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蔡元定南宋 1135 — 1198
赠相士徐鬼眼 南宋 · 蔡元定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挟术满天下,谁人解识真。
不因眼是鬼(原作鬼是眼,据《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癸集卷八乙),那得口如神。
坚白三寸舌,雌黄一世人。
操修果无愧,方可问人伦。
刘忠肃二首 其一 南宋 · 蔡元定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今代中兴佐,如公有几人。
秉心先许国,临事辄忘身。
才略优中外,清忠表缙绅。
天乎何不淑,遽夺我元臣。
其二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大节人谁识,孤忠我独知。
文章亦馀事,轩冕竟何为。
国耻生期报,臣心死未衰。
凄凉遗奏稿,千载有馀悲。
林居(《蔡氏九儒书》卷五《素轩公集》作蔡格诗,题为自咏) 南宋 · 蔡元定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富贵良非愿,林泉毕此生。
酒因随量饮,诗或偶然成。
秋水和烟钓,春田带雨耕。
(《蔡氏九儒书》作颓)然无缝塔,且不费经营(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一五二)
西斋自咏 南宋 · 蔡元定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四部
数椽茅屋环流水,布被藜羹饱煖馀。
不向利中生计较,肯于名上著工夫。
窗前野马闲来往,天霁(《诗渊》册五页三四一二作际)浮云自卷舒。
穷达始知皆有命,不妨随分老樵渔。
推衍后世休咎 南宋 · 蔡元定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显庆堂将后世推,子孙绍复承吾书。
四传学业家还在,五世因贪人铲除。
续缵流风六七代,继兴遗迹八九渠。
数终轮奂犹有待,御史尹仁为吹嘘(以上《蔡氏九儒书》卷二《西山公集》。《蔡氏九儒书》:寻乐子曰:邵子推事物之验,今亦未见全书,而西山先生尚有一二。绍兴辛巳上元日西山在麻沙水北显庆堂推演,赋曰云云。……成化十二年丙申直指使尹公名仁,入分水关,夜梦一老人前揖而祝求栖身之地,叩其姓名,曰:蔡某也。公抵建阳询之,其子孙蔡佐应曰:有族谱在。直指公阅之,忽见此诗,愕然曰:异哉,何予之名预在此中也久矣。越岁丁酉,即捐俸建传心堂,今后山书院栋宇巍然者,皆尹公力也。……古谱有存,邑乘有载,今亦不敢去,姑识以存之。)
晦翁(《蔡氏九儒书》卷三《节斋公集》作蔡渊诗,题为自咏) 南宋 · 蔡元定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屈指抠衣十七年,自怜须鬓已皤然。
久知轩冕真无分,但觉溪山若有缘。
下学工夫惭未到,先天事业敢轻传。
祇今已饱烟霞痼,更乞清溪理钓船宋金履祥《濂洛风雅》卷六)
麻沙八景诗 其一 岱山夕照 南宋 · 蔡元定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十部
望断高峰眼不花,个中仿佛认人家。
情知一样青山色,才有斜阳景更佳。
其二 烟村春雨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堆螺叠翠耸奇峰,花柳村村绿间红。
不有翠微翁说破,谁知春在雨烟中。
其三 云岩山色
七言绝句 押覃韵
山染烟光弄晚岚,几多碧色映寒潭。
篆烟销尽金炉冷,云满岩前月满庵。
其四 祇园溪声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三部
桥枕东流路透西,桥边梵刹亦幽奇。
人来问道不须问,抵听溪声悟佛机。
其五 松冈夜涛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万顷云涛轰怒雷,更深好梦遽惊回。
老松本是无声物,恰值风从天上来。
其六 莲湖晚风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湖面花开映绿波,当年曾听采莲歌。
垂杨拂地云临水,举目令人感慨多。
其七 武陵桥月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长虹倒景蘸清溪,掩映银蟾景绝奇。
题柱惜无人继志,览今思古强吟诗。
其八 象岩晴雪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风捲寒云收晓晴,岩岩白石自天生。
远看似雪还非雪,有物元来是混成。
自咏 南宋 · 蔡元定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独抱韦编过客稀,箪瓢不厌屡空时。
幽然自与庖羲近,春去人间总不知。
赠琴士邵邦杰(一作真德秀诗) 南宋 · 蔡元定
七言绝句 押侵韵
五寸管能窥造化,七弦琴解写人心。
平生不作麒麟梦,且听高山流水音。
舂陵别诸友 南宋 · 蔡元定
 押词韵第三部
天道固溟漠,世路尤险巇。
吾生本自浮,与物多瑕疵。
此去知何事,生死不可期。
执手笑相别,无为儿女悲。
轻醉壮行色,扶摇动征衣。
断不负所学,此心天所知。
朱文公 南宋 · 蔡元定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一七、西山公集
日前江德功择父母葬地,柬定托先生商议,急欲先生贲临,今已有定处,无烦挂念。
承教下示,定庸劣未能精通,略陈鄙意,未知可否,惟先生润色之是幸!
诸友所疑各是一见,殊不知孟子之意专指其发于性者言之,故以为才无不善;
程子兼指其禀于气者言之,则人之才固有昏明强弱之不同矣,即张子所谓气质之性是也。
与文公书(一) 南宋 · 蔡元定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一七、西山公集
恭惟先生惠履吉庆,间世无双,驾复拜贺,正当谨候,以遂渴仰。
脚气发作不痊,只得渐归,再命渊、沈申敬。
屡闻皇上龙飞,聪明英毅,勤政治民,真可以大有为也。
矧恩光屡及,卑狠固不敢偃蹇不至,以效严光之自重,但惧学浅才陈,触张楷之责望,盛虚声,少实效,而违物议,增愧多矣。
想风云际会,上天将兴斯文,而大受先生以辅佐之,命也。
今者文旌归速,是必有相牴牾者。
颙望自爱,以膺重任,使天下咸仰清光、被厚泽,定至愿也。
下示君子之道节,反覆详观,支分不得,乃浑论以结上文之意也。