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黄自然
蔡九峰书集传跋绍定五年 宋 · 黄自然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一
《蔡九峰书传》六卷、《总序》一卷,文公先生门人九峰蔡先生所集也。
始,《书》未有传,分命门人纂集,莫可其意,乃专属之九峰
其说出于一家,则必著姓氏。
至于行有删句,句有刊字,附以己意,为之缘饰者,患不复录,用《诗集传》例也。
宏纲要指,奥辞穾义,既饫闻而熟讲之矣,又复玩心绎意,融会其归,精思力践,务造其极。
文公既殁□三十年而后始出其书,故其援据的确,训释明备,文从字顺,了无可疑。
典、谟五篇,则又文公未易箦前所定手毕也。
西山先生谓考序文之误,订诸儒之说,□明二帝三王群圣贤之用心,有先儒所未及者,岂□□哉。
传本文公所命,故不复表著师说。
周公迪后,本以治洛,非封伯禽
秦穆悔过,在听杞子,非为孟明
居东以□流言,则序成为是;
□书以角召公,则苏氏近之。
他如此类,虽偏如□。
自然之生也后,不及一登考亭之门。
岁庚辰九峰于□□□□□□□闻其说,因请受以□□□□□协一之旨,《语录》所记,□有合于□渠《书传》之云,乃少愚于文公,揆之内心,亦有未释然者。
间窃从而质□,则知一以心言,纯粹不杂之义;
一以理言,融会贯通之名也。
从《语录》之说,逆上经文,既或未明,「协」下「克」字,复为长语。
味《书传》之训,惟能言而一之,故始虽主于一善,终则无一之不善,自涣然而无疑。
□审乎此,则文公释□不尽同于程子者,非求异也,言盖有在也。
若夫《洪范》九畴如以奇行,五□居中,地本无十,备见于《皇极内外篇》。
根极理要,探索幽眇,又其深造而自得之者。
每以不获先师印可为恨,九原可□,其谓斯何!
精□无二,终归一揆。
自然受质不□,□涉其藩,未测其奥。
忧患罪罚,偶未即死,方将执□□□,日侍诲席,而山颓木坏,已不胜其悲矣。
曩不自揆,僭状其行,以请铭于□□名卿,辄复叙次所闻,挂名传末。
虽不足以□明□旨,姑以志无穷之憾焉耳。
绍定壬辰□□后十日,后□黄自然□手敬书。
按:《朱文公订正门人蔡九峰书集传》卷首,淳祐刻本。
真西山陈端父武义序后宝庆二年 宋 · 黄自然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一
陈君端父之宰武义也,贰卿真先生序以宠其行,自然不肖,亦辱惠教。
观其本仁义以为治政之方,即持敬以为存心之要,皆公得之学问,验之躬行,而发见之辞章,非饰藻缋以为工者比也。
率是以往,雪霜贸贸中,还此天地,将复有叹而咏、咏而歌者,武义之民其幸哉!
或者闻而请曰:「《大学》言为人君止于仁,文公以为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
子男之邦,视民最亲,有君道焉,则曰恺悌父母也,曰若保赤子也,曰平易近民也,稽之于古,有成说矣。
公以义并言,得无他意乎」?
自然应之曰:「仁为体,义为用。
义者,所以全其仁也。
惟心之爱之也切,故己之体之也至。
痒痾疾痛,若己隐忧,则吏奸必戢,常恐害民;
强梗必锄,常恐扰民;
蠹政苛令,是刬是革,常恐一毫不便于民。
此义也,而皆所以为仁也。
不知一言之仁,无以立为政之本;
不明两言之仁义,无以达为政之用。
由是观之,《大学》言仁,而义已在中。
公兼言仁义,实深得《大学》之旨,有异乎哉!
且独未读《中庸》乎:哀公问政也,夫子告之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若专于仁矣,而仁之为人,义之为宜,必以是终焉。
语其本则全体是仁,语其用则无一非义,有异乎哉」?
以是说私质于公,公曰:「子言政合我意,子其发明,以补某不足」。
武义君心醇而气和,与之处终日,不见其喜怒之色,盖天资厚于仁者。
知所以为仁,必知所以为义矣。
苟徒悦近似之名,不究精微之蕴,则煦煦之恩,流于姑息,岂《大学》止于仁之谓哉!
因次其语,并以荐之武义君。
傥未弃绝,他日为政之先后次第,尚当从君一一请之。
丙戌腊月望后二日黄自然拜手敬书。
按:《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八《送陈端甫武义序》附录,四部丛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