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郑玄东汉 127 — 200
皇后敬父母议 东汉 · 郑玄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四
献帝皇后父屯骑校尉不其亭侯伏完朝贺公廷,拜如众臣。
皇后往离宫,后拜如子礼
三公大臣议,或以为皇后天下之母也。
虽后父,不可令后独拜于朝;
或以为当交也。
令后存入子之道,不废人臣之议,又子尊不加于父母,虽曰天王后,犹曰吾季姜,欲令犹行父,后专奉子礼,公私之朝,后当独拜;
或以为皇后至尊,父亦至新,交拜则父子无别,拜则伤子道,后拜则损至尊,欲令公朝者拜如众臣,于公宫后拜如子。
不知四者何是正礼?
郑玄议曰:
四者不同,抑有由焉。
天子所不臣者三,其一后之父母也。
天子尚不臣者,况于后乎?
春秋》鲁隐公二年,纪裂繻来逆女。
,伯姬归于纪。
桓公九年,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九年,纪季姜归于京师,或言逆女,或言逆王后,盖义有所见也。
女虽嫁为邻国夫人,其尊无以加于父母。
嫁于天子者,此虽己女,成言曰王后,明当时之尊得加父母也。
纪季姜归于京师,更称其字者,得行礼而戒之,其尊安可加父母耳!
不其亭侯在京师,礼事出入,宜从臣礼。
若后适离宫,及归宁父丹,从子礼(《通典》六十七。)
戒子益恩 东汉 · 郑玄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四
吾家旧贫,不为父母群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佟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
遂傅稽六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
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
阉尹擅势,坐党禁锢,十有四年,而蒙赦令,举贤良方正有道,辟大将军司府
公车再召,比牒并名,早为宰相
淮彼数公,懿德大雅,克堪王臣,故宜式序。
吾自忖度,无任于此,但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亦庶几以竭吾才,故闻命罔从。
黄巾为害,萍浮南北,复归帮乡,入此岁来,已七十矣。
宿业衰落,仍有失误,案之礼典,便合传家。
今我告尔以老,归尔以事,将闲居以安性,楂思以终业。
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展敬冢墓,观省野物,胡尝扶杖出门乎!
家事大小,汝一承之。
咨尔茕茕一夫,曾无同生相依。
其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
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生,可不深念邪!
可不深念邪!
吾虽无绂冕之绪,颇有让爵之高。
自乐以谕赞之功,庶不遗后人之羞。
末所愤愤者,徒以亡亲冢垄未成,所好群书,率皆腐敝,不得于礼堂写定,传与其人。
日西方暮,其可图乎!
家今差多于昔,勤力务时,无恤饥寒,菲饮食,薄衣服,节夫二者,尚令吾寡恨。
若忽忘不识,亦已焉哉(《后汉·郑玄传》,又见《艺文类聚》二十三,又《御览》四百五十九引《郑玄别传》)
尚书大传叙 东汉 · 郑玄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四
盖自伏生也。
伏生秦博士至孝文时,年且百岁。
、欧阳生从其学而授之,音声犹有讹误,先后犹有差舛,重以篆隶之殊,不能无失。
终后,数子各论所闻,以己意弥缝其间,别作章句。
又特撰大义,因经属指,名之曰传。
刘子政校书,得而上之(一云「奏此目录。」)
凡四十一篇。
至元始诠次为八十三篇(《中兴书目》)
诗谱叙 东汉 · 郑玄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四
诗之兴也。
谅不于皇上之世,大庭轩辕,逮于高辛,其时有亡,载籍亦蔑云焉。
《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
夏承之,篇章泯弃,靡有孑遗。
迩及商王,不风不雅,何者论功颂德,所以将顺其美;
刺过讥失,所以匡救其恶。
各于其党,则为法者彰显,为戒者著明。
周自后稷,播种百谷,黎民阻饥,兹时乃粒,自传于此名也。
陶唐之末,中叶公刘,亦世修其业,以明民共财。
至于太王王季,克堪顾天。
文、武之德,光熙前绪,以集大命于厥身,遂为天下父母,使民有政有居。
其时诗,《风》有《周南》、《召南》,《雅》有《鹿鸣》、《文王》之属。
成王周公致太平,制礼作乐,而有《颂》声兴焉,盛之至也。
本之繇此《风》、《雅》而来,故皆录之,谓之诗之正经。
后王稍更陵迟,懿王始受谮赞亨齐哀公
夷身失礼之后,邶不尊贤。
自是而下,厉也幽也,政教尤衰,周室大坏,《十月之交》,《民劳》、《板》、《荡》,勃尔俱作,众国纷然,刺怨相寻。
五霸之末,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善者谁赏?
恶者谁罚,纪纲绝矣!
