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袁勃南宋
宋故和州防禦使提举台州崇道观安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七百户食实封一百户杨公墓志铭 南宋 · 袁勃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九五、《金石萃编》卷一四九、《古志石华》卷二九
忠义立身之大节,知勇为将之要道,此古今不易之论也。
使忠义立于内,而或料敌不明,临机不果,则亦无益于事功;
知勇发于外,而或偷生以求安,避害以图利,则亦无取于名节。
有一于此,则不足以安国家,卫社稷。
乃若忠出天资,知称人杰,禦大敌于扰攘,济中兴于艰棘,卓然在义勇万人中,而独成义勇之功者。
其惟杨公乎。
公讳从义字子和凤翔天兴人
曾祖怀信,曾祖妣王氏,祖武晟,祖妣李氏,皆潜德不仕。
仲方,以公贵累赠武功大夫
母高氏,累赠硕人
公幼慷慨,尝以功名自许
靖康丙午,金人犯顺,连破诸国,狃于常胜,侵轶中原,所过辄下,无敢撄其锋者。
时太平久,兵备寖弛,乃诏陕西五路募义勇万人勤王,诏词有「每闻边报,痛彻朕心」之言。
公闻而叹曰:「国家艰难,正忠臣义士效死之秋,岂可久安田里,为一身计哉」!
即奋然而起,应原州之募。
太守杜平见而奇之曰:「汝志不群,首赴义勇,所谓以义伐不义。
异日唾手富贵,居吾右矣」。
建炎初三月,虏寇泾原,忠烈吴公玠破虏大将娄室于青溪岭,分遣公以奇兵邀击,斩首一百七十馀级,补进武校尉,权天兴县
三年八月,忠烈遣公觇虏动息,公被围于同州圣山庙。
公仰天誓曰:「若出重围,当捐躯报国」。
叱左右矢石交下,杀数百人。
虏治云梯,公急取竹为笼,实之以土,号曰土牛
有顷,云梯大集,遂以土牛摧折之。
敌乱,乘势大战而出。
承信郎,迁队将
四年九月,我师不利于富平,五路垂陷。
忠烈会诸将于陇州八渡,议战,公独进曰:「虏人侵轶,无敢与争,惟公能挫其锋于青溪岭者,盖得形势之助也。
今虏已陷泾原,将入熙河,计非半载未还。
为今之计,莫若先据地利,扼其要害以制之。
当为公先取凤翔,复为基本」。
忠烈曰:「善」。
即檄公领兵进复凤翔,既入,悉降其众,不戮一人,得粟三十万斛。
忠烈公宝鸡西南曰和尚原,因贮公所得之,以资馈饷,军不乏食,士卒感悦。
遂移府事以治之。
檄公知天兴县事,本府驻劄,转保义郎,升部将
绍兴改元三月,虏自熙河复围凤翔,势益炽。
公告二亲曰:「为人之子,非敢蹈于不孝。
今城中兵寡,守死无益,不若溃围求援」。
即泣别而行。
公与子大勋率戏下百馀人,力战至夜半,突围得出。
忠烈见而劳之曰:「尔忠有馀矣,奈二亲何」?
