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释净源北宋 1011 — 1088
华严经义海百门详校题辞熙宁二年四月 北宋 · 释净源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
义海百门者,贤首国师宗别教一乘所制也。
囊括大经,发挥玄旨,总十门而析百义,融万法而归一尘。
嗟乎!
吾祖之训,遗文尚存,莫有传者。
晋水法裔净源字伯长,苦志于兹有年数矣,遂遍搜古本,历考十门。
以前之九门,具彰序意,列义通结,唯后之一门,亡其通结,或诸本传写阙文耶?
或祖师立言互略耶?
抑又第六差别显现,误题圆明解缚者。
盖后人横议,编简异同,今偕详定,以第六至第十通前五门,合为一卷。
恐来者不知,故直书以见其意。
时熙宁二年岁次己酉四月十九日,于青墩宝阁讲院方丈序。
按:《华严义海百门》卷末,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四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纪重校 北宋 · 释净源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
孤山智圆法师尝称杜顺尊者抉《华严》深旨而撰斯文,盖准唐中书舍人高郢序《北塔铭》耳。
净源向读唐丞相裴休述《妙觉塔记》,《记》且谓华严疏主仰贤首《还源》,玩味亡斁,若骊龙之戏珠也,乃知斯《观》实贤首国师所著断矣。
抑又《观》中具引三节之文。
国师之语,章章焉。
熙宁元年冬十一月,特抱诸郡《观》本,再请钱唐通义大师子宁重校其辞。
宁公学深知古,力考诸文,朝而思,夕而玩。
因与曰:「贤首所集具引之语救而得之矣,请试陈其一二焉。
《观》不云乎:『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
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
兹乃《义海百门》之一也。
又曰『拯物导迷,莫斯为最』,岂非《般若心经疏序》欤?
又谓『就此门中分为四句』,此亦晋疏玄谈,又已明矣」。
应之曰:「夫有条不紊,表其网之在纲;
探乎深辞,贵其通于舆义。
然则君子僧博览祖训,负卓卓之识,岂独畴昔有之乎」?
通义师传慈恩祖教,讲儒者五经,而考文责实,章灼同异,意犹吾心也,于是乎题之卷末云耳。
按:《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卷末,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四五。
原人论发微录序熙宁七年八月 北宋 · 释净源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
治平号之明年,杭郡崇因大师可中以《原人论》洎科文为贽,请余览之,或有述焉。
因念斯论之作也,盖斥二教之浅近,会一乘之渊缊,故其论旨皆用佛祖之言、儒道之语,以成文体,非夫学深通古,洞仲尼之垂范,究伯阳之立言者,则罔措其怀矣。
不尔,则何以后叶孙谋,比肩继踵而传授道德耶?
源畴昔尝读《圆觉疏钞》之广者,而其间穷万法、推一心,章惟灼实,开决疑滞,布在《钞》文,明犹指掌。
于是不揣捣昧,录《广钞》之要辞,发斯论之微旨,庶乎吾祖深文奥义未坠于地,而请者之心亦无鈇然。
既录论主钞辞以发微旨,故号之曰《发微录》焉
时圣宋六叶,岁次甲寅八月十一日,于钱塘贤首教院序。
按:《原人论发微录》卷首,续藏经第二编第九套第二册。
还源观疏钞辅解序元丰二年 北宋 · 释净源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圆宗文类》卷二二
夫宗经为观,传诸后嗣,以教类之,略有三焉。
昔帝心尊者集法界观门则宗乎化教矣,澄照律师述净心诫观则宗乎制教矣,若乃化制并宗,性相互陈,唯贤首国师妄尽还源兼而有之。
故其国顿之机,权小之流,悉皆普被耳。
景祐中禀兹观门于昆山聚法师之门,名讳清本。
并疏两轴科文一册,皆法灯大师之所撰也。
然其间所释序文及诸观义,虽尽乎善而未尽乎美。
于是举要治繁,选言发行,探清凉之疏旨,索演义之钞辞,补其偏善之功,成其具美之绩,故命题曰《疏钞补解》焉。
古人有言:不截盘根,无以验其利器;
不剖文奥,无以辨其通才。
后之孙谋,通吾祖观,心昭昭然若杲日之丽天,且不为昏情所翳者,其在兹乎!
