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杜邺西汉 ? — 前2
元寿元年举方正直言对 西汉 · 杜邺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九
臣闻禽息忧国,碎首不恨;
卞和献宝,刖足愿之。
臣幸得奉直言之诏,无二者之危,敢不极陈
臣闻阳尊阴卑,卑者随尊,尊者兼卑,天之道也。
是以男虽贱,各为其家阳;
女虽贵,犹为其国阴。
故礼明三从之义,虽有文母之德,必系于子。
《春秋》不书纪侯之母,阴义杀也。
昔郑伯随姜氏之欲,终有叔段篡国之祸;
周襄王内迫惠后之难,而遭居郑之危。
汉兴吕太后权私亲属,又以外孙为孝惠后,是时继嗣不明,凡事多晻,昼昏冬雷之变,不可胜载。
窃见陛下行不偏之政,每事约俭,非礼不动,诚欲正身与天下更始也。
然嘉瑞未应,而日食地震,民讹言行筹,传相惊恐。
案《春秋》灾异,以指象为言语,故在于得一类而达之也。
日食,明阳为阴所临,《坤卦》乘《离》,《明夷》之象也。
坤以法地,为土为母,以安静为德。
震,不阴之效也。
占象甚明,臣敢不直言其事!
曾子问从令之义,孔子曰:「是何言与」!
闵子骞守礼不苟,从亲所行,无非理者,故无可间也。
大司马新都侯莽,退伏第家,以诏策决,复遣就国。
高昌侯宏去蕃自绝,犹受封土。
制书侍中驸马都尉迁,不忠巧佞,免归故郡,间未旬月,则有诏还,大臣奏正其罚,卒不得遣,而反兼官奉使,显宠过故。
阳信侯业,皆缘私君国,非功义所止。
诸外家昆弟,无贤不肖,并侍帷幄,布在列位,或典兵卫,或将军屯,宠意并于一家,积贵之势,世所希见所希闻也。
至乃并置大司马将军之官,皇甫虽盛,三桓虽隆,鲁为作三军,无以甚此。
当拜之日,晻然日食。
不在前后,临事而发者,明陛下谦逊无专,承指非一,所言辄听,所欲辄随,有罪恶者不坐辜罚,无功能者毕受官爵,流渐积猥,正尤在是,欲令昭昭,以觉圣朝。
昔诗人所刺,《春秋》所讥,指象如此,殆不在它。
由后视前,忿邑非之,逮身所行,不自镜见,则以为可,计之过者。
疏贱独偏见,疑内亦有此类。
天变不空,保右世主,如此之至,奈何不应!
臣闻野鸡著怪,高宗深动;
大风暴过,成王怛然
愿陛下加致精诚,思承始初,事稽诸古,以厌下心,则黎庶群生,无不说喜,上帝百神,收还威怒,祯祥福禄,何嫌不报(《汉书·杜邺传》)
灾异对 西汉 · 杜邺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九
春秋灾异,以指象为言语。
筹,所以纪数。
民,阴,水类也。
水以东流为顺走,而西行,反类逆上。
象数度放溢,妄以相予,违忤民心之应也。
西王母,妇人之称。
博奕,男子之事。
于街巷阡陌,明离闑内,与疆外。
临事盘乐,炕阳之意。
白发,衰年之象,体尊性弱,难理易乱。
门,人之所由;
枢,其要也。
居人之所由,制持其要也。
其明甚著。
今外家丁、傅并侍帷幄,布于列位,有罪恶者不坐辜罚,亡功能者毕受官爵。
皇甫、三桓,诗人所刺,《春秋》所讥,亡以甚此。
指象昭昭,以觉圣朝,奈何不应(《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王音 西汉 · 杜邺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九
闻人情,恩深者其养谨,爱至者其求详,夫戚而不见殊,孰能无怨?
此《棠棣》、《角弓》之诗所为作也。
昔秦伯有千乘之国,而不能容其母弟,《春秋》亦书而讥焉。
周召则不然,忠以相辅,义以相匡,同己之亲,等己之尊,不以圣德,独兼国宠,又不为长,专受荣任,分职于陜,并为弼疑。
故内无感恨之隙,外无侵侮之羞,俱享天祐,两高名者,盖以此也。
窃见成都侯特进领城门兵,复有诏得举吏如五府,此明诏所欲宠也。
将军宜承顺圣意,加异往时,每事凡议,必与及之,指为诚发,出于将军,则孰敢不说谕
文侯寤大雁之献,而父子益亲;
陈平共壹饭之馔,而将相加欢,所接虽在楹阶(《汉纪》作「陛」),俎豆之间,其于为国折冲厌难,岂不远哉!
窃慕仓唐、陆子之义,所白奥内,唯深察焉(《汉书·杜邺传》)
王商 西汉 · 杜邺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九
「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示勺祭」,言奉天之道,贵以诚质,大得民心也。
行秽祀丰,犹不蒙祐;
德修荐薄,吉必大来。
古者坛场有常处,燎禋有常用,赞见有常礼;
牺牲玉帛虽备而财不匮,车舆臣役虽动而用不劳。
是故每举其礼,助者欢说,大路所历,黎元不知。
今甘泉、河东天地郊祀,咸失方位,违阴阳之宜。
及雍五畤皆旷远,奉尊之役,休而复起,缮治共张,无解已时,皇天著象,殆可略知。
上甘泉先驱失道;
礼月之夕,奉引复迷。
祠后土还,临河当渡,疾风起波,船不可御。
又雍大雨,坏平阳宫垣。
三月甲子,震电灾林光宫门。
祥瑞未著,咎征仍臻。
迹三郡所奏,皆有变故。
不答不飨,何以甚此!
《诗》曰:「率繇旧章」。
旧章,先王法度,文王以之,交神于祀,子孙千亿。
宜如异时公卿之议,复还长安南北郊(《汉书·郊祀志》下:成都侯王商大司马卫将军辅政,杜邺。)
临终作墓石文 西汉 · 杜邺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九
魏郡杜邺,立志忠款,犬马未陈,奄先草露。
骨肉归于后土,气魂无所不之。
何必故丘,然后即化。
封于长安北郭,此焉宴息(《西京杂记》上:杜子夏葬长安北四里,临终作文曰云云。及死,命刊石埋于墓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