公泣曰:「昨在围中,势必俱死。
万一天监其衷,戮力一战,取之易尔」。
忠烈壮之,权选锋统领,守神岔。
四月,忠烈遣公与敌战于渭南,以奇功转秉义郎,迁副将
五月,凤翔虏酋没立会阶州虏酋折合,各统五万众夹攻和尚原
忠烈遣公逆击没立一军于神岔,大破之,获敌酋泼察胡郎君,俘斩二百五十有一,转武略郎,兼閤门宣赞舍人,升正将
十月,虏元帅太子会诸道兵十馀万,必欲取和尚原,先犯神岔,以警我师。
忠烈遣公击之,公贾勇先登,接战三日。
虏又分兵寇龙门关,统制吴公璘掩击,败走,追及神岔。
虏援兵大至,再合战。
以精兵横贯其腹,断其首尾。
吴公引兵追及,虏大溃,俘斩千馀人,夺铠甲牛马万计。
武德大夫开州刺史,迁统领军马,兼秦凤路兵马都监
先是,虏耻屡败,遂囚公二亲于青溪寨,公内不自安。
二年正月,公乞兵以往。
忠烈许公带本部出北山,断虏粮道
行数日,至麻家岭,遇敌接战。
翌日,至青溪,虏会诸寨兵为援,自辰合战至莫,大破虏众,奉亲以归。
忠烈喜曰:「公深入重地,能破强敌,迎还二亲,可谓忠孝两全」。
武功大夫
三年正月,虏寇石板谷,忠烈遣公禦之。
公先设伏以待敌至,以奇兵劫之,虏众败走,追袭十馀里,斩首数百,转右武大夫,升钤辖
二月,伪元帅太子拥大军由商于侵饶风关,犯梁、洋,经褒斜道出凤州,再攻和尚原
忠烈复遣公引本部由间道应援和尚原
以功转拱卫大夫
公尝愤虏人侵暴不已,得其使命,即黥劓而归之。
公至和尚原都统郭浩厉声曰:「比虏使至,公辱而使归,是激敌怒。
今拥众二十万来攻,请公当之」。
公对曰:「虏据梁、洋,遣人以书见,檄言很而色傲,欲恃势胁我。
傥不辱之,诚为自弱。
今日之事,决战而已。
敌众百倍,何足虑也」。
统制吴公亲率公等,于是鼓行而前,径与虏战于村,一击破其三阵,敌众大败,追袭至渭,蹂践溺死者不可胜计,水为之咽流。
吴公因谓众曰:「此捷杨钤之力也」。
亲卫大夫
四年二月,虏入寇杀金平,自元帅以下,尽室而来,示无返意,全蜀震恐。
既战,我师初不利。
公急据第二堡外预设鹿角之地,率强弩并力迭射,一日三战,伤杀甚众,虏引兵稍却。
翌日,来攻万人敌堡,统领姚仲重伤,公代之,率诸将戮力鏖战五日,所向皆靡,大破敌众,馀党悉遁。
自是虏不敢轻举,全蜀之民各安其生者,虽吴氏之功,然于攻战之际,公有力焉。
以奇功转中亮大夫郢州防禦使
五年,辟知洋州,兼管内安抚司公事。
公尝从忠烈登杀金平,过第二堡门,忠烈顾瞻形势,指虏败处,以策击鞯,谓公曰:「此衿喉地,往岁一战,安危所系,非公出力,几败大事」。
叹赏久之。
九年正月,虏归我河南侵疆。
十年五月,虏复背盟,伪元帅撒离喝领大军侵犯陕右。
宣抚胡公世将擢公同统制,与诸军会于泾州回山原,大战三日,虏气未衰。
议者欲潜师而还,留裨将以捍。
公曰:「我辈蒙国厚恩,今日当以死战,奈何移祸他人。
愿留本部兵以拒之」。
公张盖示以閒暇,虏人竞进,公叱咤力战,纵我军数万众得出,遂下回山,转战十馀里,全师而还,转协忠大夫
七月,虏据凤翔
胡公擢公凤翔府管内安抚使,就守和尚原
八月,与虏战于蒲坂河及汧阳,连败敌众,俘斩数百人,夺马千馀匹。
履正大夫,升都钤辖,节制凤翔府忠义军马。
九月,迁马步军副总管
十一年七月都统杨政凤翔,公隶焉,与敌人战于陈仓龙川石鼻寨,屡战屡捷,生获虏酋珍珠孛堇。
诸军凯还。
后三日,伪元帅撒离喝整众再犯和尚原
公才千人,进据川金堎,敌众益盛,士有惧色,公厉声曰:「当各奋壮心,以气吞之。
闻鼓毕入,敢后者斩」!
