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赵安仁北宋 958 — 1018
舒殿丞荆州 北宋 · 赵安仁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建隼提封云梦泽,临民咫尺岘山
烟凝郊郭漳波净,翠绕楼台楚峤奇(《舆地纪胜》卷七八《荆湖北路·荆门军》)
言偃字子游吴人赠吴侯进封丹阳公赞 北宋 · 赵安仁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山左金石志》卷一五、《阙里志》卷一七、嘉靖《武城县志》卷八、雍正《山东通志》卷一一、乾隆《曲阜县志》卷二四、道光《滕县志》卷七
鲁堂登科,睹奥将圣。
武城之小,可以观政。
澹台之举,行不由径。
追建上公,素风逾盛。
卜商子夏卫人赠卫侯今进封河东公赞 北宋 · 赵安仁
四言诗 押阳韵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山左金石志》卷一五、《阙里志》卷一七、雍正《山东通志》卷一一、乾隆《曲阜县志》卷二四、道光《滕县志》卷七、《曹南文献录》卷七四
《诗》动天地,起予者商。
温柔立教,文学升堂。
《雅》《颂》得所,治乱攸彰。
庆成嘉赠,其道弥芳。
太宗皇帝谥册文大中祥符元年七月 北宋 · 赵安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太常因革礼》卷九○、《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二七(第二册第一六二五页)、《宋大诏令集》卷一四○
维某年某月某日朔,孝子嗣皇帝臣谨再拜稽首上言:臣闻应期受命,圣人所以致太平;
卜世其昌,上帝所以祚明德。
然则升中昭事,既报本于圜方;
顺美归尊,当增华于简册。
伏维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玄功不宰,妙用无方,若唐尧之圣神,有周公之才艺。
在朱邸也,悬象集连珠之庆;
绍宝历也,长江出瑞石之文。
闽越于是来同,并汾以之荡定。
若乃扬庭以选士,辟馆以育才,得人而致治也。
集河、洛之图书,阐周、孔之经籍,用文以立教也。
授律以行师,取威而禁暴,经武以定功也。
审官以考绩,议狱以缓刑,信赏而慎罚也。
既而讲三王之礼,备六代之乐,躬肆类以享,尊二祖以配天。
人神感通,上下交泰,和气充塞,德泽涵濡。
百灵效祥,溢图牒之所记;
九译来贡,超载籍之所闻。
然犹旰食励精,实行慈俭,除宫室之藻饰,绝弋猎之嬉游,省去名称,抑罢封禅,积德深厚,垂庆绵长。
俾臣薄躬,诞膺丕锡,守位一纪,率土咸怀,叠委休符,屡维稔岁。
徇黎庶之虔请,循虞夏之旧章,告成介丘,昭纪大号,奉扬前烈,传之无穷。
而陟配方严,鸿名未称,敢不周爰古道,侔揣大猷,上以协神祇之心,下以伸臣子之志,再章节惠,永播英声。
谨遣摄太尉具官臣王旦奉宝册,加上尊谥曰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大明广孝皇帝
恭惟至神,俯歆令典,延休万乘,介福兆人。
谨言。
祀昊天上帝玉册文大中祥符元年十月二十四日 北宋 · 赵安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宋朝事实》卷一一、《宋史》卷一○四《礼志》七、《岱览》卷四、《泰山志》卷一二
维大中祥符元年岁次戊申十月戊子二十四日辛亥,嗣天子臣德昌敢昭告于昊天上帝:臣嗣膺景命,昭事玄穹。
太祖揖让兴邦,太宗忧勤致治,肃清寰海,混一车书,升中告成,猥延积庆。
元符锡祚,众宝效祥,异域咸怀,丰年屡应。
虔修封祀,祈福黎元。
谨以玉帛、牺牲、粢盛庶品,备兹禋燎,式荐至诚。
皇伯考太祖皇帝启运立极英武圣文神德玄功大孝皇帝、皇考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大明广孝皇帝配神作主。
尚飨!
