昭也,然不敢盗以为名。
窃惟割地之封,功德是为。
臣熟自思省,前后历职,无它异能,合亦食禄,不合亦食禄。
臣虽无素洁之行,窃慕「君子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若受爵不让,掩面就之,使皇天震怒,灾流下民,于臣之身,亦何所寄?
愿惟陛下哀臣朽老,戒之在得(《后汉·陈蕃传》。)
窦太后 其一 东汉 · 陈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臣闻言不置而行不正,则为欺乎天而负乎人。
危言极意,则群凶侧目,祸不旋踵。
钧此二者,臣宁得祸,不敢欺天也。
今京师嚣嚣,道路諠哗,言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等与赵夫人女尚书并乱天下。
附从者升进,忤逆者中伤。
方今一朝群臣,如河中木耳,汛汛东西,耽禄畏害。
陛下前始摄位,顺天行诛,苏康、管霸,并伏其辜。
是时天地清明,人鬼欢喜,柰何数月复纵左右?
元恶大奸,莫此之甚。
今不急诛,必生变乱,倾危社稷,其祸难量。
愿出臣章,宣示左右,并令天下诸奸,知臣疾之(《后汉·陈蕃传》)
其二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明帝时公主为子求郎。
不许,赐钱千万。
左右问之。
帝曰:「郎,天官也。
以当叙德,何可妄与人邪」?
今陛下以郎比一把菜,臣以为反侧也(《御览》二百十五引《汝南先贤传》)
责诸尚书 东汉 · 陈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古人立节,事亡如存。
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柰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
于义不足,焉得仁乎(《后汉·陈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