孔子懿王夷王时诗,讫施于陈灵公淫乱之事,谓之变风变雅。
以为勤民恤功,昭事上帝,则受颂声,弘福如彼,若违而勿用,则被劫杀。
大祸如此,吉凶之所繇,忧娱之萌渐,昭昭在斯,足作后王之鉴,于是止矣。
夷、厉以上,岁数不明。
太史《年表》,自共和始,宣、幽、平王,而得春秋次第,以立斯《谱》。
欲知源流清浊之所处,则循其上下而省之;
欲知风化芳臭气泽之所及,则傍行而观之。
此《诗》之大纲也。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于力则鲜,于思则寡,其诸君子,亦有乐于是与(附释音《注疏》本)
孝经注叙 东汉 · 郑玄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四
《孝经》者,三才之经纬,五行之纪纲。
孝为百行之首,经者不易之称(《玉海》十一。)
仆被难于南城山,楼迟岩石之下,念昔先人馀暇,述夫子之志而注《孝经刘肃《大唐新语》九,《御览》四十二,《太平寰宇记》二十三县,案:《孝经注》、或言郑小同,今据唐会要七十七引郑玄,六艺论叙孝经云,又为之注,明非小同作也。)》。
六艺论 其一 东汉 · 郑玄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四
《六艺》者,图所生也(《公羊序》疏)
其二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四
《河图》、《洛书》,皆天神言语,所以教告王者也(《毛诗·文·王正义》,《路史前纪》九)
其三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四
太平嘉瑞,《图》、《书》之出,必龟龙衔负焉。
黄帝、尧、舜、周公,是其正也,若禹观河见长人,皋陶于洛见黑公,汤登尧台见黑乌,至武王渡河白鱼跃,文王赤雀止于户,秦穆公白雀集于车,是其变也(《毛诗·文王·正义》)
《易》者,阴阳之象,天地之所变化,政教之所自生,自人皇初起(《礼记》大题《正义》,《路史前纪》五,《后纪》一)
其四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四
遂皇之后,历六纪九十一代(案:《曲礼·正义》引燧人至伏羲一百八十七代。),至伏羲始作十二言之教(《礼记》大题《正义》,《路史前纪》二,又五,案:《正义》引方叔机注云:「六纪者,九头纪,五龙纪,摄提纪,合洛纪,连通纪,序命纪,凡六纪也。九十一代者,九头一,五龙五,摄提七十二,合洛三,连通六,序命四,凡九十一代也。」又《左氏》定四年《正义》云:「伏羲始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又《路史后纪》一引之,上有以厚君臣之别六字。)
其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四
太昊帝庖牺氏姓风,蛇身人首,有圣德。
燧人殁,宓牺皇生,其世有五十九姓。
羲皇始序制,作法度,皆以木王也。
制嫁娶之礼。
龙图,以龙纪官,故曰龙师。
在位合一万一千一十二年(唐释法琳《辨正论》注一)
其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四
宓牺氏为网罟,以畋以渔,取牺牲以充庖厨,故曰庖牺氏(《辨正论注》一)
其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四
炎帝神农氏姓姜,人身牛首,有火瑞,即以火德。
王。
有七世,合五百年也(《辨正论注》一)
其八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四
神农断木为耒耜,揉木为耨,始教天下种五谷,故号为神农也(《辨正论注》一)
其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四
轩皇姓公孙,二十五月而生,有珠衡日角之相,以土德王天下,建寅月岁首
生子二十五人,有十二姓。
凡十三世,合治一千七十二年。
梦受帝箓,遂与天老巡河而受之,得《河图》书。
师于牧马小童,拜广成丈人崆峒山(辨论注一)
其十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四
黄帝佐官有七人,苍颉造书字,大挠造甲子,隶首造算数,容成造历日,岐伯造医方,鬼谀区占候,奚仲造车,作律管,兴墠坛礼也(《辨正论注》一)
其十一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四
轩皇有景云之瑞,用云纪官。
少昊帝有凤鸟之瑞,故以鸟名官焉(《辨正论注》一)
其十二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四
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
《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
《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
《周易》者,言周道周普,元所不备(《周易正义·八论》)
其十三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四
易之为名也,一言而函三义;
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故「系辞》云:「乾坤,其易之蕴邪」?
又云:「易之门户邪」?
又云,夫乾确然,示人易矣。
夫坤隤然,示人简矣。
易则易脂简则易从,此言其易简之法则也。
又云:「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以为典要,唯变所适」。
此则言其顺时变易,出入移动者也。
又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此则言其张设布列不易者也。
据兹三义之说,易之道,广矣大矣(《周易正义·八论》,《世说新语·文学篇》注)
其十四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四
尚书纬》云:孔子求书,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
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侯(《尚书·序·正义》)》。
其十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四
若尧知命在舜,舜知命在禹,犹求于群臣,举于侧陋,上下交让,务在服人。
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此之谓也(《尚书·尧典·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