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册文大中祥符七年正月戊申 北宋 · 赵安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宋大诏令集》卷一三五、《宋会要辑稿》礼五一之五(第二册第一五四四页)、民国《浮山县志》卷四○
嗣天子臣恒谨再拜稽首言:伏以先天地,母万物,大道强名而混成;
一希夷,总众妙,元圣无私而独运。
肆结绳之上世,逮凝旒之应期,必敦清净之风,乃洽醇熙之化。
伏惟太上玄元皇帝,神凝气祖,粹蕴帝先。
绝学以阐真宗,袭明而闻道奥。
圣母发祥于梦日,宣尼兴叹于犹龙。
微言阐幽,大象垂教。
二仪长久,本清宁而居;
兆庶乐康,资恬淡而无欲。
首出万古,式是百王,天付烝民,运兴有宋。
烈祖之开创,神宗之治平,率慈俭为永图,遵朴素为常道。
庆钟长发,猥及眇躬。
宝箓葳蕤,惟新于先命;
玉音昭晰,亲遘于神期。
谕皇世之有开,示高真之幽赞。
上帝克享,妙本是依,仰止灵区,虔伸顺拜,周爰徽称,益表钦崇。
夫恍惚无形,生三为太,兹之谓混元;
渊默守中,吹万自化,兹之谓上德。
虽善贷常存于不有,而可名恭荐于至诚。
谨遣摄太尉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王旦奉玉册、玉宝,上徽号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伏以因大成而曲全,循尊道贵德
储祉善建,保鸿基之配天;
降鉴勤行,佑冲人之治国。
万方富寿,世祚千亿,爱养蒸黎,永永无极。
谨言。
真宗答诏论边事咸平二年十二月 北宋 · 赵安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二
臣以为当今有急务者三,经久有大要者五。
急务三者:其一激励戎臣,举赏罚之典。
自防秋已来,有保一军、守一垒而有功者,有握重兵、居重地而无效者,故未能屏黠敌之迹,止猾夏之谋。
今若有功被加等之赏,益以强兵,使居要害之地;
无效者夺主兵之柄,赐之重罚,惩逗挠之失,则军威自振,寇氛自消。
故赏罚不可不举也。
其二振救边民,行优恤之惠。
契丹扰边以来,边民有斗敌之时没于兵刃者,遣使收瘗之;
有骨肉支离、庐舍焚燬者,本部抚恤之;
有保守城垒失于种莳者,有司给复之。
故优恤不可不行也。
其三请车驾还京,重神武之威。
陛下光宅中区,明照四海,以一方骚动,劳万乘抚巡。
今封疆之臣,既行信赏,边鄙之俗,又协来苏,所宜归奉宗祧,以安远迩。
神武不可不重也。
大要者五:其一选将略。
当今士卒素练而其数甚广,用之边方,立功至少,诚由主将之无智略也。
岂非有一夫之勇者,不足以为万人之敌乎?
郤縠中军,敦《诗》、《书》,说礼、乐;
杜预平吴,马上治《春秋》。
盖儒学之将,则洞究存亡,深知成败,求之当今,亦代不乏贤。
太祖太宗亲选天下士,今布在中外,不啻数千人。
其閒知兵法可为将者,固有之矣。
若选而用之,则总戎训旅,安边制敌,不犹愈于有一夫之勇者乎?
