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桓谭东汉初 前23 — ?
相关著作
仙赋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二
余少时为郎,从孝成帝出祠甘泉河东,见部先置华阴集灵宫。宫在华山下,武帝所造,欲以怀集仙者王乔赤松子,故名殿名「存仙」。端站南向山,暑曰「望仙门」。余居此焉,窃有乐高眇之志,即书壁为小赋,以颂美曰:
王乔赤松,呼则出故,翕则纳新。
夭矫经引,积气关元。
精神周洽,鬲塞流通。
乘凌虚无,洞达幽明。
诸物皆见,玉女在旁。
仙道既成,神灵攸迎。
乃骖驾青龙赤腾,为历躇玄厉之山推)山罪),有似乎鸾凤之翔飞,集于胶葛之宇,泰山之台。
吸玉液,食华芝,漱玉浆,饮金醪。
出宇宙,与云浮,洒轻雾,济倾崖。
以沧川而升天门,驰白鹿而从麒麟。
周览八极,还崦华坛
汜汜乎,滥滥乎,随天转旋,容容无为,寿极乾坤(《书钞》一百二,《艺文类聚》七十八)
陈明政疏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二
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
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
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
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楚庄王孙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
叔敖曰:「国之有是,众所恶也,恐王不能定也」。
王曰:「不定独在君,亦在臣乎」?
对曰:「君骄士曰,士非我无从富贵;
士骄君曰,君非士无从安存。
人君或至失国而不悟,士或至饥寒而不进。
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
庄王曰:「善。
相国与诸侯大夫定国是也」。
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然后政调于时,而躁人可定。
董仲舒言:「理国譬若琴瑟,其不调者则解而更张」。
夫更张难行,而拂众者亡。
是故贾谊以才逐,而晁错以智死。
世虽有殊能,而终莫敢谈者,惧于前事也。
且设法禁者,非能尽塞天下之奸,皆合众人之所欲也,大抵取便国利事多者则可矣。
夫张官置吏,以理万人,县赏设罩,以别善恶,恶人诛伤,则善人蒙福矣。
今人相杀伤,虽已伏法,而私也仇,子孙相报,后忿深前,至于灭户殄业,而俗称豪健,故虽有怯弱,犹勉而行之,此为听人自理,而无复法禁者也。
今宜申明旧,若已伏官诛,而私相伤杀者,虽一身逃亡,皆徙家属于边,其相伤者,加常二等,不得雇山赎罪。
如此,则仇怨自解,盗贼息矣。
夫理国之道,举本业而抑末利,是以先帝禁人二业,锢商贾不得宦为吏,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田货,中家子弟,为之保役,趋走与臣仆等勤,收税与封君比入,是以众人慕效,不耕而食,至乃多通侈靡,以淫耳目。
今可令诸商贾自相纠告,若非身力所得,皆以臧畀告者。
如此,则专役一己,不敢以货与人,事寡力弱,必归功田亩。
田亩修,则谷入多而地力尽矣。
又见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奸吏得因缘为市,所欲活则出生议,所欲陷则与死比,是为刑开二门也。
今可令通义理明习法律者校定科比,一其法度,班下郡国,蠲除故条。
如此,天下知方,而狱我怨滥矣(《后汉·桓谭传》,「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书奏,不省」。)
抑谶重赏疏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二
臣前献瞽言,未蒙诏报,不胜愤懑,冒死复陈。
愚夫策谋,有益于政道者,以合人心而得事理也。
凡人情,忽于见事而贵于异闻。
观先王之所记述,咸以仁义正道为本,非有奇怪虚诞之事。
盖天道性命,圣人所难言也。
子贡以下,不得而闻,况后世浅儒,能通之乎!
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以欺惑贪邪,诖误人主,焉可不抑远之哉!
臣谭伏闻陛下穷折方士黄白之术,甚为明矣;
而乃欲听纳谶记,又何误也?
