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后土议 西汉 · 司马谈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六
天地牲角茧栗,今陛下亲祠后土,后土宜于泽中圆丘为五坛,坛一黄犊大牢具。巳祠尽瘗,而从祠衣上黄(《史记·封禅书》、有司与太史公祠官宽舒议。案:事在元狩二年,《汉书·郊祀志》上,「太史公」作「太史令谈」。师古曰:「谈即司马谈也。」)。
议立太畤坛 西汉 · 司马谈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六
神灵之休,佑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太畤坛以明应,令太祝领,秋及腊间祠,三岁天子一郊见(《史记·封禅书》:是夜有美光,及昼,黄气上属天。太史公祠官宽舒等曰。又见《汉书·郊祀志》上。)。
论六家要指 西汉 · 司马谈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六
《易大传》曰:「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阳之术,大详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叙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与时迁徙,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君唱臣和,主先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佚。至于大道之要,去健羡,黜聪明,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神形蚤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曰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臧,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纪纲,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上尧舜,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剪,采椽不斫,饭土簋,歠土刑,粝粱之食,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率。故天下共若此,则尊卑无别也。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也。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不能废也。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壹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不能改也。
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剸决于名,时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兴舍。故曰「圣人不巧,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款。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耀天下,复反无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合,故圣人重之。由此观之,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具。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汉书·司马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