况其识君臣父子之道,知忠孝弟顺之理,与夫不知书者,固亦异矣。
其二持兵势。
京师,天下之根本也。
澶、河朔之咽喉也。
镇、定,股肱之地也。
是知根本在乎深固,咽喉在乎控制,股肱在乎运用。
兵之众寡,贵得其宜。
若支大于体,末重于本,是以利器授人也。
其三求军谋。
古者用兵必有成算,咨谋筹画,以赞戎机。
比来用军,都无此选。
自今凡命将守边,仍取识孤虚成败,知寇戎情状者参谋,入官阶资,优与迁陟。
况今武举已议复行,其军谋宏远武艺绝伦科,望依唐室故事,复开此选。
其四修军政。
古之名将,必得众心,师克在和,战则必胜,投醪挟纩,史册具陈。
若非畏爱兼行,岂得士卒乐用。
故《谷梁传》云:「善师者不阵,善阵者不战」。
言敌人畏其法令也。
今之将帅,请先以军政能否黜陟之,则人人自谨于法令矣。
其五爱民力。
国家边备尚严,经费尤广,今岁辇运,固已重劳,或可议蠲租与免缘科折变,不须给复,可息疲羸。
仍望特戒有司,省事,用全民力,以备军须。
陛下以上圣之资,兼神武之略,荡平敌寇,正在朝夕。
臣之狂言,姑以竭愚忠之一效,乌足资庙胜之成算哉!
郊丘天地神位议景德二年九月 北宋 · 赵安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太常因革礼》卷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一、《玉海》卷九三、《宋史》卷九九《礼志》二
崇文院检讨杜镐、司天台史序等看详王钦若改定神位。
其一事,钦若奏:「天皇大帝在第二等,与六甲、岳、渎同处」。
案《礼》所谓昊天上帝者,盖元气广大则称昊天,据远视之苍然,即称苍天。
人之所尊,莫过于帝;
托之于天,故称上帝
《书》曰:「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以授人时」。
《周官》:「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
即知天以苍昊为名,不入星辰之列。
郑康成曰:「昊天上帝,即句陈口中天王大帝也」。
天皇大帝亦名耀魄宝,自是星中之尊,本非天也。
今于圜丘之上祀昊天上帝,坛第二等祀天皇大帝,则尊卑等列,确然自殊。
又大裘而冕,以祀昊天上帝,祀五帝亦如之。
则唯有五帝之名,初无上帝之号。
郑康成谓五帝即太微之五帝,又以为上帝,都号六天。
今案郊坛位,五方帝在坛第一等,紫微五帝座在第二等,太微五帝座在第三等,则尊卑之列,上下不同。
盖五帝之座,此则有二,或为灵威仰、赤熛怒之位,或以为太微五帝则五帝之座耳。
案《传》曰:「万物之精,上为众星」。
故天有万一千五百三十星,地有万一千五百三十物。
星之与物,各有所主。
若五帝之神,别有空位,则众星之位,岂有别神者矣!
虽神道有殊,而至理可见。
今并依《郊坛图》为定。
元气广大,则称昊天;
人之所尊,则称上帝。
天皇大帝,即北辰耀魄宝也,自是星中之尊,有同上帝。
若区而别之,其等自异。
《易》云:「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地」。
又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是明辰象非天,草木非地。
况天以苍昊为体,不入星辰之列。
《星经》云:「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微垣句陈中,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