其事虽有时合,譬犹卜数只偶之类。
陛下宜垂明听,发圣意,屏群小之曲说,述《五经》之正义,略雷同之俗语,详通人之雅谋
又臣闻安平则尊道术之士,有难则贵介胄之臣。
今圣朝兴复祖统,为人臣主,而四方盗贼未尽归伏者,此权谋未得也。
臣谭复观陛下用兵,诸所降下,既无重赏以相恩诱,或至虏掠夺其财物,是以兵长渠率,各生狐疑,党辈连结,岁月不解。
古人有言曰:「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陛下诚能轻爵重赏,与士共之,则何招而不至,何说而不释,何向而不开,何征而不克!
如此,则能以狭为广,以迟为速亡者复存,失者复得矣(《后汉·桓谭传》)
上便宜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二
管仲桓公之指南(《文选·东京赋》注)
陈便宜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二
所谓霸功者,法度明正,百官修治,威令流行者也(《文选·王仲宣诔》注)
启事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二
官吏二千石,布襦羊裘,以白木杯饮食,饰虚诈,欲以求名干誉。
扬雄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二
子云勤味道腴(《文选·班固答宾戏》注,又任昉王文宪集序》注,又潘岳《杨荆州诔》注)
桓子新论:本造 其一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三
谨案:《隋志·儒家》:「《桓子新论》十七卷,后汉六安桓谭撰。」旧、新《唐志》同。本传:「字君山沛国相人成帝时为郎。哀、平间,位不过郎。莽时为掌乐大夫。更始立,召德行大中大夫世祖即位,征待诏,极言谶之非经,出为六安郡,道病卒。著书言当世行事,号曰《新论》,世祖善焉。《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章怀注曰:「《新论》:一曰《本造》,二《王霸》,三《求辅》,四《言体》,五《见徵》,六《谴非》,七《启寤》,八《祛蔽》,九《正经》,十《识通》,十一《离事》,十二《道赋》,十三《辨惑》,十四《述策》,十五《闵友》,十六《琴道》。《本造》《述策》《闵友》《琴道》各一篇,余并有上下。」注又引《东观记》曰:「光武读之,敕言卷大,令皆别为上下,凡二十九篇。《琴道》未毕,但有发首一章。」案二十九篇而十七卷者,上下篇仍合卷为十六卷,疑复有录一卷,故十七卷。其书宋时不著录。《群书治要》所载十五事,当是《求辅》《言体》《见徵》《谴非》四篇。《意林》所载三十六事,当是十三篇,惟少《本造》《述策》《闵友》三篇。各书所载,又三百许事,合并重复,联属断散,凡百七十二事,依《治要》《意林》次第,以类相从,定为三卷。诸引但《琴道》有篇名,余无篇名。今望文分系,仍加各篇旧名,取便检阅君山博学多通,同时刘子骏《七略》征引其《琴道篇》,扬子云难穷,立毁所作盖天图。其后班孟坚《汉书》据用甚多。王仲任《论衡·超奇篇》《佚文篇》《定贤篇》《案书篇》《对作篇》皆极推崇,至谓「子长、子云论说之徒,君山为甲」,则其书汉时早有定论。惜久佚失,所得见者仅此。然其尊王贱霸,非图谶,无仙道,综核古今,偭偻失得,以及仪象典章,人文乐律,精华略具,则虽谓此书未尝佚失,可也。嘉庆二十年岁在乙亥二月既望
吕不韦请迎高妙,作《吕氏春秋》。
汉之淮南王,聘天下辩通,以著篇章。
书成,皆布之都市,悬置千金,以延示众士,而莫能有变易者。
乃其事约艳,体具而言微也(《文选·杨德祖临淄侯笺》注)
其二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三
董仲舒专精于述古,年至六十余,不窥园中菜(《御览》九百七十六)
余为《新论》,术古今今(术与述通,疑当作「术古正今」),亦欲兴治也,何异《春秋》褒贬邪?