公率众先登,鼓噪竞进,自卯至酉,殊死力战,虏众大败。
宣正大夫,迁统制军马。
和尚原素号形胜,盖秦、蜀必争之地,虏屡欲以奇取之,公捍守二年,竟无可乘之隙。
及因粮于敌,馈运减省,胡公嘉之,敷奏于朝。
敌既不得意,遂伸和好。
是时将迎奉徽庙梓宫,请还太后鸾辂,遂许割和尚原
十二年春,诏宣谕使郑刚中分画其地,而移公知凤州
既割和尚原,而杀金平复为要地,其傍则仙人原也,四川兵费边储萃于鱼关,三者相距,皆十许里,有司谓当得人以守。
遴选诸帅,无出公右者。
十七年,命公以本部兵屯仙人原。
公镇守其地垂二十年,保固无虞。
宣州观察使
会朝廷诏大臣举智谋武略可充将帅者,参政杨公椿首以公应诏,授正侍大夫
三十一年九月,虏主完颜亮遽绝和好,南自江淮,西连秦陇,舟车器甲之盛,亘古未有。
乃分遣伪帅合喜统兵数十万,自凤翔宝鸡,沿渭水连营列栅,占据大散关
宣抚招讨吴公谓公曰:「贼据散关,扼吾衿喉,当急图之」。
擢公节制军马、知凤州
公引兵与敌对垒,且相视形势,难以力取。
于是昼易旌旗,夜增火鼓,示不可测。
虏益增备,转粮草为持久计。
吴公亲提大兵,出泾秦,攻德顺军,以分其势,仍命公牵制散关
伪帅合喜果分兵赴援。
三十二年闰二月,公乘势遣兵出御爱山,抵天池原,惊挠敌寨,及断其饷道。
又密遣兵焚其东西两山楼橹,鼓噪从之,声震山谷。
虏人惊骇,弃关而走。
公乘胜进据和尚原,则虏亦宵遁矣。
翌日,有骑数千复来入谷,公领兵逆击之。
时天大雨雹,风雾昼晦。
公选神臂弓射之,虏酋中流矢,引众败去,若神助焉。
宝鸡贼帅恐我师乘胜击之,尽焚大寨,退保凤翔。
由是渭水以南,复归版籍,以功真拜和州防禦使,赐爵安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七百户,食实封一百户。
公自壮岁从事军旅,未尝一日在告,尽瘁王事,常若不及。
每自叹曰:「吾奋身畎亩,荷国恩宠,誓欲捐躯,以效尺寸。
今年踰七十,力所不逮,勉强而不可得矣」。
会王师解严,遂丐归田里,其请甚确。
吴公以公精力未衰,止听解兵职,遂辟知龙州,寔隆兴元年之七月也。
明年,改知文州
明年,吴公移镇汉中,梁、洋接境,实为重地,乃辟公复知洋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制军马
洋人闻公之来,举酒相贺曰:「复得吾邦旧使君矣」。
老稚欢迎,不绝于路。
公暇日尝读汉留侯传,至「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之言,公慨然慕之,锐意求退,上章力请归休。
乾道二年九月,敕授提举台州崇道观,介梁、洋间居焉。
五年二月十八日疾终于所居之正寝,享年七十有八。
娶韦氏,卒,再娶苗氏,卒。
皆赠令人。
又娶张氏,累封令人。
子男八人,曰:大勋,右武大夫果州团练使、御前右军统领权统制、弹压军马,安康郡食邑一千七百户;
大亨武经大夫、御前中军同统制本管军马;
曰大节,从义郎、御前前军第三将副将
大昌秉义郎、御前右军第一将队将
大年忠训郎,亡;
曰大林,忠翊郎、御前前军第一将队将
曰大森,曰大有,皆成忠郎
女十人:长适武功大夫、左部正将丁立,亡;
次适左武大夫、御前中军同统制本管军马胡清
次适承信郎张祐,亡;
次适承信郎郭良臣
次适承节郎彭寀;
次适保义郎汝弼
次适右从事郎城固县张湑;
馀在室。