自是星列,请仍旧在第二龛。
二事,钦若奏:「北极,众星所拱,与尚书大理接席」。
案《唐郊祀录》:「第二等祀天皇大帝、北斗、天一、太乙、紫微五帝座,并差在行位前。
内官诸位及五星、十二辰、河汉四十九座齐列,俱在十有二陛间」。
案《唐会要》:建中元年,亲拜郊,司天冬官正郭献之奏:「天皇大帝、北极、天一、太一,准《星经》及天宝中敕,并宜升在第一」。
制从之。
至贞元二年太常卿汉中郡王瑀博士柳冕等奏:「开元定礼,垂之不刊,天宝改作,起自权制。
此皆方士缪妄之说,非典礼之文,请依礼为定」。
诏复依《开元礼》。
而又准司天监牒:「据《星经》,北极五星在紫微垣内,居其中一星曰北辰。
第一星主月,为太子
第二星主日,为帝王
第三星为庶子,亦众子也。
第四星为嫡子,第五星为天之枢」。
今请如贞元之议及《星经》所定,仍旧在第二龛。
三事,钦若奏:「帝座为天市垣之尊,市肆、斗斛、宦者之星附焉。
今居尚书大理三公、辅星第二等之下,与二十八宿、积薪、腾蛇、杵臼之类,处于第三龛之列。
卑主尊臣,甚未便也」。
臣案《郊祀录》,坛第三等有中宫天市垣帝座、七公、日星、帝席、大角、摄提、太微、太子、明堂、轩辕、三台、五车、诸王、月星、御女、建星、天纪等十七座及二十八宿,并在前中宫座;
馀一百四十二座齐列,皆在十有二陛间。
又祀外宫一百五座于内壝之内,又设众星之座三百六十座于内壝之外。
案帝座有五:一在紫微宫,一在大角,一在太微宫,一在心中,一在天市垣。
《星纪》:「帝座一星,在天市垣中者,帝之位也。
是神农所居,内为天庭」。
元在寅阶第三等,请如《郊祀录》,仍旧在第三龛。
四事,钦若奏,有子星,当设孙星位。
司天监以尊卑不得同位,请仍旧止设子星。
等所据如此,请循旧礼便。
望选上局食手造馔太庙上食品味奏大中祥符八年十一月 北宋 · 赵安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五、《宋史》卷一○八《礼志》一一
准诏,以太庙朔望上食品味,令臣详定。
望自今委御厨取亲飨庙日所上牙盘例,参以四时珍膳,选上局食手十人赴庙造馔,上副圣心,式表精悫。
遣官朝陵奏大中祥符八年十一月 北宋 · 赵安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五
每岁遣宗正寺官一员朝拜十二陵,往复悉依昭穆之次,仅百馀里。
窃惟祠祀之礼,本在精悫,傥至怠乏,即礼容不成。
望自今三陵专差权宗正卿一员朝拜,别遣官二员分拜诸陵,所冀人无跛倚,礼尽肃恭。
请修皇朝玉牒奏大中祥符九年 北宋 · 赵安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六
唐朝玉牒首载混元皇帝,今请以御制《圣祖降临记》冠列圣玉牒,及别修皇朝新谱如《天潢源派谱》,并以《降临记》冠篇,仍别制美名。
又请以知制诰刘筠竦并为宗正寺修玉牒官
乞庶政分饬有司奏天禧元年十月 北宋 · 赵安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宋史》卷二八七《赵安仁传》
方今中夏宅心,殊方内面,四民乐业,百职交修,其为治定功成,时雍道洽,固已超越于前代矣。
而陛下益精庶政,尚劳圣躬,前殿视朝,移晷忘倦,便坐决事,旰食为常。
虽天意曲成,无遗于一物,而人君大体,宜属于攸司。
愿立通规,庶为永式。
望自今前殿依旧奏事外,崇政、承明殿及再坐,诸司常务显有条例者,令本司施行讫奏事,其审官三班院吏部铨亦令分日引对。
