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释法明
宝梵教寺经藏记 宋 · 释法明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三○、《延祐四明志》卷一八
大夏天竺国不知其几千万里,有能仁氏之教,盖出于净饭之后,当周昭王二年四月而生。
兹大圣将利益于天下,忽地动泉溢,虹光上贯紫薇,王命史占之,剖石南郊,用纪其事。
生十九年,父王以嗣嫡之储,钟爱甚笃。
因感而欲出俗,志坚不可夺,遂踰大雪山,修道德,成行满于菩提树下,成等正觉,三转法轮,度人无数。
机薪既尽,将入涅槃,顾谓其徒曰:「我灭后一千年,声教当留于四方」。
于是阿难多闻第一与诸弟子惧微言将绝,于毕钵罗窟中结集法藏
凡住世四十有九年,所说之法若水传器,将大小诸部,不可备举,盛行其土。
汉明帝夜梦金像飞行殿墀,因遣使往西域求之月氏,遇摩腾、竺法兰二大士,以白毡绘其像,以贝多叶缮其书。
至止洛京,首命翻译,印《四十二章经》,为释教来东之始也。
乃度僧,创白马寺以奉之。
原其教,大率以因果为宗,近则使人迁善远罪,终则使之革凡成圣,大有益于教化,故世谓儒释道若鼎之足焉。
魏、晋、隋、唐,又迁千有馀载,中间或隆或替,皆系于时君世主,其道未尝为之增损也。
高僧玄奘义盛者尝亲往天竺,备历寒暑,得经律论,合前后所译约五千馀卷。
梁朝傅大士乃补处慈氏方,以其书覆以宝殿,架以车轴,此亦流通法宝无穷之意。
自尔檀信有所祈祷,至于事近恳投,如谷答响。
或者窃疑之曰:「吾观琅函玉轴,而赤者是纸,黑者是墨,分别者是业识。
与夫施财推解之神,而手未尝捧其卷,目未尝阅其书,又不知其中所说何法,祗一举心祈向,便能感格神物,易危为安,此系何道而致之然」?
殊不知如来为一切众生,故于娑婆世界无一芥子许不是舍身命处。
且以丈尺之地铺以芥子,纵功力算计尚莫能知,况婆娑如是之广,其积功累德,宜乎不待发一言而千里应之。
此但以一代施之为言,若其以法界身随机逼教,则尘尘刹刹,殿推是,闻所出音声与亲闻如来所说一大藏教无以异也,而况手持目阅、游心其间者哉!
荆溪且一句通神,咸资彼岸,思惟修习,永證菩提,前所谓迁善远罪、革凡成圣,岂虚言耶?
宝梵院者,在县之东北隅,去城市一牛吼地。
治平中始易今额,业以十方讲观住持。
政和间,猊座久虚,众举真懿大师德臻。
胡氏子,世为邑之大族,妙龄披缁,乃居延庆三十年,禀法智大师天台教观,众钦仰。
既来,适丁百废,莫能支矣。
一日,其父允和语之曰:「邑中未有轮藏为道俗洗心植福之地,汝能经画,吾当助之」。
于是乐从其说,袖疏出谒豪右。
后七年成,宝殿一新,华龛八面,护法神龙从地捧之而出。
菩萨天仙,光明辉映,若帝网殊,互相涉入。
其徒了宗、如雅、可立同往乌墩镇募缘,得经五百函以实之。
兴作于建炎丁未,落成于绍兴甲寅,总费钱万有馀贯
既成,臻公遂告老西堂。
未二十年而主人几易,第恐日迁月化,后之人不知创始之本末,乃过谓仆曰:「此未有记,公能以文字治增上胜缘乎」?
仆曰:「昔韩梓材,唐之名儒也,尝为清泉寺作《轮藏记》,其所载太和中,率天下佛祠逾三万,其能置大藏者不过十百。
然以唐较宋朝,其增制佛祠不啻数倍,而能置大藏者,又何止于十百而已哉?
顾当时建立之人求其记者,皆一时钜公硕儒,以文章翰墨照辉后人,欲其取重于天下矣。
而公独以一林下无闻之人求为之记,得非以仆而为诮焉」?
然不敢辞而为之记。
按:民国象山县志》卷三二,民国十六年铅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