孙男十一人:曰祖庆秉义郎成都府路第二将队将
曰祖廉,承信郎、御前前军第三将队将
祖荣成忠郎
曰祖显,曰祖仁,曰祖宁,曰祖椿,曰祖辉,曰祖贤,皆保义郎
曰祖诜,曰祖训,皆承节郎
孙女十七人,长适承信郎李雍,次适承信郎张师古,次适承节郎刘之义,次适保义郎侯诜,次适承信郎张寔,馀在室。
曾孙男三人:曰世忠,保义郎
世辅,曰世杰,皆承节郎
曾孙女三人,在室。
玄孙男二人,曰绍先,曰绍光,皆承信郎
诸子其年三月甲申,举公之丧,葬于城固县安乐乡水北村生祠之侧。
维杨氏系绪远矣,自东汉太尉震起于关西,以清白遗子孙,奕世载德,代不乏人。
公奋乎千载之后,自致功名,有光于祖,可谓天下伟男子矣。
朝廷雅闻公名,故所赐训词有曰:「知义之贵,勇得名。
益奋壮心,遂成伟绩」。
󲦤绅诵之,为美谈。
善射,发无不中,尝偕王人刘参赞子羽饶风岭,有虎突出丛薄间,人皆辟易,公跃马而出,一矢毙之,故射虎之名,喧达都下
二亲之在虏也,而青溪之民日赡其费,赖保全。
及公破青溪,既得二亲,并载其民归,给田庐,家之于梁、洋,至今赒给不绝。
朝廷闻之,孝义特赐旌表。
公之行不特此也,为郡尤爱民为本。
初,洋州有杨填等八堰,久废不治,公皆再葺之,溉田五千馀顷,复税租五千馀石。
又增营田十四屯,公私济,民为立祠。
宣抚处置张公浚闻于上,赐诏奖谕。
初,公至凤翔也,有流民数万在境内,或疑其反侧,悉拘于山谷间。
公矜其无辜,皆纵之。
后岐雍大歉,流民复入关就食,公复纳之,所活甚众。
西边馈运,自昔颇艰,公至凤州,首创营田四十屯,民力减省,军食充足。
又预筑凤之黄牛堡散关之冲,创文之高平原控西羌之路,尔后皆获成效。
其先见之明,古之名将所不能及。
公惟宽厚喜士,不以其贵骄人。
接物逮下,喜愠不形于色,虽部曲偏裨,率皆待恩礼。
军旅之暇,采摭诸史兵家实效,分门成帙,釐而为三十卷,目之曰《兵要事类》。
汉守张行成、太学博士李石,皆蜀名士,为之序引,其书遂行于世。
初,公预为送终之具,尝托门下士朱浒昆季迹其行事,编为《升除录》。
勃偶备员鱼梁总幕,得亲炙公言论。
一日,公出示所录,委勃为志。
勃窃骇愕,因问其故,公曰:「仆以义自奋,立节,每遇战事,许国死。
万一得酬素志,则区区之心,谁能表襮之?
故欲先为之计。
傥得名卿钜儒特书其事,他日瞑目无憾矣」。
勃叹曰:自中原俶扰,岂无忠臣谋士,力作中兴,然于出处用舍之际,或有愧焉。
公始数百孤军,出重围不测之地;
亲从吴氏伯仲,挫乘胜方张之虏。
堰杨填惠梁、洋之民,复散关以壮川蜀之势。
起匹夫之微,而爵通侯之贵,勤劳百战之馀,而优游乎二千石
明哲保身,功名始终,盖未有如公之全者也。
使人人皆如公,徇国而不徇私,怀义而不怀利,则何患乎勋业之不立耶?
异时载在盟府,绘像作颂,血食一方,祀必百世,其谁曰不宜?
乃为之铭。
铭曰:
炎光晦曚,赫然而中。
天佑生贤,龙飞云从。
其贤伊何,翼翼杨公。
公来自西,名达九重。
惟天子明,喜得牙距。
料敌制胜,允兼文武。
肤功上闻,天子曰嘻,利势安强,皆汝之为。
褆身,义而报国。
可周物,勇摧大敌。
备德有四,孰与之京。
风廓雾舒,伟绩用成。
导利之功,惠泽无穷。
粒食用乂,是敬是崇。
气老愈壮,金汤是托。
或云不吊,遐迩惊愕。
梁山峨峨,汉水汤汤。
公名与俱,德音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