两浙转运司大中祥符元年七月 北宋 · 赵安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螺溪振祖集、《续藏经》第二编第五册
中书门下两浙转运司两浙转运司奏,准中书劄子,分析辖下诸州军伪命宫观寺院未曾赐额如后。
台州天台县传教院,宜赐定慧院为额。
牒奉敕如前。
宜令转运司遍牒逐处,及更切子细勘会,如内有承天节已曾赐名额者,更不行下。
牒至准敕,故牒。
大中祥符元年七月三日牒。
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赵,兵部侍郎参知政事冯,工部尚书平章事王。
权衡新式序景德元年 北宋 · 赵安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玉海》卷八
权衡之法,先王所以平物一民也。
《汉志》其事甚详。
分职鸿胪,所以同四方也;
署式太府,所以均九府也。
太宗宪章三五,制作礼乐,端拱元祀,诏有司谨权衡之法,盖有虞氏同律度量衡之义也。
执事者禀睿谋,立新法,乃考黄钟之律,因大乐之尺,自黍累至钧、石,本旧制也。
别丝、忽之状,立毫、釐之准,成累铢,至斤两,发新意也。
淳化三载,上言新法成,诏以新式留禁中,命与计臣同诣太府,取秤四十,旧式六十,以新式校之,乃见旧式所谓一斤而轻者有十,谓五斤而重者有一。
新式由黍累而齐钧、石,不可增损也。
先帝嘉之。
是年夏六月,乃更铸铜式,即以御书淳化三体钱二千四百,暨新式三十有三、铜牌二十授于太府,又置新式于内府外府,复颁于四方,凡十有一副。
自下诏至颁行,凡六年。
由是惟金三品,厥篚纤纩,出纳之吝,吏不能欺。
圣人一天下之志,是之谓矣。
大宋故累赠太子太师乐陵石公墓志铭 北宋 · 赵安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千唐志斋藏志》下册第一二五四页
万石君当炎汉累盛之时,以节行贞规,发扬世德,故子孙通显,□□流为美谈。
元懿公遇我宋重熙之运,以元勋茂绩,振举家声,故祖祢追荣,百代垂为盛事。
遥源巨派,逢□时会昌,则石氏世家,其来尚矣。
然而不有阴德,孰启高门?
作善降祥,斯为不朽。
公讳继远字孝先北燕人也。
祖讳质,唐客省副使赠太子太保
祖妣王氏,追赠琅琊郡太夫人
烈考讳延威,梁幽州节度副使,赠太子太傅
妣张氏追赠清河郡太夫人
公即太傅之子也。
诞禀粹灵,幼承义训,负文武之略,有燕赵之风。
属晋、汉迭兴,寰区未乂,思效用于邦国,始从事于王侯,列藩知名,虚己以待。
中书令白公文珂之镇河中也,器公仝中,縻以要职。
白公常待以优礼,公亦事之尽心,故□抚大邦,皆闻善政。
盖公以藩府得失之事,军民好恶之情,密贡直言,用裨治道,致幽微必达,壅滞必伸,用是人受其赐者多矣。
白公致政,公老于家。
而公之长子元懿公,荣名鼎科,拜庆于洛邑
赞职天府,迎侍于梁园
䌽服增荣,󲦤绅仰止。
方展晨昏之养,遽终寿考之期。
即以乾德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寝疾,终于东京府署,享年六十一。
太平兴国二年始赠秘书丞七年累赠太子师。
元懿公佐理清朝,□勋密地,故公与太保太傅、暨王氏、张氏、侯氏三夫人同日追赠焉。
侯氏即公先夫人也。
元懿公而卒,以劬劳之德,□膺大郡之荣,追封上谷郡太夫人
继室牛氏以均养之仁,生被小君之号,封陇西郡太夫人
有子熙政,今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女三人,长适边氏,早卒,□适朱氏,次适王氏。