时元丰二年岁次己未夏,安居后三日,于云间善住宝阁
按:《华严还源观疏补解》卷首,续藏经第二编第八套第一册。
教义分齐章重校序 北宋 · 释净源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
予禀具之初,受《华严》大部于横海法师之门。
参承之暇,尝示诲曰:「昔贤首国师述《教义章》,开一乘之渊旨,发五教之微言,故其立宗判义,独耀古今,兹实先圣之遗烈,作后世之龟鉴者也。
若清凉之释《大经》,圭峰之解《圆觉》,长水之注《楞严》,皆所以抗志一乘,潜神五教,而章句出焉。
然其间标题有乖谬,列门有参差,传写有讹舛,考兹三失,纷然久矣。
何则?
原夫先祖之标题也,以《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为目,而《圆觉广钞》引之详矣。
此见数本,或标云《华严五教章》,或题云《华严一乘分教记》,是岂祖师之意耶?
向所谓标题有乖谬,其失一也。
又若总列章门,稽诸舆本,皆以义理分齐系乎第九,所诠差别,当于第十。
近有佛陇学者传乎径山,写本妄以第十门为中卷,反以第九门为下卷。
向所谓列门有参差,其失二也。
且夫三轴之文,难以文定
十门之义,宜以义求。
其或舛克为尧,讹凤为风,此例实繁,不可具陈。
所谓传写有讹舛,其失三也」。
嗟乎!
法师之去也几二纪矣,后之人胸臆其说,吾将谁从!
因与二三子详校其辞,以垂当世。
霅川上人灵凤者,久奉祖训,施缗开勒,于是辄书往日所禀之语告诸来裔云。
按:《圆宗文类》卷二二,续藏经第二编第八套第五册。
法界观助修记序 北宋 · 释净源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圆宗文类》卷二二
夫钞记之作也,非谓旁引教相,广叙章门而已,在乎发序意,通注辞,使其说授者临文到旨,造解成观,此其大槩也。
然兹观门作为钞解,殆盈四家:西蜀周法师、开宝守真大师、淅水从朗法师、景德有明大师
虽皆连疏累偈,托文为證,而于所解之义有多互违者。
盖帝心集观,文高旨远;
定慧为注,言约义微;
丞相述序,本末交映。
以故申明其辞,实难其才耳。
抑又行之大者,莫先乎熏止习观。
诸钞发义,虽列多门,而圆修造诣,竖无穷归。
源耽味波玩,有年数矣,不揆荒鄙,辄事操觚,删众说之繁文,补诸祖之要义,勒成两卷,将传叔世,助观心而终焉。
噫!
吾祖既没,微言在兹,与我同志,无隐乎尔。
策门三道 其一 贤首判论 北宋 · 释净源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
问:《华严》一真法界,即《起信》一心源也。
然心融万有,便成四种法界,故圭峰以溥该诸教,迥异诸教,唯就一心而谈圆矣。
然则《起信》以一心为本源,贤首判之,则曰心于终而兼于顿,且不该乎圆矣,与其圭峰之辞何其异也!
诸生心愤口悱,其来久矣,讵可默无言乎?
其二 判教有差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
问:圭峰之论《原人》也,始人天而终显性,五教在焉。
贤首之疏《华严》也,先小乘而后圆教,五章备矣。
贤首圭峰之祖也,圭峰贤首之裔也,何裔之迹同而判教之效异耶?
然二师为道,义必有在,宜摭嘉言,以析两端。
其三 儒释言性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圆宗文类》卷二二
问:专习三藏,不见域内之文;
偏学六经,岂知方外之教?
然则周孔罕言性命,而佛祖之训详矣。
且皇唐李习之宗乎孟轲,谓人之性善;
杜紫微法于荀子,谓人之性恶;
皇甫湜稽诸扬雄,谓人之性善恶混;
韩氏又曰上焉者善,下焉者恶,中焉者混。
圣宋缙绅,如欧阳永叔、章表民、王陈而下,其说非一乎义学,穷子史、究六经,而诸贤之作,其孰与吾教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