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张奂书 东汉 · 延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一
离别三年,梦想言念,何日有违。伯英来,惠书盈四纸,读之三复(《御览》作「反复」。),喜不可言(《艺文类聚》三十一,《御览》五百九十五。)。
与张奂书 东汉 · 延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一
烈士徇名,立功立事(《文选·潘岳闲居赋》注,又「王迟与陈伯之书》注)。
与高彪书 东汉 · 延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一
今兹以《五经》为鼎簠,书传》为俎笾,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未暇螓也。宜勿以为念(《御览》九百四十一)。
与段纪明书(段颎字纪明) 东汉 · 延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一
得知穷兵极远,大捷而反,虽齐桓之制令支服流沙,霍将军之封祁连,辛武贤之截丑虏,蔑以加焉。莫不鱼烂云除,震惧稽颡矣(《书钞》一百十七《兵势》)。
贻刘祐书 东汉 · 延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一
昔太伯三让,人无德而称焉。延陵高揖,华于仰风。吾子怀蘧氏之可卷,体宁子之如愚,微妙玄通,冲而不盈,蔑三光之明,未暇以天下为事,何其劭与(《后汉·刘祐传》)!
与李文德书 东汉 · 延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一
夫道之将废,所谓命也。流闻乃欲相为求还东观,来命虽笃,所未敢当。吾尝昧爽栉梳,坐于客堂,食赤乌之麰麦,饮化益之玄醴,折张骞大宛之蒜,歃晋国郇瑕氏之盐(已上四句,从《御览》补。)。朝则诵羲、文之《易》,虞、夏之《书》,历公旦之典礼,览仲尼之《春秋》。夕则消摇内阶,咏《诗》南轩。百家众氏,投闲而作。洋洋乎其盈耳也,涣烂兮其溢目也,纷纷欣欣兮其独乐也。当此之时,不知天之为盖,地之为舆;不知世之有人,己之有躯也。虽渐离击筑,傍若无人,高凤读书,不知暴雨,方之于吾,未足况也。且吾自束修已来,为人臣不陷于不忠,为人子不陷于不孝,上交不谄,下交不黩,从此而殁,下见先君远祖,可不惭赧。如此而不以善止者,恐如教羿射者也。慎勿迷其本,弃其生也(《后汉·延笃传》,又《御览》四百三十一,九百七十七)。
仁孝论 东汉 · 延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一
观夫仁孝之辩,纷然异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据,可谓笃论矣。夫人二致同源,总率百行,非复铢两轻重,必定前后之数也。而如欲分其大较,体而名之,则孝在事亲,仁施品物,施物则功济于时,事亲则德归于己,于己则事寡,济时则功多。推此以言,仁则远矣。然物有由微而著,事有由隐而章。近取诸身,则耳有/听受之用,目有察见之明,足有致远之劳,手有饰卫之功,功虽显外,本之者心也。远取诸物,则草木之生,始于萌芽,终于弥蔓,枝叶扶疏,荣华纷缛,木虽繁蔚,致之者根也。夫仁人之有孝,犹四体之有心腹,枝叶之有本根也。圣人知之,故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然体大难备,物性好偏。故所施不同,事少两兼者也,如必对其优劣,则仁以枝叶扶疏为大,孝以本根充实为先,可无讼也。或谓先孝后仁,非仲尼序回、参之意。盖以为仁孝同质而生,纯体之者,则互以为称,虞舜颜回是也。若偏而体之,则各有其目,公刘曾参是也。夫曾、闵以孝悌为至德,管仲以九合为仁功,未有论德不先回、参,考功不大夷吾。以此而言,各从其称者也(《后汉·延笃传》,又《御览》四百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