粤以乾德甲子岁冬十月旬有九日,葬我公太师河南府洛阳县宣武村,陪先太傅之茔,与上谷郡太夫人侯氏合祔焉。
元懿公讳熙载字凝绩,天与英气,代钟庆灵,风貌瑰奇,文章秀美。
百家聚学,得圣哲之指归;
三变播辞,富贤人之事业。
誉高乡曲,名动京师
庄溟方仰于雄飞,代邸即膺于奇遇。
皇上之作镇兖海也,首参记室尹正京邑,□□□宾阶。
上以元懿公怀杰俊之才,有裨赞之效,眷待之旨,特异等伦。
俄而出王府以君忧,历戎藩而掌奏。
洎逢继统,爰拜□□□,授右补阙
上欲选英儒于内殿,即命列茂等于礼闱,当时辞人,伏其公道。
如旧相礼部张公齐贤、给事中公休复、谏议大夫韩公丕,皆元懿公甲科之所荐也。
其精识藻鉴,皆此类也。
及熊湘报政,象阙陟明,面授枢密直学士兵部员外郎,锡以金紫。
属□驾亲征太原,参预密画,行朝授给事中枢密副使
上还京,迁刑部侍郎,密职如故。
未几,进位枢密使户部尚书
地峻机衡,日亲旒扆。
畴咨圣政,则律作吕谐;
启沃天心,则冰释泉涌。
方将辅唐、虞之功化,广夔、卨之谋遒,而足疾逾年,恳求纳禄,□益重君臣之契,特升师长之资,授尚书右仆射,遂优逸而就颐养也。
时太夫人以肥家擅誉,元懿公以事母著称。
朝庭合闻,天子欣慕,故自进封郡号,入谒宫廷。
圣人尚齿推恩,命坐与语,宝衬霞帔,皆面赐之,待遇殊隆,宠锡繁衍。
元懿公请告在家,诏夫人谕旨于家。
闺壸之荣,无以过此。
元懿公之薨也,上亲临其第,屑涕者久之。
鸿胪护葬,陪于先茔,谥曰元懿
太夫人牛氏以淳化五年夏四月十六日寝疾,薨于东京私第之正寝,享年七十一。
上复闻而嗟悼,遣中使赐缗百千,偕以牢醴。
又遣司宾夫人致奠,襚以华服。
皇情始终,斯实重焉。
其年秋十一日扶护归洛,复祔于太师之玄寝。
元懿公常谓给事中参知政事天水赵公,实甥舅之亲,有台辅之量。
参知政事果升通显,爰报幽明。
当元懿公复土之辰,为文以志墓;
及太夫人终堂之日,分禄以助丧。
为存没之所归,俾子孙之有托。
事光前史,行迈古人。
则致主安民,经邦纬俗,庙堂之政,从而可知。
公次子赞善太平兴国八年御前登进士第,释褐授廷尉评,知东京户□掾,改光禄寺丞,俄历太常寺太祝,复为大理评事
倾以奉使西蜀,违亲北堂。
被急徵,俾谐侍疾。
值草冠窃发,贞师荡平,□董辖于军储,实勤劳于王事。
既承轺而入奏,先陟屺以缠□,而中旨夺情,即日召对,承赐金于内帑,升通籍于宫僚
则忘家赴国之谓忠,立身忘名之谓孝。
以兹发迹,其谁可量?
元懿公长子中孚,次子中立,咸以世禄,起为廷臣。
俱以文儒之家,不乐轩墀之职,屡以辞笔,达于冕旒。
上盖知之,于是中孚改授将作监丞,中立累迁秘书省著作佐郎,赐绯鱼袋。
则学成鳞角,才得凤毛,二子之谓也。
太师宏才达识,生不遇时,而密赞藩条,惠加黎庶,所以钟间出之令嗣,致一品以饰终。
元懿公谠议吁谋,得逢英主,而入参机务,功济华夷,所以成大名以显亲,膺懋赏而延世。
由慈孝之兼美,为邦家之耿光,足以范人伦而起名教矣。
公之爱子令孙以安仁元懿公同年子也,俾扬先德,用显贻谋,不获让辞,聊书梗概。
其铭曰:
赫矣上圣,重熙大定。
乃眷元勋,用光积庆。
奕世累仁,三师并命。
石氏门风,于斯为盛。
猗欤太师,有子英奇。
云龙佐运,穴凤光时。
没而不朽,神亦有知。
彰吾隐德,在我忠规。
伟哉元懿,逢时致理。
位冠天枢,勋崇国史。
孝显其亲,赏延于子。
更茂华宗,益臻繁祉。
万古西洛,千秋北邙。
宫师累代,幽宅相望。
礼重同穴,义遵合防。
拂石为志,终古传芳。
孙男承奉郎、守秘书省著作佐郎、赐绯鱼袋中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