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释子元南宋 ? — 1166
选佛图序 南宋 · 释子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四
夫寂光同居,一智无殊。
情生彼此,见有亲疏。
觌面了色,空性如如。
本无二路,自见妙粗。
吾不如是,一体毗卢。
先须识本,免被糊。
行有行相,知有知模。
愿有愿力,进有程途。
惺惺寂寂,如净明珠。
照彻心体,凡圣同途。
四士合辙,三身一如。
头头净土,处处阿弥。
山僧如见四士,混乱无纶,知转行融。
致使利钝不分,因果俱失。
只言净土,不知土高低;
只说唯心,不知心之深浅。
故见诸家相毁,各执一边;
谁知自破宗风,非魔能坏。
今则略开一线,述出四图,削去迷情,顿明心地。
然后河沙法界,该收一纸之中;
无量法门,出乎方寸之内耳。
按:《庐山莲宗宝鉴》卷二,续藏经第二编第一三套第一册。
示念佛人发愿偈 南宋 · 释子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四
《弥陀节要》云:念佛之人,最急一事,不善相应。
何以故?
虽云持戒念佛,不曾发心愿生净土,皆是埋头过日,自失善利。
大凡念佛,先要发心,欲超生死,往生净土。
须以大愿,自为主意,常须念佛。
早晚专心,礼拜弥陀,如朝帝主,两不失时,日近日亲,心口与佛相应,去佛不远。
口念心想,心愿见佛,发深重愿,决信无疑。
日久岁深,工夫纯熟,自然三昧成就。
临命终时,弥陀接引,净土现前。
更愿现生之内,常遇善知识,不值邪见师。
无惑我心,不生懈怠。
若也如此念佛,深信发愿,是信行愿,三不亏也,临终见佛,即非外来,尽是唯心显现。
犹如种子,在地逢春发生,岂是外来?
皆从地出也。
今之修行亦尔。
念佛信愿,纳在八识心地,临终发现净土弥陀,即非外来,皆从自心出也。
偈云:
万法从心生,万法从心灭。
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持戒无信愿,不得生净土。
唯得人天福,福尽受轮回,展转难脱离。
看经无慧眼,不识佛深意。
后世得聪明,乱心难出离。
不如念佛好,现世无名利。
行坐不多罗,则是阿弥陀。
发愿持戒力,回向生乐国。
正是合行持,千中不失一。
释迦金口说,弥陀亲摄授。
诸佛皆护念,诸天善护持。
见此念佛人,与佛不相远。
应当坐道场,转于大法轮。
普度无边众。
譬如贫家女,腹孕转轮王
诸天常爱护,贫女自不知,复中有贵子。
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
忆佛常念佛,不久当成佛。
诸佛善护持,其人自不知。
我当生净土,却要来后世,再得生人中。
譬如贫人家,地内有伏藏。
藏神常守护,不令其有失,贫人自不知。
家内有宝藏,逐日趁客作,求衣食自济。
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
不知念佛人,具足如来藏。
自说我无分,返要生人中。
譬如病人家,自有真妙药。
不知妙药性,不能自治病。
每日床枕边,痛苦受无量。
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
不知念佛心,能灭贪瞋病。
能为大医王,能为大宝藏,利济一切人。
能为大法王,覆护一切众。
将为是凡夫,不得生净土。
且自持斋戒,后世愿为人。
展转更修行,方可生彼国。
多见修行人。
常作如是说。
不称弥陀愿,不合净土经。
邪见障覆心,毕竟难出离。
非是他人障,皆是自障心。
今世不得生,一蹉是百蹉。
劝汝修行人,信我如来说。
佛无不实语,岂是虚诳言。
但当自精勤,一心求净土。
因风吹于火,用力不消多。
幸有念佛心,回愿超三界。
逢宝不取宝,食受饥寒。
咄哉大丈夫,不见真实意。
我今略劝赞,展转传与人。
代我广流通,作于如来使。
真是诸佛子,真名报佛恩。
普愿如说行,同生极乐国。
按:《庐山莲宗宝鉴》卷第七,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