今有疑者,所谓蚌异蛤,二五为非十也。
谭见刘向《新序》、陆贾《新语》,乃为《新论》。
庄周寓言,乃云「尧问孔子」;
《淮南子》云「共工争帝,地维绝」,亦皆为妄作,故世人多云短书,不可用。
然论天间莫明于圣人,庄周等虽虚诞,故当采其善,何云尽弃邪(《御览》六百二)
桓子新论:王霸 其一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三
夫上古称三皇五帝,而次有三王五霸。
此天下君之冠首也,故言三皇以道治,而五帝用德化,三王由仁义,五霸用权智。
其说之曰:无制令刑罚谓之皇。
则制令而无刑罚谓之帝。
赏善诛恶,诸侯朝事,谓之王。
兴兵众,约盟誓,以信义矫世,谓之霸(此下当说皇帝字义,缺)
王者往也,言其惠泽优游,天下归往也(此下当说霸字义,缺)
五帝以上久远,经传无事。
唯王霸二盛之义,以定古今之理焉。
夫王道之治,先除人害,而足其衣食,然后教以礼义,使知好恶去就。
是故大化四凑,天下安乐,此王者之术。
霸功之大者,尊君卑臣,权统由一,政不二门,赏罚必信,法令著明,百官修理,威令必行,此霸者之术。
王者纯粹其德如彼;
霸道驳杂,其功如此。
俱有天下而君万民,垂统子孙,其实一也(《意林》,《史记·秦本纪》正义,《长短经·通变》,《御览》七十七,又四百三)
其二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三
汤武则久居诸侯方伯之位,德惠加于百姓(《文选·典引》注)
其三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三
夫王道之主,其德能载包含以统乾元也(《初学记》九)
其四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三
儒者或曰:「图王不成,其弊亦可以霸」。
此言未是也。
传曰:「孔氏门人五尺童子不言五霸事者,恶其违仁义而尚权诈也(《意林》,《御览》七十七。案:《意林》先引「三皇以道治」云云,后引「图王不成」云云。《御览》次第互易。今依《意林》。)」。
桓子新论:求辅 其一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三
治国者,辅佐之本,其任用咸得大才。
大才乃主之股肱羽翮也(《意林》)
王公大人则嘉得良师明辅,品庶凡民则乐畜仁贤哲士,皆国之柱栋,而人之羽翼(《御览》一百八十七。案:《北堂书钞》二十九引「桓阶子曰:『梁栋大臣』」,疑非即此也。桓阶,《三国志》有传,不闻成书,故附记于此。)
其二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三
王者易辅,霸者难佐(《意林》任子引桓谭云)
其三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三
昔殷之伊尹,周之太公,秦之百里奚,虽咸有大(旧作「天」,依前后条改)才,然皆年七十余,乃升为王霸师(《御览》四百四)
其四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三
秦王(《御览》八十六作「秦始皇」)见周室之失统,丧权于诸侯,自以当保有九州。
见万民碌碌,犹群羊聚猪,皆可以竿而驱之(自以下二十四字,依《御览》加)
故遂自恃,不任人封立诸侯
陈胜、楚、汉,咸由布衣,非封君有土,而并共灭秦,遂以败也(「遂以败也」四字,依《御览》加。)高帝既定天下,念项王函谷入,而己由武关到,推却关,修强守御,内充实三军,外多发屯戍,设穷治党与之法,重悬告反之赏。
王翁之夺取,乃不犯关梁厄塞,而坐得其处。
王翁自见以专国秉政得之,即抑重臣,收下权,使事无大小深浅,皆断决于己身。
及其失之,人(疑当作「又」)不从大臣生焉。
更始帝王翁以失百姓心亡天下,既西到京师,恃民悦喜,则自安乐,不听纳谏臣谋士。
赤眉围其外,而近臣反,城遂以破败。
由是观之,夫患害奇邪不一,何可胜为设防量备哉!
防备之善者,则唯量贤智大材,然后先见豫图,遏将救之耳(《群书治要》)
其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三
明镜,龟策也。
章程,斛斗也。
铨衡,丈尺也(《意林》)
其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三
唯针艾方药者,已病之具也,非良医不能以愈人。
材能德行者,治国之器也,非明君不能以立功。
医无针药,可作为求买,以行术伎,不须必自有也。
君无材德,可选任明辅,不待必躬能也。
由是察焉,则材能德行,国之针药也,其得立功效,乃在君辅。
传曰:「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
得十利剑,不如得一欧冶。
多得善物,不如少得能知物。
知物者之致善珍,珍益广,非特止于十也(《群书治要》)」。
其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三
朝九州之俊(《北堂书钞》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